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现状 被引量:4
1
作者 窦华山 张洪海 +1 位作者 刘松涛 吴牧仁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年第4期54-55,共2页
2004-07~2005-06,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嘎拉达白辛站考察,监测狼的种群波动,并对狼害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自然食物的匮乏导致狼在冬季大量捕食家畜,造成人狼矛盾激化,人类捕杀成为狼致死的主要因素;建议改变目前的放牧... 2004-07~2005-06,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嘎拉达白辛站考察,监测狼的种群波动,并对狼害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自然食物的匮乏导致狼在冬季大量捕食家畜,造成人狼矛盾激化,人类捕杀成为狼致死的主要因素;建议改变目前的放牧方式,重引入当地的一些原生物种,补充狼的自然食物,以缓解狼对家畜的捕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 家畜
下载PDF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狼食性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颜文博 张洪海 +2 位作者 杨红军 窦华山 沈秀清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1,共6页
2004年7月到2005年6月在达赉湖自然保护区收集狼(Canis lupus)的粪便,采用粪便分析法研究食性的季节性变化。由于野生有蹄类动物严重匮乏,家畜已成为该地区狼的主要食物:草青期的频率为74.7%,相对生物量达到94.4%;草枯期的频率为67.6%,... 2004年7月到2005年6月在达赉湖自然保护区收集狼(Canis lupus)的粪便,采用粪便分析法研究食性的季节性变化。由于野生有蹄类动物严重匮乏,家畜已成为该地区狼的主要食物:草青期的频率为74.7%,相对生物量达到94.4%;草枯期的频率为67.6%,相对生物量达到91.8%。该地区的家畜主要有绵羊、山羊、牛和马,狼食性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与家畜的放牧方式有关。兔类和小型啮齿类动物是狼次要选择的食物。该地区鸟类资源丰富,是狼较稳定的食物(草青期6.2%,草枯期7.8%)。为降低该地区狼对家畜的捕食,建议管理部门合理控制狼的数量,引入牧羊犬及加强对牛、马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 家畜 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三种犬科动物春季洞穴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洪海 窦华山 +1 位作者 翟红昌 吴牧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80-3988,共9页
2004年4月-2005年6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20个狼穴、27个赤狐洞穴、33个沙狐洞穴进行测量调查,结果如下:3种犬科动物洞穴的洞口朝向无显著差异,赤狐和沙狐洞穴在洞口倾角、洞口直径、第一洞道长度3个特征上无显著差异... 2004年4月-2005年6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20个狼穴、27个赤狐洞穴、33个沙狐洞穴进行测量调查,结果如下:3种犬科动物洞穴的洞口朝向无显著差异,赤狐和沙狐洞穴在洞口倾角、洞口直径、第一洞道长度3个特征上无显著差异,洞口直径可作为判别狼穴与其它两者洞穴的依据。影响狼春季洞穴选择的前3位主要因子是隐蔽、人为干扰和水源。影响赤狐春季洞穴选择的前3位主要因子是地形、水源、和人为干扰。影响沙狐春季洞穴选择的前3位主要因子是微气候、人为干扰和食物。通过对3种犬科动物春季洞穴生境选择的比较发现:3种动物洞穴都有远离人为干扰,提高隐蔽性的趋势;不同的是赤狐和狼的洞址都靠近水源,沙狐洞址则远离水源;3种动物在地形及坡位选择上也存在差异,赤狐和狼的洞穴多位于平地。而沙狐洞穴多位于坡地的坡顶,且洞穴周围啮齿类数量显著大于赤狐洞穴和狼穴。柳灌丛、干旱苇塘、高草坡地分别是赤狐、狼、沙狐偏爱的生境类型。3种犬科动物中洞穴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狼(0.5051),其次为赤狐(0.4292),最小为沙狐(0.2591)。其中狼与赤狐洞穴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达到了0.4692,沙狐与赤狐洞穴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低,只有0.2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沙狐 洞穴 生境选择 空间生态位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冬季狼的巢域和生境利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红军 张洪海 +6 位作者 窦华山 沈秀清 颜文博 张友 桂满全 包牧仁 陈吉日木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3,66,共3页
2004年冬季,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对狼的家域和生境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跟踪狼的雪地(或沙地)足迹,记录狼的活动情况和家域标记点(尿或粪等)的地理坐标,运用最小凸多边形法计算狼的家域。结果显示达赉湖地区狼的家域... 2004年冬季,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对狼的家域和生境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跟踪狼的雪地(或沙地)足迹,记录狼的活动情况和家域标记点(尿或粪等)的地理坐标,运用最小凸多边形法计算狼的家域。结果显示达赉湖地区狼的家域为112km2。在狼的巢域内,狼的洞穴主要选择芦苇草原生境,选择率为95.45%。捕食生境主要为牧民点,选择率为5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域 生境利用 呼伦贝尔
下载PDF
海拉尔河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子暄 王莹莹 +5 位作者 赵昶 常畅然 窦华山 陈星瑶 陶玉龙 马成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9-697,共9页
