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暴力刑法规制问题的目的解释:立场定位与实践选择
1
作者 童伟华 罗钰雯 《阅江学刊》 2024年第2期103-115,173,174,共15页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技术与利益的同时,也给网络时代的法治带来挑战。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暴露出网络暴力的概念不明、行为主体责任模糊、立法不完善等问题。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目的解释以灵活性、规范性等优势,在网络时代...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技术与利益的同时,也给网络时代的法治带来挑战。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暴露出网络暴力的概念不明、行为主体责任模糊、立法不完善等问题。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目的解释以灵活性、规范性等优势,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逐渐凸显其必要性。在不得不运用刑法手段对网络暴力规制的情况下,目的解释能够弥补立法缺陷,注重社会现实、法秩序统一与社会伦理,能够对网络暴力事件做出合乎社会发展变化的解释,并发挥一般预防作用。在网络暴力刑法规制的实践中,应以目的解释为先导,在与刑事政策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对侮辱、诽谤、人肉搜索类的网络暴力行为进行归罪。但同时应当警惕目的解释潜在的危险因素,特别对于遭受网络暴力的受害人自杀身亡案件,应始终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底线和维护法的安定性,在出现专门立法之前,谨慎将其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避免矫枉过正与侵犯国民自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网络犯罪 目的解释 刑事政策 刑法规制
下载PDF
基于隐式T样条的曲面重构算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童伟华 冯玉瑜 陈发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8-365,共8页
提出隐式T样条曲面,将T网格从二维推广到三维情形,同时利用八叉树及其细分过程,从无结构散乱点数据集构造T网格,利用曲面拟合模型将曲面重构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然后基于隐式T样条曲面将最优化问题通过矩阵形式表述,依据最优化原理将... 提出隐式T样条曲面,将T网格从二维推广到三维情形,同时利用八叉树及其细分过程,从无结构散乱点数据集构造T网格,利用曲面拟合模型将曲面重构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然后基于隐式T样条曲面将最优化问题通过矩阵形式表述,依据最优化原理将该问题转化成线性方程组,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解决曲面重构问题;最后结合计算实例进行讨论.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曲面重构问题,与传统张量B样条函数相比,能效地减少未知控制系数与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式曲面 曲面重构 T样条 自适应
下载PDF
基于偏微分方程的隐式曲面光顺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童伟华 陈发来 冯玉瑜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64-1271,共8页
提出隐式曲面的光顺问题 .针对该问题 ,给出刻画隐式曲面光顺程度的能量模型 ,并将能量解释为关于隐函数的泛函 .基于变分原理 ,构造出隐函数关于时间的偏微分方程 ,通过求解该方程得到隐函数序列 ,使得光顺能量逐渐变小 ,从而达到光顺... 提出隐式曲面的光顺问题 .针对该问题 ,给出刻画隐式曲面光顺程度的能量模型 ,并将能量解释为关于隐函数的泛函 .基于变分原理 ,构造出隐函数关于时间的偏微分方程 ,通过求解该方程得到隐函数序列 ,使得光顺能量逐渐变小 ,从而达到光顺隐式曲面的目的 .另外 ,针对光顺问题提出的其它约束条件 ,如尽可能保持面积不变 ,保持原有的形状特征等 ,对模型进行修正 .最后 ,给出方程的实用解法及实验结果 ,并作简单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用、灵活、有效 ,而且程序易于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式曲面 光顺 变分原理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下载PDF
日本刑法中违法性判断的一元论与相对论述评 被引量:46
4
作者 童伟华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违法判断应在所有法领域统一还是在各个法领域可以有不同理解,日本刑法学说和实务上有违法一元论和违法相对论的对立。违法一元论认为,法是行为规范且法秩序应具有统一性,应从一元的角度判断刑事违法。违法相对论认为,不同法律领域的违... 违法判断应在所有法领域统一还是在各个法领域可以有不同理解,日本刑法学说和实务上有违法一元论和违法相对论的对立。违法一元论认为,法是行为规范且法秩序应具有统一性,应从一元的角度判断刑事违法。违法相对论认为,不同法律领域的违法内涵不同,刑事违法的判断可以不同于其他法律。妥当的做法应当是在遵守法秩序统一性的前提下,对严格意义上的违法一元论有所缓和,即坚持缓和的违法一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 民事违法 违法一元论 违法相对论 法秩序统一性
下载PDF
论盗窃罪的对象 被引量:30
5
作者 童伟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77,共10页
盗窃罪的对象原则上限于有体物,刑法有例外规定的场合下也可以是无体物。只有具有金钱或经济价值的财物才是盗窃罪的对象,仅仅具有消极价值的财物,不能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盗窃罪中的财物必须具有所有和占有的可能性,葬祭对象物中的尸体... 盗窃罪的对象原则上限于有体物,刑法有例外规定的场合下也可以是无体物。只有具有金钱或经济价值的财物才是盗窃罪的对象,仅仅具有消极价值的财物,不能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盗窃罪中的财物必须具有所有和占有的可能性,葬祭对象物中的尸体不能成为盗窃罪的对象,但棺里藏置物依照我国社会观念或者一般风俗习惯,不能被视为放弃了所有、占有的物,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此外,虽然法律禁止私人持有违禁品,但该种场合下法律例外地保护占有,故违禁品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对象 财物 金钱价值 祭葬对象物 违禁品
