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肥处理对香稻和非香稻品种籽粒灌浆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8 位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张金霞 张倩倩 田芳慧 彭东 张玉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8-13,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对香稻和非香稻品种的籽粒灌浆、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研究,明确香稻和非香稻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期,相对于非香稻品种,香稻品种在不施氮处理下表现为较高的籽粒灌浆速率,在施氮处理下表现... 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对香稻和非香稻品种的籽粒灌浆、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研究,明确香稻和非香稻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期,相对于非香稻品种,香稻品种在不施氮处理下表现为较高的籽粒灌浆速率,在施氮处理下表现为较低的籽粒灌浆速率;对于剑叶光合速率,无论在施氮还是非施氮条件下均表现为香稻品种高于非香稻品种,说明香稻品种更具有高光效特性。对2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表明,香稻品种较非香稻品种粒多,穗大;而非香稻品种相对于香稻品种则穗小,穗数多,这说明,香稻品种主要表现为大穗型,而非香稻品种主要表现为多穗型。对2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加工品质2品种差异较小,外观品质表现为非香稻品种明显优于香稻品种,食味值2品种相差相对较小,且均表现为不施氮处理的食味值较高。综合以上分析表明,相对于非香稻品种,香稻品种在不施氮处理下主要表现为较高的籽粒灌浆速率,较高的剑叶光合速率,较高的产量及较高的食味品质;在施氮处理下,除光合速率香稻高于非香稻品种外,其他性状稍低于非香稻品种,这说明,在水稻提优栽培中,在确保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不施或适当少施氮肥,有利于增加香稻品种的籽粒灌浆速率和剑叶光合速率,从而提高香稻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非香稻 籽粒灌浆 光合速率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新科稻3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
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6 位作者 胡秀明 刘经纬 殷春渊 王和乐 张金霞 张倩倩 王书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6期165-168,共4页
新科稻37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采用复交配组的杂交方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母本为自育的早熟抗病优质国审粳稻品种新科稻31,父本为新稻69与玉稻518杂交的F_(1)代,于2023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 新科稻37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采用复交配组的杂交方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母本为自育的早熟抗病优质国审粳稻品种新科稻31,父本为新稻69与玉稻518杂交的F_(1)代,于2023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等优点。本文作者就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新科稻37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48份水稻骨干材料香味及Badh2变异类型的鉴定
3
作者 张倩倩 殷春渊 +8 位作者 刘贺梅 胡秀明 孟利红 王和乐 张金霞 田芳慧 袁泽科 孙建权 王书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促进香稻育种,明确水稻重要种质资源中香味基因的存在情况,本研究将传统香味鉴定方法(KOH浸泡法)与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对48份水稻骨干材料的香味及香味基因Badh2变异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48份供试材料中,利用KOH浸泡法检测到具... 为促进香稻育种,明确水稻重要种质资源中香味基因的存在情况,本研究将传统香味鉴定方法(KOH浸泡法)与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对48份水稻骨干材料的香味及香味基因Badh2变异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48份供试材料中,利用KOH浸泡法检测到具有香味的材料有44份;利用香味基因Badh2的7种等位基因变异类型功能标记检测到含有香味的材料有43份,其中,有41份为纯合香型,2份为杂合型,等位基因Badh2-E2的变异类型有37份,等位基因Badh2-E7的变异类型有6份,未检测到等位基因Badh2-E4-5、Badh2-E12、Badh2-E13、Badh2-UTR和Badh2-Pro的变异类型。通过比较KOH浸泡法与分子标记技术,发现仅有1份材料检测结果不同,明水香稻(X23)用KOH浸泡法检测出具有香味,但本研究所用的Badh2的7种等位基因变异类型功能标记却未检测出含有香味,说明该材料可能属于Badh2其他已报道的或新的等位基因变异类型,也可能是含有新的香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香味 Badh2 变异类型
下载PDF
94份水稻骨干材料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4
作者 张金霞 张倩倩 +6 位作者 王书玉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张玉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为明确6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54、Pia、Pib、Pikm、Pikh)和1个恢复基因(Rf1a)在水稻骨干材料及新品系中的基因型和分布情况,从而为今后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合理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利用6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抗... 为明确6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54、Pia、Pib、Pikm、Pikh)和1个恢复基因(Rf1a)在水稻骨干材料及新品系中的基因型和分布情况,从而为今后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合理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利用6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抗稻瘟病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对48份水稻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利用恢复基因分子标记Rf1a对46份外引及自育恢复系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48份水稻骨干材料及品系中,单个种质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为1~6个,携带4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系最多,占总数的33.33%,其次为携带3个(22.92%)、2个(18.75%)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系,携带6个抗稻瘟病基因的种质资源最少(4.17%);6个抗稻瘟病基因在48份水稻种质中的分布差异较大,Pib、Pikh、Pi54在供试粳稻中的分布最广泛,分布频率分别达到77.08%、64.58%、62.50%,其次为Pita、Pikm、Pia,分布频率分别为47.92%、41.67%、33.33%;48份水稻种质共有抗稻瘟病基因组合22个,其中组合Pia+Pi54+Pikh+Pib和组合Pi54+Pikh+Pib的水稻材料数量最多(各6份)。在46份外引及自育恢复系材料中,携带恢复基因Rf1a的占93.48%。通过分子标记手段明确了相关种质的抗稻瘟病基因类型,为抗稻瘟病和恢复系新品系的选育及亲本组配提供了较好的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骨干材料 抗稻瘟病基因 恢复基因
