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2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产品设计改进的顾客偏好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克勤 志义 +1 位作者 李靖 同淑荣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9-2004,共16页
针对顾客产品偏好快速变化对企业分析和预测顾客偏好能力的要求,提出一种面向产品改进的顾客偏好分析与预测方法,首先构建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预测产品设计迭代期间的情感值和重要度,并计算预测准确度;然后通过基于产品特征情感变化模... 针对顾客产品偏好快速变化对企业分析和预测顾客偏好能力的要求,提出一种面向产品改进的顾客偏好分析与预测方法,首先构建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预测产品设计迭代期间的情感值和重要度,并计算预测准确度;然后通过基于产品特征情感变化模式的产品设计改进模型判断各个特征的变化模式,明确待改进的产品特征及改进优先级;最后以DJI Mini 2无人机的在线评论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评论 产品设计改进 顾客偏好 偏好预测
下载PDF
西北工业大学:总师摇篮 为国铸剑
2
作者 王克勤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24年第6期38-40,共3页
生源质量持续提升西北工业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总规模4400名,学校强化特色培养,聚集优势,形成了由强基计划、拔尖计划2.0、本研衔接班、“三航”(航空、航天、航海)特色班、普通类专业及中外合作办学等组成的招生布局。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生源质量 本科招生 西北工业大学 特色班 拔尖计划 持续提升 强化特色
下载PDF
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与示范
3
作者 周金星 关颖慧 +6 位作者 汪亚峰 秦伟 何丙辉 王克勤 吴秀芹 万龙 丁亚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937-7943,共7页
西南高山峡谷区覆盖大横断“七脉六江”地区,是国家“三区四带”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区存在的水土流失分异演变地带性规律及其关键驱动机制,水土流失对农业耕作、高陡... 西南高山峡谷区覆盖大横断“七脉六江”地区,是国家“三区四带”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区存在的水土流失分异演变地带性规律及其关键驱动机制,水土流失对农业耕作、高陡地形、岩溶地质及冻融作用等复杂驱动条件的响应及其防控机制,民族聚集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提升及生态生产协同的理论与对策等问题,选取兰坪、云龙、永胜、康定以及波密县为典型示范区,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活动,以西南高山峡谷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分异规律和综合防治为主线,按照三个层次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与示范研究,攻克高精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与监测技术瓶颈,形成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提升的“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系统服务-民族经济发展”的多目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最终为西南高山峡谷区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高山峡谷区 水土流失 民族聚集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破壁前后灵芝孢子粗多糖含量、结构及单糖组成对比分析
4
作者 齐慧 武小芬 +5 位作者 刘安 丹阳 邓明 黄凤兰 王克勤 陈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8期15-22,共8页
为明确破壁对灵芝孢子粗多糖含量、结构及单糖组成的影响,以灵芝粗多糖提取含量为指标,对灵芝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获得灵芝孢子粗多糖超声辅助水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温度55℃、超声时间8 h,此工艺条件下从破壁灵芝孢子粉中... 为明确破壁对灵芝孢子粗多糖含量、结构及单糖组成的影响,以灵芝粗多糖提取含量为指标,对灵芝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获得灵芝孢子粗多糖超声辅助水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温度55℃、超声时间8 h,此工艺条件下从破壁灵芝孢子粉中提取的粗多糖含量为(15.873±0.746)mg/g。采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破壁前后灵芝孢子粗多糖,对比其灵芝孢子粗多糖含量、纯度、DPPH自由基清除率以及单糖组成和多糖结构,结果显示破壁处理后灵芝孢子粗多糖含量提高233.396%,但其纯度下降了19.898%;破壁后灵芝孢子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率也有较大提升;破壁处理对灵芝孢子多糖的单糖组成种类没有明显改变,但在单糖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岩藻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红外光谱结果显示破壁前后灵芝孢子粉提取的灵芝孢子粗多糖在结构、组成上无明显差异,均是含有D⁃吡喃葡萄糖环的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壁 灵芝孢子粗多糖 含量 结构 单糖组成
