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干酪乳杆菌E T-22及其后生元组分对白念珠菌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赵智 孙哲 +5 位作者 刘福东 洪维鍊 高海娜 赵雯 张明 范金波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5,共12页
为探究具有预防龋齿功效的副干酪乳杆菌E T-22(Lactobacillus paracasei E T-22)活菌及其后生元组分(热灭活菌和分泌物)对白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评价副干酪乳杆菌E T-22活菌及其后生元组分的抗氧化能力及白念珠菌菌丝转化抑制率后,采用注... 为探究具有预防龋齿功效的副干酪乳杆菌E T-22(Lactobacillus paracasei E T-22)活菌及其后生元组分(热灭活菌和分泌物)对白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评价副干酪乳杆菌E T-22活菌及其后生元组分的抗氧化能力及白念珠菌菌丝转化抑制率后,采用注射免疫抑制剂和涂抹白念珠菌的方法建立ICR小鼠的口腔念珠菌病模型。造模前后,分别以饮水的方式连续给予18 d剂量为109 CFU/mL的E T-22活菌以及相对应的后生元组分,研究副干酪乳杆菌E T-22对小鼠舌部组织形态及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的影响。109 CFU/mL的副干酪乳杆菌E T-22对白念珠菌出芽抑制率最高,为37.84%;后生元组分中热灭活菌及分泌物抑制率分别为17.50%、28.00%。动物模型中,E T-22活菌及其后生元组分干预后,均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分泌物组显著降低了小鼠舌部组织中IFN-γ和TNF-α含量,活菌组只显著降低了TNF-α含量,活菌组和热灭活菌组显著提高了小鼠舌部组织中CCL20趋化因子含量及舌苔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组织病理切片显示:E T-22活菌及分泌物组明显改善了小鼠舌表皮的棘层松懈和炎症细胞浸润;热灭活菌组对舌表乳头及表皮脱落有改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E T-22可通过减轻小鼠舌部组织的炎症浸润与转移,调节舌苔菌群组成,抑制口腔有害菌。研究表明,E T-22通过对白念珠菌的抑制,降低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风险,有望进一步开发成为具有呵护口腔健康功能的口腔益生菌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白念珠菌 后生元 舌苔菌群 口腔益生菌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K56表面蛋白及其黏附性能分析
2
作者 吴梵 马国文 +3 位作者 曾照中 洪维鍊 倪丹 郭宇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4-102,共9页
本实验以副干酪乳酪杆菌K56(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K56)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胃肠道环境中的耐受性、黏附特性等益生性能,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探讨副干酪乳酪杆菌K56表面蛋白在介导肠道细胞黏附中的作... 本实验以副干酪乳酪杆菌K56(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K56)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胃肠道环境中的耐受性、黏附特性等益生性能,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探讨副干酪乳酪杆菌K56表面蛋白在介导肠道细胞黏附中的作用。副干酪乳酪杆菌K56在人工胃液中处理3 h后存活率达(88.78±3.31)%,转接入肠液中继续培养2 h存活率高达(91.57±2.24)%,其胃肠道耐受性好,抑菌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强。副干酪乳酪杆菌K56对二甲苯的表面疏水性为(26.24±0.53)%,5 h的自凝聚率达到(28.47±1.19)%。去除表面蛋白的副干酪乳酪杆菌K56对黏蛋白、胶原蛋白和Caco-2细胞的黏附率降低,质谱鉴定发现副干酪乳酪杆菌K56的表面蛋白包括LPXTG基序蛋白和多种兼职蛋白,推测副干酪乳酪杆菌K56表面蛋白在黏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介导与胞外基质、肠上皮细胞的特异性黏附。本研究结果可为副干酪乳酪杆菌K56在乳品制造、膳食补充剂等领域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 益生特性 黏附能力 表面蛋白
下载PDF
益生菌对断奶鼠消化酶活力、肠道运动性及粘膜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飞 郝婧宇 +5 位作者 段素芳 司徒文佑 洪维鍊 刘伟贤 赵子夫 霍贵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53-360,共8页
乳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是常见的益生菌,本研究系统评估了3株益生菌对断奶鼠消化代谢的调控作用。将断奶1周后的大鼠和小鼠分成对照组和益生菌处理组分别饲喂5周和4周,在此期间益生菌处理组每天分别灌胃1×10^(9) CF... 乳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是常见的益生菌,本研究系统评估了3株益生菌对断奶鼠消化代谢的调控作用。将断奶1周后的大鼠和小鼠分成对照组和益生菌处理组分别饲喂5周和4周,在此期间益生菌处理组每天分别灌胃1×10^(9) CFU的乳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试验期末,小鼠用于肠运动性试验,全部大鼠剖检取样进行生化及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乳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都能够显著促进小鼠肠道的运动性。同对照组相比,灌胃乳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能够显著(P<0.05)增加大鼠的全期体重增重和肠液中胰蛋白酶活力,其中体重增重分别增加了13.33%和8.52%,胰蛋白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8.76%和31.13%。3株益生菌对大鼠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肝脏、脾脏、肾脏和胰腺重量及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影响。