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对冬季降雪过程中4种金属养分元素的截留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思懿 刘利 +3 位作者 刘辉 赵海蓉 谭波 吴福忠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6-632,共7页
【目的】降雪过程中金属养分元素的输入是高海拔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迁移的重要形式之一,为进一步认识亚高山金属元素的源、汇过程并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冠层相对均一的典型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1月至201... 【目的】降雪过程中金属养分元素的输入是高海拔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迁移的重要形式之一,为进一步认识亚高山金属元素的源、汇过程并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冠层相对均一的典型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调查了林冠层对降雪及其K、Ca、Na和Mg 4种金属元素的截留特征。【结果】研究期间降雪量为138.56 mm,截留率为32.22%。在整个观测期内,降雪初期(11月)林冠均对降雪过程中4种金属元素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在这之后林冠对Mg元素表现出持续的淋溶特征。而降雪末期(3~4月)林冠层对Na和Ca和元素均表现出较强的吸收作用。K、Ca、Na和Mg 4种金属元素通过降雪输入到无林地的总量分别为:(1.93±0.35)、(6.79±0.79)、(1.94±0.32)和(0.45±0.14)kg/hm^2;林冠层对冬季降雪中4种元素的总截留量分别为:(-0.38±0.01)、(0.37±0.04)、(-0.11±0.02)和(-0.43±0.01)kg/hm^2,截留率分别为(-19.47±0.37)%、(5.49±1.21)%、(-5.74±0.36)%和(-95.46±0.50)%。【结论】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降雪中Ca元素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而对林冠层的K、Mg和Na元素具有显著的淋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降雪 金属养分元素 林冠截留
下载PDF
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树干茎流和穿透雨磷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泽敏 吴福忠 +7 位作者 杨玉盛 倪祥银 胥超 熊德成 廖姝 袁吉 谭思懿 岳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4,共6页
磷(P)伴随树干茎流和穿透雨输入到森林,成为补充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P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其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动态特征缺乏必要的关注。以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间树干茎流和... 磷(P)伴随树干茎流和穿透雨输入到森林,成为补充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P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其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动态特征缺乏必要的关注。以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间树干茎流和穿透雨中P浓度,探讨了2个林分树干茎流和穿透雨P浓度的差异、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树干茎流和穿透雨P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2~0.026,0.003~0.024 mg/L,米槠次生林树干茎流和穿透雨P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3~0.024,0.003~0.031 mg/L,2个林分树干茎流和穿透雨P浓度均在夏季表现出显著差异。2个林分的树干茎流P浓度均为夏季高于冬季,杉木人工林穿透雨P浓度在季节上无显著差异,而米槠次生林夏秋季较高,冬春季偏低,树干茎流P浓度略微高于穿透雨。2个林分的树干茎流量在4个季节均具有显著差异,米槠次生林均高于杉木人工林,而穿透雨量在季节上无差异。杉木人工林P浓度与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均呈负相关关系,而米槠次生林P浓度与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不同林分林冠结构和形态学特征的差异能显著影响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降水中P的再分配。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森林生态系统P随水文过程的动态特征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浓度 树干茎流 穿透雨 杉木人工林 米槠次生林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不同树种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静 张耀艺 +6 位作者 谭思懿 廖姝 王定一 岳楷 倪祥银 吴福忠 杨玉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1,共11页
【目的】分析中亚热带不同树种、土层、粒级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及其碳、氮含量、储量及碳氮比的早期影响,揭示种植不同树种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中亚热带地区造林和营林中合理选择树种提供科学依... 【目的】分析中亚热带不同树种、土层、粒级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及其碳、氮含量、储量及碳氮比的早期影响,揭示种植不同树种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中亚热带地区造林和营林中合理选择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于2012年2月在土壤发育和经营历史相同的林地上建立了中亚热带地区常见树种同质园。2019年8月测定各树种不同土层(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不同粒级(>2、1~2、0.25~1和0.053~0.25 mm)团聚体的质量百分含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储量及碳氮比。【结果】1)各土层团聚体均以>2 mm粒级为主,且>2 mm粒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并在木荷、米槠和杜英土壤中较高,而1~2 mm粒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含量则在马尾松林土壤中最高;2)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各土层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则随粒级减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0~10 cm土层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以1~2 mm粒级最高,而20~30、30~40和40~50 cm土层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则均以0.25~1 mm粒级最高,并在米槠林土壤中最高;3)除0~10 cm土层外,各土层不同粒级团聚体的全氮含量总体在米槠林土壤中最高,在香樟林土壤中最低;4)在20~30、30~40和40~50 cm土层,>2 mm粒级团聚体的碳、氮储量均在米槠林土壤中最高,而其余各粒级团聚体的碳、氮储量均在马尾松林土壤中最高;5)各粒级团聚体的碳氮比均在表层(0~20 cm)土壤较高,在深层(30~50 cm)土壤较低。【结论】各树种种植7年后,不同土层团聚体的粒级组成均以>2 mm为主,且>2 mm粒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碳、氮储量变化规律与粒级组成变化规律相似,土壤团聚体的粒级组成比团聚体碳、氮含量更能影响团聚体的碳、氮储量,所以种植米槠的土壤碳、氮储量比同期种植马尾松的土壤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粒级组成 碳氮储量 同质园 中亚热带森林
下载PDF
短视频时代红色文化传播新样态建构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毕鑫贝 谭思懿 钟语后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3期14-16,共3页
