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0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In_(2)Se_(3)的溶剂热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吕宝华 贾榕 +2 位作者 景晓霞 郭桂珍 王玉春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3,共6页
β-In_(2)Se_(3)由于良好的迁移率和优异的光响应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由于In_(2)Se_(3)有多种复杂的晶体结构和铟易水解,导致溶液法难以制备出层状β-In_(2)Se_(3)。采用氯化铟、硒粉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β-In_... β-In_(2)Se_(3)由于良好的迁移率和优异的光响应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由于In_(2)Se_(3)有多种复杂的晶体结构和铟易水解,导致溶液法难以制备出层状β-In_(2)Se_(3)。采用氯化铟、硒粉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β-In_(2)Se_(3)粉体。利用拉曼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粉体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溶液为降解物,研究了粉体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主要成分为β-In_(2)Se_(3),呈片层状结构;粉体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具有较好的吸光度,光学带隙约为2.01 eV,具有很好的荧光特性;β-In_(2)Se_(3)对甲基橙具有光催化性能,经过5 h的紫外线照射,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到81%。该结果拓展了β-In_(2)Se_(3)在降解有机物污染物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In_(2)Se_(3) 片层结构 溶剂热法 光学性能 光催化
下载PDF
骨成型蛋白-4参与糖尿病心肌病“高糖记忆”现象的机制
2
作者 王玉春 王宇婷 +4 位作者 王娟娟 孙英姿 王子豪 葛鹏玲 刘吉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 研究骨成型蛋白-4(BMP4)在糖尿病心肌病(DCM)“高糖记忆”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原代培养C57BL/6小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组(Normal glucose,NG)、高浓度葡萄糖组(High glucose,HG)、“高糖记忆”组(HGNG),分... 目的 研究骨成型蛋白-4(BMP4)在糖尿病心肌病(DCM)“高糖记忆”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原代培养C57BL/6小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组(Normal glucose,NG)、高浓度葡萄糖组(High glucose,HG)、“高糖记忆”组(HGNG),分别采用NG(5.6 mM)、HG(33 mM)、HG培养4 d+NG培养4 d,每组均培养8 d。培养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及BMP4在DCM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BMPs受体抑制剂DMH1作用于DCM“高糖记忆”模型细胞,观察Caspase-3及BMP4表达变化。体内实验: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连续5 d建立糖尿病C57BL/6小鼠模型,每日给予二甲双胍(Metformin,MET,320 mg/kg)灌胃治疗,连续给药8周,血糖仪检测血糖、WB法检测caspase-3及BMP4在小鼠心脏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 在HG组中,HG可明显诱导心肌细胞BMP4蛋白表达,与NG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CM“高糖记忆”模型(HGNG组)心肌细胞BMP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NG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H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MH1可明显抑制DCM“高糖记忆”模型细胞中BMP4及Caspase-3蛋白表达(P<0.01)。MET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及心体比指数,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P<0.01),但并不抑制BMP4蛋白表达。结论 BMP4是产生DCM“高糖记忆”现象的机制之一,BMPs受体抑制剂DMH1改善DCM“高糖记忆”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骨成型蛋白-4 “高糖记忆” 二甲双胍
下载PDF
中国主要茶区茶树炭疽菌系统发育学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玉春 郝心愿 +7 位作者 黄玉婷 岳川 王博 曹红利 王璐 王新超 杨亚军 肖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924-4935,共12页
