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长极理论的困境与产业集群战略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仲智 王富喜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7,共4页
随着福特制生产方式逐渐式微、“新区域主义”的兴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所倡导的区域发展模式从20世纪60、70年代的增长极战略转向90年代以来的产业集群策略。纵观增长极理论的实践绩效,几乎乏善可陈,可是其在区域发展领域的思... 随着福特制生产方式逐渐式微、“新区域主义”的兴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所倡导的区域发展模式从20世纪60、70年代的增长极战略转向90年代以来的产业集群策略。纵观增长极理论的实践绩效,几乎乏善可陈,可是其在区域发展领域的思想影响却挥之不去,在区域和城市规划中仍被普遍搬用。本文从“新区域主义”的典型代表思想——产业集群理论视角,对存在和影响了近半个世纪的增长极理论进行反思。从集群策略实施的必要条件、普遍适用性、区域效应等方面对集群理论进行了思考,并指出实施集群策略应该汲取的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极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 理论比较 生产方式 经济建设 竞争优势
下载PDF
无尺度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外部关系考察——以盛泽丝绸纺织业集群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仲智 丛明珠 简晓彬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8-971,共4页
运用无尺度网络概念,探讨地方产业集群的外部关系。通过对盛泽丝绸纺织业集群的考察表明:地方集群的外部关系表现在不同尺度集群网络中的节点位置,有利于寻找地方集群发展的外部关键要素以及升级路径。该集群在区域性纺织业价值活动中... 运用无尺度网络概念,探讨地方产业集群的外部关系。通过对盛泽丝绸纺织业集群的考察表明:地方集群的外部关系表现在不同尺度集群网络中的节点位置,有利于寻找地方集群发展的外部关键要素以及升级路径。该集群在区域性纺织业价值活动中处于不利地位,与群外高级要素、国际高端集群的连结不足。强化分工合作与差异化竞争,是优化区域性外部连结的关键;扩展与集群外高级节点的连结宽度,实现与国际高端集群的连结,是提升其集散节点位置、促使集群升级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纺织业集群 无尺度网络 产业集群升级 盛泽镇
下载PDF
集群理论与主导产业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仲智 林炳耀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8,共6页
自 20世纪 50年代诞生以来,主导产业理论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比较成功的实践纪录。然而,半世纪后,该理论产生和应用的条件时移境迁,自 80年代以来,该理论实践的绩效多有不佳,我国十五计划的编制仍然沿用了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思想作指... 自 20世纪 50年代诞生以来,主导产业理论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比较成功的实践纪录。然而,半世纪后,该理论产生和应用的条件时移境迁,自 80年代以来,该理论实践的绩效多有不佳,我国十五计划的编制仍然沿用了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思想作指导,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的结构趋同性。20世纪 90年代初国际学术界提出的产业集群理论广泛总结了全球成功案例的实践经验,开拓了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维度,是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之一。本文从不同层面比较了上述两大理论,展望了集群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产业 产业集群 理论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增长极理论的困境: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仲智 王富喜 林炳耀 《现代经济探讨》 2005年第5期10-12,33,共4页
随着福特制生产方式逐渐式微,“新区域主义”的兴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所倡导的区域发展模式从20世纪60、70年代的增长极战略转向90年代以来的产业集群策略。纵观增长极理论的实践绩效,几乎乏善可陈,可是其在区域发展领域的思... 随着福特制生产方式逐渐式微,“新区域主义”的兴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所倡导的区域发展模式从20世纪60、70年代的增长极战略转向90年代以来的产业集群策略。纵观增长极理论的实践绩效,几乎乏善可陈,可是其在区域发展领域的思想影响却挥之不去,在区域和城市规划中仍被普遍搬用。本文从“新区域主义”的典型代表思想———产业集群理论视角,对存在和影响了近半个世纪的增长极理论进行反思,并指出实施集群策略应该汲取的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极理论 产业集群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新区域主义 区域发展模式 90年代以来 增长极战略 生产方式 20世纪 70年代 思想影响 发展领域 城市规划 理论视角 福特制 绩效
下载PDF
结构化思维视域下地理信息加工教学的实践样式——以“中国的气候”为例
5
作者 单增义 王仲智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9期36-41,共6页
结构化思维视域下的地理信息加工教学要注重地理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收集、整理与分析),把握地理信息加工课堂的三种探究形式(情境探究式、主题研究式、交流反馈式),形成地理信息加工教学的实践样式框架。可行的信息加工评价标准及实施... 结构化思维视域下的地理信息加工教学要注重地理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收集、整理与分析),把握地理信息加工课堂的三种探究形式(情境探究式、主题研究式、交流反馈式),形成地理信息加工教学的实践样式框架。可行的信息加工评价标准及实施策略,是确保地理信息加工教学实践取得最大效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思维 地理信息加工 教学样式 实践路径 中国的气候
下载PDF
地方产业集群的识别——以盛泽丝绸纺织业集群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仲智 沈正平 储阳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0-85,共6页
