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植物系统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徽勤 郭友好 游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70-77,共8页
水生植物对其特殊生境的适应,使得某些普遍存在于植物系统学中的问题在水生植物系统学领域里表现得更为突出。近年来,作者采用细胞学、形态解剖学、生态学、植物地理学以及电镜扫描,凝胶电泳等方法和技术对水生植物从细胞到群落的各... 水生植物对其特殊生境的适应,使得某些普遍存在于植物系统学中的问题在水生植物系统学领域里表现得更为突出。近年来,作者采用细胞学、形态解剖学、生态学、植物地理学以及电镜扫描,凝胶电泳等方法和技术对水生植物从细胞到群落的各个层次进行了综合性系统研究;分析了水生植物的1.环境饰变、遗传多态及由此产生的分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植物地理学 植物系统学 形态解剖学 群落 凝胶电泳 分类问题 生境 电镜扫描 生态学
下载PDF
国产植物新资料
2
作者 王徽勤 周凌云 李清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12-14,共3页
1.长叶露兜草新变种图1 Pandanus austrosinensis T. L. Wu var. longifolius L. Y. Zhou et X. W. Zhong, var. nov., fig. 1. A var. austrosinensis differt folio longissimo et fructu collectivo majori; folio ultra 5m longo, c... 1.长叶露兜草新变种图1 Pandanus austrosinensis T. L. Wu var. longifolius L. Y. Zhou et X. W. Zhong, var. nov., fig. 1. A var. austrosinensis differt folio longissimo et fructu collectivo majori; folio ultra 5m longo, circa 5cm lato, fructu collectivo 18cm lon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兜树属 海菜花属 眼子菜属
下载PDF
湖北菱科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Ⅲ.分类性状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熊治廷 黄德世 +1 位作者 王徽勤 孙祥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0年第1期47-52,共6页
用R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定量研究了湖北菱科5种8变种37个形态和生态性状的变异及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植物体大小变异是形态演化的主要方向之一。形态演化的同时,也发生生态分化。除少数性状例外,形态演化与生态分化在相当程度上是... 用R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定量研究了湖北菱科5种8变种37个形态和生态性状的变异及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植物体大小变异是形态演化的主要方向之一。形态演化的同时,也发生生态分化。除少数性状例外,形态演化与生态分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独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科 菱属 性状 定量评价
下载PDF
湖北省泽泻科、水鳖科、眼子菜科及茨藻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简永兴 王徽勤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1年第1期21-27,共7页
本文利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湖北省泽泻科、水鳖科、眼子菜科及茨藻科11属29种1变种1变型植物(另加采于湛江的软骨草)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泽泻科植物花粉具多个圆形萌发孔,外壁表面为小刺状纹饰;茨藻科植物花粉具远极单槽,表面为绉... 本文利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湖北省泽泻科、水鳖科、眼子菜科及茨藻科11属29种1变种1变型植物(另加采于湛江的软骨草)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泽泻科植物花粉具多个圆形萌发孔,外壁表面为小刺状纹饰;茨藻科植物花粉具远极单槽,表面为绉波状纹饰;眼子菜科及本文研究的水鳖科植物花粉均无萌发孔,分别具网状和小刺状饰纹饰。1.茨藻科植物花粉最原始,泽泻科花粉较进化,眼子菜科花粉较水鳖科花粉进化;2.泽泻属与泽苔草属花粉较慈姑属花粉原始;3.鞘叶眼子菜亚屈花粉较眼子菜亚属的花粉处于更高演化阶段;4.多孔茨藻花粉在该科中最原始。本文工作尚对易变形水生植物花粉形态研究方法进行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形态 泽泻科 水鳖科 眼子菜科
下载PDF
湖北省眼子菜属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万贤 孙祥钟 王徽勤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1期26-30,共5页
以形态—地理学研究方法,对湖北眼子菜属(Potamogeton)进行了调查,初步鉴定出湖北眼于菜属植物13种4变种,其中2变种为新变种。
关键词 眼子菜属 匙叶眼子菜 湖北
下载PDF
两种茨藻属植物的染色体组型 被引量:2
6
作者 游浚 孙祥钟 王徽勤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0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笔者曾在1985年报道过分布于我国大陆的6种茨藻属(Najas L.)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而高雄茨藻(N. browniana Rendle)和弯果茨藻(N. ancistrocarpa A. Br. ex Magnus)为笔者不久前(1987年)才发现它们在我国大陆上有分布。据载... 笔者曾在1985年报道过分布于我国大陆的6种茨藻属(Najas L.)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而高雄茨藻(N. browniana Rendle)和弯果茨藻(N. ancistrocarpa A. Br. ex Magnus)为笔者不久前(1987年)才发现它们在我国大陆上有分布。据载,仅弯果茨藻前人作过染色体计数工作。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藻 核型