下载PDF
王德光辨治脓毒血症验案1则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克勤 孝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2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脓毒血症 热闭心包 临床验案 王德光
下载PDF
等高反坡阶措施下坡耕地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对土壤碳氮储量的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其静 侯磊 +2 位作者 汪丽 李奇奇 王克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19-2930,共12页
为证实坡面微地形改造措施—等高反坡阶(CRT)对坡耕地的生态修复功能,揭示CRT对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及土壤碳氮储量贡献的影响与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原状(CK)和CRT处理下旱季和雨季坡耕地0—5、5—15、15—30 cm土层中总G... 为证实坡面微地形改造措施—等高反坡阶(CRT)对坡耕地的生态修复功能,揭示CRT对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及土壤碳氮储量贡献的影响与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原状(CK)和CRT处理下旱季和雨季坡耕地0—5、5—15、15—30 cm土层中总GRSP(T-GRSP)、易提取GRSP(EE-GRSP)、土壤有机碳(SOC)与土壤全氮(TN)在CRT阶上和阶下及CK对应位置处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CRT措施下GRSP对土壤碳氮储量的贡献,揭示相关机制。结果表明:(1)CRT坡耕地土壤T-GRSP、EE-GRSP、SOC和TN的含量较CK显著提高(P<0.05),增幅分别为16.6%—189%、7.28%—102%、1%—68.3%和7.29%—79.7%。且CRT对坡耕地GRSP含量的提升效果总体表现为雨季强于旱季、表层(0—5 cm)土壤高于深层(15—30 cm)、阶下优于阶上。(2)相比CK,CRT坡耕地旱季和雨季SOC储量分别提高8.06%和13.5%,TN储量提高7.01%和12.1%。T-GRSP对SOC和TN储量的贡献率较CK分别提高8.5%—141%和2.58%—133%,EE-GRSP对SOC和TN储量的贡献率较CK分别提高1.38%—82%和5.25%—87.2%。且CRT对坡耕地SOC和TN储量提升效果雨季优于旱季,对表层土壤T-GRSP对SOC和TN贡献率的提升效果表现为雨季强于旱季、阶下强于阶上。(3)CRT极大提高了坡耕地T-GRSP与土壤孔隙度、SOC和TN的正相关性。相比CK,相关系数(R~2)分别由0.17、0.26和0.29增至0.51、0.66和0.64。因此,CRT措施不仅降低了坡耕地SOC和TN的流失,还通过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进而提高坡耕地GRSP的分泌与累积,同时提高GRSP对碳氮的贡献率,促进了土壤碳氮的固持与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等高反坡阶 坡耕地
下载PDF
生态塘-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对抚仙湖入湖河流水质净化效应及途径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孟白 王克勤 +3 位作者 宋娅丽 胡淳 帅兵 赵昌彬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5,共14页
为探明人工湿地在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和高原湖泊及临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本研究以尖山河流域生态塘-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11级功能区和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21年雨季6场典型降雨后各功能区污染物负荷、一个刈割周期内植... 为探明人工湿地在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和高原湖泊及临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本研究以尖山河流域生态塘-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11级功能区和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21年雨季6场典型降雨后各功能区污染物负荷、一个刈割周期内植物各器官及其对应土壤的氮磷含量,分析其氮磷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的变化特点,深入探讨系统对不同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应及途径.结果表明:①生物沉砂塘对悬移质的沉积率范围为27.75%~55.00%,且逐级递减,系统对面源污染物的去除率在44.40%~78.87%之间,末端分区效果更为显著.②植物根区土壤作用(贡献率为59%~74%)是人工湿地氮去除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转化(贡献率为32%~42%)是磷去除的主要途径,在高污染负荷输入条件下悬移质削减率及污染物净化效应更优.③人工湿地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和株内迁移能力具有阶段性,氮、磷元素富集系数(分别为2.29~3.53、1.07~2.92)均大于1且向上迁移活跃,有利于修复环境污染.④单位面积氮磷去除速率均表现为表流湿地>潜流带状湿地,最优植物配置分别为再力花+旱伞草和香蒲+旱伞草.研究显示,合理调配土壤与植物比例及组合,高效利用不同植物配置路线对元素的敏感差异性,对入湿水体进行预处理和采用多功能、多塘系结合的人工湿地设计可稳定发挥水质净化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生态塘-潜表流串联模式 水质净化 面源污染 抚仙湖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施用对滇中植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花 宋娅丽 +4 位作者 王克勤 陈炳绅 温昌焘 杨昕 张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249,共8页
