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岱年对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评析
1
作者 迟成勇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3-70,共8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经典理念,也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天人相类”是西汉大儒董仲舒对先秦时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时代表达,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或重要组成部分。张岱年在研究中...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经典理念,也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天人相类”是西汉大儒董仲舒对先秦时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时代表达,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或重要组成部分。张岱年在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过程中,对董仲舒“天人相类”思想的评价总是用“粗陋形式”“非常粗浅”“牵强附会”“穿凿附会”等概念来表达;他认为,董仲舒思想总体上属于唯心主义哲学范畴,具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但也不可忽视其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合理因素。与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肯定性评价不同,张岱年对董仲舒“天人相类”思想作出了中肯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董仲舒 天人合一 天人相类
下载PDF
“马魂、中体、西用”论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教授 被引量:6
2
作者 迟成勇 方克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11-121,共11页
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就百年中国思想史的广泛问题,特别是中、西、马的关系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笔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教授。方教授着重对三大思潮对立互动、"马魂、中体、西用"论、... 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就百年中国思想史的广泛问题,特别是中、西、马的关系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笔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教授。方教授着重对三大思潮对立互动、"马魂、中体、西用"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坚信,只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二为"方向、三个"面向"和"两创"原则,就一定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魂、中体、西用”论 现实意义 时代价值 方克立
下载PDF
国学概念之辨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迟成勇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从词源学上说,"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是指国家开办的学校,到了清朝末年,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或学问源于20世纪初。一般而言,国学是指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国学的内涵... 从词源学上说,"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是指国家开办的学校,到了清朝末年,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或学问源于20世纪初。一般而言,国学是指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国学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动,国学与传统文化、国粹、国故等是有区别的,当今学者研究国学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来源与演变 内涵与外延 传统文化 国粹 国故
下载PDF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观之建构 被引量:14
4
作者 迟成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建构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对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乃至成就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的就...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建构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对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乃至成就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着力引导大学生把就业主观意向与社会客观需求结合起来,从就业目标、就业价值及就业实践等层面来建构起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在就业目标层面上,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在就业价值层面上,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在就业实践层面上,坚持理性择业与自主创业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观 现实 社会价值 自主创业
下载PDF
试析民族与中华民族概念 被引量:8
5
作者 迟成勇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40,共5页
民族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汉语"民族"一词是为中国本土的词汇。由于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和世界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民族"一词在国内开始普遍使用。一般而言,广义的民族,是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 民族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汉语"民族"一词是为中国本土的词汇。由于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和世界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民族"一词在国内开始普遍使用。一般而言,广义的民族,是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或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民族;狭义的民族概念,通常指斯大林提出的民族概念。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阶级、国家消亡之后,民族将走向消亡。"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特色,其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总体。中华民族既是多元一体文化的主体,也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主体。在近现代中国,中华民族概念的确立,对于团结御侮、抗击列强,推动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历史形成
下载PDF
论西方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3
6
作者 迟成勇 董陶陶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57-162,共6页
以当代美国文化为中心的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多维影响。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解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 以当代美国文化为中心的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多维影响。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解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抵御西方文化的侵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弱化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以国外教育心理学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0
7
作者 迟成勇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3-136,共4页
自信心是人类基本的内在心理品质,是人格结构的基本要素。自卑与自负是偏离自信的两个极端心理品质。从比较意义上看,自信心不足或自卑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一种显著的心理品质。教育工作者要自觉运用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归因理论、多元... 自信心是人类基本的内在心理品质,是人格结构的基本要素。自卑与自负是偏离自信的两个极端心理品质。从比较意义上看,自信心不足或自卑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一种显著的心理品质。教育工作者要自觉运用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归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国外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着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自信心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归因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63
8
作者 迟成勇 吴锦旗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2-68,共7页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等...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权利意识、竞争意识及心理健康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论中庸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6
9
作者 迟成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庸”概念,并把“中庸”看作为“至德”。中庸,就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与中和之意。“中和”,是中庸的精髓。从伦理学层面看,中庸,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和境界;在道... 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庸”概念,并把“中庸”看作为“至德”。中庸,就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与中和之意。“中和”,是中庸的精髓。从伦理学层面看,中庸,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和境界;在道德行为上,坚持“过犹不及”的理性精神;在道德选择上,发挥“随时而中”的权变智慧;在道德规范上,坚持“兼德而至”的辨证思维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传统内涵 伦理学 和而不同 过犹不及 随时而中 兼德而至
下载PDF
评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被引量:6
10
作者 迟成勇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8-52,共5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和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以及赫斯"金钱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和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以及赫斯"金钱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异化,所以劳动异化即人的本质异化。异化劳动作为一个过程,有四个方面的规定: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与自己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体现着深刻的理论完成和系统的哲学确证;带有显著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辩色彩;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为我们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异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手稿 异化 异化劳动 评析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论儒家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迟成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91-96,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儒家文化蕴含着凝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如"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知行合一"的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儒家文化蕴含着凝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如"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及"天人合一"的认知模式等,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对于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和而不同 内圣外王 知行合一 天人合一 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启示
