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地化理论视域下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向
1
作者 田友谊 石蕾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0,共10页
乡村学校课程建设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助推乡土文化传承与乡村社会振兴的重要内生力。“地方”是在地化教育的逻辑起点,在地化理论的提出为引领乡村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新视域,具有推动乡村学校课程质量提升、实... 乡村学校课程建设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助推乡土文化传承与乡村社会振兴的重要内生力。“地方”是在地化教育的逻辑起点,在地化理论的提出为引领乡村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新视域,具有推动乡村学校课程质量提升、实现乡村学生可持续发展及促进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实践价值。基于在地化理论审视当下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发现,乡村学校课程建设正面临着课程取向的价值性冲突、课程建设主体的认同性焦虑、课程文化的本土性失语及课程评价标准的失焦等“离地化”困境。为此,要超越“农本”或“城本”取向的静态线性思维,运用共生思维,将地方知识、地方文化及地方环境融入课程内容,把学生、生态、社会的统一整全作为推进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促进学生与在地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契合当下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现实需要,建议从课程目标建构、课程建设主体专业赋能、课程资源供给及课程评价实施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实践路径,以打造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新生态,走出一条中国乡村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化理论 乡村学校 课程建设 在地化 离地化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型特征、内在机理与实践理路
2
作者 田友谊 鲁长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1,共9页
人工智能作为生产和生活最活跃的变革力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带来全方位的转型。“人工智能时代”引发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位新要求,“工作世界”重构引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变革,“智慧教育”显现引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新追求。... 人工智能作为生产和生活最活跃的变革力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带来全方位的转型。“人工智能时代”引发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位新要求,“工作世界”重构引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变革,“智慧教育”显现引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新追求。技术赋能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表征,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在智能变革中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智能+”培养中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智慧生成”,在智能技术嵌入中培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专属沃土。人工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面向全体成员培养多领域“拔尖”且具备对“工作世界”引领力的人才,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互联生态”系统以及在“器物“”制度“”理念”层面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人工智能 技术赋能 智慧生成
下载PDF
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蕴、理论结构及实践进路
3
作者 唐文 田友谊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60,共12页
高质量发展既是开放教育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使命,还是回应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引领开放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基于其在政治、制度、社会、人民、个体五个层面的发展向度... 高质量发展既是开放教育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使命,还是回应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引领开放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基于其在政治、制度、社会、人民、个体五个层面的发展向度,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以更加全面、更加开放、成人成己、向社会化、绿色生态为理论支点,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全场景、全方位。坚持育人导向并回归教育原点,坚守以质量为底线的开放,向社会化以响应社会需求,修复并重构健康的教育生态系统。在实践层面,需坚持开放再开放的思想引领以实现理念变革,通过对卓越教育观的重新审视以实现质量变革,融合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善治”以实现动力变革,践行面向全民终身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以实现效率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教育 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开放大学 高质量理论结构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算法隐忧及应对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荣华 田友谊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8,共8页
算法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核心技术支撑。算法在对教育活动进行算度化过程中,能够释放可观的技术效能,但同时也存在诸如衍生技术的控制困境、裂解教育的复杂特质、诱发学生的认知失衡以及钝化教师的教育智慧等教育隐忧,给教育带来不确... 算法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核心技术支撑。算法在对教育活动进行算度化过程中,能够释放可观的技术效能,但同时也存在诸如衍生技术的控制困境、裂解教育的复杂特质、诱发学生的认知失衡以及钝化教师的教育智慧等教育隐忧,给教育带来不确定性风险。对此,教育实践者需要打破算法思维规限,构建适度算法信任,并进一步修正算法运行机制,寻求突破算法桎梏的技术性方案。此外,还需关注教师的教育智慧生长问题,以根植算法风险抗衡的智慧性基因,最终实现算法运行的实践增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算法 可算度化 算法信任 教育智慧
下载PDF
博士生学术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一项混合方法研究的探索