下载PDF
数学建模在水稻插秧机作业优化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晓果 胡秀明 李亚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89,共4页
为了降低插秧机的作业故障次数、提升插秧效率和插秧质量,对数学建模在水稻插秧机作业优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了有效提升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分插机构的传动部件改进为非圆齿轮行星系,并针对传动装置建立数学模型并分析。为了验证... 为了降低插秧机的作业故障次数、提升插秧效率和插秧质量,对数学建模在水稻插秧机作业优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了有效提升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分插机构的传动部件改进为非圆齿轮行星系,并针对传动装置建立数学模型并分析。为了验证水稻插秧机的结构是否合理,对其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插秧机的结构合理,可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插秧机 数学建模 作业优化 非圆齿轮行星系 分插机构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的双苗率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胡秀明 黄群策 +1 位作者 贾宏汝 田瑞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后的同源四倍体水稻后代群体内,筛选到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突变体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趋于稳定时对2个株系在不同萌发温度下的多胚苗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双胚苗特性随着自交世代的推进而得到保持。... 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后的同源四倍体水稻后代群体内,筛选到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突变体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趋于稳定时对2个株系在不同萌发温度下的多胚苗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双胚苗特性随着自交世代的推进而得到保持。在试验材料的群体内多胚苗发生频率因材料种类不同或发芽温度不同以及水稻颖壳的有无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发芽温度为30℃条件下,ASDOR05-01和ASDOR05-02双苗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6.8%和2.5%。种子经过去颖壳处理后可以使其双苗率提高36.0%~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水稻 双苗率 萌发温度
下载PDF
粳稻新品种玉稻518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胡秀明 王书玉 +5 位作者 姬生栋 薛应征 刘贺梅 孙建权 殷春渊 王和乐 《种业导刊》 2012年第11期17-18,共2页
介绍了粳稻新品种玉稻518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提出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
关键词 粳稻 玉稻518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新稻22特征特性及机插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秀明 王书玉 +3 位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殷春渊 王和乐 《种业导刊》 2015年第10期18-20,共3页
新稻22原名新稻062235,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系统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常规粳稻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2001。介绍了新稻22的特征特性,从适播培育壮秧、保证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科学防... 新稻22原名新稻062235,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系统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常规粳稻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2001。介绍了新稻22的特征特性,从适播培育壮秧、保证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及时除草、适时收获方面提出了其机插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稻22 特征特性 机插秧 栽培
下载PDF
河南沿黄稻区机直播水稻栽培与管理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秀明 薛应征 +2 位作者 杨培培 职启超 职玉印 《种业导刊》 2014年第12期12-13,共2页
直播水稻是较为原始及轻简的水稻耕作栽培方式,具有省水、省时、省工的优点,从种植、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方面介绍了河南沿黄稻区机直播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
关键词 沿黄地区 直播水稻 种植 田间管理 病虫草害防治
下载PDF
新科稻31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秀明 王书玉 +4 位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殷春渊 王和乐 王东海 《种业导刊》 2017年第9期15-16,共2页
介绍了新科稻31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提出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提供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 水稻 新科稻31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新科稻29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11
作者 胡秀明 孙建权 +3 位作者 殷春渊 胡胜利 邵性宽 王东海 《北方水稻》 CAS 2018年第1期50-51,共2页
新科稻2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稳产、抗病等特点,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料运筹、科学灌水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机插... 新科稻2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稳产、抗病等特点,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料运筹、科学灌水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科稻29 特征特性 机插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新稻10号及机插秧技术要点
