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古代本草访谈实录典范——《本草汇言》
- 1
-
-
作者
甄雪燕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24年第2期50-52,共3页
-
文摘
现代中药研究中,有一种资源调查法,即通过访问调查、线路调查和定点测定等实地调查方法来获取一定区域内的中药资源概况及地方用药知识。这种方法十分直观地以“面对面”的方式去观察和认识中药,获得最真实的认知,为中药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
关键词
用药知识
现代中药研究
中药资源
访问调查
线路调查
古代本草
面对面
《本草汇言》
-
分类号
R-05
[医药卫生]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一座明代墓葬,揭秘夏医生的“外科装备”
- 2
-
-
作者
甄雪燕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6期70-72,共3页
-
文摘
1974年,江苏省江阴县长泾公社(现为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墓主人名叫夏颧[quán],死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墓中同时出土十余件医疗器具,有针、刀、镊、罐、壶、刷等,现收藏于江阴市博物馆。从这些医疗器具可以推测,夏颧可能是一位外科医生。
-
关键词
明永乐
墓主人
医疗器具
明代墓葬
江苏省江阴市
外科医生
夏颧
博物馆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铫:一物三用堪重任
- 3
-
-
作者
甄雪燕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4期70-72,共3页
-
文摘
古人曾说:“器为茶之父。”一杯茶的好坏与沏茶的器具息息相关;同样,一剂药能否充分发挥药效,也会受到煎煮器具的影响。人们常说“茶药同源”,其含义不仅是药和茶的功效雷同、饮用方式类似,也包含茶与药的制作过程及煎煮器具相仿,一些药具便是由茶器演化而来。
-
关键词
饮用方式
一杯茶
煎煮器具
药具
茶药
-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佳肴盛宴赏芳菲——“花馔”
- 4
-
-
作者
甄雪燕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24年第4期53-55,共3页
-
文摘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辞官后居住在南京随园。他醉心于饮食与养生,经常在随园制作各种美食宴请四方宾客,当地文人墨客、绅士名流都以能在随园用餐为荣。袁枚尤爱以花为食,是地道的“食花客”。他春食玉兰、夏食荷花、秋食菊花、冬食蜡梅,让食花成为一时风尚。
-
关键词
袁枚
辞官
随园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吸毒石及其传入考
被引量:3
- 5
-
-
作者
甄雪燕
郑金生
-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52-554,共3页
-
-
关键词
吸毒石
《胡本草》
《本草补》
中药
-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那些藏着古建筑的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6
-
-
作者
张艺馨
甄雪燕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24年第6期48-51,共4页
-
文摘
19世纪中后期,近代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形成了中医、西医并存的局面。最初,西方国家在中国建立了许多教会医院,后来中国人自办的西医医院逐渐发展起来。动荡的年代造就了中国医院建设之初的多样化,有的医院坐落在青砖灰瓦的古建筑中,有的则拥有欧式风格的建筑群。时至今日,它们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错在一起,默默讲述着百年来中国医院的故事。医院是医学科学和历史文明共同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促进了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而历史的车轮则铸造了医院丰厚的精神内涵。本刊“人文”栏目将刊登系列文章,介绍中国那些拥有悠久历史的医院,通过建筑风格追寻它们创建之初的足迹,通过档案记录了解创建者们筚路蓝缕、矢志不渝的济世精神。
-
关键词
档案记录
欧式风格
教会医院
西医医院
建筑风格
古建筑
19世纪中后期
医学科学
-
分类号
R197.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
-
题名那些藏着古建筑的医院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7
-
-
作者
张艺馨
甄雪燕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24年第8期49-51,共3页
-
文摘
19世纪中后期,近代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形成了中医、西医并存的局面。当时,许多教会医院在中国建立,后来中国人自办的西医医院逐渐发展起来。动荡的年代造就了中国医院建设之初的多样化,有的医院坐落在青砖灰瓦的古建筑中,有的则拥有欧式风格的建筑群。时至今日,它们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错在一起,默默讲述着百年来中国医院的故事。医院是医学科学和历史文明共同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促进了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而历史的车轮则铸造了医院丰厚的精神内涵。本刊“人文”栏目将刊登系列文章,介绍中国那些拥有悠久历史的医院,通过建筑风格追寻它们创建之初的足迹,通过档案记录了解创建者们筚路蓝缕而矢志不渝的济世精神。