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均能够显著(P<0.05)提高大鼠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其中总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6.84%和9.12%,球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8.80%和6.82%。乳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生菌都会显著(P<0.05)升高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其中总胆固醇含量分别增加了44.35%、28.23%和17.74%,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22.92%、27.08%和12.50%,对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影响。此外,灌胃乳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均能够显著(P<0.05)提高大鼠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以及回肠壁厚度,其中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分别增加了30.65%、19.35%和21.94%,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分别增加了30.21%、31.25%和35.94%,回肠壁厚度分别增加了21.14%、22.35%和27.51%。因此,乳双歧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能够通过促进肠道运动性、增加胰蛋白酶活力和改善肠道组织形态来促进宿主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提高宿主的体重增重同时又不会带来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双歧杆菌 植物乳杆菌 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 消化吸收 断奶鼠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K56调节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功能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伟贤 郝婧宇 +6 位作者 陈希民 冷候喜 王鑫 李东 赵雯 赵子夫 洪维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79-284,共6页
目的:参考保健食品检验与技术评价规范(2003版)中关于调节肠道菌群及通便功能动物实验评价方法评价副干酪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功能。方法:分别以0.000867、0.00867、0.0867、0.867、8.67 mg/kg灌胃给予副干酪乳杆菌K56菌株(实... 目的:参考保健食品检验与技术评价规范(2003版)中关于调节肠道菌群及通便功能动物实验评价方法评价副干酪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功能。方法:分别以0.000867、0.00867、0.0867、0.867、8.67 mg/kg灌胃给予副干酪乳杆菌K56菌株(实验室检测菌株规格为1.5×10^11 CFU/g),检测小鼠干预14 d前后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并测定干预30 d后小肠墨汁推进率、首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及重量,评价副干酪乳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排便的影响。结果:干预14 d前后比较,各组小鼠粪便双歧杆菌、乳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均显著增加(P<0.05),而肠杆菌和肠球菌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以0.00867、0.0867、0.867 mg/kg剂量的K56干预后,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0.000867、0.00867、0.867 mg/kg剂量的K56干预后产气荚膜梭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0.00867、0.867、8.67 mg/kg剂量组干预小鼠墨汁推进率显著增高(P<0.05),0.0867、0.867 mg/kg剂量组小鼠排黑便粒数与重量显著增加(P<0.05),但各剂量组对小鼠首粒黑便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副干酪乳杆菌K56菌株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和润肠通便的作用,调节肠道菌群最佳剂量为0.0867 mg/kg(对应人体剂量1.0×10^8 CFU/d),润肠通便最低有效剂量为0.867 mg/kg(对应人体剂量为1.0×10^9 CFU/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肠道菌群 润肠通便
下载PDF
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丽免 赵雯 +3 位作者 刘伟贤 刘福东 洪维鍊 张琪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7-427,共11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晰。研究表明,胃肠道区系微生物紊乱可能是FD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有限,并存在安全性问题。益生菌是一类一定剂量条件下可以调控胃肠道稳...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晰。研究表明,胃肠道区系微生物紊乱可能是FD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有限,并存在安全性问题。益生菌是一类一定剂量条件下可以调控胃肠道稳态、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机体能量平衡的活性微生物。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缓解FD有其潜在优势。本文总结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为益生菌改善消化不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功能性消化不良 益生菌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ET-22对金黄地鼠口腔溃疡的预防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福东 刘力 +5 位作者 任怡镁 赵雯 刘伟贤 洪维鍊 桑跃 詹菁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副干酪乳酸杆菌ET-22是一种具有缓解炎症、调节免疫功能的益生菌,为探究其对口腔疾病的改善作用及机制,采用甲基紫精颊膜注射法建立金黄地鼠口腔溃疡模型,在造模前,分别以灌胃的方式连续给予金黄地鼠剂量为1×10^(9)CFU·mL^(-1... 