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高质量发展:成效、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邓蕾 王凯博 +2 位作者 汪晓珍 李继伟 上官周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F0002,共8页
水土保持是新时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核心,在保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黄土高原地区自实施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以来,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成绩斐然.基于长期监测及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等研究基础,分析了黄土高原水... 水土保持是新时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核心,在保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黄土高原地区自实施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以来,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成绩斐然.基于长期监测及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等研究基础,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剖析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仍未根本改变、生态系统稳定性仍面临巨大挑战、灾害风险依然较为严重、水土保持监管水平薄弱等方面.据此,从该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高质量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未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以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下宁夏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2
作者 董彭蓓 任宗萍 +3 位作者 李鹏 王凯博 贺国凯 王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2-1044,共13页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然而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历史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缺少对未来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的预测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分析。因此,本研究以宁夏地区为例,采用PLUS模型...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然而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历史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缺少对未来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的预测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分析。因此,本研究以宁夏地区为例,采用PLUS模型模拟了未来自然情景、耕地保护情景以及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状况,并基于InVEST模型量化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存、土壤保持、产水以及粮食生产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三种情景下的产水量较现状年份减少,土壤保持量和固碳量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最大,分别为7.98×107 t和4.72×108 t,粮食产量在耕地保护情景下最大,达到了1.52×107 t;从全省尺度上来看,仅固碳和土壤保持服务之间表现出较高的协同关系,但在区域尺度和县区尺度下,产水和固碳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也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空间尺度 宁夏
下载PDF
秦岭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凯博 魏蓉 +4 位作者 孙琦 江瑶 徐新涵 王益 陈怡平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263-271,共9页
生态补偿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保护与受益地区利益共享的制度设计,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秦岭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补偿作为协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推... 生态补偿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保护与受益地区利益共享的制度设计,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秦岭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补偿作为协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推动该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实现秦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秦岭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秦岭在区域调水、森林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生态补偿研究,以及秦岭生态补偿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南水北调、退耕还林(草)以及生态移民搬迁等具体生态保护工程补偿实践,并从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公众参与、补偿方式几个角度探讨了秦岭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秦岭生态补偿研究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生态产品价值 生态补偿 南水北调 公众参与
下载PDF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降脂作用比较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云娜 王凯博 +2 位作者 赵碧 潘联云 刘本英 《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305-312,共8页
普洱茶及其多酚成分可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分化、调节脂质代谢及改善肠道菌群等降低脂质积累和预防肥胖发生。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具有不同的多酚成分,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调节脂质代谢。比较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的降脂减肥功效及其作用机制... 普洱茶及其多酚成分可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分化、调节脂质代谢及改善肠道菌群等降低脂质积累和预防肥胖发生。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具有不同的多酚成分,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调节脂质代谢。比较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的降脂减肥功效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普洱茶降脂功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 多酚 降脂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秦简词语考证(两篇)