为探究北方寒区富营养化偏碱性河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9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9月)在海拉尔河水域上、中、下游及两条主要支流设置了14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 为探究北方寒区富营养化偏碱性河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9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9月)在海拉尔河水域上、中、下游及两条主要支流设置了14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拉尔河流域共鉴定出6门80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生物量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海拉尔河水域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C、D、MP、X2为重要功能群,重要功能群时空组成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从上游至下游,浮游植物功能群C比例显著增加,季节变化则呈现C+X2+D(春季)→X2+MP+D+C(夏季)→D+C+MP(秋季)的特征;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显示,影响海拉尔河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pH、总磷(TP)、总氮(TN)和水温(WT),均与重要功能群C、D、MP、X2呈正相关关系;功能群X2与pH、TP、TN和W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功能群D与WT相关性更大,功能群MP与TP相关性更大,功能群C与TN相关性更大。研究表明,不同纬度、营养水平和酸碱度河流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差异较小,海拉尔河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生物量组成季节差异不显著,空间差异相对显著,下游污染增加后浮游植物功能群C比例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河 浮游植物 功能群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呼伦贝尔叶面积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曲学斌 王彦平 +3 位作者 王涵 高绍鑫 邹晓华 窦华山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32-38,共7页
利用MCD15的叶面积指数(LAI)数据集,采用趋势线法、变异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对2003-2019年呼伦贝尔市的LAI时空分布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的平均年最大LAI为3.5,总体呈现森林的LAI>耕地的>草原... 利用MCD15的叶面积指数(LAI)数据集,采用趋势线法、变异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对2003-2019年呼伦贝尔市的LAI时空分布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的平均年最大LAI为3.5,总体呈现森林的LAI>耕地的>草原的分布。最大LAI的平均变化速率为0.03/a,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在大兴安岭西侧草甸草原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受草地退化、毁林开荒等因素影响,存在LAI变化速率小于0的区域。呼伦贝尔市的平均年最大LAI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18,大兴安岭及两麓地区生态环境较为稳定,而草原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呼伦贝尔森林的年最大LAI与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草原和耕地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年生长季初期,呼伦贝尔市的LAI主要受气温影响。6月份开始,森林LAI受气候的影响不再明显,而耕地和农田的LAI则主要受降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呼伦贝尔 气候响应
下载PDF
内蒙古达赉湖地区赤狐生境选择及生境景观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洪海 李成涛 +2 位作者 窦华山 刘松涛 王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42-2350,共9页
近年来,干旱、鼠害及人为对草原的过度开发利用等对达赉湖地区赤狐的数量及分布范围造成了很大影响。借助于主成分分析、Bailey's判别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达赉湖自然保护区赤狐的生境选择及生境的景观特征进行了研究。在赤... 近年来,干旱、鼠害及人为对草原的过度开发利用等对达赉湖地区赤狐的数量及分布范围造成了很大影响。借助于主成分分析、Bailey's判别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达赉湖自然保护区赤狐的生境选择及生境的景观特征进行了研究。在赤狐家域内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共设置10 m×10 m样方245个(实验样方101个,对照样方144个),并测定样方内的7个生境因子:植被类型、隐蔽级、食物丰富度、雪深、距水源距离、距围栏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对样方内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食物和隐蔽性是赤狐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距居民点距离和距围栏距离是赤狐生境选择的次要因子,雪深和距水源距离是赤狐在生境选择中未表现出选择和利用的因子。利用Bailey's方法和基于赤狐的生境分布图的景观统计得出:赤狐偏好选择柳灌丛和芦苇塘两种生境,这两种生境的总面积约为1093.4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05%;赤狐随机利用河道、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3种生境类型,这3种生境的总面积约为4721.7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67%。;回避的生境为冰面和沙化草地,总面积约为1968.0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29%。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Fragstats的景观特征分析得出,赤狐最适宜生境的面积最少,斑块数量最多,平均斑块面积最小,平均形状指数最小,平均斑块距离最大;其次是较适宜生境和不适宜生境;一般适宜生境的面积最多,斑块数量最少,平均斑块面积和平均形状指数最大,平均斑块距离最小。赤狐多分布于斑块较大的适宜其生存的生境或分布于由这些斑块形成的生境斑块镶嵌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狐 生境选择 景观特征 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狼冬季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洪海 邹业爱 +3 位作者 窦华山 刘新平 张承德 刘松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637-3644,共8页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狼的生境受到了自然环境变化压力和人为干扰的严重影响。为了解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狼的冬季生境特征,于2008年10-12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狼的冬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共测量了59个20m...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狼的生境受到了自然环境变化压力和人为干扰的严重影响。