针对滇中地区植烟土壤退化问题,研究施用土壤改良剂后土壤养分储存和酶活性变化,以期为滇中红壤地区烤烟土壤质量的维护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以烤烟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及4种不同土壤改良剂处理:生物炭(60 g/m^(2)... 针对滇中地区植烟土壤退化问题,研究施用土壤改良剂后土壤养分储存和酶活性变化,以期为滇中红壤地区烤烟土壤质量的维护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以烤烟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及4种不同土壤改良剂处理:生物炭(60 g/m^(2)或30 g/m^(2))、秸秆(1000 g/m^(2)或500 g/m^(2))、聚丙烯酰胺(2 g/m^(2)或1 g/m^(2))、木质素(60 g/m^(2)或30 g/m^(2)),探讨0~20 cm土层的养分储存和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物炭、秸秆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含量;秸秆和木质素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而木质素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生物炭、秸秆、木质素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蔗糖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聚丙烯酰胺处理显著提高了脲酶活性,抑制了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相较于秸秆和生物炭2种传统改良剂,木质素也能明显改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结合其方便、经济的特点,可在田间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土壤改良剂 生物炭 秸秆 聚丙烯酰胺 木质素
下载PDF
NaHCO_(3)前处理对生物炭性质及其磷吸附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孟祥志 袁杰 +1 位作者 王克勤 侯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925,共10页
为探究NaHCO_(3)前处理对不同种类生物炭性质及其磷吸附能力的影响,借助元素分析、光电子能谱、孔径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比处理前后秸秆、壳核及其他3类生物炭表面特性和孔结构的差异,基于吸附等温线和Freundlich与Dubinin-Radushkev... 为探究NaHCO_(3)前处理对不同种类生物炭性质及其磷吸附能力的影响,借助元素分析、光电子能谱、孔径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比处理前后秸秆、壳核及其他3类生物炭表面特性和孔结构的差异,基于吸附等温线和Freundlich与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拟合,探讨生物炭性质控制磷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NaHCO_(3)前处理总体提高了各类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幅分别为2.70%~110.84%和1.42%~123.80%,提高其芳香性(C C),H/C增幅为5.56%~29.41%,同时降低了极性官能团(C O和C O)含量,极性指数[(O+N)/C]降幅为13.18%~46.34%。原始生物炭的磷释放量范围为78.33~568.33 mg·kg^(-1),NaHCO_(3)前处理显著增加各类生物炭对磷的吸附,使其表现出近似的磷吸附能力(Freundlich吸附系数KF范围为119~254 mg^(1-n)·L^(n)·kg^(-1)),且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自由能范围为5.85~7.29 kJ·mol^(-1))。生物炭表面特性对其磷吸附能力的影响大于孔结构,其中C O官能团含量是关键因素。研究表明,NaHCO_(3)前处理通过温和地改变生物炭性质,显著提高其磷吸附能力,是生物炭环境应用的另一种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吸附磷 NaHCO_(3)前处理 表面特性 孔结构 极性官能团
下载PDF
