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薛雅琳 《行政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工作以来,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各个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但是在事业单位内部,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管... 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工作以来,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各个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但是在事业单位内部,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运用的还是老旧模式,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效果相对较差。事业单位要想保证自身未来的良好发展,需要充分结合自身各方面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从而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体制创新
下载PDF
西北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应用——以兰州新区某办公楼为例
2
作者 薛雅琳 《绿色建筑》 CAS 2024年第5期50-53,114,共5页
经济的发展、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等都依赖于能源,而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逐年增加,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凭借其节能、低碳的优势,逐渐被应用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节能建筑实践中。以兰州新区某办公楼为例,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近... 经济的发展、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等都依赖于能源,而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逐年增加,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凭借其节能、低碳的优势,逐渐被应用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节能建筑实践中。以兰州新区某办公楼为例,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首次在西北寒冷与欠发达地区节能建筑中的应用实践,旨在借鉴该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后续同类地区的新建节能建筑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节能减排等可持续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寒冷地区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 建筑节能 实践应用
下载PDF
鼠尾草酸对热加工菜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栾跃婷 朱莹丹 +5 位作者 段章群 柴成梁 赵英男 刘妍妍 薛雅琳 王宪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5-55,共11页
本研究以菜籽油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0、200、400、700 mg/kg)鼠尾草酸和200 mg/kg特丁基对苯二酚对比分析,系统研究菜籽油热加工过程中(180℃,0、8、16、24、32 h)的色度、酸价、过氧化值、生育酚、黏度、脂肪酸组成与极性组分... 本研究以菜籽油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0、200、400、700 mg/kg)鼠尾草酸和200 mg/kg特丁基对苯二酚对比分析,系统研究菜籽油热加工过程中(180℃,0、8、16、24、32 h)的色度、酸价、过氧化值、生育酚、黏度、脂肪酸组成与极性组分等的变化规律,以揭示鼠尾草酸对热加工菜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鼠尾草酸添加量为700 mg/kg时表现出最优作用:延缓了菜籽油色度的劣变和抑制了油脂黏度的增大;热加工32 h后,酸价增幅最小,由0.280±0.030 mg/g升至0.757±0.020 mg/g,过氧化值较其余添加量低,为0.138 g/100 g;在热加工过程中α-生育酚损耗率与γ-生育酚损耗率均最低,分别为95.51%±0.96%与83.37%±0.39%;在热加工32 h时的极性组分含量为26.62%±0.03%,使菜籽油的热加工寿命得到延长。鼠尾草酸在热加工菜籽油中的使用可更好地实现对风险因子的控制,减少油脂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菜籽油 热加工 品质特性
下载PDF
炒制工艺对油茶籽油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剀舟 魏征 +3 位作者 王佳雅 栾霞 薛雅琳 段章群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采用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CTC)-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油茶籽炒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结合感官评价对炒制过程中油茶籽油的风味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炒制工艺下共定性和定... 采用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CTC)-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油茶籽炒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结合感官评价对炒制过程中油茶籽油的风味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炒制工艺下共定性和定量挥发性物质73种,其中醛类物质种类最多(14~16种),质量分数最高(50%~70%);炒制温度相比较于炒制时间,可显著提高呋喃类和吡嗪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酯类化合物的种类;鉴定出对油茶籽油整体风味关键贡献的风味物质(ROAV≥100)共11种,按照贡献度大小分别是3-甲基丁醛、(E)-2-甲基-2-丁酸乙酯、苯乙醛、2-甲基丁醛、己醛、二羟基-2(3H)呋喃酮、辛醛、2-甲基丙醛、庚醛、2-戊基-呋喃、辛酸;高温长时有利于麦芽味、水果味、青草味、烧烤味和坚果味的风味物质的生成,低温短时更有利于脂肪味、焦糖味、水果味风味物质的生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炒制工艺140℃—15 min、160℃—15min和180℃—15 min下的油茶籽油样品风味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工艺,具有贡献的风味化合物主要为呋喃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吡嗪类化合物;综合考虑油脂劣变、风险因素以及感官评价,炒制温度140℃和炒制时间15 min是较佳的油茶籽油炒制工艺,制备的油茶籽油风味最浓郁、清新、最具纯正茶油特征香气,辛辣味、坚果味、青草味、水果味是热榨油茶籽油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炒制工艺 挥发性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感官评价
