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外来入侵植物的演变、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璐祎 张渊媛 +4 位作者 原雪姣 杨峥 钟震宇 白加德 桑卫国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9,共10页
【目的】北京外来入侵植物问题尤其突出,但其入侵和扩散的时空规律、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给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带来挑战。本研究旨在厘清入侵植物在北京的动态规律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制定应对措施,有效防治外来入侵植物侵害提供信息和技... 【目的】北京外来入侵植物问题尤其突出,但其入侵和扩散的时空规律、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给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带来挑战。本研究旨在厘清入侵植物在北京的动态规律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制定应对措施,有效防治外来入侵植物侵害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已有文献、专著和相关数据库信息,重新构建了北京外来入侵植物数据库,分析北京外来入侵植物的构成特征、入侵特点及危害,采用GIS、SPSS相关软件分析外来入侵植物的时间演变、空间分布特点,并与社会经济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北京外来入侵植物共101种,菊科植物最多;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原产地主要是美洲;主要入侵途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有意和无意引入;传播扩散活动多数依赖结实量大的特点;均会挤占本地种生态位;超过1/5属于国家重点关注防控的外来入侵植物;(2)不同时间阶段年均植物入侵数量具有极显著差异,经历了低、高和稳定3个阶段,入侵植物累计种数与历史事件累计次数、人口、货运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呈极显著正相关;(3)空间分布格局中丰富度分布和密度分布的热点地区不同,入侵植物密度与常住人口密度、绿化覆盖率呈极显著相关。【结论】北京入侵植物的演变和分布特征除了受其自身入侵性的限制外,还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应预防、控制、消灭三管齐下,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外来入侵植物 时空动态 驱动因素 对策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动态及热点
2
作者 赵金羽 萨娜 +4 位作者 田野 郑拴宁 付晓 吴钢 桑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60-2671,共12页
为深入探究人地系统的研究动态及热点,借助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基于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数据库,对1994—2023年国际上人地系统耦合相关文献的逐年发表数量、主要研究力量、关键词共现情况及突现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 为深入探究人地系统的研究动态及热点,借助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基于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数据库,对1994—2023年国际上人地系统耦合相关文献的逐年发表数量、主要研究力量、关键词共现情况及突现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运用活力指数(activity index,AI)和吸引力指数(attraction index,AAI)评价不同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效率和学术影响力。研究发现:(1)人地耦合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94—1999年)、波动增长阶段(2000—2008年)、快速发展阶段(2009—2023年),研究数量、尺度及方法都在不断提升。(2)中国在人地耦合领域的研究强度呈现迅猛增加的趋势,但学术影响力及国际合作仍有待加强。(3)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管理是当前人地耦合领域的研究重点,未来应尤其注意中、大尺度的多要素、多系统耦合分析方法、框架及模型的研发,同时以要素间、系统间的耦合机制为科学基础,构建以自然保护为根本、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政策制度为重要手段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一体化管理模式。此外,应加强耦合理论、方法的实践应用,结合实例对耦合相关理论进行验证、优化与总结。结果将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相关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人与自然耦合系统 可视化分析 VOSviewer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入侵种黄顶菊与3个本地种竞争的生长及生理差异
3
