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扁桃体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罗绮宁 韦明壮 卢冬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900-901,共2页
用比浊法分别测定扁桃体切除术前、术后1 周及1 个月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 M) 含量,了解其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术后1 周IgG、IgA、Ig M 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 0 .05) ;术... 用比浊法分别测定扁桃体切除术前、术后1 周及1 个月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 M) 含量,了解其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术后1 周IgG、IgA、Ig M 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 0 .05) ;术后1 个月,Ig 水平均有所回升,以IgA 最明显,其含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 0 .05) ;而Ig M 、IgG 则不明显,其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高度显著性( P < 0 .05) 。认为扁桃体切除术后Ig 含量虽有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故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儿童扁桃体切除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扁桃体切除 免疫球蛋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血清sIL-2R及TNF-α水平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绮宁 韦明壮 +1 位作者 方文珠 杨伟江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2期176-177,共2页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与鼻咽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及RIA法分别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清sIL 2R及TNF α水平。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sIL 2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与鼻咽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及RIA法分别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清sIL 2R及TNF α水平。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sIL 2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TNF 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测定sIL 2R可了解鼻咽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sIL 2R水平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的 1个参考指标 ;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血清 SIL-2R 肿瘤坏死因子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下载PDF
边远山区检验专业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改革尝试
3
作者 罗绮宁 李壮 +1 位作者 韦莹慧 杜诗库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教学改革 骨髓细胞学 医学检验学
下载PDF
P^(53)基因与桂西南鼻咽癌颈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罗绮宁 韦明壮 唐奇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86-187,共2页
为观察突变型P53 基因产物P53 蛋白在鼻咽低分化鳞癌的表达情况 ,探讨该基因突变与桂西南地区鼻咽癌颈转移的关系 ,采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5 0例鼻咽癌标本的P53 蛋白 ,对其结果行统计学卡方 ( χ2 )检验分析。结果鼻咽癌P53总阳性率为... 为观察突变型P53 基因产物P53 蛋白在鼻咽低分化鳞癌的表达情况 ,探讨该基因突变与桂西南地区鼻咽癌颈转移的关系 ,采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5 0例鼻咽癌标本的P53 蛋白 ,对其结果行统计学卡方 ( χ2 )检验分析。结果鼻咽癌P53总阳性率为 5 8% ( 2 9/ 5 0 ) ,有颈淋巴结转移者P53 阳性率 73 .5 % ( 2 5 / 3 4 ) ,无转移者为 2 5 % ( 4 / 16) ,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提示P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肿瘤蛋白类质 P^53基因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鼻咽活检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的应用探讨
5
作者 罗绮宁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721-721,共1页
通过对 5 6例疑为鼻咽癌的患者同时行病理活检及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 ,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共检出鼻咽癌 32例 ,其中细胞学检出率为 81.3 % (2 6 / 32 ) ,组织学检出率为 90 .6 % (2 9/ 32 )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χ2 =14 .83 ,P <0 .... 通过对 5 6例疑为鼻咽癌的患者同时行病理活检及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 ,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共检出鼻咽癌 32例 ,其中细胞学检出率为 81.3 % (2 6 / 32 ) ,组织学检出率为 90 .6 % (2 9/ 32 )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χ2 =14 .83 ,P <0 .0 1)。认为细胞学对鼻咽癌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细胞学技术 诊断
下载PDF