【目的】炭疽菌能够侵染茶树叶片并造成病叶干枯、脱落,论文旨在分离、鉴定中国主要茶区茶树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茶树病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单孢分离法对采自中国15省(市、自治区)茶区的茶树炭疽病病叶进行炭疽菌分离,... 【目的】炭疽菌能够侵染茶树叶片并造成病叶干枯、脱落,论文旨在分离、鉴定中国主要茶区茶树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茶树病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单孢分离法对采自中国15省(市、自治区)茶区的茶树炭疽病病叶进行炭疽菌分离,并对其ITS、TUB2两个位点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采用MEGA 6.0软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多基因位点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的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对龙井43和中茶108茶树品种叶片进行有伤和无伤处理后接种代表性菌株,测试其致病性。【结果】以茶树上分离的炭疽菌菌株的2个基因位点序列(ITS、TUB2)构建多基因位点系统发育树,Colletotrichum boninense CBS 123755作为外群,结果表明所有菌株聚为3支,其中45个菌株与C.camelliae聚为一族、28个与C.fructicola聚为一族、5个与C.siamense聚为一族,所有菌株均归属于C.gloeosporioides复合种,并且C.camelliae在中国茶区分布范围最广,为茶树炭疽菌的优势种。形态特征结果表明,C.camelliae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平均11.8 mm·d^(-1),菌落白色,气生菌丝致密,绒毛状,中央凸起,边缘整齐;菌核、刚毛未见;分生孢子梗、产孢细胞未见;分生孢子透明,光滑,圆柱状,两端钝圆或基部渐尖,(8-15)μm×(3-6)μm;菌丝附着胞褐色,棍棒状,不规则状,有分枝,(8-10.5)μm×(6.5-8)μm;分生孢子附着胞未见。C.fructicola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平均6.76 mm·d^(-1),菌落正面白色,背面中央褐色,边缘白色,气生菌丝致密,绒毛状;菌核、刚毛未见;分生孢子梗透明,有隔,具分枝,产孢细胞圆柱状,7-18μm,顶端直径1—2μm;分生孢子透明,圆柱状,两端钝圆,部分中部溢缩,(10-15)μm×(3-3.5)μm;菌丝附着胞深褐色,圆形,近圆形,不规则形,有分枝,(6.5-8)μm×(3.5-5.5)μm;分生孢子附着胞褐色或深褐色,圆形,(5-7)μm×(5-6.5)μm。C.siamense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平均7.6 mm·d^(-1),菌落白色,气生菌丝致密,绒毛状;菌核、刚毛未见;分生孢子梗透明,有隔,具分枝;产孢细胞圆柱状,8—16μm,顶端直径1-2μm;分生孢子透明,圆柱形,梭形,两端钝圆,部分中部有溢缩,(9.5-13.5)μm×(3-3.5)μm;菌丝附着胞深褐色,球形,棒状,不规则形,(5-8)μm×(3-5.5)μm。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C.camelliae能侵染龙井43品种茶树有伤叶片,但对龙井43无伤叶片和中茶108有伤、无伤叶片无致病性,而C.fructicola和C.siamense 2个种对2个品种茶树有伤、无伤叶片均无致病性。【结论】基于系统发育学和形态学结合的方法对中国15省(市、自治区)部分茶区茶树病叶病原菌鉴定,基本明确C.camelliae为中国茶树炭疽菌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病 茶树 分子系统发育学 中茶108 龙井43 致病性
下载PDF
固相反应制备无氯CuY催化剂及其催化氧化羰基化--固相反应温度和铜负载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玉春 郑华艳 +2 位作者 刘斌 张国强 李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40-2549,共10页
以乙酰丙酮铜Cu(acac)_2为铜源、NH_4Y分子筛为载体,采用固相反应制备了无氯Cu Y催化剂,考察了在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中固相反应温度和Cu负载量对Cu Y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Cu Y催化剂物相结构、可还原性Cu物种和织... 以乙酰丙酮铜Cu(acac)_2为铜源、NH_4Y分子筛为载体,采用固相反应制备了无氯Cu Y催化剂,考察了在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中固相反应温度和Cu负载量对Cu Y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Cu Y催化剂物相结构、可还原性Cu物种和织构性质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相反应温度的升高,与NH_4Y中NH_4^+发生离子交换的Cu^(2+)交换度和活性中心Cu^+含量先增大后降低,Cu Y催化剂活性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负载量(质量分数)低于10%时,受分子筛残留B酸位影响,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较低,而负载量高于12%时,Cu Y催化剂中出现了Cu O物种,且粒子逐渐长大,覆盖部分活性中心,甚至堵塞孔道,使催化剂活性降低.当固相反应温度为250℃,Cu负载量为12%时,活性中心Cu^+含量最高,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碳酸二甲酯基于甲醇的时空收率为267.3 mg·g^(-1)·h^(-1),甲醇转化率为6.9%,碳酸二甲酯(DMC)的选择性为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氧化羰基化 碳酸二甲酯 固相反应温度 无氯CuY催化剂 Cu负载量
下载PDF
电化学分析法对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玉春 刘赵荣 弓巧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03-306,共4页
