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兵兵 于国海 +3 位作者 孙孝维 邹畅林 王波 王永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91,共10页
2003年7月~2006年5月对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鸟类298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72种,雀形目鸟类126种。该保护区的鸟类以旅鸟和夏候鸟为主,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84%(旅鸟52%、夏候... 2003年7月~2006年5月对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鸟类298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72种,雀形目鸟类126种。该保护区的鸟类以旅鸟和夏候鸟为主,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84%(旅鸟52%、夏候鸟32%、留鸟11%、冬候鸟5%)。在128种繁殖鸟类中,古北界种类占73.44%,东洋界种类占6.25%,广布种占20.31%,可见古北界种类占优势。在保护区内记录到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区系 莫莫格 保护区
下载PDF
吉林省鸟类新纪录—白眼潜鸭
2
作者 孙鹏 邹畅林 于国海 《野生动物》 2012年第6期359-359,共1页
白眼潜鸭(Aythya nyroca)属雁形目、鸭科、潜鸭属鸟类,在东北地区一直没有记录。2010年4月11日在吉林省镇赉县大五家稻田泄水池记录到白眼潜鸭1只,填补了白眼潜鸭在吉林省分布的空白。
关键词 吉林省 鸟类 东北地区 雁形目 镇赉县 稻田
下载PDF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水鸟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卜楠龙 于国海 +4 位作者 孙孝维 邹畅林 王永 王波 钱法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734-13738,共5页
根据白鹤GEF项目"保护白鹤及其他迁徙水鸟并建立迁徙地点网络"制定的迁徙水鸟监测方案,于2004~2008年春季,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次调查共记录水鸟70种,隶属7目14科,其中包括1个新记录种;... 根据白鹤GEF项目"保护白鹤及其他迁徙水鸟并建立迁徙地点网络"制定的迁徙水鸟监测方案,于2004~2008年春季,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次调查共记录水鸟70种,隶属7目14科,其中包括1个新记录种;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各年度间春季水鸟的种群数量和物种数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 水鸟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湿地的鱼类栖息地修复效果评价
4
作者 杨富亿 文波龙 +2 位作者 李晓宇 刘宏远 邹畅林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鱼类是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中的重要食物基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针对该保护区中的鱼类资源增殖能力下降、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 鱼类是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中的重要食物基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针对该保护区中的鱼类资源增殖能力下降、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的适宜性水平降低的现状,2016年至2017年期间,采用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的方法,对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中鱼类的自然栖息地进行了修复;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分别于2015年9月和2017年1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鱼类栖息地,开展了鱼类样本采集和调查,研究了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鱼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评价了鱼类栖息地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鱼类自然栖息地相比,修复栖息地的鱼类物种数量明显增多,而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却分别减小了16.02%和39.98%,小型非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增大了1.43倍和63.54%,鱼类现存资源量、平均年鱼类现存资源量和平均年鱼类分布密度大幅增加;修复栖息地鱼类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减小了31.98%和34.42%。所采用的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方法,提高了修复栖息地对鱼类的适宜性,促进了鱼类资源自然增殖和种群自我发展,实现了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作为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功能的可持续性,弥补了自然栖息地适宜性差、鱼类自然增殖能力低和种群发展不可持续的缺陷。该修复方法可以为松嫩平原湿地型自然保护区鱼类栖息地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栖息地 修复 河流湿地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水盐条件变化对三江藨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马琼芳 燕红 +4 位作者 孔维尧 陈玲 李伟东 邹畅林 张超凡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4-662,共9页