作者 胡璐祎 张渊媛 +6 位作者 张衍亮 桑卫国 原雪姣 杨峥 陈颀 钟震宇 白加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69-2277,共9页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e]作为我国华北地区典型入侵植物,在进入新生境后会改变土壤养分特征,对本地种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目前对黄顶菊入侵后与本地种竞争关系的研究仍有不足,为进一步厘清黄顶菊与不同本地种之间的竞争...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e]作为我国华北地区典型入侵植物,在进入新生境后会改变土壤养分特征,对本地种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目前对黄顶菊入侵后与本地种竞争关系的研究仍有不足,为进一步厘清黄顶菊与不同本地种之间的竞争机制,选择黄顶菊与其入侵群落中常见的本地竞争种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和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进行单栽和混栽的替代系列实验,测定各自的株高、生物量、相对生长率、交互作用指数等生长指标,以及光合作用和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认识不同竞争模式下植物生理生态差异。结果表明:在混栽处理中,黄顶菊的株高、生物量、相对生长率等生长指标均较单栽处理显著升高(P<0.05),交互作用指数均大于0;本地种则相反,其中,混栽处理下的黄花蒿生长指标较单栽处理降幅最大。黄顶菊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均较单栽处理显著升高(P<0.05)。黄顶菊铵态氮代谢相关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及谷氨酸合成酶活力较单栽处理显著升高(P<0.05),本地种硝态氮代谢相关的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力较单栽处理显著升高(P<0.05)。研究显示,黄顶菊竞争能力强于3个本地种,在竞争中光合能力及铵态氮代谢活力增强,抑制本地种生长发育,促进自身快速生长发育,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成功入侵。本研究对厘清黄顶菊种间竞争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防控黄顶菊的入侵扩散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黄顶菊 种间竞争 入侵机制
下载PDF
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关键要素耦合及演替过程动态模拟
4
作者 杨岚 寇旭阳 +4 位作者 付晓 郑栓宁 吴钢 陆兆华 桑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77-5388,共12页
认识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耦合机制,揭示复合生态系统功能规律,对促进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一体化修复和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修复和保护工程中出现的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等问题,以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长白山温带森林生... 认识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耦合机制,揭示复合生态系统功能规律,对促进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一体化修复和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修复和保护工程中出现的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等问题,以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区域,对其关键要素“水土气生”进行耦合建模。通过分析模型的运行机理,探究重要子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子模块内部生态关键要素的耦合机制,并以长白山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组成树种和环境因素为对象构建模型参数,通过运行林窗模型1000次,得出长白山温带森林的动态演替过程。结果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中,“水土气生”体现为模型中有效积温、干旱天数(低于土壤凋萎点的天数)、土壤可利用氮以及可利用光,这些关键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综合决定着每棵树木的更新、生长、死亡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在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动态演替过程中0—70 a, 70—170 a, 170—280 a, 280—400 a四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树种组成特征,与真实演替过程比较发现模拟林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白桦、山杨为演替先锋树种,0—70 a期间生物量共占比为55%,70 a后生物量减少最后消失;紫椴、蒙古栎、水曲柳等为过渡树种,这些树种进一步改变了生长环境。红松在170 a前生物量占比仅为3%左右,随演替的发展生物量持续增加,170—280 a期间生物量占比15%,280 a之后红松生物量占总林分的50%。该结果模拟森林动态过程符合演替规律,充分说明多关键要素“水土气生”耦合机制的合理性,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尺度上多生态要素耦合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以及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关键要素耦合 耦合机制分析 林窗模型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耦合框架、模型与展望 被引量:18
5