利用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修饰电极大的有效面积和较多的催化活性中心,研究双酚A(BP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于0.2V富集100s后,以扫描速度0.10V/s进行循环伏安测定,BPA的氧化峰电... 利用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修饰电极大的有效面积和较多的催化活性中心,研究双酚A(BP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于0.2V富集100s后,以扫描速度0.10V/s进行循环伏安测定,BPA的氧化峰电流(Ipa)与其浓度在2.0×10-8~3.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9mol/L(RSN=3)。在进一步考察该修饰电极的稳定性、重现性和干扰实验的基础上,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BPA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7.5%~105%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CNT修饰电极 循环伏安 食品包装材料 BPA
下载PDF
陕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寄主抗虫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玉春 肖斌 +1 位作者 谢奇 秦道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3-49,共7页
研究危害陕西茶区主要茶树品种(紫阳、福鼎大白、南疆一号)的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Matsuda)与天敌蜘蛛种群动态变化及其寄主抗虫性,为开展小贯小绿叶蝉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于2011年8月15日-10月20日和2012年3月12日-10月13... 研究危害陕西茶区主要茶树品种(紫阳、福鼎大白、南疆一号)的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Matsuda)与天敌蜘蛛种群动态变化及其寄主抗虫性,为开展小贯小绿叶蝉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于2011年8月15日-10月20日和2012年3月12日-10月13日,调查小贯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在不同品种各分层上的田间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危害各主要茶树品种的小贯小绿叶蝉成、若虫发生动态均呈单峰型,7月中旬虫口开始快速上升,7月底达到峰值,主要分布于各品种茶树的上层,中、下层较少;各品种茶树的抗虫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紫阳和福鼎大白对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最优,南疆一号品种的抗性最差;天敌蜘蛛的种群数量与小贯小绿叶蝉种群数量在紫阳(R=0.716,P<0.001)、福鼎大白(R=0.476,P=0.007)和南疆一号上(R=0.652,P<0.001)均呈正相关。因此,小贯小绿叶蝉在陕西茶区的种群动态呈单峰型,紫阳和福鼎大白品种对其抗性优良,天敌蜘蛛对其有显著跟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种群动态 茶树品种 抗虫性 蜘蛛
下载PDF
喹烯酮促进肉鸡生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玉春 赵荣材 +6 位作者 严相林 李金善 徐忠赞 薛飞群 梁建平 姚拴林 王凤兰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5年第7期36-38,共3页
喹烯酮促进肉鸡生长的效果观察王玉春,赵荣材,严相林,李金善,徐忠赞,薛飞群,梁建平,姚拴林,王凤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我们研制的喹烯酮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确定了该化... 喹烯酮促进肉鸡生长的效果观察王玉春,赵荣材,严相林,李金善,徐忠赞,薛飞群,梁建平,姚拴林,王凤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我们研制的喹烯酮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确定了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分子量;并经蓄积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烯酮 肉用鸡 饲料添加剂 生长 增重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淡水鱼中抗生素残留量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玉春 赵星洁 +1 位作者 刘英华 杨晓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15-217,共3页
抗生素富集于鱼体内,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波长、流动相及流速、提取方法等几方面的优化,使用Spherisorb C18柱,以V(乙腈)∶V(磷酸二氢钠)(EDTA的浓度为0.001 mol/L)=28∶72作为流动相,在355 nm的... 抗生素富集于鱼体内,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波长、流动相及流速、提取方法等几方面的优化,使用Spherisorb C18柱,以V(乙腈)∶V(磷酸二氢钠)(EDTA的浓度为0.001 mol/L)=28∶72作为流动相,在355 nm的检测波长下,成功地进行了人工饲养淡水鱼体内的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等残留物的定量检测,平均回收率约为98.0%,平均相对标准偏差约为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淡水鱼 金霉素 土霉素 四环素
下载PDF
上市公司R&D投入与产出效果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4
9
作者 王玉春 郭媛嫣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44-52,共9页