以吉林莫莫格湿地常见植物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 Makino)为材料,设置6个盐浓度梯度和6个水位梯度进行室内控制实验,对三江藨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进行测定,以探讨该植物在光合过程中对水盐条件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 以吉林莫莫格湿地常见植物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 Makino)为材料,设置6个盐浓度梯度和6个水位梯度进行室内控制实验,对三江藨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进行测定,以探讨该植物在光合过程中对水盐条件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随着水位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低水位范围(-10~20 cm)处理下,F_(v)/F_(o)、F_(v)/F_(m)、q_(N)值较高,而Yield、ETR和q_(P)在高水位环境(40~80 cm)中较高。随着盐度的升高,三江藨草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即当盐浓度升高至3000 mg/L时,各指标含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三江藨草适宜生长在40~80 cm水位较高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且高水位能够缓解盐胁迫对光合结构造成的伤害,提高其对盐环境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水位 盐度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鄱阳湖野生白鹤的救护及异地放归监测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况绍祥 杨长志 +4 位作者 涂晓斌 邹畅林 舒惠理 黄秒根 汪志如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7-210,共4页
2018年4月24日,江西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接收救护1只亚成体野生白鹤,体检发现白鹤疑似肠道感染,经过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和野化训练,结果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放飞。通过鸟类环志进行放归后监测,发现白鹤在黄河三角洲保... 2018年4月24日,江西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接收救护1只亚成体野生白鹤,体检发现白鹤疑似肠道感染,经过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和野化训练,结果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放飞。通过鸟类环志进行放归后监测,发现白鹤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越冬,证实白鹤救护放归成功。本文通过接收1只野生白鹤,总结了白鹤临床救治和护理经验,为日后国内开展白鹤保护和野生动物异地放归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白鹤 救护 放归 监测
下载PDF
大岗附近大鸨越冬种群数量及生态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于国海 邹畅林 +2 位作者 孙孝维 杨兵兵 张晓晶 《吉林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22-23,26,共3页
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与吉林省镇赉县接壤的大岗荒漠草原地带,采用样带法对大鸨进行了数量统计及生态观察。结果表明,本区域内有5个越冬种群,调查到大鸨实体数量61只,数理统计为261只(抽样强度为1.97%)。大鸨主要在农田荒地和... 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与吉林省镇赉县接壤的大岗荒漠草原地带,采用样带法对大鸨进行了数量统计及生态观察。结果表明,本区域内有5个越冬种群,调查到大鸨实体数量61只,数理统计为261只(抽样强度为1.97%)。大鸨主要在农田荒地和矮草原地带栖息、觅食,40 cm以上的高草原仅见逃离隐蔽之用,西伯利亚杏疏林和贝加尔针茅密度大的区域未见有大鸨栖息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越冬种群 生态观察
下载PDF
红颈苇鹀育雏行为及雏鸟发育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国海 乔桂芬 +3 位作者 孙孝维 邹畅林 孙鹏 乔士臣 《吉林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29-31,共3页
在吉林省西部首见红颈苇鹀繁殖和育雏行为,填补了历史上该区域无繁殖的记录。观察发现,茂密的植被和陈旧的草簇构成了红颈苇鹀繁殖的要件;红颈苇巫鸟的育雏行为有明确分工,雌鸟履行孵化职责,而雄鸟则负责安全警戒,孵化期约15 d,育雏期约... 在吉林省西部首见红颈苇鹀繁殖和育雏行为,填补了历史上该区域无繁殖的记录。观察发现,茂密的植被和陈旧的草簇构成了红颈苇鹀繁殖的要件;红颈苇巫鸟的育雏行为有明确分工,雌鸟履行孵化职责,而雄鸟则负责安全警戒,孵化期约15 d,育雏期约16 d;全天喂雏行为有差别,从清晨到上午8:00时、从下午18:00时到日落为喂食高峰期,雄鸟喂食雏鸟的次数高于雌鸟;红颈苇鹀以草籽和谷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捕食昆虫;50 d左右,幼鸟完全可以自食其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颈苇鹀 育雏行为 雏鸟 发育