作者 萨娜 赵金羽 +6 位作者 寇旭阳 郑拴宁 陆兆华 付晓 何霄嘉 吴钢 桑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33-4343,共11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保护与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生命共同体的耦合机制,是科学地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针对当前生命共同体耦合机制不清、理论和方法不健全的问题,从耦合的视角出发,在小流域...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保护与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生命共同体的耦合机制,是科学地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针对当前生命共同体耦合机制不清、理论和方法不健全的问题,从耦合的视角出发,在小流域尺度上单一生态系统内部生态要素的耦合、流域尺度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区域尺度上人与自然的耦合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尺度山水林田湖草沙耦合理论,提出了一般性的山水林田湖草沙耦合理论框架。梳理并比较了当前主要的生态系统模型、景观模型、统计学模型以及复合生态系统的多模型耦合方法,综合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耦合研究方法。对进一步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提出了建议,包括:一是构建多源信息数据库,推进定量化耦合机制研究;二是开展全生命周期监测与评估,探索适应性治理路径;三是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完善协同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复合生态系统 耦合模型 生态保护与修复
下载PDF
以疏勒河流域为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多尺度耦合框架及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金羽 萨娜 +5 位作者 付晓 郑拴宁 吴钢 何霄嘉 陆兆华 桑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41-3854,共14页
为解决过去保护修复工程只考虑单要素、单一类型生态系统的问题,我国于2016年开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旨在通过整体、系统、综合的方法对各类生态系统进行统筹治理。然而,目前的工程治理中仍然存在对系统内部及系统间耦合... 为解决过去保护修复工程只考虑单要素、单一类型生态系统的问题,我国于2016年开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旨在通过整体、系统、综合的方法对各类生态系统进行统筹治理。然而,目前的工程治理中仍然存在对系统内部及系统间耦合概念理解不充分、系统耦合机制不明晰、对“尺度”的关注不足、缺少科学的分析方法等问题,制约了保护修复的成效。对此,首先将多个尺度下的耦合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以国家重点冰川水源涵养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疏勒河流域为例,将耦合方法用于分析要素间、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关系,最后基于该实例研究,提出多尺度耦合分析框架与“升尺度”保护修复模式,以期帮助相关决策者明晰“山水工程”中要素、系统间的耦合关系,增强治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而推进我国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修复 疏勒河流域 多尺度耦合模型 耦合分析方法
下载PDF
包容性治理:中国国家公园治理新思路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婷 钟林生 +4 位作者 虞虎 富礼正 桑卫国 魏锋 李在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69-3881,共13页
模式的选择在自然保护地有效治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适宜的治理模式是实现自然保护地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综合效益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包容性治理在建立多元共治、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治理体制、促进社会公平和容纳边缘群体等方面具... 模式的选择在自然保护地有效治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适宜的治理模式是实现自然保护地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综合效益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包容性治理在建立多元共治、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治理体制、促进社会公平和容纳边缘群体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对保护地治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系统总结了全球保护地治理模式,对不同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和评价,重点从理论和实践背景阐述了包容性治理的源起;从边缘性和公平性视角两方面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国家公园进行包容性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中国国家公园包容性治理框架进行了阐释,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包容性治理建议和思考。以治理主体多元化、主体间的合作、促进社会公平、容纳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发展,尤其是确保边缘群体的利益为特征的包容性治理,可以成为中国国家公园协调保护和当地发展的新思路、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包容性治理 赋权 善治
下载PDF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碳循环的初步估算 被引量:53
8
