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莲荷原型的文化蕴涵 被引量:8
1
作者 覃召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72-77,87,共7页
莲荷原型的文化蕴涵的发展经历了正、反、合三个基本阶段、在中国早期艺术中,莲荷原型向人们展示的首先是它的生殖一生命底蕴,张扬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而从楚汉到魏晋期间,莲荷的形象添加了哲学—宗教蕴涵,并被赋予了仙风道骨,渐... 莲荷原型的文化蕴涵的发展经历了正、反、合三个基本阶段、在中国早期艺术中,莲荷原型向人们展示的首先是它的生殖一生命底蕴,张扬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而从楚汉到魏晋期间,莲荷的形象添加了哲学—宗教蕴涵,并被赋予了仙风道骨,渐具了净土境界、而在这一蕴涵产生的同时,它的艺术一美学蕴涵也就渐趋成熟,并成为文艺追求的一种境界。莲荷原型的三重蕴涵体现了原型发展的历史规律,深入地考察这一结构系统,对于研究文学艺术的历史生成有着普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荷 原型 生殖力崇拜 文化蕴涵
下载PDF
生命与诗乐的仪典——修禊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4
2
作者 覃召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40-47,共8页
The Chinese sacrificial ceremony in ancient times is a rite of life. It initi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ustom originated from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ies, which was held in spring by the river to get rid of bad or evi... The Chinese sacrificial ceremony in ancient times is a rite of life. It initi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ustom originated from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ies, which was held in spring by the river to get rid of bad or evil omen and pray for their descendants. The essential contents of this ceremony, which includes “ablution”, “washing body in March 3 (by the lunar calendar)”, “holding orchid”, “wine up floating in the bendy river” reveal strong life consciousness. The rite obtained new vitality when it became popular from among the ordinary people to the royal people and then into the circle of men of letters as part of their activities of poetry and music. It has brought about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al achievements and has had influence on folk customs, on poetry writing and on the spread of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禊 仪典 生命 诗乐
下载PDF
廖燕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覃召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0-65,共6页
廖燕(1644——1705).初名燕生,又名如燕,字人也,号柴舟,广东韶州府曲江县人.他生性清狂,傲岸不羁,识见广博,奇思逸飞,不仅是清初“名震粤东”的文艺家,而且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日本盐谷世弘在《刻二十七松堂集序》中曾将他与侯... 廖燕(1644——1705).初名燕生,又名如燕,字人也,号柴舟,广东韶州府曲江县人.他生性清狂,傲岸不羁,识见广博,奇思逸飞,不仅是清初“名震粤东”的文艺家,而且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日本盐谷世弘在《刻二十七松堂集序》中曾将他与侯方域、魏禧并论,以为“朝宗为先驱,冰叔为中坚,而柴舟为大殿”.曾璟于《通志·廖燕传》中认为廖氏兼有龙门、昌黎、子厚、东坡之美,堪称一代“挽时之杰”.高纲于《二十七松堂集序》中则誉廖燕其不平之鸣为“蛮烟瘴雨”中的“萧韶”之音.这些赞美之辞虽不免带几分增饰,但就廖燕的艺术造谐与美学思想而沦,却也庶几近之.廖燕的美学思想,委实是值得认真研究总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中国美学史 侯方域 研究总结 重要人物 韶州 龙门 曲江县 通志 广东