下载PDF
大鸨越冬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5
9
作者 于国海 乔桂芬 +2 位作者 邹畅林 杨兵兵 孙孝维 《野生动物》 2008年第2期95-97,共3页
2003~2006年的1~2月在吉林省镇赉县和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接合部的草原地带,对大鸨越冬栖息地的选择进行了考察研究,并将栖息区域人为地划分为3种类型。一是农田荒地和周边草甸,二是平均低于40cm的矮针茅草原,三是平均高于40c... 2003~2006年的1~2月在吉林省镇赉县和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接合部的草原地带,对大鸨越冬栖息地的选择进行了考察研究,并将栖息区域人为地划分为3种类型。一是农田荒地和周边草甸,二是平均低于40cm的矮针茅草原,三是平均高于40cm的高针茅草原。结果表明,大鸨对这3种栖息地类型选择明显。农田生境植物性食物丰富,草原生境动物性食物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越冬 栖息地选择
下载PDF
大鸨越冬习性观察与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乔桂芬 于国海 +2 位作者 孙孝维 邹畅林 王波 《吉林林业科技》 2008年第5期28-30,共3页
2006年12月10日,在吉林莫莫格自然保护区胡家窝棚核心区首次发现大鸨越冬种群,是该区越冬鸟类种类的新记录。通过观察与研究表明,大鸨在胡家窝棚停留91 d,为冬候鸟;越冬期间雌、雄鸟分为两个种群;越冬食物主要是植物种子,特别喜食绿豆... 2006年12月10日,在吉林莫莫格自然保护区胡家窝棚核心区首次发现大鸨越冬种群,是该区越冬鸟类种类的新记录。通过观察与研究表明,大鸨在胡家窝棚停留91 d,为冬候鸟;越冬期间雌、雄鸟分为两个种群;越冬食物主要是植物种子,特别喜食绿豆、黄豆、玉米、昆虫的残骸等。该区域良好的冬季生态环境是大鸨在此越冬栖息的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越冬习性 新记录 冬候鸟
下载PDF
白鹤东部种群迁徙模式与重要中途停歇地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秀 江红星 +3 位作者 邹畅林 王永 宝庆 李连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目的】分析白鹤的迁徙对策与迁徙模式,甄别20年来中国境内白鹤中途停歇地的分布变化,评价不同尺度下其重要性等级,提出白鹤中途停歇地保护空缺和管理建议。【方法】利用2016—2017年10只卫星跟踪白鹤的定位数据,根据停歇天数不同将中... 【目的】分析白鹤的迁徙对策与迁徙模式,甄别20年来中国境内白鹤中途停歇地的分布变化,评价不同尺度下其重要性等级,提出白鹤中途停歇地保护空缺和管理建议。【方法】利用2016—2017年10只卫星跟踪白鹤的定位数据,根据停歇天数不同将中途停歇地划分为4种类型,通过权重赋值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ArcGIS 10.2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迁徙路线图,并开展保护空缺分析。【结果】春、秋迁徙季节白鹤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的迁徙距离、停歇次数、停歇时长、迁徙阶段长等迁徙参数均不存在差异显著性。春、秋迁徙期共识别中国境内中途停歇地62个和104个,分别属于5停歇区域中的23处和27处停歇单元。重要中途停歇地春、秋季节仅为9个和13个,包括传统的西松嫩平原的黑龙江扎龙、吉林莫莫格和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华北平原的黄河三角洲。新发现的有西松嫩平原的内蒙古图牧吉保护区、辽河平原的辽宁康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通辽科尔沁沙地东部湿地。重要、一般、临时中途停歇地和休整地分别有36.4%、37.5%、40.7%和72.4%位于现有保护体系之外。总之,西松嫩平原春、秋季节都是白鹤最重要的停歇地区;春季迁徙期,辽河平原次之,黄河三角洲第三;秋季迁徙期,正好相反。长江中下游平原秋季比春季重要,大兴安岭地区春季比秋季重要。【结论】白鹤春、秋迁徙均符合能量消耗最小对策,迁徙路线呈现“8”字形,中国东北西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是其狭窄迁徙通道的瓶颈位置。白鹤的迁徙模式为兼性迁徙,在食物匮乏的迁徙节段上采用蹦跳式迁徙,而在食物丰富的迁徙节段上采用轻跳式迁徙。近20年来,白鹤在中国境内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辽河三角洲已不再是白鹤重要中途停歇地,但位于西辽河平原的科尔沁沙地东部是其新发现的重要停歇区域。为确保白鹤的迁徙安全和长久生存,建议对已建保护区的周边重要中途停歇地,依托现有保护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对湿地面积小而分散的重要停歇地,如科尔沁沙地东部湿地,建议成立保护小区;对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些停歇地和休整地,构建跨部门和跨区域的联合保护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迁徙模式 迁徙对策 中途停歇地 保护空缺
下载PDF
东北鸟类新纪录——小滨鹬
12
作者 于国海 邹畅林 《野生动物》 2012年第4期249-249,共1页
1分布 小滨鹬(Calidris minuta)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西伯利亚。越冬于非洲、波斯湾、红海、里海和亚洲南部、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迁徙期间见于欧洲中部和南部、蒙古,偶尔游荡到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冰岛、佛得角群... 1分布 小滨鹬(Calidris minuta)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西伯利亚。越冬于非洲、波斯湾、红海、里海和亚洲南部、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迁徙期间见于欧洲中部和南部、蒙古,偶尔游荡到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冰岛、佛得角群岛、费罗群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熊岛、加拿大和美国海岸以及日本、缅甸、文莱、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中国偶见香港(OBC,1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留申群岛 鸟类 东北 佛得角群岛 欧亚大陆 西伯利亚 孟加拉国 斯里兰卡