5
作者 李荣华 鲁长风 田友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8,共9页
博士生学术韧性是指博士生在面临各种学术挑战、挫折等逆境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积极适应性能力,彰显了其对学术生活的持续热情与学术发展的强劲动力。研究采用TF-IDF文本特征提取、LDA主题挖掘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 博士生学术韧性是指博士生在面临各种学术挑战、挫折等逆境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积极适应性能力,彰显了其对学术生活的持续热情与学术发展的强劲动力。研究采用TF-IDF文本特征提取、LDA主题挖掘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得出学术情感态度、学术动机、学术能力、重要他人以及学术压力情境是制约博士生学术韧性发展主要因素的结论,从而建构出影响博士生学术韧性的影响因素模型。为推进博士生学术韧性的发展,提出在博士生招生过程中适度体现对学术韧性的前置考察、创设学术韧性发展环境以及个体整合多方积极性因素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学术生活 学术压力 学术韧性
下载PDF
权威接受理论视域下导师权威的运行机制、影响分化与合理化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友谊 李荣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6,共8页
研究生导师权威是导师在导学交往中使研究生产生内在信任、服从效应的一种教育影响力。在权威接受理论视域下,这种教育影响力主要是由作为实施主体的导师和作为接受主体的研究生双向参与,共同建构而成。审视研究生教育实践,导师权威具... 研究生导师权威是导师在导学交往中使研究生产生内在信任、服从效应的一种教育影响力。在权威接受理论视域下,这种教育影响力主要是由作为实施主体的导师和作为接受主体的研究生双向参与,共同建构而成。审视研究生教育实践,导师权威具有稳定的运行机制,并且其影响会因应“合理接受”“失度接受”以及“接受缺位”等情境差异而分化出不同的作用结果。解决导师权威影响分化问题的路径在于:通过夯实权威接受的供给基础,引领权威的内涵式生长并将其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内,调适其压迫效应,使其在积极对接导学交往情境中发挥应然的正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威 教师权威 导师权威 导学关系 导学交往
下载PDF
公平视域下开放教育区域教学质量不均衡性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文 田友谊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9,共12页
教育公平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它的逻辑起点是人发展的公平,现实依据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均衡。通过分析J省开放教育学习中心的办学基础数据和教学行为数据,使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检验等方法,对省域范围内学习中心的教学质量进行... 教育公平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它的逻辑起点是人发展的公平,现实依据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均衡。通过分析J省开放教育学习中心的办学基础数据和教学行为数据,使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检验等方法,对省域范围内学习中心的教学质量进行权重评分,将学习中心划分为四种类型:潜在矛盾型、亟待改革型、潜力改良型、规范自主型。研究发现:市场角逐下的生存压力、发展过程中的内卷化效应、差序格局中质量保障意识的淡薄均是区域教学质量不均衡的主要诱因。在公平视域下,开放教育应探求发展路径的多元化;将利益博弈转化为利益融合;基于类型特征完善相应的质量保障策略;最终回归于教育的本质,迈入区域教育公平的最优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学质量 评价模型 质量均衡 开放教育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家校合作的困境与破解 被引量:20
8
作者 田友谊 李婧玮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103,114,共8页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提出的身体在场、局外人设限、共同关注的焦点、共享情感等互动仪式的四大要素,对于分析和解决家校合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家校合作可以看作是微观情境中家长和教师之间展开的互动仪式。运用互动仪式链理...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提出的身体在场、局外人设限、共同关注的焦点、共享情感等互动仪式的四大要素,对于分析和解决家校合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家校合作可以看作是微观情境中家长和教师之间展开的互动仪式。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透视家校合作参与主体的互动过程机制,可以发现现实中一些内隐性的困境,即家校合作的主体异质导致共同关注的焦点模糊,家校互动不良导致参与主体之间积极情感共享缺失,家校“虚拟”合作导致参与主体身体在场不足,家校合作形式化导致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仪式缺乏实效。基于此,通过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增进家校积极情感共享,营造家校沟通际遇,完善家校合作制度化建设等路径,有效破解家校合作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合作 互动仪式链 育人共同体 情感共享 身体在场
下载PDF
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反思与展望——纪念《教育学》(王道俊领衔主编)首版发行30周年暨教育学教材建设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友谊 罗祖兵 赵苗苗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94,共4页
2010年10月30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共同主办的"纪念《教育学》(王道俊领衔主编)首版发行30周年暨教育学教材建设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教育学会、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教育学》 教材建设 研讨会综述 发行 主编 王道 纪念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下载PDF
中国环境教育四十年:历程、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6
10
作者 田友谊 李婧玮 《江汉学术》 2016年第6期85-91,共7页
中国环境教育始于1973年,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既对环境教育内涵的理解存在困惑,也在环境教育重大问题的研究上不够深入;环境教育的实践效果有待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仍相对... 中国环境教育始于1973年,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既对环境教育内涵的理解存在困惑,也在环境教育重大问题的研究上不够深入;环境教育的实践效果有待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仍相对缺乏,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动机不足,环境教育的处境尴尬;环境教育的立法进程有待加快。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教育理念的桎梏、环境教育理论的滞后和环境教育的研究不够。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必须加快构建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加快制定和实施环境教育政策,加快环境教育法的立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理论 环境教育政策 环境教育立法
