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间故事论文的计量学分析(2001-2010年) 被引量:4
1
作者 漆凌云 杨秋丽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5-129,共5页
通过文献检索方法搜检出2001-2010年发表的中国民间故事论文787篇,采用文献计量法从民间故事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民间故事论文的选题分布、队伍建设及报刊布局四方面分析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状况。结果显示:中国民间故事论文数量总体呈现... 通过文献检索方法搜检出2001-2010年发表的中国民间故事论文787篇,采用文献计量法从民间故事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民间故事论文的选题分布、队伍建设及报刊布局四方面分析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状况。结果显示:中国民间故事论文数量总体呈现曲线增长演进轨迹,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深度逐步加强,民间故事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仍处于形成阶段,初步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故事学人才队伍,大部分作者没有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民间故事论文的专业发表园地有所改善,但在学界有影响力的刊物发文数较少,能称为研究范式的论文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研究 文献计量 述评
下载PDF
钟敬文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 被引量:2
2
作者 漆凌云 龙开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是20世纪中后期在世界各地兴起的文化大潮,然而钟敬文先生早在20世纪初期从事民俗研究时就敏锐地意识到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积极着手从事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在其此后的民俗学研究生涯中,民间文化遗产抢... 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是20世纪中后期在世界各地兴起的文化大潮,然而钟敬文先生早在20世纪初期从事民俗研究时就敏锐地意识到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积极着手从事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在其此后的民俗学研究生涯中,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不仅被纳入其学术理论体系,而且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把毕生的精力用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研究和抢救工作上,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作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敬文 民间文化遗产 文化保护工作 人才培养 博物馆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难题求婚型故事 被引量:5
3
作者 漆凌云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7-189,共3页
本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难题求婚型故事进行解析,指出故事中仙女帮助男子解决各种难题的母题不只是成年礼的曲折反映,同时还借助“化装”的方式满足了男性潜意识中对父权阶层的反抗心理,并表现了男性期盼母亲原型帮助其获得父权世界认... 本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难题求婚型故事进行解析,指出故事中仙女帮助男子解决各种难题的母题不只是成年礼的曲折反映,同时还借助“化装”的方式满足了男性潜意识中对父权阶层的反抗心理,并表现了男性期盼母亲原型帮助其获得父权世界认可的财富和地位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题求婚型故事 成年礼 精神分析 恋母心理
下载PDF
新文艺·民族遗产·学术研究——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三重旨向 被引量:6
4
作者 漆凌云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4期33-42,共10页
搜集整理在新中国建立后成为民间文艺学人讨论的热门话题,与民间文学的地位提升和社会价值认知有紧密关联。“搜集整理”论争源于延安时期民间文学采录形成的“重文艺轻学术”倾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融合了延安和国统区... 搜集整理在新中国建立后成为民间文艺学人讨论的热门话题,与民间文学的地位提升和社会价值认知有紧密关联。“搜集整理”论争源于延安时期民间文学采录形成的“重文艺轻学术”倾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融合了延安和国统区的民间文艺学者,虽一致肯定忠实采录原则的重要性,但基层文艺工作者大多以建构社会主义新文艺的目的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忽视学术性,从而在1956年形成了“搜集整理”论争。“十六字”方针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兼顾了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两种取向。改革开放后,民间文学的学术本位得到确立,“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撰确立了“科学性、全面性和代表性”原则。采录以“科学性”为核心原则,日渐脱离文艺生产环节。这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民间文艺资料,夯实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根基;另一方面也导致民间文艺远离大众,社会影响日渐弱化。步入20世纪末期,“搜集整理”术语日渐被“田野作业”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文艺 学术本位 搜集整理 十六字方针 三套集成