下载PDF
斧头湖挺水植被的群落学研究——Ⅰ.菰群落(Com.Zizania latifolia)的结构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伟 周进 +1 位作者 王徽勤 钟扬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09-116,共8页
本文从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三个方面结合其时间特征对湖北省武昌县斧头湖的菰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菰群落的区系组成和生长型较为丰富,菰是该群落中唯一的建群种;②菰群落内部表现出不同物种的种群分布在水平方向上的... 本文从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三个方面结合其时间特征对湖北省武昌县斧头湖的菰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菰群落的区系组成和生长型较为丰富,菰是该群落中唯一的建群种;②菰群落内部表现出不同物种的种群分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化。菰群落内部小环境多样,存在着许多小群落。菰的抽条为群聚分布,表现出形态学格局;③菰群落垂直结构简单,多数情况下仅存在一个挺水植被层。群落生产结构的变化与水位及其本身的生长特性有关。菰群落的地下成层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群落 物种结构
下载PDF
斧头湖挺水植被的群落学研究 Ⅲ.菰群落(Com. Zizania Iatifolia)的生物量动态及生产量测定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伟 周进 +1 位作者 王徽勤 钟扬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233-238,共6页
用收割法对湖北省武昌县斧头湖菰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该群落的生产量。菰群落的抽条密度在3月下旬达到最大值97.8±13.5根/m^2,现存量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1520.88±346.32g/m^2。利用生产结构图对菰群落3... 用收割法对湖北省武昌县斧头湖菰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该群落的生产量。菰群落的抽条密度在3月下旬达到最大值97.8±13.5根/m^2,现存量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1520.88±346.32g/m^2。利用生产结构图对菰群落3—6月份的枯死叶量进行了估计,并主要利用Mason等(1975)的方法对菰群落的枯死凋落量进行了估算,由此得到菰群落的生产量为1792.02g/m^2,比最大现存量高出17.8%,P/B=1.24。菰群落的种子生产量很低,约为14.56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菰群落 水生植物 植被 群落学
下载PDF
中国海菜花属植物的性状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景彪 孙祥钟 +2 位作者 王徽勤 钟扬 黄德世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01-108,共8页
本文对中国海菜花属全部已知分类群的84个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性状,进行了R分析和主成分分析。R分析结果表明,被研究的性状可明显地划分为若干组高度相关的性状,它们或表明本属向次生性陆生和异花传粉方向演化,或具重要的分类价值。... 本文对中国海菜花属全部已知分类群的84个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性状,进行了R分析和主成分分析。R分析结果表明,被研究的性状可明显地划分为若干组高度相关的性状,它们或表明本属向次生性陆生和异花传粉方向演化,或具重要的分类价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仅前16个主成分几乎可保留84个性状的全部信息量,这说明在中国海菜花属分类研究中所选性状很合理;前3个主成分可保留总信息量的76.56%,说明在三维空间内能较好地反映中国海菜花属所有已知分类群间的相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海菜花属
下载PDF
凤眼莲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光熙 王徽勤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131-132,共2页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为雨久花科凤眼莲属浮水草本植物。凤眼莲属有8种植物,在我国只有凤眼莲1种,关于其在未污染环境条件下的核型,国内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对凤眼莲的核型进行了研究,以供植物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凤眼莲 核型 雨久花科
下载PDF
冠果草种子萌发过程的组织化学动态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建波 陈家宽 +1 位作者 利容千 王徽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3-19,共7页
冠果草的种子中没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中,其成分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胚各部分的物质积累情况差异较大,子叶和下胚轴细胞中的淀粉粒、蛋白体数目多、体积大,胚芽和胚根分生细胞中则只贮藏少量的淀粉位、蛋白体。在种子萌发过程... 冠果草的种子中没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中,其成分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胚各部分的物质积累情况差异较大,子叶和下胚轴细胞中的淀粉粒、蛋白体数目多、体积大,胚芽和胚根分生细胞中则只贮藏少量的淀粉位、蛋白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各部分的淀粉粒逐渐解体,至二叶幼苗期全部消失。蛋白体的降解有严格顺序,远离胚芽的细胞中蛋白体降解较早,胚芽附近细胞中的降解放晚,而且胚芽细胞中还有新的蛋白体形成。单个蛋白体的降解从内部开始,向周围进行,直至成为一个扩大的液泡井最终消失。到一叶幼苗期,胚中的蛋白体全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果草 种子 萌发 淀粉粒 蛋白体 组织化学