为了解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狼的冬季生境特征,于2008年10-12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狼的冬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共测量了59个20m×20m样方中的11个生态因子,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狼的冬季生境选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狼的生境主要特征为:隐蔽程度中等以上,水源距离<100m,生境类型为高草阔地、干旱苇塘和河套,植被类型是以芦苇和柳灌丛为优势种的沼泽植被,植被高度>1.0m,食物丰富度良好,居民点距离>1000m,距草原道路距离<1000m,牧场距离<500m。影响狼冬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植被高度、植被类型和隐蔽级。次要因子为距围栏距离、雪深、距水源距离、生境类型、距牧场距离、食物丰富度和距居民点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选择 冬季 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初报 被引量:6
9
作者 原宝东 张洪海 +1 位作者 包黎明 窦华山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86,共6页
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跟踪调查搜集到狼(Canislupus)捕食家畜的数据,共计95起捕食事件,425(头只)家畜遭到捕食,折合人民币186575.00元。这些数据包括:捕食事件发生的时间,被捕食家畜的数量、类型、... 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跟踪调查搜集到狼(Canislupus)捕食家畜的数据,共计95起捕食事件,425(头只)家畜遭到捕食,折合人民币186575.00元。这些数据包括:捕食事件发生的时间,被捕食家畜的数量、类型、年龄,狼痕迹照片和捕食点的GPS数据。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的差异性进行了检验;对捕食点的空间属性进行了量化,用多个生态因子对其进行了描述;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多因子中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在达赉湖狼主要捕食顺序是:羊(绵羊和山羊)、牛、马,骆驼和驴很少捕食,对羊存在偏好,被捕食个体年龄没有偏好。捕食的数目存在偏差,存在明显的机会性,捕食事件多发生在9月至次年2月的冰冻期。影响捕食地的生态变量重要性排序为:人为干扰距离、生境类型、猎物种类、卧息地距离、隐蔽度、水源距离、捕食季节、捕食数量、围栏距离9个生态指标。对这些生态因子的分析表明:前三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1.544%,可以较好地反映捕食地的生境特征,影响狼捕食家畜的前三位主要因子是隐蔽度、人为干扰距离和水源距离,而与猎物种类相关不大。评价影响狼对家畜捕食的主要因素:人口的剧增使得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过度放牧使得草场退化,是导致狼捕食家畜的重要原因;野外有蹄类的匮乏是导致狼捕食家畜的主要原因。建议改变目前的放牧方式,加强对家畜的看护,重新引入当地的一些原生物种,补充狼的自然食物,以缓解狼对家畜的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 家畜 PCA GPS
下载PDF
内蒙古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巢穴特征和巢址选择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洪海 王明 +3 位作者 陈磊 刘松涛 窦华山 高东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233-3240,共8页
2010年和2011年3月—6月,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保护区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Buteo hemilasius)的巢穴结构和巢址选择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法定位了13个大鵟巢址,并对巢址样方的20个生态因子进行测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2010年和2011年3月—6月,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保护区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Buteo hemilasius)的巢穴结构和巢址选择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法定位了13个大鵟巢址,并对巢址样方的20个生态因子进行测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大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测量显示,大鵟巢穴的基本结构特征为:外径(94.7±4.2)cm;巢高度(46.1±2.7)cm;内径(24.8±1.5)cm;巢深(14.0±0.9)cm。生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的巢集中分布在湖岸或水塘附近的悬崖,营巢点坡度为15°—45°之间的阳坡或半阳坡;隐蔽度高于20%;草本密度大于5株/m2;植被均高大于30cm;巢距悬崖上部距离2—5m;距水源100m以内;距居民点距离大于1km;距草原道路的距离大于0.5km;而对于物种丰富度没有特殊要求。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大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3个,依次为:隐蔽性因子(主要包括巢址区域的植物特征和地形特征)、干扰因子和食物因子。各主成分中,相对系数绝对值最高的变量依次是:植被盖度、距居民点距离、巢的高度和距草原道路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鵟 巢址选择 主成分分析 达赉湖国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趾百灵繁殖生态学初报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姗 王维玮 +3 位作者 张淑萍 窦华山 吴牧仁 刘松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3-457,共5页
本文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趾百灵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共记录到短趾百灵繁殖巢37个。筑巢期7~10 d。巢外径91.95 mm±3.85 mm(n=37),巢内径53.89 mm±3.29 mm(n=37),巢深43.62 mm±5.36 mm(n=37)。... 本文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趾百灵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共记录到短趾百灵繁殖巢37个。筑巢期7~10 d。巢外径91.95 mm±3.85 mm(n=37),巢内径53.89 mm±3.29 mm(n=37),巢深43.62 mm±5.36 mm(n=37)。平均窝卵数3.05枚±0.51枚。孵卵期10~12 d。孵化率、离巢率和繁殖成功率分别为83.3%、94.1%和54.1%。雏鸟食性以直翅目昆虫幼虫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趾百灵 繁殖生态 雏鸟食性 达赉湖
