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候变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5
1
作者 潘华盛 张桂华 徐南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348-355,共8页
利用观测资料 ,分析了黑龙江 1 2 0年以来气候变暖的特征。研究指出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黑龙江地处中高纬气温明显变暖 ,近1 2 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 1 4℃ ;冬春季升幅最大为 1 8℃ ,气温突变在 ... 利用观测资料 ,分析了黑龙江 1 2 0年以来气候变暖的特征。研究指出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黑龙江地处中高纬气温明显变暖 ,近1 2 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 1 4℃ ;冬春季升幅最大为 1 8℃ ,气温突变在 1 990年前后。从年、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国及北半球、全球气温变化的比较得出 ,年、冬季我国增暖中心在黑龙江 ,春季在内蒙古北部及黑龙江 ,夏秋增暖不明显 ,但仍有上升趋势。 2 0世纪50~ 70年代黑龙江及全国各大区域普遍增暖不明显 ,80年代黑龙江增暖幅度开始增大 ,三北 (东北、华北、西北 )地区次之。 90年代黑龙江增暖更加显著 ,而全国及其他区域上升已达到 80年代北方增温幅度。研究还指出黑龙江气温与北半球、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尤其 80年代至今气温都有显著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气候变暖 时空变化 20世纪80年代
下载PDF
大气环流变化对黑龙江省雨涝及全国雨型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潘华盛 张桂华 袁美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5,共5页
研究了黑龙江省 7、8月雨涝发生时 50 0hPa环流盛行定常行星波列 ,以及它们前期 4~ 6月环流演变情况。并研究了雨涝发生时全国多为A型雨型即北多南少 ;6月盛行B型雨型即黄河和华南多雨 ,又可分为一个副型为B1雨型即两江多雨型 ,长江、... 研究了黑龙江省 7、8月雨涝发生时 50 0hPa环流盛行定常行星波列 ,以及它们前期 4~ 6月环流演变情况。并研究了雨涝发生时全国多为A型雨型即北多南少 ;6月盛行B型雨型即黄河和华南多雨 ,又可分为一个副型为B1雨型即两江多雨型 ,长江、松花江流域多雨 ,其它少雨 ;5月和 4月分别盛行C和D雨型 ,即黄河流域多南北少和长江以北多以南少。并指出河套与山西、河北北部多雨是造成黑龙江省雨涝的关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雨涝 雨型
下载PDF
埃尔尼诺指数与黑龙江省冷夏及秋冬持续低温过程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潘华盛 王军 李天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71-276,共6页
埃尔尼诺现象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关系已有不少研究。潘华盛等曾在文献[2]中指出,黑龙江省夏季低温主要是在特定的海温场和环流形势下发生的。海温场形势变化对冷夏的形成影响很大。本文拟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展开太平洋海温场的方法,... 埃尔尼诺现象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关系已有不少研究。潘华盛等曾在文献[2]中指出,黑龙江省夏季低温主要是在特定的海温场和环流形势下发生的。海温场形势变化对冷夏的形成影响很大。本文拟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展开太平洋海温场的方法,讨论埃尔尼诺事件及其与黑龙江省夏季及秋冬持续低温过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尔尼诺指数 夏季 低温 黑龙江
下载PDF
黑龙江省2012年后由暖干转暖湿型气候变化及预测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潘华盛 王勇 +1 位作者 邹斌 吴玉影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3年第3期45-50,共6页
使用1909~2011年气温、降水实测资料和动力气候模式输出产品,采用趋势分析、阶段分析、周期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气温、降水进行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预报及气候转型等预测。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3a中年气温上升2℃,尤其是1988年... 使用1909~2011年气温、降水实测资料和动力气候模式输出产品,采用趋势分析、阶段分析、周期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气温、降水进行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预报及气候转型等预测。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3a中年气温上升2℃,尤其是1988年以来气温大幅上升,1988~2011年的24a平均气温达3℃,较历年平均提高了1℃。未来气温继续升高,但较1999~2011年段平均气温将有所下降。降水趋势无大变化,在103a仅减少了15mm,平均减少1.5mm/10a。1954~2011年降水周期分析表明1954~1966年为多水,1967~1982年为少水,1983~1998年为多水,1999~2011年为少水。从近百年降水年代际变化规律来看,基本有20a一升10a一降,或20a一降10a一升的规律,2012年后将转多水。转多水开始时间指标是从降水开始的第一年至第三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20%或以上,也表明2012年开始转多水。综合气温、降水气候类型变化特征,可划分为7个时段气候型,上世纪80年代气候变暖后只有暖湿、暖干的变化。类型的转换有14a的周期,2012年后14~16a转为暖湿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暖干 暖湿 预测