改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韦明壮 罗绮宁 +5 位作者 颜文杰 曹焕光 黄嘉韵 李湘 张晓忠 唐隽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慢性鼻窦炎症状改善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鼻甲垂直部长度≥25 mm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观察指标(鼻塞、流涕、头痛... 目的探讨改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慢性鼻窦炎症状改善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鼻甲垂直部长度≥25 mm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观察指标(鼻塞、流涕、头痛、嗅觉VAS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CT Lund-Mack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施经鼻内镜鼻窦、鼻息肉手术并清除中鼻甲本身病变(泡甲、肥厚、息肉样变等)后,根据CT测量结果,以保留中鼻甲垂直部长度约21mm为参考值,切除多余的中鼻甲垂直部游离缘(即切除长度=CT测量长度-21 mm);对照组完成鼻窦、鼻息肉手术,按传统理念处理中鼻甲病变和变异,需要时切除中鼻甲前下部1/2~2/3。术后随访10~12个月,观察主观症状(鼻塞、流涕、头面痛及嗅觉障碍)、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病情控制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各种症状VAS评分和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均<0.05);术后试验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及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鼻塞及头痛的改善、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及疗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流涕、嗅觉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炎伴鼻息肉、鼻窦炎伴中鼻甲病变者,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部分切除”主要针对过长的中鼻甲垂直部,必须是在处理中鼻甲病变(泡甲、肥厚、息肉样变等)、保证中鼻道一定宽度后才予切除,有助于术后鼻部症状的改善和减少术腔粘连,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中鼻甲切除术 鼻窦炎 疗效
下载PDF
感染耳前瘘管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17
7
作者 韦明壮 罗绮宁 +3 位作者 黄嘉韵 颜文杰 李晓珊 李湘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感染耳前瘘管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54例165侧感染耳前瘘管的临床表现特征;采用广泛局部切除法切除瘘口、瘘管、感染灶及相关耳廓软骨;需要时酌情选用适合的皮瓣修复缺损。结果普通型耳前瘘管142例153侧,... 目的探讨感染耳前瘘管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54例165侧感染耳前瘘管的临床表现特征;采用广泛局部切除法切除瘘口、瘘管、感染灶及相关耳廓软骨;需要时酌情选用适合的皮瓣修复缺损。结果普通型耳前瘘管142例153侧,瘘口在外耳道口前上方区域;变异型耳前瘘管共12例/侧,分别开口于耳轮脚、外耳道内、耳廓后上方。感染可发生在瘘口(管)周围任何部位,感染程度可表现为红肿硬结、肿胀渗出、脓肿形成、局部溃破(切开)及炎症疤痕等。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失访,复发共5例/侧,占3.03%(5/165侧),其中变异型1例/侧,普通型4例/侧,差异无显著性(c2=1.239,P=0.266),其余患者均治愈。用皮瓣修复的患者15例均一期愈合。结论感染耳前瘘管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手术切除是治疗感染耳瘘的有效方法,掌握感染耳前瘘管基本知识、保证完整彻底的病灶切除,是减少或避免复发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前瘘管 感染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复发
下载PDF
益气温阳法中成药丸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焕光 李湘 +2 位作者 韦明壮 宋卫军 罗绮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临床观察益气温阳法中药丸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12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测血清IgE含量,用药5周结束时比较组间疗效及血清IgE含量;随访1年后记录临床... 目的:临床观察益气温阳法中药丸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12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测血清IgE含量,用药5周结束时比较组间疗效及血清IgE含量;随访1年后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测血清IgE含量,比较组间疗效及血清IgE含量。结果:组间近期疗效及血清IgE含量变化都无明显统计差异。组间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90%,血清IgE含量变化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均P>0.05);但组间血清IgE含量变化1年后随访(P<0.05)有统计学差异。组间远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4.5%,对照组有效率为71.93%,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辨证选用中成药丸剂治疗变应性鼻炎能远期降低血清IgE含量,疗效明显,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益气温阳法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和鼻窦炎病变程度关系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韦明壮 罗绮宁 +3 位作者 司建荣 黄坤平 曹焕光 宋卫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甲垂直部上下径的长度情况,分析其长度和鼻腔病变程度、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堵塞程度及年龄、性别等的关系。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图像,测量128例(332侧)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分别对前、后组鼻窦...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甲垂直部上下径的长度情况,分析其长度和鼻腔病变程度、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堵塞程度及年龄、性别等的关系。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图像,测量128例(332侧)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分别对前、后组鼻窦炎病变程度进行Lund-mackey CT评分,并行鼻内镜检查Lund-Kenedy评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332侧)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甲垂直部长度范围15-38mm,大于等于23mm的257侧(77.4%);男性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大于女性(P<0.01);中鼻甲长度和性别显著相关(r=-0.168, P=0.002,),和年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8,P=0.144);OMC堵塞组中甲长度大于OMC无堵塞组(P<0.01),中甲长度和OMC堵塞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257,P=0.000)。结论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可以通过CT图像进行测量,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可能和患者性别、鼻腔鼻窦病变程度等相关,期待更深入、多中心的研究共同关注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和鼻窦炎的关系,为“量化切除部分中鼻甲”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中鼻甲垂直部长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测量
下载PDF
