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定植产KPC酶植生拉乌尔菌的耐药基因环境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葛超荣 《生物技术进展》 2013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的传播是临床抗菌治疗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采用PCR、Southern杂交、测序比对等方法筛查和研究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相关耐药基因。首次在国内发现了产KPC酸的植生拉乌尔菌两株。分离到的植生拉乌尔菌对被测试的19... 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的传播是临床抗菌治疗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采用PCR、Southern杂交、测序比对等方法筛查和研究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相关耐药基因。首次在国内发现了产KPC酸的植生拉乌尔菌两株。分离到的植生拉乌尔菌对被测试的19种常用抗菌药物中的16种耐药,只对多粘菌素B、粘菌素和米诺环素敏感。它们均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其编码基因bla KPC-2位于质粒上,两侧(包括bla KPC-2)长度为7 498 bp的DNA序列所包含的结构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Tn3-transposase,Tn3-resolvase,ISKpn8,bla KPC-2和ISKpn6-like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拉乌尔菌 碳青霉烯酶 质粒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感染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华 曹海军 +1 位作者 蔡松良 葛超荣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男性不育 蜡样芽胞杆菌 精子
下载PDF
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快速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霍亚楠 葛超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建立结核分枝杆菌 (MTB) kat G基因点突变的筛选方法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 (INH)的状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 P)技术 ,对 8株耐 INH的临床 MTB分离株、16株对 INH敏感的临床分离株... 目的 :建立结核分枝杆菌 (MTB) kat G基因点突变的筛选方法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 (INH)的状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 P)技术 ,对 8株耐 INH的临床 MTB分离株、16株对 INH敏感的临床分离株及 MTB标准株 H3 7Rv的 kat G基因 ,进行聚合酶链 (PCR)反应扩增 kat G基因片段 ,再用 Msp I内切酶分别对 PCR产物进行消化反应。如果有 315位点 AGC突变为 ACC,则将增加一个切点。结果 :检测到 8株耐药株中有 7株增加了一个 Msp I内切酶切点 ,耐药株中 kat G基因点突变检出率为 87.5 % (7/ 8) ;16株敏感株和标准株均无额外的 Msp I内切酶切点。未发现 kat G基因序列的缺失。结论 :kat G基因点突变是 MTB耐 INH的重要机理之一 ;用 PCR- RFLP检测耐 INH的 MTB的 kat G基因点突变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TG基因突变 结核杆菌 异烟肼 抗药性 微生物 限制性片段长短的多态现象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酶电极法在测定葡萄糖和尿素氮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冯立民 葛超荣 《江西医学检验》 2002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评价酶电极法测定血清样品中葡萄糖和尿素氮的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BeckmanCX3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80份血清葡萄糖和尿素氮进行测定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并分别做线性范围试验、回收试验、重复性试验、干扰试验。结... 目的评价酶电极法测定血清样品中葡萄糖和尿素氮的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BeckmanCX3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80份血清葡萄糖和尿素氮进行测定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并分别做线性范围试验、回收试验、重复性试验、干扰试验。结果酶电极法测定葡萄糖和尿素氮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mmol/L、50mmol/L;回收率分别为103.8%、99.6%、101.3%、98.0%;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糖测定的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58%、0.63%及1.55%、0.91%,尿素氮测定的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70%、0.63%及2.82%、1.20%;360μmol/L的胆红素、5g/L的血红蛋白、11.35mmol/L的甘油三脂对酶电极法测定葡萄糖和尿素氮均不产生干扰;用酶电极法及氧化酶测定葡萄糖的相关系数为0.9986,用酶电极法及UV-GLDH法测定尿素氮的相关系数为0.9989。结论酶电极法测定葡萄糖、尿素氮具有快速、稳定、准确、不受样品颜色、浊度等影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尤其适合于测定急诊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电极法 葡萄糖 尿素氮 血液学检验
下载PDF
经肠道播散诱导内源性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先飞 陈丽 +2 位作者 王若南 葛超荣 陈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1-297,共7页
