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结构振动试验中的力控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昌亚 宋汉文 +1 位作者 王德禹 蓝增瑞 《上海航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49,53,共4页
介绍了卫星结构振动试验中力控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国外力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与传统单轴加速度响应控制方法的对比,阐述了力和加速度双控技术对防止振动试验中过实验和欠实验的作用。分析表明该技术对实现卫星结构合理设计具有... 介绍了卫星结构振动试验中力控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国外力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与传统单轴加速度响应控制方法的对比,阐述了力和加速度双控技术对防止振动试验中过实验和欠实验的作用。分析表明该技术对实现卫星结构合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力控技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结构 振动试验 力测量装置 力控技术 加速度响应控制
下载PDF
可凝性气体对低温光学元件表面污染的测试设备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晴 裴云天 +3 位作者 蓝增瑞 孟宪华 杨雪梅 王爱斌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3-59,66,共8页
详细介绍了某些可凝性气体对低温光学元件表面污染测试设备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实验测定,并给出了系统误差分析。该设备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性能可靠、使用方便;测试波段从近红外直至远红外,精度优... 详细介绍了某些可凝性气体对低温光学元件表面污染测试设备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实验测定,并给出了系统误差分析。该设备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性能可靠、使用方便;测试波段从近红外直至远红外,精度优于3%,与国外同类仪器相当.可用于各类可凝性气冷凝霜层的测试研究,为进一步发展空间技术提供了有效的研究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物质 光学元件 污染 测试设备 设计
下载PDF
80C31单粒子效应敏感度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民 赵大鹏 +7 位作者 孟庆茹 吴志宇 于庆奎 蓝增瑞 程尔同 栾炳辉 李志常 阮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8-64,共7页
采用串列静电加速器对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计控制器用80C31微控制器进行了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得到了器件的错误截面与LET关系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对器件在同步轨道重离子环境中的翻转率进行了预计。
关键词 辐射效应 单粒子翻转 灵敏度 气象卫星
下载PDF
稳定分子流密度非平衡态的速度分布和碰壁率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蓝增瑞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5期281-292,296,共13页
在分子流状态,空间分子特性决定于表面发射分子的角分布和速率分布。作者发现速率分布可用“立方定律”描述。从表面分子发射规律出发导出了稳定分子流密度非平衡态空间分子速度分布函数。它和麦克斯韦分布不同,是各向异性的。但在立方... 在分子流状态,空间分子特性决定于表面发射分子的角分布和速率分布。作者发现速率分布可用“立方定律”描述。从表面分子发射规律出发导出了稳定分子流密度非平衡态空间分子速度分布函数。它和麦克斯韦分布不同,是各向异性的。但在立方定律成立时速率却服从麦氏分布。这种状态下碰壁率和分子密度关系是(ε/4)(n(?)),通常可用ε和1的差别表征偏离平衡态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态 分子密度 分子流 余弦定律 分子特性 表面分子 速度分布 容器壁 角分布 积分方程
下载PDF
可凝性气体对低温光学元件表面污染的测试设备
5
作者 郭晴 裴云天 +3 位作者 蓝增瑞 孟宪华 杨雪梅 王爱斌 《真空与低温》 1994年第2期63-69,共7页
详细介绍了某些可凝性气体对低温光学元件表面污染测试设备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1994年1月6日收到,第一作者的邮政编码200083及使用方法,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实验测定,并给出了系统误差分析。该设备结构简单、功能齐全、... 详细介绍了某些可凝性气体对低温光学元件表面污染测试设备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1994年1月6日收到,第一作者的邮政编码200083及使用方法,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实验测定,并给出了系统误差分析。该设备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性能可靠、使用方便、测试波段从近红外直至远红外,精度优于3%,与国外同类仪器相当。可用于各类可凝性气冷凝霜层的测试研究,为进一步发展空间技术提供了有效的研究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凝性气体 低温 光学元件 污染
下载PDF
溅射离子泵阴极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蓝增瑞 《真空与低温》 1990年第1期1-5,共5页
对一在10^(-5)Pa 真空下连续抽空气15000h 以上的溅射离子泵 Ti 阴极,测量了表面几何“起伏”,分析了剖面金相照片,并用 X 光衍射、XPS、AES 进进了分析研究。结已表明,表层 Ti 原子几乎全部与 N 结合生成 TiN;整块材料内有部份 Ti 的... 对一在10^(-5)Pa 真空下连续抽空气15000h 以上的溅射离子泵 Ti 阴极,测量了表面几何“起伏”,分析了剖面金相照片,并用 X 光衍射、XPS、AES 进进了分析研究。结已表明,表层 Ti 原子几乎全部与 N 结合生成 TiN;整块材料内有部份 Ti 的氢化物生成,并且阴极表面约6%的区域提供了约80%的溅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衍射分析 真空泵 阴极 溅射离子泵 阳极材料 放电表面 XPS分析
下载PDF
提高溅射离子泵抽速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蓝增瑞 《真空与低温》 1991年第3期1-7,共7页
按抽气过程推出了溅射离子泵的抽速公式。实验研究了阳极结构、阴极材料对提高抽速的作用。通过离子泵抽氩清洗后抽速提高现象的分析研究.证实了阴极材料表层成分对离子泵抽速有几倍的影响;钛阴极的泵在抽氮气达到稳定值后,阴极表层即盖... 按抽气过程推出了溅射离子泵的抽速公式。实验研究了阳极结构、阴极材料对提高抽速的作用。通过离子泵抽氩清洗后抽速提高现象的分析研究.证实了阴极材料表层成分对离子泵抽速有几倍的影响;钛阴极的泵在抽氮气达到稳定值后,阴极表层即盖满 TiN,而泵的正常抽速是离子溅射 TiN 生成的钛原子在阳极表面抽气提供的。研究表明,理想的离子泵阴极材料不仅应当溅射率高,溅射膜有高的吸气性能,而且应对入射的被抽气体原子有足够高的扩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速 真空泵 冷阴极离子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