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谐振器的圆片级真空封装真空度测试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胥超 王敏 杨志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62-167,共6页
针对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圆片级封装腔体体积小、传统的真空封装测试方法适用性差的情况,研制了一种用于表征圆片级真空封装真空度的器件——MEMS微谐振器。利用此谐振器不仅可以表征圆片级真空封装真空度,也可用于圆片级真空封装漏率... 针对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圆片级封装腔体体积小、传统的真空封装测试方法适用性差的情况,研制了一种用于表征圆片级真空封装真空度的器件——MEMS微谐振器。利用此谐振器不仅可以表征圆片级真空封装真空度,也可用于圆片级真空封装漏率的测试。采用MEMS体硅工艺和共晶圆片键合技术实现了微谐振器的圆片级真空封装,利用微谐振器阻尼特性建立了谐振器品质因数与真空度的对应关系,通过设计的激励电路实现了微谐振器品质因数的在片测试,对不同键合腔体真空度下封装的MEMS微谐振器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微谐振器在高真空度0.1~8 Pa范围内品质因数与真空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微谐振器 品质因数 真空度 圆片级真空封装
下载PDF
千特斯拉级内爆磁压缩装置初始磁场电源系统研制
2
作者 赵娟 程诚 +9 位作者 李波 吴刚 匡学武 胥超 周中玉 张旭平 唐小松 李建明 仝延锦 谷卓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初始磁场电源系统用于激励千特斯拉级内爆磁压缩装置的初级线圈产生初始磁场,是内爆磁压缩装置的关键设备。在分析千特斯拉级内爆磁压缩装置初始磁场电源需求和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系统设计了核心部件选择方案和主脉冲电路及控制系统结构... 初始磁场电源系统用于激励千特斯拉级内爆磁压缩装置的初级线圈产生初始磁场,是内爆磁压缩装置的关键设备。在分析千特斯拉级内爆磁压缩装置初始磁场电源需求和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系统设计了核心部件选择方案和主脉冲电路及控制系统结构,研制成功一套输出电压1~40 kV可调、主放电电流脉冲上升沿约60μs、总峰值电流达3.2 MA的初始磁场电源系统,已应用于千特斯拉级内爆磁压缩装置动态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磁压缩 强磁场激励 复杂电磁环境 精确控制
下载PDF
电磁驱动高速弹丸成型模式与影响因素
3
作者 黄炳瑜 陈学秒 +6 位作者 张旭平 熊玮 王桂吉 张先锋 税荣杰 胥超 谭福利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8,共14页
为了研究电磁驱动药型罩形成高速成型弹丸的可行性及弹丸成型特性,基于CQ-7脉冲功率装置,开展了电磁驱动线性药型罩形成弹丸技术实验。结合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实现了电磁驱动药型罩形成弹丸的速度测量和侵彻铝靶验证。同时,基于流体动... 为了研究电磁驱动药型罩形成高速成型弹丸的可行性及弹丸成型特性,基于CQ-7脉冲功率装置,开展了电磁驱动线性药型罩形成弹丸技术实验。结合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实现了电磁驱动药型罩形成弹丸的速度测量和侵彻铝靶验证。同时,基于流体动力学软件和相应电磁仿真模块,建立了电磁驱动弹丸成型的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弹丸成型和侵彻铝靶的动力学过程,利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等壁厚球缺型药型罩的结构参数以及加载能量对弹丸成型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外曲率半径对弹丸的头部速度影响较小,而头部速度会随壁厚的减小和加载能量的增大显著增加;弹丸的长径比随外曲率半径和壁厚的减小、加载能量的增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并验证了利用电磁驱动技术获得高速度和大质量成型弹丸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驱动 高速成型弹丸 线性药型罩 球缺型药型罩 成型模式
下载PDF
林分类型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团聚体中真菌反硝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4
作者 邓米林 林永新 +3 位作者 叶桂萍 胥超 宛颂 贺纪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68,共8页
选取位于福建省三明市的米槠次生林、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FnirK基因丰度,同时测定反硝化潜势。结果表明:FnirK基因丰度受林分类型显著影响,但受团聚体影响较小。马尾松人工林土壤FnirK基因拷... 选取位于福建省三明市的米槠次生林、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FnirK基因丰度,同时测定反硝化潜势。结果表明:FnirK基因丰度受林分类型显著影响,但受团聚体影响较小。马尾松人工林土壤FnirK基因拷贝数最高,为5.30×10^(8)copies·g^(-1),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土壤的2.49×10^(8)copies·g^(-1)和次生林土壤的1.21×10^(8)copies·g^(-1)。各粒级团聚体的FnirK基因拷贝数也呈现出相同趋势。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两种粒径较大团聚体的FnirK基因拷贝数较高,粒径较小团聚体中FnirK基因拷贝数较低,而次生林中4种粒级团聚体FnirK基因拷贝数无显著差异。