作者 桑卫国 马克平 陈灵芝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3-548,共6页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密切的关系 ,直接影响着大气成分的组成 ,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以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近 10年的定位研究为基础 ,初步建立了该类生态系统碳循环数值模式。结果表明 :...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密切的关系 ,直接影响着大气成分的组成 ,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以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近 10年的定位研究为基础 ,初步建立了该类生态系统碳循环数值模式。结果表明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典型生态系统每年从外界主要是大气中吸收的碳是 10 .3t·hm-2 ·a-1,植物呼吸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通量为 5 .5t·hm-2 ·a-1。森林植物干物质积存的碳量为 4.8t·hm-2 ·a-1,通过凋落物分解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通量为 2 .46t·hm-2 ·a-1。森林同化的碳绝大部分以活生物呼吸和凋落物分解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去了 ,存留在活生物体和凋落物中的很少。通过对碳现存量的研究发现 ,所研究的森林生态系统碳现存量为 16 5 .0 5t·hm-2 ,其中活生物体碳现存量为 6 1.2t·hm-2 ,死生物体碳现存量为 10 4.0 5t·hm-2 (包括土壤中碳 ) ,土壤碳现存量为 96t·hm-2 。土壤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 5 8% ,土壤是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碳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 碳循环 估算
下载PDF
蒙古栎红松林物种组成和结构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桑卫国 陈灵芝 +1 位作者 于顺利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1-237,共7页
通过对蒙古栎红松林3个年龄阶段物种和结构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森林的更新状况良好,早期阶段红松(Pinuskoraiensis)和阔叶树的更新数量相同,后期更新树种以红松为主;在森林发育早期阶段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等阳性... 通过对蒙古栎红松林3个年龄阶段物种和结构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森林的更新状况良好,早期阶段红松(Pinuskoraiensis)和阔叶树的更新数量相同,后期更新树种以红松为主;在森林发育早期阶段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等阳性树种占优势,中期为红松和阔叶树占优势的混交林,后期形成红松占优势的林分;随着森林的发育,灌木和草本层动态是现复杂的变化。通过对该类型森林直径分布变化的研究得出,在林分发育的早期,阔叶树中大径级木较多,针叶树中小径级木多,在林分发育的后期呈相反的规律。用理论概率模型拟合直径分布表明,韦布尔概率分布模型是描述蒙古栎红松林直径分布的最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红松林 物种组成 林分结构
下载PDF
板栗酥饼的研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桑卫国 董明敏 +1 位作者 周湘池 沈大治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56,共3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用板栗粉为强化剂的新颖酥饼 ,并对其保质期进行了试验。该产品用 5 0 %的板栗粉和 0 0 2 %抗氧化剂 (TBHQ ,油脂的总量计 )经传统工艺调配、成型、焙烤制得。感官评定表明 ,该酥饼有特殊的板栗风味和良好的口感质构...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用板栗粉为强化剂的新颖酥饼 ,并对其保质期进行了试验。该产品用 5 0 %的板栗粉和 0 0 2 %抗氧化剂 (TBHQ ,油脂的总量计 )经传统工艺调配、成型、焙烤制得。感官评定表明 ,该酥饼有特殊的板栗风味和良好的口感质构。本文用加速试验法测得该产品和对照的空白样品的保质期 (2 5℃ )分别为 2 2 8d和 15 4d。结果显示这种新颖的板栗酥饼具有优良的焙烤特性和很好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酥饼 风味 质构 保质期 配方 生产工艺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板栗糕的研制及经济效益的评估 被引量:6
11
作者 桑卫国 董明敏 +1 位作者 周湘池 沈大治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7-89,共3页
研究开发了一种用板栗粉为原料的新颖板栗糕 ,并对其保质期进行了试验。该产品用质量分数为 50 %的板栗粉并添加板栗糕中油脂总量的 0 .0 2 %抗氧化剂 (叔丁基对苯二酚 ,TBHQ) ,经传统工艺调配、成型、焙烤制得。感官评定表明 ,该板栗... 研究开发了一种用板栗粉为原料的新颖板栗糕 ,并对其保质期进行了试验。该产品用质量分数为 50 %的板栗粉并添加板栗糕中油脂总量的 0 .0 2 %抗氧化剂 (叔丁基对苯二酚 ,TBHQ) ,经传统工艺调配、成型、焙烤制得。感官评定表明 ,该板栗糕有特殊的板栗风味和良好的口感和质构。本文用加速试验法测得该产品和对照的空白样品的保质期 (2 5℃ )分别为2 2 8d和 154d。结果显示这种新颖的板栗糕具有优良的焙烤特性和很好的营养价值。本文还对年产 30 0t板栗糕项目 ,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分析表明 ,在正常生产年份的年税后利润为35.0 3万元人民币 ,内部收益率为 35.55% ,按目前固定资产中期贷款年平均利率 6 .84 %为贴现率 ,生产线的投资回收期为 1.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粟糕 生产工艺 保质期 评估 栗子 板栗粉
下载PDF
