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时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纪冬 邵清 +5 位作者 韩萍 张健 牛小霞 李冰 李梵 陈国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血清学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提高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对肝纤维化诊断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HBV感染患者313例,进行常规生化学检测、FibroScan检测及肝活检,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ROC),确定FibroScan... 目的血清学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提高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对肝纤维化诊断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HBV感染患者313例,进行常规生化学检测、FibroScan检测及肝活检,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ROC),确定FibroScan、APRI、FIB-4诊断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界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FibroScan、APRI及FIB-4单独诊断中度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791、0.792和0.796,界值分别为9.3、0.65和1.15kPa,敏感度分别为55.1%、62.3%和69.1%,特异度分别为94.8%、88.3%和89.7%;诊断肝硬化的AUROC分别为0.947、0.911和0.953,界值分别为15.4、1.14和2.96kPa,敏感度分别为90.0%、96.0%和88.0%,特异度分别为87.8%、79.8%和92.8%。FibroScan联合APRI或FIB-4诊断中度肝纤维化的AUROC均为0.836,明显优于FibroScan单独诊断时的AUROC(0.791,P<0.05)。结论 FibroScan联合APRI或FIB-4诊断中度肝纤维化,在特异性无明显下降的同时,诊断敏感度大幅提高,可作为肝活检的替代检查,用以判定转氨酶在2倍正常值以下的患者是否须进行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应用微阵列技术筛选HBV前-S1蛋白的反式调节基因谱 被引量:5
2
作者 纪冬 成军 +3 位作者 董菁 刘妍 王建军 郭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1-874,共4页
目的 阐明前 S1蛋白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 7(GenBank号 :AF384 371)作为模板 ,应用PCR扩增前 S1蛋白编码基因片段 ,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载体 pcDNA3 ... 目的 阐明前 S1蛋白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 7(GenBank号 :AF384 371)作为模板 ,应用PCR扩增前 S1蛋白编码基因片段 ,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载体 pcDNA3 1(- ) preS1,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 ,提取总mRNA ,逆转录为cDNA ,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 1(- )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结果 在 115 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 ,发现有 30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38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前 S1基因的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DNA芯片技术是分析反式调节靶基因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基因表达谱 反式调节基因 肝细胞 蛋白编码基因 微阵列技术 PCDNA3 基因表达水平 表达载体 DNA芯片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全长序列分析及复制力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纪冬 刘妍 +4 位作者 王耀 苏何玲 思兰兰 钟彦伟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0-674,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V全长基因组序列并对其复制力进行评价。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病毒DNA,PCR扩增HBV全长基因组,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每个样品挑选5~10个克隆测序,分析基因型以及全长基因组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V全长基因组序列并对其复制力进行评价。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病毒DNA,PCR扩增HBV全长基因组,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每个样品挑选5~10个克隆测序,分析基因型以及全长基因组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并对个别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将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的全长HBV基因组经BspQI/ScaI双酶切后,转染入肝癌细胞系HepG2、Huh7。转染3d后检测上清HBsAg表达量及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核心颗粒DNA载量,分析全长HBV基因组的复制力(1.0倍HBV复制模型)。结果从2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成功获得5条HBV全长克隆,来自同一份血清的克隆核苷酸,其一致性为98%~100%,提示HBV存在准种特性。测序结果表明5条HBV全长基因均为C型。通过定点突变又获得3个全长克隆。经序列分析发现,HBV反转录酶区存在A181V/S、L229M、V84M、M204I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前C/C区存在T1753C、A1762T、G1764A和G1896A核苷酸位点的突变。复制力分析提示上述位点突变后病毒复制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L229M还可以进一步降低A181V突变株的复制力。结论自行建立的无载体1.0倍HBV复制模型可在细胞内分泌抗原蛋白以及装配子代病毒,完成生活周期,这为下一步分析HBV的耐药表型打下了基础。此外,还可指导临床制定更加合理的抗病毒策略,筛选针对已出现或将来可能出现的耐药突变的新型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序列分析 DNA DNA复制
下载PDF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 被引量:9
4
作者 纪冬 成军 +6 位作者 王建军 董菁 郭江 刘妍 杨倩 党晓燕 王春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 (pre 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 ,克隆前 S1反式激活相关基因 ,以期发现前 S1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靶位点 ,为阐明前 S1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 (pre 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 ,克隆前 S1反式激活相关基因 ,以期发现前 S1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靶位点 ,为阐明前 S1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以及HBV相关肝细胞癌 (HCC)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方法 以HBV前 S1表达质粒pcDNA3 .1(-) preS1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为对照 ;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 ,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 ,经RsaⅠ酶切后 ,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 ,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 ,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 ,将产物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 ,构建cDNA消减文库 ,并转染大肠杆菌DH5α进行文库扩增 ,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文库扩增后得到 67个阳性克隆 ,经菌落PCR分析 ,得到 5 1个 2 0 0~ 10 0 0bp插入片段。对所得片段测序 ,并进行同源性分析 ,获得 3 2种编码基因 ,其中 2 6个为已知功能基因 ,另外 6个为未知功能序列 ,可能是前 S1蛋白反式激活新的靶基因。结论 成功构建HBV前 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 ,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病毒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进一步阐明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克隆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蛋白 反式激活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 X 蛋白反式激活基因6的克隆和鉴定 被引量:8
