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pozyme RM IM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循环利用及结构变化
1
作者 刘小如 颜佳 +2 位作者 谭登峰 邓泽元 李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0-66,共7页
目的:研究Lipozyme RM IM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在循环利用中结构的变化。方法:以sn-2高棕榈酸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为底物,在Lipozyme RM IM催化下同步合成主要成分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 目的:研究Lipozyme RM IM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在循环利用中结构的变化。方法:以sn-2高棕榈酸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为底物,在Lipozyme RM IM催化下同步合成主要成分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erol,OPO)和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dioleoyl-2-palmitoyl-3-linoleoylglycerol,OPL)的人乳替代脂,考察合成过程中OPO与OPL含量、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总棕榈酸含量、sn-2棕榈酸含量、酶活力、脂肪酶二级结构信息和内源荧光强度等指标,研究LipozymeRMIM在合成人乳替代脂中的应用及其循环利用特性。结果:以中国母乳脂质数据库为依据评判所合成人乳替代脂指标,Lipozyme RM IM循环使用第1次时,人乳替代脂中OPO相对含量为19.41%,OPL相对含量为17.04%,总脂肪酸中油酸相对含量为35.63%,亚油酸相对含量为22.30%,总棕榈酸相对含量为28.80%,sn-2棕榈酸相对含量为52.40%;当Lipozyme RM IM循环使用至第17次时,母乳结构脂中OPO相对含量为8.50%,OPL相对含量为7.62%,总脂肪酸中油酸相对含量为28.62%,亚油酸相对含量为13.38%,总棕榈酸相对含量为38.26%,sn-2棕榈酸相对含量为58.40%,均与中国母乳脂质范围一致。但Lipozyme RM IM循环使用超过17次后,酶法合成产物脂质组成与中国母乳脂质范围相差甚远。结论:Lipozyme RM IM作为一种酯交换能力优异的脂肪酶,在合成人乳替代脂的过程中可以累计使用17次,证明了固定化脂肪酶在合成人乳替代脂中有较好的循环使用特性。该研究为脂肪酶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连续性反应器合成人乳替代脂过程中脂肪酶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ozyme RM IM 人乳替代脂 酶的循环利用 酶的稳定性
下载PDF
亚麻籽主要功能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邹仙果 关晓倩 +4 位作者 郑淼 曹宇钦 邓泽元 杨开 能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6-373,共8页
亚麻籽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功能食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亚麻籽胶、木酚素和环肽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高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该文综述了亚麻籽的主要功能成分及其近年来在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着重... 亚麻籽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功能食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亚麻籽胶、木酚素和环肽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高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该文综述了亚麻籽的主要功能成分及其近年来在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着重介绍了环肽在结构、提取分离方法、活性功效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基于现有研究提出值得进一步挖掘的方向,以期为亚麻籽在功能食品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 脂肪酸 木酚素 环肽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新旧国标下羊乳基婴幼儿配方奶粉脂质组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艳 吴桐 +3 位作者 邓泽元 詹智钧 侯艳梅 李静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4,共12页
比较新旧国标下羊乳基婴幼儿配方奶粉脂质特点及其差异,并与中国母乳脂质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的组成和含量,基于多变量分析(PLs-DA)和热图聚类分析... 比较新旧国标下羊乳基婴幼儿配方奶粉脂质特点及其差异,并与中国母乳脂质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的组成和含量,基于多变量分析(PLs-DA)和热图聚类分析新旧国标羊乳基婴配奶粉差异脂质;采用马氏距离评价新旧国标羊乳基婴配奶粉脂质与母乳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在甘油三酯方面,新旧国标羊乳基配方奶粉的差异主要在于中长链甘油三酯(Medium 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MLCT)组成与含量上,如TG(10∶0/16∶0/14∶1)(Ca/P/Ma)、TG(12∶0/16∶1/18∶1)(La/Pa/O)、TG(8∶0/10∶0/14∶1)(Cy/Ca/Ma)等MLCT在新国标羊乳基婴配奶粉中检出,而在旧国标羊乳基婴配奶粉中未检出。在磷脂方面,新国标下羊乳基婴配奶粉磷脂含量整体上高于旧国标下羊乳基婴配奶粉,其中,新国标IFA(婴儿配方奶粉A)系列高于IFB(婴儿配方奶粉B)系列。羊乳基婴配奶粉胆固醇含量为7.16~29.0 mg/100 g奶粉,其中IFA>IFb>IFB,新国标IFA系列约为IFB系列的2~4倍;而旧国标IFb 3段是新国标IFB 3段的3倍。与母乳脂质进行相似度评价,新国标IFB 1段配方奶粉最接近母乳,配方奶粉得分为IFB>IFA>IFb>8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基婴配方奶粉 甘油三酯 磷脂 胆固醇 相似度评价