下载PDF
由疏离、割裂走向融合、依赖——着力构建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合理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童伟华 武良军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由于理论上过于强调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区别,导致今日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疏离与割裂。融合与相互依赖是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的理想格局,这主要指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内在关联,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相互依赖。刑事一体化理论可为当前刑法与... 由于理论上过于强调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区别,导致今日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疏离与割裂。融合与相互依赖是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的理想格局,这主要指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内在关联,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相互依赖。刑事一体化理论可为当前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的合理构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撑,秉持实体公正和程序正义的动态平衡,追求立法上的协调、理论上的相互支持和司法上的双赢,则是可采取的基本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一体化 刑法 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论日本刑法中的占有 被引量:33
7
作者 童伟华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7年第1期13-22,共10页
占有是日本刑法夺取型财物罪中的基础概念,日本刑法中的占有要素包括事实性支配和占有意思两个方面,但客观要素在占有的认定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有的认定受社会一般观念的影响。在占有的归属方面,日本刑法学说和判例主要涉及到上下主从... 占有是日本刑法夺取型财物罪中的基础概念,日本刑法中的占有要素包括事实性支配和占有意思两个方面,但客观要素在占有的认定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有的认定受社会一般观念的影响。在占有的归属方面,日本刑法学说和判例主要涉及到上下主从关系人之间的占有、共同占有、被封口委托的包装物的占有,以及死者的占有。刑法中的占有与民法中的占有无论在性质还是占有结构上都存在差别,这主要是由于刑法的目的功能和法律特性不同于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刑法 财物 占有 事实性支配 夺取
下载PDF
数额犯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童伟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7-64,共8页
数额犯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类型 ,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强调犯罪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结果 ,数额犯本身也可以分为诸多种类 ;根据数额犯类型的不同 ,一定的数额既可以是犯罪的成立条件 ,也可以是犯罪的既遂条件 ;对于数额犯的共犯 ... 数额犯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类型 ,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强调犯罪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结果 ,数额犯本身也可以分为诸多种类 ;根据数额犯类型的不同 ,一定的数额既可以是犯罪的成立条件 ,也可以是犯罪的既遂条件 ;对于数额犯的共犯 ,要按照共犯人对犯罪数额发生所起的实际作用而不是分赃多少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额犯 犯罪数额 刑法 犯罪 构成要件 共犯 分类 结果犯 行为犯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下载PDF
谨慎对待“捕诉合一” 被引量:24
9
作者 童伟华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21,共12页
"捕诉合一"是指刑事诉讼中由承办检察官承担同一案件的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工作。当前我国在理论和实务上存在着"捕诉合一"和"捕诉分离"之争,采取何种模式对我国检察制度和刑事诉讼制度都有重大影响。&qu... "捕诉合一"是指刑事诉讼中由承办检察官承担同一案件的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工作。当前我国在理论和实务上存在着"捕诉合一"和"捕诉分离"之争,采取何种模式对我国检察制度和刑事诉讼制度都有重大影响。"捕诉合一"虽然也有提高办案效率等一些优点,但"捕诉合一"不符合正当程序原则,也与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改革路向不相吻合,会引发诸多问题。除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特殊类型案件外,不应实行"捕诉合一"。为贯彻"捕诉分离"原则,应当强化审查逮捕制度的司法属性。审查批准逮捕案件应当由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的检察官办理,程序应当司法化,对不服逮捕决定者应当建立规范化的救济程序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诉合一” “捕诉分离” 正当程序原则 法律监督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在故意犯罪成立中的地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童伟华 李希慧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2-77,共6页
