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儿茶素体外氧化产物分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萧伟祥 宛晓春 +2 位作者 胡耀武 钟瑾 萧慧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5-149,共5页
采用体外模拟发酵, 对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 其中儿茶素含量为78-09 % ) 进行酶促氧化、化学氧化和自动氧化, 制取茶色素, 经HPLC分析, 结果表明, 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的产物吸收峰均能得到明确分辨, 其保留时间与红茶汤中茶色素成分相... 采用体外模拟发酵, 对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 其中儿茶素含量为78-09 % ) 进行酶促氧化、化学氧化和自动氧化, 制取茶色素, 经HPLC分析, 结果表明, 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的产物吸收峰均能得到明确分辨, 其保留时间与红茶汤中茶色素成分相吻合, 而自动氧化的产物中则缺少TFs。优化的化学氧化法制得的茶色素中, TFs 和TRs1 含量高于酶促氧化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儿茶素 氧化产物 茶色素
下载PDF
双液相系统酶化学技术制取茶色素 被引量:22
2
作者 萧伟祥 钟瑾 +1 位作者 胡耀武 萧慧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9-52,共4页
应用双液相酶化学技术研究茶色素的形成与制取 ,并以单液 (水 )相系统进行茶多酚酶促氧化制取茶色素为对照。引入氧载体后 ,构成了双液相酶化学氧化系统 ,对其中溶解氧浓度、PPO活性、TFs、TRs含量的变化和HPLC图谱等分析研究。制品中TF... 应用双液相酶化学技术研究茶色素的形成与制取 ,并以单液 (水 )相系统进行茶多酚酶促氧化制取茶色素为对照。引入氧载体后 ,构成了双液相酶化学氧化系统 ,对其中溶解氧浓度、PPO活性、TFs、TRs含量的变化和HPLC图谱等分析研究。制品中TFs的HPLC图谱可知 :TOP 1中TFs的峰高和峰面积均高于TOP 2制品中TFs ,尤以TFG与TFDG较高。TOP 1制品中儿茶素类残留量较对照少 ,尤其是简单儿茶素的残留量 (如DL C ,(— ) 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色素 双液相系统 氧载体 酶化学技术 生成 提取 茶叶
下载PDF
应用树脂吸附分离制取茶多酚 被引量:30
3
作者 萧伟祥 钟瑾 +1 位作者 汪小钢 萧慧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4-49,共6页
从茶中分离制取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现行工业化生产多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金属盐沉淀法,这两种方法,工艺繁琐,有机溶剂、金属盐或酸、碱损耗大,严重污染环境,提取率低、得率低、成本高、销售困难。笔者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从茶... 从茶中分离制取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现行工业化生产多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金属盐沉淀法,这两种方法,工艺繁琐,有机溶剂、金属盐或酸、碱损耗大,严重污染环境,提取率低、得率低、成本高、销售困难。笔者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从茶中分离,纯化茶多酚,制得低含咖啡碱的茶多酚粗制品,得率为18%~21%,纯度≥70%,EGCG>20%,咖啡碱<2%。吸附树脂具有表面积大,吸附量大,吸附与洗脱高峰集中,不用或少用除乙醇外的有机溶剂,洗脱与再生容易,成本低,得率高等优点,大有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多酚 大孔吸附树脂层析 分离 制备
下载PDF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萧伟祥 李纯 萧慧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红茶制造中,用铜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24%左右,从而部分的抑制了茶叶发酵,特别是茶黄素的形成受到了抑制。采用茶叶匀浆发酵法,结果表明,非酶性氧化产物中茶黄素约为酶促氧化形成量的6.8%,茶红素约为20... 在红茶制造中,用铜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24%左右,从而部分的抑制了茶叶发酵,特别是茶黄素的形成受到了抑制。采用茶叶匀浆发酵法,结果表明,非酶性氧化产物中茶黄素约为酶促氧化形成量的6.8%,茶红素约为20.6%。用茶黄素单没食子酯在纯过氧化物酶作用下,研究其降解作用,其产物用双向纸层析和紫外光谱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鉴别出3,4-二羟苯甲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和邻苯二酚等4种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色素 茶黄素 茶红素 色素形成 色素降解
下载PDF
茶多酚对实验性高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萧伟祥 罗国安 +4 位作者 李纯 王义明 王勇 荣沛 胡一中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1期62-62,共1页
从江西婺源绿茶中提取茶多酚(含儿茶素79.3%、EGCG 54.7%)对饮食性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供试动物为6周龄SD雄性大鼠,体重46±7克。40只幼鼠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为普通饲料+25.0%酪蛋白和0.1%氯化胆碱;第二至四组除上... 从江西婺源绿茶中提取茶多酚(含儿茶素79.3%、EGCG 54.7%)对饮食性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供试动物为6周龄SD雄性大鼠,体重46±7克。40只幼鼠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为普通饲料+25.0%酪蛋白和0.1%氯化胆碱;第二至四组除上述成分外,加入15.0%蔗糖、15.0%猪油、1.0%胆固醇和0.2%胆酸钠,其中三、四组为给药组(见表1)。饲养中,每隔3天称重1次。6周后各组皆喂正常饲料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作用 高脂大鼠 二至 EGCG 幼鼠 肝脏指数 婺源绿茶 氯化胆碱 耳缘静脉采血 胆酸钠
