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中部二叠系乐平统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梅仕龙 朱自力 +2 位作者 史晓颖 孙克勤 李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8,共8页
通过对分别位于台地、斜坡和盆地的广西合山马滩剖面、来宾铁桥剖面和来宾蓬莱滩剖面的廊带式追索研究,将二叠系乐平统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Lp1、Lp2、Lp3、Lp4、Lp5和Lp66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 通过对分别位于台地、斜坡和盆地的广西合山马滩剖面、来宾铁桥剖面和来宾蓬莱滩剖面的廊带式追索研究,将二叠系乐平统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Lp1、Lp2、Lp3、Lp4、Lp5和Lp66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结合原有和最新的生物地层资料,对这3个剖面的层序地层划分实现了精确对比,从而将原有地层对比精度提高了1倍。主张以牙形石Clarkinasubcarinata的初现作为长兴阶和吴家坪阶的分界,这一界线与上述三级层序Lp6的首次海泛面一致。长期被当作长兴阶下部带化石的Galowayinelameitienensis和Palaeofusulinaminima可向下延入依据牙形石定义的吴家坪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乐平统 层序地层 广西 地层界线
下载PDF
川东北二叠纪吴家坪期牙形石(刺)序列及其世界对比 被引量:33
2
作者 梅仕龙 金玉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1-139,共19页
对四川省宣汉县渡口和南江县桥亭吴家坪期地层的系统采集和研究结果表明,吴家坪期至少包括7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为Clarkinadukouensis带,C.asymmetrica带,C.leveni带,C.guanyua... 对四川省宣汉县渡口和南江县桥亭吴家坪期地层的系统采集和研究结果表明,吴家坪期至少包括7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为Clarkinadukouensis带,C.asymmetrica带,C.leveni带,C.guanyuanensis带,C.transcaucasica带,C.orientalis和C.inflecta带。其中,前3个带的层位低于一直作为吴家坪期早期的C.liangshanensis带。吴家坪阶的顶界以置于C.inflecta带与C.subcarinata带之间较妥。同时,建立了Clarkinadukouensis,C.asymmetrica,C.bizarrensis,C.daxianensis,C.demicornis,C.inflecta,C.longicuspidata等7个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吴家坪组 四川 牙形刺
下载PDF
层序界面和界线层型相结合而产生的地层划分的一个新概念:最优自然界线 被引量:20
3
作者 梅仕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7-284,共8页
通过对层序界面的详细剖析,指明了层序地层系统是独立存在于地方性的岩石地层系统和全球性的年代地层系统之间的区域性、过渡性地层系统,并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三重地层分类方案;通过将层序界面概念和界线层型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 通过对层序界面的详细剖析,指明了层序地层系统是独立存在于地方性的岩石地层系统和全球性的年代地层系统之间的区域性、过渡性地层系统,并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三重地层分类方案;通过将层序界面概念和界线层型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应该将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选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建立最佳自然界线的观点,为建阶工作指出了工作层位和地区;以二叠纪Guadalaupian统和乐平统的分界研究为实例,对最佳自然界线的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指出Guadalupian统和乐平统分界的最佳自然界线位于牙形石Mesogondolella granti带和Glarkina posibitteri带之间,它也是Transpecos复合层序(时带〕和UAA-1复合层序(时带)之间的层序年代地层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新三重地层 分类 界线层型 地层划分
下载PDF
四川宣汉渡口二叠纪“孤峰组”牙形石序列及其全球对比意义 被引量:39
4
作者 梅仕龙 金玉玕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3,131-133,共23页
渡口“孤峰组”的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包括Mesogondolellaserrata带M.aserrata带,M.postserrata带,M.altudaensis带,M.prexuanhanensis带和M.xuan... 渡口“孤峰组”的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包括Mesogondolellaserrata带M.aserrata带,M.postserrata带,M.altudaensis带,M.prexuanhanensis带和M.xuanhanensis带。其中前4带可与美国Texas州Guadalupian统的牙形石带逐个对比。这说明该统Altuda组顶部含M.altudaensis动物群的层位低于吴家坪阶之底:Guadalupian统和吴家坪阶之间尚存在一个待厘定和命名的新阶。描述了2新种:M.prexuanhanensissp.nov.和M.xuanhanensis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孤峰组 牙形石带 牙形刺
