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2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资本论》商品历史性观点的现代解读及其意义
1
作者
谢迪斌
《桂海论丛》
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
商品是《资本论》的基本研究对象,马克思对商品的研究是基于商品的历史性特征。《资本论》关于商品历史性的论述除从商品起源和终结维度展开之外,还蕴含了在不同时间序列上商品价值结构和内在属性的变化,即商品使用价值、商品交换价值...
商品是《资本论》的基本研究对象,马克思对商品的研究是基于商品的历史性特征。《资本论》关于商品历史性的论述除从商品起源和终结维度展开之外,还蕴含了在不同时间序列上商品价值结构和内在属性的变化,即商品使用价值、商品交换价值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商品的历史性特征在当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阶段表现得更为突出。《资本论》商品历史性观点有着重要的当代意义,它为在社会主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思考和运用商品历史性留下了理论空间与实践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理念的更新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就是对《资本论》商品历史性观点的继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商品的历史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革命时期广东南路农民运动的特点
2
作者
谢迪斌
《南方论刊》
2024年第S01期24-27,共4页
大革命时期广东南路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影响深远,与海陆丰地区、珠三角地区、西江地区农民运动共同构成了大革命时期广东农民运动的总体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南路农民运动有着自身鲜明特点:深刻的历史背景;坚强的党组织领导;有效的国共合...
大革命时期广东南路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影响深远,与海陆丰地区、珠三角地区、西江地区农民运动共同构成了大革命时期广东农民运动的总体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南路农民运动有着自身鲜明特点:深刻的历史背景;坚强的党组织领导;有效的国共合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命
南路农民运动
国共合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逃港问题应对与广东改革开放的启动
3
作者
谢迪斌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4年第3期38-46,共9页
逃港现象是一个能够折射宏观体制和微观政策的复杂问题。它引起了上至中共最高领导人,中至地方负责人,下至基层干部群众的思考和实践。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调整基本的思想观念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文革”结束之后,中共中央在这一问题上...
逃港现象是一个能够折射宏观体制和微观政策的复杂问题。它引起了上至中共最高领导人,中至地方负责人,下至基层干部群众的思考和实践。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调整基本的思想观念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文革”结束之后,中共中央在这一问题上的宏观政策有所调整,并在组织上对广东省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以习仲勋为主要领导的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中共中央支持下,基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收基层群众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确立了一条全新的逃港问题解决思路,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广东的逃港现象,而且开启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序幕,从而使广东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港
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
先走一步
习仲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自我革命的根本原则
4
作者
谢迪斌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21,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形势与任务之后,向全党提出了“三个务必”的要求。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自身建设的历史传统与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形势与任务之后,向全党提出了“三个务必”的要求。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自身建设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创新。“三个务必”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奋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和推进自我革命的根本原则:“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原则;“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作风原则;“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行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务必”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自我革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新时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贡献
5
作者
谢迪斌
谢兆岗
《理论与评论》
2024年第3期5-15,共1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系列理念、对策和建议,为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了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平等合作意识,坚持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正确义利观念,强化了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权威意识。习近平法治思...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系列理念、对策和建议,为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了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平等合作意识,坚持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正确义利观念,强化了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权威意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反恐国际合作、公共卫生防疫、气候变化应对、网络法规治理四大领域为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充实了新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主张加强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在坚持中推进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发展,要求避免单边主义行动,反对国际法理论与实践中的“双重标准”和垄断行为,从而规划了新时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国际法理论与实践
全球治理
国际法治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乡村村落的改造与重建
被引量:
11
6
作者
谢迪斌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1-52,共12页
中国传统的乡村村落是前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它是社会现代化的障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政权,通过集体合作的经济社区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空间、阶级关系纽带取代血缘关系纽带、国家政权的直接监...
中国传统的乡村村落是前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它是社会现代化的障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政权,通过集体合作的经济社区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空间、阶级关系纽带取代血缘关系纽带、国家政权的直接监管取代村落自治、中共意识形态取代儒家伦理等手段和环节,采用正确的路径和方法,对传统乡村村落空间进行了有效的改造,终于将村落这一宗法社会的核心变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村落
宗法空间
现代社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
14
7
作者
谢迪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共10页
在当今国际环境与国内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课题。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当今国际环境与国内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课题。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大原则,以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与实践智慧,提出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政治实践、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措施,着力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和主要矛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境界,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治国理政新思想。这一新思想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合并高校的学院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
6
8
作者
谢迪斌
莫卫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3,共5页
划清高校内部各级单位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是高教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 内容,在合并组建的院校,学校要下放一部份权利给学院,学院也要适当分出一部分权利给系,这样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益。
关键词
合并高校
学院管理模式
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
体制改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地矛盾下的制度困境——近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演变考察
被引量:
3
9
作者
谢迪斌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37,41,共4页
近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选择可以划分种类型:封建私有制下的产权离散、自耕农所有制下的产权合一、公有制下的产权集中、家庭承包制下的产权分化。人口的不断增长与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小,这一前提决定了制度选择空间非常狭窄,它使我国...