下载PDF
试论道家思想对诗学的影响
4
作者 覃召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15-123,共9页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说:“我国春秋以前,道德政治上之思想,可分之为二派:一帝王派,一非帝王派.前者称道尧、舜、禹、汤、文、武,后者则称其学出于上古之隐君子,或托之于上古之帝王.前者近古学派,后者远古学派也.前者贵族派,后者平...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说:“我国春秋以前,道德政治上之思想,可分之为二派:一帝王派,一非帝王派.前者称道尧、舜、禹、汤、文、武,后者则称其学出于上古之隐君子,或托之于上古之帝王.前者近古学派,后者远古学派也.前者贵族派,后者平民派也.前者入世派,后者遁世派也.前者热情派,后者冷性派也.前者国家派,后者个人派也.前者大成于孔子、墨子,而后者大成于老子.故前者北方派,后者南方派也.”此论甚为详尽,虽然并非完全正确,但王国维从思想家对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态度出发,从两端去把握诸子百家,乃抓住了问题实质,比较合情合理.自此之后,以两端——尤其是以入世、遁世之人生义理去评判社会思潮,便比较多地被学者们采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虚” 道家思想 论道 清静无为 少私寡欲 诗歌 袁枚 对称法则 诗人们
下载PDF
岭南诗论的地方特色
5
作者 覃召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58-65,共8页
岭南诗论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把自然视为诗歌本体,在注重诗歌自然天工的同时还强调诗人妙造自然的能动性,它视情道合一为诗的原质,既强调“率情”而作,又主张诗歌应具有强烈的理性精神;它具有乐歌为先的倾向,重视歌与诗的统一,并把粤... 岭南诗论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把自然视为诗歌本体,在注重诗歌自然天工的同时还强调诗人妙造自然的能动性,它视情道合一为诗的原质,既强调“率情”而作,又主张诗歌应具有强烈的理性精神;它具有乐歌为先的倾向,重视歌与诗的统一,并把粤歌看作创造新声的源泉.这三大特色的形成取决千岭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素朴淳厚的岭南文化之影响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之学 以诗为诗 以道为诗 音声之道
下载PDF
白沙诗教与岭南诗学传统
6
作者 覃召文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109-115,共7页
白沙诗教是由陈献昌首创,由湛若水总结,继承的岭南诗教,陈白沙有立诗为教,以诗施教的基本思想,一经湛甘泉拈出并给予诠释,便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义,现儒家诗教相同,白沙诗教也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都重视诗歌言志抒情的功能,都... 白沙诗教是由陈献昌首创,由湛若水总结,继承的岭南诗教,陈白沙有立诗为教,以诗施教的基本思想,一经湛甘泉拈出并给予诠释,便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义,现儒家诗教相同,白沙诗教也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都重视诗歌言志抒情的功能,都重视诗歌的温柔敦厚之旨,但不同于儒家诗教,白诗沙教是一种“自然之教”,有着以自然为宗,以感悟为主的特色,并有着崇高理趣倾向,而它的最高理想就是陈,湛屡屡弘扬的“鸢飞鱼跃”的审美境界,白沙诗教产生以后,对当代诗坛,尤其对岭南诗学传统产较大的影响,它匡扶了,弘扬了儒家诗教,有力地批判了“台阁体”的形式主义诗风,其影响所及从当时的“茶陵派”一致延续到后来的“前,后七子”乃至“公安派”,而岭南诗学也吸取了白沙诗教的“自然之旨”有其“以道为诗”的理性精神,这对于岭南诗歌创伤与诗歌理论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诗教 岭南诗学 自然之教 以道为诗 陈献章
下载PDF
寻根的心迹──论屈大均 被引量:5
7
作者 覃召文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8-94,共7页
屈大均毕生都在上下求索:游履于名山大川,攻读着三坟五典,他那躁动的心灵始终寻觅着宗族与民族之根。他渴求着历史传统的文化认同,热烈地期冀着时代精神的辉耀。正是这种寻根的心态,驱动他对中华文化、尤其是岭南诗歌文化的创造,... 屈大均毕生都在上下求索:游履于名山大川,攻读着三坟五典,他那躁动的心灵始终寻觅着宗族与民族之根。他渴求着历史传统的文化认同,热烈地期冀着时代精神的辉耀。正是这种寻根的心态,驱动他对中华文化、尤其是岭南诗歌文化的创造,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屈大均的寻根心迹,鲜明而又典型地反映了明清之际爱国志士的普遍心理,颇值得人们去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大均 文化认同 历史传统 时代精神 中华文化 诗歌文化 明清之际 寻觅
