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罗春霞 邓娟 +2 位作者 柳香梅 黄福娣 曾丽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三明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加重期老年危重症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三明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加重期老年危重症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液引起的刺激性咳嗽、胃内容物反流及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人工气道堵管以及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老年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老年患者 危重症 人工气道管理
下载PDF
持续腹内压监测联合前馈控制理论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曾丽云 罗春霞 邓祥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0期148-151,194,共5页
目的 通过随机试验设计,探究持续腹内压监测联合前馈控制理论在提升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方面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机械通气患者100例,将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 目的 通过随机试验设计,探究持续腹内压监测联合前馈控制理论在提升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方面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机械通气患者100例,将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引入持续腹内压监测与前馈控制理论。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干预后第1、3、7、14天的腹内压变化情况、营养状态指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以及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第7、14天,试验组腹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第14天,试验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第14天,试验组NRS2002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良好耐受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中等耐受和不耐受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结合持续的腹内压监测和前馈控制理论,可以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在早期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优化患者营养状态并减少营养缺乏的风险,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压监测 前馈控制理论 早期肠内营养耐受 机械通气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对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价值探讨
3
作者 林秀银 罗春霞 +1 位作者 苏连珠 姜玉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9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Catheter 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Upper Extremity,UEDVT)...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Catheter 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Upper Extremity,UE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行PICC置管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基于对照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UEDVT及其他置管事件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的腋下血液流速、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参数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UEDVT及其他置管事件的发生率(2.22%和4.44%)均低于对照组(17.78%和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4.050,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两项腋下血液流速指标(最大血液流速与静脉平均血液流速)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TEG参数中的R值高于对照组,M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中的环境、社会、生理及心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腋下血液流速,预防UEDVT及其他置管事件发生,提升患者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ICC置管化疗 精细化护理 上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延长鼻胃管置入深度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陈金连 罗春霞 +1 位作者 曾丽云 田木华 《蛇志》 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延长鼻胃管置入深度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4~9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 目的观察延长鼻胃管置入深度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4~9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鼻胃管置入深度为45~55 cm,观察组鼻胃管置入深度为60~65 cm。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7 d后的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呕吐、显性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呕吐、显性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Hb、Alb、PA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长鼻胃管置入深度可以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置入深度 鼻胃管 肠内营养 重症医学 营养改善效果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中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25
5
作者 罗春霞 林平川 +4 位作者 谷丽华 吴(弓山文) 吴大正 王峥涛 胡之璧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建立黄芪中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测定10批不同来源黄芪商品药材中该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Polaris C_(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为1.0 mL·min^(... 目的:建立黄芪中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测定10批不同来源黄芪商品药材中该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Polaris C_(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苷在0.010 6~2.12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 035.97X-14.85(r=0.999 9),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5.8%(n=5,RSD=1.3%)。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所测10批不同来源黄芪商品药材中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苷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苷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影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性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春霞 迟路湘 +5 位作者 陈康宁 史树贵 范文辉 张艳玲 陈贞芳 丁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171-217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制及防治效果,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至2004年9月间,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72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可逆性小卒中,3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制及防治效果,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至2004年9月间,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72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可逆性小卒中,3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癫痫发作;3例血管痉挛;2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5例其他部位的出血。经积极处理后,均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血管结构 被引量:21
7