模拟干旱条件对重度石漠化土壤易提取态腐殖质光化学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张叶飞 杨子成 +2 位作者 王克勤 赵洋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为探讨光照对土壤腐殖质直接光反应的影响,采集重度石漠化土壤模拟干旱条件,探讨不同波段紫外线(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UVA)、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UVB)、短波灭菌紫外线(UVC))照射对重度石漠化土壤腐殖质易提取态光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讨光照对土壤腐殖质直接光反应的影响,采集重度石漠化土壤模拟干旱条件,探讨不同波段紫外线(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UVA)、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UVB)、短波灭菌紫外线(UVC))照射对重度石漠化土壤腐殖质易提取态光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UVA和UVB组全氮质量分数随照射时间逐渐增加,而UVC组逐渐减小,碳氮质量分数比与全氮质量分数变化相反;(2)由于氮损失造成含氮水溶性的芳香类物质减少,导致UVC组水提液整体呈现疏水组分减少的状态,而脂肪链类的疏水官能团整体均呈增加趋势,A_(250)/A_(365)值同样支持上述结论;(3)以甲醇为提取剂时,UVA、UVB、UVC组的芳香性及相对分子质量均减小,且变化程度明显大于水提液的变化,均以腐殖酸为主且有向富里酸转化的趋势,S_(254)、S_(260)、A_(253)/A_(203)值均表明不溶于水的极性物质的芳香性和疏水组分均减少;(4)以正己烷为提取剂时,S_(254)、S_(260)、A_(253)/A_(203)值均表明不溶于水的非极性物质的芳香性和疏水组分均减少。故增加甲醇和正己烷的提取能够印证结论(2),并补充水提液无法提取非水溶性物质的不足,同时拓展了紫外光谱技术在腐殖质表征技术方面的应用。综上所述,不同波段紫外线光照能对重度石漠化地区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相关性质产生不同程度改变,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氮素的固定与释放,影响石漠化土壤生态的碳氮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紫外线 腐殖质 芳香性 碳氮循环
下载PDF
氮沉降对滇中亚高山云南松林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性质的影响
11
作者 李晓东 苏连波 +3 位作者 王克勤 宋娅丽 李芸 胡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6-824,共9页
【目的】探究氮沉降下土壤酶活性、化学性质的变化,了解滇中高原森林土壤养分的循环状况。【方法】以滇中亚热带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氮沉降为0),以及低氮(LN,10 g·m^(-2)·a^(-1)氮沉降)、中氮... 【目的】探究氮沉降下土壤酶活性、化学性质的变化,了解滇中高原森林土壤养分的循环状况。【方法】以滇中亚热带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氮沉降为0),以及低氮(LN,10 g·m^(-2)·a^(-1)氮沉降)、中氮(MN,20 g·m^(-2)·a^(-1)氮沉降)和高氮(HN,25 g·m^(-2)·a^(-1)氮沉降)3个处理,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结果】LN、MN、HN处理的蔗糖酶(invertase,Inv)活性提高了7.45%~14.04%,脲酶(urease,Ure)活性下降11.16%~27.17%,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下降5.18%~16.67%,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下降7.22%~23.35%;土壤酶活性均呈显著的时间梯度变化(P<0.05),Inv和Ure分别在氮沉降时间为31、29月时达到最低值和最高值;ACP和CAT活性均在氮沉降时间为33月时达到最高值。随着氮沉降水平的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全磷含量分别下降1.59%~4.79%、21.25%~45.96%和17.68%~46.15%;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在MN、HN处理达到最高值。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0~5 cm土层>5~10 cm土层>10~20 cm土层;氮沉降下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较高(P<0.05);土壤pH、氨态氮与Inv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含量与Ure、ACP和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氮沉降增强了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改变了土壤的环境因子,进而改善了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循环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酶活性 土壤化学性质 云南松林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
12
作者 涂晓云 赵洋毅 +3 位作者 王克勤 欧阳田甜 李志成 和娴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4,共12页
