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三说
1
作者 甘文平 胡新颖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威廉斯凸显文学的本体论特质,却没有提及马克思的学说;伊格尔顿突出文学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以及文学语言的社会意义,而遗漏了普列汉诺夫的贡献。与此同时,以上“三说”都将唯物史观作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有鉴于此,我们只有将三者一并考虑,才有可能更近距离地触摸到该体系的全景图。持续引介、研究和总结该领域的相关资源,对我们从宏观上审视和把握其本源样态与发展文脉,以及从微观上洞悉其丰富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话语体系 批评实践 唯物史观 意识形态 语言观
下载PDF
《日常家用》中母亲多重性格评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甘文平 彭爱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11-614,共4页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被简单地划分为“天使”或“恶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却突破这一常规,在《日常家用》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多重性格的黑人母亲。这位黑人母亲在面对白人的种族压迫和男权文化的统治时,表现出自立自强...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被简单地划分为“天使”或“恶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却突破这一常规,在《日常家用》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多重性格的黑人母亲。这位黑人母亲在面对白人的种族压迫和男权文化的统治时,表现出自立自强,宁静平和,怡然知足的态度品行,感人至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家用》 多重性格 自立自强 宁静平和 怡然知足
下载PDF
CET-4作文题项失败现象初探 被引量:31
3
作者 甘文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31,共2页
CET-4作文题项失败现象初探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讲师甘文平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始行以来,作文一直是考卷中一项不可撼动的主观题型,而且它很有可能永远保持下去。“为了进一步改进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提高考试的效度”,全... CET-4作文题项失败现象初探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讲师甘文平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始行以来,作文一直是考卷中一项不可撼动的主观题型,而且它很有可能永远保持下去。“为了进一步改进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提高考试的效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先后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CET-4 作文题 四级作文 英语写作水平 六级作文 大学外语教学 英语交际能力 得分率 写作教学
下载PDF
惊奇的回归──《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 被引量:55
4
作者 甘文平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4-68,共5页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是美国 1 9世纪文学中的经典小说。它的魅力主要体现在 :小说结构匀称 ,人物性格丰满 ,反映时代文化语境 ,传承西方传统文化等。上述美学效果 ,皆由小说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最终从欧洲回到美国的行...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是美国 1 9世纪文学中的经典小说。它的魅力主要体现在 :小说结构匀称 ,人物性格丰满 ,反映时代文化语境 ,传承西方传统文化等。上述美学效果 ,皆由小说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最终从欧洲回到美国的行为创造的。本文基于白兰的最后“回归”这一前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赎罪 叛逆 家庭小说 替罪羊
下载PDF
美国文坛新崛起的“X一代”作家群——杨仁敬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4
5
作者 甘文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杨仁敬现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成果有:专著《20世纪美国文学史》、《海明威传》、《海明威在中国》和《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合著)等;译著包括《比利.巴斯格特》、《紫色》、《杜宾的生活... 杨仁敬现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成果有:专著《20世纪美国文学史》、《海明威传》、《海明威在中国》和《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合著)等;译著包括《比利.巴斯格特》、《紫色》、《杜宾的生活》、《部族人》、《基辅怨》和《蝗虫日》等以及有关论文150多篇。2006年7月,本刊特约记者甘文平通过电话和信函跟正在美国访问的杨教授交流。杨老师系统地介绍和评论了出生于20世纪50和60年代、崛起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X一代”作家群及其代表作。他们主要包括威廉.沃尔曼等在内的七位中青年后现代派作家。这些作家在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上继承了他们前辈后现代派作家如品钦、加迪斯、德里罗、多克托罗和纳博科夫等的优点,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杨教授认为,后现代派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X一代”作家群的崛起以及被学界和读者的普遍接受表明美国后现代派文学仍在继续发展,因此这群作家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这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X一代”作家群 后现代派文学 小说 代表作