原文传递
佛之梦魇与禅之忧伤——岭南时期苏轼的禅佛情结 被引量:1
8
作者 覃召文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9-73,共5页
古今论及苏轼,莫不以旷达豪放目之,以为苏轼乃典型的乐天派,即使历尽劫难,也依然心胸坦荡,不存芥蒂。其实,这一说法只部分地适合于早期的苏轼,对于后期苏轼并不恰当。苏轼的人格不是单一的旷达,在其心中也潜藏着深深的忧伤。他曾说:&qu... 古今论及苏轼,莫不以旷达豪放目之,以为苏轼乃典型的乐天派,即使历尽劫难,也依然心胸坦荡,不存芥蒂。其实,这一说法只部分地适合于早期的苏轼,对于后期苏轼并不恰当。苏轼的人格不是单一的旷达,在其心中也潜藏着深深的忧伤。他曾说:"一生忧患,常倍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岭南 南华寺 惠州 黄州时期 人格 不恰当 自我评价 忧患意识 见性
原文传递
诗歌百喻二则
9
作者 覃召文 《语文月刊》 1999年第4期45-45,共1页
诗奴"诗奴"一词,多就诗歌而论,喻指那些执著于诗歌艺术,却被诗艺所拘的诗人。苏东坡《赠诗僧道通》中有句说:"为报韩公莫轻许,从今岛、可是诗奴"。这里说的是贾岛、无可。所说"诗奴"不仅仅是讥讽二人诗... 诗奴"诗奴"一词,多就诗歌而论,喻指那些执著于诗歌艺术,却被诗艺所拘的诗人。苏东坡《赠诗僧道通》中有句说:"为报韩公莫轻许,从今岛、可是诗奴"。这里说的是贾岛、无可。所说"诗奴"不仅仅是讥讽二人诗歌水准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艺术 苏东坡 贾岛 诗艺 僧道 执著 水准 元好问 论诗绝句 苦吟诗人
原文传递
诗僧趣谈二则
10
作者 覃召文 《语文月刊》 1999年第3期46-47,共2页
明末的诗僧集团中国的诗僧到了明末有了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如陈垣《滇黔佛教考》中所录,仅在滇黔地带,仅仅是破山派就有僧徒百余人,其中便不乏能诗者。除了滇黔之外,各地的诗僧也多是结帮结派的,如岭南以函是为首的诗僧集团就包括函是... 明末的诗僧集团中国的诗僧到了明末有了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如陈垣《滇黔佛教考》中所录,仅在滇黔地带,仅仅是破山派就有僧徒百余人,其中便不乏能诗者。除了滇黔之外,各地的诗僧也多是结帮结派的,如岭南以函是为首的诗僧集团就包括函是、今无、古云等三代诗僧并居士共一百多人,这一集团属于禅宗的曹洞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僧 发展趋势 集团化发展 明末 曹洞宗 中国诗歌史 禅宗 佛教 陈垣 居士
原文传递
仲殊的艳词
11
作者 覃召文 《语文月刊》 1998年第10期46-46,共1页
诗僧之诗,以清淡为宗。这是因为根据禅佛的学说,僧侣应该见性而忘情,因此,火热的激情,艳丽的词藻,这都是有违道性的。晚唐的保暹认为诗僧要"情忘道合",齐己则有诗云:"道性宜如水,诗情宜如冰",都是重申这一宗旨。
关键词 诗僧 仲殊 艳词 道性 见性 僧侣 齐己 宗旨 诗情 学说
原文传递
诗魔
12
作者 覃召文 《语文月刊》 1998年第8期45-45,共1页
"诗魔"一般喻指诗兴不已,有如入魔。如自居易《醉吟诗》:"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齐已《静座》:"诗魔苦不利,禅寂颇相应。"对于这种精神状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讲得很清楚,他说:"知... "诗魔"一般喻指诗兴不已,有如入魔。如自居易《醉吟诗》:"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齐已《静座》:"诗魔苦不利,禅寂颇相应。"对于这种精神状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讲得很清楚,他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结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在这一理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状态 白居易 诗仙 静座 引诗 心灵 自知 理解 诗歌创作 沧浪诗话
原文传递
诗歌百喻两则
13
作者 覃召文 《语文月刊》 1998年第12期46-46,共1页
诗圣诗人称"圣"只有杜甫,这一称谓不是出自杜甫的当时,而是在杜甫作古之后千百年后才有的。如明代杨慎称杜甫"圣于诗",清代王仕祯说杜甫诗纯为"圣语",清代叶燮说"诗圣唯杜甫",皆是。推杜甫为诗... 诗圣诗人称"圣"只有杜甫,这一称谓不是出自杜甫的当时,而是在杜甫作古之后千百年后才有的。如明代杨慎称杜甫"圣于诗",清代王仕祯说杜甫诗纯为"圣语",清代叶燮说"诗圣唯杜甫",皆是。推杜甫为诗圣,这当然是极赞之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歌 诗圣 清代 明代 孟子 杨慎 叶燮 阳刚之美 江西诗派 儒家诗教
原文传递
冰魂与诗情
14
作者 覃召文 《语文月刊》 1998年第5期45-45,共1页
函可在罪遣沈阳期间写了大量的咏冰雪诗,在他的心目中,那北国之雪是"雪势欲竞浮屠高,恍如钱塘八月潮。又如百千仙鹤剪羽毛,伫立骨战身飘摇"(《雪中歌》)。在他看来,那漫天冰雪不是外物,而是他人格的写照,"我心与雪何相似... 函可在罪遣沈阳期间写了大量的咏冰雪诗,在他的心目中,那北国之雪是"雪势欲竞浮屠高,恍如钱塘八月潮。又如百千仙鹤剪羽毛,伫立骨战身飘摇"(《雪中歌》)。在他看来,那漫天冰雪不是外物,而是他人格的写照,"我心与雪何相似,长欲空山抱雪死。纵令骨化定为冰,直至魂消应为水"(《山雪歌》)。对照南国的梅花,他对雪花别有一种深情,他唱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冰雪 雪花 士人格 月潮 骨化 浮屠 沈阳 羽毛 外物
