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期刊收录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展性卒中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贺维亚 黄晓哲 蒋建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1-462,共2页
关键词 进展性卒中 脑血管疾病 相关因素 临床分析 进行性 内经 病情 致残率 难治性 发病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16
2
作者 贺维亚 鲁广秀 蒋建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364-2364,共1页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训练,观察康复的临床效果,并找出影响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9例重度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不需要食物的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1个月。结果治愈6例均为首次患病者,且梗死部位均非...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训练,观察康复的临床效果,并找出影响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9例重度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不需要食物的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1个月。结果治愈6例均为首次患病者,且梗死部位均非脑干部位。明显好转13例,好转26例,总有效率65%。结论吞咽功能经过康复训练是可以提高的,甚至是痊愈,康复训练的效果与患病次数、病灶的位置、病灶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合并症 吞咽困难 治疗 康复训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贺维亚 李保平 黄晓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0-470,共1页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顶核 物理治疗 急性期 脑梗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迟发性脑梗死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贺维亚 赵雪艳 王朝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4-784,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继发迟发性脑梗死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老年脑出血并发多器官衰竭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贺维亚 李保平 黄晓哲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119-1119,共1页
关键词 脑出血 多器官功能衰竭 老年人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2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贺维亚 杨爱兰 郭亚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 :观察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用药剂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进行脑血管造影后 ,超选择性地把微导管插至梗死灶近端 ,注入尿激酶接触溶栓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头颅CT ,对病... 目的 :观察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用药剂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进行脑血管造影后 ,超选择性地把微导管插至梗死灶近端 ,注入尿激酶接触溶栓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头颅CT ,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12例患者中 5例溶栓治疗术中复流再通 ,3例部分恢复血供 (仍存部分狭窄 )。溶栓后 2周神经功能评分达 10 0分 5例 ,神经功能评分≥ 84分 5例 ,6 4分 1例 ,死亡 1例。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使梗死血管复流再通 ,神经功能迅速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原发性桥脑出血18例分析
7
作者 贺维亚 张祎婕 李智敏 《中原医刊》 1996年第9期15-15,共1页
原发性桥脑出血18例分析贺维亚,张婕,李智敏我院近3年来,经CT所描证实18例原发性桥脑出血,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7~69岁,平均54.5岁;其中30~40岁1例,41~50... 原发性桥脑出血18例分析贺维亚,张婕,李智敏我院近3年来,经CT所描证实18例原发性桥脑出血,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7~69岁,平均54.5岁;其中30~40岁1例,41~50岁3例,51~60岁有9例,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脑出血 原发性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孕期酒精暴露诱发仔鼠小脑普肯耶细胞的自噬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俊士 贺维亚 +4 位作者 鲁广秀 刘大建 牛艳丽 崔占军 邓锦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6-804,共9页
目的探讨孕期酒精暴露对仔鼠小脑普肯耶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从妊娠母鼠第5天酒精灌胃至仔鼠出生,建立孕期酒精暴露动物模型,出生后的仔鼠分对照组和酒精组共计180只;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P7、P14和P30... 目的探讨孕期酒精暴露对仔鼠小脑普肯耶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从妊娠母鼠第5天酒精灌胃至仔鼠出生,建立孕期酒精暴露动物模型,出生后的仔鼠分对照组和酒精组共计180只;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P7、P14和P30仔鼠小脑普肯耶细胞自噬的发生。结果电子显微镜下,模型组仔鼠小脑普肯耶细胞内出现较多自噬体或自噬溶酶体样结构,细胞器损伤严重。光镜下,可见模型组普肯耶细胞结构紊乱、胞体变小、树突分支减少、树突棘密度下降等一般形态学改变,模型组P7、P14自噬细胞数(PAC)及自噬指数(PA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高剂量酒精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01),P30各组间差别不明显(P>0.05);对照组间随着年龄的增长PAC及PAI值逐渐增高(F=58.29,P<0.001);Beclin-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与MAPLC3一致,两者在同一细胞中基本呈重叠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间普肯耶细胞MAPLC3和Becli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自噬参与了小脑普肯耶细胞的正常发育,在一定时期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噬作用增强;孕期酒精暴露能够导致仔鼠小脑普肯耶细胞自噬作用增强,且有剂量依赖性和长时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酒精综合征 普肯耶细胞 自噬 透射电子显微镜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法 小鼠
下载PDF
长期酒精暴露对SMS2^-/-小鼠肝脑的损伤及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赵静雅 崔占军 +4 位作者 贺维亚 孙玉华 王思谦 邓锦波 鲁广秀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目的观察长期酒精暴露引起的肝脑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探讨酒精引起多系统损伤的机制,神经酰胺在酒精暴露诱导海马应激损伤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C57BL6J野生小鼠和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基因敲除(SMS-/-2)小鼠酒精暴露模型,利用HE和Mas... 目的观察长期酒精暴露引起的肝脑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探讨酒精引起多系统损伤的机制,神经酰胺在酒精暴露诱导海马应激损伤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C57BL6J野生小鼠和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基因敲除(SMS-/-2)小鼠酒精暴露模型,利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细胞和结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氧化应激引起的阳性细胞数量变化,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海马组织c-Fos、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酒精暴露导致野生型和SMS-/-2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并有Mallory小体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酒精暴露后野生型和SMS-/-2小鼠海马c-Fos、NF-κB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与相同处理条件的野生型小鼠相比,SMS-/-2小鼠海马c-Fos、NF-κB阳性细胞表达较多(P<0.05)。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间小鼠海马组织cFos、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长期酒精暴露引起肝脏和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基础是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神经酰胺参与酒精暴露诱导与促进肝脑细胞损伤的过程;酒精、胰岛素抵抗和神经酰胺相互作用造成肝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脑轴 神经酰胺 酒精暴露 胰岛素抵抗 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基因敲除 免疫印迹法 小鼠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玉华 耿利娇 +2 位作者 赵静雅 贺维亚 李保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0期8126-8131,共6页