副干酪乳酸杆菌ET-22是一种具有缓解炎症、调节免疫功能的益生菌,为探究其对口腔疾病的改善作用及机制,采用甲基紫精颊膜注射法建立金黄地鼠口腔溃疡模型,在造模前,分别以灌胃的方式连续给予金黄地鼠剂量为1×10^(9)CFU·mL^(-1)·d^(-1)的ET-22活菌以及对应的ET-22灭活菌和ET-22发酵液,研究ET-22对地鼠口腔黏膜结构形态和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影响。口腔黏膜的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和评分结果表明,ET-22活菌、灭活菌及其发酵液均能改善地鼠口腔黏膜的上皮完整性和炎性细胞浸润,ET-22活菌预防口腔溃疡的效果最佳,ET-22灭活菌及其发酵液的预防效果次之,但它们的预防效果均优于维生素C。机制研究发现:ET-22可通过下调N F-κB的表达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 L-6和I L-1β的分泌,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 P-9的表达,减轻口腔黏膜的炎症浸润与转移;ET-22可以调节口腔的菌群组成,抑制口腔疾病相关的有害菌。研究表明,ET-22可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病风险,对预防口腔溃疡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ET-22 口腔溃疡 炎症 口腔菌群 预防
下载PDF
常温酸奶发酵剂产胞外多糖对DSS诱导肠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户行宇 姚梦柯 +4 位作者 孙婷 马霞 孙倩 洪维鍊 杨贞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8-387,共10页
为探究常温酸奶发酵剂发酵过程中分泌的胞外多糖(EPS)对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本研究在常温酸奶发酵剂A和发酵剂B分别发酵后的常温酸奶中提取纯化胞外多糖,测定其分子特性、结构形貌和单糖组成,同时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肠炎... 为探究常温酸奶发酵剂发酵过程中分泌的胞外多糖(EPS)对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本研究在常温酸奶发酵剂A和发酵剂B分别发酵后的常温酸奶中提取纯化胞外多糖,测定其分子特性、结构形貌和单糖组成,同时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肠炎,分析了两种胞外多糖对小鼠体重、结肠组织病理学、小鼠炎症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PS-A和EPS-B在分子形貌和单糖组成上均有明显差异。EPS-A结构略疏松,由盐酸氨基半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3种单糖构成,其摩尔比为0.345:0.21:0.435;EPS-B结构致密,由盐酸氨基半乳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和葡萄糖4种单糖构成,其摩尔比为0.421:0.05:0.207:0.322。各胞外多糖治疗组均能够恢复炎症性肠病(IBD)小鼠体重,但是均不能显著降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EPS-A高剂量组结肠形态接近空白对照组,两者的结肠长度和结肠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不同治疗组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0表达量,EPS-A高剂量组对炎症因子的反应效果最好,和药物治疗组的反应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EPS-A胞外多糖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同药物治疗组的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量显著性提高(P<0.05),EPS-B高剂量组ZO-1蛋白的表达量相较于模型组也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是效果不如EPS-A组;不同胞外多糖治疗组在降低MPO活性方面均没有显著改善(P>0.05)。综合以上结果可知EPS-A能够显著改善小鼠肠炎情况,其效果优于EP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酸奶 胞外多糖 炎症性肠病 炎症因子 肠道修复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ET-22连续传代1000代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福东 桑跃 +2 位作者 洪维鍊 赵雯 张红星 《中国奶牛》 2022年第9期59-64,共6页
本研究以自主优良益生菌副干酪乳杆菌ET-22为研究对象,研究以MRS培养基进行长期连续传代过程中其表型特征和遗传信息的稳定性,跟踪检测该菌株连续传代1000代期间细胞形态、菌落形态、生长性能、发酵活力和基因序列变异情况。结果显示,... 本研究以自主优良益生菌副干酪乳杆菌ET-22为研究对象,研究以MRS培养基进行长期连续传代过程中其表型特征和遗传信息的稳定性,跟踪检测该菌株连续传代1000代期间细胞形态、菌落形态、生长性能、发酵活力和基因序列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副干酪乳杆菌ET-22在连续传代1000代期间细胞和菌落形态没有发生变化,活菌数、浊度和菌株活力呈上下小幅度波动,变化不显著;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显示,0~600代内无变异位点,800和1000代分别监测到2个和4个SNP位点,未达到菌株变异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ET-22在连续传代1000代期间表型特征和遗传信息维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ET-22 连续传代 表型特征 遗传信息 稳定性
下载PDF
益生菌与益生元组合的筛选及体外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雅丽 王默涵 +6 位作者 赵雯 段素芳 刘伟贤 陈萌 刘义凤 段盛林 洪维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57,共8页