对于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的地位,有不要说、故意说和责任说之分。我国学者有的坚持社会危害性认识必要说,有的坚持违法性认识必要说。其实,无论是社会危害性认识还是违法性认识都体现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在规范上和道义上都值得谴责... 对于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的地位,有不要说、故意说和责任说之分。我国学者有的坚持社会危害性认识必要说,有的坚持违法性认识必要说。其实,无论是社会危害性认识还是违法性认识都体现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在规范上和道义上都值得谴责,因此,社会危害性认识和违法性认识择一说应当是最为理性的选择,因为它既符合公正的要求,又符合功利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社会危害性认识 主观恶性 犯罪成立
下载PDF
吸收犯学说述评 被引量:11
11
作者 童伟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9-96,共8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理论中吸收犯学说的代表观点进行比较研究 ,从吸收犯的定义、构成特征 ,形式及罪数本质和处断原则等多方面分析不同吸收犯学说的异同 ,并运用功能分析的方法 ,指出吸收犯这一概念具有的功能能为某些刑法概念所替代 ,... 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理论中吸收犯学说的代表观点进行比较研究 ,从吸收犯的定义、构成特征 ,形式及罪数本质和处断原则等多方面分析不同吸收犯学说的异同 ,并运用功能分析的方法 ,指出吸收犯这一概念具有的功能能为某些刑法概念所替代 ,吸收犯自身又具有较大的反功能 ,应当予以废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犯 犯罪构成 功能 刑法 定义 吸收犯废止论 不同罪名说 吸收犯形式
下载PDF
南海对策中“搁置争议”与“共同开发”之冲突及其调整 被引量:10
12
作者 童伟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我国近二十多年来的南海对策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无论是"搁置争议",还是"共同开发",都未取得预期成效,南海主权争端反倒愈演愈烈。就南海问题而言,根据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搁置争议"与... 我国近二十多年来的南海对策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无论是"搁置争议",还是"共同开发",都未取得预期成效,南海主权争端反倒愈演愈烈。就南海问题而言,根据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搁置争议"与"共同开发"存在着难以调和的逻辑冲突。从现实出发,"直面争议、积极开发"可能是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南海主权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对策 南海主权 海洋权益
下载PDF
刑法中社会危害性概念的机能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童伟华 武良军 《时代法学》 CSSCI 2011年第4期16-22,共7页
尽管国内刑法学界对社会危害性概念否定意见颇多,但社会危害性概念具有独特的立法机能和司法机能。立法机能表现为作为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刑罚配置和犯罪分类的重要依据;司法机能表现在规范评价、司法出罪和量刑基准等方面。在现有的犯... 尽管国内刑法学界对社会危害性概念否定意见颇多,但社会危害性概念具有独特的立法机能和司法机能。立法机能表现为作为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刑罚配置和犯罪分类的重要依据;司法机能表现在规范评价、司法出罪和量刑基准等方面。在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下,进一步明确社会危害性概念的内容和完善社会危害性的判断标准,较之于将其从注释刑法学中消解,或许更为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立法机能 司法机能
下载PDF
论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 被引量:12
14
作者 童伟华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6-82,共7页
从犯罪学的角度而言 ,恐怖主义犯罪是指在恐怖主义旗帜之下 ,由个人、团体乃至政府实施的足以引起恐怖气氛的反人类的暴力行为或暴力胁迫行为 ,具有动机政治化、犯罪组织化、影响国际化等特征。刑法上的恐怖主义犯罪是由刑法规定的 ,由... 从犯罪学的角度而言 ,恐怖主义犯罪是指在恐怖主义旗帜之下 ,由个人、团体乃至政府实施的足以引起恐怖气氛的反人类的暴力行为或暴力胁迫行为 ,具有动机政治化、犯罪组织化、影响国际化等特征。刑法上的恐怖主义犯罪是由刑法规定的 ,由恐怖主义组织或个人实施的 ,旨在引起社会恐怖气氛 ,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恐怖主义犯罪也不同于恐怖犯罪 ,区别二者既有刑法上的意义 ,又有形事政策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主义犯罪 界定 恐怖主义 恐怖犯罪 刑法 犯罪学
下载PDF
南海海域刑事管辖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童伟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0-146,共7页
南海海域每年都发生大量犯罪案件,一些争端国经常非法对我国船只和人员滥用刑事管辖权,但我国在南海管辖海域很少对外国船只、人员行使刑事管辖权。在国家管辖海域特别是争议海域行使刑事管辖权,有利于强化和维护主权。我国对国家管辖... 南海海域每年都发生大量犯罪案件,一些争端国经常非法对我国船只和人员滥用刑事管辖权,但我国在南海管辖海域很少对外国船只、人员行使刑事管辖权。在国家管辖海域特别是争议海域行使刑事管辖权,有利于强化和维护主权。我国对国家管辖的各类海域应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积极行使刑事立法管辖权,在南海争议海域应根据具体情形行使刑事司法管辖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国家管辖海域 刑事立法管辖 刑事司法管辖
