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圆柱超材料隐身罩的设计和测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斌科 王新华 +3 位作者 顾超 屈绍波 裴志斌 刘嘉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1,共4页
基于坐标变换实现隐身的设想,以方形开口谐振环(Split-Ring Resonators,SRRs)为微元主体,设计构造了二维圆柱形隐身超材料罩。利用CSTMicrowave Studio软件在8.75 GHz下对不同层超材料的结构单元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并加工制作了... 基于坐标变换实现隐身的设想,以方形开口谐振环(Split-Ring Resonators,SRRs)为微元主体,设计构造了二维圆柱形隐身超材料罩。利用CSTMicrowave Studio软件在8.75 GHz下对不同层超材料的结构单元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并加工制作了二维圆柱超材料隐身罩样品,通过自行设计的平面波导系统测试了其隐身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超材料制作的隐身罩具有较好的隐身效果。该项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谐振环 磁导率 坐标变换 隐身罩
下载PDF
黄土高原的人为开荒及其对加速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斌科 唐克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4-60,25,共8页
该文通过野外考察和不同时期的航片解译,对30年来,陕北黄土丘陵区及其典型小流域的人类开荒活动作了重点调查研究,并根据所取得的初步资料,结合流域的侵蚀特征及库坝淤积情况,分析讨论了开荒活动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及其对侵蚀产沙的影... 该文通过野外考察和不同时期的航片解译,对30年来,陕北黄土丘陵区及其典型小流域的人类开荒活动作了重点调查研究,并根据所取得的初步资料,结合流域的侵蚀特征及库坝淤积情况,分析讨论了开荒活动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及其对侵蚀产沙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人为活动与加速侵蚀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开荒 黄土高原
下载PDF
神木六道沟流域的土壤侵蚀类型强度及其分异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斌科 唐克丽 +1 位作者 张科利 张平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3年第2期57-66,145-166,共32页
应用野外实地考察和航片判读资料分析研究了位于水蚀风蚀过渡带的六道沟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类型、强度及其时空分异特点,为开展试验示范和综合整治提供了环境本底数据,表明流域内风力吹蚀、坡面切沟侵蚀比较强烈,沟谷发育尚处于活跃阶段,... 应用野外实地考察和航片判读资料分析研究了位于水蚀风蚀过渡带的六道沟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类型、强度及其时空分异特点,为开展试验示范和综合整治提供了环境本底数据,表明流域内风力吹蚀、坡面切沟侵蚀比较强烈,沟谷发育尚处于活跃阶段,平均侵蚀模数10890t/km^2·a。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坡面治理,提高生物措施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类型和强度 时空分布特征 六道沟流域
下载PDF
一种新型红外频率选择表面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斌科 王可欣 +1 位作者 田昌会 屈绍波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实现在中、远红外两个大气窗口的低透过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六边形环状结构的双屏红外频率选择表面,利用CST电磁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发现该频率选择表面在3~5?m和8~15?m两个波段内的平均透过率低于0.025,实现了红外波段的双阻带;采用等... 为实现在中、远红外两个大气窗口的低透过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六边形环状结构的双屏红外频率选择表面,利用CST电磁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发现该频率选择表面在3~5?m和8~15?m两个波段内的平均透过率低于0.025,实现了红外波段的双阻带;采用等效表面阻抗和表面电流法分析了该频率选择表面的滤波机理,发现不同极值点处由于屏间耦合或屏内单元间的耦合在谐振单元表面感应出对称分布的电流从而使散射总场增强,形成增强型反射,即比较理想的红外光阻带;最后研究了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极化方式以及介质层的厚度对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红外隐身 传输特性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区开荒扩种时间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斌科 唐克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3-67,共5页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安塞,神木、府谷等6县的开荒、人口和耕地统计资料,结合野外考察和典型调查,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近40年来开荒扩种的时间变化,环境背景和形成原因等作了初步分析,为揭示开荒与人为加速侵蚀的相互关系提...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安塞,神木、府谷等6县的开荒、人口和耕地统计资料,结合野外考察和典型调查,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近40年来开荒扩种的时间变化,环境背景和形成原因等作了初步分析,为揭示开荒与人为加速侵蚀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开荒扩种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引起洞穴侵蚀的主要因素的探索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斌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4-90,共7页