下载PDF
迷迭香提取物对油条煎炸过程中菜籽油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赵英男 柴成梁 +4 位作者 朱莹丹 段章群 栾跃婷 薛雅琳 刘妍妍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3,共9页
比较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00%、0.005%、0.010%、0.020%、0.040%和0.070%)迷迭香提物(RE)的菜籽油在煎炸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共轭二烯值和共轭三烯值、极性组分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和对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T... 比较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00%、0.005%、0.010%、0.020%、0.040%和0.070%)迷迭香提物(RE)的菜籽油在煎炸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共轭二烯值和共轭三烯值、极性组分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和对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TFAs)生成情况的影响,并以质量分数0.02%的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作为对照,考察迷迭香提物在煎炸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煎炸14 h时,空白油样和添加质量分数0.005%、0.010%、0.020%、0.040%、0.070%RE、质量分数0.02%TBHQ的酸价从煎炸初始的(0.08±0.01)、(0.09±0.01)、(0.12±0.01)、(0.11±0.01)、(0.11±0.01)、(0.12±0.01)、(0.09±0.02)mg/g分别上升至(0.75±0.03)、(0.68±0.04)、(0.65±0.06)、(0.64±0.01)、(0.62±0.01)、(0.58±0.02)、(0.64±0.01)mg/g,p-茴香胺值从1.90±0.10分别上升至201.50±1.04、159.73±0.40、165.67±0.51、156.53±0.23、166.57±0.23、157.50±0.40、163.53±0.55,共轭二烯值从5.81±0.03分别上升至32.34±0.01、26.65±0.14、23.06±0.12、23.68±0.63、19.49±0.52、21.06±0.02、22.94±0.11,共轭三烯值从0.87±0.01分别上升至5.30±0.01、4.51±0.07、4.40±0.08、4.99±0.01、4.93±0.03、4.00±0.01、4.30±0.04,煎炸14 h时,空白组煎炸油和TBHQ组煎炸油极性组分质量分数分别为(30.80±0.44)%和(30.63±0.42)%,添加质量分数0.070%RE的煎炸油极性组分质量分数最低,为(26.47±0.21)%。与空白组相比,添加RE对于菜籽油在煎炸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降低有抑制作用。此外,添加质量分数0.070%RE对TFAs的抑制率达到17.39%,高于TBHQ的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提取物 菜籽油 煎炸 油条 品质
下载PDF
湖南省主要品种油茶籽油的营养品质研究
6
作者 刘佳丽 杨茜 +5 位作者 李秀娟 魏征 朱莹丹 薛雅琳 段章群 刘妍妍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190,共7页
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都是油茶种植的最佳地区,以湖南省种植面积为最多。为探究湖南不同油茶的生产适应性,分析湖南不同油茶品种的差异性,研究不同品种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包括湖南省6个全国主推品种:华鑫、华金、华硕、湘林210、... 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都是油茶种植的最佳地区,以湖南省种植面积为最多。为探究湖南不同油茶的生产适应性,分析湖南不同油茶品种的差异性,研究不同品种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包括湖南省6个全国主推品种:华鑫、华金、华硕、湘林210、湘林1号和湘林27号,还有其他主要种植品种,如衡东大桃系列、湘林系列、和湘林97号。该研究对不同品种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活性物质含量进行分析检测,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油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8%。油茶籽油中甾醇总含量为583.35~1623.79 mg/kg,主要组分为Δ7-豆甾烯醇和β-谷甾醇,占甾醇总量85%以上。油茶籽油中生育酚以α-生育酚为主,占总生育酚80%以上。油茶籽油的角鲨烯含量为70.49~304.32 mg/kg。油茶籽油中多酚含量为3.37~19.14 mg/kg。聚类分析将油茶籽油样品分为5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Y15华硕油茶籽油综合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油茶籽油 营养品质 脂肪酸组成 活性物质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抗氧化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欣 郭咪咪 +2 位作者 范文广 薛雅琳 段章群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6,共8页
食用植物油能够为机体生长和代谢提供能量,补充人体必需脂肪酸和多种微量营养素。植物油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酸败,产生一系列有害氧化产物,食用后对机体生理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因此,本文... 食用植物油能够为机体生长和代谢提供能量,补充人体必需脂肪酸和多种微量营养素。植物油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酸败,产生一系列有害氧化产物,食用后对机体生理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因此,本文简述了食用植物油氧化诱因、主要氧化途径-自动氧化机制及油脂氧化的危害,具体从低温储藏、气调储藏和添加单一或复配抗氧化剂方面综述了食用植物油抗氧化研究进展,并对目前食用植物油氧化和抗氧化措施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食用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油脂氧化 抗氧化措施 抗氧化剂
下载PDF
水分调节协同微波处理米糠储藏期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8