下载PDF
长喙毛茛泽泻繁殖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建波 汪小凡 +2 位作者 陈家宽 利容千 王徽勤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6期130-132,共3页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 rostratum Stapf)是泽泻科毛茛泽泻属的一种植物,产于我国浙江、江西、湖南及越南、马来西亚.国内目前只在江西、湖南发现了零散的小居群,而且居群数目和个体数目仍在减少,说明这种植物已处于严重的濒危状态.毛...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 rostratum Stapf)是泽泻科毛茛泽泻属的一种植物,产于我国浙江、江西、湖南及越南、马来西亚.国内目前只在江西、湖南发现了零散的小居群,而且居群数目和个体数目仍在减少,说明这种植物已处于严重的濒危状态.毛茛泽泻属还有—个种,即 R.hu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喙毛茛泽泻 繁殖 泽泻科
下载PDF
长喙毛茛泽泻胚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与消耗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建波 陈家宽 +2 位作者 利容千 王徽勤 何国庆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Stapf)是一种水生濒危植物。它的种子中没有胚乳,营养物质以淀粉粒和蛋白体的形式贮藏在胚中。胚不同部位物质积累情况差异较大,下胚轴和子叶细胞中的淀粉粒、蛋白体数目多、体积大,胚芽和胚根分...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Stapf)是一种水生濒危植物。它的种子中没有胚乳,营养物质以淀粉粒和蛋白体的形式贮藏在胚中。胚不同部位物质积累情况差异较大,下胚轴和子叶细胞中的淀粉粒、蛋白体数目多、体积大,胚芽和胚根分生细胞中只贮藏有少量的淀粉粒和蛋白体。在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过程中,首先消化的营养物质为蛋白质,胚根刚突破种皮时,蛋白体即全部消失。淀粉粒逐渐降解,在二叶幼苗期全部消化。推测长喙毛茛泽泻胚中蛋白体降解过快可能是造成其幼苗存活率低,从而导致其濒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喙毛茛泽泻 泽泻科 营养物质
下载PDF
长喙毛茛泽泻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建波 陈家宽 +1 位作者 利容千 王徽勤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95-101,共7页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Stapf)花药壁的发育属单子叶型,绒毡层为周原质团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呈左右对称式排列,个别为交工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双珠被,薄珠...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Stapf)花药壁的发育属单子叶型,绒毡层为周原质团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呈左右对称式排列,个别为交工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双珠被,薄珠心,倒生胚珠.大孢子母细胞由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成熟胚囊为8核组成的7细胞胚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喙毛茛泽泻 孢子 配子体 泽泻科
下载PDF
长喙毛莨泽泻双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建波 陈家宽 +1 位作者 利容千 王徽勤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199-202,共4页
对长喙毛莨泽泻双受精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前3h已可观察到花粉管进入胚囊,开花前2h至开花后8h,大部分雌、雄性核发生融合.合子内的雌、雄性核仁可以融合,以一个大核仁的形式进入分裂期,但核仁正在融合或尚... 对长喙毛莨泽泻双受精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前3h已可观察到花粉管进入胚囊,开花前2h至开花后8h,大部分雌、雄性核发生融合.合子内的雌、雄性核仁可以融合,以一个大核仁的形式进入分裂期,但核仁正在融合或尚未开始融合的合子同样可以进入分裂期.初生胚乳核内的核仁存在3种情况,即3个核仁或者不融合,或者精子核仁与珠孔端极核核仁融合,或者3个核仁融合成一个大核仁.配子融合属于有丝分裂前的配子融合类型.同一朵花中不同心皮的受精过程有一定顺序,即自花托下部逐渐向上部完成受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喙毛莨泽泻 双受精 细胞学观察 受精 泽泻科
下载PDF
长喙毛茛泽泻的胚胎发生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建波 陈家宽 +1 位作者 利容千 王徽勤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2期195-201,共7页
对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胚及胚乳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合子横向分裂成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不再分裂,顶细胞分裂形成胚体及合点端胚柄细胞.胚发育属石竹型.成熟胚为“U”形.胚乳发育属沼生目型,... 对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胚及胚乳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合子横向分裂成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不再分裂,顶细胞分裂形成胚体及合点端胚柄细胞.胚发育属石竹型.成熟胚为“U”形.胚乳发育属沼生目型,初生胚乳核在近合点端横向分裂,形成两个不等室,即合点室和珠孔室.合点室细胞不再分裂,珠孔室细胞经游离核分裂后,从珠孔端及合点端同时开始细胞化.细胞化与成膜体、细胞板有关,而不是通过“自由生长壁”.随着胚的发育,胚乳逐渐解体,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在原胚发育时期,胚柄基细胞及合点室胚乳细胞体积增大,核染色深,有时分裂成2~3核,细胞质浓厚.它们在四形胚时期开始退化,与胚乳细胞化相对应,推测它们与胚早期发育所需营养的供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喙毛莨泽泻 胚乳 毛莨泽泻属