背景: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额叶皮质及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受损,可能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形态学基础。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 背景: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额叶皮质及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受损,可能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形态学基础。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模型组和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采用两血管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在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之后向大鼠海马CA1区注射5μL神经干细胞,另外两组按照同样的操作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移植后第3,7,14,30,60天,分别处死各组6只大鼠,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实质Brd U阳性细胞和Ch AT阳性细胞分布情况,利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结论:Brd 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区以及海马区,尤其是血管周围。在基底核和丘脑以及室管膜区,可观察到少量Brd U阳性细胞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Brd U阳性细胞数目不断下降,到移植后60 d,仅存在少量Brd U阳性细胞存活。移植后不同时间模型组和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Ch AT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Ch AT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模型组寻找平台时间显著长于假手术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0.05);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寻找平台时间显著短于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大于模型组(P<0.05)。结果表明神经干细胞可以在大鼠脑内存活并发生迁移,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相关机制可能与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分化和生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痴呆 血管性 神经元 组织工程 干细胞 移植 痴呆 血管性 海马胆碱能神经元 干细胞移植 胆碱乙酰转移酶 学习记忆能力 乙酰胆碱 SD大鼠
下载PDF
中药复方石菖蒲制剂治疗癫痫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建磊 李郭飞 +3 位作者 常娜 王朝辉 刘大建 贺维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43-4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石菖蒲制剂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2012年11月)、Pub Med、OVID、Sciencedirect、CNKI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复方石菖蒲制剂治疗癫痫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追溯相关...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石菖蒲制剂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2012年11月)、Pub Med、OVID、Sciencedirect、CNKI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复方石菖蒲制剂治疗癫痫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追溯相关研究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然后采用Rev Man 5.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及q 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石菖蒲制剂在治疗癫痫的有效率、消除脑电图异常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报道数据不足。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中药复方石菖蒲制剂治疗癫痫是有效的,在有效率方面可能相当或略优于传统抗癫痫西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并且在消除脑电图异常方面也是有效的;尽管所有研究均未报道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但鉴于数据不足,对于复方石菖蒲制剂安全性目前尚不能给出结论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石菖蒲制剂 癫痫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大建 赵美英 +2 位作者 贺维亚 李保平 王朝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3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按超声检测结果分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3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按超声检测结果分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70例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者124例(33.51%),其中狭窄≥50%者56例(15.14%),7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89%);9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28例(28.87%),颅内血管狭窄58例(59.79%)。多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高龄、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无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低,但有增高的趋势。高龄、高脂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改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玉华 李保平 +1 位作者 贺维亚 赵静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61-196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医院接诊的12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医... 目的:分析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医院接诊的12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抗抑郁剂-帕罗西汀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中医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HAMD评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HAMD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HAMA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HAMA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恶心、排尿困难、食欲减退、便秘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6.67%(4/6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根据抑郁症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改善良好,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西医 结合治疗 抑郁情绪 认知功能 改善 证型
下载PDF
盐酸美金刚干预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玉华 许予明 贺维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6-1007,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美金刚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观察组均采用持久双侧颈总动... 目的观察盐酸美金刚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观察组均采用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对照组不做结扎处理,术后8 w模型组给予羟甲基纤维素钠干预,观察组给予盐酸美金刚干预,连续4 w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水迷宫试验,然后处死,检测并比较3组大鼠脑海马区BDNF表达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差异,分析盐酸美金刚的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水迷宫测试时间为(92.8±37.6)s,模型组为(154.6±38.7)s,观察组为(117.4±34.2)s,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正常,模型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数量降低,观察组海马区形态学变化介于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经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分析以及SOD、MDA的光密度(OD)值测定,3组大鼠海马区BDNF平均灰度值以及MDA、SOD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可清除海马区氧自由基,减轻组织损伤,并上调海马区BDNF的表达保护神经元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美金刚 血管性痴呆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建磊 王朝辉 +3 位作者 李郭飞 常娜 刘大建 贺维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咪达唑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结果:咪达...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咪达唑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结果:咪达唑仑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36.5±4.73)min,对照组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47.9±5.8)min,两组的癫痫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合并1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压,对照组出现2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压,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起效快、疗效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癫痫持续状态 惊厥