-
关键词
档案记录
欧式风格
教会医院
西医医院
建筑风格
古建筑
19世纪中后期
医学科学
-
分类号
R197.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
-
题名那些藏着古建筑的医院之北京协和医院
- 8
-
-
作者
张艺馨
甄雪燕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24年第10期49-51,共3页
-
文摘
19世纪中后期,近代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形成了中医、西医并存的局面。当时,许多教会医院在中国建立,后来中国人自办的西医医院逐渐发展起来。动荡的年代造就了中国医院建设之初的多样化,有的医院坐落在青砖灰瓦的古建筑中,有的则拥有欧式风格的建筑群。时至今日,它们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错在一起,默默讲述着百年来中国医院的故事。医院是医学科学和历史文明共同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促进了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而历史的积淀则铸造了医院丰厚的精神内涵。本刊“人文”栏目将刊登系列文章,介绍中国那些拥有悠久历史的医院,通过建筑风格追寻它们创建之初的足迹,通过档案记录了解创建者们筚路蓝缕而矢志不渝的济世精神。
-
关键词
档案记录
欧式风格
教会医院
西医医院
建筑风格
古建筑
北京协和医院
19世纪中后期
-
分类号
R197.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
-
题名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因素分析
被引量:3
- 9
-
-
作者
甄雪燕
卢祖洵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社会医学系
-
出处
《医学与社会》
2011年第12期4-6,共3页
-
文摘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天灾频发,中国社会面临着各种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的威胁。本文从人口、环境、经济、文化、风俗、战争等方面,深入分析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社会因素,为今后我们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社会因素的探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传染病
社会因素
民国
-
Keywords
Communicable disease
Social factors
The Republic of China
-
分类号
R183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
-
题名揭开“脉诊”的神秘面纱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王利敏
李文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4年第2期90-91,共2页
-
文摘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其中,"切"主要指脉诊。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师通常会用三根手指摸摸患者左手和右手的脉,三指下去便知晓病情,令人感到非常神秘,三个指头是如何诊断疾病的?神秘的"脉"到底是什么?
-
关键词
脉诊
中医诊断
诊断方法
中医师
“脉”
疾病
-
分类号
R-092
[医药卫生]
-
-
题名新安医学“温补派”创始人——汪机
被引量:5
- 11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6年第10期88-89,共2页
-
文摘
皖南徽州是"新安医学"的发源地。自宋以后,新安一地,业医者或承家学,或拜师门,或同业切磋,蔚然成风,他们主张探究经典,不仅以此运用于临床,而且能将实践经验笔之于书,自成一家之言,形成了著名的"新安医学"。汪机是明朝中叶徽州祁门的一位著名医家,不仅是新安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补温培元"派的创始人。汪机,字省之,因世居徽州府祁门县的石山,又号石山居士,后世称汪石山。
-
关键词
新安医学
汪机
汪石山
著名医家
承家
成一家之言
温补
明朝中叶
能将
省之
-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御制“中医教材”——《医宗金鉴》
被引量:4
- 12
-
-
作者
甄雪燕
邹慧琴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7年第4期90-91,共2页
-
文摘
2016年11月23日,在上海出席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等一行人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在参观历代医学荟萃展区时,陈冯富珍对一具“乾隆御制针灸铜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据悉,这座“乾隆御制针灸铜人”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嘉奖参与编撰《医宗金鉴》的人员,特别颁发的奖励。
-
关键词
《医宗金鉴》
陈冯富珍
经验良方
医籍
简明实用
急慢性疾病
灸法
伤寒论
临床实践
伤科
-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
-
-
题名舌诊开山之作《敖氏伤寒金镜录》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甄雪燕
王利敏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3年第9期88-89,共2页
-
文摘