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若尘 罗绮宁 颜惠琦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16-517,共2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L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宫颈脱落细胞采用LCT检查和Bethesda分级系统(TBS)分类,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患者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结果 2 523例LCT检查结果中,无...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L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宫颈脱落细胞采用LCT检查和Bethesda分级系统(TBS)分类,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患者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结果 2 523例LCT检查结果中,无上皮内病变及恶性病变(NILM)为阴性,阴性率82.44%(2080/2523);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上病变为阳性,阳性率17.56%(443/2523),阳性病变中ASCUS 141例占31.83%;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37例占8.35%;LSIL 172例占38.83%;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5例占14.67%;鳞状细胞癌(SCC)2例占0.45%,非典型腺细胞(AGC)26例占5.87%。年轻妇女的LCT阳性率最低,与其它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SIL及以上病变与组织病理学活检的符合率为71.55%。结论采用LCT检查和TBS分类诊断系统能及早发现宫颈病变,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技术 TBS诊断 宫颈病变 宫颈肿瘤
下载PDF
改进输血相容性检测流程缩短抢救用血等待时间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绮萍 曾桂娟 +1 位作者 陈意稳 罗绮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2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析改进输血相容性检测流程对于缩短抢救用血等待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改进输血相容性检测流程前收治的67例需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改进输血相容性检测流程后收治的71例需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 目的探析改进输血相容性检测流程对于缩短抢救用血等待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改进输血相容性检测流程前收治的67例需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改进输血相容性检测流程后收治的71例需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用血等待时间为(28.74±2.1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59±3.3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93,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7.18%高于对照组74.63%,且医疗纠纷发生率2.82%低于对照组1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相容性检测流程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缩短患者的抢救用血等待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可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护人员的协调沟通和管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输血相容性检测流程 抢救 用血等待时间
下载PDF
量化切除部分中鼻甲对鼻窦炎手术疗效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明壮 罗绮宁 +4 位作者 宋卫军 曹焕光 黄嘉韵 李湘 张晓忠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经鼻内镜量化切除部分中鼻甲对慢性鼻窦炎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中鼻甲垂直部长度≥25mm的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施规范的经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后,试验组:根据CT测量的中鼻甲垂直部长度... 目的初步探讨经鼻内镜量化切除部分中鼻甲对慢性鼻窦炎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中鼻甲垂直部长度≥25mm的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施规范的经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后,试验组:根据CT测量的中鼻甲垂直部长度,以保留中鼻甲垂直部长度约21mm为参考值,切除多余的部分中鼻甲垂直部游离缘组织;对照组:处理鼻窦、鼻甲病变后,手术医生根据病情决定中鼻甲切除与否,对中鼻甲长度处理无具体要求。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0~12个月,无失访。试验组有效27例(90.00%),无效3例;对照组有效20例(66.67%),无效10例。试验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继发性额窦炎、嗅觉减退等并发症。结论量化切除部分中鼻甲能保留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大部分中鼻甲,可改善鼻腔通气引流,一定程度上提高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切除 中鼻甲切除术 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下载PDF
中鼻甲形态和慢性鼻窦炎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明壮 罗绮宁 +3 位作者 周必生 李郁明 颜文杰 曹焕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中鼻甲形态(垂直部上下径的长度、中鼻甲气化、反向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为术中处理中鼻甲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结合螺旋CT检查和鼻内镜检查结果,对10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50例健康志愿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中鼻甲形态(垂直部上下径的长度、中鼻甲气化、反向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为术中处理中鼻甲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结合螺旋CT检查和鼻内镜检查结果,对10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50例健康志愿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测量中鼻甲垂直部上下径的长度,观察结构变异情况。