近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选择可以划分种类型:封建私有制下的产权离散、自耕农所有制下的产权合一、公有制下的产权集中、家庭承包制下的产权分化。人口的不断增长与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小,这一前提决定了制度选择空间非常狭窄,它使我国近代农地产权制度的选择陷入了困境,而要摆脱这一困境,惟一的路径就是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近代中国
制度困境
人地矛盾
演变
农地产权制度
家庭承包制
制度选择
耕地面积
选择空间
私有制
所有制
自耕农
公有制
工业化
人口
摆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
6
10
作者
谢迪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3,共11页
在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下,习近平提出了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任务。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这一系统工程,应该遵循三重逻辑,即社会...
在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下,习近平提出了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任务。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这一系统工程,应该遵循三重逻辑,即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需要的时代逻辑、本土融入的文化逻辑。在三重逻辑的约束下,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才能沿着正确的路径与方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建国初期中共对乡村社会国家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
5
11
作者
谢迪斌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7-229,95,共4页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将乡村社会纳入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之中,将乡村社会作为国家工业化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乡村社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与重建。其中加强对乡村社会的国家意识培养,是这一改造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意识培养:在...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将乡村社会纳入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之中,将乡村社会作为国家工业化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乡村社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与重建。其中加强对乡村社会的国家意识培养,是这一改造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意识培养:在经济上培养乡村社会自觉支援国家建设的意识;在政治上培养自觉参与国家事务的意识;在文化上培养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乡村社会
国家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
5
12
作者
谢迪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5,共8页
近代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其特征是:清末民初的停滞与腐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改良;建国至改革开放时期的重构与冒进;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对这四个阶段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总结,得出如下启示:以家庭为单...
近代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其特征是:清末民初的停滞与腐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改良;建国至改革开放时期的重构与冒进;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对这四个阶段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总结,得出如下启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地产权基础是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客观要求;遏制农地的流失,保持人地比例的稳定是农地产权管理的当务之急;减轻农地经营负担,加大对农地的投入是理顺农地产权关系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记忆的多重建构——论延安叙事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
4
13
作者
谢迪斌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9,71,共9页
[摘要]本文对延安历史记忆的不同形态及其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不同政治群体对延安历史叙述的不同视角与结论,概括出正统形态、对应形态和衍生形态的三种叙事方式,讨论了三种不同叙事方式的内在本质与外在特征,描述了三种不...
[摘要]本文对延安历史记忆的不同形态及其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不同政治群体对延安历史叙述的不同视角与结论,概括出正统形态、对应形态和衍生形态的三种叙事方式,讨论了三种不同叙事方式的内在本质与外在特征,描述了三种不同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从延安历史与各个叙事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系、空间距离、时间维度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历史记忆多重形态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本文还就近现代中国历史叙事分歧的弥合,重新建构中华民族高度共享的近代历史记忆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历史记忆
叙事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前反哺:我国城乡平等发展阶段的和谐社会政策选择
被引量:
1
14
作者
谢迪斌
李锦顺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共3页
一、国际参照:我国处于城乡平等发展阶段 城乡关系调整是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所显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所展现的规律首先出现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然后又出现在后续的国家.城乡关系调整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城乡关系
工业化发展
经济现象
发达国家
调整
发展阶段
世界现代化
首先
社会政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空间设计及其运用
被引量:
4
15
作者
谢迪斌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2-95,共4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知识传播与价值渗透的双重功能。这两种功能的实现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中和平台上。这种空间和平台就是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接受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内化价值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构建具有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知识传播与价值渗透的双重功能。这两种功能的实现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中和平台上。这种空间和平台就是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接受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内化价值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空间运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影响农民收入提高的体制原因
被引量:
3
16
作者
谢迪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5-28,共4页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呈现出阶段性递减的趋势。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不合理所造成的。应当着重从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农村人口管理体制、农村土地管理体制、农村金融...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呈现出阶段性递减的趋势。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不合理所造成的。应当着重从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农村人口管理体制、农村土地管理体制、农村金融投资体制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当前影响农民收入提高的体制障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制度设计与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收入提高
体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新中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乡村的实践
被引量:
2
17
作者
谢迪斌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3,共8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在乡村的大众化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教育农民、重建乡村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结合乡村社会实际,精选马克思主义在乡村传播的内容,通过乡村社会所熟悉的叙述与表达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恰当...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在乡村的大众化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教育农民、重建乡村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结合乡村社会实际,精选马克思主义在乡村传播的内容,通过乡村社会所熟悉的叙述与表达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恰当的转换。在马克思主义乡村大众化的进程中,特别注意与当时乡村社会改造的重大实践结合起来,设计有效的传播方法与路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乡村社会的有效展开,为新中国初期的乡村政权建设与社会改造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乡村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社会改造的经验
被引量:
2
18
作者
谢迪斌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6,共9页
新中国初期乡村社会改造的深度与广度都是空前的,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共领导的新政权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其做法与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积累了丰富...