目的建立经肠道播散诱导发生内源性感染的小鼠模型,为研究肠道微生态与内源性感染的相关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模型。方法2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模型组B和对照组C。模型组A给予广谱抗生素溶液口服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后尾静脉注射5... 目的建立经肠道播散诱导发生内源性感染的小鼠模型,为研究肠道微生态与内源性感染的相关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模型。方法2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模型组B和对照组C。模型组A给予广谱抗生素溶液口服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后尾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5-FU)进行免疫抑制。在模型组A的基础上给予白假丝酵母菌灌胃引入机会性致病菌即为模型组B。对照组C同等方法给予生理盐水处理。实验过程中持续观察小鼠粪便菌群变化,平板计数法检测小鼠组织载菌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肺、肝、盲肠和大肠组织病理变化,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小鼠肠道主要菌群定量变化。结果实验终点时模型组A小鼠组织器官均出现细菌感染,模型组B小鼠表现为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两模型组小鼠肺和肝脏组织器官均表现为典型的炎症表现,而盲肠和大肠表现为黏膜炎症和屏障完整性被破坏。肠道菌群定量结果显示两模型组肠道主要菌群结构发生紊乱,肠道定植抗力下降,B/E值<1。结论在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和免疫抑制的条件下,肠道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突破肠道黏膜屏障引起组织器官感染,该模型能够为从肠道微生态方面预防及控制内源性感染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感染 动物模型 抗生素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小白菜表面粪大肠菌群的污染及其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琼 李雅颖 +1 位作者 姚槐应 葛超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2-867,共6页
为明确粪大肠菌群对蔬菜的污染及其耐药性,对厦门市集美区主要菜市场及超市的小白菜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平板计数和MPN法对小白菜表面的粪大肠菌群进行计数,并通过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揭示粪大肠菌群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 为明确粪大肠菌群对蔬菜的污染及其耐药性,对厦门市集美区主要菜市场及超市的小白菜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平板计数和MPN法对小白菜表面的粪大肠菌群进行计数,并通过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揭示粪大肠菌群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平板计数粪大肠菌群数量平均为631.3 CFU·g-1,合格率达90.9%;MPN计数平均为48.2 MPN·g-1,合格率达87.9%。清洗处理后粪大肠菌群数量从564.7 CFU·g-1降到92.5 CFU·g-1;流水浸泡10 min后,粪大肠菌群数量从564.7 CFU·g-1降到99.2 CFU·g-1。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粪大肠菌对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达到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到85.0%,但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没有耐药性。研究表明清洗处理显著降低粪大肠菌群的数量,粪大肠菌群对常用抗生素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其耐药谱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N 平板计数 药敏试验 耐药性 粪大肠菌群
下载PDF
改良Hodge试验在中国产KPC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江琴 葛超荣 杨青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第12期129-130,共2页
目的:初步评价改良Hodge试验(Modified Hodge Test,MHT)在中国产KPC肠杆菌科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MHT和PCR分别检测175株肠杆菌科细菌的KPC。以PCR为金标准,分析MHT在KPC检测中的灵敏度、特异性、诊断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 目的:初步评价改良Hodge试验(Modified Hodge Test,MHT)在中国产KPC肠杆菌科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MHT和PCR分别检测175株肠杆菌科细菌的KPC。以PCR为金标准,分析MHT在KPC检测中的灵敏度、特异性、诊断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MHT在检测175株肠杆菌科细菌的KPC时,灵敏度、特异性、诊断效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3.7%、96.6%、93.0%和100%。结论:在中国,MHT也是筛查产KPC肠杆菌科细菌的准确且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T KPC 检测
下载PDF
用PCR法快速初筛结核分枝杆菌的耐多药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鲍优红 叶建萍 葛超荣 《江西医学检验》 2004年第5期429-430,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初筛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耐多药性的方法。方法设计一种能检测已知点突变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方法并优化试验条件,用此方法检测18株耐多药株及95株非耐多药株的rpoB基因531位密码子由TCG向TT...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初筛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耐多药性的方法。方法设计一种能检测已知点突变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方法并优化试验条件,用此方法检测18株耐多药株及95株非耐多药株的rpoB基因531位密码子由TCG向TTG的突变情况,以检测其耐多药性。以传统的间接耐药比例法为标准,对用PCR法检测结核菌的耐多药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设计的PCR法检测结核菌耐多药性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80%,约登指数为69%。结论本研究设计的PCR法2小时能报告结果,且简单、经济,在结核菌耐多药性快速初筛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性 结核菌 初筛 PCR法 结核分枝杆菌 特异度 RPOB基因 结论 方法 指数
下载PDF
两元腺病毒载体系统转移bax基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9
作者 任苏平 朱海红 +3 位作者 陈智 刘克洲 葛超荣 吴炜 《浙江预防医学》 2003年第3期5-6,9,共3页
目的 采用两元腺病毒载体系统,介导bax基因转移至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7721,探讨腺病毒介导转移bax基因抗肝癌的活性。方法 常规方法在293细胞中扩增腺病毒Ad/GT-Bax和Ad/PGK-GV16,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后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1)Ba... 目的 采用两元腺病毒载体系统,介导bax基因转移至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7721,探讨腺病毒介导转移bax基因抗肝癌的活性。方法 常规方法在293细胞中扩增腺病毒Ad/GT-Bax和Ad/PGK-GV16,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后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1)Bax蛋白表达情况:感染Ad/GT-Bax和Ad/PGK-GV16的SMMC-7721细胞,其在24、48和72小时的Bax蛋白表达量依次为阴性对照细胞的2.5、3.1和3.9倍;(2)PI染色后,感染Ad/GT-Bax和Ad/PGK-GV16的SMMC-7721细胞出现亚二倍体峰,该峰面积占总面积的值在24、48、72小时时依次为31.65%、50.44%和61.81%。结论 两元腺病毒载体系统介导转移Bax基因可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可望成为治疗肝癌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元腺病毒载体系统 BAX基因 肝癌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联合固氮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梦媛 李雅颖 +2 位作者 葛超荣 张迎迎 姚槐应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15-1826,共12页