5
作者 王凯博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3期81-86,171,172,共8页
本文对秦简中的两个疑难词语作新的考释,作者认为:1.放马滩秦简“置鼠”的“置”无须破读通假,“置鼠”可以结合文献中“设鼠”“设禽兽”“张鸟”“张鸟兽”等的结构方式与表意来理解,“置鼠”其实就是设置器具以捕取老鼠的意思,是一... 本文对秦简中的两个疑难词语作新的考释,作者认为:1.放马滩秦简“置鼠”的“置”无须破读通假,“置鼠”可以结合文献中“设鼠”“设禽兽”“张鸟”“张鸟兽”等的结构方式与表意来理解,“置鼠”其实就是设置器具以捕取老鼠的意思,是一种语意表达的不完整缩略形式。2.睡虎地秦简“渡衖”的“渡”应当读为“塗”,近义复词“塗巷”见于先秦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 置鼠 渡衖
下载PDF
茶叶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脂质代谢
6
作者 杨恺清 王凯博 +2 位作者 陈思霖 赵碧 申时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410,共7页
在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脂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可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因此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水平,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茶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其丰富的内含物质及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减少人体脂肪和预防肥胖作用显著。... 在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脂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可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因此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水平,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茶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其丰富的内含物质及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减少人体脂肪和预防肥胖作用显著。在茶叶调节脂质代谢的途径中,其活性成分能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可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及稳态,有助于维护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脂肪的消耗和积累,是茶叶参与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围绕茶叶活性成分,综述了近年来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成分,从菌属相对丰度、胆汁酸代谢及菌群与茶叶代谢产物相互作用等不同的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脂质代谢,为相关研究提供最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成分 肠道菌群 脂质代谢 肥胖
下载PDF
茶天然产物缓解痤疮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致远 王凯博 +2 位作者 陈思霖 赵碧 申时全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6,共11页
茶因其明确的保健功能与健康益处备受人们青睐。随着对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茶天然产物已被证实能够对多种疾病模型具有改善效果。痤疮是一种流行性高、复发率高的炎性皮肤病,除传统临床诊疗外,以敷贴、皮肤护理、膳食改善为代表的补... 茶因其明确的保健功能与健康益处备受人们青睐。随着对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茶天然产物已被证实能够对多种疾病模型具有改善效果。痤疮是一种流行性高、复发率高的炎性皮肤病,除传统临床诊疗外,以敷贴、皮肤护理、膳食改善为代表的补充替代治疗也受到欢迎。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祛痘功效宣称产品在原料中添加茶源活性成分,以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茶皂素为代表的茶叶天然产物在缓解痤疮上表现出极大的潜力。综述了茶叶不同功效成分在抑制皮脂分泌、减轻粉刺发生、改善皮肤微生物失调、减缓皮肤局灶性炎症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含茶功效宣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缓解 痤疮
下载PDF
宁夏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优先区识别 被引量:3
8
作者 申草 任宗萍 +4 位作者 李鹏 王凯博 鲁克新 任正龑 魏小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7-1536,共10页
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下的生态补偿优先区识别的研究,对建立适宜当地生态发展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体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宁夏为研究区,运用InVEST模型评估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储存三项主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并进行价值化表达;综合考虑... 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下的生态补偿优先区识别的研究,对建立适宜当地生态发展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体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宁夏为研究区,运用InVEST模型评估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储存三项主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并进行价值化表达;综合考虑各区县生态补偿优先级和生态脆弱性指数,对全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优先区进行空间识别。研究表明:2000年、2010年、2020年宁夏水土保持价值分别为2478.9×10^(8)元、2661.7×10^(8)元、2958.5×10^(8)元,总体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最高值位于泾源县,最低值位于金凤区;全区20a来水土保持优先补偿区动态变化差异较小,补偿优先区主要位于生态价值高、经济落后的南部地区,而生态补偿次级优先区则位于中部和北部生态价值较低、经济水平较高区域。对生态补偿优先区进行补偿能够有效提高生态补偿的效率,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优先区 水土保持 InVEST模型
下载PDF