下载PDF
河南内乡晚奥陶世石燕河组牙形石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梅仕龙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74-687,677-687+785-,共14页
将河南内乡晚奥陶世石燕河组牙形石自下而上建立了Oulodusuirichi-Aphelognathusshoshonensis带,Onodusrobustus带,Aphelognathusgrandis带,Aphel... 将河南内乡晚奥陶世石燕河组牙形石自下而上建立了Oulodusuirichi-Aphelognathusshoshonensis带,Onodusrobustus带,Aphelognathusgrandis带,Aphelognathusdivergens带和Aphelognathuszuoquensis带。这个序列与北美中大陆的很相似,两者可详细对比。充分证实了北美中大陆型牙形石动物群以及中国合此类型牙形石的最高奥陶纪地层在华北地台以南的武当地块北缘的存在,并指明了其古生物地理分区和构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石燕河组 河南内乡 晚奥陶世
下载PDF
试论二叠纪牙形石古地理分区、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梅仕龙 Charles M. Henderson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1-485,共15页
阐述二叠纪 6个时期牙形石的分布及其古地理分区的划分和演变 ,探讨牙形石古地理分区的主控因素及其与古气候演变的关系。
关键词 二叠纪 牙形石 古地理分区 古气候 科迪勒拉山脉有关地体 泛大陆 演化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二叠系乐平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梅仕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33,共9页
乐平统被正式接纳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年代地层单位后,其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待确定。经金玉玕等多年研究,广西来宾县蓬莱滩剖面被公认为乐平统底界层型的最佳候选剖面;该剖面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带或Clarkina d... 乐平统被正式接纳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年代地层单位后,其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待确定。经金玉玕等多年研究,广西来宾县蓬莱滩剖面被公认为乐平统底界层型的最佳候选剖面;该剖面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带或Clarkina dukouensis带之底均可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候选层位。C. postbitteri由Jinogondolella granti(Mei and Wardlaw)演化而来,其首次出现的点位(FAD)可在蓬莱滩剖面得到精确确定。1998年,以C. postbitteri带之底作为乐平统底界的方案被国内外牙形类化石专家一致接受,为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通过投票正式决定蓬莱滩剖面C. postbitteri带之底为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铺平了道路。令人遗憾的是在此关键时期王成源声称,在原定界线之下3米处发现C. postbitteri,并转而提出以C. dukouensis带之底为界线的另一方案,导致一次无谓的争端,延误了在中国建立乐平统底界的全球层型的进程。后经Henderson重新研究有关样品证明,在原定界线之下3m处并未发现C. postbitteri,从而使牙形类化石专家达成新的共识。乐平统牙形类化石的演化以Clarkina属为主导,属内各种的鉴别应以居群(population)为基础。锯齿型式被证明是最能反映该属居群特征的较为稳定的鉴定标志。而齿台轮廓等其它形态性状在一个居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乐平统 界线层型 牙形类化石 蓬莱滩剖面
下载PDF
河北完县中、晚寒武世无铰纲腕足类 被引量:2
8
作者 梅仕龙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00-429,426-429+539-544,共30页
研究了河北完县清醒剖面中寒武统张夏组至上寒武统凤山组酸解法所获得的无铰纲腕足类化石5500多件,详细描述了乳孔贝科2新属、16新种、3未定种,圆货贝科1新属、2新种.自张夏组至凤山组建立了8个无铰纲腕足类化石组合.对乳孔贝亚科的幼... 研究了河北完县清醒剖面中寒武统张夏组至上寒武统凤山组酸解法所获得的无铰纲腕足类化石5500多件,详细描述了乳孔贝科2新属、16新种、3未定种,圆货贝科1新属、2新种.自张夏组至凤山组建立了8个无铰纲腕足类化石组合.对乳孔贝亚科的幼壳形态进行了分类,并研究幼壳的演化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世 演化 无绞纲 腕足动物
下载PDF
黔南桂中二叠系Cisuralian统和Guadalupian统层序地层及其与牙形石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20
9
作者 梅仕龙 史晓颖 +2 位作者 陈学方 孙克勤 颜佳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31,共11页
