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曲县杨兴镇玉泉山白龙庙神庙及其剧场考论 被引量:2
1
作者 牛白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80-86,共7页
探讨民间宗教信仰与习俗的特点,特别是民间的神灵观念,是了解民间"祀神以戏","有庙"必有"戏台"的基础。玉泉山白龙神的特点与习性,人性亲切而又令人敬畏,在享用着乡民奉献的礼仪与美味佳酿时,以歌舞戏曲... 探讨民间宗教信仰与习俗的特点,特别是民间的神灵观念,是了解民间"祀神以戏","有庙"必有"戏台"的基础。玉泉山白龙神的特点与习性,人性亲切而又令人敬畏,在享用着乡民奉献的礼仪与美味佳酿时,以歌舞戏曲助兴,接受乡民的报答,愉悦之余施惠于人间。在民间,礼乐传统用于祀神时,有了许多民间特有的色彩,也是士大夫们视为"俗"乐登台酌献的观念与习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庙 神庙 龙神 剧场
下载PDF
清时期晋商推动的太原府庭院与祠堂剧场 被引量:2
2
作者 牛白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82-87,共6页
在清代的太原府,晋商对戏曲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剧场建设,包括其家宅内的庭院剧场,家族共有的祠堂剧场,及对公共剧场主要是神庙剧场的支持。
关键词 晋商 戏台院 剧场
下载PDF
从《晋祠之铭并序》碑看唐时晋祠 被引量:1
3
作者 牛白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96-98,共3页
通过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碑文,窥测唐代晋祠庙貌布局、神灵崇拜、祭祀活动、宗教观念等,发现其与宋代以后有很大的区别,是回顾晋祠历史在宋代根本转折的重要参照系统。
关键词 晋祠 庙貌 神灵 祭祀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建议
4
作者 牛白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5-6,共2页
一、构建职教体系的多层立交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有关部分,特别是第三章"职业教育机构",虽然涉及到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职业教育部分,但只规定了专科层次,而无其他层次;只规定了"... 一、构建职教体系的多层立交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有关部分,特别是第三章"职业教育机构",虽然涉及到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职业教育部分,但只规定了专科层次,而无其他层次;只规定了"中"与"专"的衔接,而无其他层次及类型间的衔接;第5条提到了与普通教育的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 职业 修订 教育机构 教育体系 普通教育 立交桥
下载PDF
晋祠古镇及其祭赛演剧活动考述
5
作者 牛白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97-107,共11页
晋祠镇缘起于宋代,紧依晋祠,正是宋代晋祠世俗化的体现和重要推动力量。这样的地理位置,一定要深受晋祠“神界”的影响,同时作为“人界”,特殊地理位置加上商贸集镇特色,晋祠镇也不断地向晋祠输送着直接的世俗影响。晋祠与晋祠镇“神界... 晋祠镇缘起于宋代,紧依晋祠,正是宋代晋祠世俗化的体现和重要推动力量。这样的地理位置,一定要深受晋祠“神界”的影响,同时作为“人界”,特殊地理位置加上商贸集镇特色,晋祠镇也不断地向晋祠输送着直接的世俗影响。晋祠与晋祠镇“神界”与“人界”的互动,是研究晋祠不可缺少的内容,为我们理解传统宗教及其特点提供了最好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祠堡 神庙 祭赛 剧场 演剧
下载PDF
盂县烈女祠神庙及其戏曲演出活动考述
6
作者 牛白琳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0-31,共12页
盂县春秋时为仇优之国,被晋智伯灭后入于晋,曾为晋大夫盂丙邑,"盂"之名源于此。三家分晋后地属赵,谓原仇城。汉置盂县,后魏省入石艾县,隋开皇中从石艾分出置原仇县,大业二年改为盂县。烈女祠位于县城北2.5公里处,烈女祠内存... 盂县春秋时为仇优之国,被晋智伯灭后入于晋,曾为晋大夫盂丙邑,"盂"之名源于此。三家分晋后地属赵,谓原仇城。汉置盂县,后魏省入石艾县,隋开皇中从石艾分出置原仇县,大业二年改为盂县。烈女祠位于县城北2.5公里处,烈女祠内存碑43通,其中元代诗碣1方,明代碑6通(石幢2)。2004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县 烈女祠神庙 历史沿革 传说 考述
下载PDF
试论宋代晋祠的重构
7
作者 牛白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从晋祠整体历史变迁看,宋代是一个根本转折时期,这种转折奠定了现存晋祠的基本风貌。体现在庙貌格局、神灵崇拜及整体风格等诸方面。导致这种转折的背景是晋祠社会背景的剧烈变化及社会宗教文化的世俗化。
关键词 宋代 晋祠 转折 世俗化
下载PDF
晋祠神庙及其剧场与演剧活动考述
8
作者 牛白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79-90,共12页
诸神共处,使晋祠成为一个神灵的社区,而诸神都属民俗神系和民俗色彩浓厚的道教神系。除北齐时佛教有过短暂的进入外,以后没有佛教神,使晋祠始终保持世俗化特色,而这一特色恰恰是戏曲与之结合的条件,甚至可称温床。晋祠是当地的宗教、游... 诸神共处,使晋祠成为一个神灵的社区,而诸神都属民俗神系和民俗色彩浓厚的道教神系。除北齐时佛教有过短暂的进入外,以后没有佛教神,使晋祠始终保持世俗化特色,而这一特色恰恰是戏曲与之结合的条件,甚至可称温床。晋祠是当地的宗教、游乐中心,也是戏曲中心。晋祠的歌舞戏曲活动源远流长,从宋到清形成两个中心剧场、三个辅助剧场,两个卫星剧场,是我国神庙剧场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祠 主神 剧场 演剧