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的反硝化潜势分别为10.23和6.41μg·kg^(-1)·h^(-1),显著高于次生林土壤的2.76μg·kg^(-1)·h^(-1)。相关性分析表明,FnirK基因丰度与土壤含水率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反硝化潜势与土壤pH值、含水率、有效磷含量和FnirK基因丰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真菌可能在酸性森林土壤反硝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不同林分类型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含水率和有效磷含量影响FnirK基因丰度和反硝化潜势,而团聚体粒径对土壤FnirK基因丰度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未来的森林管理过程中,人工林土壤真菌反硝化过程对N_(2)O产生的贡献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人工林 森林土壤 Fungal nirK 团聚体
下载PDF
森林转换对地表径流可溶性有机碳输出浓度和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胥超 林成芳 +5 位作者 刘小飞 熊德成 林伟盛 陈仕东 谢锦升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92,共9页
米槠次生林转换成米槠人工幼林和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幼林(以下简称"人促幼林")后,以这三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每次降雨后地表径流量及径流水中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含量及通量,比较不同森林类型观测结果的差异,并... 米槠次生林转换成米槠人工幼林和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幼林(以下简称"人促幼林")后,以这三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每次降雨后地表径流量及径流水中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含量及通量,比较不同森林类型观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降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槠人工幼林单次产流量是米槠次生林的1.5—19.0倍,观测期间总径流量为5.9倍;米槠人促幼林单次径流量和总径流量均与米槠次生林无显著差异(P>0.05)。观测期间米槠次生林、人工幼林、人促幼林径流水DOC浓度值范围为5.9—18.4 mg/L,4.3—13.5 mg/L和3.2—9.9 mg/L,米槠次生林径流水浓度均值(12.6 mg/L)分别是米槠人促幼林(7.6 mg/L)和米槠人工幼林(5.3 mg/L)的1.6和2.4倍。回归分析表明,径流水中DOC浓度与降雨前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相关;降雨前土壤含水率20.8%是一个临界值,含水率低于20.8%时,径流水DOC浓度与降雨前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于20.8%时,径流水DOC浓度与降雨前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米槠人工幼林地表径流DOC输出通量是米槠次生林的0.7—5.4倍,观测期间总输出通量为2.1倍;米槠人促林DOC单次通量和观测期间总通量均与米槠次生林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森林类型DOC输出通量均与降雨量呈显著相关(P<0.05)。可见,米槠次生林转变成米槠人工幼林后DOC输出浓度降低,但径流量显著增加,导致DOC输出通量增加;而转变成米槠人促幼林后DOC输出浓度也降低,但径流量并未增加,因而并未增加DOC输出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换 地表径流 可溶性有机碳
下载PDF
Au/Sn共晶键合技术在MEMS封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胥超 徐永青 +1 位作者 杨拥军 杨志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研究了Au/Sn共晶圆片键合技术在MEMS气密性封装中的应用。设计了共晶键合多层材料的结构和密封环图形,盖帽层采用Ti/Ni/Au/Sn/Au结构,器件层采用Ti/Ni/Au结构,盖帽层腔体尺寸为4.5 mm×4.5 mm×20μm,Au/Sn环的宽度为700μm,优... 研究了Au/Sn共晶圆片键合技术在MEMS气密性封装中的应用。设计了共晶键合多层材料的结构和密封环图形,盖帽层采用Ti/Ni/Au/Sn/Au结构,器件层采用Ti/Ni/Au结构,盖帽层腔体尺寸为4.5 mm×4.5 mm×20μm,Au/Sn环的宽度为700μm,优化了键合工艺,对影响气密性的因素(如组分配比、键合前处理和键合温度等)进行了分析。两层硅片在氮气气氛中靠静态的压力实现紧密接触。在峰值温度为300℃、持续时间为2 min的条件下实现了良好的键合效果,其剪切力平均值达到16.663 kg,漏率小于2×10-3 Pa·cm3/s,满足检验标准(GJB548A)的要求,验证了Au/Sn共晶键合技术在MEMS气密封装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片级键合 键合温度 前处理 应力 剪切强度 漏率
下载PDF
不同林龄米槠更新林叶和枝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胥超 林开淼 +4 位作者 刘小飞 熊德成 陈仕东 林伟盛 林成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2期32-38,共7页