下载PDF
双剪切复乳化喷雾干燥精氨酸微胶囊制备与性能评价
4
作者 张家乐 刘小如 +3 位作者 王锦红 邓泽元 王远义 钟瑞敏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97,共9页
精氨酸是医药、特医食品和饲料行业广泛应用的组成分或营养添加剂。该文采用二次剪切复乳化形成精氨酸微胶囊乳液,通过喷雾干燥制备固体微胶囊。通过光学显微镜、电镜、质谱成像、电子鼻、电子舌、热重分析、体外模拟消化等系列表征和... 精氨酸是医药、特医食品和饲料行业广泛应用的组成分或营养添加剂。该文采用二次剪切复乳化形成精氨酸微胶囊乳液,通过喷雾干燥制备固体微胶囊。通过光学显微镜、电镜、质谱成像、电子鼻、电子舌、热重分析、体外模拟消化等系列表征和检测方法,系统分析了精氨酸微胶囊的形态、性状和消化特性,并通过稳定性试验测试了其贮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双剪切乳化可形成稳定的W/O/W型精氨酸微胶囊乳液,喷雾干燥制备的微胶囊为圆球形,平均粒径41.36μm,精氨酸负载量12.16 wt.%,主要分布于胶囊内部,包埋率为95.51%;外层水溶性壁材对精氨酸的氨味和苦涩味具有良好的掩味效果,且在模拟胃液30 min消化中较易崩解,使精氨酸缓释率达到93.14%;精氨酸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贮藏90 d精氨酸保留率达到93.82%。该研究可为精氨酸微胶囊在实际的商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复乳化微胶囊 掩味效果 缓释 稳定性
下载PDF
富含OPO、OPL和LPL的结构脂质促进C57BL/6小鼠脂质代谢
5
作者 孙永 贺杨正 +6 位作者 邓泽元 李静 彭小雨 潘丽娜 李威 郭丹颖 汪家琦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该研究通过酶法合成一种富含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和1,3-二亚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LPL)结构脂质(SL),并研究其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21只健康的C57BL/6J型实验小鼠均分为3组... 该研究通过酶法合成一种富含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和1,3-二亚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LPL)结构脂质(SL),并研究其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21只健康的C57BL/6J型实验小鼠均分为3组,喂食无脂纯合日粮,并以灌胃形式分别给予小鼠相同剂量的大豆油,InFat CC(一种富含OPO的产品)和SL(富含OPO、OPL和LPL)。喂养期间观察小鼠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并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相关的脂质指标。实验表明,喂养富含OPO、OPL和LPL结构脂质(SL)的小鼠平均体重(24.97 g)低于大豆油(27.29 g)和InFat CC组(26.54 g)小鼠,SL组小鼠肝脏中的总胆固醇TC(0.05 mmol/g prot)、总甘油三酯TG(0.14 mmol/g prot)和脂肪酸合成酶(FAS)质量分数(0.13 mg/g肝脏)与大豆油和InFatCC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该研究表明SL能够通过促进肝脏脂质代谢来控制小鼠体重增加,为结构脂质的膳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脂质 甘油三酯 脂质代谢 体重控制
下载PDF
一种抗氧化膳食补充剂的增强免疫作用和毒理学评价
6
作者 杨辉 章晋武 +1 位作者 李广焱 邓泽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00-307,共8页
研究以雨生红球藻为主要原料复配富硒酵母、蜂花粉提取物和维生素E组成的抗氧化膳食补充剂的免疫作用和安全性。采用低、中、高三个剂量(0.1、0.2、0.4 g/kg bw)每天一次灌胃,连续30 d,观察对小鼠脾脏、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活性、... 研究以雨生红球藻为主要原料复配富硒酵母、蜂花粉提取物和维生素E组成的抗氧化膳食补充剂的免疫作用和安全性。采用低、中、高三个剂量(0.1、0.2、0.4 g/kg bw)每天一次灌胃,连续30 d,观察对小鼠脾脏、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活性、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水平、半数溶血值(HC_(50))、碳粒廓清速率、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等指标的影响;通过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分别评估受试物的致癌潜力,以及对细胞和生殖系统的遗传毒性情况;通过30 d喂养试验考察受试物亚急性毒性。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OD差值分别提高了10.32%(P<0.05)和14.29%(P<0.01),说明该膳食补充剂可以促进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高剂量组左右耳肿胀度差增加了8.02%(P<0.05),抗体积数增加了22.12%(P<0.05),说明该膳食补充剂可以显著提升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和抗体生成细胞能力;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证明,雨生红球藻、富硒酵母、蜂花粉提取物和维生素E复配的抗氧化膳食补充剂食用安全,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膳食补充剂 虾青素 蜂花粉提取物 富硒酵母 免疫 毒理学评价
下载PDF
胡萝卜、红甜椒、芹菜和紫甘蓝抗氧化相互作用
7