下载PDF
斑嘴鸭人工孵化技术及雏鸟的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平 孙鹏 +2 位作者 邹畅林 王波 于国海 《吉林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29-32,共4页
对11枚斑嘴鸭的卵进行人工孵化及育雏试验,结果表明:雏鸟早期生长发育阶段大致可划分为3个时期,第1时期是快速生长期,第2时期是急速生长期,第3时期是缓速生长期;斑嘴鸭的体重、翅长、跗蹠、体长、尾长、嘴长变化与日龄相关显著。
关键词 斑嘴鸭 人工孵化 雏鸟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监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富亿 文波龙 +2 位作者 李晓宇 刘宏远 邹畅林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3-474,共22页
鱼类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水鸟的食物,鱼类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湿地中鸟类群落结构的稳定性。2013年,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该保护区中的湿地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 鱼类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水鸟的食物,鱼类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湿地中鸟类群落结构的稳定性。2013年,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该保护区中的湿地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迁徙鸟类的重要停歇地。2017~2022年,采用内陆鱼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对该保护区中河流和湖泊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和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利用2007~2011年和2017~2022年该保护区河流和湖泊的鱼类采样和调查数据以及文献资料,分析了鱼类物种多样性组成特点,探讨了鱼类物种的地理分布特征和鱼类群落结构动态,分析了其与鸟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7~2022年,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嫩江的5处江段和5座湖泊(鹅头泡、茨勒泡、哈尔挠泡、莫什海泡和月亮泡)中,共记录5目11科47属57种鱼类,2017~2022年的鱼类物种丰富度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比2007~2011年的分别减小了8.89%和16.53%;鱼类的种上分类阶元物种分布格局为鲤形目和鲤科占主体,具有东亚内陆鱼类组成的共同特点;鱼类物种的绝对特有性为5种,相对特有性为9.43%,鱼类相对特有性高于黑龙江水系的典型地理区;鱼类物种的绝对濒危性为5种,相对濒危性为9.43%,鱼类物种的相对濒危性低于黑龙江水系,但高于黑龙江水系的部分典型地理区;冷水性类群的物种数为10种,相对冷水种数为18.87%,都明显低于黑龙江水系及其典型地理区;土著鱼类由5个区系生态类群构成,北方类群物种数所占比例为28.30%,符合黑龙江水系内陆鱼类区系组成特点;2017~2022年的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比2007~2011年的分别增大了3.88%、1.88%和31.70%,鱼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的稳定性水平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物种多样性 鱼类特有性 鱼类濒危性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和功能区范围调整初探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晓辉 姜明 +2 位作者 朱庆龙 邹畅林 侯光雷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7-533,共7页
从吉林省自然资源、湿地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在科学调查和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功能区范围调整的方案,即将该保护区的部分边界调整至与镇赉县的对应边界重合,将缓冲区、实验区中的社区用... 从吉林省自然资源、湿地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在科学调查和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功能区范围调整的方案,即将该保护区的部分边界调整至与镇赉县的对应边界重合,将缓冲区、实验区中的社区用地和实验区中的基本农田用地划出保护区范围。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功能区范围调整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减小为127482.21 hm^(2),核心区面积和缓冲区面积占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分别增大为43.46%和43.97%,实验区面积占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减小为1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分区 调整 社区用地 基本农田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不同水文条件下莫莫格薹草草丘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洺也 齐清 +6 位作者 佟守正 姜力 邹畅林 秦博 张冬杰 王雪宏 安雨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47,共9页
