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转录因子基因AhWRI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殷祥贞 赵健鑫 +9 位作者 郝翠翠 潘丽娟 陈娜 许静 姜骁 赵旭红 王恩琪 曹欢 禹山林 迟晓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55-3164,共10页
花生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其高油脂和高蛋白质含量,已成为人们主要的油脂和蛋白质来源。随着世界对植物油需求的不断增加,改良花生脂肪酸组成和提高油脂含量成为花生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转录调控因子可调控... 花生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其高油脂和高蛋白质含量,已成为人们主要的油脂和蛋白质来源。随着世界对植物油需求的不断增加,改良花生脂肪酸组成和提高油脂含量成为花生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转录调控因子可调控油脂合成相关代谢途径中一系列基因的表达,显著影响油脂合成和代谢。本研究从花生品种花育33号的叶片中克隆得到2个转录因子基因AhWRI1-1和AhWRI1-2,AhWRI1-1的ORF为1101 bp,编码366个氨基酸;AhWRI1-2的ORF为1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hWRI1-1和AhWRI1-2均含有2个AP2/EREBP结构域。利用qRT-PCR检测AhWRI1-1和AhWRI1-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发现,AhWRI1-1在种子中的表达量最高,可能参与调节脂肪酸合成和油脂积累;AhWRI1-2在下胚轴中的表达量最高,可能参与下胚轴的发育。此外,AhWRI1-1和AhWRI1-2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表明AhWRI1-1和AhWRI1-2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也存在差异。通过在酵母中的转录激活试验验证,AhWRI1-1和AhWRI1-2均具有转录激活活性。本研究为以后对AhWRI1-1和AhWRI1-2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AP2/EREBP转录因子 非生物胁迫 基因表达分析 转录激活
下载PDF
花生种子含油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禹山林 杨庆利 +1 位作者 潘丽娟 薄文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3-456,共4页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花生种子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油花生新品种SPI056(P1)和低油花生新品种花育17(P2)及其杂交组合的F1、F2群体为材料,应用P1、P2、F1和F2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花生种子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油花生新品种SPI056(P1)和低油花生新品种花育17(P2)及其杂交组合的F1、F2群体为材料,应用P1、P2、F1和F2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种子含油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子含油量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7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遗传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联合分离分析
下载PDF
傅立叶近红外漫反射非破坏性测定花生种子主要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31
3
作者 禹山林 朱雨杰 +5 位作者 闵平 杨庆利 曹玉良 王传堂 刘旭 周学秋 《花生学报》 2010年第1期11-14,48,共5页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非破坏性地快速定量分析了花生种子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主要脂肪酸含量。建立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预测数学模型交叉验证的统计参数为:油酸的决定系数(R2)为98.74%,均方差(RMSECV)为1.87;亚...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非破坏性地快速定量分析了花生种子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主要脂肪酸含量。建立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预测数学模型交叉验证的统计参数为:油酸的决定系数(R2)为98.74%,均方差(RMSECV)为1.87;亚油酸的决定系数(R2)为98.97%,均方差(RMSECV)为1.5;棕榈酸的决定系数(R2)为96.02,均方差(RMSECV)为0.52;硬脂酸的决定系数(R2)为73.91%,均方差(RMSECV)为0.37。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接近常规化学方法,完全能满足花生品质育种的要求,并在遗传后代中筛选出油酸/亚油酸比值高达15.00以上的材料4份。高比值材料的油酸与亚油酸总和比一般花生品种高2个百分点以上,而棕榈酸含量低3个百分点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花生种子 油酸 亚油酸 棕榈酸 硬脂酸
下载PDF
傅立叶近红外漫反射非破坏性测定花生种子蛋白质及含油量 被引量:38
4
作者 禹山林 朱雨杰 +2 位作者 闵平 刘华 曹玉良 《花生学报》 2003年第B11期138-143,共6页