氮是限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工固氮技术的发展,氮肥的施用在提高作物产量、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的同时,导致了土壤板结、酸化、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N_(2)O)等环境问题。与人工合成氨相比,生物固氮是一种绿色经济的固氮方... 氮是限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工固氮技术的发展,氮肥的施用在提高作物产量、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的同时,导致了土壤板结、酸化、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N_(2)O)等环境问题。与人工合成氨相比,生物固氮是一种绿色经济的固氮方式,其包括共生固氮和非共生(自生固氮及联合固氮)固氮,且每年固定的氮可占总固定量的50%以上。与共生固氮相比,非共生固氮存在范围广,如甘蔗、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均能进行非共生固氮(联合固氮)。本文主要从禾本科植物的联合固氮菌种类及其作用机理、固氮活性及调控方式以及联合固氮菌的资源及应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发现相比较共生固氮而言,联合固氮菌易受到土著微生物、氮素水平等环境因素影响,其研究难度更大,需要筛选纯化更多的联合固氮菌,为其固氮机制研究提供良好材料;氮、磷、钼、铁等肥料的适量添加可有效促进固氮菌的固氮效率;固氮菌不仅可以提高土壤固氮量,而且有利于植物根系激素调节,从而增加植物抗病抗逆能力,促进植物更健康的生长。本文最后对禾本科植物联合固氮的农艺管理措施及固氮菌剂的实际应用方面做了展望,以期为提高禾本科植物联合固氮效率及推动生物固氮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植物 联合固氮 固氮菌种类 固氮活性 固氮菌应用
下载PDF
极端干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志远 袁鸣 +1 位作者 姚槐应 葛超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5-45,共11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多,极端气候如干旱和高温等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干旱和高温的同时发生容易形成极端干旱,不仅会改变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功能,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同时对微生物介导的土壤微...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多,极端气候如干旱和高温等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干旱和高温的同时发生容易形成极端干旱,不仅会改变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功能,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同时对微生物介导的土壤微生物过程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了解极端干旱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个体到群落的角度综述了极端干旱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微生物对极端干旱的响应,包括极端干旱对微生物DNA及细胞完整性造成的伤害、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氮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及极端干旱下根际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功能的影响,最后从交叉学科原位研究角度和分子组学角度对相关机理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土壤微生物响应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功能
下载PDF
土壤呼吸及其^(13)C同位素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棠棠 王娟 +1 位作者 姚槐应 葛超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8-586,共9页
为比较不同方法在土壤呼吸及其^(13)C同位素测定中的差异,应用气相色谱仪法(GC-TCD)、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气体进样法(Gasbench-IRMS)、甲酚红显色法(MicroResp)、碱液吸收法4种方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采用Gasbench-IRMS法和碱液吸收... 为比较不同方法在土壤呼吸及其^(13)C同位素测定中的差异,应用气相色谱仪法(GC-TCD)、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气体进样法(Gasbench-IRMS)、甲酚红显色法(MicroResp)、碱液吸收法4种方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采用Gasbench-IRMS法和碱液吸收法两种方式检测土壤呼吸的^(13)C同位素丰度,以期准确评估土壤呼吸及碳排放,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两种仪器法(GC、IRMS)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的数值结果相近(基础呼吸)或趋势一致(诱导呼吸),且重复性好(标准偏差分别为0.011、0.010mg/(kg·h)),准确度高;MicroResp法的测定结果与仪器测量值较为相近,但分辨率较低;碱液吸收法的测定结果较真实值偏高(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时)或偏低(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时)。(2)在测定CO_(2)中的^(13)C含量上,Gasbench-IRMS法直接测定的结果误差小(δ^(13)C值的标准偏差为0.137‰),接近实际值,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土壤微生物呼吸对底物的利用状况。综上,仪器法较化学分析法(MicroResp、碱液吸收)更能准确测定土壤呼吸及其^(13)C同位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测定 ^(13)C同位素丰度 方法比较
下载PDF
人工养殖南美白对虾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小玥 姚槐应 葛超荣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58-663,共6页