5
作者 纪冬 成军 +4 位作者 刘妍 王建军 杨倩 党晓燕 王春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874-1877,共4页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 蛋白(HBxAg)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病毒蛋白质.为了探索 HBxAg 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于表达和不表达 HBxAg 蛋白的 HepG2细胞进行研究,以期发现HBxAg 蛋白反式激活...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 蛋白(HBxAg)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病毒蛋白质.为了探索 HBxAg 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于表达和不表达 HBxAg 蛋白的 HepG2细胞进行研究,以期发现HBxAg 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靶点,为阐明 HBxAg 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 HBV 相关的肝细胞癌(HCC)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方法:以 HBxAg 表达质粒 pcDNA3.1(-)-HBxAg 转染 HepG2细胞,以空载体 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 mRNA 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分析.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与 GenBank 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利用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的搜索和比对,进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 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克隆、鉴定新型基因.结果:在16种 HBxAg 蛋白上调的靶基因中,其中包括未知功能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获得 HBxAg 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开放读码框架(ORF)长度为237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78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命名为XTP6,在 GenBank 中注册,注册号为 AF490255.结论:HBxAg 蛋白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筛选与克隆 HBxAg 蛋白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XTP6,为进一步阐明 HBxAg 蛋白反式调节作用及其在 HBV 感染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反式激活基因 克隆 鉴定 生物信息学技术
下载PDF
乙肝病毒多聚酶区rtL229突变的演变及其表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纪冬 刘妍 +6 位作者 许智慧 李乐 陈丽 李晓东 陈国凤 辛绍杰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多聚酶的反转录酶(RT)功能域rtL229突变的演变规律及其与拉米夫定(LAM)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在解放军302医院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rtL229F突变的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其动态血清中扩增HB...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多聚酶的反转录酶(RT)功能域rtL229突变的演变规律及其与拉米夫定(LAM)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在解放军302医院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rtL229F突变的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其动态血清中扩增HBV RT基因并克隆测序(>20个克隆/样本)以观测rtL229F突变的演变过程。同时将含有不同突变形式(rtM204I、rtL229F以及rtM204I+rtL229F)的HBV DNA RT区基因定向克隆至HBV1.1载体中获得可复制的HBV复制子,将复制子转染HepG2细胞,在含或不含核苷(酸)类似物[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酯(TDF)]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4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中产生的HBV DNA。结果 LAM治疗过程中,rtL229F突变可继发于rtM204I突变,而停用LAM后可逐渐回复为野生型。表型分析结果显示,单独rtL229F突变不改变病毒的药物敏感性,而与rtM204I突变联合后可以增强突变HBV的LAM耐药性。结论 rtL229F位点突变是LAM耐药突变的补偿突变,与LAM应答不佳相关,且对ADV、ETV及TDF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抗药性 病毒 突变 抗病毒药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区rt229突变的流行特点及其对病毒复制力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纪冬 刘妍 +5 位作者 思兰兰 李乐 王琳 陈国凤 韩萍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反转录酶(RT)功能域rt229突变对HBV复制力的影响。方法从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提取HBVDNA,使用PCR扩增RT区及前C区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耐药相关位点的突变;克隆患者HBV全长基因组,获得S445-3及S86...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反转录酶(RT)功能域rt229突变对HBV复制力的影响。方法从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提取HBVDNA,使用PCR扩增RT区及前C区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耐药相关位点的突变;克隆患者HBV全长基因组,获得S445-3及S869-4克隆并作为定点突变母本,以产生rt229突变的各种模式。使用无载体介导的方法将含有rt229突变的全长HBV基因组转染入HepG2细胞系中,转染3d后采用Real-TimePCR法定量检测HBV复制中间体水平。结果在受检的6000例患者中,394例(6.57%)存在rt229突变,与拉米夫定(LAM)治疗相关的占78.93%,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包括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初治和用药不详者]所占的21.07%。其中rtL229V、rtL229W和rtL229M单独突变分别占全部rt229突变的12.44%、1.78%和4.57%,未发现rtL229F单独突变株;rtL229V、rtL229W、rtL229M、rtL229F与LAM耐药突变共存分别占43.65%、9.14%、9.64%和14.97%;rtL229V、rtL229M与ADV耐药突变共存分别占2.54%和1.27%。