2000-2020年陕西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呼海涛 畅易飞 王凯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5-352,共8页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然而,省级尺度上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部分市、县级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的实事,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不同空间尺度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方法]基于MODI...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然而,省级尺度上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部分市、县级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的实事,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不同空间尺度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计算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分析了2000-2020年陕西省、地区、市和县四级尺度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趋势。[结果]2000-2020年陕西省植被平均覆盖度为64.3%±2.1%,增长率为0.24%/a;陕北植被覆盖度平均为37.6%±4.4%,增长率为0.63%/a;陕南植被覆盖度平均为89.6%±1.2%,增长率为0.13%/a;关中植被覆盖度平均为70.6%±3.5%,下降率为-0.18%/a。延安市、榆林市、铜川市、宝鸡市、安康市、商洛市的植被覆盖度呈持续增加趋势,而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和汉中市的植被覆盖度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全省有72.3%的区县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有22.3%的区县植被覆盖度变化方向与所在市相反。在不同空间尺度上,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增速均表现为2000-2010年高于2010-2020年,这与两个时期的造林面积差异有关。[结论]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变化存在空间尺度依懒性,对不同尺度植被覆盖变化的精确认知有助于科学评估区域生态建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多尺度 时空变化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下载PDF
X射线对胃癌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LOX家族成员的不同影响
10
作者 王欣怡 牛海亚 +5 位作者 邓红 杨新燕 刘一凡 王凯博 徐传皓 韩梅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X射线对人低分化粘液样胃腺癌细胞MGC-803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成员的影响,为了解X射线辐射后不同细胞中基因和蛋白的改变提供依据。方法0、2、4、6、8和10 Gy剂量X射线辐射MGC-803和HUVEC细...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X射线对人低分化粘液样胃腺癌细胞MGC-803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成员的影响,为了解X射线辐射后不同细胞中基因和蛋白的改变提供依据。方法0、2、4、6、8和10 Gy剂量X射线辐射MGC-803和HUVEC细胞,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致死率并计算细胞半数致死量(LD 50),确定后序测试剂量组;Realtime PCR、Western blot、ELISA及Amplex Red过氧化氢法分别检测辐射后细胞LOX家族成员mRNA丰度、蛋白相对量、分泌量及LOX酶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方法分析X射线辐射对细胞p-p38MAPK和p-Erk1/2MAPK影响。结果X射线辐射后的LD 50胃癌MGC-803为8.2 Gy,HUVEC为6 Gy,后序试验选用0、2、4和6 Gy剂量组。MGC-803细胞经各剂量X射线辐射后LOXL1、LOXL2和LOXL4的mRNA均下调,而LOX的mRNA上调(P<0.05);2 Gy组LOX和LOXL4的蛋白和酶分泌水平低于0 Gy组(P<0.05);4 Gy组LOX、LOXL1、LOXL2和LOXL4的蛋白和分泌低于0 Gy组(P<0.05);6 Gy组LOXL1的蛋白和分泌低于0 Gy组(P<0.05);但LOXL3的mRNA、蛋白和分泌在2 Gy组均高于0 Gy组(P<0.05)。HUVEC中,2 Gy组LOXL1和LOXL3的mRNA、蛋白和酶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0 Gy组(P<0.05);4 Gy组LOX、LOXL1、LOXL3和LOXL4的mRNA、蛋白和酶分泌水平均较0 Gy组升高(P<0.05);6 Gy组LOXL2和LOXL4的mRNA、蛋白和酶分泌水平均较0 Gy组升高(P<0.05)。2 Gy和6 Gy组HUVEC的LOX酶活性增强(P<0.05)。MGC-803细胞的2 Gy和6 Gy组p-p38、p-p42、p-p44较0 Gy组上调(P<0.05);HUVEC经各剂量辐射p-p38、p-p42和p-p44均上调(P<0.05)。结论X射线辐射对两种细胞作用不同,一定剂量X射线辐射上调HUVEC的LOX及其家族成员的产生、分泌和酶活性,下调胃癌细胞MGC-803的除LOXL3外其他成员的产生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赖氨酰氧化酶家族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胃癌细胞 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子午岭植被自然演替中植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64
11
作者 王凯博 陈美玲 +3 位作者 秦娟 刘勇 安慧 上官周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89-2096,共8页
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特性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演替进展呈增长趋势,但其增长并非完... 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特性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演替进展呈增长趋势,但其增长并非完全线性,主要表现为草本群落演替阶段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木演替阶段。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的全氮、有效氮和有机质等土壤养分指标随着植被演替不断增大。在演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变化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升,土壤容重波动下降,说明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在不断得到改善。40~6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未表现出一定规律,说明其与植被演替没有必然联系。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与土壤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0~20cm土层土壤的全氮和有机质与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土层加深,物种多样性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表现出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子午岭
下载PDF
废弃茶叶中茶多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凯博 逢涛 +5 位作者 陶丽红 范黎明 苏发武 杨存源 陈元梅 叶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9-966,共8页