下载PDF
回归民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反思 被引量:4
5
作者 漆凌云 《船山学刊》 200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民间文学这一学科的产生与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被视为反对旧文学的利器而得以兴盛 ,在延安时期和建国时期民间文学作为劳动人民享用的文化而倍加重视但学术研究未能深入展开 ,改革开放时期... 民间文学这一学科的产生与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被视为反对旧文学的利器而得以兴盛 ,在延安时期和建国时期民间文学作为劳动人民享用的文化而倍加重视但学术研究未能深入展开 ,改革开放时期民间文学的发展步入繁荣期。近期民间文学研究面临危机与其失去特定时代所承载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间文学研究 清末民初 政治文化运动 社会功能 创新意识 学术理论
下载PDF
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形态学研究——以基本功能、序列及其变化为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漆凌云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5期39-47,共9页
本文运用故事形态学方法从功能、序列角度对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进行分析,发现功能顺序没有完全符合普罗普所划定的功能顺序,其原因有功能的省略、重复和偏离,功能(对)的移动。但在同一序列里,核心功能的顺序是一致的。引发故事形态结构... 本文运用故事形态学方法从功能、序列角度对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进行分析,发现功能顺序没有完全符合普罗普所划定的功能顺序,其原因有功能的省略、重复和偏离,功能(对)的移动。但在同一序列里,核心功能的顺序是一致的。引发故事形态结构变化的因素有主角在情感、经济和地位等方面处于缺乏状态,故事角色的转换,结束性功能的中断或未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处女型故事 故事形态学 功能 序列
下载PDF
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七十年述评 被引量:5
7
作者 漆凌云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第3期5-17,共13页
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至1977年,民间故事的采录与改写成为热点话题,学术研究弱化;第二阶段为1978至1999年,民间故事研究逐渐回归学术本位,研究方法日趋多元;第三阶段为2000至2018年,文本与... 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至1977年,民间故事的采录与改写成为热点话题,学术研究弱化;第二阶段为1978至1999年,民间故事研究逐渐回归学术本位,研究方法日趋多元;第三阶段为2000至2018年,文本与语境成为焦点话题。七十年来中国故事学人不断吸纳类型学、文化人类学、形态学、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表演理论等外来理论,将其与本土方法相结合,形成民间故事采录成果丰硕、研究方法多元的特征,初步搭建了中国故事学话语体系。当下故事学面临研究范式模式化、创新性不足等困境,立足本土资源,坚守故事学的学科本位、积极吸纳相关学科成果、关注民间故事的多重生活样态、开拓新范式、深化故事学的话语体系建设是故事学突围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学术史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以高被引论文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漆凌云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37-143,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1世纪始为国人熟知,并成为学界热点。自2006年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论文借助CNKI为主要数据源,CSSCI为辅助数据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检索词检索出CNKI数据库中引用100次以上的高被引论文45篇。通...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1世纪始为国人熟知,并成为学界热点。自2006年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论文借助CNKI为主要数据源,CSSCI为辅助数据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检索词检索出CNKI数据库中引用100次以上的高被引论文45篇。通过对45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发现研究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非物质文化保护原则、保护方式、传承人的讨论成为焦点。高被引论文中民俗学人的著述丰富、影响大,但高被引论文中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机理的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当下面临外热内虚、低门槛、缺乏有影响力的学术范式、没有独立的学术话语体系等困境,只有提升研究层次、打破学科壁垒、开辟新研究范式才能破茧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术史 高被引
下载PDF
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四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被引量:4
9
作者 漆凌云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4-33,共10页