为调查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地区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东海、黄海及渤海沿岸的宁波、青岛以及东营3地采集了人工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样品。采用生化鉴定试剂盒和16S rRNA基因测序这两种方法对副溶血弧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 为调查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地区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东海、黄海及渤海沿岸的宁波、青岛以及东营3地采集了人工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样品。采用生化鉴定试剂盒和16S rRNA基因测序这两种方法对副溶血弧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上述菌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四环素、土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东营虾样分离菌株的耐药谱最广,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和土霉素具有耐药性;青岛和宁波虾样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说明可食用虾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对人体健康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今后的水产生产中要注意抗生素的规范化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副溶血弧菌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性与rpoB及katG基因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葛超荣 林瑞炮 陈智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耐多药性 KATG基因 RPOB基因
原文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葛超荣 林瑞炮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耐药机制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的研究
16
作者 葛超荣 冯立民 +2 位作者 林瑞炮 钟步云 陈智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95-96,共2页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株KatG基因的突变情况 ,建立快速筛选耐药株的方法。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法对 6 4株结核菌临床分离株的katG基因...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株KatG基因的突变情况 ,建立快速筛选耐药株的方法。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法对 6 4株结核菌临床分离株的katG基因的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46株敏感株和结核菌H37Rv标准菌株的katG基因均无SSCP泳动异常和MSPⅠ酶切位点的改变。结论 大多数结核菌耐异烟肼分离株有katG基因的突变 ,而突变位点大多是第 315位密码子AGC→ACC。PCR SS CP和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丽 张伟丽 +2 位作者 叶先飞 葛超荣 陈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重症患者的真菌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的495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资料,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重症患者的真菌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的495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资料,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6.4%(81/495)的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其中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1.1%(66/212)、0.0%(0/19)、31.2%(5/16)、4.8%(10/207)和0.0%(0/4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值≤1.0E+9/L、粒细胞缺少时间≥8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是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是独立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5.830、41.667、3.745、8.264及39.085,P值分别为0.000、0.011、0.035、0.007及0.000)。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在粒细胞缺少时间较长病例中及时使用集落刺激因子、抗真菌药或重建微生态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茶园氧化亚氮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星 于海洋 +2 位作者 郑宁国 葛超荣 姚槐应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5-814,共10页
茶园土壤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重要来源,且茶园土壤中施肥诱导的N_(2)O排放系数远大于旱地农田。针对全球茶园的特点和N_(2)O排放研究现状,本文综合分析了茶园N_(2)O排放特征、产生过程、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全球茶园土壤N... 茶园土壤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重要来源,且茶园土壤中施肥诱导的N_(2)O排放系数远大于旱地农田。针对全球茶园的特点和N_(2)O排放研究现状,本文综合分析了茶园N_(2)O排放特征、产生过程、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全球茶园土壤N_(2)O背景排放量平均为(2.68±2.92)kg N·hm^(-2),氮肥施用后N_(2)O平均排放量为(11.29±9.45)kg N·hm^(-2)。化肥诱导的N_(2)O排放系数为2.2%±2.1%,远高于IPCC估算的农田N_(2)O排放系数(1%)。茶园土壤是典型的酸性土壤,N_(2)O产生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其中反硝化作用占主导。茶园土壤N_(2)O排放主要与施肥量有关,此外,施肥种类也影响茶园土壤N_(2)O排放。茶园土壤N_(2)O减排途径主要包括优化施肥量和施肥种类、添加生物炭以及合理利用硝化抑制剂等。今后应加强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茶园土壤N_(2)O排放的原位观测,结合实验室培养和野外试验阐明茶园土壤N_(2)O产生和排放机制,利用数据-模型融合方式减少全球茶园N_(2)O排放估算的不确定性,为合理的茶园N_(2)O减排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N_(2)O排放 排放因素 施肥量 减排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