在福建顺昌选择21年生、31年生和49年生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测定各个林分叶片和枝条C、N和P的含量,分析其化学生态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的林分枝和叶C含量的时空变异较小,变化范围在473.0~485.6 mg·g^(-1)之间;N含量... 在福建顺昌选择21年生、31年生和49年生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测定各个林分叶片和枝条C、N和P的含量,分析其化学生态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的林分枝和叶C含量的时空变异较小,变化范围在473.0~485.6 mg·g^(-1)之间;N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呈升高的趋势;而叶片和枝条P含量随林龄变化的趋势不明显;2)不同林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C∶P平均值为809.5,是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313.9)和全球森林(300.9)的2.6和2.7倍;N∶P均值为30.1,是中国东部南北样带(11.5)、中国平均(18.0)和全球平均(13.8)的2.6倍、1.7倍和2.2倍。较高的N∶P表明研究区域受P限制,同时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较高的C∶P表明该森林能够在低P条件下提高P的利用率,以维持林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化学计量特征 P限制
下载PDF
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对侵蚀退化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胥超 谢锦升 +3 位作者 曾宏达 付林池 陈坦 杨玉盛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研究以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2种措施对退化地进行修复,监测恢复前后生态系统碳贮量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后生态系统总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2.78和4.87倍,其中,植被层碳贮量分... 本研究以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2种措施对退化地进行修复,监测恢复前后生态系统碳贮量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后生态系统总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2.78和4.87倍,其中,植被层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14.30和30.87倍,土壤层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1.85和2.78倍。生态系统内土壤碳的恢复速率落后于植被。2种不同恢复措施相比,人工促进恢复的生态系统碳吸存速率显著快于自然恢复(P<0.01),人工促进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吸存速率是自然恢复的2.17倍,其中植被和土壤的吸存速率也分别是自然恢复的2.26倍和2.09倍。而且人工促进恢复后的退化系统,碳库在乔木层各器官的分配方式更符合健康生态系统的分配方式,系统功能和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系统后期恢复。因此,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紧迫性和长期性考虑,采取积极的人工促进恢复措施能维持退化系统快速、持续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碳贮量 人工促进恢复 自然恢复 速率
下载PDF
连杆衬套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胥超 樊文欣 +1 位作者 赵俊生 梁大珍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2,共4页
目的准确测量连杆衬套表面粗糙度。方法采用高斯滤波法和小波分析法两种方法对连杆衬套表面粗糙度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与实测结果作对比。结果高斯滤波和小波法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046%和0.9037%。结论采用高斯滤波和小波分析评定连... 目的准确测量连杆衬套表面粗糙度。方法采用高斯滤波法和小波分析法两种方法对连杆衬套表面粗糙度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与实测结果作对比。结果高斯滤波和小波法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046%和0.9037%。结论采用高斯滤波和小波分析评定连杆衬套的表面粗糙度都具有可行性,相比之下,小波法的评定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杆衬套 高斯滤波 小波法 表面粗糙度评定
下载PDF
无氨氮化硅薄膜在MEMS硅腐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胥超 徐永青 杨志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4-197,202,共5页
研究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PECVD)生长的无氨氮化硅薄膜作为掩蔽层在MEMS硅腐蚀工艺中的应用。比较了PECVD不同工艺条件(衬底温度和功率)以及不同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硅腐蚀液温度对无氨氮化硅薄膜硅腐蚀掩蔽效果的影响。通过优... 研究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PECVD)生长的无氨氮化硅薄膜作为掩蔽层在MEMS硅腐蚀工艺中的应用。比较了PECVD不同工艺条件(衬底温度和功率)以及不同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硅腐蚀液温度对无氨氮化硅薄膜硅腐蚀掩蔽效果的影响。通过优化无氨氮化硅薄膜生长条件和硅腐蚀液温度,得到了高质量的氮化硅薄膜,颗粒以及针孔密度较少,0.2μm以上颗粒度小于100,提高了硅腐蚀掩蔽选择比。实验结果显示优化生长条件的氮化硅薄膜(衬底温度350℃,功率30 W),在85℃的TMAH硅腐蚀液中,硅的腐蚀速率为68μm/h,氮化硅薄膜腐蚀速率为33.2 nm/h,硅与氮化硅的腐蚀选择比为2 048,满足MEMS体硅腐蚀工艺对于掩膜特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氨氮化硅 硅腐蚀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PECVD) 腐蚀比 颗粒