下载PDF
天然食用茶黄色素与茶绿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萧伟祥 王根 +5 位作者 王勇 张相发 丁文璋 钟瑾 刘存玲 佘传芳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9-54,共6页
利用低档绿茶或茶末、茶灰制取了纯天然茶黄色素(TYP)和茶绿色素TGP,并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光谱特性和不同pH、温度、光、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TYP的主要色素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少量的儿茶素氧化聚合有... 利用低档绿茶或茶末、茶灰制取了纯天然茶黄色素(TYP)和茶绿色素TGP,并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光谱特性和不同pH、温度、光、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TYP的主要色素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少量的儿茶素氧化聚合有色产物,TGP的主要色素成分是叶绿素或叶绿素铜钠盐,并含有TYP的上述成分。这两种茶色素中还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儿茶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这两种茶色素在pH3—6、<80℃30min和直射日光20h下,有较好的稳定性;TYP遇Zn2+,Cu2+,Mg2+,Co2+和Mn2+等金属离子不产生沉淀,但遇Ca2+,Pb2+,Fe3+或Fe2+,会产生沉淀,遇Al3+,溶液更为黄亮鲜艳,表明这两种茶色素可作为适应性广泛的天然食品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色素 茶绿 化学组成 绿茶
下载PDF
茶红色素形成机理和制取 被引量:45
7
作者 萧伟祥 钟瑾 +1 位作者 萧慧 蒋显猷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共8页
茶红色素(TRP)是一类天然食用色素,其主要组分是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物茶红素(TRS)与茶黄素(TFS)。文中分析了TRP的组分、结构及其形成途径,提出了形成途径示意图,并阐明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子。同时,用不同方法制... 茶红色素(TRP)是一类天然食用色素,其主要组分是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物茶红素(TRS)与茶黄素(TFS)。文中分析了TRP的组分、结构及其形成途径,提出了形成途径示意图,并阐明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子。同时,用不同方法制备了TRP系列产品,并对产品的化学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绿茶 茶红色素 形成机理 制取
下载PDF
茶黄色素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萧伟祥 王勇 +1 位作者 李纯 宛晓春 《安徽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95-100,共6页
本文对茶黄色素(Typ)化学成分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黄色素含有茶叶中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人体多功能保健食用色素并具有优异抗氧化活性,对油脂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C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强得多,在食... 本文对茶黄色素(Typ)化学成分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黄色素含有茶叶中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人体多功能保健食用色素并具有优异抗氧化活性,对油脂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C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强得多,在食用、油脂工业和药物应用上有美好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色素 化学组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茶多糖生物活性与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9
作者 萧伟祥 萧慧 《中国茶叶》 2002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茶多糖 结构 生物活性 分离提取
下载PDF
制茶发酵中茶色素形成生化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萧伟祥 钟瑾 +1 位作者 萧慧 李大祥 《福建茶叶》 1998年第3期8-12,共5页
本文阐述了制茶发酵中茶色素形成生化反应及其形成机理。指出茶色素是以儿茶素二聚物和儿茶素低聚合物为主体。前导物除儿茶素外还有原花色素、黄酮酸及其苷和酚酸类等。
关键词 制茶 发酵 茶色素形成 生化机理
下载PDF
茶色素制取的生物化学 被引量:8
11