作者 邹仕昱 彭小强 +1 位作者 邓泽元 李红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以4种蔬菜(胡萝卜、红甜椒、芹菜、紫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4种蔬菜提取物的酚类物质,测定4种蔬菜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并对4种蔬菜提取物以不同质量比混合后的抗氧化相互作... 以4种蔬菜(胡萝卜、红甜椒、芹菜、紫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4种蔬菜提取物的酚类物质,测定4种蔬菜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并对4种蔬菜提取物以不同质量比混合后的抗氧化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甜椒水溶性提取物中主要酚类物质为绿原酸、芦丁等;芹菜水溶性提取物主要有绿原酸、6-乙酰芹菜素等;紫甘蓝水溶性提取物主要有绿原酸、槲皮素-7-葡萄糖苷等;胡萝卜水溶性提取物主要有异阿魏酸。4种蔬菜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紫甘蓝>红甜椒>芹菜>胡萝卜;清除ABTS+·的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紫甘蓝>芹菜>红甜椒>胡萝卜。当红甜椒、胡萝卜、芹菜与紫甘蓝提取物质量比为3∶1∶1∶1时,协同率达到最大,有较强的抗氧化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提取物 植物化学物 抗氧化活性 协同作用 抗氧化相互作用规律
下载PDF
人参皂苷辛酸酯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肝癌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戴珍珍 黄青昕 +4 位作者 胡淇睿 吴汉城 潘瑶 邓泽元 陈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7-771,779,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辛酸酯(Rh2-O)能否诱导Huh-7肝癌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h-7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Rh2-O药物组及阳性对照组(米托蒽醌处理),CCK-8、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ELISA及化学发光法分...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辛酸酯(Rh2-O)能否诱导Huh-7肝癌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h-7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Rh2-O药物组及阳性对照组(米托蒽醌处理),CCK-8、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ELISA及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钙网蛋白(CRT)的膜外翻,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Rh2-O可显著降低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HMGB1分泌、ATP释放及CRT膜外翻,使细胞内蓄积大量ROS,提高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ERK、eIF2α、p-eIF2α表达(均P<0.05)。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预处理可显著减弱Rh2-O诱导的CRT膜外翻(P<0.05)。结论:Rh2-O可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其机制可能与Rh2-O激活内质网应激促进细胞CRT膜外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辛酸酯衍生物 肝癌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咀嚼时间对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贺玉珊 黄冰寒 +1 位作者 陈剑岚 邓泽元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6期83-89,共7页
目的以蔬菜(中青、芽白秧、生菜、油麦菜和包菜)为原料,探讨咀嚼时间对蔬菜所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技术提取经志愿者咀嚼不同时间后各种蔬菜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以盐酸萘乙二胺为显色剂,采用酶标仪测... 目的以蔬菜(中青、芽白秧、生菜、油麦菜和包菜)为原料,探讨咀嚼时间对蔬菜所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技术提取经志愿者咀嚼不同时间后各种蔬菜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以盐酸萘乙二胺为显色剂,采用酶标仪测定两者的含量。结果咀嚼后的中青、芽白秧、生菜和油麦菜的硝酸盐含量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咀嚼20、5、5和10 s,包菜的硝酸盐含量无显著性变化;咀嚼后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不同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高值的咀嚼时间基本不同,其中中青和生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20 s[(4.67±0.89)μg/kg]和15 s[(3.63±0.44)μg/kg]达到最高;芽白秧的亚硝酸盐含量则是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在10s达到最高(4.09±0.57)μg/kg;油麦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在0~20 s不断升高到(6.42±0.70)μg/kg,在10~25 s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包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则是不断上升,在25s达到最高[(3.48±0.48)μg/kg]。