下载PDF
艾德娜觉醒了吗——重读美国小说家凯特·肖邦的《觉醒》 被引量:17
6
作者 甘文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13-516,共4页
从小说文本出发,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将美国19世纪末的小说《觉醒》的女主人公艾德娜置于她当时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探讨她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艾德娜并非当下学者们所说的是新一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相反,她没有觉醒。她的... 从小说文本出发,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将美国19世纪末的小说《觉醒》的女主人公艾德娜置于她当时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探讨她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艾德娜并非当下学者们所说的是新一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相反,她没有觉醒。她的思想言行是不切实际的,是浪漫自私和幼稚可笑的。她的这一切是由她对爱情心存浪漫幻想,对社会现实和社会思潮的"误读"造成的,因而不值得我们颂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 艾德娜 浪漫 自私 幼稚
下载PDF
从英译《荷塘月色》看译者的翻译美学思想 被引量:11
7
作者 甘文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520-523,共4页
以《荷塘月色》的英译文对原文中单个词语的翻译为例 ,阐释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夫妇的翻译美学思想 :要以忠实的翻译“信”于原文的意思、原文的历史文化 ;翻译作品可以多一点异国情调 ,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 ... 以《荷塘月色》的英译文对原文中单个词语的翻译为例 ,阐释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夫妇的翻译美学思想 :要以忠实的翻译“信”于原文的意思、原文的历史文化 ;翻译作品可以多一点异国情调 ,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有精通原文的精神内涵 ,精通原语和译语的历史文化才能译出千古传诵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翻译 美学 历史文化 异国情调 英语
下载PDF
论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文学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甘文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86,共5页
文学与伦理(哲)学的关系是文学与伦理哲学本身以及文学(批评)家和伦理哲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古希腊文学批评家兼(伦理)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观体现了文学对伦理思想的关注,美国伦理哲学家纳斯邦认为伦理哲学与文学密不可分,英国批评... 文学与伦理(哲)学的关系是文学与伦理哲学本身以及文学(批评)家和伦理哲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古希腊文学批评家兼(伦理)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观体现了文学对伦理思想的关注,美国伦理哲学家纳斯邦认为伦理哲学与文学密不可分,英国批评家福斯特对小说"情节"的阐述以及美国批评家释诺尔对小说"叙事技术"的分析为我们重视文学伦理学批评中文学的"文学性"提供了借鉴,中国学者聂珍钊教授在区分文学伦理学批评和伦理学时提出前者的本质特征是"虚拟化"——引发我们思考文学形式(文学性/美学特征)之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性。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解读文学作品的伦理内涵的同时,要重视文学本身的"文学性"——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人物刻画、叙述视角和方式、意象与象征、张力、语言特色等,因为它们对表达伦理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反映伦理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往往既是伦理主题的表现形式,也是伦理主题的组成部分。反之,只强调内容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会陷入将文学沦为伦理哲学的"仆人"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文学性 情节 结构 虚拟化
下载PDF
试论美国文学中的“替罪羊”小说 被引量:7
9
作者 甘文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81-83,共3页
“替罪羊”模式是美国小说用于表达思想主题的极为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 ,但到目前为止 ,国内极少有人对此专述。这里选取四篇具有鲜明“替罪羊”模式特征的小说 ,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透视它们在利用“替罪羊”模式时所表现出不... “替罪羊”模式是美国小说用于表达思想主题的极为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 ,但到目前为止 ,国内极少有人对此专述。这里选取四篇具有鲜明“替罪羊”模式特征的小说 ,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透视它们在利用“替罪羊”模式时所表现出不同的深层主题涵义 ,展示这四篇作品艺术魅力的另一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罪羊 宗教 社会政治 种族歧视 迷信
下载PDF
从小说到电影——谈美国文化的时代观 被引量:5
10
作者 甘文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1-62,共2页