下载PDF
抚育管理对米槠人工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胥超 谢锦升 +5 位作者 刘小飞 熊德成 陈仕东 林伟盛 林廷武 林成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于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分别对米槠人工幼林进行6次抚育管理,同时对幼林地抚育前后径流量和泥沙量进行观测,并与米槠次生林内的自然流失量(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第1次抚育(2012年7月18日)外,其余5次抚育显著增加了幼林... 于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分别对米槠人工幼林进行6次抚育管理,同时对幼林地抚育前后径流量和泥沙量进行观测,并与米槠次生林内的自然流失量(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第1次抚育(2012年7月18日)外,其余5次抚育显著增加了幼林地径流和泥沙量,抚育后的径流量是抚育前的1.7-2.5倍,平均为2.1倍;抚育后的泥沙量是抚育前的2.2-9.8倍,平均为4.7倍;抚育前米槠人工幼林的径流量和泥沙量分别是米槠次生林自然产流量的2.4-6.0倍和2.3-4.7倍,抚育后人工幼林产流量和泥沙量分别是次生林的4.4-14.7倍和3.2-24.8倍;幼林抚育极大地增加了米槠幼林地和次生林之间的水土流失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林抚育 径流量 泥沙量
下载PDF
三维表面粗糙度评定的小波基准面 被引量:2
12
作者 胥超 樊文欣 +1 位作者 周永召 韩双凤 《制造业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2,8,共3页
本文给出了一个新的表面粗糙度评定基准面——小波基准面。此评定基准面由数据的小波分析产生,是由表面波度、形状误差和多尺度成分等低频信号组成。与传统的评定基准面相比,其优点是:光滑自然,没有特定的函数形式,精确度较高。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评定基准面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连杆衬套表面形貌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胥超 樊文欣 +1 位作者 周永召 韩双凤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39,共3页
以连杆衬套表面形貌为研究对象,对采集来的表面形貌数据根据波长不同,利用小波函数将其分解成低频和高频信号。其中低频信号代表表面粗糙度评定的基准面,高频信号代表表面粗糙度。然后重构出表面粗糙度。该方法可以较为精确地评定零件... 以连杆衬套表面形貌为研究对象,对采集来的表面形貌数据根据波长不同,利用小波函数将其分解成低频和高频信号。其中低频信号代表表面粗糙度评定的基准面,高频信号代表表面粗糙度。然后重构出表面粗糙度。该方法可以较为精确地评定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杆衬套 小波函数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建立健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胥超 陈金源 《现代医院》 2018年第8期1119-1123,共5页
纵观美国、英国、法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我国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型评价体系已经与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相矛盾。就美英法三国而言,一个合理良好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需要由政府、社会和高校三... 纵观美国、英国、法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我国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型评价体系已经与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相矛盾。就美英法三国而言,一个合理良好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需要由政府、社会和高校三方面共同协调行程,并在其中承担不同的任务需要。由于政府、社会和高校处于不同的角色,决定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权利与责任也不尽一样,三者之间相互协同运行,共同为提高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政府评价 社会评价 高校评价
下载PDF
连杆衬套内表面磨损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胥超 冯志刚 +2 位作者 周永召 李涛 韩双凤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4年第1期136-137,140,共3页
