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DSI)是近年来新兴的高级弥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技术,它不依赖先验假设的生物物理模型,利用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描绘人体组...弥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DSI)是近年来新兴的高级弥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技术,它不依赖先验假设的生物物理模型,利用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描绘人体组织体素内的水分子布朗运动的完整空间分布,并以高角度分辨率精确分辨组织内复杂错行的纤维信息。DSI纤维追踪技术是目前最为可靠的脑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传统的dMRI技术往往只能反映疾病的部分病理生理信息,而DSI技术能够结合多种弥散模型获得疾病更加全面的病理生理信息。目前,DSI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已从脑部疾病初步扩展到体部疾病,在疾病的诊断评估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但DSI技术对磁共振硬件具有一定的要求;DSI的纤维束成像在真实性及定量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战;DSI高级弥散模型在疾病中如何进行优化与组合使用,仍有待未来继续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深入探索;DSI后处理技术仍需自动化与产品化,以促进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广泛应用。本文综述我国学者近十年来利用DSI技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及体部疾病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目前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更好地发展DSI技术和推进其临床普及应用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估低级别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纳入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05—2020-12入院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基于患者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转为...目的探讨影像组学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估低级别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纳入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05—2020-12入院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基于患者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转为表观弥散系数图,分别计算患者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以及影像组学参数。将IDH-1野生型患者与突变型患者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基于训练组患者按照IDH-1是否突变为研究目的,对影像组学参数进行特征降维,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_score),最后联合病灶ADC值构建影像联合模型评估IDH-1是否突变,并采用Hosmer-Lemeshow以及临床决策线分析联合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基于训练组中所有患者的影像组学特征以IDH-1是否突变为分类标签采用LASSO进行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取最小惩罚系数Logλ=0.0052对应的特征集合,共15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_score。训练组中以及测试组中IDH-1野生型患者Rad_score低于IDH-1突变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5 vs 0.0018)。联合训练组患者病灶ADC和Rad_score以IDH-1是否突变为研究目的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Imagemodel,训练组中Imagemodel的AUC值>ADC>Rad_score(0.98 vs 0.95 vs 0.83),测试组中Imagemodel的AUC值>ADC>Rad_score(0.99 vs 0.97 vs 0.83)。结论ADC联合影像组学构建影像联合模型可协助临床术前评估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IDH-1的突变状态。展开更多
文摘弥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DSI)是近年来新兴的高级弥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技术,它不依赖先验假设的生物物理模型,利用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描绘人体组织体素内的水分子布朗运动的完整空间分布,并以高角度分辨率精确分辨组织内复杂错行的纤维信息。DSI纤维追踪技术是目前最为可靠的脑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传统的dMRI技术往往只能反映疾病的部分病理生理信息,而DSI技术能够结合多种弥散模型获得疾病更加全面的病理生理信息。目前,DSI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已从脑部疾病初步扩展到体部疾病,在疾病的诊断评估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但DSI技术对磁共振硬件具有一定的要求;DSI的纤维束成像在真实性及定量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战;DSI高级弥散模型在疾病中如何进行优化与组合使用,仍有待未来继续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深入探索;DSI后处理技术仍需自动化与产品化,以促进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广泛应用。本文综述我国学者近十年来利用DSI技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及体部疾病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目前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更好地发展DSI技术和推进其临床普及应用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探讨影像组学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估低级别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纳入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05—2020-12入院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基于患者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转为表观弥散系数图,分别计算患者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以及影像组学参数。将IDH-1野生型患者与突变型患者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基于训练组患者按照IDH-1是否突变为研究目的,对影像组学参数进行特征降维,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_score),最后联合病灶ADC值构建影像联合模型评估IDH-1是否突变,并采用Hosmer-Lemeshow以及临床决策线分析联合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基于训练组中所有患者的影像组学特征以IDH-1是否突变为分类标签采用LASSO进行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取最小惩罚系数Logλ=0.0052对应的特征集合,共15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_score。训练组中以及测试组中IDH-1野生型患者Rad_score低于IDH-1突变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5 vs 0.0018)。联合训练组患者病灶ADC和Rad_score以IDH-1是否突变为研究目的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Imagemodel,训练组中Imagemodel的AUC值>ADC>Rad_score(0.98 vs 0.95 vs 0.83),测试组中Imagemodel的AUC值>ADC>Rad_score(0.99 vs 0.97 vs 0.83)。结论ADC联合影像组学构建影像联合模型可协助临床术前评估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IDH-1的突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