【目的】探究典型中亚热带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时间(年、干湿季)与空间(土层)异质性特征,分析森林群落演替进程中引起土壤不同土层体积含水量异质性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林水资源管理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基... 【目的】探究典型中亚热带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时间(年、干湿季)与空间(土层)异质性特征,分析森林群落演替进程中引起土壤不同土层体积含水量异质性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林水资源管理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云南玉溪磨盘山的典型森林,包括演替初期的云南松林(PF)、演替中期的云南松阔叶混交林(PBMF)和顶级群落常绿阔叶林(EBF),应用时域反射法与经典统计学分析法,于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测量样地0~60 cm土层内每1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探析森林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在气候干湿分明、干旱频繁的中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储水量在时间上呈中等变异且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随演替进行,年均土壤储水量为EBF最大,MPBF次之,PF最小。EBF与PBMF全年土壤储水量较PF分别平均增加31.24%和15.22%。2)3种演替阶段森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大,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比50~60 cm土层低45.22%,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3)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林分密度、树高、胸径、土壤密度、土壤砂粒含量均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面积指数、郁闭度、土壤孔隙度、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面积指数、土壤孔隙度、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联程度最高。【结论】云南玉溪磨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的年、干湿季和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19.86%、17.31%、14.06%和20.58%,均表现出中等强度异质性,随演替进行森林土壤储水能力不断增强。叶面积指数、土壤孔隙度、砂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是土壤不同土层体积含水量产生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体积含水量 森林演替 时空异质性 磨盘山 中亚热带
下载PDF
滇中坡林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对等高反坡阶整地的响应
13
作者 润柳 刘欣艺 +2 位作者 徐其静 侯磊 王克勤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9-777,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等高反坡阶整地对退化坡林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揭示该措施生态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迤者小流域的退化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坡林地为对象,设置等高反坡阶整地1 a样地(1 a)和... 【目的】通过分析等高反坡阶整地对退化坡林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揭示该措施生态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迤者小流域的退化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坡林地为对象,设置等高反坡阶整地1 a样地(1 a)和10 a样地(10 a),以原状坡面(ck)为对照,比较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和酶活性在反坡阶的阶上和阶下及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和30~40 cm)的分布差异。【结果】(1)等高反坡阶整地显著提高土壤养分质量分数(P<0.05),碳、氮、磷等养分提升达15.3%~236.2%,阶下高于阶上,表层土壤(0~10 cm)增加最明显。(2)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为10 a样地显著高于ck(P<0.05),4种酶活性提升范围在3.7%~587.5%,阶下仍高于阶上,表层土壤酶活性提升显著(P<0.05)。(3)冗余分析显示:等高反坡阶整地后土壤养分对酶活性的累积解释贡献率升高,ck、1和10 a样地分别为68.0%、88.0%和92.7%;反坡阶整地后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正相关关系提高,相关系数范围和达极显著性组数(P<0.01)由ck的0.26~0.99和1组,增至10 a样地的0.78~1.00和15组。【结论】退化坡林地实施等高反坡阶整地后,可促进土壤养分蓄积,激发土壤酶活性,增加两者在土壤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中的配合度,最终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等高反坡阶 退化坡林地
下载PDF
等高反坡台阶整地对不同耕作系统根土微生态的影响
14
作者 鲁连欣 王克勤 +2 位作者 李珠宇 赵洋毅 帅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38,共13页