结论蔬菜因品种、种植条件及营养成分不同,其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皆不同,各自达到最高值的咀嚼时间也不尽相同,为了减少因摄入亚硝酸盐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建议对于烹饪手法采用焯水或水煮的蔬菜并不食用蔬菜汤,咀嚼方式上细嚼慢咽,咀嚼时间至少为1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时间 蔬菜 硝酸盐 亚硝酸盐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乳酸菌发酵葛根酵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玉 李红艳 +3 位作者 邓泽元 傅小华 赖长龙 范亚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6-205,共10页
以6株乳酸菌纯种发酵葛根酵素,发酵结束后测定葛根酵素的活菌数、pH值、总酸、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采用两种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ABTS和FRAP)评价发酵酵素的抗氧化能力,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酵素中葛根素等主要异黄酮的含量... 以6株乳酸菌纯种发酵葛根酵素,发酵结束后测定葛根酵素的活菌数、pH值、总酸、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采用两种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ABTS和FRAP)评价发酵酵素的抗氧化能力,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酵素中葛根素等主要异黄酮的含量和乳酸等主要有机酸的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来拟合整体的数据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优选出适合发酵葛根酵素的菌种。结果显示,发酵的葛根酵素活菌数均达到8.0 lg(CFU/mL),pH值降至3.60以下;还原糖含量减少9.1%~17.9%,总酸含量最高达8.47 g/1000 g,有机酸的组成和含量变化显著;葛根酵素的总酚含量变化不显著,体外抗氧化活性得到有效保持。此外,发酵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最多增加了40.7%和39.9%。PCA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9%,可综合反映发酵酵素的品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GIM1.155(1.825分)、嗜酸乳杆菌GIM1.321(1.174分)和植物乳杆菌R4(0.621分)的综合评价总得分排名靠前,表明它们在生长代谢和功能作用方面表现更优。与纯种发酵相比,采用这3株菌作为复合发酵剂制备的葛根酵素的品质有所改善。研究结果可为葛根酵素的复合发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酵素 乳酸菌 主成分分析:复合发酵
下载PDF
两种不同壁材结构脂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与体外消化特性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永 倪兴刚 +6 位作者 邓泽元 李静 潘丽娜 彭小雨 李威 高宇 汪家琦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6-213,共8页
该研究选择两种配方(配方1:酪蛋白酸钠/麦芽糊精配方;配方2:乳清蛋白/乳糖配方)对结构脂进行包埋处理,测定其氧化稳定性与体外消化特性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氧化稳定性方面,结构脂原油经氧化后其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该研究选择两种配方(配方1:酪蛋白酸钠/麦芽糊精配方;配方2:乳清蛋白/乳糖配方)对结构脂进行包埋处理,测定其氧化稳定性与体外消化特性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氧化稳定性方面,结构脂原油经氧化后其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substances,TBARS)值与酸价分别增加了55.199 meq/kg、4.532 mg/kg和0.280 mg/g,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含量分别减少了9.621%和15.664%;配方1的POV值、TBARS值与酸价增加了16.438 meq/kg、1.348 mg/kg和0.124 mg/g,总MUFA与PUFA减少了5.630%和9.368%;配方2的POV值、TBARS值与酸价增加了13.255 meq/kg、1.176 mg/kg和0.127 mg/g,总MUFA与PUFA减少了5.163%和8.551%。在体外消化特性方面,结构脂原油在消化过程中的最大粒径、电位与脂肪酸释放率分别为907.6 nm、-20.45 mV和69.366%;配方1分别为2355.5 nm、-10.15 mV和59.986%;配方2则为1449.65 nm、-18.75 mV和65.365%。综上所述,两种配方都显著提高了结构脂的氧化稳定性,但配方1在消化过程中的粒径增大导致其脂肪酸释放率下降,因此选择配方2作为结构脂的包埋壁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材 结构脂微胶囊 氧化稳定性 体外消化特性 比较
下载PDF
冻融破乳方法对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亚娟 范亚苇 +1 位作者 李静 邓泽元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1,共4页
