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浅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苟颖萍 白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是为了消除贫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是参考国外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的结果,也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扶贫成功经验的结果,...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是为了消除贫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是参考国外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的结果,也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扶贫成功经验的结果,更是走出当前农村扶贫现实困境的必然结果。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坚持"、"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精准扶贫 贫困人口 农村地区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现代化路径探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苟颖萍 贺春生 《未来与发展》 CSSCI 2009年第4期5-7,11,共4页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文章概括了中国农民现代化的涵义及现代化农民的标准,通过对农民现代化现状的分析,探析了其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口素质、人口数量等方面实现农民现代化的路径。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农民现代化 现状 路径
下载PDF
困境与出路: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我国农民养老保障 被引量:5
3
作者 苟颖萍 施乐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4,68,共3页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土地流转下的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养老难主要有农民养老失去了收入保障、参与养老保险积极性不高、政府措施不到位、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应从基于土地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土地流转下的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养老难主要有农民养老失去了收入保障、参与养老保险积极性不高、政府措施不到位、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应从基于土地流转进行农民养老保障资金筹集,政府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参保意识,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完善土地流转下我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民养老保障 政府职能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中国为什么能? 被引量:4
4
作者 苟颖萍 白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3-87,共5页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今中国文化自信,首先源于文化自信有着深刻的客观依据,它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对发展中国文化的科学把握,更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理性研判;其次源于文化自...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今中国文化自信,首先源于文化自信有着深刻的客观依据,它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对发展中国文化的科学把握,更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理性研判;其次源于文化自信有着丰富的维度来源,它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于百年来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发展于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再次源于文化自信有着强大的适用价值,它可以筑牢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可以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自信,可以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文化自信 精神 民族
下载PDF
我国农户兼业化与农民增收问题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苟颖萍 贺春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99,共3页
兼业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和长期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应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使兼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的选择路径。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兼业 必然性 选择路径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关系的变迁与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苟颖萍 曹海滑 朱晶松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4-6,共3页
城乡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城乡对立"、"城市剥削乡村"关系的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的城乡关系历经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自由、开放、对流的城... 城乡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城乡对立"、"城市剥削乡村"关系的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的城乡关系历经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自由、开放、对流的城乡关系,以及"一五"计划时期城乡关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关系实现了从旧中国城乡关系向新型城乡关系的过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关系的变迁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城乡关系变迁
下载PDF
新型农民培育与甘肃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4
7
作者 苟颖萍 卫东 《未来与发展》 2011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地处西部地区的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地处西部地区的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艰巨,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培育新型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民 培育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国外发达国家农民培育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苟颖萍 任鹏 李建明 《社科纵横》 2013年第1期35-38,共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国外很多国家在农民现代化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借鉴国外农民培养经验,中国新型农民培养应着重从提升战略地位、加强立法进程、革新教育观念等方面,大力发展农民教育,造就新型农民。
关键词 国外 农民培育 新型农民
下载PDF
试论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农民素质 被引量:7
9
作者 苟颖萍 《开发研究》 CSSCI 2003年第6期18-19,共2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尤其要在占近 70 %全国人口的农村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 ,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奋斗目标。本文在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剖析、比较的基础上 ,分析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对小康社会建设的影响 。
关键词 农民素质 小康社会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从社会排斥理论的视角探讨新型农民培育——基于甘肃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苟颖萍 贺春生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21,共3页
甘肃农民在经济、文化、权利等三个维度上长期遭受着社会排斥,是制约新型农民培育的深层次原因。培育新型农民的关键在于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民职业技能素质;引导农民合理流转,借助城镇资源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社会主义新农村 培育新型农民
下载PDF
社会管理视角下的新型农民素质培育——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苟颖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2,共6页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通过对甘肃省农民素质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更需关注,思想观念有待提升。只有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通过对甘肃省农民素质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更需关注,思想观念有待提升。只有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才能实现农民转型,才能培育新型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素质
下载PDF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民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7
12
作者 苟颖萍 《社科纵横》 2006年第11期26-27,共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引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引导和教育农民实现本身的现代化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农民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苟颖萍 杨莉 《社科纵横》 2003年第3期22-23,共2页
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经验 ,透彻地分析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提出了指导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思想 ,对 2
关键词 世界历史理论 邓小平开放思想 地位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对提高共产党执政水平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1
14
作者 苟颖萍 陶福胜 《社科纵横》 2002年第5期10-11,共2页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内最具有独立思考品质的领导人。从思想、党风。
关键词 毛泽东 执政党建设 理论贡献
下载PDF
建国以来土地制度变革给农业和农民阶级带来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苟颖萍 《甘肃理论学刊》 2000年第1期57-59,共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次土地制度变革都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反过来,农民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变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特别...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次土地制度变革都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反过来,农民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变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特别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标志的第三次土地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变革 农业 农民 农村生产力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民素质培育问题探析——基于甘肃省农民素质问卷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苟颖萍 单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年第10期172-174,153,共4页
城镇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农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败。以甘肃农民素质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探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培育新型农民素质... 城镇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农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败。以甘肃农民素质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探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培育新型农民素质问题,分析甘肃农民素质调查数据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培育甘肃新型农民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新型城镇化 农民素质 培育
下载PDF
社会排斥视阈下我国农民长效增收的新思路——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苟颖萍 贺春生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1-56,共6页
农民在经济、公共资源分配、政治、文化和权利等五个维度上长期遭受社会排斥,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原因。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多元战略,鼓励农民兼业;实行"减负增收"、"减民增收";积极... 农民在经济、公共资源分配、政治、文化和权利等五个维度上长期遭受社会排斥,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原因。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多元战略,鼓励农民兼业;实行"减负增收"、"减民增收";积极探索新的增收源和扩大优势产业增收,以形成农民长效增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挑战 原因 长效机制
下载PDF
关于提高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苟颖萍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政治理论课效益的存在和表现形态是特殊的 ,不能简单地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概念对其类比。要提高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必须立足于学生思想实际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关键词 提高 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途径
下载PDF
基于社会排斥视角的新型农民培育——以甘肃为例
19
作者 苟颖萍 贺春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9-62,共4页
农民在经济、文化、政治和权利四个维度上长期遭受着社会排斥,是制约新型农民培育的深层次原因。新型农民的培育应坚持"农民主体性"原则,注重从物质需要、文化、法治、自我发展能力和合作精神五个方面转化农民,以形成新型农... 农民在经济、文化、政治和权利四个维度上长期遭受着社会排斥,是制约新型农民培育的深层次原因。新型农民的培育应坚持"农民主体性"原则,注重从物质需要、文化、法治、自我发展能力和合作精神五个方面转化农民,以形成新型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新型农民 培育 甘肃
下载PDF
列宁晚年土地变革思想发展演变的思想脉络
20
作者 苟颖萍 贺春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1,共4页
列宁晚年在不同时期随着对俄国国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俄国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实践进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变革思想。贯穿列宁土地变革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社会主义。对列宁来说,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的土地变革思想都是形式,真正的内容是社... 列宁晚年在不同时期随着对俄国国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俄国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实践进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变革思想。贯穿列宁土地变革思想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社会主义。对列宁来说,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的土地变革思想都是形式,真正的内容是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土地变革思想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