下载PDF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狼(Canis lupus)与家畜冲突初步研究
12
作者 原宝东 张洪海 窦华山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7,共4页
为了研究狼与家畜冲突,2004年7月份至2006年12月份通过雪地足迹跟踪法,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搜集狼捕食家畜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狼捕食家畜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居民年收入的5.06%;人为看护因子、气候因子和猎... 为了研究狼与家畜冲突,2004年7月份至2006年12月份通过雪地足迹跟踪法,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搜集狼捕食家畜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狼捕食家畜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居民年收入的5.06%;人为看护因子、气候因子和猎物脆弱性因子是影响狼捕食家畜的关键因子;被捕食的家畜量和家畜数量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与牧民家庭成员和家犬的数量无关(P>0.05);狼的捕食生态位宽度与10年前相比显著变窄,食物重叠度变小。说明家畜的数量增长和散放的管理方式是狼捕食家畜重要原因,野生猎物资源匮乏是狼转向捕食家畜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冲突 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呼伦湖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曹秉帅 徐德琳 +7 位作者 窦华山 庞博 敖文 顾羊羊 单楠 王文林 刘波 邹长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96-3006,共11页
呼伦湖作为我国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的典型代表,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及维系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乃至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识别呼伦湖流域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完善其生态安全评价... 呼伦湖作为我国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的典型代表,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及维系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乃至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识别呼伦湖流域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完善其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学研判呼伦湖生态环境状况、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精准实施底线管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遥感影像、地面调查、实验模拟等多尺度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收集、专家咨询、部门访谈等方式分析识别了呼伦湖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及成因:(1)气候暖干化及超载放牧等因素使得草地退化显著,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扩大;(2)草原退化增加了干草入湖、大气干湿沉降及水土流失等水环境污染负荷;(3)气候暖干化造成湿地萎缩,加之长期的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使得渔业资源枯竭、鱼类小型化特征显著,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蓝藻水华频发。在全面诊断分析区域生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方法论为理论指导,以改善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依据评价指标的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及系统性原则,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以气象条件、人口、水资源、水环境压力及人类活动等5个一级指标构成的压力子系统,以水环境状况、水生态状况、陆域生态状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敏感性、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等6个指标构成的状态子系统,以生态治理措施及生态治理投入等2个指标构成的响应子系统,共同组成了一套包含13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的天空地一体、陆湖统筹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呼伦湖及北方寒冷干旱区类似湖泊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指标体系 生态安全问题诊断 压力⁃状态⁃响应
下载PDF
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春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星醇 于洪贤 +2 位作者 窦华山 潘海峰 马成学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41,共11页
2018年春季(5月),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不同类型水体中设置28个采样点(呼伦湖湖域17个,周围河流流域11个)调查了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监测了水环境因子,探讨了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春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2018年春季(5月),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不同类型水体中设置28个采样点(呼伦湖湖域17个,周围河流流域11个)调查了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监测了水环境因子,探讨了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春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中共鉴定出7门80种浮游植物,其中呼伦湖中以绿藻门为主,而周围河流流域则以硅藻门为主。调查区域浮游植物共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C、X2、J和D为重要功能群。