新中国初期乡村社会改造的深度与广度都是空前的,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共领导的新政权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其做法与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承接"五四"以来乡村社会改造与建设的巨大能量;完成了系统的理论准备;确立了以土地改革为基础的总体解决方案;实施了合理有效的总体推进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乡村社会
改造经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控制与整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路径
被引量:
1
19
作者
谢迪斌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7-89,共3页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挥政府在社会约束、协调方面的主导作用,其主要路径是对社会进行合理控制,对社会关系进行有效整合。只有这样,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才能“和而不同、活而不乱”。控制的对象主要是,社会资源;收益机会;社会风险。三个方...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挥政府在社会约束、协调方面的主导作用,其主要路径是对社会进行合理控制,对社会关系进行有效整合。只有这样,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才能“和而不同、活而不乱”。控制的对象主要是,社会资源;收益机会;社会风险。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社会整合的主要内容有,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分歧;制度差异。三个方面有着主次的层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控制
整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被引量:
1
20
作者
谢迪斌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71,共3页
人民利益在邓小平的思想与实践中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邓小平思考中国问题 ,提出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革命与建设生涯 ,就在于为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他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更为重要的是 ,他从理...
人民利益在邓小平的思想与实践中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邓小平思考中国问题 ,提出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革命与建设生涯 ,就在于为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他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更为重要的是 ,他从理论上和实践中 ,找到了实现人民利益的正确方法和途径。那就是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前提 ,以群众路线为思想保证。“三个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人民利益观
生产力
三个代表
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资本论》商品历史性观点的现代解读及其意义
1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出处
《桂海论丛》
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19JZD006)。
文摘
商品是《资本论》的基本研究对象,马克思对商品的研究是基于商品的历史性特征。《资本论》关于商品历史性的论述除从商品起源和终结维度展开之外,还蕴含了在不同时间序列上商品价值结构和内在属性的变化,即商品使用价值、商品交换价值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商品的历史性特征在当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阶段表现得更为突出。《资本论》商品历史性观点有着重要的当代意义,它为在社会主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思考和运用商品历史性留下了理论空间与实践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理念的更新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就是对《资本论》商品历史性观点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
《资本论》
商品的历史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革命时期广东南路农民运动的特点
2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出处
《南方论刊》
2024年第S01期24-27,共4页
文摘
大革命时期广东南路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影响深远,与海陆丰地区、珠三角地区、西江地区农民运动共同构成了大革命时期广东农民运动的总体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南路农民运动有着自身鲜明特点:深刻的历史背景;坚强的党组织领导;有效的国共合作平台。
关键词
大革命
南路农民运动
国共合作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422.8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逃港问题应对与广东改革开放的启动
3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4年第3期38-46,共9页
文摘
逃港现象是一个能够折射宏观体制和微观政策的复杂问题。它引起了上至中共最高领导人,中至地方负责人,下至基层干部群众的思考和实践。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调整基本的思想观念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文革”结束之后,中共中央在这一问题上的宏观政策有所调整,并在组织上对广东省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以习仲勋为主要领导的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中共中央支持下,基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收基层群众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确立了一条全新的逃港问题解决思路,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广东的逃港现象,而且开启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序幕,从而使广东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
关键词
逃港
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
先走一步
习仲勋
Keywords
escaping to Hong Kong
Special Economic Zones
Reform and Openning Up
going ahead
Xi Zhongxun
分类号
D23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K20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自我革命的根本原则
4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21,共7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JZD006)。
文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形势与任务之后,向全党提出了“三个务必”的要求。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自身建设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创新。“三个务必”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奋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和推进自我革命的根本原则:“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原则;“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作风原则;“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行动原则。
关键词
“三个务必”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自我革命
Keywords
“Three Musts”
the 20th Party Congress
new journey
self-reform
分类号
D26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新时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贡献
5
作者
谢迪斌
谢兆岗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理论与评论》
2024年第3期5-15,共11页
文摘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系列理念、对策和建议,为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了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平等合作意识,坚持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正确义利观念,强化了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权威意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反恐国际合作、公共卫生防疫、气候变化应对、网络法规治理四大领域为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充实了新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主张加强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在坚持中推进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发展,要求避免单边主义行动,反对国际法理论与实践中的“双重标准”和垄断行为,从而规划了新时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行动路径。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国际法理论与实践