本试验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非破坏性地快速定量分析花生种子的蛋白质及含油量。建立的蛋白质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97.39,均方差(RMSECV)为0.259,平均相对误差1.20%;含油量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96.55,均... 本试验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非破坏性地快速定量分析花生种子的蛋白质及含油量。建立的蛋白质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97.39,均方差(RMSECV)为0.259,平均相对误差1.20%;含油量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96.55,均方差(RMSECV)为0.533,平均相对误差1.48%;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接近常规化学方法,能够满足花生品质育种中品质快速、非破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子 蛋白质 含油量 含量测定 傅立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非破坏性测定
下载PDF
阿根廷花生科技考察报告 被引量:12
5
作者 禹山林 陶寿祥 +1 位作者 宋连生 刘元成 《花生学报》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年均种植花生约240khm2,单产1551kg/hm2,总产380kt,出口250kt,居世界第三位,是主要的花生输出国。花生主要分布在科尔多瓦省,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96.3%。主栽品种为1~3个佛罗兰娜型小果、匍匐型花生,O/L比值为1....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年均种植花生约240khm2,单产1551kg/hm2,总产380kt,出口250kt,居世界第三位,是主要的花生输出国。花生主要分布在科尔多瓦省,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96.3%。主栽品种为1~3个佛罗兰娜型小果、匍匐型花生,O/L比值为1.4~1.5。于11月上旬机械播种,来年4月上旬机械收获。肥料以牲畜粪便和作物秸秆还田为主,不喷施农药,属于无公害有机农业生产。花生农场主、加工厂和外贸出口实现了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其花生制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生产 育种栽培 储藏加工 外贸出口
下载PDF
花生辐射突变体质量性状遗传 被引量:4
6
作者 禹山林 闵平 +3 位作者 栾文琪 王传堂 徐建志 卢俊玲 《花生学报》 2002年第3期6-10,共5页
研究了用Gamma射线辐照花生产生的叶片白叶脉、叶较小突变体后代的遗传。结果表明,叶片白叶脉、叶片较小突变体后代分离出3种表现型:①所有性状与辐照前原品种相同;②所有性状与叶片白叶脉、叶较小突变体相同;③叶片白叶脉、叶极小、植... 研究了用Gamma射线辐照花生产生的叶片白叶脉、叶较小突变体后代的遗传。结果表明,叶片白叶脉、叶片较小突变体后代分离出3种表现型:①所有性状与辐照前原品种相同;②所有性状与叶片白叶脉、叶较小突变体相同;③叶片白叶脉、叶极小、植株极矮、不结果。相应3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例为1∶2∶1。认为白叶脉、叶片大小和植株高度是由同一基因位点控制的。高株对极矮株为显性,分离比例为3∶1;白叶脉对黄叶脉是显性,分离比例为3∶1;叶片大小是不完全显性效应,分离比例为1∶2∶1。叶片叶绿素含量与白叶脉无关,但与株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突变体 质量性状遗传 花生 白叶脉 遗传规律 叶片 叶脉
下载PDF
花生幼苗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6
7
作者 禹山林 迟晓元 +4 位作者 杨庆利 潘丽娟 和亚男 陈明娜 杨珍 《花生学报》 2010年第2期11-15,共5页
以花生品系E12幼苗为材料分离mRNA,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RNA Transcript)技术合成双链c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fiⅠ酶切,将经过分级分离得到的cD-NA连接到改造的质粒载体pBluescriptⅡSK,构建了花生幼苗cDNA文库... 以花生品系E12幼苗为材料分离mRNA,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RNA Transcript)技术合成双链c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fiⅠ酶切,将经过分级分离得到的cD-NA连接到改造的质粒载体pBluescriptⅡSK,构建了花生幼苗cDNA文库。经检测,所构建的文库的滴度为1.1×106cfu/mL,重组率为93.4%,插入片段大小为750-2000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CDNA文库 SMART技术
下载PDF
美国大花生脂肪酸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4
8
作者 禹山林 TGIsleib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4-37,共4页
F4 3 5作高油酸亲本与 1 2个美国大花生品种配制杂交组合 ,并以大花生为轮回亲本回交 3次。结果表明 ,花生高油酸 ( 80 %左右 )性状由两对隐性基因 ( ol1 ol1 ol2 ol2 )控制。在美国大花生种质资源中 ,两对显、隐性基因杂合 ( Ol1 Ol1 o... F4 3 5作高油酸亲本与 1 2个美国大花生品种配制杂交组合 ,并以大花生为轮回亲本回交 3次。结果表明 ,花生高油酸 ( 80 %左右 )性状由两对隐性基因 ( ol1 ol1 ol2 ol2 )控制。在美国大花生种质资源中 ,两对显、隐性基因杂合 ( Ol1 Ol1 ol2 ol2 和 ol1 ol1 Ol2 Ol2 )的种质普遍存在 ,而隐性纯合形式的种质很少。F2 和回交后自交 BCn+ 1S1 代群体出现 3 (正常油酸含量 )∶ 1 (高油酸含量 )的分离比例。两对隐性基因除控制高油酸性状外 ,对其它农艺性状无影响。花生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的总和占整个花生脂肪酸的 90 %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脂肪酸 遗传 优良品质育种 数量性状
下载PDF
加入WTO与山东花生科研、生产、外贸之方略 被引量:4
9
作者 禹山林 闵平 吕海平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3-26,共4页
简要分析了当前山东省花生生产、科研和外贸的形势,预测了加入WTO 对山东省花生生产和外贸出口的影响,探讨了加入WTO后山东省花生生产、科研和外贸出口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花生 生产 科研 外贸 WTO
下载PDF
花生育种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禹山林 李建萍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5-16,共2页