集群式的产业集聚与发展正成为我国东南沿海许多地方经济活跃的主导力量。各地方正致力于产业集群的规划研究,但是理论和实践领域至今没有完全解决产业集群的界定和识别问题。以吴江市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不同区域尺度先遴选出吴... 集群式的产业集聚与发展正成为我国东南沿海许多地方经济活跃的主导力量。各地方正致力于产业集群的规划研究,但是理论和实践领域至今没有完全解决产业集群的界定和识别问题。以吴江市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不同区域尺度先遴选出吴江市域的优势行业,再定性识别其中的产业集聚体,又以其优势行业之一——纺织业为典型案例,进而界定出盛泽丝绸纺织业集群。表明,基于田野调查技术,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以定量的方法,是集群识别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识别 丝绸纺织业集群 盛泽
下载PDF
泛长三角地区纺织业的集聚与转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仲智 孟浩 +2 位作者 华瑾 马彦珺 杨晶晶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30,157,共9页
利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库探究泛长三角地区纺织业的集聚与转移,发现该地区纺织业空间格局具有不均衡特征,主要分布在“两核五片区”,其中两核指甬杭越核心、澄港虞核心,五片区包括长三角片区、沿湖沿湾片区、苏北片区、皖江片区、浙中片... 利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库探究泛长三角地区纺织业的集聚与转移,发现该地区纺织业空间格局具有不均衡特征,主要分布在“两核五片区”,其中两核指甬杭越核心、澄港虞核心,五片区包括长三角片区、沿湖沿湾片区、苏北片区、皖江片区、浙中片区.通过EG 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重心转移模型等方法,发现纺织业的发展过程呈现为“产业集聚”和“梯度转移”两阶段,由集聚到转移的时间拐点为2007 年;纺织业的集聚重心轨迹在苏锡常地区范围内移动,1999~2006 年重心移往东南方向,2006 年后重心折向西北.同时,苏北片区和皖江片区是长三角片区、沿湖沿湾片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长三角 纺织业 集聚 转移
下载PDF
美国“阳光带”的崛起对中国西部城市化战略的启示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仲智 林炳耀 《世界地理研究》 2004年第2期40-45,共6页
美国西部开发以城市化为先导 ,中国西部大开发本质上也是西部城市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应以城市为中心组织与落实。本文通过透视美国“阳光带”城市崛起的历史 ,尤其是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 ,提出中国西部城市化战略实施中应将培育地方产业... 美国西部开发以城市化为先导 ,中国西部大开发本质上也是西部城市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应以城市为中心组织与落实。本文通过透视美国“阳光带”城市崛起的历史 ,尤其是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 ,提出中国西部城市化战略实施中应将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城市化的重要战略方式和地方重要的公共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带 西部开发 城市化 产业集群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的分类及其诊断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仲智 刘健鹏 张勇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1期89-90,共2页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是造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其临床病症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型乳房炎。对乳房炎的分类及诊断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一些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诊断
下载PDF
苏中地区产业发展综论
10
作者 王仲智 仇方道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45-49,共5页
本文立足于实证研究,综合分析了苏中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产业发展和布局中存在着的结构性矛盾和产业素质低下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塑地域分工形象、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区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江苏 产业发展 苏中地区 优化布局
下载PDF
新沂市城镇化发展研究
11
作者 王仲智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58-61,共4页
基于对新沂市域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分析 ,认为该市城镇化发展滞后、水平较低 ,但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提出新时期的城镇化发展方针 :重点发展市区 ,突出中心镇建设 ,全面提高小城镇质量 ,并构想了以市区为中心、职能协调、布局合理的三级... 基于对新沂市域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分析 ,认为该市城镇化发展滞后、水平较低 ,但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提出新时期的城镇化发展方针 :重点发展市区 ,突出中心镇建设 ,全面提高小城镇质量 ,并构想了以市区为中心、职能协调、布局合理的三级城镇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新沂市 规划管理 职能协调 布局合理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 被引量:88
12
作者 丛明珠 欧向军 +2 位作者 赵清 王仲智 葛兆帅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4-582,共9页