为探寻一种从废弃茶叶中提取分离茶多酚有效、经济和快捷的方法,本研究以废弃茶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结合离子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对物料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和分离。试验探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3个因素对茶多酚提... 为探寻一种从废弃茶叶中提取分离茶多酚有效、经济和快捷的方法,本研究以废弃茶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结合离子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对物料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和分离。试验探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3个因素对茶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尝试使用Zn2+代替Al3+作为沉淀离子,并对比了离子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分离纯化茶多酚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声波—离子沉淀法提取分离废弃茶叶中茶多酚的优化工艺条件以60%的乙醇为浸提液,料液比(g∶m L)为1∶20,在61℃浸提30 min,用m(硫酸铝)∶m(硫酸锌)=1∶4作为沉淀剂进行分离纯化为最佳,用此条件提取茶多酚其得率为10.9%,纯度为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超声波辅助提取 离子沉淀 响应曲面法 溶剂萃取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天然和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0
13
作者 王凯博 时伟宇 上官周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80-86,共7页
不同植被类型对黄土高原土壤质量的改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天然和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差异对于深入认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环境演化的关系,准确评价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黄土丘陵区燕... 不同植被类型对黄土高原土壤质量的改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天然和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差异对于深入认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环境演化的关系,准确评价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选择研究区广泛分布的11种天然和人工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区天然和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和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差异明显。2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大小为农田>天然草地>人工乔木林地>果园>人工灌木林地>天然灌木林地。与农田相比,天然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土壤体积质量降低最为明显,人工乔木林地、人工灌木林地和果园土壤体积质量下降差别不明显。天然灌木林地、天然草地和人工灌木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都有明显提高,人工乔木林地和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不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全氮总体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农田、果园和人工乔木林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垂直变化较小,而天然灌木林地、天然草地和人工灌木林地变化较大。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较小,且垂直变化不明显。总体看来,天然植被类型对该区土壤性状改善作用优于人工植被类型,而人工灌木林的改善作用优于人工乔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植被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热输入对脉冲等离子弧增材制造Inconel 718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凯博 吕耀辉 +2 位作者 刘玉欣 孙哲 徐滨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00-104,共5页
采用基于脉冲等离子弧的增材制造技术在Q235基板上加工了Inconel 718合金试样,通过改变功率和焊接速度研究了不同热输入对试样组织与性能演变规律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维氏硬度仪等手段对试样晶粒形态、枝晶间... 采用基于脉冲等离子弧的增材制造技术在Q235基板上加工了Inconel 718合金试样,通过改变功率和焊接速度研究了不同热输入对试样组织与性能演变规律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维氏硬度仪等手段对试样晶粒形态、枝晶间距、元素偏析、析出相成分及分布、显微硬度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热输入从1.08×106 J/m增大至1.76×106 J/m,晶粒形态从细长的柱状枝晶逐渐转变为粗大的胞状枝晶,枝晶间距从6.34μm增大至9.09μm,Nb、Mo等元素在枝晶间偏析加剧,Laves相由颗粒状、块状逐渐变为长链状,显微硬度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输入 增材制造 脉冲等离子弧 组织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季节变化 被引量:80
15
作者 王凯博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985-4991,共7页
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8种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8种植物叶片C含量分布范围在370.2—566.9 mg/g,N含量在9.2—39.0 mg/g,P含量在0.81—2.35 mg/g,C∶N在10.5—52.9,C∶P在186.8—667.5,N... 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8种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8种植物叶片C含量分布范围在370.2—566.9 mg/g,N含量在9.2—39.0 mg/g,P含量在0.81—2.35 mg/g,C∶N在10.5—52.9,C∶P在186.8—667.5,N∶P在5.7—23.0。叶片平均C、C∶N和C∶P在5月小于7月和9月(P<0.05),而在7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N在5月大于7月和9月(P<0.05),7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P在7月小于5月和9月(P<0.05),5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N∶P在9月明显小于5月和7月(P<0.05),5月和7月差异不显著。叶片C含量受季节因素影响显著,而在物种间差异不显著;叶片N、P、C∶N、C∶P、N∶P受物种和季节因素影响均显著。因此,8种植物中沙棘、黄刺梅和虎榛子采用防御性的生活史策略;刺槐、柠条和狼牙刺采用竞争性生活史策略,铁杆蒿和茭蒿的生活史策略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尽管叶片N∶P随生长季节发生明显变化,但研究区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元素未随生长季节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 季节变化 燕沟流域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柴松林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凯博 上官周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53-2559,共7页