在连杆衬套内表面磨损的试验研究中,分别选取间隙值、载荷和转速作为试验因子。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并用极差分析法分析了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对连杆衬套内表面磨损影响主次顺序为转速、载荷、间隙值。从中得到了连杆衬套内... 在连杆衬套内表面磨损的试验研究中,分别选取间隙值、载荷和转速作为试验因子。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并用极差分析法分析了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对连杆衬套内表面磨损影响主次顺序为转速、载荷、间隙值。从中得到了连杆衬套内表面最大磨损量和最小磨损量的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杆衬套 磨损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红壤侵蚀地马尾松林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库动态 被引量:14
16
作者 何圣嘉 谢锦升 +5 位作者 曾宏达 田浩 周艳翔 胥超 吕茂奎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64-2973,共10页
运用RothC(version 26.3)模型,并结合"时空代换法"对长汀河田红壤侵蚀退化地马尾松人工恢复后林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反演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RothC 26.3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红壤侵蚀地植... 运用RothC(version 26.3)模型,并结合"时空代换法"对长汀河田红壤侵蚀退化地马尾松人工恢复后林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反演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RothC 26.3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趋势;RothC 26.3模型适用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马尾松林地土壤碳库的动态模拟;侵蚀退化地在马尾松林建植后,林地表层土壤碳吸存速率以非线性的形式上升,并在15—25a时间内达到最大,马尾松恢复后前30a林地土壤平均碳吸存速率约为0.385 tC.hm-.2a-1,自马尾松建植后演替至当地顶级群落(次生林)全过程中平均碳吸存速率约0.156 tC.hm-.2a-1;根据模拟结果得到的拟合方程,计算得到研究区红壤侵蚀退化地的碳饱和容量约为36.85 tC/hm2,固碳潜力约为33.26 tC/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地 马尾松 生态恢复 RothC模型 有机碳库
下载PDF
亚热带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比较 被引量:17
17
作者 江淼华 吕茂奎 +2 位作者 胥超 谢锦升 杨玉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1,126,共7页
通过对福建三明地区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2种林分类型对降雨再分配规律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研究区2种林分内分别选取了3个20m×20m标准样地,同时设置了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收集装置,每... 通过对福建三明地区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2种林分类型对降雨再分配规律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研究区2种林分内分别选取了3个20m×20m标准样地,同时设置了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收集装置,每场降雨后测定相应的水量。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年降雨量为1 706.6mm,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内穿透雨量没有显著差异,总穿透雨量分别为1 204.0mm和1 289.9mm,分别占年降雨的70.6%和75.6%;米槠次生林树干茎流量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p<0.05),两者的树干茎流率分别为4.8%和2.7%;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截留率分别为24.7%和21.8%。林内穿透雨量与林冠郁闭度和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林分郁闭度越高则穿透雨量越少。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的差异主要受林冠开阔度和树皮结构的影响,因此树种差异显著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降水再分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降雨再分配 杉木人工林 穿透雨 树干茎流
下载PDF
土壤增温调节中亚热带森林更新初期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晓杰 刘小飞 +6 位作者 林成芳 陈仕东 熊德成 林伟盛 胥超 谢锦升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4,共10页
