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新时代文化主体性的时代价值、生成逻辑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1
1
作者 辛世俊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立得住、行得远,发挥强大精神力量的根本依托。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前提,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是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立得住、行得远,发挥强大精神力量的根本依托。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前提,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是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文化主体性不是他人赐予的,而是通过文化主体的实践活动“建立起来的”。新时代文化主体性建设的着力点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建立自主文化体系和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文化自信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新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2
作者 辛世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0,共6页
新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新文化植根于新时代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标示着我们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新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表达:新文化形态是新的文化生命体;新文化形态体现文化发展的方向性;新文化形态体... 新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新文化植根于新时代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标示着我们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新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表达:新文化形态是新的文化生命体;新文化形态体现文化发展的方向性;新文化形态体现文化发展的人民性;新文化形态体现文化发展的全面性。建设新文化在新时代的实践要求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发挥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功能和引领功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形态
下载PDF
新时代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诠释
3
作者 韩一凡 辛世俊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一命题的理论依据包含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性”是指...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一命题的理论依据包含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性”是指生活内容的多元性、涵盖人群的广泛性和生活品质提升的渐进性。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这里的“实践”既有党和政府通过方针政策指导、带领中国人民顽强奋斗的社会实践,也包括公民个人主体性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人的全面发展 个人整体素养
下载PDF
理想之光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现实与理想问题的回答 被引量:2
4
作者 辛世俊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9,共6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这一主线全面阐述了新时代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在新时代理想何以可能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论述了新时代社会理想...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这一主线全面阐述了新时代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在新时代理想何以可能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论述了新时代社会理想产生的现实基础,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符合历史的逻辑、理论的逻辑、实践的逻辑和人民的意愿。在新时代理想何以实现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发扬团结奋斗精神,即实现理想必须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 理想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光辉的文献行动的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回答 被引量:1
5
作者 辛世俊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新时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新时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从实践到理论,要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确保理论的正确性;从理论到实践,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彰显理论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潜涛 潘一坡 +8 位作者 谢梦菲 蒋笃运 辛世俊 王鑫 王东虓 魏晓璐 尹红领 杨峻岭 刘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17,共26页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擘画伟大复兴新蓝图,号召踔厉奋进新征程。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和突出亮...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擘画伟大复兴新蓝图,号召踔厉奋进新征程。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和突出亮点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提出“两个结合”,科学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要求,为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水平提供了“金钥匙”。报告还首次专章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如何运用“两个结合”“金钥匙”指导支撑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新实践?本刊特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等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解读。期待该专题能够引发更多专家学者对“如何更好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现实之问进行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现代化建设人才 全国代表大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拔尖创新人才 多维思考 科教兴国战略
下载PDF
“三个代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 被引量:6
7
作者 辛世俊 陈恭正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49,58,共6页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规律的基本规定 ,“三个代表”实际上就是共产党执政的三个基本规律 ,揭示了共产党执政必须遵循的三个“铁的必然性”: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用发展的办...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规律的基本规定 ,“三个代表”实际上就是共产党执政的三个基本规律 ,揭示了共产党执政必须遵循的三个“铁的必然性”: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不断巩固执政的物质基础 ;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用先进文化武装群众 ,统一人心 ,不断巩固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 ;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使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不断巩固执政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是一个以“三个代表”为基础的有机整体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规律群或规律链 ,它既有独特的运行机制 ,又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相一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理论体系 ,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又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既体现了执政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又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理想而奋斗的目的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执政规律