外来种入侵现象、问题及研究重点 被引量:27
12
作者 桑卫国 朱丽 马克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5-312,共8页
外来入侵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引起极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这些物种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加速物种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中国也同样面临着外来种入侵的严峻问题,目前共查明有283... 外来入侵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引起极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这些物种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加速物种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中国也同样面临着外来种入侵的严峻问题,目前共查明有283种外来入侵种。这些外来入侵种已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据初略估算,其经济损失每年约为144.8亿美元。结合外来种入侵所造成的问题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入侵机理、扩散过程和入侵生态效应的理论研究,建议尽早建立外来种数据库与早期预警系统,呼吁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等问题是我国应当优先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种 入侵性 早期预警系统
下载PDF
小兴安岭南坡红松林动态模拟 被引量:20
13
作者 桑卫国 李景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8-47,共10页
用林窗模型研究了小兴安岭南坡红松针阔混交林长期动态变化过程。通过有效性检验证明所得模型能够合理地预测森林的组成、结构和动态。以经营数据估计模型的参数后,运行模型模拟12个树种600a的演替动态,结果表明次生裸地的森林... 用林窗模型研究了小兴安岭南坡红松针阔混交林长期动态变化过程。通过有效性检验证明所得模型能够合理地预测森林的组成、结构和动态。以经营数据估计模型的参数后,运行模型模拟12个树种600a的演替动态,结果表明次生裸地的森林在几个世纪后能恢复到以红松为主的针叶树占优势的群落,演替呈现为树种组成差别很大的3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0到70a,这时阳性先锋树种在群落中占据优势,无论树种组成,生物量,生产力,阳性树种占的比例都最大;第2个阶段为70~300a,在这个阶段中,硬阔叶树占优势,呈现了树种多样性最大的一个阶段,阳性阔叶树种还未退去,耐阴针叶树种已开始增多;第3个阶段为300a之后,针叶耐阴树种开始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并且整个群落的树种组成、生物量和生产力变化很小,林分的各种特性呈现具有一定波动的相对稳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林 动态 模拟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国内外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桑卫国 马克平 魏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13-421,共9页
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安全管理机制 ,特别是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和运行方式 ,分别就国际组织、美洲、欧洲和亚洲国家以及中国的有关制定、颁布和实施生物安全管理的作法和机构进行讨论 ,重点介绍了我国现有的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办法、法则及... 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安全管理机制 ,特别是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和运行方式 ,分别就国际组织、美洲、欧洲和亚洲国家以及中国的有关制定、颁布和实施生物安全管理的作法和机构进行讨论 ,重点介绍了我国现有的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办法、法则及其运行机制 ,最后提出了我国未来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办法发展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管理机制 立法状况 生物技术
下载PDF
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量和能量密度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桑卫国 苏宏新 陈灵芝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88-92,共5页
研究了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林生物量、能量分配和能量密度过程 ,结果表明 ,辽东栎林的生物量在60~ 2 0 0t·hm- 2 之间 ,乔木层的生物量在 50~ 1 60t·hm- 2 之间 ,在林分中所占比例为 80 %~ 98% ,辽东栎生物量在... 研究了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林生物量、能量分配和能量密度过程 ,结果表明 ,辽东栎林的生物量在60~ 2 0 0t·hm- 2 之间 ,乔木层的生物量在 50~ 1 60t·hm- 2 之间 ,在林分中所占比例为 80 %~ 98% ,辽东栎生物量在林分中所占比例从 40 %到 1 0 0 % ,净初级生产力从 5t·hm- 2 ·a- 1 到 2 4t·hm- 2 ·a- 1 。辽东栎群落能量现存密度为 830 0 0kcal·m- 2 ,其中乔木层占 96 .65 %、灌木层占 3 .1 2 %、草本层占 0 .2 3 %。乔木层中各器官能量密度排列顺序是树干 >树根 >树枝 >树叶 ,比例是 4 :3 :2 :1 ,灌木层中 ,各器官能量密度顺序是干 >枝 >根 >叶。最后给出了该类森林生态系统变化的生物量和能量概念模式 ,为下一步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建立可操作能实用的计算机模拟模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能值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下载PDF