下载PDF
基于案例分析的思维导图法在本科实习护生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玲 陈思媛 +4 位作者 徐霞 黄晓哲 张宜佳 贺维亚 刘秋英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分析的思维导图法在本科实习护生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级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实习本科护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带教老师按照常规带教方法对实习护生...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分析的思维导图法在本科实习护生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级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实习本科护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带教老师按照常规带教方法对实习护生进行带教。试验组带教老师采取基于案例教学的思维导图法的教学方法对护生进行带教。实习结束后,用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神经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技能考核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教学质量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本科实习护生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基于案例分析的思维导图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理论与技能操作水平,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分析 思维导图 神经内科 护理教学
下载PDF
孕期酒精暴露诱导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基因敲除小鼠海马苔藓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战友 贺维亚 +4 位作者 高林 鲁广秀 刘大建 金海啸 邓锦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0-517,共8页
目的探讨神经酰胺对孕期酒精暴露所诱导的小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基因敲除(SMS2-/-)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的孕期酒精暴露模型,将出生后的不同基因型仔鼠(共360只)分为对照组和酒精组。用酶学法检测生后0 d(... 目的探讨神经酰胺对孕期酒精暴露所诱导的小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基因敲除(SMS2-/-)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的孕期酒精暴露模型,将出生后的不同基因型仔鼠(共360只)分为对照组和酒精组。用酶学法检测生后0 d(P0)仔鼠血清神经鞘磷脂(SM)含量,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对照组与模型组各年龄点仔鼠齿状回苔藓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P7、P14仔鼠海马组织Caspase-8、Caspase-3激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酒精暴露后仔鼠血清SM水平降低,且具有剂量依赖性(F=41.08,P<0.05);SMS2-/-仔鼠血清SM水平低于同组WT仔鼠(F=53.34,P<0.01)。酒精诱导WT和SMS2-/-仔鼠苔藓细胞凋亡(F=15.61,P<0.05),有剂量依赖性和长时程效应,与同年龄、相同处理条件的WT仔鼠相比,SMS2-/-仔鼠苔藓细胞凋亡数量较多(F=11.72,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免疫荧光结果一致。结论 SMS2基因缺失使血清SM水平降低,可引起神经酰胺在体内蓄积;神经酰胺促进酒精暴露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孕期酒精暴露主要通过死亡受体途径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 神经酰胺 酒精暴露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法 基因敲除 小鼠
下载PDF
洁悠神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晓哲 刘雪娥 +1 位作者 王玲 贺维亚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对重症脑卒中导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00例重症脑卒中导尿管留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道口护理,... 目的探讨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对重症脑卒中导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00例重症脑卒中导尿管留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道口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两次给予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喷洒尿道口、导尿管及集尿袋接口。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留置尿管期间,观察组在14d内观察时间点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菌落计数在1周内的观察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洁悠神可以预防重症脑卒中导尿管留置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悠神 脑卒中 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护理
下载PDF
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勇 高林 贺维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3-504,共2页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4月收集的12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乌灵胶囊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间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均给予...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4月收集的12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乌灵胶囊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间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1次3粒,1日3次口服,所有病人分别于入组时、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由神经专科医师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间SDS、HAMD、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末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SDS、HAMD、BI评分P〈0.05),治疗4周末、6周末各项评分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组内比较:治疗组SDS、HAMD、BI评分于4周末、6周末显著改善(P〈0.01)。结论:通过应用乌灵胶囊疗治PSD的临床观察,发现其近期治疗效果显著,不失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胶囊 脑卒中后抑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治疗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_12浓度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建磊 李郭飞 +3 位作者 常娜 王朝辉 刘大建 贺维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8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检测41例MS患者(MS组)和42例正常对照者(NC组)血清中Hcy浓度、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S组和NC组血清中Hcy浓度分别为(25.82±1.724)μm...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检测41例MS患者(MS组)和42例正常对照者(NC组)血清中Hcy浓度、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S组和NC组血清中Hcy浓度分别为(25.82±1.724)μmol/L、(13.60±1.517)μmol/L。MS组的Hcy浓度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在多发性硬化病理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