下载PDF
试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5
8
作者 辛世俊 王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5-14,共10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容。所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指人民在精神生活领域对美好社会的理想信念、向上向善的价值理念、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认同并用以指导自身行为的精神状态。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呈现出普遍性、积极性、无形性、应然性、参与性和复杂性等主要特征。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抓好网络空间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以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 被引量:14
9
作者 辛世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共3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前提,本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前提,本刊围绕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话题,约请几位专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自觉 和谐文化
下载PDF
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被引量:5
10
作者 辛世俊 代文慧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作为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社会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首先,共享发展体现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运动有着超乎以往那些革命运动的彻底性,它最终不是为了建立某个阶级的政治统治,... 作为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社会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首先,共享发展体现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运动有着超乎以往那些革命运动的彻底性,它最终不是为了建立某个阶级的政治统治,而是要从根本上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这种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和奉献情怀内在地蕴含着共享发展的理念。其次,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无论中国如何建设、如何改革、如何开放、如何发展,都始终围绕着为最广大人民谋福祉的要求,这就是共享发展。最后,共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实现全民族的普遍利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将此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责任和担当将共享发展跃升为科学的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发展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邓小平的民族观 被引量:2
11
作者 辛世俊 杜建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7-72,共6页
邓小平的民族观是建立在其社会主义的本质论的基础之上,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和达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这一理论观点主要体现在其民族发展观、民族政策观和民族工作实践之中... 邓小平的民族观是建立在其社会主义的本质论的基础之上,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和达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这一理论观点主要体现在其民族发展观、民族政策观和民族工作实践之中,认真学习和掌握邓小平民族观是推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不断深人和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 民族观
下载PDF
试论宗教的慰藉功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辛世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2-55,共4页
试论宗教的慰藉功能辛世俊(郑州大学)美国学者托马斯·奥戴指出:“没有功能的东西便不再存在,这是功能理论的公理。既然宗教的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显然它具有一方面甚至是一系列的功能。” ̄①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对宗教一系列的... 试论宗教的慰藉功能辛世俊(郑州大学)美国学者托马斯·奥戴指出:“没有功能的东西便不再存在,这是功能理论的公理。既然宗教的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显然它具有一方面甚至是一系列的功能。” ̄①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对宗教一系列的功能的研究。本文谨就宗教的慰藉功能略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组织 宗教活动 宗教情感 宗教教义 费尔巴哈 信教群众 宗教信仰 是宗教 马克思 社会主义条件下
下载PDF
把握“以人为本”需要解决的五个问题 被引量:10
13
作者 辛世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2,共5页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规定了科学发展的目的、依靠对象、发展的成果属于谁等一系列重大的基本问题。离开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科学发展观就失去了根据,没有了灵魂和目标。深刻理解以人为...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规定了科学发展的目的、依靠对象、发展的成果属于谁等一系列重大的基本问题。离开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科学发展观就失去了根据,没有了灵魂和目标。深刻理解以人为本,需要注意解决五个层面的问题:作好理论的对接,弄清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源和丰富寓意;把握辩证的关系,深入理解人的问题的辩证法;注意领域的拓展,认识以人为本的普遍性;扩大话语的主体,让以人为本成为普通人的话语;提升思想境界,在底线伦理基础上进行人性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试论人的提升 被引量:8
14
作者 辛世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1,共5页
人作为历史的存在物 ,始终是未完成的 ,始终处于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之中。与一般物质发展过程有所不同的是 ,人的提升是一个不断走向自觉的过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人的提升表现为三个层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 ,人的提升表现为不断... 人作为历史的存在物 ,始终是未完成的 ,始终处于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之中。与一般物质发展过程有所不同的是 ,人的提升是一个不断走向自觉的过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人的提升表现为三个层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 ,人的提升表现为不断发展生产力 ,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 ,人的提升表现为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使人与人的关系明白合理 ;在人性完善的层面 ,人的提升表现为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人在三个层面的提升不是孤立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提升 生产力 社会关系 精神
下载PDF
经济与文化关系的新认识 被引量:7
15
作者 辛世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6-220,共5页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在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时代,对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需要进行新的认识。应纠正过去过分强调经济决定文化的认识,确立优先发展文化的观念;文化对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反作用,而...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在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时代,对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需要进行新的认识。应纠正过去过分强调经济决定文化的认识,确立优先发展文化的观念;文化对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反作用,而且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与文化不是简单的决定作用和反作用,而是呈现出水乳一体、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文化 文化自觉 文化产业