本文以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影响洞穴侵蚀的主要因素和机理。文中指出,干旱多暴雨的降雨特性和起伏破碎的地形结构,是洞穴发育的基本动力和空间条件;黄土的垂直节理、疏松结构及其渗透、崩解特性,是使洞穴发育并具特殊... 本文以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影响洞穴侵蚀的主要因素和机理。文中指出,干旱多暴雨的降雨特性和起伏破碎的地形结构,是洞穴发育的基本动力和空间条件;黄土的垂直节理、疏松结构及其渗透、崩解特性,是使洞穴发育并具特殊形态结构的内在因素;人为活动、动物孔穴、植物根孔和地震裂隙刘其也有影响。最后还探讨了洞穴侵蚀与其它侵蚀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对沟谷溯源侵蚀的发生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侵蚀 黄土地区 土壤 侵蚀
下载PDF
剩余污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斌科 刘金泉 +1 位作者 王俊安 李宗慧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3年第1期50-52,71,共4页
概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并总结分析了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治理技术,介绍了污泥重金属的稳定化技术(钝化作用、固化作用、微波固定化作用)以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技术(化学方法、电动修复技术、生物浸滤、植物... 概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并总结分析了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治理技术,介绍了污泥重金属的稳定化技术(钝化作用、固化作用、微波固定化作用)以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技术(化学方法、电动修复技术、生物浸滤、植物修复法)。对这些技术的原理以及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为污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重金属 稳定化技术 去除技术
下载PDF
海东黄土区的泻溜侵蚀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斌科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5-26,共2页
泻溜侵蚀,是指黄土区出露的红土因热力、冻融等物理过程而产生的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滚动、滑溜的现象。在红色土出露广泛的地区,它是一种重要而强烈的侵蚀产沙方式。海东黄土区(青海东部黄土丘陵区)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 泻溜侵蚀,是指黄土区出露的红土因热力、冻融等物理过程而产生的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滚动、滑溜的现象。在红色土出露广泛的地区,它是一种重要而强烈的侵蚀产沙方式。海东黄土区(青海东部黄土丘陵区)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拉脊山和达板山横贯区内,将其分为大通河、湟水和黄河干流谷地三大流域,山体海拔多在4000m以上、生物、气候要素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广大低山丘陵区红色土广泛出露,泻溜侵蚀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溜侵蚀 黄土区
下载PDF
土壤的洞穴侵蚀研究综述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斌科 《土壤学进展》 1989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阐述了洞穴的基本类型与命名,关于洞穴侵蚀的几种主要观点,以及洞穴侵蚀的分布与发生机理。探讨了洞穴侵蚀的防治途径,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土壤 洞穴 侵蚀
下载PDF
固相法制备新型KNN基近红外透明陶瓷
10
作者 王斌科 杜红亮 徐卓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90,共4页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工艺,注重烧结时的气氛控制,制备了铌酸钾钠(KNN)基无铅透明陶瓷xBa(Sc0.5Nb0.5)O3-(1-x)(K0.5N0.5)NbO3。并对其相结钩、微观结构、压电性能和透光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陶瓷具有准立方钙钛矿结构,没有其他杂...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工艺,注重烧结时的气氛控制,制备了铌酸钾钠(KNN)基无铅透明陶瓷xBa(Sc0.5Nb0.5)O3-(1-x)(K0.5N0.5)NbO3。并对其相结钩、微观结构、压电性能和透光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陶瓷具有准立方钙钛矿结构,没有其他杂相,晶粒大小与可见光波长相当,高度致密,无明显的晶界存在。在x=0.05时,d33最高可达到110pC/N。同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达到47%左右,近红外2 500nm处,透过率接近70%,是一种有望取代铅基透明陶瓷的环境友好型无铅透明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钾钠(KNN) 无铅透明陶瓷 透过率 晶界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系列制图方法的探讨