本文以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财务数据和有关信息,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R&D投入与产出效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上市公司R&D财力投入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与... 本文以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财务数据和有关信息,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R&D投入与产出效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上市公司R&D财力投入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与成长能力具有相关性;上市公司R&D人力投入与盈利能力不呈正相关性,与成长能力不具有相关性;上市公司R&D财力投入产出效果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效果。最后,从有利于上市公司长期发展和优化科技人员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投入 产出效果 滞后性 累积效果
下载PDF
青蒿毛状根悬浮培养动力学及其计量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玉春 刘春朝 +3 位作者 赵兵 欧阳藩 叶和春 李国风 《化工冶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6,共5页
分析了青蒿毛状根悬浮培养过程中生长、青蒿素合成、底物消耗及电导率变化的动力学,认为毛状根生长和青蒿素合成非偶联,毛状根生物量与电导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计算了生物量对碳、氮源的得率系数,并通过元素分析,建立了毛状... 分析了青蒿毛状根悬浮培养过程中生长、青蒿素合成、底物消耗及电导率变化的动力学,认为毛状根生长和青蒿素合成非偶联,毛状根生物量与电导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计算了生物量对碳、氮源的得率系数,并通过元素分析,建立了毛状根生长的基本计量关系式,从理论上计算出了得率系数及呼吸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毛状根 动力学 青蒿素 计量关系 悬浮培养
下载PDF
壳聚糖富集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铝(Ⅲ)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玉春 杨晓华 +1 位作者 高峥 孙建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6-307,共2页
将壳聚糖用作填充色谱柱的吸附剂,对壳聚糖色谱柱吸附铝(Ⅲ)的最佳试验条件作了试验,并取得如下结果:①铝(Ⅲ)柱吸附时溶液的最佳酸度为pH 5.0;②溶液通过吸附柱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为4 h,测得静态饱和吸附量为5.26×10-4mg.L-1... 将壳聚糖用作填充色谱柱的吸附剂,对壳聚糖色谱柱吸附铝(Ⅲ)的最佳试验条件作了试验,并取得如下结果:①铝(Ⅲ)柱吸附时溶液的最佳酸度为pH 5.0;②溶液通过吸附柱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为4 h,测得静态饱和吸附量为5.26×10-4mg.L-1;③溶液通过吸附柱的适宜流速为1 mL.min-1;及④用1 mol.L-1硫酸作洗脱剂可取得最佳效果。上述铝(Ⅲ)的壳聚糖吸附富集条件成功地应用于工业废水中铝(Ⅲ)的络天青S光度测定法,方法的回收率为96.7%,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吸附 富集 铝(Ⅲ) 光度法 废水
下载PDF
喹烯酮在鸡体内的吸收与分布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玉春 薛飞群 +5 位作者 赵荣材 严相林 李金善 杜小丽 徐忠赞 张继瑜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8年第3期31-32,共2页
喹烯酮在鸡体内的吸收与分布王玉春薛飞群赵荣材严相林李金善杜小丽徐忠赞张继瑜(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药效试验及临床验证表明,喹烯酮对肉用鸡具有抗菌及促生长作用;毒理学试验证明喹烯酮的毒性极小,不在... 喹烯酮在鸡体内的吸收与分布王玉春薛飞群赵荣材严相林李金善杜小丽徐忠赞张继瑜(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药效试验及临床验证表明,喹烯酮对肉用鸡具有抗菌及促生长作用;毒理学试验证明喹烯酮的毒性极小,不在体内蓄积,也没有致癌、致突变、致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烯酮 吸收 分布 药效试验 毒理学
下载PDF
添加Y_2O_3的ZrO_2-Al_2O_3复相陶瓷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玉春 丘泰 沈春英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采用工业ZrO2,Al2O3原料,以Y2O3作为稳定剂,通过适当的工艺制备出ZrO2 Al2O3复相陶瓷。研究结果表明,Y2O3添加量为3.5%(摩尔分数)的ZrO2基陶瓷中加入Al2O3可有效地抑制ZrO2晶粒的生长,有利于使ZrO2晶粒以亚稳四方相存在,从而提高材料的... 采用工业ZrO2,Al2O3原料,以Y2O3作为稳定剂,通过适当的工艺制备出ZrO2 Al2O3复相陶瓷。研究结果表明,Y2O3添加量为3.5%(摩尔分数)的ZrO2基陶瓷中加入Al2O3可有效地抑制ZrO2晶粒的生长,有利于使ZrO2晶粒以亚稳四方相存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与断裂韧性。Al2O3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复相陶瓷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分别为676.7和10MPa·m1 2,其值接近湿化学法制备的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相变增韧与颗粒弥散增韧作用相互叠加提高了复相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复相陶瓷 颗粒弥散增韧 相变增韧 力学性能 稀土
下载PDF