[目的]为探究坡耕地等高反坡台阶整地对玉米连作和玉米-芸豆轮作系统根土微生态特征的影响。[方法]以玉米-芸豆轮作为研究对象,玉米连作为对照,采用野外原位监测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GC-MS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作物根系... [目的]为探究坡耕地等高反坡台阶整地对玉米连作和玉米-芸豆轮作系统根土微生态特征的影响。[方法]以玉米-芸豆轮作为研究对象,玉米连作为对照,采用野外原位监测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GC-MS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作物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特征,揭示坡耕地等高反坡台阶整地对玉米连作和玉米-芸豆轮作根系分泌物种类、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根系分泌物相对含量变化在CRT措施上更为突出,在轮作模式中更为显著。(2)CRT2处理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效果更显著。(3)在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互作下,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土壤环境因子的两两相关性在CRT2处理下更显著。[结论]坡耕地等高反坡台阶整地通过改变玉米连作和玉米-芸豆轮作的根系分泌物含量,使作物根土微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及丰富度,且该措施与玉米-芸豆轮作结合的提升效果更佳,对根土微生态的改善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为坡耕地作物种植、耕作方式选择及改善土壤微环境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豆轮作 等高反坡阶 根系分泌物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坡耕地等高反坡阶整地措施对滇中典型流域土壤酸碱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杨佳乐 赵洋毅 +3 位作者 王克勤 段旭 赵露杨 刘晓微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413,共9页
【目的】探讨等高反坡阶整地措施对坡耕地酸化土壤改良效果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滇中迤者流域试验区已实施等高反坡阶的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原状坡耕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实验及经典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试验样地土... 【目的】探讨等高反坡阶整地措施对坡耕地酸化土壤改良效果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滇中迤者流域试验区已实施等高反坡阶的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原状坡耕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实验及经典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试验样地土壤pH、交换性阳离子(Ca^(2+)、Mg^(2+)、K^(+)、Na^(+)、H^(+)、Al^(3+)、Fe^(3+))、阳离子交换量(CEC)及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淀粉酶指标的变化规律,以探究土壤酸化及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坡耕地等高反坡阶措施可显著降低致酸阳离子(H^(+)、Al^(3+)、Fe^(3+))含量(P<0.05),使得交换性H+降低20.00%,交换性Al^(3+)和交换性Fe^(3+)含量分别减少25.64%和69.29%。提升土壤pH 9.46%~13.25%、增加交换性盐基离子(Ca^(2+)、Mg^(2+)、K^(+)、Na^(+))11.14%~39.31%、3.59%~8.96%、7.89%~17.14%、3.35%~7.99%及CEC含量(P<0.05)14.74%~21.33%。实施措施后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微生物量碳、氮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6.43%~15.28%、7.00%~31.70%、38.56%~73.71%、8.01%~21.20%、7.08%~11.14%和17.57%~31.48%,磷酸酶活性较原状坡耕地显著(P<0.05)下降38.00%~95.85%,且pH、交换性盐基离子和CEC含量均与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致酸阳离子与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整地措施、酸化影响指标(pH、交换性离子)及其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着酶活性(P<0.05),酸化影响指标对酶活性的贡献最大。【结论】布设等高反坡阶措施能改善土壤酸化环境,增强酶活性,这对于解决坡耕地土壤酸化问题,提高山区坡耕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高反坡阶 红壤坡耕地 土壤酸化 土壤酶 交换性盐基离子
下载PDF
基于团聚体性质的等高反坡阶改良土壤结构评价
16
作者 李奇奇 徐其静 +2 位作者 侯磊 润柳 王克勤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1,共9页