复制力评价结果显示,相对于前C区G1896A单独突变株(S869-4),rtL229V、rtL229W、rtL229M和rtL229F突变将HBV复制力降低至2.92%、8.79%、26.04%和34.80%;相对于LAM耐药株(S445-3),伴随有rtL229V、rtL229W、rtL229M和rtL229F的LAM耐药株的复制力增加了1.18、2.29、2.49和2.51倍。结论 rt229位点的突变可降低HBV的复制力,增强LAM耐药株的复制力;rt229突变可能为LAM耐药突变的补偿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药物耐受性 突变 抗病毒药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反式激活基因1的克隆化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纪冬 成军 +4 位作者 王建军 刘妍 杨倩 王春花 党晓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SSH )及生物信息学技术 (bioinformatics)筛选并克隆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 3(NS3 )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CVNS3蛋白表达质粒pcDNA3 1(-) NS3转染HepG...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SSH )及生物信息学技术 (bioinformatics)筛选并克隆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 3(NS3 )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CVNS3蛋白表达质粒pcDNA3 1(-) NS3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为平行对照 ,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 ,克隆HCVNS3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 ,并测序证实 ,因其可以被NS3蛋白反式激活 ,故命名为NS3TP1,已在GenBank中注册 ,注册号为AY116969。NS3TP1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 193 2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 64 2个氨基酸残基 (aa)组成。结论 HCVNS3是一种典型的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 ,HCVNS3反式激活作用的新靶基因的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NS3 反式激活 基因克隆化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生物信息学技术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包膜大蛋白的自激活 被引量:5
9
作者 纪冬 成军 +3 位作者 陆荫英 董菁 郭江 刘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2321-2324,共4页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包膜大蛋白的酵母表达载体,研究其自激活作用.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V包膜大蛋白(LHBs),前-S1蛋白(pre-S1),前-S2蛋白(pre-S2)及主蛋白(SHBs)的编码基因,并在其5’端引入EcoRI/BamHI内切酶位点,分别连...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包膜大蛋白的酵母表达载体,研究其自激活作用.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V包膜大蛋白(LHBs),前-S1蛋白(pre-S1),前-S2蛋白(pre-S2)及主蛋白(SHBs)的编码基因,并在其5’端引入EcoRI/BamHI内切酶位点,分别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酵母表达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分别铺于含有X-α-半乳糖的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和SD/-Trp-His-Ade上进行自激活验证(蓝/白筛选).结果:成功克隆出编码各种HBV包膜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转化了pGBKT7-LHBs和pGBKT7-preS1的AH109酵母细胞在两种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均可正常生长,并且可以产生α-半乳糖苷酶从而在铺有X-α-半乳糖的培养基上呈现蓝色,而转化了pGBKT7-preS2和pGBKT7-SHBs的细胞只能在SD/-Trp的培养基上生长,且没有变蓝.结论:LHBs可以作为反式激活子发挥作用,代替GAL4蛋白的激活域来激活GAI4上游激活序列(GALUAS)和TATA盒,从而激活了下游报告基因(ADE2,HIS3,MEL1和LacZ)的表达,并且其自激活作用来自于前-S1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包膜大蛋白 自激活 前-S2蛋白 主蛋白 前-S1蛋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对MAPKKK蛋白信号转导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纪冬 成军 +4 位作者 王建军 刘妍 杨倩 党晓燕 王春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959-1962,共4页
0 引言 在真核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系统对大量的细胞内、外刺激的转导起着中枢性调节作用,从而控制细胞的生长、增生、凋亡,如进入细胞周期、控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G2/M期的转变、M期高尔基体的裂解和纺缍体的形成... 0 引言 在真核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系统对大量的细胞内、外刺激的转导起着中枢性调节作用,从而控制细胞的生长、增生、凋亡,如进入细胞周期、控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G2/M期的转变、M期高尔基体的裂解和纺缍体的形成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MAPKKK蛋白 信号转导 嗜肝DNA病毒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蛋白l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纪冬 成军 +5 位作者 郭江 王建军 刘妍 杨倩 王春花 党晓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pre 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前 S1蛋白表达质粒pcDNA3 .1(-) Pr...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pre 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前 S1蛋白表达质粒pcDNA3 .1(-) PreSl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为平行对照 ,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 ,克隆HBV前 Sl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 ,并测序证实 ,因其可以被前 S1蛋白反式激活 ,故命名为前Sl反式激活蛋白 1(PSlTPl) ,已在GenBank中注册 ,注册号 :AY42 6672。PSlTPl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64 2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 2 13个氨基酸残基 (aa)组成。结论 HBV前 Sl蛋白在HB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前 Sl蛋白还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 ,上调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 ,从而改变宿主正常的应答水平 ,引起病变。HBV前 Sl反式激活新靶基因的发现 ,为进一步研究HBV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蛋白 反式激活蛋白1 克隆 分子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HBV前-S2蛋白反式调节基因 被引量:3
12