为提高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提油率,将油茶籽经过脱壳、粉碎、过筛、加水过胶体磨、离心分离得到乳状液,经冻融破乳后离心分离得油茶籽油。以提油率为指标,探究了加热冻融、乙醇冻融、调pH冻融、加盐冻融等冻融破乳方法对水代法提取油... 为提高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提油率,将油茶籽经过脱壳、粉碎、过筛、加水过胶体磨、离心分离得到乳状液,经冻融破乳后离心分离得油茶籽油。以提油率为指标,探究了加热冻融、乙醇冻融、调pH冻融、加盐冻融等冻融破乳方法对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影响,并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破乳前后乳状液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乙醇冻融和加盐冻融使油茶籽的提油率降低;调pH可提高提油率,在pH为8时提油率为92.17%;加热冻融法是最佳的冻融破乳方法,在加热温度60℃、加热时间20 min条件下,提油率最高,达到92.57%;加热冻融处理后油滴聚集,粒径明显增大。采用加热冻融法对乳状液进行破乳可有效提高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提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冻融破乳 加热 PH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桑叶蛋白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吉虹 俞燕芳 +1 位作者 邓泽元 张兵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共10页
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干燥桑叶后,提取桑叶蛋白,测定桑叶蛋白提取物的理化性质、营养特性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以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对桑叶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方式干燥后的桑叶蛋白提取物基本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冷冻干燥桑叶... 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干燥桑叶后,提取桑叶蛋白,测定桑叶蛋白提取物的理化性质、营养特性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以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对桑叶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方式干燥后的桑叶蛋白提取物基本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冷冻干燥桑叶蛋白提取物蛋白含量最高,为68.89%;氨基酸组成无较大差异,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热风烘干桑叶蛋白提取物消化率最高,达到66.41%;由新鲜桑叶和冻干桑叶提取的蛋白表达情况一致,主要由一条约52 kDa分子量的蛋白条带组成,而烘干桑叶蛋白提取物蛋白电泳条带表达显著减弱;新鲜桑叶蛋白提取物的微观表面平整致密,热风烘干桑叶蛋白提取物和冷冻干燥桑叶蛋白提取物的表面粗糙多孔,使其与油、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蛋白的溶解性。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桑叶蛋白的组成成分、功能和结构性质存在重要影响,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对蛋白特性的保存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冷冻干燥 热风干燥 蛋白质 结构特性
下载PDF
破壁灵芝孢子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和栋 黄艺 +5 位作者 潘小军 陈媛 董欢欢 李广焱 邓泽元 李红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5-412,共8页
为探究破壁灵芝孢子在口腔和胃肠道中的消化吸收情况以及对肠道环境的影响。以机械碾压法、微波法和超声法破壁的灵芝孢子(Ganoderma lucidum spore,GLS)为研究对象,经体外模拟人体口腔、胃、小肠消化系统及透析模型,随后将消化后的底... 为探究破壁灵芝孢子在口腔和胃肠道中的消化吸收情况以及对肠道环境的影响。以机械碾压法、微波法和超声法破壁的灵芝孢子(Ganoderma lucidum spore,GLS)为研究对象,经体外模拟人体口腔、胃、小肠消化系统及透析模型,随后将消化后的底物进行体外发酵。测定消化各个阶段的灵芝孢子失质量率、多糖和三萜化合物释放量、生物可接受率和透析率以及小肠消化底物在0、6、12、24、48 h体外发酵过程中pH变化。结果显示,胃和小肠是灵芝孢子的主要消化场所,破壁组平均失质量率达到23.84%,其中机械碾压组更易被消化,其失质量率为29.46%。97%的多糖在胃肠液中溶出,机械碾压组多糖的生物可接受率具有最高水平,为87.33%。三萜只在破壁组小肠模拟消化中有微量溶出,平均约1.50±0.04 mg/g,95.2%的三萜随沉淀进入结肠。体外发酵结果显示,发酵液pH在0~12 h持续下降,并在12 h基本到达发酵终点。对比三种破壁灵芝孢子的消化特性,机械碾压法破壁的品质可观,不失为企业规模化破壁生产的优选。综上所述,破壁有利于提高灵芝孢子的有效成分在人体消化环境内释放量和生物可接受率,促进结肠发酵产酸,有助于调节人体肠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壁灵芝孢子 体外模拟消化 多糖 生物可接受率
下载PDF
添加维生素E的雨生红球藻亚急性毒性评价及增强免疫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潮 王利平 +1 位作者 邓泽元 范青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269,共7页