下载PDF
东亚季风活动对黑龙江省夏季旱涝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华盛 周维海 董淑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68-75,共8页
用1951年1月到1997年7月间海平面气压值计算了夏季风(4~9月)和冬季风(10月到次年3月)的季风指数。夏季风指数为负(正)值,表示季风强(弱);冬季风指数为正(负)值,表示季风强(弱)。季风活动具有23.3年... 用1951年1月到1997年7月间海平面气压值计算了夏季风(4~9月)和冬季风(10月到次年3月)的季风指数。夏季风指数为负(正)值,表示季风强(弱);冬季风指数为正(负)值,表示季风强(弱)。季风活动具有23.3年和11.7年长周期和2.6个月短周期的振荡特性。6,7,8月季风指数与同期黑龙江省降水关系密切,季风活动越强降水越大,雨涝严重。这种季风与降水的天气形势在前2个月,即4,5月份就已显示出明显的相似特征和季风指数增强的特征,这可以作为黑龙江省夏季将有较大降水的强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旱灾 涝灾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气候变化(暖)对黑龙江粮食生产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潘华盛 林谦 +1 位作者 李彩霞 吴玉影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4年第4期8-13,共6页
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暖)已成为影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暖)对粮食生产有着不确定的潜在影响。考虑到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温度和降水资料,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存在整体的潜在影响,因此讨论了黑龙江省各地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暖)已成为影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暖)对粮食生产有着不确定的潜在影响。考虑到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温度和降水资料,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存在整体的潜在影响,因此讨论了黑龙江省各地气候变化(暖)对作物和粮食产量的影响。同时讨论了多元的气候变化趋势同作物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应对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暖) 粮食生产 影响 适应对策
下载PDF
两种类型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大气环流及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潘华盛 董淑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61-66,共6页
厄尔尼诺事件按发生时间可分为:春季型和秋季型,按发生源地又可分为东部型和西部型。它们都有在春季阿留申低槽发展向西摆动,到夏季控制我国东北地区的特征。这种形势下,对黑龙江省灾害天气的影响主要看副高的变化。春季型副高弱,... 厄尔尼诺事件按发生时间可分为:春季型和秋季型,按发生源地又可分为东部型和西部型。它们都有在春季阿留申低槽发展向西摆动,到夏季控制我国东北地区的特征。这种形势下,对黑龙江省灾害天气的影响主要看副高的变化。春季型副高弱,北界偏南脊点偏东则有低温发生;副高强,北界偏北脊点西伸则有高温洪涝灾害。秋季型由于乌拉尔低槽和阿留申低槽于夏季在东北汇合加强,易造成低温多雨。东部型的天气过程与秋季型基本相似,也易发生低温。西部型天气过程与其它型差异较大,在夏季东亚区维持一脊一槽型,如副高强脊点偏西有洪涝;如副高北界偏南则低温多雨,副高偏北则高温洪涝。由此,利用厄尔尼诺的类型及大气环流变化就可提前预报低温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低温 洪涝 黑龙江 大气环流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潘华盛 张桂华 祖世亨 《黑龙江气象》 2002年第4期7-12,18,共7页