作者 纪冬 成军 +3 位作者 董菁 刘妍 王建军 郭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559-1563,共5页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蛋白是由HBV S基因编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质.前-S2蛋白的表达对于HBV感染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具有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前-S2蛋白反式调节的靶基因,我们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于pcDNA3.1 (-)和pcDNA3.1(-)-preS...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蛋白是由HBV S基因编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质.前-S2蛋白的表达对于HBV感染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具有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前-S2蛋白反式调节的靶基因,我们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于pcDNA3.1 (-)和pcDNA3.1(-)-preS2分别转染的HepG2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 方法: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7(GenBank号: AF384371)作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前-S2蛋白编码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preS2.以脂质体技术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 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事列测定,证实准确无误,提取高质量的总mRNA并进行逆转录成为cDNA,进行DNA芯片技术分析.在1 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42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36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 结论:HBV的前-S2蛋白是一种反式激活因子,前-S2基因的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芯片技术 筛选 HBV 前-S2蛋白 反式调节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对MEKK1蛋白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纪冬 成军 +4 位作者 王建军 刘妍 杨倩 党晓燕 王春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62-165,共4页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蛋白质调节其功能、活性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些蛋白质在磷酸化状态时具有活性,而存非磷酸化状态时没有活性,如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等,而有些蛋白质则相反,在磷酸化状态时没有活性,而在非磷酸化状态时具有...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蛋白质调节其功能、活性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些蛋白质在磷酸化状态时具有活性,而存非磷酸化状态时没有活性,如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等,而有些蛋白质则相反,在磷酸化状态时没有活性,而在非磷酸化状态时具有活性,如转录因子IκBα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MEKK1蛋白 信号转导途径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RNase H对细胞凋亡易感基因表达的上调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纪冬 臧红 +3 位作者 陈国凤 刘妍 徐东平 张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HBV DNA P)结构域蛋白RNase H对细胞凋亡易感基因(CAS)的转录激活作用。方法以HBV DNA P结构域蛋白RNase H的反式调节因子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CAS的启动子区域(CASp),扩增...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HBV DNA P)结构域蛋白RNase H对细胞凋亡易感基因(CAS)的转录激活作用。方法以HBV DNA P结构域蛋白RNase H的反式调节因子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CAS的启动子区域(CASp),扩增CASp并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CASp报告载体。分别以该质粒单独或与pcDNA3.1(-)-RH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ELISA法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以pCAT3-Basic空载体、pCAT3-TXNRD1p分别转染HepG2细胞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pCAT3-CASp和pcDNA3.1(-)-RH瞬时共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CASp的1.5倍,是pCAT3-Basic空载体的2.7倍。结论本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我室利用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RNase H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结果。我室克隆的CAS启动子具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HBV的RNase H蛋白具有对CAS的反式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启动区 反式激活 细胞凋亡易感基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基因表达的上调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纪冬 成军 +4 位作者 郭江 杨瑗 董菁 王建军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77-679,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2蛋白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1(TXNRD1)启动子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 以 30 2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自行构建的乙型肝炎病毒前 S2蛋白反式调节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2蛋白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1(TXNRD1)启动子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 以 30 2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自行构建的乙型肝炎病毒前 S2蛋白反式调节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TXNRD1的启动子区域 (TXNRD1p) ,PCR扩增TXNRD1p ,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 Basic中 ,构建 pCAT3 TXNRD1p报告载体 ;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 ,用ELISA法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的表达活性 ;并与pcDNA3 1(- ) preS2共转染HepG2细胞系 ,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 pCAT3 TXNRD1p和pcDNA3 1(- ) preS2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 Basic空载体的 5 7倍、pCAT3 TXNRD1p的 2 2倍。结论 该TXNRD1启动子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 ;HBV的前 S2蛋白具有反式激活TXNRD1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乙型 启动子 反式激活
下载PDF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和筛选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的反式调节基因 被引量:2
16
作者 纪冬 成军 +4 位作者 王建军 刘妍 杨倩 党晓燕 王春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843-846,共4页