作者 萧伟祥 李立祥 萧慧 《蚕桑茶叶通讯》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茶色素是制茶发酵中形成的 ,其前导物是以儿茶素为主体的茶多酚 ,在多酚氧化酶 (PPO)与过氧化物 (POD)催化作用下 ,氧化聚合缩合反应形成了茶黄素类 (Theaflavins;TFs)与茶红素类 (Thearubigins ;TRs)物质[1] 。茶色素具有降血脂 ,抗动... 茶色素是制茶发酵中形成的 ,其前导物是以儿茶素为主体的茶多酚 ,在多酚氧化酶 (PPO)与过氧化物 (POD)催化作用下 ,氧化聚合缩合反应形成了茶黄素类 (Theaflavins;TFs)与茶红素类 (Thearubigins ;TRs)物质[1] 。茶色素具有降血脂 ,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凝 ,促纤溶 ,抗脂质过氧化 ,清除自由基 ,增强免疫功能 ,改善微循环 ,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茶色素组分中TFs是生物活性最活动的成分 ,但从红茶中提取的茶色素制品 ,TFs含量仅占色素总量 0 .5 %~ 3% ,纯化困难 ,因此 ,必须改进制取工艺 ,提高TFs等有效成分含量[1] 。我室采用双液相酶化学技术制取茶色素[2 ,3 ] ,制品中TFs含量≥ 4 5 .0 % ,高纯度低含咖啡因 ,符合国家二类中药要求。本文简述了茶色素的化学组成 ,茶色素的形成机理和制取。讨论了茶色素的重要组分茶黄素的生物活性和结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色素 制取 生物活性 化学组成 形成机理 结构
下载PDF
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萧伟祥 李纯 王勇 《蚕桑茶叶通讯》 1991年第3期5-7,共3页
茶多酚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抗氧剂,在机体内能清除自由基,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形成,抑制脂氧合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作用,起着防突变、防癌抗癌、抗衰老的功效。茶多酚能有效地抑制油脂的氧化“酸败”,是食品工业的抗氧剂和保鲜剂。本文就茶... 茶多酚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抗氧剂,在机体内能清除自由基,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形成,抑制脂氧合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作用,起着防突变、防癌抗癌、抗衰老的功效。茶多酚能有效地抑制油脂的氧化“酸败”,是食品工业的抗氧剂和保鲜剂。本文就茶多酚的抗氧化力和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证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强于维生索E、维生素C和丁基羟基甲苯(B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抗氧化活性 抗氧剂
下载PDF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萧伟祥 钟瑾 《福建茶叶》 1995年第1期19-22,共4页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需适应学科发展与经济建设的要求。重新把握茶叶生化的发展,调整茶叶生化研究内容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茶叶生化应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成就,加速学科间交叉渗透,使茶叶生化的基础与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需适应学科发展与经济建设的要求。重新把握茶叶生化的发展,调整茶叶生化研究内容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茶叶生化应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成就,加速学科间交叉渗透,使茶叶生化的基础与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茶叶生化研究也应为茶的综合利用提供生化基础知识与技术参数,为茶叶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应用开发提供生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生物化学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浅析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萧伟祥 《蚕桑茶叶通讯》 1997年第1期6-8,共3页
本文讨论了茶多酚制品的化学组成,茶多酚抗氧化活性与构效关系,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机理,以及茶多酚制品的“纯度”和分析方法等问题。认为用茶多、酚制品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值来表示茶多酚“纯度”是不确切的,用HPLC法测定儿茶素... 本文讨论了茶多酚制品的化学组成,茶多酚抗氧化活性与构效关系,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机理,以及茶多酚制品的“纯度”和分析方法等问题。认为用茶多、酚制品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值来表示茶多酚“纯度”是不确切的,用HPLC法测定儿茶素总量和(-)-EGCG含量来衡量茶多酚的质量指标却是准确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化学组分 抗氧化活性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光对茶树儿茶素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雨初 汪东风 +2 位作者 陈为均 王传友 萧伟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20-222,共3页
光对茶树儿茶素代谢的影响黄雨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合肥230026)汪东风,陈为均,王传友,萧伟祥(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合肥230036)Effectoflightoncatechinmetabolismott... 光对茶树儿茶素代谢的影响黄雨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合肥230026)汪东风,陈为均,王传友,萧伟祥(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合肥230036)Effectoflightoncatechinmetabolismotteatree.¥HuangYu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儿茶素 代谢