喹烯酮对肉用仔鸡的增重试验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玉春 赵荣材 +6 位作者 严相林 李金善 徐忠赞 薛飞群 梁建平 姚拴林 王凤岚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12,共3页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25ppm、50ppm及75ppm三个剂量的“喹烯酮”与“喹乙醇”对肉用仔鸡进行了饲喂试验。结果表明,50ppm、75ppm剂量均能明显促进肉用仔鸡生长发育,其中以75ppm剂量最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25ppm、50ppm及75ppm三个剂量的“喹烯酮”与“喹乙醇”对肉用仔鸡进行了饲喂试验。结果表明,50ppm、75ppm剂量均能明显促进肉用仔鸡生长发育,其中以75ppm剂量最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喹烯酮”增重率为121.99%,“喹乙醇”增重率为118.14%,“喹烯酮”的增重率稍高于“喹乙醇”,证明“喹烯酮”确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通过临床扩大试验,选取75ppm添加剂量的“喹烯酮”进行了9批试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平均增重率为117%;减少死亡率5.42%;提高饲料利用率1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烯酮 药效试验 肉用鸡 仔鸡 增重
下载PDF
喹烯酮对小白鼠的致癌试验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玉春 赵荣材 +7 位作者 严相林 李金善 杜小丽 张世珍 薛飞群 徐忠赞 梁建平 张继瑜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5年第3期24-25,共2页
喹烯酮对小白鼠的致癌试验王玉春,赵荣材,严相林,李金善,杜小丽,张世珍,薛飞群,徐忠赞,梁建平,张继瑜(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喹烯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近年来合成的新型饲料药物添加剂。经... 喹烯酮对小白鼠的致癌试验王玉春,赵荣材,严相林,李金善,杜小丽,张世珍,薛飞群,徐忠赞,梁建平,张继瑜(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喹烯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近年来合成的新型饲料药物添加剂。经临床药效试验证明有效剂量为5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烯酮 小鼠 致癌试验
下载PDF
米吐尔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玉春 李将渊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5-378,共4页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GCE),研究了该电极对米吐尔的电催化作用及测定溶液中米吐尔的分析条件.实验表明:在常见的支持电解质中,米吐尔在MWCNT/GCE上比裸玻碳电极(GCE)上氧化还原峰电位差要小,而峰电流显著增加,因...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GCE),研究了该电极对米吐尔的电催化作用及测定溶液中米吐尔的分析条件.实验表明:在常见的支持电解质中,米吐尔在MWCNT/GCE上比裸玻碳电极(GCE)上氧化还原峰电位差要小,而峰电流显著增加,因此该电极对米吐尔有电催化作用;在pH=1.0的HCl-KCl支持电解质中,米吐尔的电流响应最佳;扫速增加,峰电流增加,但峰电位受溶液电阻的影响而发生位移,峰形变差,最佳扫描速度为0.12 V/s;一些常见物质对测定无干扰,米吐尔浓度与峰电流的关系为:Ipc=0.1126C+1.393×10^-4(r=0.9982);共存的对苯二酚(HQ)干扰测定,但可通过二次微分CV曲线方法消除干扰,在8.0×10^-2~1.0×10^-5mol/L范围内,其浓度与二次微分还原峰面积线性关系为:Apc=8.562×10^-4C+1.801×10^-6(r=0.9986);检出限达5.0×10^-6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米吐尔 二次微分
下载PDF
铜负载Y分子筛中Cu物种的表征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玉春 郑华艳 +1 位作者 李梦云 李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33-1940,共8页
综述了铜负载Y分子筛(Cu Y)中Cu物种表征及分析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近年来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原位红外光谱(CO-IR和NO-IR)、电子顺磁共振(ESR)等表征... 综述了铜负载Y分子筛(Cu Y)中Cu物种表征及分析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近年来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原位红外光谱(CO-IR和NO-IR)、电子顺磁共振(ESR)等表征方法在Cu Y中Cu物种的微观结构分析方面取得的进展。还对制备方法对Cu Y中Cu物种落位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指出综合采用这些表征方法,得到Cu Y中Cu物种状态、价态、落位及含量等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进而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调控Cu Y中Cu物种存在状态、价态及落位,制备出性能更佳的Cu Y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Y催化剂 表面 铜物种 存在状态 价态 分布 表征分析
下载PDF