为探明等高反坡阶(CRT)措施促进坡耕地退化土壤生态修复的机理,以云南松华坝迤者流域坡耕地为对象,测定CRT坡耕地不同位置(阶上,CRT-A;阶下,CRT-B)和土层深度的土壤团聚体性质和物理性质,并以原状坡耕地(CK)相应位置作对比,构建基于团... 为探明等高反坡阶(CRT)措施促进坡耕地退化土壤生态修复的机理,以云南松华坝迤者流域坡耕地为对象,测定CRT坡耕地不同位置(阶上,CRT-A;阶下,CRT-B)和土层深度的土壤团聚体性质和物理性质,并以原状坡耕地(CK)相应位置作对比,构建基于团聚体性质的土壤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CRT措施可显著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团聚体组成特征和稳定性;2)通过构建最小数据集,获得土壤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壤密度、孔隙度、几何平均直径、稳定性团聚体、总团聚体和>2~5 mm团聚体),计算土壤结构指数评价土壤结构水平;3)土壤结构整体上表现为CRT>CK。CRT坡耕地土壤结构指数相较于CK提高23.1%~36.2%,土壤结构属于中等水平;4)CRT使坡耕地阶下土壤结构优于阶上,0~5、5~10和10~20 cm土层阶下土壤结构指数较CK分别增加25.2%、27.3%和25.7%,主要由于阶下土壤受到CRT的防冲刷保护和营养富集作用的影响。综上,CRT通过提高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坡耕地土壤结构性能,促进其退化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等高反坡阶 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指数 坡耕地
下载PDF
坡耕地土壤转化酶活性与芸豆产量对等高反坡阶措施的响应
17
作者 徐其静 侯磊 +4 位作者 李加豪 李奇奇 李航 汪丽 王克勤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为探究坡面微地形改造水土保持措施—等高反坡阶(CRT)对坡耕地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及其生态修复功能,有必要关注该措施对土壤养分与转化酶活的影响,及其提升作物产量的机制。通过分析坡耕地CRT处理后阶上和阶下0~5 cm土层养分(全氮TN、全... 为探究坡面微地形改造水土保持措施—等高反坡阶(CRT)对坡耕地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及其生态修复功能,有必要关注该措施对土壤养分与转化酶活的影响,及其提升作物产量的机制。通过分析坡耕地CRT处理后阶上和阶下0~5 cm土层养分(全氮TN、全磷TP、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速效磷AP)及酶活(脲酶S-UE、β-1,4-N-乙酰葡萄糖苷酶S-NAG、亮氨酸氨基肽酶S-LAP和酸性磷酸酶S-ACP)差异,并以原状坡耕地(CK)相应位置作对照,探讨CRT措施下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对芸豆(Phaseolus vulgaris)产量和千粒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CRT使土壤TN、NO_(3)^(-)-N、TP、AP含量较CK阶上分别提高21.2%、86.2%、14.1%和28.4%,阶下提高7.3%、77.4%、21.8%和30.1%;使NH_(4)^(+)-N阶下提高2.8%,阶上降低22.5%。CRT对NO_(3)^(-)-N的提升效果高于TN和NH_(4)^(+)-N,对AP的提升效果优于TP。2)CRT措施使坡耕地S-UE、S-NAG、S-LAP和S-ACP活性阶上较CK分别提高13.4%、55.9%、56.8%和44.6%,阶下提高48.3%、72.3%、70.9%和34.6%,且阶下增幅大于阶上。3)CK坡耕地阶上、阶下芸豆产量为20.0和23.2 kg/hm^(2),千粒质量为448和376 g,而CRT使芸豆产量和千粒质量阶上提高66.7%和8.6%,阶下提高289%和26.6%,阶下增幅均大于阶上。4)相比CK,CRT使坡耕地芸豆产量与S-UE由不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由0.12增至0.91,使坡耕地芸豆千粒质量与氮、磷、酶活(S-NAG、S-LAP、S-ACP)由显著负相关(P<0.05)变为相关。S-LAP、S-NAG、NH_(4)^(+)-N对芸豆产量和千粒质量的影响显著(P<0.01),解释量分别为48.4%、29.2%、18.0%。CRT通过改善坡耕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提高相关酶活,加速有机养分向无机养分的转化,提升土壤关键性肥力,进而促进芸豆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千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芸豆产量 等高反坡阶 土壤养分 坡耕地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云南中部亚高山华山松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李晓东 苏连波 +3 位作者 王克勤 宋娅丽 宋成功 胡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7,共10页
[目的]探讨亚热带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土壤酶活性的动态规律及其与化学性质关系,为亚热带地区氮沉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滇中亚热带华山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0 g/(m^(2)·a)〕,低氮〔LN,10 g/(m^(2)·a)... [目的]探讨亚热带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土壤酶活性的动态规律及其与化学性质关系,为亚热带地区氮沉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滇中亚热带华山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0 g/(m^(2)·a)〕,低氮〔LN,10 g/(m^(2)·a)〕,中氮〔MN,20 g/(m^(2)·a)〕和高氮〔HN,25 g/(m^(2)·a)〕4个氮梯度处理,分析土壤酶活性对氮沉降的响应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联性。