下载PDF
从精神获得感看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辛世俊 代文慧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2,共6页
所谓精神获得感是人们对精神食粮(产品)的学习、理解、内化(入脑、入心)并吸纳其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感受、体验等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它具有普遍性、主动性、多样性、变动性等特征。精神获得感存在的客观事实说明了价值观教育的客观性... 所谓精神获得感是人们对精神食粮(产品)的学习、理解、内化(入脑、入心)并吸纳其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感受、体验等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它具有普遍性、主动性、多样性、变动性等特征。精神获得感存在的客观事实说明了价值观教育的客观性与必要性:精神获得感不是对精神奢侈品消费的感受,而是普通人对精神产品需求的最普遍、最广泛、最直接的感受;精神获得感离不开物质获得感,但物质获得感不能代替精神获得感;精神获得感在性质上与物质获得感有很大差别,价值观多元化要求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精神获得感对价值观教育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价值观教育缺乏深度,无法回答群众关心的深层次问题;价值观教育不接地气,未能融入百姓生活;价值观教育缺乏示范,缺少感召力量。以"感"字为核心开展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是:讲好价值观的故事;注重载体的作用;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获得感 社会主义 价值观教育
下载PDF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被引量:8
17
作者 辛世俊 刘艳芳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共5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矛盾构成世界的原理、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原理、事物的价值性原理是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指那些起决定作用的、具有质的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矛盾构成世界的原理、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原理、事物的价值性原理是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指那些起决定作用的、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与其他制度区别开来的制度。这些制度具有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局指导性。丢掉或丧失这些制度,就会犯颠覆性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指那些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体现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来的,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上,上接国家治理体系之顶层,下连社会生产生活之基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其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而居于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保护人民合法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制度 基本制度 重要制度
下载PDF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辛世俊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共5页
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要求,言简意赅、寓意深长。日常化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注重平时,不断重复,建构长效机制;具体化要求社会主义核心... 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要求,言简意赅、寓意深长。日常化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注重平时,不断重复,建构长效机制;具体化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落细、落小、落实;形象化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注重语言通俗化、载体具象化,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生活化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与百姓生活深度融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血脉之中,外化为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凸显普通民众的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日常化 具体化 形象化 生活化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要感恩——哲学层面的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辛世俊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5-59,共5页
感恩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感恩的心理和行为。然而,要认真追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感恩?我们的社会为什么需要感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觉的认识。从哲学的层面理解感恩的根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人的实践本质决... 感恩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感恩的心理和行为。然而,要认真追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感恩?我们的社会为什么需要感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觉的认识。从哲学的层面理解感恩的根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人的实践本质决定人必须依赖自然,感谢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的社会性决定人必须依赖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人的精神属性使人能将感恩这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为广泛传播,使之代代相传,泽被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 人的本质 实践 社会关系
下载PDF
论宗教的调适功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辛世俊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92-97,共6页
英国学者海伦·加德纳指出:“否定世界和肯定世界这两倾向在张力下的共存,也许是每一种宗教的本质。”这话颇有见地。所谓“否定世界”是指宗教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所谓“肯定世界”是指宗教又植根于现实世俗世界之中。神与彼... 英国学者海伦·加德纳指出:“否定世界和肯定世界这两倾向在张力下的共存,也许是每一种宗教的本质。”这话颇有见地。所谓“否定世界”是指宗教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所谓“肯定世界”是指宗教又植根于现实世俗世界之中。神与彼岸世界的超越性和人与此岸世界的现实性构成宗教的基本命题。正是在解决这一命题中产生了宗教的调适功能。 一、调适是宗教产生的功能性根源 事物的实质性定义揭示现象是什么,而功能性定义则把注意力放在现象会做什么之上。从宗教发生学的意义上来看,调适就是宗教与生俱来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认为,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那么,人为什么要创造一个神,然后又拜倒在神的脚下,虔诚地敬拜神呢?历史上的思想家们作了许多解释。但是无论有多少解释,恐怕都不能回避人与神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是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关系。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才需要创造一个神呢?一般说来,是在人还不能驾驭自然、社会的时候。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宗教 调适 人格化 伊斯兰教 费尔巴哈 基督教 自然力 功能性 社会适应性 恩格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