12
作者 胡秀明 王书玉 +3 位作者 薛应征 刘贺梅 孙建权 王和乐 《种业导刊》 2013年第6期7-8,共2页
介绍了新稻10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提出配套的机插秧种植技术,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产量优势。
关键词 水稻 新稻10号 特征特性 机插秧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对超级粳稻新稻18号强、弱势籽粒灌浆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6 位作者 刘贺梅 薛应征 张栩 王和乐 孙建权 胡秀明 李习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3-510,共8页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供试材料,2011年在7个纯氮水平,2012年在6个纯氮水平下,测定了结实期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强、弱势籽粒灌浆速率、稻米品质及产量,分析了籽粒灌浆速率与稻米品质的关系,明确了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供试材料,2011年在7个纯氮水平,2012年在6个纯氮水平下,测定了结实期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强、弱势籽粒灌浆速率、稻米品质及产量,分析了籽粒灌浆速率与稻米品质的关系,明确了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处理籽粒灌浆速率高于高氮处理;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强势粒快于弱势粒,平均比弱势粒快39.51%和20.34%,255.0kg/hm2纯氮处理的最大灌浆速率为1.14mg/(粒·d),比弱势粒快40.83%,平均灌浆速率N0处理最快,为0.74mg/(粒·d),比弱势粒快28.50%。活跃灌浆期粒重,强势粒明显高于弱势粒,无氮肥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灌浆前中期强弱势粒粒重与其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籽粒充实度则表现为弱势粒籽粒充实度与其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强势粒相关不显著;灌浆前期强弱势粒灌浆速率与稻米的加工品质呈负相关,其中弱势粒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灌浆后期强势粒灌浆速率与稻米外观品质呈显著负相关;灌浆高峰期(即花后24d)籽粒灌浆速率与加工品质呈正相关,与外观品质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说明增大灌浆前期弱势粒灌浆速率及提高灌浆高峰期和灌浆后期强弱势粒灌浆速率,可以同步改善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粳稻 籽粒灌浆 氮肥 强势粒 弱势粒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水稻食味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5
14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7 位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田芳慧 马朝阳 张栩 张瑞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9-127,共9页
为明确优质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培育筛选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河南省沿黄稻区8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 为明确优质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培育筛选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河南省沿黄稻区8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籽粒灌浆期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优良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高,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73%和36.49%;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在品种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均低于5%。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上的左偏抛物线关系(r=0.827^(*)),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905^(**)),糙米粒厚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r=0.747^(*));外观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稻米的食味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糙米粒厚的增加食味增加,而糙米粒厚大于2.1 mm,食味值反而下降;提高水稻灌浆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因此,水稻叶片的高光合效率在优质食味米选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压力,合理调控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对提高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食味 直链淀粉 蛋白质 粒厚 光合速率
下载PDF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5 位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薛应征 王和乐 范永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8,共4页
以河南省新培育的优质粳稻新稻22为材料,设置0、240、262.5、285、307.5、330 kg/hm2纯氮6个施氮水平,22.2万、27.75万、33.3万穴/hm23种栽插密度,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垩白和食味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插密度的增... 以河南省新培育的优质粳稻新稻22为材料,设置0、240、262.5、285、307.5、330 kg/hm2纯氮6个施氮水平,22.2万、27.75万、33.3万穴/hm23种栽插密度,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垩白和食味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先减小后增大,即27.75万穴/hm2种植密度下,稻米外观品质较好;其食味品质在低密度和中密度下较好,高密度下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不同栽插密度间差异较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增加趋势(低密度下不施氮处理除外);食味值、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各施肥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密度和氮肥二因素可知,栽插密度27.75万穴/hm2(行株距30 cm×12 cm)、施氮量为262.5 kg/hm2时水稻外观和食味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密度 垩白 食味品质