原文传递
“剩诗”的奇祸
15
作者 覃召文 《语文月刊》 1998年第7期45-45,共1页
函可是明末清初广东的著名诗僧,字祖心,号剩人,故而他的诗歌被称为"剩诗"。在"剩人"、"剩诗"这样的称谓中,人们不难看出函可的遗民意识,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他蒙受了一桩奇祸。明亡之际,函可由广州入金陵,... 函可是明末清初广东的著名诗僧,字祖心,号剩人,故而他的诗歌被称为"剩诗"。在"剩人"、"剩诗"这样的称谓中,人们不难看出函可的遗民意识,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他蒙受了一桩奇祸。明亡之际,函可由广州入金陵,亲见清兵屠城,友朋遭难,悲愤填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诗歌 诗僧 广东 长诗 金陵 意识 著名 清军 诗穷而后工
原文传递
诗仙三则
16
作者 覃召文 《语文月刊》 1998年第9期35-35,共1页
中国的诗仙虽多,但正宗恐怕非李白莫属。史称"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名之",这就为李白平添了几分神仙气。后来李白赴长安,自称"方丈、蓬莱之人",贺知章也称其为"谪仙人";白又与诸名流为"酒八仙人&q... 中国的诗仙虽多,但正宗恐怕非李白莫属。史称"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名之",这就为李白平添了几分神仙气。后来李白赴长安,自称"方丈、蓬莱之人",贺知章也称其为"谪仙人";白又与诸名流为"酒八仙人",其仙气益浓。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一语足以道尽李白的诗酒生涯。李白的"仙气"指向自由:藐视道统,睥睨王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这是为人的自由;寄兴无端,想象物外,飘逸横放,淋漓挥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仙 李白 长庚星 贺知章 八仙 神仙 酒诗 杜甫 道统 长安
原文传递
诗僧趣谈二则
17
作者 覃召文 《语文月刊》 1997年第3期46-46,共1页
一、点金成铁宋代黄庭坚有"点铁成金"之论,主张通过点化,化腐朽为神奇。然而在他的创作中,其点化大多不成功,故王若虚对他有"点金成铁"之讥。例如他把船子和尚之诗点化为《诉衷情》词。原诗是: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 一、点金成铁宋代黄庭坚有"点铁成金"之论,主张通过点化,化腐朽为神奇。然而在他的创作中,其点化大多不成功,故王若虚对他有"点金成铁"之讥。例如他把船子和尚之诗点化为《诉衷情》词。原诗是: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一波随。夜深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黄词是: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钓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明月归。两相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前诗类似一幅写意的渔翁垂钓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僧 黄庭坚 王若虚 通过点 宋代 创作 空载 深水 两相 上钩
原文传递
诗僧趣谈二则
18
作者 覃召文 《语文月刊》 1997年第9期45-45,共1页
水月禅寂钱起有诗句"水月通禅寂",此话放在常人身上很难理解,而用来解释诗僧的某些文化行为,却也不无裨补。诗僧喜好面对水中朗月而参悟,这种参悟不仅是外在的欣赏,而更是内在的体认。
关键词 诗僧 参悟 文化行为 体认 解释 欣赏 常人 春风 理解 僧肇
原文传递
诗僧趣谈二则
19
作者 覃召文 《语文月刊》 1997年第4期46-46,共1页
香汗与臭诗诗僧不仅与权贵结交,还与皇帝来往。这种来往是御用与被御用的关系,并不具有平等的意义。例如明代著名诗僧真可一日侍奉明神宗,神宗正手抄《金刚经》,无意中汗滴渍湿了稿纸,神宗不明,反过来问侍从,真可见机行事,以诗偈对答云... 香汗与臭诗诗僧不仅与权贵结交,还与皇帝来往。这种来往是御用与被御用的关系,并不具有平等的意义。例如明代著名诗僧真可一日侍奉明神宗,神宗正手抄《金刚经》,无意中汗滴渍湿了稿纸,神宗不明,反过来问侍从,真可见机行事,以诗偈对答云:御汗一滴,万世津梁。无穷法藏,从此放光。"这高级马屁一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僧 神宗 金刚经 明代 权贵 正手 皇帝 平等 稿纸 放光
原文传递
诗僧趣谈三则
20
作者 覃召文 《语文月刊》 1997年第12期45-45,共1页
色中悟空(一)僧侣颇重色空。在他们看来,万法皆空,除了自性之外,一切的一切皆为虚妄不实。于是,万物的色相在僧侣的眼中都不过是梦幻泡影罢了。且看宋僧绍隆的《槿花》诗,诗曰:"
关键词 诗僧 悟空 僧侣 色相 宋僧 道性 色空观 自性 皎然 虚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