下载PDF
清代太原府剧场功能初探
9
作者 牛白琳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2-39,共8页
由明入清及有清一代,在太原府特别是康乾时期的新建高峰与道光年间的改建高潮中,人们对戏台布局不断调整。以神庙剧场为主的清代太原府剧场,其"观"的场所有三种,主体是戏台前的空场,少部分剧场设置了看楼或看厅,许多剧场也把... 由明入清及有清一代,在太原府特别是康乾时期的新建高峰与道光年间的改建高潮中,人们对戏台布局不断调整。以神庙剧场为主的清代太原府剧场,其"观"的场所有三种,主体是戏台前的空场,少部分剧场设置了看楼或看厅,许多剧场也把山门、直对戏台的殿堂前廊、月台等兼做观剧场所。清代太原府剧场功能的完善,人们有一个逐渐认识并付诸实践的过程,需要演员、社首及纠首为代表的村民以及工匠之间的互动,以及不同区域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太原府剧场 功能
下载PDF
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并州地区歌舞文化述略
10
作者 牛白琳 《丝绸之路》 2012年第20期10-13,共4页
宋、金、元时期,戏剧,戏曲的产生与繁荣有多种原因,其中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带来的文化转型是重要历史背景,特别是少数民族少礼教束缚,喜爱并参与、推动通俗文艺的发展为重要的历史动因。历史上,在具有中原... 宋、金、元时期,戏剧,戏曲的产生与繁荣有多种原因,其中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带来的文化转型是重要历史背景,特别是少数民族少礼教束缚,喜爱并参与、推动通俗文艺的发展为重要的历史动因。历史上,在具有中原与草原地区交流门户地位的太原地区,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背景下的歌舞戏剧的交流,充分体现出上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并州地区 歌舞文化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宋金时期并州地区戏剧及舞台考略
11
作者 牛白琳 《沧桑》 2011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宋毁晋阳城后,因并州的重要战略地位,迅速恢复为歌舞繁盛之地,并有了露台、献殿等剧场。金代杂剧流行,还留下了现存的晋祠献殿剧场。宋金时期,神庙大部分建在乡村,神庙演出的增加,体现了戏曲一旦产生,即向民间传播、普及的趋势。
关键词 宋金时期 歌舞 杂剧 剧场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演进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雪娟 牛白琳 《太原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89-92,共4页
高职教育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政策环境。我国高职教育政策提出后,不断进行改革引领高职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现阶段高职教育政策已经趋于稳定,重在关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政策 演进
下载PDF
清徐县香岩寺神庙及其剧场考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惠 牛白琳 《沧桑》 2013年第5期153-156,共4页
清徐县香严寺,是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元明两代都进行了维修、扩建,清代则进行过两次大修。现存清代碑刻五通,记载了许多重要信息。香岩寺在当地是祈神祭赛之所,其虽名曰寺,实则诸神共处。寺里所奉神灵,... 清徐县香严寺,是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元明两代都进行了维修、扩建,清代则进行过两次大修。现存清代碑刻五通,记载了许多重要信息。香岩寺在当地是祈神祭赛之所,其虽名曰寺,实则诸神共处。寺里所奉神灵,佛教神系、道教神系,诸神皆备,还另加进了狐神。甚至,其中的观音菩萨还被作为"送子观音"对待,事实也被世俗化。香岩寺的所有权属东马峪、西马峪二村,其管理由二村产生的自治组织实施,经费支持是两村为主、兼及村外的众多乡民,因此,庙宇的功能必然以满足乡民的要求为首务,民俗信仰也就必然在寺里得到充分的反映。迫于地形,香岩寺乐楼在客观上使演戏"娱神"功能打了折扣,但却意外地使娱人功能落在了实处。乐楼后台留有十多条舞台题记,为了解晚清以来香岩寺的演出活动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岩寺 诸神共处 神庙 乐楼 剧场
下载PDF
清代晋商对山西戏曲艺术的推动
14
作者 张芳凝 牛白琳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8-41,共4页
清代晋商发展的鼎盛时期,山西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远到北亚、欧洲。在经商的同时,为了缓解乡愁、联络感情、广告宣传、助推商贸等目的,晋商通过商贸活动、搭建戏台、组建戏班、培养戏曲人才、组织戏曲表演和参与戏曲改革等方式推动... 清代晋商发展的鼎盛时期,山西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远到北亚、欧洲。在经商的同时,为了缓解乡愁、联络感情、广告宣传、助推商贸等目的,晋商通过商贸活动、搭建戏台、组建戏班、培养戏曲人才、组织戏曲表演和参与戏曲改革等方式推动了山西戏曲的传播和发展。山西商人的经商之路也为其他地方剧种的传播创造了便利,山西戏曲与其他地方剧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声腔、故事内容、表演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 商路 戏路 山西戏曲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提升传统戏曲传播力策略研究