为科学配伍肠道健康食品中的益生菌与益生元,在相同的体外培养条件下评价乳双歧杆菌BL-99、婴儿双歧杆菌YLGB-1496、副干酪乳杆菌K56、副干酪乳杆菌ET-22等4株益生菌对12种益生元的利用特点,高通量筛选典型的合生元组合并分析其发酵特... 为科学配伍肠道健康食品中的益生菌与益生元,在相同的体外培养条件下评价乳双歧杆菌BL-99、婴儿双歧杆菌YLGB-1496、副干酪乳杆菌K56、副干酪乳杆菌ET-22等4株益生菌对12种益生元的利用特点,高通量筛选典型的合生元组合并分析其发酵特性。研究通过微生物菌落自动化工作站测定所有组合的生长速率,初步筛选特征组合,并与市售典型益生菌乳双歧杆菌BB-12和鼠李糖乳杆菌LGG对照,评价特征组合中益生元对益生菌的促增殖及促产酸能力,并通过益生元降解率和代谢产物分析评价其体外发酵特性。以代谢产物作为主要指标,结果显示不同益生元对益生菌的作用效果差异显著,乳双歧杆菌BL-99与乳糖组合的益生效果较好,而婴儿双歧杆菌YLGB-1496、副干酪乳杆菌K56、副干酪乳杆菌ET-22则与低聚半乳糖组合的益生效果较好。该研究通过高通量组合筛选,为益生菌与益生元的组合提供数据支持,为肠道健康食品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益生元 合生元 体外筛选 发酵特性
下载PDF
乳双歧杆菌BL-99以及副干酪乳酪杆菌ET-22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雯 刘伟贤 +3 位作者 张海斌 马国文 尹小静 洪维鍊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8,共6页
分别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单核-巨噬细胞活性测定研究了动物双歧杆菌(B0,商业菌)、乳双歧杆菌(BL-99)、副干酪乳酪杆菌(LPC0,商业菌)和副干酪乳酪杆菌(ET-22)4株益生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体液免疫实验发现,4株益生菌均能显著... 分别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单核-巨噬细胞活性测定研究了动物双歧杆菌(B0,商业菌)、乳双歧杆菌(BL-99)、副干酪乳酪杆菌(LPC0,商业菌)和副干酪乳酪杆菌(ET-22)4株益生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体液免疫实验发现,4株益生菌均能显著影响小鼠体液免疫。在脾淋巴细胞转化和迟发型免疫反应实验中,B0组的OD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0,BL-99和LPC0,在迟发型免疫反应中,足趾肿胀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免疫实验表明,B0、BL-99和LPC0均具有调节小鼠免疫作用。体液免疫实验表明,B0、BL-99、LPC0、ET-22在抗体生成细胞以及半数溶血值均有显著影响调节作用(p<0.05)。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实验表明,BL-99和LPC0能够显著调节碳廓清以及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最后,BL-99、LPC0以及ET-22均对NK细胞活性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果表明,B0、BL-99、LPC0和ET-22均可以通过影响单核-巨噬细胞功能进行免疫调节,因实验方法参照《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技术规范》,且试验结果符合评价程序中"具有增强免疫力"的评价标准,因此可判断,4株菌均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增强免疫力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
下载PDF
热灭活乳双歧杆菌BL-99缓解小鼠结肠炎及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雯 刘伟贤 +4 位作者 巴根纳 樊启程 孙超 王妮妮 洪维鍊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0,共7页
本研究通过5%的DSS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旨在探究灌胃灭活后的乳双歧杆菌BL-99对结肠炎小鼠的缓解作用及机制,并进一步研究灭活乳双歧杆菌BL-99调节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功能。结果表明,灭活乳双歧杆菌BL-99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结肠组... 本研究通过5%的DSS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旨在探究灌胃灭活后的乳双歧杆菌BL-99对结肠炎小鼠的缓解作用及机制,并进一步研究灭活乳双歧杆菌BL-99调节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功能。结果表明,灭活乳双歧杆菌BL-99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结肠组织学评分,缓解其结肠组织损伤,并可以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分泌,增加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缓解结肠炎症。进一步研究表明,灭活乳双歧杆菌BL-99灌胃正常小鼠后可以显著增加肠道内厚壁菌门的丰度,以及增加双歧杆菌属丰度,可以实现调节肠道菌群的分布和丰度。因此,灭活后的乳双歧杆菌BL-99不仅可以缓解小鼠结肠炎还具有潜在调节机体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活 乳双歧杆菌 结肠炎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分离自人体肠道的副干酪乳杆菌K56和ET-22的菌株鉴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艺茹 马霞 +12 位作者 赵婷 刘锦浲 于学健 刘伟贤 程坤 张欣 曹艳花 辛迪 冯慧军 刘福东 赵雯 洪维鍊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9,共8页
以婴儿和成人肠道来源的菌株K56和ET-22为研究对象,选取8株其他来源菌株作为参考,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全基因组测序、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hism,SNP)分... 以婴儿和成人肠道来源的菌株K56和ET-22为研究对象,选取8株其他来源菌株作为参考,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全基因组测序、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hism,SNP)分析,建立了适用于菌株K56和ET-22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菌株K56和ET-22及参考菌株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鉴定比对值大于2,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值(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达到95%以上,在种水平均鉴定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对副干酪乳杆菌K56、ET-22和参考菌株的1701个共有核心基因开展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多基因序列位点分析,菌株K56和ET-22可与其他参考菌株有效区分,SNP分析表明不同培养代数间副干酪乳杆菌K56的SNP差异为103、ET-22的SNP差异为4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区分副干酪乳杆菌K56、ET-22与其他参考菌株。