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与社会现实——吉林大学贺来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1
作者 贺来 《阅江学刊》 2015年第1期10-19,共10页
哲学关注现实的特有方式是,通过对现存世界的批判和超越去构造一个新的、"应然的"意义上的现实。哲学关注现实很大程度上是关注人和人的发展。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是让每一个中国人变得更加自由、独立,有尊严、更幸福。哲学关... 哲学关注现实的特有方式是,通过对现存世界的批判和超越去构造一个新的、"应然的"意义上的现实。哲学关注现实很大程度上是关注人和人的发展。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是让每一个中国人变得更加自由、独立,有尊严、更幸福。哲学关注幸福问题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大主题之一。在哲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现实生活优先于哲学。哲学是人类幸福生活的仆人。哲学的任务和使命就是要真正服务人类,成为推动人追求幸福的思想力量。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流动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要实现团结必定需要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应能够真正融入心灵,成为人们自觉的共识。要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必须确立一种"为他人的主体性"观念,基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建构一种新型的、关系性主体观念。现代性的建构是我们未完成的使命。中西方人所谈的现代性因其背后社会语境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应把现代性价值确定为时代的主流价值。努力把现代性价值确立起来,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重要的价值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现实 哲学的使命 现代社会 核心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
2
作者 贺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8,共11页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着哲学维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而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构成这一争议的焦点。如何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对阐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澄清并深...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着哲学维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而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构成这一争议的焦点。如何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对阐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澄清并深入分析马克思哲学的“反哲学”和“非哲学”的真实所指,并从马克思关于哲学与生活实践的辩证关系的变革性理解出发,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哲学的合法性提供根本性辩护,并彰显其哲学观独特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 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 独立哲学的外观 生活实践的观点
下载PDF
重思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性
3
作者 贺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8,48,共8页
当我们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等概念表述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形态时,意味着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但由于对二者这种统一性的基础和内在机... 当我们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等概念表述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形态时,意味着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但由于对二者这种统一性的基础和内在机制缺乏充分的自觉,在具体阐释中导致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支离和分裂现象。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哲学史,反思为何一般唯物主义无法超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并自觉地意识到只有能包容唯心辩证法合理内核的新型唯物主义形态才能实现对后者的克服。马克思哲学以感性实践观点为基础所确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唯物主义的新形态,同时由于它内蕴的辩证本性,因而也就是辩证法的新形态。因此,在马克思那里,唯物主义理论形态的变革与辩证法理论的变革是一同呈现并同时发生的。只有对此有充分的自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性
下载PDF
在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中阐发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及其理论变革——俞吾金教授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探索
4
作者 贺来 彭双贞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56-70,共15页
将唯物史观把握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并在辩证法与唯物史观内在统一中理解和阐释马克思辩证法及其理论变革,这是俞吾金教授在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俞吾金教授认为,把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论与其唯物史观外在割裂,必然导致... 将唯物史观把握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并在辩证法与唯物史观内在统一中理解和阐释马克思辩证法及其理论变革,这是俞吾金教授在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俞吾金教授认为,把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论与其唯物史观外在割裂,必然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理论本质的“遮蔽”。基于这一理论反思和自觉,俞吾金教授在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中开启了“问题域的转换”,揭示了马克思在辩证法与唯物论上所实现的双重转换,使被抽象化解读的辩证法回归“生存论的本体论”的思想地平。俞吾金教授提出的“向生活世界的辩证法复归”构成了他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理论纲领,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俞吾金教授对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探索是其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缩影,为推进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提供了一个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辩证法 生存论本体论 生活世界的辩证法
下载PDF
努力推动哲学观念的深入变革--贺来教授访谈
5
作者 贺来 马新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4,共6页