自1982年第一届国际花生研讨会召开以来,世界花生育种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育成了一大批花生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里通过对第二届国际花生研讨会的有关情况回顾,浅析世界花生育种的发展趋势。 一、主要成就 1.高产育种... 自1982年第一届国际花生研讨会召开以来,世界花生育种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育成了一大批花生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里通过对第二届国际花生研讨会的有关情况回顾,浅析世界花生育种的发展趋势。 一、主要成就 1.高产育种 通过培育高产品种或改变花生基因型来达到提高花生单产的目的,是近10年来世界花生高产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阿根廷通过改瓦棱西亚类型(Valenciatype)为佛吉尼亚蔓生类型(Virginia runner type)在生产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育种
下载PDF
美国的花生遗传育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禹山林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3-25,共3页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花生生产国之一,1977—1986年年平均总种植面积为980.86万亩,总产荚果165.33万吨,排印度、中国之后居第3位,平均单产荚果205.14公斤/亩,在10个花生种植面积超500万亩的国家中居首位。美国的花生遗传育种研究开展较早,...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花生生产国之一,1977—1986年年平均总种植面积为980.86万亩,总产荚果165.33万吨,排印度、中国之后居第3位,平均单产荚果205.14公斤/亩,在10个花生种植面积超500万亩的国家中居首位。美国的花生遗传育种研究开展较早,1924年Nevano就提出了高产育种理论,70年代以来,美国对花生的遗传育种研究更加深入细致,在高产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已在世界上处领先地位。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遗传育种 育种 美国
下载PDF
中国花生育种及农机农艺结合 被引量:9
12
作者 禹山林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2年第16期19-21,共3页
一、我国花生育种发展历程 我国花生栽培历史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花生研究始于20世纪初的青岛李村。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局部地区有研究,但对花生的系统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
关键词 农机农艺结合 新中国 花生 育种 栽培历史
下载PDF
优质出口专用花生新品种——花育19号 被引量:1
13
作者 禹山林 闵平 《农业新技术》 2003年第4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花生 新品种 “花育19号”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品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ICRISAT的花生抗旱生理研究
14
作者 禹山林 闵平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18-20,共3页
印度国际半干旱研究所(简称ICRISAT)对花生抗旱研究始于1981年,目前在抗旱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大。 一、花生抗旱或耐旱基因型筛选 ICRISAT对花生抗旱或耐旱的鉴定筛选,主要是从1981—1985年,以生物产量或荚果产量的指标,在3种田间条... 印度国际半干旱研究所(简称ICRISAT)对花生抗旱研究始于1981年,目前在抗旱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大。 一、花生抗旱或耐旱基因型筛选 ICRISAT对花生抗旱或耐旱的鉴定筛选,主要是从1981—1985年,以生物产量或荚果产量的指标,在3种田间条件下进行的。(1)在印度雨后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抗旱生理 研究
下载PDF
高产花生“花育26号”
15
作者 禹山林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S2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山东省 花生品种 高产 特征特性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分枝 单株生产力 直立 蛋白质含量 抗叶斑病
下载PDF
珍珠豆型早熟小花生新品种——花育20号
16
作者 禹山林 闵平 《农业新技术》 2003年第5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珍珠豆型早熟小花生 花青20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适宜地区 栽培要点
下载PDF
暗黑鳃金龟对性信息素的触角电生理及行为反应(英文) 被引量:26
17
作者 周丽梅 鞠倩 +4 位作者 曲明静 赵志强 董双林 韩召军 禹山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5,共5页
为了分离鉴定暗黑鳃金龟的性信息素成分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本研究对比摸索了3种触角的处理方法,并进行同一浓度(30 ng·μL^(-1))二元混合物、不同配比的触角EAG测试。结果包括:建立了一种鳃叶状触角的触角电位(EAG)测定方法,即将... 为了分离鉴定暗黑鳃金龟的性信息素成分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本研究对比摸索了3种触角的处理方法,并进行同一浓度(30 ng·μL^(-1))二元混合物、不同配比的触角EAG测试。结果包括:建立了一种鳃叶状触角的触角电位(EAG)测定方法,即将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触角的各鳃叶用针分离开后进行测定,这种方法测得的触角电位反应值较高。雄虫触角对L-异亮氨酸甲酯和(R)-(-)-芳樟醇为7:1的二元混合物的反应值最高,和暗黑鳃金龟雌虫性信息素25个腺体提取液的EAG反应相当;对同一配比(7:1)不同剂量刺激液的EAC测试表明,雄虫对浓度为30 ng·μL^(-1)的二元混合物刺激液的反应值最高。嗅觉反应结果进一步证实,试虫对L-异亮氨酸甲酯和(R)-(-)-芳樟醇7:1的选择最高,选择系数达93.3%。研究结果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暗黑鳃金龟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 性信息素 触角电位 嗅觉反应 L-异亮氨酸甲酯 (R)-(-)-芳樟醇