目的:筛选与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NS3反式激活基因1 的反式激活基因,了解其可能存在的调节功能线索. 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 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NS3TP1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 以NS3TP1表达质粒pc... 目的:筛选与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NS3反式激活基因1 的反式激活基因,了解其可能存在的调节功能线索. 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 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NS3TP1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 以NS3TP1表达质粒pcDNA3.1(-)-NS3TP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 I酶切后, 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pGEM-Teasy载体连接,构建cDNA 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结果:成功构建人NS3TP1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 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68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 分析,均得到200-1000 bp插入片段.随机挑选其中36个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23种编码基因,其中3个为未知功能的新基因. 结论:筛选到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生长调节、物质代谢、免疫及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 推测了NS3TP1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克隆 丙型肝炎病毒 NS3蛋白 反式调节基因 反式激活基因1 HCV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发展和数据分析 被引量:88
17
作者 纪冬 辛绍杰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9年第4期598-600,共3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基因时代一项用于检测mRNA的常用技术,是临床检测和基础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方法,包括绝对定量PCR和相对定量PCR。该技术的特点是可以减少PCR后操作,在比较不同浓度的mRNA方面具有非常宽的动力学范围。我们...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基因时代一项用于检测mRNA的常用技术,是临床检测和基础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方法,包括绝对定量PCR和相对定量PCR。该技术的特点是可以减少PCR后操作,在比较不同浓度的mRNA方面具有非常宽的动力学范围。我们就目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发展及数据的分析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定量分析 方法学
下载PDF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要点解读 被引量:10
18
作者 纪冬 游绍丽 辛绍杰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本文对我国2015年更新版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诊断、抗病毒治疗的时机选择、抗HCV药物种类、治疗方案的选择、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及监测随访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病人 指南
下载PDF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纪冬 陈国凤 《传染病信息》 2013年第3期190-194,共5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损伤引起的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最终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尤为重要,是判断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治疗及随访疗效的关键环节。肝脏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目前仍被认为是诊断肝纤维...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损伤引起的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最终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尤为重要,是判断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治疗及随访疗效的关键环节。肝脏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目前仍被认为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即使可能性很低,仍然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方法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这些方法完全不同却又相互补充,包括生物学途径,如检测各种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也包括一些物理途径,如通过超声或磁共振弹性成像方法来评价肝组织硬度。这些无创诊断方法首先用于并且确证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目前正逐渐扩展至其他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从而降低了肝活检的需求。本文就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活组织检查 血清学 弹性显像技术 硬度 超声学
下载PDF
FibroScan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纪冬 邵清 +4 位作者 李冰 李梵 王春艳 陈松海 陈国凤 《传染病信息》 2014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扫描(FibroScan)动态监测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肝硬化过程中肝纤维化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HB肝硬化患者3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TV(初治患者或阿德福韦酯耐药患...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扫描(FibroScan)动态监测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肝硬化过程中肝纤维化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HB肝硬化患者3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TV(初治患者或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0.5 mg/d,拉米夫定耐药患者1.0 mg/d)抗病毒治疗。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不短于3年。每3-6个月进行肝脏硬度测量(FibroScan)及生化学、病毒学指标检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至少3年的抗病毒治疗,87.8%(309/352)的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HBV DNA〈40 IU/ml),基线及治疗3年时肝脏硬度值分别为30.8(17.3,46.4)kPa和18.6(12.0,27.9)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9.7%(34/352)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病毒学突破(HBV DNA高于治疗过程中最低点1 log10 IU/ml以上),其肝脏硬度值、ALT和TBIL均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结论 FibroScan在CHB肝硬化患者长期抗病毒过程中可动态监测肝纤维化的变化,FibroScan检测可作为肝脏活体组织检查可靠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显像技术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抗病毒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