[结果]①氮沉降促进了蔗糖酶(16.94%~34.00%)和酸性磷酸酶(23.42%~40.09%)的活性,抑制了脲酶(8.70%~27.18%)和过氧化氢酶(9.26%~23.36%)的活性,且呈现出显著的时间变化(p<0.05);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在氮沉降后第25,27个月(2021年8月,10月)达到最高,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在氮沉降后第33个月(2022年6月)达到最高。②土壤pH值、有机碳和全磷含量随氮沉降水平增加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则相反,土壤硝态氮和氨态氮含量在MN提高,而在HN降低。③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均表现为0-5 cm>5-10 cm>10-20 cm的垂直土层分布特征;氮沉降下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协同效应较高(p<0.05);在影响土壤酶活性的环境因子中,土壤全氮是影响蔗糖酶活性的主要敏感因子,土壤有机碳、全磷和氨态氮是影响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敏感因子。[结论]氮沉降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加强了土壤酶之间的协同效应,改变了森林土壤的环境因子,促进或抑制土壤酶活性,进而改变了土壤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酶 土壤化学性质 华山松林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对降雨响应
19
作者 何苗苗 刘芝芹 +2 位作者 王克勤 金奕彤 金哲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为探究干热河谷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选取位于元谋干热河谷流域的草地、青枣林地、银合欢林地、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运用HOBOH21_USB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同时使用TE525 mm翻斗式雨量筒测定2021年1—12... 为探究干热河谷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选取位于元谋干热河谷流域的草地、青枣林地、银合欢林地、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运用HOBOH21_USB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同时使用TE525 mm翻斗式雨量筒测定2021年1—12月的降雨量,以探明该流域土壤水分时间变化特征和垂直变化特征及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对不同级别降雨的响应。结果显示:(1)研究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可划分为稳定期(1—5月)、快速增长期(6—7月)、稳升期(8—9月)和消耗期(10—12月)。(2)土壤水分含量垂直变化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小部分土层与总趋势有偏差。(3)在小雨(0.1~10 mm)情况下,4个样地均只有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有微弱响应;在中雨(10.1~25 mm)条件下,降雨量对各样地的0~40 cm土层含水量产生补给作用;在大雨(25.1~50 mm)条件下,降雨量对各样地补给范围扩大到60 cm土层;在暴雨(>50 mm)情况下,各个样地各个土层均对降雨量有反应。结果表明:从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以及降雨响应整体来看,在该区域坡耕地比造林地更易储存土壤水分。研究结果可为气候炎热少雨,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的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土壤水分 时空变化 金沙江
下载PDF
在线评论中的用户需求识别及其演化趋势挖掘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克勤 高智姣 +2 位作者 乔亚楠 李靖 同淑荣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0-1080,共11页
Web2.0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上购买商品,且将使用感受通过在线评论的形式表现出来,大量的在线评论数据蕴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企业可以利用在线评论来识别和分析用户需求,以便于后续的产品改进。本文以联想笔记本电脑的... Web2.0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上购买商品,且将使用感受通过在线评论的形式表现出来,大量的在线评论数据蕴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企业可以利用在线评论来识别和分析用户需求,以便于后续的产品改进。本文以联想笔记本电脑的评论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在线评论挖掘的用户需求识别与演化分析模型,利用SnowNLP模型、Kano模型与LDA模型,对用户评论进行分类、识别、特征情感对分析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情感趋势预测,顾客对类型一、类型二和类型三的情感值呈上升趋势,类型四的情感值呈下降趋势;此外,用户对产品外观与游戏体验的关注较多。研究从时间的角度对在线评论的研究方法和模型进行了改进,可为分析用户对产品需求以及预测用户对于产品的情感趋势等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评论挖掘 用户需求 情感分析 LDA模型 KANO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