下载PDF
花生种子吸胀期间耐低温性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唐月异 王传堂 +5 位作者 高华援 凤桐 张树伟 王秀贞 张建成 禹山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6-442,共7页
利用55份花生种子进行低温吸胀萌发试验,统计露白率及芽长/种长,筛选耐低温种质,并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脂肪、蛋白质及蔗糖含量,分析花生种子吸胀期间耐低温性与各项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花生... 利用55份花生种子进行低温吸胀萌发试验,统计露白率及芽长/种长,筛选耐低温种质,并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脂肪、蛋白质及蔗糖含量,分析花生种子吸胀期间耐低温性与各项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花生种质在2℃96h低温胁迫条件下,露白率≥80%的种质有3份、80%>露白率≥70%的种质有3份、70%>露白率≥60%的种质有5份、露白率<60%的种质有43份(占总数78.18%);芽长/种长>0.5的种质有3份、0.5>芽长/种长>0.4的种质有5份、0.4>芽长/种长>0.3的种质有3份、芽长/种长<0.3的种质有43份。其中,多粒型种质A4的耐低温性最强,露白率为95%、芽长/种长为1.50。种子的露白率与芽长/种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芽长/种长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这两项指标与百仁重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耐低温 品质性状 近红外光谱 相关
下载PDF
花生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AhFBA1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娜 潘丽娟 +7 位作者 迟晓元 陈明娜 王通 王冕 杨珍 胡冬青 王道远 禹山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4-941,共8页
以花生品种花育33为试材,根据cDNA文库中已知的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FBA)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到该基因,命名为AhFBA1。AhFBA1全长为1489 bp,开放阅读框为1200 bp,编码400个氨基... 以花生品种花育33为试材,根据cDNA文库中已知的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FBA)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到该基因,命名为AhFBA1。AhFBA1全长为1489 bp,开放阅读框为1200 bp,编码400个氨基酸。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Glycolytic保守结构域,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中。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花生与大豆(Glycine max)、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和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等豆科植物中的FBA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高盐和干旱胁迫下,AhFBA1在花生叶和根中的表达均受明显诱导,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花生对高盐和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调控;AhFBA1在花生根和叶中均受ABA的明显诱导,说明该基因对花生非生物胁迫的调控可能是依赖ABA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 克隆 系统发育分析 非生物胁迫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根际促生菌提高植物抗盐碱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0
作者 姜焕焕 王通 +4 位作者 陈娜 禹山林 迟晓元 王冕 祁佩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9-197,共9页
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限制作物生长及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提高作物的抗盐碱性,为提高我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奠定基础。从根际促生菌研究现状入手,介绍耐盐碱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的多... 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限制作物生长及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提高作物的抗盐碱性,为提高我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奠定基础。从根际促生菌研究现状入手,介绍耐盐碱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的多样性。综述根际促生菌诱导植物建立抵抗或忍耐盐碱胁迫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产生植物激素、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抗氧化防御物质、渗透调节物质、胞外多糖及挥发性化合物等生理活性物质,改变植物生理及物质代谢水平;另外,一些PGPR通过调节植物盐碱抗性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增强植物抗盐碱能力。通过对耐盐碱根际促生菌及其与植物互作进行展望,为大规模利用根际促生菌缓解盐碱土壤中植物的盐胁迫损伤、增加产量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植物 盐碱胁迫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