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中之重。短视频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红色文化的价值在于红色文化本身,网红的价值在于流量,将网红与红色结合,既可以丰富红色文化传播样态,促进红色... 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中之重。短视频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红色文化的价值在于红色文化本身,网红的价值在于流量,将网红与红色结合,既可以丰富红色文化传播样态,促进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又可以引导网红正向发展,实现更大价值。本文通过分析红色文化传播现状,提出应借鉴网红传播模式的成功经验,以短视频为载体,结合红色与流量,大胆尝试打造“红色网红”,并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反复论证实践,以期为红色文化传播新样态建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红色文化 网红 传播新样态
下载PDF
长江上游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降水过程中氯离子的截留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钰 刘利 +4 位作者 赵海蓉 吴福忠 谭思懿 刘俊成 杨万勤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1-717,共7页
不断增加的大气氯离子(Cl^-)浓度正在成为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的全球环境变化因子,为了解气候变化敏感且观测困难的山区人工林对大气Cl^-的过滤效应,以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大气降... 不断增加的大气氯离子(Cl^-)浓度正在成为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的全球环境变化因子,为了解气候变化敏感且观测困难的山区人工林对大气Cl^-的过滤效应,以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和穿透水中Cl^-的动态变化及林冠对其的截留作用.1年中共进行了33次大气降水的观测与采样,包括27次降雨和6次降雪.大气降水中Cl^-的平均浓度为1.33 mg/L,降雨中Cl^-的平均浓度为1.41 mg/L,降雪中Cl^-的平均浓度为0.98 mg/L.通过降水输入到森林生态系统的Cl^-总量为7.56 kg/hm^2,其中,通过降雨的Cl^-输入量为6.31 kg/hm^2,通过降雪的Cl^-输入量为1.25 kg/hm^2.1年内林冠的总截留量为2.6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08%.其中,林冠对降雨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2.20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90%;对降雪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0.4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4.39%.8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大,9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小.林冠对降水过程中Cl^-的截留率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见,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Cl^-具有较强的截留作用,这对于维持和改善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变化导致的降水格局变化可能会改变人工林林冠对大气Cl^-的截留与过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截留 氯离子 降雨 降雪 水源涵养地
原文传递
湿润亚热带森林锰、铜、锌随降雨分配的迁移动态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黄艳波 吴福忠 +7 位作者 杨玉盛 倪祥银 廖姝 胥超 熊德成 谭思懿 袁吉 岳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710-4719,共10页
为探究森林生态系统中重金属随降雨分配迁移的特征,连续观测两年降雨,对比分析Mn、Cu、Zn在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中浓度、输出量、变异情况的差异,并讨论了重金属迁移规律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林型对雨水的再分配有较大影响.米槠... 为探究森林生态系统中重金属随降雨分配迁移的特征,连续观测两年降雨,对比分析Mn、Cu、Zn在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中浓度、输出量、变异情况的差异,并讨论了重金属迁移规律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林型对雨水的再分配有较大影响.米槠次生林树干茎流水量极显著大于杉木人工成熟林,故前者树干茎流的重金属浓度低于后者;对于林内雨,穿透雨中重金属浓度在米槠次生林(阔叶林)更高,树干茎流中重金属浓度则在杉木人工成熟林(针叶林)更高.整体而言,林内雨的重金属浓度在旱季高于雨季,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林型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较复杂,体现在植被类型、林龄、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本研究中,Mn随地表径流的输出量在米槠次生林显著大于其它3种林型;Zn在较大林龄的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成熟林有更大的输出量;降雨分配过程中3种元素的浓度变异情况有所不同,表现为Mn变异最大,Zn次之,Cu最稳定.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亚热带森林 穿透雨 树干茎流 地表径流
原文传递
中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对地表径流磷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巧翠 胥超 +4 位作者 熊德成 倪祥银 谭思懿 袁朝祥 岳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4,共7页
磷是亚热带森林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其随地表径流的输出是森林磷流失的重要途径,且可能受不同森林类型的显著调控,但缺乏必要关注.着眼于中亚热带不同类型森林的地表径流,分析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人工幼林、杉木(Cunningha... 磷是亚热带森林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其随地表径流的输出是森林磷流失的重要途径,且可能受不同森林类型的显著调控,但缺乏必要关注.着眼于中亚热带不同类型森林的地表径流,分析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人工幼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幼林、米槠次生林及杉木人工成熟林对地表径流总磷浓度及输出的影响,为深入认识亚热带森林磷迁移过程及有效森林经营提供一定科学基础数据.结果显示:(1)不同森林类型的地表径流产流量大小为米槠人工幼林(1506.06±5.18 m^(3)/hm^(2))>杉木人工幼林(971.56±2.88 m^(3)/hm^(2))>米槠次生林(552.85±2.45 m^(3)/hm^(2))>杉木人工成熟林(468.83±1.81 m^(3)/hm^(2));(2)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总磷浓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米槠次生林(0.239±0.093 mg/L)>杉木人工成熟林(0.138±0.042 mg/L)>杉木人工幼林(0.064±0.033 mg/L)>米槠人工幼林(0.057±0.040 mg/L);(3)4种类型森林地表径流磷输出量为米槠次生林(124.54±1.53 g/hm^(2))>米槠人工幼林(93.24±0.98)g/hm^(2)>杉木人工幼林(72.11±0.1.22 g/hm^(2))>杉木人工成熟林(56.49±0.49 g/hm^(2));(4)4种类型森林的地表径流量与降水之间均存在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磷随地表径流的输出差异显著,阔叶林磷随地表径流的流失可能显著大于针叶林.(图3表2参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浓度 磷输出量 径流量 森林类型 季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