下载PDF
虚拟环境对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友谊 庞忠荣 覃林海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2年第4期18-23,122,共6页
虚拟环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环境,是媒介环境发展的产物。虚拟环境因其虚拟性、互动性、共享性,日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虚拟环境是物理环境发展的结果,其丰富和发展了现实环境的内容,拓宽了... 虚拟环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环境,是媒介环境发展的产物。虚拟环境因其虚拟性、互动性、共享性,日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虚拟环境是物理环境发展的结果,其丰富和发展了现实环境的内容,拓宽了环境的内涵,提升了人的本质力量,为创造性人才成长提供了新的领域。但是,虚拟环境调整了主客体的关系,改变了时空观念,引发了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因此,只有提升人的主体性,才能发挥和发展人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 虚拟环境 创造性人才
下载PDF
文化可持续教学与多元融合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友谊 林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6-176,共11页
在美国,随着社会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学校教学面临着来自不同文化的学生的挑战。教学与文化关系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文化同化性教学忽视甚至无视学生的种族、族群、性别、阶层、语言、文化等差异,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 在美国,随着社会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学校教学面临着来自不同文化的学生的挑战。教学与文化关系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文化同化性教学忽视甚至无视学生的种族、族群、性别、阶层、语言、文化等差异,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平等,导致少数民族学生被边缘化。文化关涉性教学不仅帮助每个学生取得学业成功,养成学生的文化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社会政治或批判意识。但文化关涉性教学难以实现其既定目标,迫切需要一种旨在维护和促进语言、文字和文化多元化,推进学校教育民主化的教学,这就是文化可持续教学。它秉持动态文化观,认为文化是动态的、流动的和不断变化的;关注青年文化,承认青年文化反霸权的同时保持清醒的批判;注重教育主权,呼吁维护和复兴濒临灭绝的语言和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元化。借鉴美国的文化可持续教学,我国的多元文化教学必须实施以课程变革为核心的学校整体变革、培养文化敏感型教师以及营构文化可持续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同化性教学 文化关涉性教学 文化可持续教学 文化敏感型教师 文化可持续课堂
下载PDF
教育即解放——试析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 被引量:23
13
作者 田友谊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3,共5页
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教育思潮。“教育即解放”是弗莱雷的核心教育观。文章试图通过揭示该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对《被压迫者教育学》的框架进行概貌式的勾勒。
关键词 保罗·弗莱雷 解放教育学 教育思想 人性化 意识化
下载PDF
“国培计划”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业评价”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友谊 覃林海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4-76,共3页
学业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评价方法分析,对学生学业变化进行的价值判断。调查表明,虽然当前中学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认识有了很大改变,但仍然存在着对评价目的与功能的认识不够科学、对评价内容的把握不够全面、评价多主体... 学业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评价方法分析,对学生学业变化进行的价值判断。调查表明,虽然当前中学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认识有了很大改变,但仍然存在着对评价目的与功能的认识不够科学、对评价内容的把握不够全面、评价多主体参与的比重分配不够合理、评价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不够灵活、评价结果与反馈的呈现不够多元等问题。为了深化学业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实施发展性学业评价;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推进考试改革,开展对教师进行学业评价的专业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学业评价 骨干教师 国培计划
下载PDF
多元对话共同关注——“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教育变革与学校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友谊 罗祖兵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2,共3页
2008年5月16—19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美国乔治亚南方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教育变革与学校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及其他国家学术机构的220多位专... 2008年5月16—19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美国乔治亚南方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教育变革与学校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及其他国家学术机构的2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多元文化与价值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校本研究与学校发展、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公平与弱势群体教育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校发展 教育变革 文化视野 研讨会综述 多元对话 华中师范大学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创造性劳动的发生机制及其课程实践 被引量:17
16
作者 田友谊 韩雪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4-173,共10页