目的研究添加维生素E的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added with vitamin E,HPE)对大鼠亚急性毒性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作用。方法以1670、835、418、0 mg/(kg·bw)4个剂量的HPE给大鼠连续灌胃30 d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以334、... 目的研究添加维生素E的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added with vitamin E,HPE)对大鼠亚急性毒性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作用。方法以1670、835、418、0 mg/(kg·bw)4个剂量的HPE给大鼠连续灌胃30 d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以334、167、84、0 mg/(kg·bw)4个剂量给小鼠连续灌胃30 d进行免疫功能试验。结果在亚急性毒性试验期间,各组动物的体重、增重量和总食物利用率无显著性差异,所检测的血常规与血生化指标及脏器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大鼠大体解剖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中,未发现与HPE相关的病变。未见HPE对大鼠指标产生毒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显著促进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提高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高剂量组显著提升了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和小鼠碳廓清吞噬指数,明显增强抗体生成细胞能力。结论HPE安全性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维生素E 亚急性毒性试验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下载PDF
TNF-α联合H_(2)O_(2)诱导对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文珍 邓泽元 李红艳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3,共9页
为探究TNF-α联合H_(2)O_(2)诱导对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的影响,建立更贴近于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模型,采用200μmol·L^(-1)H_(2)O_(2)作用1 h联合80 ng·mL^(-1)TNF-α作用H9c2细胞12 h,通过CCK-8、ELISA以... 为探究TNF-α联合H_(2)O_(2)诱导对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的影响,建立更贴近于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模型,采用200μmol·L^(-1)H_(2)O_(2)作用1 h联合80 ng·mL^(-1)TNF-α作用H9c2细胞12 h,通过CCK-8、ELISA以及流式细胞术等实验,发现氧化应激指标MDA水平增高,抗氧化酶SOD降低,NF-κB信号通路下游炎症相关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增强。说明200μmol·L^(-1)H_(2)O_(2)作用1 h联合80 ng·mL^(-1)TNF-α作用12 h共同刺激H9c2细胞,可诱导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炎症损伤 大鼠心肌细胞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余甘子果实及醇提物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娜 朱孛琛 +5 位作者 章旭 董方钰 刘姣 陈芳 邓泽元 潘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49-358,共10页
为探究余甘子冻干粉及其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消化(口腔、胃、小肠和大肠)过程中的差异,本研究对余甘子的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然后比较了两者消化前后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余甘子富含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其中,冻干粉... 为探究余甘子冻干粉及其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消化(口腔、胃、小肠和大肠)过程中的差异,本研究对余甘子的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然后比较了两者消化前后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余甘子富含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其中,冻干粉结合型多酚含量更高,而醇提物游离型多酚含量更高。体外模拟消化前,冻干粉的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5.40±0.07 mg GAE/mL和1.48±0.15 mg RT/mL,醇提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65±0.05 mg GAE/mL和14.80±0.74 mg RT/mL。和消化前相比,在消化过程中,两者的总酚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者的总黄酮含量在口腔消化液中升高。此外,消化前的余甘子醇提物对ABTS^(+)、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Fe^(3+)还原能力都显著低于冻干粉(P<0.05),但消化后余甘子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对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综上,消化后余甘子果实冻干粉及醇提物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发生明显的变化,且和余甘子冻干粉相比,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更强。表明经提取及消化处理加工后的余甘子产品可能会有更高的抗氧化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体外消化 总酚 总黄酮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乳脂肪聚集对其消化吸收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18
作者 卢玲 翁晨 +2 位作者 邓泽元 刘小如 李静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146,共7页