中医舌诊体系的建立以《敖氏伤寒金镜录》的出现为标志,这一利用视觉的实证方法,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舌头如何成为诊高的“窗口”
你对着镜子观察过自己的舌头吗?为什么有时候舌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为什么有时候舌苔会厚一些,有时候又会变薄?三寸之舌虽小,却是反映体内脏腑生理病理功能的一个窗口。中医认为,舌象是反映体内病变的重要依据之一。
-
关键词
《敖氏伤寒金镜录》
中医舌诊
临床辨证施治
体内病变
病理功能
脏腑生理
舌头
窗口
-
分类号
R2-5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伏羲制九针
被引量:4
- 14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系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2年第7期90-91,共2页
-
文摘
被奉为中华民族祖先之一的伏羲拥有着多重身份。他是部落首领,是中医“九针”和八卦理论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华夏诸族最早的帝王。
-
关键词
“九针”
中华民族
中医学
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
-
分类号
R-092
[医药卫生]
-
-
题名明代医学宗师——王肯堂
被引量:3
- 15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6年第12期84-85,共2页
-
文摘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其所著《中国札记》中数次提到一位与他交往密切的医家,并称他是"北京翰林院里一位杰出的哲学家",这个人就是王肯堂。
-
关键词
念西居士
金坛县
翰林院
利玛窦
王樵
明嘉靖
《证治准绳》
右都御史
耶稣会传教士
宇泰
-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中国医学史》层次递进教学法初探
被引量:4
- 16
-
-
作者
甄雪燕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史教研室
-
出处
《河北中医》
2009年第2期313-315,共3页
-
-
关键词
医学史
教学方法
-
分类号
R-09
[医药卫生]
R-41
[医药卫生]
-
-
题名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被引量:2
- 17
-
-
作者
甄雪燕
王利敏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4年第6期92-93,共2页
-
文摘
2005年,甘肃省内媒体率先刊发了《宁夏要“抢走”甘肃皇甫谧》的连续报道,一石激起干层浪,这件事引起甘肃省领导和有关部1]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皇甫谧何许人也?为何两个国内大省为他争论不已?
-
关键词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
甘肃省
学术界
-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人工免疫的先驱——人痘接种术
被引量:2
- 18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5年第6期92-93,共2页
-
文摘
痘神其实是古代天花流行的产物。传说,姜子牙伐纣,与余化龙交锋,其子暗用妖术将毒痘四处撒播,导致周兵全营染上痘毒。危急时刻,姜子牙拜求伏羲氏赐丹救治。痘疹治愈后,将士们脸上竟都留下了点点疤痕。姜子牙大怒,攻打余化龙并杀死了他的五个儿子,余化龙也拔剑自刎。姜子牙克商兴周之后,封余化龙为主痘之君。这便是中国正统痘神的来历。至于民间祭祀的痘神,名称各不相同,也有不同的故事流传。
-
关键词
余化龙
人痘接种术
姜子牙
子暗
痘毒
痘疹
接种者
民间祭祀
朱纯嘏
烈性传染病
-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悬吊复位法”的创立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5年第2期90-91,共2页
-
文摘
公元13世纪,元代医学家危亦林创造了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这是中国伤科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它解决了脊背骨折治疗的大难题,也为其它部位骨折的治疗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比英国医生戴维斯(Davis)在1927年报告开始使用这一方法治疗脊柱骨折早了600多年。南北朝之际,战乱频繁,骨伤科随之发展起来。随着元朝的建立,阿拉伯医生进入中原,中国的外伤科吸取了阿拉伯医学的经验,使本来已经具有相当成就的外伤科更加充实丰富。尤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集中反映了元代以前骨伤科的主要成就,是我国古代记载骨伤科水平最高的著作之一。
-
关键词
悬吊复位法
危亦林
伤科
脊柱骨折
世医得效方
英国医生
关节脱位
四肢骨折
长骨干骨折
戴维斯
-
分类号
R274
[医药卫生—中医骨伤科学]
-
-
题名最早的病因学专著——《诸病源候论》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5年第12期84-85,共2页
-
文摘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该书对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总结,第一次对中医极具特色的“病源学”和“证候学”进行了精细、准确的分类记载,是隋代医学发展史上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医籍。
-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病因学
专著
中医病因病机
医学发展史
证候学
病源学
-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