通过对黔南罗甸纳水剖面和桂中来宾铁桥剖面2个斜坡相剖面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将华南二叠系Cisuralian统和Guadalupian统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即阳新层序,及其9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结... 通过对黔南罗甸纳水剖面和桂中来宾铁桥剖面2个斜坡相剖面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将华南二叠系Cisuralian统和Guadalupian统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即阳新层序,及其9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结合原有和最新的生物地层资料,将这2个剖面的层序地层实现了精确划分对比,从而将原有地层对比精度提高了一倍.阐明了层序与海侵海退旋回的区别与联系.将二叠纪牙形石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4个演替事件,并阐明了它们与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提出了二叠纪牙形石分带及其全球对比表.发现栖霞亚统的氧碳同位素在下部偏轻、上部偏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层序地层 牙形石 演化事件 牙形石带
全文增补中
试论地层学的新体系与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
10
作者 梅仕龙 史晓颖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应尽可能建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将地层的自然界线、层序界面和GSSP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年代地层界线可在野外识别和追索.层序地层可以做为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的补充而独立存在,构成新的三重地... 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应尽可能建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将地层的自然界线、层序界面和GSSP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年代地层界线可在野外识别和追索.层序地层可以做为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的补充而独立存在,构成新的三重地层分类.地层界线的优化应尽可能与层序界面相结合,以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随着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其在地层学理论和概念上取得的创新和突破,有可能在新的地层学体系指导下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从而更加客观地反映地质演化的阶段性和自然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地层分类 代年代地层表 地层学
下载PDF
华北地台东部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 被引量:67
11
作者 史晓颖 陈建强 梅仕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61-173,共13页
北地台寒武系属稳定的克拉通盆地陆表海沉积。其沉积层序表现为复合层序,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补给因素的控制。自下而上可划分为17个正层序,归并为6个正层序组和2个中层序。大部分正层序的边界与生物地层单位一致,与岩... 北地台寒武系属稳定的克拉通盆地陆表海沉积。其沉积层序表现为复合层序,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补给因素的控制。自下而上可划分为17个正层序,归并为6个正层序组和2个中层序。大部分正层序的边界与生物地层单位一致,与岩石地层单位略有出入。每个正层序的平均时间延续约为3Ma,含两个三叶虫化石带。根据层序地层的研究,可以建立华北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并提出各统和阶的界线参考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复合层序 年代地层格架 盆地 地台 地层
下载PDF
中朝地台奥陶系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比 被引量:19
12
作者 史晓颖 陈建强 梅仕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3-580,共8页
中朝地台的奥陶系可划分为 1 6个层序 ,4个层序组和 2个中层序 .大部分层序有良好的牙形石带控制 ,可进行跨越板块的广泛对比 .奥陶纪该区有 4次重要的海侵事件 ,分别出现在冶里组下部、北庵庄组下部、峰峰组下部和桃曲坡组下部 ,是全... 中朝地台的奥陶系可划分为 1 6个层序 ,4个层序组和 2个中层序 .大部分层序有良好的牙形石带控制 ,可进行跨越板块的广泛对比 .奥陶纪该区有 4次重要的海侵事件 ,分别出现在冶里组下部、北庵庄组下部、峰峰组下部和桃曲坡组下部 ,是全球海平面变化与区域性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冶里组下部层序 (OSq1 )的最大海泛面与牙形石Codyloduslindstroe mi的首现层位十分接近 ,可作为寒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层序地层 年代格架 海平面变化 中朝地台
下载PDF
中国西藏南部喜马拉雅相的乐平统 被引量:6
13
作者 沈树忠 曹长群 +2 位作者 王向东 梅仕龙 金玉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461,共8页