益生菌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均在菌株水平具有特异性,已成为业内新的科学共识。该研究建立的益生菌K56和ET-22菌株水平精准鉴定方法体系,对促进其在乳品行业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菌株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一株分离自婴儿肠道的乳双歧杆菌BL-99的菌株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学健 刘锦浲 +12 位作者 赵婷 马霞 刘艺茹 刘伟贤 程坤 张欣 曹艳花 辛迪 冯慧军 刘福东 赵雯 洪维鍊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2-38,共7页
以婴儿肠道来源的乳双歧杆菌BL-99为研究对象,收集9株其他来源的动物双歧杆菌作为参考菌株,涵盖8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1株动物双歧杆菌动物亚种。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 以婴儿肠道来源的乳双歧杆菌BL-99为研究对象,收集9株其他来源的动物双歧杆菌作为参考菌株,涵盖8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1株动物双歧杆菌动物亚种。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鉴定技术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建立了适用于菌株BL-99的菌株鉴定方法。结果表明,菌株BL-99的MALDI-TOF MS鉴定比对值为2.38,与模式菌株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值为99.97%,鉴定为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通过全基因组中groEL基因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菌株BL-99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对B.animalis subsp.lactis BL-99和参考菌株的1562个共有核心基因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该菌株可与其他参考菌株有效区分。以该菌株的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开展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不同培养代数的B.animalis subsp.lactis BL-99间的单核苷酸位点差异为0,各参考菌株与B.animalis subsp.lactis BL-99的单核苷酸位点差异均大于3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区分B.animalis subsp.lactis BL-99与其他参考菌株。益生菌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评价均在菌株水平具有特异性,研究建立的表型、基因型相结合的菌株鉴定方法可为菌株鉴定标准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对促进益生菌在食品行业更加安全和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双歧杆菌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菌株鉴定 多位点序列分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一株分离自母乳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YLGB-1496的菌株鉴定
14
作者 刘冲 马霞 +11 位作者 于学健 刘艺茹 刘伟贤 刘蕊 辛迪 唐腾飞 刘红强 葛媛媛 孙婷 蒋秋悦 洪维鍊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7-74,共8页
以母乳来源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YLGB-1496为研究对象,收集5株不同批次的YLGB-1496作为目标菌株,收集8株长双歧杆菌参比菌株实物,同时收集28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全基因组序列。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 以母乳来源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YLGB-1496为研究对象,收集5株不同批次的YLGB-1496作为目标菌株,收集8株长双歧杆菌参比菌株实物,同时收集28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全基因组序列。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技术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建立了适用于YLGB-1496的菌株鉴定方法。结果表明,5株YLGB-1496与模式菌株B.longum subsp.infantis ATCC 15697 T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值均大于98%,数字DNA-DNA杂交值均大于85%,5株不同批次来源YLGB-1496鉴定为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对YLGB-1496和参比菌株的1059个共有核心基因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与其他参比菌株有效区分。以菌株YLGB-1496-1的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开展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YLGB-1496不同来源菌株间SNP差异小于30,并且与其他参比菌株差异大于18000,系统发育分析可以有效区分YLGB-1496与其他参比菌株。益生菌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评价均在菌株水平具有特异性,研究建立的表型、基因型相结合的菌株鉴定方法可为菌株鉴定标准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对促进益生菌在食品行业更加安全和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 菌株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