全球治理
国际法治建设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乡村村落的改造与重建
被引量:
11
6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1-52,共12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建国初期中共对乡村宗族体系的改造研究”(GD11CDS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传统的乡村村落是前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它是社会现代化的障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政权,通过集体合作的经济社区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空间、阶级关系纽带取代血缘关系纽带、国家政权的直接监管取代村落自治、中共意识形态取代儒家伦理等手段和环节,采用正确的路径和方法,对传统乡村村落空间进行了有效的改造,终于将村落这一宗法社会的核心变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村落
宗法空间
现代社区
分类号
D65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23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
14
7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共10页
基金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中国重大社会思潮新态势研究"(2015MZD016)
2016年度理论粤军委托项目"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LLYJ201607)
2015年度广东省宣传文化人才专项资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导机制研究"(2015RC65)
文摘
在当今国际环境与国内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课题。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大原则,以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与实践智慧,提出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政治实践、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措施,着力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和主要矛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境界,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治国理政新思想。这一新思想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史
Keywords
Xi Jin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Socialism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并高校的学院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
6
8
作者
谢迪斌
莫卫文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
党委宣传部
出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3,共5页
文摘
划清高校内部各级单位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是高教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 内容,在合并组建的院校,学校要下放一部份权利给学院,学院也要适当分出一部分权利给系,这样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益。
关键词
合并高校
学院管理模式
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
体制改革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地矛盾下的制度困境——近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演变考察
被引量:
3
9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37,41,共4页
文摘
近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选择可以划分种类型:封建私有制下的产权离散、自耕农所有制下的产权合一、公有制下的产权集中、家庭承包制下的产权分化。人口的不断增长与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小,这一前提决定了制度选择空间非常狭窄,它使我国近代农地产权制度的选择陷入了困境,而要摆脱这一困境,惟一的路径就是工业化。
关键词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近代中国
制度困境
人地矛盾
演变
农地产权制度
家庭承包制
制度选择
耕地面积
选择空间
私有制
所有制
自耕农
公有制
工业化
人口
摆脱
分类号
F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
6
10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3,共11页
基金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中国重大社会思潮新态势研究"(2015MZD016)
"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项目(2016MS)
文摘
在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下,习近平提出了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任务。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这一系统工程,应该遵循三重逻辑,即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需要的时代逻辑、本土融入的文化逻辑。在三重逻辑的约束下,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才能沿着正确的路径与方向前进。
关键词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Keywords
Chinese Marx doctrine in twenty-first Century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建国初期中共对乡村社会国家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
5
11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行政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7-229,95,共4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号07B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将乡村社会纳入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之中,将乡村社会作为国家工业化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乡村社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与重建。其中加强对乡村社会的国家意识培养,是这一改造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意识培养:在经济上培养乡村社会自觉支援国家建设的意识;在政治上培养自觉参与国家事务的意识;在文化上培养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意识。
关键词
建国初期
乡村社会
国家意识
分类号
D23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422.9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
5
12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社科系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5,共8页
文摘
近代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其特征是:清末民初的停滞与腐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改良;建国至改革开放时期的重构与冒进;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对这四个阶段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总结,得出如下启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地产权基础是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客观要求;遏制农地的流失,保持人地比例的稳定是农地产权管理的当务之急;减轻农地经营负担,加大对农地的投入是理顺农地产权关系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演变
分类号
F30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记忆的多重建构——论延安叙事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
4
13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9,71,共9页
文摘
[摘要]本文对延安历史记忆的不同形态及其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不同政治群体对延安历史叙述的不同视角与结论,概括出正统形态、对应形态和衍生形态的三种叙事方式,讨论了三种不同叙事方式的内在本质与外在特征,描述了三种不同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从延安历史与各个叙事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系、空间距离、时间维度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历史记忆多重形态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本文还就近现代中国历史叙事分歧的弥合,重新建构中华民族高度共享的近代历史记忆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历史记忆