作者 罗春霞 迟路湘 +5 位作者 史树贵 陈康宁 范文辉 张艳玲 陈贞芳 丁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03-105,共3页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方法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血管结构异常类型、好发部位,探讨其对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方法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血管结构异常类型、好发部位,探讨其对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住院患者86例,全部进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好发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8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9例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10例;后循环病变39例,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0例,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37例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②不同血管受累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受累21例,锁骨下动脉6例,椎动脉31例,基底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4例。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形态异常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前庭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的复合病变发生率最高,单纯颈内动脉狭窄也比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蜕皮甾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罗春霞 陈康宁 +2 位作者 冯华 鲁开智 李露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1-584,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cdysterone(EDS)on the level of VEGF protein in the brain,angiogenesis and neurologic func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Methods Rat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ere es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cdysterone(EDS)on the level of VEGF protein in the brain,angiogenesis and neurologic func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Methods Rat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ere established by occluding their middle cerebral artery.The established rats(n=36)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EDS treatment group and ischemia group.EDS(20 mg·kg-1·d-1 for 7 d)was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into the rats of EDS treatment group 2 h after operation,and the animal of ischemia group received 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the same solvent as in EDS group.Another 6 rats served as normal control.Rats were sacrificed in 7,14 and 21 d after operation,and the VEGF protein level and microvessel density(MVD)was detect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and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with image system.Effect of EDS on neurologic recovery following brain ischemia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neurologic severity scores(NSS).Results VEGF expression was not seen in normal control,and was higher in ischemia group than in the EDS treatment group at day 7 and 14,bu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nly observed at day 7(P<0.01).VEGF expression was disappeared at day 21 in ischemia group.EDS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VD than in the ischemia group at all time points.NSS results indicate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led significant neurologic impairment and subsequently certain degrees of autogenous recovery were observed.Recovery of these indice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EDS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ischemia group at day 7(P<0.05)and 14(P<0.01).Conclusion EDS can definitely induce VEGF expression and angiogenesis in areas around ischemic brain regions in rats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and promote neurologic recovery following the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局灶性脑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流场流分离技术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微粒分布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罗春霞 侯家祥 +2 位作者 张龙贵 郭梅芳 乔金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8,共10页
场流分离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技术,逐渐被用来分离和表征聚合物、生物大分子和聚合物微粒。介绍了作为场流分离技术之一的流场流分离(FlFFF)技术的原理。重点综述了常温FlFFF技术在聚电解质等水溶性聚合物及聚合物乳胶粒水分散体系的分离... 场流分离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技术,逐渐被用来分离和表征聚合物、生物大分子和聚合物微粒。介绍了作为场流分离技术之一的流场流分离(FlFFF)技术的原理。重点综述了常温FlFFF技术在聚电解质等水溶性聚合物及聚合物乳胶粒水分散体系的分离和表征中的应用,以及高温FlFFF技术在高相对分子质量聚烯烃的分离和表征中的应用。讨论了FlFFF技术相对于GPC技术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FlFFF技术在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流分离 流场流分离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聚合物 微粒
下载PDF
蜕皮甾酮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初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春霞 张映琦 +2 位作者 迟路湘 李露斯 陈康宁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EDS)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是否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组、干预组。干预组于MCAO术后2 h,腹腔直接注射EDS 20 mg.kg-1...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EDS)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是否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组、干预组。干预组于MCAO术后2 h,腹腔直接注射EDS 20 mg.kg-1.d-1。连续给药2 d后,统计大鼠死亡率,采用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同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动脉血清MDA含量、SOD活性。结果:MCAO术后48 h,干预组的死亡率较缺血组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脑组织含水量降低,血清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EDS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拮抗脑缺血后自由基损害、减轻脑水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脑梗死 神经功能 脑水肿 自由基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春霞 桂莉 +4 位作者 张映琦 张艳玲 迟路湘 李露斯 陈康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900-903,共4页
目的:脑缺血后可导致运动功能损伤。文中旨在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定量评估脑缺血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组,MCAO第7... 目的:脑缺血后可导致运动功能损伤。文中旨在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定量评估脑缺血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组,MCAO第7、14和21 d,在硬脑膜直接引导测量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和波幅改变,并与动物运动行为和脑梗死体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EP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结果:硬脑膜直接测量能引导出较稳定的MEP。大鼠MCAO后MEP潜伏期显著延长,以缺血第7 d最为明显,各时相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MEP潜伏期有所恢复,但直至21 d仍未正常。比较各组的MEP波幅无统计学意义。MEP中的D波潜伏期与脑梗死体积(r=0.883,P<0.01)及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812,P<0.01)。结论:直接硬脑膜测量法是研究皮层运动诱发电位较可靠的方法;测定MEP潜伏期能提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功能损伤和恢复的量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胶质细胞活化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春霞 易斌 +6 位作者 陈渝杰 李博 唐卫华 刘智 陈志 朱刚 冯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探讨SAH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SA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SAH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穿刺法建立SAH模型,于建模后24h检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假手术组不建模,...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探讨SAH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SA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SAH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穿刺法建立SAH模型,于建模后24h检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假手术组不建模,处死大鼠,测定脑含水量,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以CD11b标记)及星形胶质细胞(以GFAP标记)的活化情况。结果建模后24h,SA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11.05±2.18)明显低于假手术组(17.85±0.33,P<0.01),脑含水量(81.92%±1.03%)明显高于假手术组(78.00%±0.46%,P<0.01)。SAH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域均可见大量活化的CD11b阳性小胶质细胞、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胶质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胶质细胞活化可能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损伤 小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细胞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3