80年代气候变暖使黑龙江省热量明显增加,尤其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热量增加明显。气候变暖使三江平原东北部降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析全省地表径流、旱涝区划,提出了水稻发展的最佳种植区。并根据目前水资源和最大供水量状况... 80年代气候变暖使黑龙江省热量明显增加,尤其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热量增加明显。气候变暖使三江平原东北部降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析全省地表径流、旱涝区划,提出了水稻发展的最佳种植区。并根据目前水资源和最大供水量状况,预测了黑龙江省2010年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为2000年的160%,进而指出发展水稻种植的重点应放在黑龙江下游、挠力河与乌苏里江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气候变暖 水稻 热量 降水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结构调整影响及未来50年农业情景对策 被引量:14
9
作者 潘华盛 徐南平 张桂华 《黑龙江气象》 2004年第1期13-15,27,共4页
在未来30、50年气温将增高1.9℃、2.4℃情景下,积温带向北推移近5个纬距,2050年,原第1积温带北移至大兴安岭北部,其余4个积温带基本消失。气候变暖将使黑龙江省主栽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种植区域和模式发生变化。因此提出了... 在未来30、50年气温将增高1.9℃、2.4℃情景下,积温带向北推移近5个纬距,2050年,原第1积温带北移至大兴安岭北部,其余4个积温带基本消失。气候变暖将使黑龙江省主栽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种植区域和模式发生变化。因此提出了未来适应农业发展的6项对策,特别是主要作物结构调整及区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作物 结构调整 农业经济
下载PDF
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0
作者 潘华盛 张桂华 《黑龙江气象》 2002年第3期3-6,11,共5页
进入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温明显变暖,近12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1.4℃;春季次之,气温突变在1990年前后。从年、各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国北半球及全球气温变化进行比较,年及冬季我国增暖中心在黑龙江,春季增暖中心在内蒙古北部及黑龙江... 进入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温明显变暖,近12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1.4℃;春季次之,气温突变在1990年前后。从年、各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国北半球及全球气温变化进行比较,年及冬季我国增暖中心在黑龙江,春季增暖中心在内蒙古北部及黑龙江省;夏秋增暖不明显,但仍有上升趋势。近50年来,50~70年代黑龙江省及全国各大区域普遍增暖不明显,80年代开始黑龙江增暖明显,三北地区次之。90年代黑龙江增暖更加明显,而全国及其他区域上升已达到80年代北方增温幅度。这里从黑龙江变暖的事实,突变时间,与全球、北半球、全国区域的气温及雪盖海温变化关系来揭示黑龙江气候变化的时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黑龙江 时空变化 气温 雪盖
下载PDF
山洪灾害发生规律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华盛 王春丽 高煜中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6年第1期5-9,共5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洪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损失不断上升。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山洪发生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同全省暴雨分布相一致,山洪暴发前3 h2、4 h及前10 d降雨量为有效关键时段,山区地理环境对山洪暴发影响关系很大,并依此建立了山洪暴发...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洪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损失不断上升。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山洪发生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同全省暴雨分布相一致,山洪暴发前3 h2、4 h及前10 d降雨量为有效关键时段,山区地理环境对山洪暴发影响关系很大,并依此建立了山洪暴发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 规律 地理环境 概念模型 成因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七星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需水量计算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华盛 姚俊英 +2 位作者 崔守斌 李崇涛 高峰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5年第3期46-49,共4页