本文分别对《红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永别了,武器》三部著名的美国小说和根据它们改编成的电影进行比较.比较发现,电影的结尾部分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所蕴涵的思想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当代的美国人民追求积... 本文分别对《红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永别了,武器》三部著名的美国小说和根据它们改编成的电影进行比较.比较发现,电影的结尾部分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所蕴涵的思想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当代的美国人民追求积极的思想观;希望人们不分种族,一律平等;让战争不再发生,让和平永驻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永别了 武器》 思想自由 平等 和平
下载PDF
士兵的呐喊:树立真实性的尊严——解读迈克尔·黑尔的越战小说《快件》 被引量:4
11
作者 甘文平 赵芊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迈克尔·黑尔的长篇小说《快件》是一部杰出的越战文学作品。该作品通过将"虚假"和"真实"进行强烈比照,书写了一个全面真实的越南战争,特别是参战美国士兵言行和思想的真实性。这些真实性向读者表明,一场不道... 迈克尔·黑尔的长篇小说《快件》是一部杰出的越战文学作品。该作品通过将"虚假"和"真实"进行强烈比照,书写了一个全面真实的越南战争,特别是参战美国士兵言行和思想的真实性。这些真实性向读者表明,一场不道德、非正义的战争对美国士兵和越南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该主题思想主要通过电影镜头式的写作技巧以及摇滚乐式语言和意象等写作技巧表征出来,从而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视角解读越南战争的真实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件》 越南战争 美国士兵 越南人民 真实
下载PDF
复合营养舔砖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甘文平 吕国英 +1 位作者 孙晓玉 张洪涛 《现代化农业》 2005年第8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复合营养舔砖 产奶性能 奶牛场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绿色草原牧场 饲养试验 动物研究所 动物营养学 二龙山农场
下载PDF
一朵可爱的不朽之花——论《红字》中的珠儿形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甘文平 张培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9-120,共2页
小说《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的珠儿对小说的结构安排、情节发展和其他人物的性格展示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的存在衬托了其他的人物形象,成为霍桑定位其他三位主要人物——海丝特、丁梅斯代尔、齐林沃思的参照坐标,是小... 小说《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的珠儿对小说的结构安排、情节发展和其他人物的性格展示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的存在衬托了其他的人物形象,成为霍桑定位其他三位主要人物——海丝特、丁梅斯代尔、齐林沃思的参照坐标,是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点睛之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珠儿
下载PDF
中外文化对话中的中国声音:2014-2018年《外国文学研究》“中外学者访谈”话语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甘文平 唐一凡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2-156,共5页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I-IV)》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已经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栏目,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无独有偶,"中外学者访谈"是国内世界文学杂志《外国文学...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I-IV)》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已经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栏目,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无独有偶,"中外学者访谈"是国内世界文学杂志《外国文学研究》中持续而富有特色的栏目,它与《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交相辉映,为读者呈现了两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精彩文学话语。通过收集近5年来《外国文学研究》中"中外学者访谈"的全文,总结和分析了其中"中国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高阶性与国际性、宽广性与集中性、时代感与穿透力。论文最后针对进一步认知这一特殊文学话语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作家访谈 中国声音 文学话语
下载PDF
认同与反讽——评析《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互文性主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甘文平 张文俊 肖梦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年第7期12-14,共3页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美国现代派诗歌奠基者T·S·艾略特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多次提到《圣经》、莎士比亚戏剧、但丁《神曲》等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描绘了一个踌躇犹豫、想爱而不敢爱的中年男性知识分...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美国现代派诗歌奠基者T·S·艾略特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多次提到《圣经》、莎士比亚戏剧、但丁《神曲》等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描绘了一个踌躇犹豫、想爱而不敢爱的中年男性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荒原"主题。本文从诗歌对《致他羞涩的情人》和《哈姆莱特》的引用出发,从"认同"和"反讽"两个方面来揭示诗歌的互文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互文性 认同 反讽