从高被引视角考察近四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成果,高被引论文集中分布在1999~2009年;发表高被引论文的期刊较集中,多属核心期刊;一支涵盖老中青的故事学核心作者群已初步形成。研究热点集中在类型研究、文化史、学术史和故事学理论与方... 从高被引视角考察近四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成果,高被引论文集中分布在1999~2009年;发表高被引论文的期刊较集中,多属核心期刊;一支涵盖老中青的故事学核心作者群已初步形成。研究热点集中在类型研究、文化史、学术史和故事学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研究方法的模式化、低门槛和理论创新不足,制约了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前景。中国民间故事学人应把民间故事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研究优势,处理好西方故事学理论与本土化的关系,正视现代语境下民间故事的多重样态并拓展新空间,尝试构建属于中国民间故事学的独立学术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高被引 学术史
下载PDF
敬神祈福、家庭职责与自我抒怀——河底江村女性拜香客精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漆凌云 严曼华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5,共11页
长久以来,有关女性朝山进香活动的研究多从其单一的社会角色出发,忽略了她们在朝山进香时也拥有信众、乡土社会成员以及女性独立个体的三重身份,从而难以从全息视角对女性精神世界进行考察。对湖南省溆浦县河底江村女性拜香客的考察发现... 长久以来,有关女性朝山进香活动的研究多从其单一的社会角色出发,忽略了她们在朝山进香时也拥有信众、乡土社会成员以及女性独立个体的三重身份,从而难以从全息视角对女性精神世界进行考察。对湖南省溆浦县河底江村女性拜香客的考察发现,这些女性在宗教实践过程中同时受神灵世界、乡土社会及私人领域三重空间的影响,其朝山进香亦同时体现出敬畏、从属与独立的特征。敬神祈福、家庭职责与自我抒怀作为女性的宗教诉求,一同构成了乡村女性独特的精神世界。乡村女性精神世界的三重诉求在不同时代的女性中呈现差异性,由圣转俗趋势愈发显著,女性的自我意识也日渐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山进香 女性精神世界 女性角色 自我抒怀
下载PDF
汉文化圈视域下的中琉天鹅处女型故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漆凌云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85-197,共13页
《搜神记》中记述的毛衣女故事是中国文字记载最完整的天鹅处女型故事。在汉文化圈影响下,毛衣女故事还流传到韩国、日本、琉球等地区,并呈现在地化趋势。琉球地区流传的察度王传说的原型可追溯至毛衣女故事,但并非直接源自中国大陆而... 《搜神记》中记述的毛衣女故事是中国文字记载最完整的天鹅处女型故事。在汉文化圈影响下,毛衣女故事还流传到韩国、日本、琉球等地区,并呈现在地化趋势。琉球地区流传的察度王传说的原型可追溯至毛衣女故事,但并非直接源自中国大陆而是经过日本中转而成。在毛衣女故事传播到日本的过程中,两部汉文典籍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干宝的《搜神记》中的羽衣母题和藏衣于积稻下母题在日本和琉球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中均有传承,句道兴本《搜神记》中的"天女井池中沐浴""树下仙女""神奇的天女之子"母题给日本和琉球的始祖型天鹅处女型故事带来很大影响。毛衣女故事在日本和琉球的传播是在汉文化圈背景下与儒释道文化、七夕节日等汉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同步进行的,是与日本神道文化、本土的七夕信仰相融合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衣女 察度王传说 天鹅处女型故事 汉文化圈
下载PDF
论万建中在民俗学研究领域的创新与拓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漆凌云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6-89,共4页
万建中教授在学术研究中注重创新 ,广泛吸收其他学科方法来拓宽民俗研究领域和视野 ,其创新精神及在民间文艺学、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史等领域中取得突破成果对民俗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万建中 民俗学 创新 民俗文化 民间文艺学
下载PDF
开拓民俗解释的多维空间——《解释民俗学》的学科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漆凌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56-15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 学科意义 多维空间 民俗文化 民众生活 民俗事象 文化事象 民俗研究
下载PDF
试论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的起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漆凌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6,共3页
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是在鸟图腾崇拜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玄鸟神话记录了上古庆祝春天来临仪式 ,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鸟图腾神话 ,且含有天鹅处女型故事中普遍流传的沐浴母题。所以它不仅是中国天鹅处女型的源头 ,而且是世界上最早见于... 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是在鸟图腾崇拜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玄鸟神话记录了上古庆祝春天来临仪式 ,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鸟图腾神话 ,且含有天鹅处女型故事中普遍流传的沐浴母题。所以它不仅是中国天鹅处女型的源头 ,而且是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图腾 神话 仪式
下载PDF