结果慢性鼻窦炎组中鼻甲长度为左(23.62±3.28)mm、右(24.22±3.64)mm;对照组中鼻甲长度为左(21.30±3.19)mm、右(21.42±2.8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鼻中隔偏曲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鼻甲反向和气化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鼻甲垂直部的长度、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可能有关;中鼻甲垂直部过长可能也是导致鼻窦炎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术中可根据中鼻甲的实际长度和变异情况适当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鼻甲 鼻窦炎 内镜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贫血患者输血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绮萍 韦明壮 罗绮宁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7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贫血患者输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12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 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贫血患者输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12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输血进行治疗,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上升,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输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纠正贫血,减少输血量和输血风险。在贫血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输血量
下载PDF
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病变切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韦明壮 罗绮宁 +3 位作者 李晓珊 颜文杰 曹焕光 李湘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53例(男30例,女23例)面部皮肤病变患者。经手术彻底切除病变,恶性肿瘤切除严格无瘤原则,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认切缘阴性;良性病变切净病灶即可。根据缺损部位选用合适的局...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53例(男30例,女23例)面部皮肤病变患者。经手术彻底切除病变,恶性肿瘤切除严格无瘤原则,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认切缘阴性;良性病变切净病灶即可。根据缺损部位选用合适的局部皮瓣修复缺损:改良V-Y推进皮瓣13例、鼻唇沟转移皮瓣8例、A/O-T形皮瓣8例、旋转皮瓣6例、直接滑行瓣5例、多型皮瓣联合6例、双叶瓣2例、棱形皮瓣2例、游离皮瓣3例。结果:术后良性病变随访10~12个月,恶性肿瘤随访12~36个月,均无失访;恶性肿瘤者中有2例术后半年局部复发再手术切除;皮瓣远端表皮部分坏死5例,经湿敷、换药渐愈;创面裂开1例,再缝后愈合。其余皮瓣均一期愈合.全组无血肿、睑外翻、唇部变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皮瓣类型多样,可灵活选用来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修复技术是术者的底气,只有掌握了基本的修复手段,才敢大胆地切除病变,最终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皮瓣 面部修复 皮肤病变 面部缺损 手术
原文传递
局部皮下筋膜蒂V-Y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韦明壮 罗绮宁 +3 位作者 李晓珊 颜文杰 曹焕光 李湘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皮下筋膜蒂V-Y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21年4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收治并行面部V-Y皮瓣修复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45~85岁。病变部位包括面颊部12例(... 目的探讨局部皮下筋膜蒂V-Y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21年4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收治并行面部V-Y皮瓣修复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45~85岁。病变部位包括面颊部12例(4例涉及下睑),鼻部4例,唇部3例,颞部2例,颏部2例。病理诊断包括基底细胞癌7例,鳞状细胞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皮肤角化病7例,皮内痣3例,毛母质瘤1例,混合瘤1例,表皮囊肿1例。根据缺损部位设计合适的皮下筋膜蒂V-Y皮瓣进行修复。总结该皮瓣的血供优势、成活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应用χ^(2)检验对不同类型患者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均经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术中冷冻病检尽量取得切缘阴性,本组有1例多次切除后仍有1个切缘阳性。缺损面积14 mm×12 mm~59 mm×54 mm。全组皮瓣均成活。本组出现的不良事件是“Y”形三臂会合处及附近表皮少部分坏死结痂共4例,经湿敷、换药后脱痂愈合;其余患者创面一期愈合。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根据皮瓣的双蒂与单蒂(4/19比0/4)、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4/13比0/10)以及患者有基础病与无基础病(1/6比3/17)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98、3.56、0.01,P值均>0.05)。全组无裂开、血肿、睑外翻、唇部变形等并发症。良性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恶性肿瘤患者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面部中小型缺损的修复,如处理恰当,V-Y皮下筋膜蒂皮瓣有可能成为“不易坏死”的局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肿瘤 皮肤病变 修复外科手术 带蒂皮瓣 V-Y皮瓣
原文传递
面部原发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韦明壮 罗绮宁 +2 位作者 黄嘉韵 颜文杰 李湘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面部五官原发基底细胞癌(BCC)的临床特征及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总结分析37例面部五官部位原发BCC的临床特征。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术中冷冻病检,保证切缘干净;选择适合的皮瓣修复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37例中2例... 目的:探讨面部五官原发基底细胞癌(BCC)的临床特征及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总结分析37例面部五官部位原发BCC的临床特征。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术中冷冻病检,保证切缘干净;选择适合的皮瓣修复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37例中2例侧切缘见癌细胞残留,于术后4~6个月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5.41%(2/37),治愈率94.59%(35/37)。切除后缺损区选用合适皮瓣修复,4例出现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余全部皮瓣成活,外观效果满意。结论:面部五官原发BCC临床特征多种多样。首次彻底切除原发灶、保证切缘干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选择适合的方法修复缺损,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 面部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