西藏南部二叠系色龙群、曲布日嘎组等“喜马拉雅相”地层产有冈瓦纳区系的以 Spiriferella ra-jah,Taeniothaerus densipustulatus,Neospirifer(Neospirifer)kubeiensis和Retimarginifera xizangensis为典型代表的腕足动物群。其组成和... 西藏南部二叠系色龙群、曲布日嘎组等“喜马拉雅相”地层产有冈瓦纳区系的以 Spiriferella ra-jah,Taeniothaerus densipustulatus,Neospirifer(Neospirifer)kubeiensis和Retimarginifera xizangensis为典型代表的腕足动物群。其组成和演进层序与属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巴基斯坦盐岭的Wargal组上部和Chhidru组、克什米尔的Zewan组,印度斯区提Kuling页岩上部的Gungri组、尼泊尔西北部的Senja组和澳大利亚西部Hardman组的很接近;时代曾被归入瓜达鲁普世或乐平世早期等,分歧较大。近年来在盐岭等地发现这一冈瓦纳区系动物群明显高于乐平世下部牙形类 Clarkina dukouensis带,并与菊石Cyclolobus和有孔虫Colaniella动物群共生。由此推定整个色龙群或曲布组和曲布日嘎组都应属于乐平统,它与上覆三叠系以牙形类化石Hindeodus parvus和菊石Otoceras出现为界,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乐平世沉积的一个三级地层层序。层序以海进初期沉积的低水位体系域的曲布组石英砂岩为标志,其顶界则为比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略低的一个快速海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相 西藏 乐平统 喜马拉雅地区 色龙群 地层层序 腕足动物群
下载PDF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 被引量:35
14
作者 梅冥相 梅仕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10,共6页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以发育较多的鲕粒灰岩著称。其中发育的五十至六十余个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叠加形式,构成十余个五级旋回层序,三个四级旋回层序及一个三级旋回层序,最终形成一个典型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以发育较多的鲕粒灰岩著称。其中发育的五十至六十余个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叠加形式,构成十余个五级旋回层序,三个四级旋回层序及一个三级旋回层序,最终形成一个典型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这些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常呈1∶4的叠加关系,反映了地层记录中的米兰柯维奇性质,即单个米级旋回层序与短偏心率旋回(周期为10万年)有关。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海平面变化 张夏组 中寒武世 地层
下载PDF
巴基斯坦盐岭地区二叠纪生物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沈树忠 梅仕龙 王向东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近 30年来 ,巴基斯坦盐岭地区的Wargal组和Chhidru组以及在喜马拉雅地区相当地层的地质时代被许多学者视为中二叠世 (瓜达鲁普世 )。根据华南与盐岭地区瓜达鲁普统和乐平统的牙形类化石带对比 ,可以确定Amb组和Wargal组底部的时代为瓜... 近 30年来 ,巴基斯坦盐岭地区的Wargal组和Chhidru组以及在喜马拉雅地区相当地层的地质时代被许多学者视为中二叠世 (瓜达鲁普世 )。根据华南与盐岭地区瓜达鲁普统和乐平统的牙形类化石带对比 ,可以确定Amb组和Wargal组底部的时代为瓜达鲁普世晚期 ,瓜达鲁普统与乐平统的界线位于Wargal组下部 ,吴家坪阶与长兴阶的界线位于Chhidru组的下部 ,而二叠与三叠系的界线位于Mianwali组下部的Kathwai段之内。我国西藏南部色龙群及相当地层含有与巴基斯坦盐岭地区Kalabagh段和Chhidru组可对比的乐平世腕足动物群以及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连续的牙形类化石带 ,由此可以推定色龙群的时代应为乐平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西藏 巴基斯坦 盐岭地区 生物地层
下载PDF
试论寒武纪牙形石演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安泰庠 梅仕龙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25-544,653-656,共20页
在牙形石的演化历史中,寒武纪主要是副牙形石的演化时代。中寒武统Taitzuia-Poshania带的牙形石已表现出较大的分异度。副牙形石起源是多源的,但不同时。副牙形石有Laiwugnathus→Westengaar... 在牙形石的演化历史中,寒武纪主要是副牙形石的演化时代。中寒武统Taitzuia-Poshania带的牙形石已表现出较大的分异度。副牙形石起源是多源的,但不同时。副牙形石有Laiwugnathus→Westengaardodina谱系和单锥牙形石谱系,后者可分为Dolabrodus→Furnishina谱系和Prooneotodus谱系。Laiwugnathus演化为Westergaardodina的中间环节是三齿型的Westergaardodina。Westergaardodina不同种来源是多源的;真牙形石各属种来源也是多源的,但主要由Prooneotodus演化而来。寒武纪牙形石以Laiwugnathus等原始副牙形石出现为界,其前为原牙形石演化阶段,其后为副牙形石演化阶段。凤山期为真牙形石演化阶段,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三叠纪末。崮山期与长山期之交副牙形石有重要变化。描述牙形石1新属19新种3新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牙形石 进化 牙形刺