叙事形态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前反哺:我国城乡平等发展阶段的和谐社会政策选择
被引量:
1
14
作者
谢迪斌
李锦顺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共3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3/04F03)资助课题广东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农村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研究(03SJA1003)"的子课题
文摘
一、国际参照:我国处于城乡平等发展阶段 城乡关系调整是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所显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所展现的规律首先出现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然后又出现在后续的国家.城乡关系调整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城乡关系
工业化发展
经济现象
发达国家
调整
发展阶段
世界现代化
首先
社会政策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空间设计及其运用
被引量:
4
15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2-95,共4页
文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知识传播与价值渗透的双重功能。这两种功能的实现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中和平台上。这种空间和平台就是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接受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内化价值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空间运用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影响农民收入提高的体制原因
被引量:
3
16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5-28,共4页
文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呈现出阶段性递减的趋势。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不合理所造成的。应当着重从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农村人口管理体制、农村土地管理体制、农村金融投资体制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当前影响农民收入提高的体制障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制度设计与政策措施。
关键词
农民
收入提高
体制
分类号
F12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中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乡村的实践
被引量:
2
17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3,共8页
文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在乡村的大众化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教育农民、重建乡村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结合乡村社会实际,精选马克思主义在乡村传播的内容,通过乡村社会所熟悉的叙述与表达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恰当的转换。在马克思主义乡村大众化的进程中,特别注意与当时乡村社会改造的重大实践结合起来,设计有效的传播方法与路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乡村社会的有效展开,为新中国初期的乡村政权建设与社会改造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乡村社会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社会改造的经验
被引量:
2
18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6,共9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建国初期中共重建乡村道德秩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中国初期乡村社会改造的深度与广度都是空前的,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共领导的新政权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其做法与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承接"五四"以来乡村社会改造与建设的巨大能量;完成了系统的理论准备;确立了以土地改革为基础的总体解决方案;实施了合理有效的总体推进行动。
关键词
新中国
乡村社会
改造经验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控制与整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路径
被引量:
1
19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7-89,共3页
文摘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挥政府在社会约束、协调方面的主导作用,其主要路径是对社会进行合理控制,对社会关系进行有效整合。只有这样,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才能“和而不同、活而不乱”。控制的对象主要是,社会资源;收益机会;社会风险。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社会整合的主要内容有,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分歧;制度差异。三个方面有着主次的层级关系。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控制
整合
分类号
D62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被引量:
1
20
作者
谢迪斌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
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71,共3页
文摘
人民利益在邓小平的思想与实践中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邓小平思考中国问题 ,提出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革命与建设生涯 ,就在于为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他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更为重要的是 ,他从理论上和实践中 ,找到了实现人民利益的正确方法和途径。那就是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前提 ,以群众路线为思想保证。“三个代表”
关键词
邓小平
人民利益观
生产力
三个代表
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
分类号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资本论》商品历史性观点的现代解读及其意义
谢迪斌
《桂海论丛》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革命时期广东南路农民运动的特点
谢迪斌
《南方论刊》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逃港问题应对与广东改革开放的启动
谢迪斌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自我革命的根本原则
谢迪斌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新时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贡献
谢迪斌
谢兆岗
《理论与评论》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乡村村落的改造与重建
谢迪斌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
谢迪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合并高校的学院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谢迪斌
莫卫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人地矛盾下的制度困境——近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演变考察
谢迪斌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重逻辑
谢迪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建国初期中共对乡村社会国家意识的培养
谢迪斌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20世纪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特征与启示
谢迪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历史记忆的多重建构——论延安叙事的三种形态
谢迪斌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提前反哺:我国城乡平等发展阶段的和谐社会政策选择
谢迪斌
李锦顺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空间设计及其运用
谢迪斌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影响农民收入提高的体制原因
谢迪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新中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乡村的实践
谢迪斌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社会改造的经验
谢迪斌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控制与整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路径
谢迪斌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谢迪斌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