贺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您是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展开和推进的时期。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火热的物质经济领域,您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哲学这一相对冷僻的领域作为您的事业发展方向?您... 贺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您是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展开和推进的时期。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火热的物质经济领域,您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哲学这一相对冷僻的领域作为您的事业发展方向?您为什么会对哲学产生兴趣并把从事哲学研究作为您的终身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观念 20世纪80年代 变革 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经济领域 终身职业 哲学研究
原文传递
从生命政治学回到“工业病理学”——对资本主义“生物现代性”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贺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生物现代性”是资本主义及其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核心是以“扶植生命”为名,通过隐匿的操作使人的生物性生命和生存环境“合理化”来服从阶级统治和资本增殖逻辑,其后果是导致了“生命异化”。对此,虽然福柯和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学... “生物现代性”是资本主义及其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核心是以“扶植生命”为名,通过隐匿的操作使人的生物性生命和生存环境“合理化”来服从阶级统治和资本增殖逻辑,其后果是导致了“生命异化”。对此,虽然福柯和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学分别从治理术和法律层面进行了剖析,但仅停留于对“病症”揭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工业病理学”思想是对“生物现代性”问题的“病理”分析,不仅揭露了生命政治化及其异化的“病症”,而且从根源上说明生命异化的病源在于生命和经济关系中劳动和所有权的异化,从而为现代化发展和生物安全治理提供了重要启示。超越“生物现代性”问题必须从生命和经济的关系入手,坚持“人民为中心”的路径选择,巩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制度基础,夯实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优化人的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政治学 工业病理学 生命异化 生物现代性 生命安全保障
下载PDF
市民社会批判的双重视域与马克思哲学的自由观——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贺来 田帅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77,共9页
如何理解人的自由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不是抽象地看待人的自由本质,而是将其还原到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加以理解。市民社会构成近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为探寻人的自由解放之路,马克思基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 如何理解人的自由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不是抽象地看待人的自由本质,而是将其还原到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加以理解。市民社会构成近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为探寻人的自由解放之路,马克思基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批判,超越了仅仅停留于总结近代市民社会物质运动规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与从抽象出发批判近代市民社会的德国哲学传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这一“双重视域批判”的积极成果,创造性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正是借助于“异化劳动”这一分析工具,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现代奴役制本质和人的自由无法实现的社会现实根源。同时,立足于市民社会批判的双重视域,马克思给出了扬弃近代市民社会、实现人的现实自由的实践方案,即共产主义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市民社会批判 异化劳动 双重视域 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意味着什么 被引量:30
8
作者 贺来 张欢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7-32,共6页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对人的理解问题上的实体主义思维方式的超越,它要求从人与他人的"主体间"关系中来规定和理解人,也即是说,它要求从"关系"而不是从"实体"出发对人的现实存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对人的理解问题上的实体主义思维方式的超越,它要求从人与他人的"主体间"关系中来规定和理解人,也即是说,它要求从"关系"而不是从"实体"出发对人的现实存在进行规定,具体的、历史性的社会关系将融解和扬弃人的"普遍本质",也将融解和扬弃孤立"自我"的实体化,同时又试图把人的"个性"与"普遍性"内在统一起来,实现对人的具体的、历史的理解。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理论视域理解人,将使人特有的生存特性得到充分的显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绝非关于人的中性的社会学描述,而是包括对于人的生存状态及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深刻的价值眷注。这既体现在它为批判压迫和束缚人的自由个性的社会关系提供价值尺度,更体现在它为人们追求和创造合乎人的自由个性的社会关系奠定价值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 马克思 实体主义 历史性
下载PDF
“后形而上学”视域与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贺来 刘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32,共9页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最根本的理论本质。但在形而上学思维范式中,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被窒息了。拯救辩证法的批判本性,是马克思所面临的重大理论使命。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通过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开辟了辩证法...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最根本的理论本质。但在形而上学思维范式中,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被窒息了。拯救辩证法的批判本性,是马克思所面临的重大理论使命。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通过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开辟了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视域,从而拯救了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在“后形而上学”的视域里,辩证法的批判方式、批判向度与批判旨趣都呈现出全新的内涵,这对于充分发挥马克思哲学对于当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所具有的解释和启示力量,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辩证法 “后形而上学” 批判本性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自由观的三个基本维度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贺来 葛宇宁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33,共7页