下载PDF
文化“窄道”上的旅居者--评拉比·阿拉梅丁的小说《历史的天使》 被引量:2
16
作者 甘文平 张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42-147,共6页
《历史的天使》是黎巴嫩裔美国作家拉比·阿拉梅丁的最新小说,以其表现手法奇特和思想主题深刻而受到西方读者的欢迎。该小说叙述了少数族裔主人公从中东到美国的三段特殊文化“窄道”之旅——“妓院文化启蒙”,“同性恋文化体验”... 《历史的天使》是黎巴嫩裔美国作家拉比·阿拉梅丁的最新小说,以其表现手法奇特和思想主题深刻而受到西方读者的欢迎。该小说叙述了少数族裔主人公从中东到美国的三段特殊文化“窄道”之旅——“妓院文化启蒙”,“同性恋文化体验”,“异教文化选择”。主人公的经历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文化霸权和美国白人文化霸权的统治性以及少数族裔文化身份与命运之路的边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天使》 妓院文化启蒙 同性恋文化体验 异教文化选择
下载PDF
历史的真实和文学的洞见——评格雷厄姆·格林的《沉静的美国人》 被引量:2
17
作者 甘文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96,共6页
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主题思想丰富、表现手法多样,他因此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沉静的美国人》是格林的代表作之一。当我们将该小说放到二战以来世界历史和英美文学的双重语境中时,... 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主题思想丰富、表现手法多样,他因此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沉静的美国人》是格林的代表作之一。当我们将该小说放到二战以来世界历史和英美文学的双重语境中时,我们发现它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世界历史图景,而且还开启了美国越南战争文学。《沉静的美国人》因此被西方学者视为最早的越战文学作品,并且是最优秀的越战作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静的美国人》 法越战争 美越战争 美国越战文学
下载PDF
中国大学师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兼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修订版 被引量:35
18
作者 甘文平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3-76,共4页
本文以问题的形式 ,调查了大中学生及大学英语教师对语用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发现 ,总的说来我国大学师生的语用能力较差 ,且老师几乎跟学生一样差。由是笔者结合大中学生的英语教材 ,大学英语教师受教育的背景以及我国学者了解... 本文以问题的形式 ,调查了大中学生及大学英语教师对语用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发现 ,总的说来我国大学师生的语用能力较差 ,且老师几乎跟学生一样差。由是笔者结合大中学生的英语教材 ,大学英语教师受教育的背景以及我国学者了解与研究语用学的现状等方面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最后 ,笔者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出发 ,就如何进一步革新教材编写思路 ,使大中学生英语知识更有效衔接 ,如何让大学英语教师更好地掌握语用学知识提出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能力 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 教材改革 大学 英语教学 教师 学生
下载PDF
一个文化、政治、文学命题——解答诺曼·梅勒的《我们为什么参加越南战争?》 被引量:1
19
作者 甘文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67-73,共7页
通过梳理国外学者对梅勒《我们为什么参加越南战争?》中设问命题的相关论述,本文认为该命题的答案涵盖以下三个部分:续写美国的"荒原——边疆"文化传统、演绎美国的现代政治逻辑、凸现作者的文学批判精神,答案的核心是揭示美... 通过梳理国外学者对梅勒《我们为什么参加越南战争?》中设问命题的相关论述,本文认为该命题的答案涵盖以下三个部分:续写美国的"荒原——边疆"文化传统、演绎美国的现代政治逻辑、凸现作者的文学批判精神,答案的核心是揭示美国文化帝国主义、霸权思想、殖民意识。该答案是通过将小说放在美国文化的宏观背景中,运用历时和共时双重解析视角的途径获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边疆”文化传统 政治逻辑 文学批判 越战综合症
下载PDF
文学与历史的互文——从威廉·凯利为“美莱大屠杀”道歉谈起 被引量:1
20
作者 甘文平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3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本文从“威廉·凯利为越战期间参与‘美莱大屠杀,道歉”的新闻消息出发,将历史人物威廉·凯利、越南战争、叙写越战的小说《林中之湖》结合起来,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在历史与文学的互文关系中,历史书写和小说审美存在... 本文从“威廉·凯利为越战期间参与‘美莱大屠杀,道歉”的新闻消息出发,将历史人物威廉·凯利、越南战争、叙写越战的小说《林中之湖》结合起来,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在历史与文学的互文关系中,历史书写和小说审美存在共性特征.小说《林中之湖》在“重访”历史人物和威廉·凯利事件及越战时尊重并反映二者的历史真实性.小说在揭露越战中“美莱大屠杀”的真实本质时实现了对历史与文学互文关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凯利 "美莱大屠杀" 权力政治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