作者 罗春霞 刘妙秋 +3 位作者 曾丽云 余海华 黄福娣 罗三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6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清除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发生及气管导管痰痂堵管,缩短气道护理工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9月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老年危重患者128例,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集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清除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发生及气管导管痰痂堵管,缩短气道护理工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9月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老年危重患者128例,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集束化气道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气道护理方法,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痰痂堵管、气道护理工时及入住ICU时间。结果:两组肺部感染,痰痂堵管及气道护理工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住ICU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气道护理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能加强气道湿化,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减少气管导管痰痂堵管的发生,阻止细菌黏附,降低肺部感染率,缩短气道护理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老年人 危重症 气道管理
下载PDF
蛋白激酶GIa基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血管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春霞 易斌 +3 位作者 陈志 唐卫华 刘智 冯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观察血性脑脊液对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CASMC)的促增殖作用以及携带蛋白激酶GIa(PKGI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PKGIa)的干预作用,探讨PKGIa基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慢性脑血管痉挛分子机制中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相同密度(10~... 目的观察血性脑脊液对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CASMC)的促增殖作用以及携带蛋白激酶GIa(PKGI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PKGIa)的干预作用,探讨PKGIa基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慢性脑血管痉挛分子机制中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相同密度(10~6/cm^2)接种后分为血性脑脊液组(B组)、生理盐水转染组(AN组)、血性脑脊液空载体组(KB组)和血性脑脊液转染组(AB组)。另设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CASMC。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d-PKGIa转染CASMC后PKGIa基因的表达。采用MTT法、~3H-TdR掺入法检测血性脑脊液对CASMC增殖的刺激作用以及Ad-PKGIa的抑制作用。结果与转染前比较,Ad-PKGIa转染后1 d,CASMC内PKGIa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N组比较,B组、KB组~3H-TdR和MTT明显增多和升高(P<0.05);与B组比较,AN组和AB组~3H-TdR和MTT明显减少和降低(P<0.05);与KB组比较,AB组~3H-TdR和MTT明显减少和降低(P<0.05)。结论 PKGIa信号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慢性脑血管痉挛分子机制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 肌细胞 平滑肌 蛋白激酶类 腺病素科 转染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脓肿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春霞 夏进东 +1 位作者 张炜 曹院国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3期451-452,共2页
目的:探讨肝脓肿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0例肝脓肿的动态增强各期CT表现,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动脉期、门脉期和实质期肝脏3期动态增强CT检查。结果:30例肝脓肿中,病灶位于肝左叶7例,... 目的:探讨肝脓肿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0例肝脓肿的动态增强各期CT表现,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动脉期、门脉期和实质期肝脏3期动态增强CT检查。结果:30例肝脓肿中,病灶位于肝左叶7例,肝右叶21例,左右叶均有2例。典型肝脓肿12例,表现为环靶征,中心均为低密度影并含气体;不典型肝脓肿18例,其中13例表现为蜂窝状,并有持续强化征、边缘锐利征等5例出现一过性肝段性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3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脓肿具有特征性,对提高肝脓肿的诊断率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多层螺旋CT 影像诊断
下载PDF
体育院校武术专业现状调查及改革设想 被引量:17
16
作者 罗春霞 韩晓燕 +1 位作者 刘彩平 刘翠娟 《浙江体育科学》 2003年第1期43-45,共3页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作为武术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各体育院校武术系现状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呢?文章试图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武术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 体育院校 武术专业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生源 人文素质
下载PDF
提高神经内科见习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春霞 迟路湘 +1 位作者 李露斯 张艳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教学
下载PDF
动眼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春霞 陈康宁 李露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84-1384,共1页
关键词 动眼神经鞘瘤 诊断 CT MRI
下载PDF
“中国梦”导向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春霞 李蕾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1,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在准确把握"中国梦"基础上,在创新和务实思想指导下,深入探讨切实可行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具体策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人们的幸福...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在准确把握"中国梦"基础上,在创新和务实思想指导下,深入探讨切实可行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具体策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局灶性脑缺血诱导的成年小鼠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春霞 张爱霞 +6 位作者 王玮 LIU Shuhong 孙婧 朱新建 张书刚 LIU Youming 朱东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7-412,共6页
目的 研究L 型电压门控式Ca2+通道(L VGCC)阻断对局灶性脑缺血诱导成年动物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 成年♂C57 /BL/6小鼠行90min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手术或者假手术,进行以下三个实验:①手术后48h处死动物,经TTC染色,观察... 目的 研究L 型电压门控式Ca2+通道(L VGCC)阻断对局灶性脑缺血诱导成年动物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 成年♂C57 /BL/6小鼠行90min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手术或者假手术,进行以下三个实验:①手术后48h处死动物,经TTC染色,观察尼莫地平对梗死面积的影响;②手术后5 ~7d,动物经腹腔注射5 溴脱氧尿苷(Br dU),末次注射后24h处死动物,通过免疫组化、Fluoro Jade染色检测尼莫地平对脑缺血诱导的齿状回细胞增殖的作用,并确定细胞增殖是否依赖于海马齿状回细胞的死亡;③动物接受如前所述的BrdU注射,并于末次注射后4wk处死动物,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尼莫地平对脑缺血后新生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结果 小鼠经过90minMCAO后,齿状回新生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这种缺血诱导的神经元再生并不依赖于齿状回神经细胞的死亡,采用尼莫地平阻断L VGCC则抑制了缺血后的神经元再生。结论 脑缺血后Ca2+经L VGCC内流直接促进缺血诱导的神经元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尼莫地平 神经元再生 L-型电压门控式Ca^2+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