下载PDF
诈欺不法原因给付财物与利益之刑法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童伟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60-65,共6页
诈欺基于不法原因给付的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的场合下是否成立诈骗罪,德国、日本和我国的立法、判例和学说都有所不同。在诈欺的对象是财物的场合下,基于不法原因给付的财物在因诈欺行为交付之前,也是民事法上保护的对象等原因,应当肯定... 诈欺基于不法原因给付的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的场合下是否成立诈骗罪,德国、日本和我国的立法、判例和学说都有所不同。在诈欺的对象是财物的场合下,基于不法原因给付的财物在因诈欺行为交付之前,也是民事法上保护的对象等原因,应当肯定诈骗罪的成立。在诈欺的对象是财产性利益的场合下,不法利益本身并非民事法上应当得到保护的利益,不应得到刑法保护,应否定财产罪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法原因给付 诈欺 诈骗罪
下载PDF
金融诈骗犯罪与企业防范——以票据诈骗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童伟华 武良军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1年第4期44-47,共4页
当前,金融诈骗犯罪具备以下特点:案发数量居高不下,涉案金额大,其诈骗手段日趋多样化和智能化,并呈现出跨地域性增强、呈国际化趋势,团伙作案、内外勾结作案突出和犯罪形式复杂化、隐蔽性强等。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应着力从完善内部安全... 当前,金融诈骗犯罪具备以下特点:案发数量居高不下,涉案金额大,其诈骗手段日趋多样化和智能化,并呈现出跨地域性增强、呈国际化趋势,团伙作案、内外勾结作案突出和犯罪形式复杂化、隐蔽性强等。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应着力从完善内部安全控制机制、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加大金融机构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力度三个方面做好对金融诈骗犯罪的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诈骗 票据诈骗 企业防范
下载PDF
法益侵犯形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童伟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4-51,共8页
法益或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或威胁的利益。法益的侵犯形态则是指法益受到侵犯后可能呈现的样态。根据不同的标准,法益侵犯形态可分为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侵害形态和危险形态。由于刑法对实害犯、危险犯和行... 法益或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或威胁的利益。法益的侵犯形态则是指法益受到侵犯后可能呈现的样态。根据不同的标准,法益侵犯形态可分为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侵害形态和危险形态。由于刑法对实害犯、危险犯和行为犯的法益保护的侧重点不同,因而分别呈现出法益侵犯的不同形态。另外,既遂犯、未遂犯和预备犯的法益侵犯形态也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犯罪阶段形态内部,也都因为犯罪类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法益侵犯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 犯罪客体 侵犯形态
下载PDF
债权行使与财产罪 被引量:5
19
作者 童伟华 《法治研究》 2011年第10期16-21,共6页
对于以不当手段主张债权的行为,有财产罪肯定说、财产罪否定说和折中说的对立。应该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财产罪的法益。至于该类行为是否在财产罪领域违法、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取决于行为是否脱离了社会相当性及其程度,即行为是... 对于以不当手段主张债权的行为,有财产罪肯定说、财产罪否定说和折中说的对立。应该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财产罪的法益。至于该类行为是否在财产罪领域违法、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取决于行为是否脱离了社会相当性及其程度,即行为是否成立财产罪的关键取决于行为是否从社会相当性中逸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行使 债权 财产罪 社会相当性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新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童伟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3-49,共7页
违法性认识,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刑法规范的认识。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应占据何种地位,中外刑法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既然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认识都反映了行为人的反规范意识,体现了犯罪故意的本质特征,行为人只... 违法性认识,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刑法规范的认识。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应占据何种地位,中外刑法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既然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认识都反映了行为人的反规范意识,体现了犯罪故意的本质特征,行为人只要具有其一,就应认为具有犯罪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社会危害性认识 犯罪故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