鲐鱼酶法脱脂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桑卫国 董明敏 吴汉民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333-336,共4页
应用脂肪酶于鲐鱼鱼片和鱼糜加工的脱脂工艺,并筛选出该酶的最佳使用条件: pH8.7,温度 32℃ ,酶添加浓度 40 U/mL,脱脂时间 50 min。同时比较了鲐鱼酶法脱脂与理化法脱脂的效果。结果表明,鲐鱼鱼糜在上述脂肪酶最适脱脂条件下的残脂... 应用脂肪酶于鲐鱼鱼片和鱼糜加工的脱脂工艺,并筛选出该酶的最佳使用条件: pH8.7,温度 32℃ ,酶添加浓度 40 U/mL,脱脂时间 50 min。同时比较了鲐鱼酶法脱脂与理化法脱脂的效果。结果表明,鲐鱼鱼糜在上述脂肪酶最适脱脂条件下的残脂率可达到 5%(干基)以下,而采用理化法脱脂只能达到 10%(干基)左右。对鲐鱼鱼片无论酶法还是理化法均难以达到 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鲐鱼 脱脂工艺 鱼糜加工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森林动态模型概论 被引量:27
17
作者 桑卫国 马克平 +1 位作者 陈灵芝 郑豫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9年第3期193-200,共8页
讨论了模拟森林林分动态变化的模型,并把模型分为森林生长模型和演替模型。森林生长模型包括:全林分模型、林分级模型和单木模型;演替模型包括马尔可夫类模型和林窗模型。文中给出了演替模型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性,在比较早期和最新发... 讨论了模拟森林林分动态变化的模型,并把模型分为森林生长模型和演替模型。森林生长模型包括:全林分模型、林分级模型和单木模型;演替模型包括马尔可夫类模型和林窗模型。文中给出了演替模型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性,在比较早期和最新发展的林窗模型后,叙述了林窗模型的新进展。生长和演替模型的结构和数据要求不同决定了它们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 生长模型 演替模型
下载PDF
蒙古栎红松林演替模型FOROAK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桑卫国 陈灵芝 马克平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6期658-668,共11页
以森林动态斑块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Fisch.)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林动态变化的林窗模型FOROAK,该模型包括对树木生长的生物学过程和... 以森林动态斑块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Fisch.)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林动态变化的林窗模型FOROAK,该模型包括对树木生长的生物学过程和影响树木生长的环境因子模拟两部分。用两种不同面积大小的样地分析森林动态,确定蒙古栎红松林林窗面积为0.05hm2。以实际调查数据检验模型,证明所得模型能合理预测森林变化过程,在预测树种组成上精度很高,实际调查和预测的树种断面积组成比在60、100和270年非常接近,在森林发育后期观测样地的树种组成与预测结果吻合程度良好。对裸地上森林模拟,表明森林的动态过程规律是,蒙古栎和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acz.)在林分发育开始占优势,中期形成阔叶树和针叶树混交,但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后期渐被红松取代。对现实原始林预测显示,森林未来300年变化稳定,红松株数和生物量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红松林 演替模型 植被动态
下载PDF
鱼肝油精制前后光氧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桑卫国 丁玉庭 +2 位作者 张朝晖 袁煌 赵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针对鱼肝油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选用POV值、TBA值和酸价作为鱼肝油的氧化程度的指标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鱼肝油的光氧化。结果发现 ,光线因素比温度因素更易加速氧化 ,鱼肝油精炼后 ,由于除去了部分天然抗氧化剂 。
关键词 鱼肝油 光氧化 抗氧化 精制
下载PDF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冠层表面辐射通量动态与特点 被引量:6
20
作者 桑卫国 郑豫 张德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43,共4页
通过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冠上层能量特征的观测.得出太阳总辐射为 3 095~4 368 MJ· m-2。 光合有效辐射1 038. 3~ 1305.4 MJ· m-2.年总辐射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 R=-0. 72)总辐... 通过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冠上层能量特征的观测.得出太阳总辐射为 3 095~4 368 MJ· m-2。 光合有效辐射1 038. 3~ 1305.4 MJ· m-2.年总辐射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 R=-0. 72)总辐射最大的月份出 现在5月.直射辐射和有效光合辐射变化具有相同特点.季节和月变化较为平稳.呈单峰曲线.最大值一般出现 在5月或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阔叶林 辐射通量 动态 暖温带 林冠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