自由观是哲学的重大问题。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哲学,自由在其哲学思想体系中居于"拱心石"的地位。在哲学史上,马克思哲学实现了自由问题上的思维方式变革。它把人的现实生命作为理解自由问题的基石和出发... 自由观是哲学的重大问题。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哲学,自由在其哲学思想体系中居于"拱心石"的地位。在哲学史上,马克思哲学实现了自由问题上的思维方式变革。它把人的现实生命作为理解自由问题的基石和出发点,把合理的社会关系的生成,理解为自由得以实现的现实保障,把自由时间的占有,理解为自由的现实表现,这三者构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基本维度,自由因此真正成为立足于人的现实生命并推动人的现实生命摆脱束缚和奴役的价值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观 生存论 现实生命 自由时间 社会关系
下载PDF
对辩证法三种研究范式的批判性反思 被引量:6
11
作者 贺来 陈君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6-42,共7页
辩证法的理论基础是事关辩证法理论合法性 ,对于辩证法具有根本意义的前提性问题。但国内哲学界对此问题的理解恰恰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本文即是要对这些严重的不足进行深入的反思 ,从而为辩证法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清除地基。本文分别对... 辩证法的理论基础是事关辩证法理论合法性 ,对于辩证法具有根本意义的前提性问题。但国内哲学界对此问题的理解恰恰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本文即是要对这些严重的不足进行深入的反思 ,从而为辩证法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清除地基。本文分别对“自然主义范式”、“认识论范式”和“实践论范式”三种辩证法的基本理论范式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 ,探究了其各自的成败利弊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辩证法的“无根”状态 ,并在此基础上 ,指出立足于现代哲学的视野 ,探求辩证法的真实根基 ,已成为辩证法研究中的一个核心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理论基础 自然主义范式 认识论范式 实践论范式
下载PDF
以“关系理性”回应自然——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前提性反思 被引量:5
12
作者 贺来 冯珊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2,共7页
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日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问题,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以自然为尊到以人为主宰的演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理性形态的转换和变革,即由"客观理性"转变为"主... 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日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问题,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以自然为尊到以人为主宰的演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理性形态的转换和变革,即由"客观理性"转变为"主观理性",这既是个人解放的重大成果,也隐藏着巨大的生态危机。二者的逻辑共性和弊端即是"实体思维"。解决危机的根本方法是转换视角,冲破"实体思维"的"总体性"和"同一性"规制,基于"关系理性"的视域,形成彼此尊重、相互承认、互为目的的新型生态关系,使人与自然呈现其自身的合理性,展现其应然状态下的本真面貌,敞开其面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前提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主观理性 客观理性 实体思维 “关系理性”
下载PDF
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与“责任伦理”的自觉 被引量:48
13
作者 贺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6,共6页
要切实回答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重大问题 ,一个基本前提是澄清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所面临的特殊的价值处境。我们是在一个“祛魅”的世界中寻求价值 ,这一点造成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的分离等严重后果 ,并由此导致了“价值的多神... 要切实回答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重大问题 ,一个基本前提是澄清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所面临的特殊的价值处境。我们是在一个“祛魅”的世界中寻求价值 ,这一点造成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的分离等严重后果 ,并由此导致了“价值的多神化”和“诸神之争”。我们应该对现代性所带来的这一根本的基本价值处境保持清醒的自觉意识 ,并因此摒弃种种不切实际、不负责任的价值态度 ,自觉地确立起一种“责任伦理”的价值态度 ,在“责任伦理”的确立中 ,来确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这一点 ,对于当下中国人的价值定位和价值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价值处境 责任伦理 价值领域 事实领域 价值立场
下载PDF
“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哲学研究纵深推进的生长点 被引量:34
14
作者 贺来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学术观点的交汇和碰撞中 ,大概没有哪个问题像现代性这样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现代性毫无疑问已经成为贯穿我们时代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的焦点性话题。在实践层面上 ,由于发达... 在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学术观点的交汇和碰撞中 ,大概没有哪个问题像现代性这样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现代性毫无疑问已经成为贯穿我们时代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的焦点性话题。在实践层面上 ,由于发达国家的现代文化危机和后发展或欠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冲突 ,关于现代性的价值判断已经成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关于现代性的研究 ,需要理论的、实践的、历史的、现实的、比较的和综合的等多维视角 ,而其中 ,认真梳理和挖掘已有的关于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性的理论资源和学术资源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实际上 ,我们已经发现 ,在目前关于现代性问题的各种反思和讨论中 ,人们普遍借用和发挥 2 0世纪许多著名批判性思想家的观点 ,例如 ,胡塞尔、韦伯、齐美尔、卢卡奇、葛兰西、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利奥塔、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吉登斯、鲍曼等人关于欧洲科学危机、启蒙理性、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现代国家等问题的文化批判。我们在本栏目中曾经尝试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进行挖掘。然而 ,相比之下 ,人们迄今为止对于马克思学说与现代性问题的关系阐发得并不充分。实际上无论是在马克思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研究 现代性 视域 普遍 反省 马克思主义研究 笔谈 当代 文学 时代
下载PDF
“陌生人”的位置——对“利他精神”的哲学前提性反思 被引量:36
15
作者 贺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0-137,167-168,共8页