下载PDF
茨藻属植物在我国大陆的新分布——兼谈茨藻属植物的生境特点及其它
17
作者 游浚 孙祥钟 王徽勤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133-134,共2页
1986和1987年,在湖北、江西和广西等地先后发现了两种茨藻属植物,学名分别为Najas ancistrocarpa A.Br.ex Magnus和N.browniana Rendle.此两种在台湾省有分布,而在我国大陆为首次发现。前者生于湖泊或池塘中,以其成熟果实弯曲成镰刀状... 1986和1987年,在湖北、江西和广西等地先后发现了两种茨藻属植物,学名分别为Najas ancistrocarpa A.Br.ex Magnus和N.browniana Rendle.此两种在台湾省有分布,而在我国大陆为首次发现。前者生于湖泊或池塘中,以其成熟果实弯曲成镰刀状而区别于茨藻属其它各种(标本采自湖北省武昌县斧头湖和江西省鄱阳湖,标本号Y8615和Y8705);后者生境特殊,生于海边盐田和排水沟中,是国内唯一生于盐水的茨藻属植物(标本采自广西省北海,标本号Y8706),此种与N.graminea Del.相似,区别在于叶耳为短三角形,较粗的叶齿;花药为一室和种皮细胞多边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藻属植物 水生植物 中国 分布
下载PDF
斧头湖挺水植被的群落学研究——Ⅱ.莲群落Com. Nelumbo nucifera的结构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伟 周进 +1 位作者 王徽勤 钟扬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73-279,共7页
本文从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三方面结合其时间特征对湖北省斧头湖莲群落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莲群落物种组成复杂,生长型类型多样,是一多优群落,挺水、浮水和沉水三个植被层都很发达;②莲群落中明显地表现出了优势种的... 本文从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三方面结合其时间特征对湖北省斧头湖莲群落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莲群落物种组成复杂,生长型类型多样,是一多优群落,挺水、浮水和沉水三个植被层都很发达;②莲群落中明显地表现出了优势种的替代过程,沉水植被层中菹草、黑藻和金鱼藻的替代尤为明显,各物种的个体生态学习性的差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③莲群落内部表现出不同物种的种群分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化,莲的叶片和花果均表现出群聚分布的式样,是一种形态学格局;④莲群落垂直结构复杂,一般存在三个植被层,不同植被层的变化各有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群落 挺水植被 植物群落学
下载PDF
鄂西南香蒲科、黑三棱科、眼子菜科和茨藻科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景彪 周凌云 王徽勤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89年第4期329-338,共10页
本文在采集标本基础上,结合分析大量有关资料,讨论了鄂西南香蒲科等四科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区系组成包括5属20种2变种1杂种。其中有1新种1新变种和3个湖北分布新记录。2.区系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对湖北同类区系具有代表性。3.有... 本文在采集标本基础上,结合分析大量有关资料,讨论了鄂西南香蒲科等四科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区系组成包括5属20种2变种1杂种。其中有1新种1新变种和3个湖北分布新记录。2.区系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对湖北同类区系具有代表性。3.有一定比例的特有成分(8.70%)。4.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但主要具有东亚亚热带一温带分布(26.09%)和世界性分布(26.09%)的性质。5.本区四科植物区系主要与处于我国地貌第三级阶梯上的省区发生密切联系。其区系分区,在亚区的划分上与陆生种子植物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蒲科 黑三棱科 植物区系 鄂西南
下载PDF
鄂西南泽泻科植物的分布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作五 周凌云 +1 位作者 王徽勤 孙祥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89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在鄂西南,泽泻科植物主要集中在利川、恩施、鹤峰和建始四县市,常见于沼泽和水田,多生在腐殖质丰富而略带酸性(pH<7)的土壤上。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该科植物种数增加;但分布量以低山最多,其次是高山。除少数广布种外,其余多数... 在鄂西南,泽泻科植物主要集中在利川、恩施、鹤峰和建始四县市,常见于沼泽和水田,多生在腐殖质丰富而略带酸性(pH<7)的土壤上。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该科植物种数增加;但分布量以低山最多,其次是高山。除少数广布种外,其余多数种类分布范围狭窄,对生境有特定选择,这与鄂西南沼泽和水田等生境的分布状况密切相关。鄂西南泽泻科植物主要属东亚亚热带温带分布,该科区系与江西、江苏和日本的同类区系关系十分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科 分布 鄂西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