基于自然保护区水文、气象参数及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值,采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了区内约2×104 hm2湿地(包括芦苇湿地、淡水湖面、草地和耕地)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最佳生态需水量4.07×108 m3,最大生态需水量4.40×108 m3... 基于自然保护区水文、气象参数及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值,采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了区内约2×104 hm2湿地(包括芦苇湿地、淡水湖面、草地和耕地)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最佳生态需水量4.07×108 m3,最大生态需水量4.40×108 m3,最小生态需水量3.51×108 m3。由于保护区周边水稻种植面积增长,保护区增加补给地下水量2.65×108 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计算 分析 地下水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夏季极端降水和暴雨变化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华盛 历超 +1 位作者 吴玉影 周秀杰 《黑龙江气象》 2013年第3期10-12,27,共4页
基于全省82个监测站1961-2010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取第95百分位作为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极端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可分为大、中、小值区。大值区≥34 mm,小值区≤30mm,它们之间为中值区。按极端降水总次数多少可划分3个区域,即偏... 基于全省82个监测站1961-2010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取第95百分位作为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极端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可分为大、中、小值区。大值区≥34 mm,小值区≤30mm,它们之间为中值区。按极端降水总次数多少可划分3个区域,即偏多、正常、偏少区域。以总次数≥120次相当于2.4次/a,定为偏多区域,总次数≤100次相当于2.0次/a定为偏少区域,100<总次数<120为正常区域。最大区主要分布在伊春和尚志。暴雨以总次数≥35次相当于0.7次/a定为偏多区域,总次数≤25次相当于0.5次/a定为偏少区域,25<总次数<35为正常区域。暴雨偏多区域主要分布在伊春、铁力、尚志和五常。极端降水与暴雨均有同步变化特征:上世纪60、70年代均趋于偏少,80年代出现最高值,而后90年代和本世纪初10 a又开始呈下降趋势,但总的趋势呈现出略微的增长的趋势,而极端降水增长略高于暴雨的次数。全省夏季降水、极端降水、暴雨年际变化特征分析表明,50 a来降水总的变化趋势呈略微下降趋势,平均下降2.5 mm/10 a。极端降水、暴雨呈略上升趋势,分别平均上升5.2次/10 a和1.2次/10 a。夏季降水、极端降水、暴雨互相关表明,极端降水日数对降水量相关系数达0.92,远大于暴雨的相关,表明极端降水事件对降水量贡献远大于暴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 极端降水 暴雨 分析
下载PDF
厄尔尼诺现象与赤道西太平洋、印度洋、黑潮之间海温变化的相互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华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2-30,共9页
文中采用美国CODAS和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每月海温资料,对按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月监测公报所划分的赤道海区C区(0°~10°S,180°~90°W)、W区(0°~10°N,180°~140°E)和B区(0°~10°N,50&... 文中采用美国CODAS和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每月海温资料,对按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月监测公报所划分的赤道海区C区(0°~10°S,180°~90°W)、W区(0°~10°N,180°~140°E)和B区(0°~10°N,50°~150°E),以及西太平洋黑潮流区A区(25°~30°N.130°~140°E;30°~35°N,140°~150°E)之间的海温变化作了互相关分析.海区间互相滞后相关系数、交叉凝聚谱计算结果表明;C区与W区海温存在正相关变化关系,El Ni(?)o与W区海温之间凝聚谱最大值出现在5.29和2.14个月振荡周期,而且W区海温较El Ni(?)o提前一个月变化;C区与B区海温也为正相变化关系;El Ni(?)o与B区海温之间凝聚谱最大值出现在45、22.5个月振荡周期,而且B区海温先于El Ni(?)o3个月变化;C区与A区海温存在反相变化关系;El Ni(?)o与A区海温之间凝聚谱最大值出现在18个月振荡周期,而且A区海温先于El Ni(?)o3个月变化。作者认为用W、B、A区海温先于El Ni(?)o变化的特征,可预测El Ni(?)o现象的发生,以及该现象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另外本文还分析出,在El Ni(?)o持续阶段,W区基本维持冷水,B区维持暖水,A区维持冷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海温 相关分析 黑潮 太平洋 印度洋
下载PDF