下载PDF
3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钱静 王劲松 +3 位作者 胡秀明 王静莲 仇颖琰 于文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病因病机。方法:收集3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一类共有表征信息的相关因子为气滞血瘀,并提取3个相关公因子,分别为... 目的: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病因病机。方法:收集3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一类共有表征信息的相关因子为气滞血瘀,并提取3个相关公因子,分别为寒凝、湿热、肾虚,389例患者经聚类分析形成3种证候:寒凝气滞血瘀证45.2%(176/389),湿热气滞血瘀证20.0%(78/389)和肾虚气滞血瘀证34.70%(135/389)。结论:内异症的症状和体征信息经多元统计分析可得出1个共性特征和3个常见证候,气滞血瘀反映本病的基本病机和基础证候,寒凝、湿热、肾虚反映本病不同个体,不同阶段病理状态和临床表现,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证候分布 中医病因病机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氮肥处理对新稻18号水稻产量及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5 位作者 薛应征 刘贺梅 张栩 孙建权 王和乐 胡秀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以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0、232.5 kg/hm2、255.0 kg/hm2、277.5 kg/hm2、300.0kg/hm2、322.5 kg/hm2和345.0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 以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0、232.5 kg/hm2、255.0 kg/hm2、277.5 kg/hm2、300.0kg/hm2、322.5 kg/hm2和345.0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至255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达最大,此氮肥水平下水稻上三叶的受光姿态较其他处理综合表现较好。从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上三叶的形态特征影响来看,倒二叶长受氮肥影响较大,倒一叶长受氮肥影响较小;倒一叶叶宽受氮肥影响较大,倒三叶叶宽受氮肥影响较小,说明氮肥处理对水稻叶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倒二叶叶长和倒一叶叶宽两个特性上。以水稻产量为因变量,叶片各形态特征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倒二叶叶长、倒一叶叶宽和叶面指数(LAI)与产量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0.996 2**),说明倒二叶叶长、倒一叶叶宽和叶面指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产量 上三叶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氮素调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5 位作者 薛应征 刘贺梅 范永胜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2,共5页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0、232.5、255.0、277.5、300.0、322.5和345.0kg/hm2纯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适宜氮素水平。结果表明,随氮...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0、232.5、255.0、277.5、300.0、322.5和345.0kg/hm2纯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适宜氮素水平。结果表明,随氮素水平提高,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量为255.0kg/hm2纯氮处理下,产量最高为9 878.11kg/hm2,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分别为84.81%、72.85%和66.9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分别10.00%和2.86%,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较高,为41.34%。低氮肥和高氮肥处理,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说明,在适宜的氮肥水平下,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可达到协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粳型不育系新稻97200A的开花习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佳佳 代西梅 +1 位作者 刘贺梅 胡秀明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08,共4页
不育系的开花习性是影响杂交稻制种产量的一个重要特性.以粳型不育系新稻97200A及恢复系新恢3号为材料,对其开花习性及异交结实率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盛花期及盛花时比较集中;开颖角度较大;开花时长在1.1~1.4 h之... 不育系的开花习性是影响杂交稻制种产量的一个重要特性.以粳型不育系新稻97200A及恢复系新恢3号为材料,对其开花习性及异交结实率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盛花期及盛花时比较集中;开颖角度较大;开花时长在1.1~1.4 h之间;柱头的外露率较低;平均包颈率为13.91%;柱头的平均表面积为1.20 mm2;人工授粉杂交结实率较高.通过对不育系及恢复系开花习性的研究,探索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方法,以求进一步降低制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系 开花习性 结实率
下载PDF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新科稻31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6 位作者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田芳慧 马朝阳 马晓红 王书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阐述水稻新品种新科稻31的选育经过、主要性状表现和应用前景。[方法]通过采用有性杂交、基因分离重组聚合有利基因及苗期鉴定抗稻瘟病育种技术育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其亲本来源:母本为优质抗病品种... [目的]阐述水稻新品种新科稻31的选育经过、主要性状表现和应用前景。[方法]通过采用有性杂交、基因分离重组聚合有利基因及苗期鉴定抗稻瘟病育种技术育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其亲本来源:母本为优质抗病品种郑稻18号,父本为自育的超级稻品种新稻18号。[结果]该品种于2017年6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河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结论]该品种的育成,实现了水稻高产、优质和抗病的同步改良及品种的更新换代,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科稻31 选育 栽培技术 应用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