作者 杨剀舟 魏征 +2 位作者 栾霞 薛雅琳 段章群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研究采用微波协同调节水分探讨了对米糠中酶活变化、储藏期米糠品质以及生理活性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节初始含水量对微波稳定化米糠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初始水质量分数为24%时,过氧化物酶酶活为0,脂肪酶约为7%,多酚氧化酶约为... 研究采用微波协同调节水分探讨了对米糠中酶活变化、储藏期米糠品质以及生理活性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节初始含水量对微波稳定化米糠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初始水质量分数为24%时,过氧化物酶酶活为0,脂肪酶约为7%,多酚氧化酶约为3%;初始水质量分数为24%,微波功率1 000 W,微波时间180 s和料层厚度1.5 cm,米糠在12周储藏期时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21.45 mg KOH/g和4.22 mmol/kg,相比较原料(初始水质量分数11%),酸价降低约35%,过氧化值降低约26%;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米糠初始水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层厚度;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总含量12周储藏期内线性下降趋近于0,只有在较高初始含水量下第8周时出现阶段上升后再下降,微波处理对γ-生育酚和γ-生育三烯酚含量影响较大,平均降低50%和33%,较高初始含水量处理的米糠α-生育三烯酚含量(200 mg/kg)较低;米糠油脂肪酸组成在储藏期内棕榈酸含量增加,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谷维素含量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8周时达到最大1.35%。水分调节对储藏期米糠脂肪酸组成和谷维素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综合考虑,为了得到较好品质的米糠原料,储藏的时间不宜超过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微波 水分调节 储藏期 品质变化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快速检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薛雅琳 王雪莲 +1 位作者 张蕊 赵会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提出了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快速、无损鉴别植物油掺伪的新方法。收集了713个不同植物油样品,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光谱扫描与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应用数据模型对植物油样品的纯品及混合油进行定性鉴别,准确度... 提出了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快速、无损鉴别植物油掺伪的新方法。收集了713个不同植物油样品,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光谱扫描与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应用数据模型对植物油样品的纯品及混合油进行定性鉴别,准确度高,适应现代快速检测的需要,为保证食用油品质安全奠定了一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掺伪 鉴别方法 近红外光谱 数据模型 快速方法
下载PDF
加工助剂对食用油脂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薛雅琳 夏天文 +3 位作者 张磊 杨帆 王岚 刘世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3,共3页
食用油脂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通过对油脂加工过程中各种助剂使用情况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助剂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危害食用油脂安全因素,提出进一步统一助剂使用规范,避免因助剂使用不当造成的食用油脂安全危害。
关键词 油脂加工 食用安全 助剂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测定大豆水分含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薛雅琳 王雪莲 +1 位作者 赵会义 张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71,共3页
建立了基于FOSS 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快速测定大豆水分含量模型,对光学处理和数学处理手段等因素对模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模型进行了内部和外部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建模参数为:光学处理选用标准正常化处理(SNV Only),数学处理选... 建立了基于FOSS XDS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快速测定大豆水分含量模型,对光学处理和数学处理手段等因素对模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模型进行了内部和外部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建模参数为:光学处理选用标准正常化处理(SNV Only),数学处理选用1.4.4.1方法,大豆水分定标方程的交互定标决定系数(1-VR)为0.990 8,定标决定系数(R2)为0.993 9,定标标准误差(SEC)为0.096 7,交互定标标准误差(SECV)为0.127 3,现有数据预测标准偏差(SEP)为0.136。利用该模型对大豆水分含量进行检测,达到了代替常规标准方法的要求,可以应用于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大豆 水分
下载PDF
我国食用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现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薛雅琳 赵会义 张蕊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7,共3页
在采集了大量植物油样品的基础上,对样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初步了解了我国目前主要食用植物油反式脂肪酸的现状。数据表明,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中大部分产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2%,属于较为安全的水平。
关键词 植物油 反式脂肪酸 现状
下载PDF
油菜籽和菜籽油中叶绿素测定方法的确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薛雅琳 田淑梅 武占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3-34,共2页
借鉴并采用国际标准ISO 10519:1997《分光光度计 测定油菜籽中叶绿素的含量》和AOCS Cc 13i-96:1997标准《植物原油中叶绿素色值的测定》方法,对国内油菜籽及菜籽油中叶绿素含量进行方法比对测定,确定了适用于我国油菜籽和菜籽油中叶绿... 借鉴并采用国际标准ISO 10519:1997《分光光度计 测定油菜籽中叶绿素的含量》和AOCS Cc 13i-96:1997标准《植物原油中叶绿素色值的测定》方法,对国内油菜籽及菜籽油中叶绿素含量进行方法比对测定,确定了适用于我国油菜籽和菜籽油中叶绿素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大量分析测定和实验数据的汇总,证实确定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菜籽油 叶绿素 测定方法 标推