2014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漆凌云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在民间故事史、讲述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4年,发表民间故事论文150余篇,其中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10余篇,专著2部,在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编撰、比较研究、文化研究、故事讲述研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在民间故事史、讲述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4年,发表民间故事论文150余篇,其中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10余篇,专著2部,在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编撰、比较研究、文化研究、故事讲述研究等领域取得不俗成绩,但民间故事论文数量虽多,高质量论文并不多见,中国民间故事研究面临的研究范式的顽固性、本体意识薄弱等困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述评
下载PDF
从英雄神话看中国和希腊文化精神之差异——以羿和赫拉克勒斯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漆凌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48-50,共3页
神话是人类精神生活所结的智慧之果。羿和赫拉克勒斯分别是中国和希腊神话中的著名英雄,他们创下了非凡而又相似的业绩,命运却迥然不同。英雄命运的迥异是中国和希腊文化精神差异的必然结果。羿的悲剧结局源于中国注重伦理的文化精神... 神话是人类精神生活所结的智慧之果。羿和赫拉克勒斯分别是中国和希腊神话中的著名英雄,他们创下了非凡而又相似的业绩,命运却迥然不同。英雄命运的迥异是中国和希腊文化精神差异的必然结果。羿的悲剧结局源于中国注重伦理的文化精神,赫拉克勒斯的美好结局与希腊崇拜力量的文化精神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神话 中国 希腊 文化精神差异 伦理 力量
下载PDF
仙女原型与恋母心理——对“仙女凡夫”故事的原型批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漆凌云 《新余高专学报》 2001年第4期72-74,共3页
“仙女凡夫”故事实际上是经过置换变形的、蕴含恋母情节的故事。置换变形的关键在于对主人公身世的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折射出传统中国社会中的父子关系。故事中的仙女原型寄托了人们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这在故事中常出现的解难题和寻母... “仙女凡夫”故事实际上是经过置换变形的、蕴含恋母情节的故事。置换变形的关键在于对主人公身世的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折射出传统中国社会中的父子关系。故事中的仙女原型寄托了人们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这在故事中常出现的解难题和寻母母题表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母心理 "仙女凡夫"故事 原型批评 转换变形 父子关系
下载PDF
中国民间故事志的学术史回顾及反思
18
作者 漆凌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43,共8页
民间故事志核心内容是民间故事的采录和讲述。20世纪50年代民间故事志的学术实践因民间文艺工作者和研究者立场不同,对民间故事认识在文学性与科学性、宣传教育与学术研究上呈现分歧,"忠实记录"原则在故事采录中并未得到真正... 民间故事志核心内容是民间故事的采录和讲述。20世纪50年代民间故事志的学术实践因民间文艺工作者和研究者立场不同,对民间故事认识在文学性与科学性、宣传教育与学术研究上呈现分歧,"忠实记录"原则在故事采录中并未得到真正落实。20世纪80年代后,民间故事采录的科学性开始受重视,学者们提出立体记录观点,民间故事的讲述语境和故事家的生活史开始受到关注。21世纪初期,随着一批民间故事学人对民间故事讲述进行长期深入调查,民间故事志的学术实践呈现从生活史研究向心灵史研究过渡。民间故事讲述不仅是种日常交流活动,还是特定地域讲述者和听众在精神世界的交往。故事志心灵史研究范式的确立有助于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走出本体意识薄弱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志 忠实记录 立体记录 生活史 心灵史
下载PDF
2015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综述
19
作者 漆凌云 《三峡论坛》 2018年第1期75-79,共5页
2015年的民间故事研究论著较多,质量有所提升,方法有所拓展。本年度发表民间故事期刊论文120余篇,硕士论文26篇,博士论文3篇,著作6部。从研究领域来看,民间故事史、故事学理论建设、笑话研究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但民间故事研究的低门... 2015年的民间故事研究论著较多,质量有所提升,方法有所拓展。本年度发表民间故事期刊论文120余篇,硕士论文26篇,博士论文3篇,著作6部。从研究领域来看,民间故事史、故事学理论建设、笑话研究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但民间故事研究的低门槛、模式化倾向阻碍了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前景。民间故事研究要有新突破,须加强基础理论建设、强化田野调查的问题意识、拓展跨学科视角、深入民间故事本体,关注当代民间故事的多重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 民间故事 述评
下载PDF
身份认同与情感共振:朝山进香群体的祭祀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曼华 漆凌云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5期79-90,共12页
"祭祀圈"是兴起于台湾的定义地域信仰与社会组织关系模式的一种方式,在对祭祀圈范围及层次的划定上,台湾学者多重"地域"而轻"人群"。在溆浦县河底江村朝山进香祭祀圈中,存在外圈、内圈与核心圈三种层次,... "祭祀圈"是兴起于台湾的定义地域信仰与社会组织关系模式的一种方式,在对祭祀圈范围及层次的划定上,台湾学者多重"地域"而轻"人群"。在溆浦县河底江村朝山进香祭祀圈中,存在外圈、内圈与核心圈三种层次,每一场祭祀活动的开展,由核心圈中的拜香队领袖主导,内圈中的拜香客义务性参与,外圈中的普通信众志愿参加,三者一同构成了祭祀活动的祭祀圈层。通过河底江村朝山进香的工具"龙头凳"划分当地朝山进香祭祀圈层,比较不同圈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以看到同一祭祀圈中不同圈层的人群进行组织交流的基础在于其身份与情感的认同,而这为从"人群"视角修正"祭祀圈"理论提供了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山进香 祭祀圈 龙头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