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以县市为研究单元,从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构、投入、产出、生态、动态和潜力等6个方面,遴选出25个指标,组成区域土地利用分区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借助SPS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县市... 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以县市为研究单元,从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构、投入、产出、生态、动态和潜力等6个方面,遴选出25个指标,组成区域土地利用分区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借助SPS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市土地利用程度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南北区域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县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水平相对较高,并由南向北逐渐递减,梯度差异地域特征显著;参考综合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特点和区划单元空间位置的连续性,将江苏省划分为3个一级土地利用区域,即江南地区、江淮地区和淮北地区;并进一步划分为环太湖地区、宁镇山地丘陵地区、江淮沿江地区、江淮沿海地区、里下河平原地区、淮北沿海地区和沿黄河故道地区等7个二级土地利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分区 主成分分析 江苏省
下载PDF
中国大陆体面劳动水平测度与空间分异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孟浩 王仲智 +2 位作者 杨晶晶 华瑾 胡万青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共6页
基于国际体面劳动的目标,从就业、权利、社会保障、社会对话4个维度构建了体面劳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测度2012年中国大陆省际尺度上体面劳动水平。借助SPSS系统聚类法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体面劳动水... 基于国际体面劳动的目标,从就业、权利、社会保障、社会对话4个维度构建了体面劳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测度2012年中国大陆省际尺度上体面劳动水平。借助SPSS系统聚类法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体面劳动水平划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和低水平5个类型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体面劳动水平呈现出东北和东部地区水平高、西部地区水平低、中部地区水平居中的空间分异格局。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初步断定经济发展与体面劳动水平的空间分异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面劳动 熵值法 空间分异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富喜 王仲智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8-842,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要源动力、以小城镇数量及城市市区的双重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亦给山东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诸多方面的影响。新... 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要源动力、以小城镇数量及城市市区的双重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亦给山东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诸多方面的影响。新世纪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方针应该是:进一步强化大城市建设;积极合理发展中等城市;重点发展小城市;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在此基础上,就推进全省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城镇化 问题 发展对策
下载PDF
论转型期徐州农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15
作者 王仲智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转型期中国粮食主要的生产区域面临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徐州农业结构的弱质化特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结构优化的基本方向为 :适度“扩经压粮”,提高养殖业比重 ,发展优势明显的林果业 。
关键词 农业结构 徐州 优化方向
下载PDF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现状及县域聚类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想 王仲智 +2 位作者 李争艳 刘海宝 刘春丽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88,共7页
利用1998~2008年江苏省能源消费数据,初步分析了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的现状。以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为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2002年、2008年江苏省县域的"排放—效率"类型进行了基本划分,并分析了各聚... 利用1998~2008年江苏省能源消费数据,初步分析了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的现状。以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为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2002年、2008年江苏省县域的"排放—效率"类型进行了基本划分,并分析了各聚类碳排放格局特征。结果显示:GDP标准下的发达地区大多属于"高排放"类型,其中部分县市甚至属于"高排放—低效率"类型;以南京市区和徐州市区为代表的"高排放—低效率"地区,占全省碳排放量的一半,是江苏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不同聚类类型间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同类型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局部格局的不稳定性,使县域在不同聚类类型间的跃迁行为时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强度 聚类分析 空间格局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百度指数的淮海经济区城市层级与联系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孟浩 王仲智 +2 位作者 张骏菲 顾雯娟 傅臻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4-17,21,共5页