黑龙江省洪水灾害等级评估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潘华盛 张桂华 董淑华 《黑龙江气象》 2000年第2期1-4,14,共5页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定洪水灾害等级是科学的 ,具有客观定量等优点。它将洪水灾害分为5个等级 ,即重、大、中、轻和微灾。其方法是 :用灾害因素划定灾害等级 ,进行量级简化 ;转换隶属函数 ;求转换函数 ;求权重系数 ;建立灾害等级评估模...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定洪水灾害等级是科学的 ,具有客观定量等优点。它将洪水灾害分为5个等级 ,即重、大、中、轻和微灾。其方法是 :用灾害因素划定灾害等级 ,进行量级简化 ;转换隶属函数 ;求转换函数 ;求权重系数 ;建立灾害等级评估模型 ;确定模糊灾害等级。从模型计算结果来看 ,黑龙江省的洪水灾害是严重的 ,中灾平均 2年发生一次 ,大灾平均 5年发生一次 ,重灾平均 15~ 16年发生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模糊综合评价法 等级评估模型
下载PDF
ELNino事件与东亚大气环流异常、振荡及与黑龙江省天气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华盛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27,共11页
ElNio事件发生前,春季阿留申低压异常发展,并有大量的动能由高纬向低纬输送。在ElNio发展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东亚区500hPa高度场呈现北负南正遥相关形势,我省易发生低温。ElNio现象减弱转为反El... ElNio事件发生前,春季阿留申低压异常发展,并有大量的动能由高纬向低纬输送。在ElNio发展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东亚区500hPa高度场呈现北负南正遥相关形势,我省易发生低温。ElNio现象减弱转为反ElNio时鄂霍次克海高压发展可以引起较大降水。ElNio指数与阿留申低压、东亚槽指数、副高面积指数同具有3.75~5年周期振荡,而且在3.75年凝聚值最大。ElNio指数落后阿留申低压指数4.13个月变化,与东亚槽指数有几乎同期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大气环流 大气振荡 环流异常 天气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农业和生态环境影响及作物结构调整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华盛 张桂华 +1 位作者 徐南平 祖世亨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4年第4期7-9,共3页
以大量的观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气候变暖,气候灾害频发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对黑龙江省4个城市未来30、50a气候变化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 生态 影响 调整
下载PDF
雨强与天气形势特征对山洪灾害发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华盛 王春丽 高煜中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分析表明山洪发生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同全省暴雨分布相一致:山洪暴发前3h、24h,降雨强度对山洪暴发影响关系很大,并分析了造成山洪暴雨特殊地形和环流形势的影响。
关键词 山洪发生 降雨强度 环流形势 影响
下载PDF
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冰坝凌汛的气象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华盛 吴琼 廖厚初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9年第2期11-15,共5页
对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发生的特大冰坝的年份分析发现,冰坝大多在"二江"同时发生,个别年份有"三江"同时发生,并有群发特点。冰坝发生前,秋季降水多,河槽蓄水量多,河流水位高;冬季降雪多、气温低;春季开江期,有明... 对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发生的特大冰坝的年份分析发现,冰坝大多在"二江"同时发生,个别年份有"三江"同时发生,并有群发特点。冰坝发生前,秋季降水多,河槽蓄水量多,河流水位高;冬季降雪多、气温低;春季开江期,有明显的降水和升温过程,是冰坝形成和凌汛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坝凌汛 气象因素 原因
下载PDF
厄尔尼诺事件与灾害天气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华盛 杜春英 《黑龙江气象》 1995年第3期29-31,共3页
1949年至今;中等强度以上厄尔尼诺事件共有9次.其中有8次对应黑龙江省夏季的低温多雨,有6次造成重大灾害。通过分析北半球500hPa环流特征找到其天气成因:春夏之际赤道东太平洋暧水多数有规律的西移,对应东亚区500... 1949年至今;中等强度以上厄尔尼诺事件共有9次.其中有8次对应黑龙江省夏季的低温多雨,有6次造成重大灾害。通过分析北半球500hPa环流特征找到其天气成因:春夏之际赤道东太平洋暧水多数有规律的西移,对应东亚区500hPa高空有阿留申长波低槽西退,于7、8月控制东北区和日本岛,在中高纬形成北脊南槽.在中低纬形成南高北低环流形势,造成黑龙江省长时间低温多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灾害天气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