下载PDF
层序地层信息系统初探
17
作者 赵玉灵 姚素峰 梅仕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9-260,共2页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空间定位、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等项技术,已在地质勘查领域广泛应用,但具体到层序地层学领域,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的程度还不够;随着全球数字化设想的提出,有必要借鉴并吸收这些...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空间定位、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等项技术,已在地质勘查领域广泛应用,但具体到层序地层学领域,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的程度还不够;随着全球数字化设想的提出,有必要借鉴并吸收这些高新技术成就,尤其要借助地理信息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层序地层 信息系统 遥感 GIS CPS
下载PDF
华北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碳酸盐台地演化 被引量:61
18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1 位作者 梅仕龙 胡建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5-282,共8页
华北寒武系包括两大套岩系,即辛集组至徐庄组以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交互沉积为特征的岩系,代表碳酸盐台地的发展阶段;张夏组至上寒武统的碳酸盐岩系,代表台地的成熟阶段,其中张夏组代表平顶型台地发育阶段,晚寒武世地层形成缓坡型台... 华北寒武系包括两大套岩系,即辛集组至徐庄组以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交互沉积为特征的岩系,代表碳酸盐台地的发展阶段;张夏组至上寒武统的碳酸盐岩系,代表台地的成熟阶段,其中张夏组代表平顶型台地发育阶段,晚寒武世地层形成缓坡型台地的发育阶段。在岩性、岩相、相序研究的基础上,在寒武纪地层中识别出8个三级层序,它们在碳酸盐台地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相序特征,以及由不同的相序组构代表的、不同的地层堆积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台地演化 寒武系 层序地层 碳酸盐岩
下载PDF
黔南斜坡相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年代地层对比 被引量:34
19
作者 史晓颖 梅仕龙 +2 位作者 孙岩 李斌 孙克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0,共10页
黔南斜坡相区的二叠系划分为16个三级层序,4个层序组,分属于2个中层序。大多数三级层序的底界属整合界面,有良好的牙形石和化石带控制。该区二叠纪有4次重要的海平面下降事件,它们分别出现在牙形石Swwhitei带底部... 黔南斜坡相区的二叠系划分为16个三级层序,4个层序组,分属于2个中层序。大多数三级层序的底界属整合界面,有良好的牙形石和化石带控制。该区二叠纪有4次重要的海平面下降事件,它们分别出现在牙形石Swwhitei带底部,Swafhanzhongensis带下部,JXuanhanensis带下部以及Clyini带底部。已识别的海进事件中,有3个最具地层划分和对比意义,分别出现在牙形石Nexculptus带底部,Jnankingensis带底部和Jpostbiteri带下部,均伴随有重要的生物群替代。研究表明,沉积层序的关键界面对于进一步优化阶和生物时带的界线,使年代地层界线成为野外可识别的物理界面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层序地层序列 地层年代 地层对比 地层
下载PDF
胃镜下切除Brunner腺腺瘤三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林艳 吴会超 +2 位作者 张富允 唐加 梅仕龙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799-801,共3页
Brunner腺腺瘤(Brunner gland adenoma,BGA)由Curveilheir于1835年首次报道,至今不足200例,其病变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球部,由Brunner腺增生所致,是一种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具体病因暂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 Brunner腺腺瘤(Brunner gland adenoma,BGA)由Curveilheir于1835年首次报道,至今不足200例,其病变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球部,由Brunner腺增生所致,是一种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具体病因暂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率无性别和种族差异,通常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严重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现将本院收治的3例BGA患者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简要的诊治分析,报道如下:1.1病例一患者男,40岁,因“黑便20+d”于2011年10月12日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NNER腺腺瘤 胃镜 超声内镜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