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天然纤维废弃物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冬梅 苏彩欣 +4 位作者 李文 姚建铭 吴跃进 郑之明 余增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63-767,共5页
为了降低L-乳酸的生产成本,更好的实现生物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天然纤维素依次接种经离子注入诱变处理的木聚糖酶高产菌黑曲霉P602和米根霉RL6041高产菌进行固、液体二次发酵的方法,将其转化成用于工业生产的L-乳酸。结果表明:本实验条... 为了降低L-乳酸的生产成本,更好的实现生物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天然纤维素依次接种经离子注入诱变处理的木聚糖酶高产菌黑曲霉P602和米根霉RL6041高产菌进行固、液体二次发酵的方法,将其转化成用于工业生产的L-乳酸。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未经过任何化学预处理的秸秆等物质接种黑曲霉P602进行固体发酵,产生的木聚糖酶活力为6 320 IU/g干(培养)基,纤维素酶活力为29 IU/g干基;加入100 mL水浸提后,产生的还原糖浓度为14.07 g/L,纤维物质糖化率为79.45%。取滤液接入米根霉RL6041进行液体发酵后,生成乳酸的量为7 g/L,糖酸转化率为47.6%,以(NH4)2SO4作为氮源时,最佳氮源浓度为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纤维素 黑曲霉 米根霉 L-乳酸
下载PDF
离子束诱变粟酒裂殖酵母产辅酶Q_(10)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丽 郑之明 +5 位作者 樊永红 苏彩欣 许德军 柳丹 古绍彬 余增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8-92,共5页
辅酶Q10(coenzyme Q10,CoQ)对心脏充血性病人有较好的疗效,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实验研究了离子束诱变粟酒裂殖酵母对提高CoQ10的产量的影响与作用。实验筛选出六株突变菌株,研究了突变株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CoQ10产量都... 辅酶Q10(coenzyme Q10,CoQ)对心脏充血性病人有较好的疗效,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实验研究了离子束诱变粟酒裂殖酵母对提高CoQ10的产量的影响与作用。实验筛选出六株突变菌株,研究了突变株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CoQ10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编号为N1菌株产量达6.9344mg/L,是对照菌株的10倍多,最低的N2菌株的产量也是对照菌株的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低能离子束 粟酒裂殖酵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食品中共轭亚油酸的组成与抗病保健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彩欣 李汉昌 陈淑芬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2年第3期41-42,54,共3页
在动物性食品中,除了传统的营养价值之外,也含有一些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预防具有有益作用的微量成分,CLA(conjugated linoleic acid,共轭亚油酸)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近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实验证明了CLA系列的生物学保健功能.
关键词 食品 共轭亚油酸 组成 抗病保健机理
下载PDF
用选择性指示菌筛选除莠霉素A高产菌株
4
作者 苏彩欣 黄为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2,共4页
以吸水链霉菌NND 5 2菌株为原始菌株 ,利用紫外诱变和LiCl复合处理 ,采用琼脂柱移菌法进行初筛。用清酒酵母作为特异性指示菌 ,经复筛获得一株除莠霉素A高产菌株 ,产量为 980 0 9μg·mL-1 ,比原始菌株提高了 2 2 6倍。
关键词 选择性指示菌 除莠霉素A 菌株筛选 复合诱变 清酒酵母 抗生素
下载PDF
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 New L-Sorbose Dehydrogenase Accelerative Protein from Bacillus megaterium Bred by Ion-Beam Implantation 被引量:9
5
作者 赵世光 姚黎明 +4 位作者 苏彩欣 王陶 王军 汤明礼 余增亮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98-402,共5页
Bacillus megaterium BM302 bred by ion-beam implantation produces L-sorbose dehydrogenase accelerative protein (SAP) to accelerate the activity of L-sorbose dehydrogenase (SDH) of Gluconobacter oxydans in the 2-ket... Bacillus megaterium BM302 bred by ion-beam implantation produces L-sorbose dehydrogenase accelerative protein (SAP) to accelerate the activity of L-sorbose dehydrogenase (SDH) of Gluconobacter oxydans in the 2-keto-L-gulonic acid (2KLG) fermentation from L-sorbose by the mixed culture of B. megaterium BM302 and G. oxydans. The SAP purified by three chromatographic steps gave 35-fold purification with a yield of 13% and a specific activity of 5.21 units/mg protein.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urified SAP was about 58 kDa. The SDH accelerative activity of SAP at pH 7 and 50℃ was the highest. Additionally, it retained 60% activity at a pH range of 6.5 ~ 10 and was stable at 20℃ ~ 60℃. After 0.32-unit SAP was added to the single cultured G. oxydans strains, the SDH activity was apparently accelerated and the 2KLG yield of GO29, GO112, GO and GI13 was enhanced 2.1, 3.3, 3.5 and 2.9 folds respectively over that of the strains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megaterium BM302 ion beam implantation counterpart protein two-step fermentation of V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