"利他精神"成为可能的前提是"自我"和"自己人"之外的"陌生人"在价值伦理体系中获得应有的位置。"利他精神"的缺乏,正是我们的文化和社会所存在的最大缺陷之一。无论是在传统社会和... "利他精神"成为可能的前提是"自我"和"自己人"之外的"陌生人"在价值伦理体系中获得应有的位置。"利他精神"的缺乏,正是我们的文化和社会所存在的最大缺陷之一。无论是在传统社会和文化中的"维系着私人的道德",还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所催生的"自我主义"中,"陌生人"一直被边缘化,因而长期以来没有获得其应有的位置。二者之所以对"陌生人"采取拒斥和排挤态度,思想根源在于它们所坚执的"实体主义"的思想原则和"总体化"的思维定势,前者把抽象的"共同体"实体化与总体化,后者则把抽象的"自我"实体化和总体化。只有确立"为他人"的"个人主体性"观念,形成对人的全新的自我理解,我们才能在根本上拆除"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墙壁与藩篱,把"自我"的存在及其生存意义和幸福与"他人"内在地关联在一起。对"陌生"的"他人"的开放、尊重、承认与爱,是形成和塑造每一个"自我"主体人格的根本动力,也是构成其道德的深层源泉。以此种观念为基础,"利他精神"才能获得坚实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利他精神 陌生人 自我主义 “个人主体性”
下载PDF
“抽象对人统治”的破除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9
16
作者 贺来 白刚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里,现代性实质上就是理性形而上学借助"资本逻辑"实现的对人的抽象统治。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就是通过其辩证法,揭示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自反性",实现了对资本逻辑和理性形而上学的双重瓦解与... 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里,现代性实质上就是理性形而上学借助"资本逻辑"实现的对人的抽象统治。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就是通过其辩证法,揭示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自反性",实现了对资本逻辑和理性形而上学的双重瓦解与颠覆,从而为人的解放开辟现实性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现代性 形而上学 辩证法
下载PDF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 被引量:20
17
作者 贺来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9,共8页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对现代人价值虚无主义命运的批判性分析。通过揭示现代性的核心理念“理性”及其解放承诺的虚幻性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最早阐明了价值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 ,更重要的是 ,通过对资本虚无力量的剖析 ,马克...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对现代人价值虚无主义命运的批判性分析。通过揭示现代性的核心理念“理性”及其解放承诺的虚幻性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最早阐明了价值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 ,更重要的是 ,通过对资本虚无力量的剖析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价值虚无主义的现实根源。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之间的深层关系 ,将为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背景、理论性质、当代意义等重大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 价值虚无主义课题 理性的幻象 资本的虚无力量
下载PDF
现代哲学的“划界方法”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来 李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16,共5页
"划界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在现代哲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超越了"两极"方法的"还原主义"与"化约主义",打破了哲学传统中"两极方法"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为人们重新思考和... "划界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在现代哲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超越了"两极"方法的"还原主义"与"化约主义",打破了哲学传统中"两极方法"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为人们重新思考和解决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各个层面的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开辟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划界方法"显示着哲学智慧全方位的一次转型,体现了现代哲学开启新的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界方法 两极方法 现代哲学变革 哲学智慧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四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贺来 葛宇宁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48,共7页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人们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要求。理论的进一步展开,需要"破解"四个基本问题。其一,马克思有无独立的正义理论,只有确认马克思有独立的正义理论,研究才有展开的可...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人们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要求。理论的进一步展开,需要"破解"四个基本问题。其一,马克思有无独立的正义理论,只有确认马克思有独立的正义理论,研究才有展开的可能性。其二,马克思正义观有无独特的理论结构,这一问题规定了我们走进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特定路径,并指引我们深入到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内部。其三,马克思正义观有无独特的理论视角,只有回答了这一问题,我们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正义观特殊的思想性质。其四,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只有厘清了这一问题,才能进一步阐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正义理论 正义观的理论结构 正义观的理论视角 正义观的伦理特质
下载PDF
从“我思主体”到“类主体”——马克思对主体性观念的变革 被引量:14
20
作者 贺来 徐国政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30,共8页
“主体性”观念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观念,对其进行深入的批判和考察是现当代西方哲学的重大主题之一。其中,马克思哲学对近代以来的主体性观念的批判和变革在整个哲学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面对近代主体性哲学的问题,马克... “主体性”观念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观念,对其进行深入的批判和考察是现当代西方哲学的重大主题之一。其中,马克思哲学对近代以来的主体性观念的批判和变革在整个哲学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面对近代主体性哲学的问题,马克思从实践观点及其思维方式出发,在根本上反思和批判了“我思主体”这一传统的主体性原则;进而提出“类主体”的概念,以此来赋予主体性原则以全新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在根本上推动了主体性观念的变革。“类主体”观念不仅有效地克服了“主体中心困境”的理论难题;而且在“主体性终结”的哲学思潮泛滥的背景下捍卫了现实的人的主体性,引导着真正的人的复归;同时,其重建“个性化主体”的价值旨趣,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新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思主体 类主体 实践活动 主体性 自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