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RDA分析均表明: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是影响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最主要的水环境因子,功能群C和D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负相关,功能群J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而功能群X2受水温和溶解氧影响较大,同水温和溶解氧显著正相关。用GB3838-2002评价标准评估各采样点的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结果表明,呼伦湖内(M9、M16)水质极差,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均超过国家V类水标准(2mg/L、0.2mg/L、40mg/L);呼伦湖内西岸(M10~M13)、湖中心(M22~M24)以及周围水域的呼和诺尔(M3)、乌兰诺尔(M27)水中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污染极为严重。结果发现,周围河流水质明显优于呼伦湖内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浮游植物 功能群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地区貉食性初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新平 张洪海 +2 位作者 窦华山 刘松涛 李国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8-140,共3页
2007年8-10月、2008年3-7月在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共收集到130份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的粪便,采用粪便分析法中的频率法和剩余物相对干重法对其进行分析。貉的食物主要是鸟类(出现率39.8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52.60%)... 2007年8-10月、2008年3-7月在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共收集到130份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的粪便,采用粪便分析法中的频率法和剩余物相对干重法对其进行分析。貉的食物主要是鸟类(出现率39.8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52.60%)和啮齿类(出现率22.69%,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25.85%),其次为昆虫(出现率26.39%,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13.32%)、植物(出现率7.4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1.39%)、鱼类(出现率2.3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5.79%)及虾类(出现率0.93%,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0.85%),软体动物(出项率0.46%,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0.20%)极少,未见到大型有蹄类动物出现。本文还对两种粪便分析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种方法对貉食物种类的分析评述上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 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呼伦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分布格局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曹秉帅 单楠 +5 位作者 顾羊羊 敖文 庞博 窦华山 王文林 邹长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1-811,共11页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具有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重要生态功能,对于维系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气候暖干化加剧,呼伦湖面临着湖体面积萎缩、芦苇湿地大面积消失、局部草原区退化严重、土地...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具有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重要生态功能,对于维系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气候暖干化加剧,呼伦湖面临着湖体面积萎缩、芦苇湿地大面积消失、局部草原区退化严重、土地沙化面积扩大、关键种群缺失等生态安全问题.该研究围绕“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生目标,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观为指导,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对呼伦湖流域1990—2018年的生态安全时空分布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2018年呼伦湖及其流域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495和0.774,分别处于预警和良好状态.②呼伦湖流域生态安全自1990年以来分别经历了骤降期、稳定期和恢复期等3个时期,呈现“一林一草一湖”的生态安全分布格局.③2010年呼伦湖生态安全水平最低,主要分布在新开河入湖口、湖西岸大部分区域、湖中心以及湖东南方向的湾口区域;流域则在2015年的生态安全状况最差,主要位于新左旗中部、海拉尔河流域以及呼伦沟等地,尤其是沿乌尔逊河上游东侧地带表现最为突出.④影响呼伦湖流域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入湖径流量、蓝藻水华面积占比和水源涵养量,而长期超载过牧、水体污染物浓缩效应以及湿地面积萎缩是限制生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呼伦湖流域生态安全与水资源状况密切相关,湖面面积维持在2036 km^(2)以上能保障流域较高的生态安全水平.此外,蓝藻水华面积、放牧强度与湿地面积均关系着区域生态安全,建议通过建立蓝藻水华风险防控体系、合理核定载畜量、保护与修复芦苇湿地以改善局部区域生态安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生态安全评价 时空分布格局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永猛 陶玉龙 +5 位作者 窦华山 许加明 杨彦 卜元卿 单正军 周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共12页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物大量进入环境,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形成复合污染。很多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物在环境中都具有持久性和较高的毒性,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农药与重金属在水体和土壤中的复合污染现状...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物大量进入环境,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形成复合污染。很多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物在环境中都具有持久性和较高的毒性,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农药与重金属在水体和土壤中的复合污染现状,以呼吸作用、酶活性、死亡率和生长发育等指标作为毒性效应终点,阐述了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暴露对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同时对农药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暴露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暴露生态毒理学研究成果的梳理,为复合污染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重金属 复合污染 复合暴露 风险评价 生态毒理学效应