下载PDF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 被引量:4
12
作者 迟成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8,共8页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渊源,而且还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主要体现为延续不断的恒久性、兼容并包的和合理念、经世致用的入世品格以及崇德尚义的伦理本位。其中,延续不断的恒...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渊源,而且还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主要体现为延续不断的恒久性、兼容并包的和合理念、经世致用的入世品格以及崇德尚义的伦理本位。其中,延续不断的恒久性是指中华民族精神在时间上具有古老性和延续性,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相对稳定性;兼容并包的和合理念是指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进程中,不仅能够把既有的优秀思想观念或合理因素融为一体,而且能够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并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或综合创新,形成新的理念或思想体系;经世致用的入世品格是指中华民族精神强调人们经邦治国,建功立业;崇德尚义的伦理本位是指中华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把崇尚道德、追求道义作为人生的根本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精神 基本特质 兼容并包 经世致用 崇德尚义
下载PDF
论王阳明教育哲学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7
13
作者 迟成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2-59,共8页
王阳明教育哲学思想,实际上是心学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王阳明提出的"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之事"、"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知行合一"、"六经之学"、"致良知"等新论断,都是具... 王阳明教育哲学思想,实际上是心学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王阳明提出的"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之事"、"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知行合一"、"六经之学"、"致良知"等新论断,都是具有经典性的教育哲学思想。批判继承王阳明教育哲学思想,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对当代中国教育如实现德育为先、促进全面发展、加强人文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及加强精神教育等,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教育哲学思想 当代教育 启示
下载PDF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国学大师张岱年的民族精神观的解读 被引量:5
14
作者 迟成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2-25,共4页
张岱年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主要表现。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历史内涵,主要表现在政治生活、个人生活及生活态度上;厚德载物的历史内涵,主要表现在国家民族关系、文化价值观、人际关系及治国之道上。... 张岱年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主要表现。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历史内涵,主要表现在政治生活、个人生活及生活态度上;厚德载物的历史内涵,主要表现在国家民族关系、文化价值观、人际关系及治国之道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铸就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品格;推动中国社会的绵延不断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历史内涵 历史价值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大学生的德性培育 被引量:8
15
作者 迟成勇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6期5-12,共8页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精神,它蕴含着底蕴深厚的伦理精神品格与特色鲜明的道德价值取向。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大学生德性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精神,它蕴含着底蕴深厚的伦理精神品格与特色鲜明的道德价值取向。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大学生德性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即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爱国主义品质、提升集体主义价值观境界、涵养艰苦奋斗美德及养成求真务实品格等。要把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大学生德性培育落到实处,须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把革命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外化为大学生的德性素质和自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革命精神 大学生 德性 培育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背景下儒家伦理精神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1
16
作者 迟成勇 郭广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62-167,共6页
儒家伦理精神是对封建政治制度和自然经济制度合理性的道德注脚。重义轻利、重和息争、重德轻法、重群轻己、等级森严等儒家伦理精神,是自然经济和家国同构的产物,具有显著的历史局限性。儒家伦理精神只有进行创造性转换,赋予时代内涵,... 儒家伦理精神是对封建政治制度和自然经济制度合理性的道德注脚。重义轻利、重和息争、重德轻法、重群轻己、等级森严等儒家伦理精神,是自然经济和家国同构的产物,具有显著的历史局限性。儒家伦理精神只有进行创造性转换,赋予时代内涵,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将重义轻利转换为义利统一、重和息争转换为竞合精神、重德轻法转换为德法并重、重群轻己转换为群己兼顾、等级观念转换为自由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精神 义利统一 竞合精神 德法并重 群己兼顾 自由平等
下载PDF
张岱年论先秦儒家的人学思想 被引量:3
17
作者 迟成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先秦儒家的人学思想主要体现为孔子、孟子与荀子的人学思想,具体而言:人的本质:孔子提出"仁";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人的价值:孔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有贡献;孟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天爵"、"良... 先秦儒家的人学思想主要体现为孔子、孟子与荀子的人学思想,具体而言:人的本质:孔子提出"仁";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人的价值:孔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有贡献;孟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天爵"、"良贵";荀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人有"义"。人与自然:孔子虽然没有明确表达"天人合一",但《论语》中相关话语却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孟子讲"知性"则"知天",体现了人道与天道的统一;荀子提出"天人分异"的思想。人与社会:孔子强调了人对社会的责任;孟子反对杨朱的"为我"思想,折射出孟子注重群体价值倾向;荀子提出"明分使群"的观点。人格与精神境界:儒家的最高理想人格是圣人,孔子认为,能够"博施于民而济众"的人就是圣人;孟子提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但只有做到"尽心、知性、践形",才能成为圣人。先秦儒家人学思想既有合理性的因素,也有显著的历史局限性。其合理性因素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荀子 人的本质 人的价值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格与精神境界
下载PDF
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在品质 被引量:6
18
作者 迟成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70-81,共12页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奋斗是通过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凸显的。新中国成立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奋斗是通过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凸显的。新中国成立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通过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精神彰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会主义开创时期,艰苦奋斗通过“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时代精神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艰苦奋斗通过劳模精神、塞罕坝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新时代精神表现。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在品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弘扬和培育艰苦奋斗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苦奋斗 中国共产党 革命精神谱系 内在品质
下载PDF
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2
19
作者 迟成勇 杨湘红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8-24,共7页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具有商品化、娱乐化、时尚化和世俗化等特征。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是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个性、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消...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具有商品化、娱乐化、时尚化和世俗化等特征。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是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个性、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消极影响是刺激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诱发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异化、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裂变、弱化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大众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论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被引量:15
20
作者 迟成勇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4年第4期20-24,共5页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是影响思政课教学的直接的内在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影响思政课教学的直接的外在因素;流行的网络文化和浮躁的社会风气,是影响思政课教学的间接的外...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是影响思政课教学的直接的内在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影响思政课教学的直接的外在因素;流行的网络文化和浮躁的社会风气,是影响思政课教学的间接的外在因素。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对策: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视野,是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文化路径;加强教学改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绝招;加强课堂管理,增强师生的良性互动,为思政课教学营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思政课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学 影响因素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