全球变暖提高了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的生产力,但对亚热带森林生产力的影响仍然不清楚。由于亚热带森林植物的碳储量巨大,因此了解全球变暖对亚热带森林植物生长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加热电缆模拟土壤增温(+5℃),探讨中亚热带森林几种... 全球变暖提高了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的生产力,但对亚热带森林生产力的影响仍然不清楚。由于亚热带森林植物的碳储量巨大,因此了解全球变暖对亚热带森林植物生长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加热电缆模拟土壤增温(+5℃),探讨中亚热带森林几种主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生长及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增加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山油麻(Trema dielsiana)和东南野桐(Mallotus lianus)的高度,但黑莎草(Gahnia tristis)高度显著降低。增温显著增加木本植物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而草本植物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增温对整个群落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模式无显著影响,但木本植物总生物量在各器官之间分配随温度发生改变,增温显著提高木本植物枝生物量比(BMR),降低干生物量比(SMR),而叶生物量比(LMR)和根生物量比(RMR)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细根占总根系生物量比率。结果表明木本植物能够通过调节生物量分配模式应对未来全球气候变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土壤增温 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生物量 分配格局
下载PDF
应用小波多尺度分析亚热带森林土壤异养呼吸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智杰 郑裕雄 +6 位作者 陈仕东 刘小飞 熊德成 林伟盛 胥超 杨玉盛 史思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078-5086,共9页
土壤异养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一直是碳循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利用全自动连续观测系统对亚热带米槠常绿阔叶次生林土壤异养呼吸进行高频率观测,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技术对高频率实测值与模型... 土壤异养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一直是碳循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利用全自动连续观测系统对亚热带米槠常绿阔叶次生林土壤异养呼吸进行高频率观测,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技术对高频率实测值与模型估测值间的差值进行分析,探讨亚热带森林土壤异养呼吸的变化机制。结果发现,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年变化范围在0.82—7.11μmol CO_2 m^(-2)s^(-1)之间,全年平均值为2.66μmol CO_2 m^(-2)s^(-1),在7月份达到全年最高值。虽然土壤温度和水分双因素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土壤异养呼吸的年变化,但土壤温度和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在时间序列上未出现同步变化模式,同时双因素模型估测值与高频率实测值年均值相差18%,其中4—7月模型值低估12%,而8—9月模型值高估15%。进一步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对模型误差分析发现,模型值与实测值差异在4—7月主要分布在短周期(32—64 h)和长周期(≥85 d),这可能与生长季节土壤底物有效性提高,大量的易变化碳输入激发原有土壤有机碳分解有关。8—9月差异主要分布在长周期(≥85 d),这可能是干旱造成底物有效性降低,微生物只能利用原有难分解有机碳进行维持代谢。因此亚热带森林土壤异养呼吸会不仅受到温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影响,而且底物有效性变化也可能是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异养呼吸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呼吸 全自动连续观测 高时间分辨率 连续小波变换 亚热带森林
下载PDF
南方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下植被恢复限制因子与改造技术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何圣嘉 谢锦升 +3 位作者 周艳翔 胥超 吕茂奎 杨玉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8-124,共7页
林下植被匮乏是南方红壤丘陵区退化马尾松林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恢复退化马尾松群落的林下植被对于扭转该地区低效马尾松林的逆向演替,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马尾松林下植被匮乏的主要成因,并从土壤养分、... 林下植被匮乏是南方红壤丘陵区退化马尾松林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恢复退化马尾松群落的林下植被对于扭转该地区低效马尾松林的逆向演替,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马尾松林下植被匮乏的主要成因,并从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状、夏季高温和季节性干旱、土壤酸化和人为干扰等方面综合探讨了林下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从如何控制林地水土流失,改良退化林地土壤及减少人为干扰3个方面提出了退化马尾松林下植被恢复的对策。总结了到目前为止林下植被恢复较为成功的几种模式,以期为今后南方红壤侵蚀区退化马尾松林的改造和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区 马尾松 林下植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