下载PDF
2013-2020年呼伦湖流域植被碳源/汇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朝晖 单楠 +7 位作者 王琪 李文静 王增龙 包萨茹 窦华山 敖文 庞博 王文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37-1446,共10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定量描述植被生态系统碳源/汇能力的重要指标。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呼伦湖流域是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混合农田、...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定量描述植被生态系统碳源/汇能力的重要指标。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呼伦湖流域是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混合农田、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多生态系统区域,其碳源/汇时空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及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 8 OLI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以及ERA5气候再分析数据和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和土壤呼吸模型估算呼伦湖流域不同植被类型碳汇时空变化规律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2013年以来,呼伦湖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发挥碳汇功能,但植被固碳能力降低,58.29%的区域植被NEP呈减少趋势,36.77%的区域植被NEP呈微弱增加趋势;区域月均NEP(以C计)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年际变化特征,变化区间为8.41~16.44 g·m^(-2)·月^(-1);流域内草地生态系统具有最高碳汇总量(以C计),约为37 Tg·月^(-1);流域内农田NEP受温度影响最大,森林NEP受温度、降水量和辐射共同影响,草地NEP主要受温度和降水量共同影响,而湿地NEP与气候因子相关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碳源/碳汇 呼伦湖流域 GEE ERA5气候再分析数据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NPP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8
19
作者 曲学斌 窦华山 +2 位作者 高绍鑫 林聪 王涵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利用2000—2015年MOD17A3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呼伦贝尔市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研究表明,呼伦贝尔市平均植被NPP为261.02gC/(m2·a),总体呈自西向东依次递增的分布格局。NPP的年际变化呈波动增长趋势,平... 利用2000—2015年MOD17A3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呼伦贝尔市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研究表明,呼伦贝尔市平均植被NPP为261.02gC/(m2·a),总体呈自西向东依次递增的分布格局。NPP的年际变化呈波动增长趋势,平均变化率为5.51gC/(m2·a),线性增长达到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南部林地和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的耕地。16个气象站周边的NPP与各站年降水量均呈正相关,且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外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NPP与年平均气温均呈负相关,但除海拉尔区外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NPP与日照时数正、负相关的台站同时存在。由此可知,降水是影响呼伦贝尔市NPP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呼伦贝尔市 时空变化 气候响应
下载PDF
基于MOD16的呼伦贝尔蒸散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曲学斌 高绍鑫 +3 位作者 窦华山 王彦平 郑洪玉 罗焕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利用2001—2014年MOD16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呼伦贝尔市ET、PET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呼伦贝尔市的年平均ET为310.0 mm,呈林区>农区>牧区分布,年平均倾向率为15.3 mm/10 a。年平均PET为1096.0 mm,呈农区、牧区两侧向林区... 利用2001—2014年MOD16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呼伦贝尔市ET、PET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呼伦贝尔市的年平均ET为310.0 mm,呈林区>农区>牧区分布,年平均倾向率为15.3 mm/10 a。年平均PET为1096.0 mm,呈农区、牧区两侧向林区递减分布,年平均倾向率为-20.7 mm/10 a。牧区西部ET显著增加(P<0.05)、PET显著减小(P<0.05),其他地区ET、PET变化不显著。ET与PET之差在5—6月最高,该时段为呼伦贝尔市缺水最为严重的月份。结合气象因子分析,全年的PET均会受到气温的影响,而只有冬季的ET会受到气温影响,植被生长季里ET和PET都会受到相对湿度和降水的影响,生长季的日照长度也会对PET产生影响,但10 m风速与ET和PET的相关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潜在蒸散量 时空变化 呼伦贝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