15
作者 李伟霞 牛白琳 李泽伟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2-46,共5页
传统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传播平台极大丰富和优化了传统戏曲的传播途径,扩大了受众范围。传统戏曲传播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因此,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提升... 传统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传播平台极大丰富和优化了传统戏曲的传播途径,扩大了受众范围。传统戏曲传播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因此,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提升传统戏曲传播力对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加强信息技术赋能、发挥短视频以及网络直播优势、借助终身学习平台、培育超级IP品牌、挖掘传统戏曲丰富内涵、培育青年一代传播力量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传统戏曲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新媒体 传播力
下载PDF
从忠都秀壁画看元代戏曲活动
16
作者 赵志飞 牛白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1-34,共4页
山西洪洞明应王庙忠都秀作场杂剧壁画是现世能够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反映元代戏曲演出情况的资料之一。其涵盖内容遍及元代戏曲活动的剧场情况、戏班组织、戏剧服饰、化妆、道具等方方面面,对其内容的解读对还原元代戏曲活动的场景帮助甚大。
关键词 忠都秀壁画 舞台演出 剧场 戏班组织
下载PDF
试析影星阮玲玉戏里戏外人生的悲剧价值
17
作者 尹晓虹 牛白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72-76,共5页
阮玲玉是我国早期电影界的一位传奇女星,她的一生都绕不过一个悲字。银幕之上,她对悲剧角色的刻画入木三分,成就了一系列富有悲剧色彩的典型形象;银幕之下,她生平坎坷,性格悲观,深受社会和时代的双重影响。于是,她现实中的悲剧命运与之... 阮玲玉是我国早期电影界的一位传奇女星,她的一生都绕不过一个悲字。银幕之上,她对悲剧角色的刻画入木三分,成就了一系列富有悲剧色彩的典型形象;银幕之下,她生平坎坷,性格悲观,深受社会和时代的双重影响。于是,她现实中的悲剧命运与之塑造的悲剧角色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一代影星阮玲玉戏里戏外人生的悲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玲玉 银幕形象 人生境遇 悲剧价值
下载PDF
山西地域文化形成的环境与背景
18
作者 牛白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山西地域文化形成的环境与背景主要是区位、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经历两个方面。从地域文化资源形成的角度,中心迁移与交流又是重要问题。
关键词 地域文化 表里山河 历史烙印 政治中心 交流
下载PDF
阳曲县徘徊寺神庙剧场考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白琳 《戏曲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250-273,共24页
阳曲县位居太原市北。战国时为赵狼孟邑,汉置阳曲县。隋时以"文帝自以姓杨,恶‘阳曲’之号,故改名焉",为阳直。唐武德七年(624)复名阳曲,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徙并州治于县南之唐明镇,金、元、明、清皆倚郭,故号日"首邑&q... 阳曲县位居太原市北。战国时为赵狼孟邑,汉置阳曲县。隋时以"文帝自以姓杨,恶‘阳曲’之号,故改名焉",为阳直。唐武德七年(624)复名阳曲,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徙并州治于县南之唐明镇,金、元、明、清皆倚郭,故号日"首邑"。徘徊寺在南距太原市20余公里的阳曲县泥屯镇中兵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曲县 狼孟 倚郭 太平兴国 中兵 回龙阁 复名 斩子 戏曲演出 市北
原文传递
太谷县阳邑净信寺神庙及其剧场叙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白琳 《中华戏曲》 CSSCI 2014年第1期130-152,共23页
太谷县,商时为箕子之国,春秋时晋大夫阳处父邑,故曰阳邑。净信寺所存唐碑中亦有"即此阳邑古城,阳字□□□阳处父望在北平食邑,此城因以字之从"之语。1汉置阳邑县,至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曰太谷,延至今日。此地历史上一直属太... 太谷县,商时为箕子之国,春秋时晋大夫阳处父邑,故曰阳邑。净信寺所存唐碑中亦有"即此阳邑古城,阳字□□□阳处父望在北平食邑,此城因以字之从"之语。1汉置阳邑县,至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曰太谷,延至今日。此地历史上一直属太原郡或太原府或并州,明清时期仍属太原府。阳邑镇位于太谷县城东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邑 太原府 太原郡 唐碑 功德主 三佛殿 碑廊 中亦 六义 中宪大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