阴道分泌物念珠菌检测方法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玉春 杨峻 秦辛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5期1275-1276,共2页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的念珠菌检测(即盐水湿片法、革兰染色镜检法、真菌培养法)的方法学差异。方法对369例阴道炎患者的分泌物同时做盐水湿片、革兰染色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盐水湿片法对念珠菌的检出率为25.2%,革兰染色镜检法的检出率为...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的念珠菌检测(即盐水湿片法、革兰染色镜检法、真菌培养法)的方法学差异。方法对369例阴道炎患者的分泌物同时做盐水湿片、革兰染色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盐水湿片法对念珠菌的检出率为25.2%,革兰染色镜检法的检出率为39.0%,真菌培养法的检出率为40.1%。结论盐水湿片法操作简便、快速,阳性率低于革兰染色镜检法及真菌培养法;真菌培养法阳性率及准确度高,且能鉴定真菌及做药敏试验,能及时指导临床用药,缺点是操作繁琐,耗时长,不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泌物 念珠菌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细菌学技术
下载PDF
柔性壁面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控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玉春 姜楠 +1 位作者 周兴华 舒玮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利用热膜测速技术对刚性壁面和柔性壁面湍流边界层的流向速度分量进行了实验测量,首先研究了柔性壁面对平均速度分布和湍流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壁面的边界层速度分布在对数律层向上有所平移,缓冲层加厚,具有一般的壁面减阻特... 本文利用热膜测速技术对刚性壁面和柔性壁面湍流边界层的流向速度分量进行了实验测量,首先研究了柔性壁面对平均速度分布和湍流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壁面的边界层速度分布在对数律层向上有所平移,缓冲层加厚,具有一般的壁面减阻特征;而柔性壁的湍流度比刚性壁的湍流度要低,分布也更为平坦。然后综合运用自相关法和条件采样技术研究了湍流近壁区的相干结构,结果表明:刚性壁自相关曲线的第二峰值出现的时间比柔性壁的短,柔性壁的猝发频率比刚性壁的低许多。实验结果表明柔性壁面具有一定的减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壁 相干结构控制 条件采样 热膜测速技术 湍流度分布 湍流边界层
下载PDF
Effect of NH_4^+ exchange on CuY catalyst for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of methanol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玉春 郑华艳 李忠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03-1412,共10页
NaY and ion exchanged NaNH4Y zeolite with NH4NO3 were used as the support to prepare CuY cata‐lysts by a high temperature anhydrou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pport and copper (II) acety‐lacetonate Cu(acac)2. The... NaY and ion exchanged NaNH4Y zeolite with NH4NO3 were used as the support to prepare CuY cata‐lysts by a high temperature anhydrou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pport and copper (II) acety‐lacetonate Cu(acac)2. The catalysts were used for the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of methanol to dime‐thyl carbonate (DMC)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textural and acidic properties of NaNH4Y zeolite and the CuY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of H2,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NH3. With increasing NH4NO3 concentration, the NH4+exchange degree increased while the crystallinity of the zeolite remained intact. Crystalline CuO was formed when the NH4+exchange degree of NaNH4Y was low, and the corresponding CuY catalyst showed low catalytic activity. With increasing of the NH4+exchange degree of NaNH4Y, the content of surface bound Cu+active centers increased 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orresponding CuY catalyst also increased. The surface bound Cu+content reached its maximum when the NH4+ex‐change degree of NaNH4Y reached towards saturation. The CuY exhibited optimal catalytic activity with 267.3 mg/(g·h) space time yield of DMC, 6.9%conversion of methanol, 68.5%selectivity of D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anhydrous interaction NH4+exchange degree CuY catalyst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Dimethyl carbon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