对黄土高原地区子午岭天然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林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柴松种群结构呈反J分布型,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种群的密度随径级的增加而降低,种群密度与径级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4个函数(生存... 对黄土高原地区子午岭天然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林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柴松种群结构呈反J分布型,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种群的密度随径级的增加而降低,种群密度与径级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4个函数(生存率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危险率函数)估计值说明种群具有前期增长、后期稳定的特点,其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随时间推移,种群中树和大树数量逐渐增多,种群在20 a后开始大量进入成熟阶段。表明柴松在本研究区内生长更新良好,在无人为干扰条件下,柴松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而保持种群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松 子午岭林区 径级结构 生命表 存活曲线 时间序列
下载PDF
施肥、起垄和品种对黄土高原新造耕地马铃薯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凯博 陈怡平 +5 位作者 郑太波 魏蓉 孙琦 李媛 上官周平 张永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2,共9页
于2019―2020年在黄土高原延安地区选择典型新造耕地,开展不同栽培措施和品种下马铃薯氮、磷和钾元素吸收量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克新1号+NPK(氮磷钾无机肥)+平作(CK)、克新1号+NPK+起垄(T1)、克新1号+NPKM(氮磷钾... 于2019―2020年在黄土高原延安地区选择典型新造耕地,开展不同栽培措施和品种下马铃薯氮、磷和钾元素吸收量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克新1号+NPK(氮磷钾无机肥)+平作(CK)、克新1号+NPK+起垄(T1)、克新1号+NPKM(氮磷钾无机肥+有机肥)+平作(T2)、克新1号+NPKM+起垄(T3)、陇薯7号+NPKM+起垄(T4)、NK001/冀张薯8号+NPKM+起垄(T5)和青薯9号+NPKM+起垄(T6)。结果表明,新造耕地马铃薯块茎氮、磷和钾含量最高,其次为地上部,根系最低。品种差异对马铃薯不同部位氮含量分配格局有一定影响,但对磷、钾含量分配格局影响不大。与克新1号(T3)相比,陇薯7号(T4)和青薯9号(T6)马铃薯块茎氮含量分别平均下降47.5%和46.6%。起垄和增施有机肥没有显著改变新造耕地马铃薯氮、磷和钾元素吸收量及其分配格局;栽培品种对马铃薯氮、磷和钾吸收量影响显著,陇薯7号(T4)和青薯9号(T6)马铃薯氮、磷和钾元素吸收量分别是克新1号(T3)的1.8倍和1.3倍、2.2倍和1.4倍、2.5倍和1.7倍;并且其植株地上部分氮、磷和钾元素分配比例也明显高于克新1号。研究区新造耕地马铃薯平均N、P_(2)O_(5)、K_(2)O吸收量分别为50.8、22.5、161.3 kg,在不考虑增施有机肥情况下,建议施用N∶P_(2)O_(5)∶K_(2)O用量和比例为142∶145∶3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措施 品种 氮磷钾 吸收与分配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焊接的增材再制造焊道尺寸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凯博 吕耀辉 +3 位作者 刘玉欣 徐滨士 林建军 孙哲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11-214,共4页
建立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焊道尺寸进行预测。输入层单元为电流、送粉速率、焊接速度、离子气流量;输出层单元为焊道宽度、高度、熔深。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出的25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控制变量法得出的16组数据作为预测样本... 建立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焊道尺寸进行预测。输入层单元为电流、送粉速率、焊接速度、离子气流量;输出层单元为焊道宽度、高度、熔深。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出的25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控制变量法得出的16组数据作为预测样本。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高、效率快,训练误差范围在4.1%内,预测误差范围在6.5%内。并提出将模型应用到单道多层和多道多层增材再制造工艺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增材再制造 焊道尺寸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知识产权运用、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伟岸 王凯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0-91,共12页
知识产权运用是促进知识产权实现价值,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知识产权运用、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12-2019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运用... 知识产权运用是促进知识产权实现价值,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知识产权运用、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12-2019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运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效应,并且产业转型升级存在正向的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比合理化具有更强的中介效应;从分区域来看,“一带一路”重点省份的知识产权运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显著正向影响,非重点省份的知识产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运用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下载PDF
延安市新造耕地马铃薯种植潜力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凯博 张永旺 +4 位作者 郑太波 李媛 孙琦 魏蓉 陈怡平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3-8,共6页
为了评估延安新造耕地马铃薯种植潜力,初步研究了栽培品种(克新1号、NK001、陇薯7号和青薯9号)、栽培方式(起垄和平作)和增施有机肥等对马铃薯地上、根系生物量和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施用充足情况下,起垄和增施有机肥对新造... 为了评估延安新造耕地马铃薯种植潜力,初步研究了栽培品种(克新1号、NK001、陇薯7号和青薯9号)、栽培方式(起垄和平作)和增施有机肥等对马铃薯地上、根系生物量和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施用充足情况下,起垄和增施有机肥对新造耕地马铃薯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冠比、块茎产量和块茎生产效率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在相同施肥和栽培条件下,栽培品种对新造耕地马铃薯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冠比、块茎产量和块茎生产效率有显著影响。其中,陇薯7号和青薯9号较当地传统品种克新1号具有显著高的地上和根系生物量,并且陇薯7号块茎产量较克新1号增加51.5%,在延安新造耕地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造耕地 马铃薯 块茎产量 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