基于百度指数,研究淮海经济区城市信息网络联系及层级结构,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初探.结果表明:区域内各城市的信息联系有所增强,城市网络层级的区分度略有提高,但缺乏具有凝聚力的高级别中心城市;区域内城市信息联系结构较均衡,且在... 基于百度指数,研究淮海经济区城市信息网络联系及层级结构,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初探.结果表明:区域内各城市的信息联系有所增强,城市网络层级的区分度略有提高,但缺乏具有凝聚力的高级别中心城市;区域内城市信息联系结构较均衡,且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主干城市网络密集度显著增加,但跨省界的城市间联系较弱;城市网络时空变化受行政区边界壁垒、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大事件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指数 城市层级 城市联系 淮海经济区
下载PDF
基于区域战略的江苏省土地统筹利用分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丛明珠 葛石冰 王仲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9,共5页
研究目的:提出区域土地统筹利用分区的概念和划分方法,以江苏省为案例进行分析,为区域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聚类法进行综合分区;采用演绎法划分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土地利... 研究目的:提出区域土地统筹利用分区的概念和划分方法,以江苏省为案例进行分析,为区域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聚类法进行综合分区;采用演绎法划分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土地利用保障区;以空间迭置法构建江苏省土地统筹利用分区。研究结果:将江苏省划分为4个土地统筹利用大区、7个亚区。研究结论: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应将土地利用的现实和未来相结合,以土地统筹利用分区作为研究的空间依据,该分区是土地利用区划和土地利用功能分类的结合,属于区划性质,兼有土地利用功能分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区划研究 土地统筹利用分区 江苏省
下载PDF
江苏省经济重心与能源碳排放重心路径演变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想 王仲智 芦惠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3期59-64,共6页
本研究引入重心模型,采用1998—2008年江苏省经济和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出各年份GDP、工业产值、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的演变路径,从移动方向、移动距离、路径对比和空间相关性多角度阐释了经济重心和碳排放重心的动态变化和空间联系.结果显... 本研究引入重心模型,采用1998—2008年江苏省经济和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出各年份GDP、工业产值、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的演变路径,从移动方向、移动距离、路径对比和空间相关性多角度阐释了经济重心和碳排放重心的动态变化和空间联系.结果显示:经济重心和碳排放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偏移,2006年后出现略微的北移迹象;11年间重心移动距离排序为:碳排放重心(32.1 km)>人均碳排放重心(29.6 km)>GDP重心(14.6 km)>工业产值重心(10.9 km);相较于经济重心而言,碳排放重心的空间位置偏向于省域的西北方向;经济重心和人均碳排放重心在空间上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重心 碳排放重心 路径演变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LMDI的江阴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实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崔凯璇 王仲智 《资源与产业》 2017年第2期89-95,共7页
基于2007—2014年江阴市工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数据,运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构建江阴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出规模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对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量的驱动效应... 基于2007—2014年江阴市工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数据,运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构建江阴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出规模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对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量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4年江阴市工业能耗碳排放量同工业总产值呈弱脱钩状态,工业能耗碳减排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产出规模仍是促进该市工业能耗碳排放增长的首要因素,能源结构和人口规模对江阴市工业碳排放量增长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能源强度对江阴市工业碳排放增长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 工业能源消费 江阴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