11
作者 王斌科 张科利 唐克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1-96,共6页
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以中、大比例尺图为例,讨论了黄土高原不同内容系列的土壤侵蚀图的制图内容、程序和方法,并对制图过程中的有关技术环节和制图的理论基础作了分析。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系列制图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子午岭林区的植被破坏与侵蚀产沙特点
12
作者 王斌科 唐克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68-72,共5页
从子午岭林区消长的历史过程出发,在分析讨论人为活动——植被变化——侵蚀产沙的基础上,应用野外调查和航片对比解译数据,分析研究了人为破坏植被的时空特点,主要方式及其与侵蚀产沙的关系,表明近期大规模人为植被破坏活动在时间上的... 从子午岭林区消长的历史过程出发,在分析讨论人为活动——植被变化——侵蚀产沙的基础上,应用野外调查和航片对比解译数据,分析研究了人为破坏植被的时空特点,主要方式及其与侵蚀产沙的关系,表明近期大规模人为植被破坏活动在时间上的阵性与人口增长、经营政策变化同步,植被破坏随地形部位的空间差异与加速侵蚀的发生演变密切相关,从而说明,人为破坏植被是造成森林林地面积减小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林区 植被破坏 侵蚀产沙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黄土高原开荒扩种的区域分异及侵蚀效应
13
作者 王斌科 唐克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S1期56-62,共7页
通过对河口镇—龙门区间黄土高原的开荒扩种进行综合分区,并估算其侵蚀产沙增加量,从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开荒扩种的区域分异特征及其与侵蚀分布的对应关系,为确切评价人类活动的生态效应提供了新的依据。
关键词 开荒扩种 侵蚀效应 区域分异
下载PDF
大气背景对红外目标探测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田昌会 杨百愚 +4 位作者 蔡明 范琦 王斌科 王伟宇 屈绍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8-441,共4页
针对大气背景是一个纵深背景而非一个平面,无法使用现有对比度计算公式计算的实际,基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工作原理推导出了大气背景下探测器处辐射照度的对比度计算公式。通过对大气背景的红外辐射计算,并与报道的飞机红外辐射数据比... 针对大气背景是一个纵深背景而非一个平面,无法使用现有对比度计算公式计算的实际,基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工作原理推导出了大气背景下探测器处辐射照度的对比度计算公式。通过对大气背景的红外辐射计算,并与报道的飞机红外辐射数据比较,应用对比度计算公式做分析可知:大气背景对探测的影响是必须考虑的;在3~5μm大气窗口的大气背景辐射很小,选择3~5μm大气窗口探测更容易发现目标;在8~12μm大气窗口内10μm附近的大气背景辐射较强,目标不易被探测。随着探测距离增加,探测器到无限远处的大气背景辐射亮度与探测器和目标之间的大气背景辐射亮度之差在减小,它会增大对比度,这是分析探测距离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大气背景 对比度 目标探测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和神木试区的环境背景及整治方向 被引量:63
15
作者 唐克丽 侯庆春 +1 位作者 王斌科 张平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3年第2期2-15,共14页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强烈地区出现于年降水量为400mm左右的水蚀风蚀交错地带,本区气候变化剧烈,植被稀疏,土壤侵蚀全年进行,为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区。春季风蚀强烈,夏秋暴雨侵蚀频繁,两者交替进行,相互促进,年均侵蚀模数多在10000t/km^2...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强烈地区出现于年降水量为400mm左右的水蚀风蚀交错地带,本区气候变化剧烈,植被稀疏,土壤侵蚀全年进行,为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区。春季风蚀强烈,夏秋暴雨侵蚀频繁,两者交替进行,相互促进,年均侵蚀模数多在10000t/km^2以上,境内的晋陕蒙煤田开发区为强烈侵蚀的中心,又为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鉴于治黄和煤田开发的紧迫需要,神木试区即设于该地区,建立该试区进行环境整治的试验示范研究具有广泛的实际指导意义。综合分析神木试区的优势和劣势。以小流域为单元,探讨工副业与农业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农林牧副业生产走向商品化,走向市场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蚀风蚀交错带 神木试区 脆弱生态环境 环境整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为加速侵蚀与全球变化 被引量:33
16
作者 唐克丽 张科利 +2 位作者 刘元保 王斌科 查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8-96,共9页