下载PDF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工艺学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夏涛 童启庆 萧伟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研究了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及其工艺调控。结果表明,悬浮发酵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虽明显受抑,但仍可完成正常酶促氧化作用;工艺监测参数如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浓度、摄氧率及茶汤总色度的变化与发酵体系中的底物消耗及... 研究了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及其工艺调控。结果表明,悬浮发酵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虽明显受抑,但仍可完成正常酶促氧化作用;工艺监测参数如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浓度、摄氧率及茶汤总色度的变化与发酵体系中的底物消耗及产物形成间存在密切关系;提高供氧水平和添加有机溶剂A可明显促进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的形成;高悬浮液浓度限制发酵的主要原因是供氧不足,而分批补料发酵方式能缓解供氧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悬浮发酵 工艺监测参数 供氧 发酵方式
下载PDF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夏涛 童启庆 萧伟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为实现悬浮发酵红茶工业化生产,对影响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容量传质系数(KLa)的因素及KLa对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KLa受发酵体系中搅拌速率、温度、通气量、装液量的影响;添加某有机物可明显提高发酵体系的KLa... 为实现悬浮发酵红茶工业化生产,对影响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容量传质系数(KLa)的因素及KLa对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KLa受发酵体系中搅拌速率、温度、通气量、装液量的影响;添加某有机物可明显提高发酵体系的KLa;随KLa的增大,发酵液中茶黄素类(TFs)含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匀浆 悬浮发酵 红茶 工艺放大指标 KLA
下载PDF
悬浮发酵红茶与传统红茶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夏涛 童启庆 萧伟祥 《茶叶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比较了悬浮发酵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品质差异 ,结果显示悬浮发酵红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茶黄素 (TFs)含量均比传统红茶高 ,茶汤汤色红艳明亮 ,滋味表现出浓强爽的特征。悬浮发酵液经适当后熟处理 ,可增加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 。
关键词 红茶 悬浮发酵 品质 后熟处理
下载PDF
脱咖啡碱速溶茶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继轸 张慧 +3 位作者 王勇 张家荣 刘国超 萧伟祥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在活性炭表面制备一层厚度适当的疏水性脱咖啡碱专用膜,吸附脱除茶液中的生物碱,经浓缩、喷雾干燥后,即可生产出脱咖啡碱速溶茶。该速溶茶中的咖啡碱含量比未脱咖啡碱的速溶茶低80%以上,且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等风味物质的保留量... 在活性炭表面制备一层厚度适当的疏水性脱咖啡碱专用膜,吸附脱除茶液中的生物碱,经浓缩、喷雾干燥后,即可生产出脱咖啡碱速溶茶。该速溶茶中的咖啡碱含量比未脱咖啡碱的速溶茶低80%以上,且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等风味物质的保留量高。研究结果表明,以活性炭为吸附剂,以植物油为膜剂,加0.1%月桂酸制成膜,膜厚度以膜剂浓度10%—25%内,其脱咖啡碱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茶 脱咖啡碱
下载PDF
超临界CO2提取茶叶中咖啡碱 被引量:19
20
作者 汪小钢 萧伟祥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5-69,共5页
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分离提取茶叶中的咖啡碱,再用CH2Cl2萃取分离,得到纯度为95.16%的咖啡碱,萃取率和和率分别为16.85%,0.55%,试验结果还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能够有效成分分离茶多酚和咖... 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分离提取茶叶中的咖啡碱,再用CH2Cl2萃取分离,得到纯度为95.16%的咖啡碱,萃取率和和率分别为16.85%,0.55%,试验结果还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能够有效成分分离茶多酚和咖啡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咖啡碱 超临界萃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