为了探究热加工后引起的乳脂肪聚集对其消化吸收及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测定聚集乳脂肪和未聚集乳脂肪消化过程中脂肪颗粒粒径、电势、脂解速率的变化。通过动物实验测定大鼠粪便内脂肪含量,不同时间段血清和肝脏中甘油三... 为了探究热加工后引起的乳脂肪聚集对其消化吸收及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测定聚集乳脂肪和未聚集乳脂肪消化过程中脂肪颗粒粒径、电势、脂解速率的变化。通过动物实验测定大鼠粪便内脂肪含量,不同时间段血清和肝脏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聚集乳脂肪组在胃中(7.40μm)的平均粒径(6.19μm)较初始阶段(4.54μm)显著增大(P<0.05),未聚集乳脂肪组在胃中(9.26μm)(6.00μm)的平均粒径较初始阶段(2.80μm)也显著增大(P<0.05);聚集乳脂肪组的电势变化幅度小于未聚集乳脂肪组。聚集乳脂肪组的脂肪酸释放速率和释放程度小于未聚集乳脂肪组,说明聚集乳脂肪比未聚集乳脂肪的消化速度慢。大鼠体内试验结果表明,聚集乳脂肪组的脂肪排泄率(8.68%)高于未聚集乳脂肪组(6.66%),说明聚集乳脂肪的生物利用率低。灌胃6 h后,聚集乳脂肪组血清甘油三酯(0.57 mmol/L)显著高于(P<0.05)未聚集乳脂肪组(0.45 mmol/L),聚集乳脂肪组胆固醇(1.76 mmol/L)也显著(P<0.05)高于未聚集乳脂肪组(1.46 mmol/L);聚集乳脂肪组肝脏甘油三酯(0.0090 mmol/L)显著低于(P<0.05)未聚集乳脂肪组(0.0117 mmol/L),聚集乳脂肪组胆固醇(0.0058mmol/L)也显著低于(P<0.05)未聚集乳脂肪组(0.0069 mmol/L),说明乳脂肪的聚集也会影响脂质代谢。结论 :体外模式消化体系和大鼠灌胃实验表明,乳脂肪的聚集影响其消化吸收及脂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肪 聚集 消化 吸收 脂质代谢
下载PDF
新国标下婴幼儿配方奶粉与中国母乳脂质组分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景红申 尉腾 +3 位作者 张芷怡 黄钰琪 邓泽元 李静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0,共7页
以新国标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母乳为研究对象,采取改良Folch法提取乳中粗脂,通过气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ESI-MS/MS),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HPLC-ELSD)和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 以新国标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母乳为研究对象,采取改良Folch法提取乳中粗脂,通过气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ESI-MS/MS),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HPLC-ELSD)和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分析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分子种类、磷脂和胆固醇含量,剖析新国标不同阶段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特点,并与中国母乳脂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国标婴幼儿配方奶粉与母乳中检测到50种甘油三酯,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主要包括长链甘油三酯(如O/P/O,O/P/L)和中链甘油三酯(如Ca/La/M,La/La/M),其中中链甘油三酯(18.034%~22.209%)高于母乳(1.108%);母乳甘油三酯主要为中长链甘油三酯,且大部分为一个中链脂肪酸和两个长链脂肪酸的单中链型甘油三酯。新国标婴幼儿配方奶粉总磷脂含量高于母乳,以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胆碱为主,母乳以鞘磷脂为主。此外,新国标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胆固醇低于母乳,为母乳胆固醇1/3。通过马氏距离分析,新国标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脂质与母乳的相似度得分可达80%以上,其中新国标婴幼儿配方奶粉I段的脂质与母乳的相似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奶粉 母乳 脂肪酸 甘油三酯构型 磷脂 胆固醇 相似度
下载PDF
牛初乳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消化的研究
20
作者 刘梦鸽 樊萌萌 +4 位作者 林科群 周传一 余智毅 邓泽元 李静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1,34,共9页
为提高牛初乳蛋白质在胃肠道的稳定性,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牛初乳脂质体。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确定牛初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20 mgβ-谷甾醇,60 mg磷脂,60 mg牛初乳粉,油水比为2∶1,超声时间为2 min。该条件下得到牛初乳脂质... 为提高牛初乳蛋白质在胃肠道的稳定性,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牛初乳脂质体。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确定牛初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20 mgβ-谷甾醇,60 mg磷脂,60 mg牛初乳粉,油水比为2∶1,超声时间为2 min。该条件下得到牛初乳脂质体蛋白质包封率为41.92%±0.32%,IgG包封率24.7%±7.5%。此外,体外消化实验结果表明,脂质体作为牛初乳的载体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研究获得了一种蛋白质包封率较高,缓释作用较强的牛初乳脂质体,可以实现功能蛋白的持续补充,为牛初乳等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 体外消化 脂质体 缓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