该文结合作者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研究,把地球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探讨现代土壤侵蚀与全球变化中的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进而得出黄土高原的人为加速侵蚀在现代土壤侵蚀中占居主导地位,是地圈一生物圈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不合理... 该文结合作者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研究,把地球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探讨现代土壤侵蚀与全球变化中的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进而得出黄土高原的人为加速侵蚀在现代土壤侵蚀中占居主导地位,是地圈一生物圈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由自然侵蚀发展为人为加速侵蚀的重要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侵蚀 全球变化 人为因素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面浅沟侵蚀特征值的研究 被引量:64
17
作者 张科利 唐克丽 王斌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3,共6页
该文运用航片和野外调查资料,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浅沟侵蚀发育的特征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生浅沟侵蚀的临界坡度约为18°,临界坡长为40m 左右,临界汇水面积约为650m^2。且临界坡长、浅沟分布间距和临界汇水面积与坡面平均坡... 该文运用航片和野外调查资料,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浅沟侵蚀发育的特征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生浅沟侵蚀的临界坡度约为18°,临界坡长为40m 左右,临界汇水面积约为650m^2。且临界坡长、浅沟分布间距和临界汇水面积与坡面平均坡度呈二次曲线关系。曲线的变特征表明,临界坡长、平均间距和临界汇水面积的最小值所对应的坡度都是26°左右。从而得出,26°左右的坡面最有利于浅沟侵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 土壤侵蚀 丘陵沟壑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提高取样积分器稳定性的平衡取样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焦光龙 付红卫 +2 位作者 向正义 王斌科 戴国宪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1年第2期85-87,共3页
提出了一种提高时间分辨率取样积分器稳定性的平衡取样法。利用平衡混频器能够消除本振噪声的原理 ,将两个单二极管取样门接成对称结构 ,由一个取样门脉冲控制 ,通过差分放大消除取样脉冲、偏置电压和二极管参数等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 ,... 提出了一种提高时间分辨率取样积分器稳定性的平衡取样法。利用平衡混频器能够消除本振噪声的原理 ,将两个单二极管取样门接成对称结构 ,由一个取样门脉冲控制 ,通过差分放大消除取样脉冲、偏置电压和二极管参数等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 ,提高了取样积分器的稳定性。同时 ,在基于取样积分器的近距离冲激雷达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样积分器 平衡取样法 冲激雷达 稳定性 平衡混频器 噪声消除
下载PDF
子午岭林区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唐克丽 郑粉莉 +3 位作者 张科利 王斌科 蔡庆 王文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3-10,共8页
围绕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关系的研究主题,着重讨论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典型调查和定位观测相结合,分析研究植被的破坏与恢复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通过建立大型径流场,动态监测不同地形部位林地与开垦地... 围绕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关系的研究主题,着重讨论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典型调查和定位观测相结合,分析研究植被的破坏与恢复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通过建立大型径流场,动态监测不同地形部位林地与开垦地的土壤侵蚀演变过程,包括降雨、径流、入渗和侵蚀量的变化,细沟侵蚀和浅沟侵蚀的演变,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的演变,坡、沟侵蚀的演变;同时结合进行野外人工降雨试验,林地和开垦地小气候对比观测等。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体系,在黄土高原残留林区建立了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观测站,填补了国内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生态环境 子午岭林区 林地开垦 观测站
下载PDF
土壤侵蚀与第四纪生态环境演变 被引量:30
20
作者 唐克丽 张平仓 王斌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00-309,共10页
本文以考察研究土壤侵蚀区域规律和黄土-古土壤剖面特征为基础,分析讨论了土壤侵蚀与第四纪生态环境的关系。文中对自然侵蚀相对强烈期的判断,沉积-成壤反映的地质事件突变性和渐变性问题,自然侵蚀的时、空分异及其在现代侵蚀过程中的... 本文以考察研究土壤侵蚀区域规律和黄土-古土壤剖面特征为基础,分析讨论了土壤侵蚀与第四纪生态环境的关系。文中对自然侵蚀相对强烈期的判断,沉积-成壤反映的地质事件突变性和渐变性问题,自然侵蚀的时、空分异及其在现代侵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均提出了与某些报道不同的见解和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生态环境 第四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