下载PDF
油脂质量标准体系与质量检验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14
作者 薛雅琳 马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油脂质量标准与质量检验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完善,已经成为保障我国国家利益和油脂产业安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迫切需要。油脂质量标准与质量检验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促进油脂科技的发展,规范油脂行业加工生产技术的发展,... 油脂质量标准与质量检验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完善,已经成为保障我国国家利益和油脂产业安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迫切需要。油脂质量标准与质量检验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促进油脂科技的发展,规范油脂行业加工生产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应对加入WTO国际油脂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我国油脂质量标准体系与质量检验体系需要不断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协调的油脂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体系,为国家经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质量标准 质量检验 体系
下载PDF
植物油品质特性和掺伪检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薛雅琳 龙伶俐 +3 位作者 史文青 马榕 皇甫志鹏 沈媛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3,共4页
根据所列举植物油不同品种固有的特征成分的差异,论述采用光谱、色谱、质谱以及电子鼻等分析技术,研究植物油的真实性成分,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掺伪检验方法,规范市场,促进植物油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植物油 品质 特征成分 真实性 掺伪检验
下载PDF
葵花籽油蜡糊蜡精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雅琳 曹万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5-46,共2页
采用葵花籽油蜡糊为实验原料 ,通过使用不同溶剂对葵花籽油蜡糊中蜡的精制试验 ,确定了基本工艺参数 ,回收了中性油 ,精制的蜡品质纯度达 95
关键词 葵花籽油蜡 精制 脱油 溶剂萃取 蜡糊
下载PDF
新的《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产品国家标准解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雅琳 潘俊升 张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8-160,共3页
花生、大豆、葵花籽是我国主要油料品种,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是深受我国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食用植物油,3种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已经占食用油总消费量(2016年3 075万t)的60%以上,其品质质量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2002年为了适应... 花生、大豆、葵花籽是我国主要油料品种,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是深受我国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食用植物油,3种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已经占食用油总消费量(2016年3 075万t)的60%以上,其品质质量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2002年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植物油生产、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要求,研究制修订了8项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经过十几年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花生油》 葵花籽油 国家标准 产品 食用植物油 解读 身体健康
下载PDF
植物油脂加热试验测定方法的研究改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雅琳 张颖 武占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4-46,共3页
为了解决280℃加热试验目视判断油脂颜色变浅、变深、变黑时,人为误差较大的问题,采用对油样加热前后罗维朋比色测定比较的方式,改进植物油加热试验测定方法,以减少人为感官的误差,用仪器简捷的量化了色泽的变化,减少人为误差,大量的实... 为了解决280℃加热试验目视判断油脂颜色变浅、变深、变黑时,人为误差较大的问题,采用对油样加热前后罗维朋比色测定比较的方式,改进植物油加热试验测定方法,以减少人为感官的误差,用仪器简捷的量化了色泽的变化,减少人为误差,大量的实验数据证实,改进后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脂 加热试验 测定方法 罗维朋比色法 色泽 改进
下载PDF
新的《菜籽油》产品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被引量:7
19
作者 薛雅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共2页
我国主要食用油产品———菜籽油产品国家标准已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 ,将于 2 0 0 5年 2月 1日起实施。为此对新的产品国家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以期为新标准的准确理解和实施、指导企业生... 我国主要食用油产品———菜籽油产品国家标准已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 ,将于 2 0 0 5年 2月 1日起实施。为此对新的产品国家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以期为新标准的准确理解和实施、指导企业生产、引导消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 引导消费 规范市场 企业生产 颁布 国家标准 质量监督 菜籽油 新标准 食用油
下载PDF
我国橄榄油及油橄榄果渣油产品标准的制定情况 被引量:7
20
作者 薛雅琳 薛益民 《粮油食品科技》 2006年第4期11-13,共3页
就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产品国家标准制定中借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国际橄榄油理事会相关标准情况,结合我国橄榄油和油橄榄果渣油生产和进口现状,研究确定适合我国生产贸易及规范市场的标准。
关键词 橄榄油 油橄榄果渣油 纯度指标 质量指标 标识要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