劳动教育经历了起步与萌芽、效仿与异化、恢复与重建、深化与拓展的演进过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呼唤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一种以培养创造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其发生的逻辑理路经... 劳动教育经历了起步与萌芽、效仿与异化、恢复与重建、深化与拓展的演进过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呼唤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一种以培养创造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其发生的逻辑理路经历了以身心参与为必备前提的创造性潜能激发阶段、以深度体验为酝酿过程的创造性思维萌发阶段、以知行转换为关键环节的创造性能力锤炼阶段和以融会贯通为终极奥义的创造性智慧提升阶段。创造性劳动教育进入中小学的实践路径,可通过建构集自然体验式劳动和探究造物式劳动于一体的劳动课程群,构筑纵深化的课程目标、整合化的课程类型、特色化的课程资源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劳动 劳动教育 自然体验 探究造物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学校的建设之道 被引量:11
17
作者 田友谊 姬冰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8,共10页
未来学校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技术与教育关系的错位与失衡、未来学校与未来教育的混淆、未来学校的属性尚不明晰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我们对未来学校的认知依旧不足。依据智能时代社会转型、教育变革... 未来学校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技术与教育关系的错位与失衡、未来学校与未来教育的混淆、未来学校的属性尚不明晰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我们对未来学校的认知依旧不足。依据智能时代社会转型、教育变革与人的发展需要,该研究认为未来学校是一种探索各类环境交汇融合、追求正式教育与非正式学习合而为一、实现人与智能体在学与教中交互共生的"混合"教育机构。未来学校在本质上是成己成人的教学共同体,其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教育,即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来培养健全之人,并间接地促进"善智"之智能体和智能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学校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动态、长期的复杂工程,需要学校、教育与社会三个层面多维力量、多种关系的综合互动与共同支撑,形成强大的"系统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学校 成己成人 教学共同体 智能体 终身教育
下载PDF
幼儿美术教育的“麦当劳化”及其超越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友谊 梁歆韵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2年第2期43-46,共4页
"麦当劳化"是指一个社会经历着速食餐厅特色的过程,追求量而非质的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非人性化的控制是其成功的核心。我国幼儿美术教育也正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学方法上重量不重质、教学评价上标准成人... "麦当劳化"是指一个社会经历着速食餐厅特色的过程,追求量而非质的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非人性化的控制是其成功的核心。我国幼儿美术教育也正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学方法上重量不重质、教学评价上标准成人化、教学内容上模式僵化刻板、教学过程上束缚儿童身心。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美术教育"麦当劳化"的危害,回归幼儿美术教育的本真。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灵活开放的教学方法、转变作品评价方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美术内容、重视审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 “麦当劳化” 超越
下载PDF
未来学校:迈向技术使能的学习共同体 被引量:10
19
作者 田友谊 姬冰澌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1-57,共7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波及全球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不仅为现代教育"设置"了新起点,而且孕育着未来教育的思想萌芽。进步主义教育家认为,学校在本质上是学习共同体,学校在与社会广泛密切的联系中将促进教育朝着一个有机整体的方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波及全球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不仅为现代教育"设置"了新起点,而且孕育着未来教育的思想萌芽。进步主义教育家认为,学校在本质上是学习共同体,学校在与社会广泛密切的联系中将促进教育朝着一个有机整体的方向发展,推动儿童从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转变,有助于理想的民主社会的形成与更新。基于进步主义教育家对现代学校的理论探索,反思未来学校在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学校在本质上是技术使能的学习共同体,以技术、教育与生活的共融为核心特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未来学校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助推以学习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促进个体通过共学互教完整成人,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学校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技术使能 学习共同体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价值、结构及生成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友谊 张书 《江汉学术》 2014年第6期22-28,共7页
教师"教育信仰"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本质、教育活动、教育价值等深度教育问题的本真追求,是对教育应然价值、教育理想的皈依和对教育事业的极度热爱,是超越了教育实践本性、内化为教育行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诉求,... 教师"教育信仰"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本质、教育活动、教育价值等深度教育问题的本真追求,是对教育应然价值、教育理想的皈依和对教育事业的极度热爱,是超越了教育实践本性、内化为教育行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诉求,是外在行为与内在精神的双重超越。教育信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专业发展的标志、专业成熟的体现。教育信仰的现实运作与实现,是教师的教育理性、教育情感、教育意志与教育行为的有机统一。教师教育信仰的生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需要的认同、信仰的内化与心理的整合的完整统一。其中,需要的认同是教育信仰生成的重要根基,信仰的内化是教育信仰生成的动力,心理的整合则是教育信仰生成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仰 教育理想 信仰价值 信仰结构 生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