土壤种子库是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薹草(Carex)草丘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对于指导薹草草丘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莫莫格典型薹草草丘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收集与... 土壤种子库是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薹草(Carex)草丘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对于指导薹草草丘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莫莫格典型薹草草丘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收集与室内培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湿润、淹水和干旱条件下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莫莫格薹草草丘湿地土壤种子库中共萌发湿地植物26科42属65种;瘤囊薹草(Carex schmidtii)在湿润和淹水湿地土壤种子库中都处于优势种地位;淹水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样地;土壤容重是影响不同水文条件下湿地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差异的关键因素;土壤含水量分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正相关,土壤种子库Pielou指数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草丘湿地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莫莫格湿地
原文传递
草甸和沼泽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吕亭亭 王平 +5 位作者 燕红 张稳 廖桂项 姜海波 邹畅林 盛连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5-416,共12页
功能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研究结果支持质量比假说和多样性假说,但对于这两种假说的适用条件尚有争议。通过对吉林省西部草甸和沼泽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2个物种多样性指标(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eaver指数)、7种植物性状的两类功能多样... 功能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研究结果支持质量比假说和多样性假说,但对于这两种假说的适用条件尚有争议。通过对吉林省西部草甸和沼泽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2个物种多样性指标(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eaver指数)、7种植物性状的两类功能多样性指标(群落权重均值和Rao二次熵),以及土壤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测量,研究了群落功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功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比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更为密切;2)功能群落权重均值解释生产力变异的能力好于Rao二次熵,即优势物种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作用更大;3)水淹条件影响着功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以群落权重均值为基础的质量比假说适于解释草甸群落功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而以Rao二次熵为基础的多样性假说适于解释有强烈环境筛(水淹)的沼泽群落功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质量比假说 群落权重均值 多样性假说 植物性状 Rao二次熵
原文传递
白鹤中途停歇地主要食物藨草球茎密度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春悦 江红星 +4 位作者 孙效维 邹畅林 王波 钱法文 吕宪国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2-390,共9页
扁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三江藨草(S.nipponicus)的球茎是迁徙白鹤(Grus leucogeranus)在莫莫格中途停歇地的主要食物。2010年9月15~25日,对莫莫格白鹤集中停歇地鹅头泡湿地的20条样线上100 m等间隔470个取样点进行了地下0~20... 扁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三江藨草(S.nipponicus)的球茎是迁徙白鹤(Grus leucogeranus)在莫莫格中途停歇地的主要食物。2010年9月15~25日,对莫莫格白鹤集中停歇地鹅头泡湿地的20条样线上100 m等间隔470个取样点进行了地下0~20 cm的藨草球茎的取样工作。基于此,采用反距离权重、4种径向基函数和普通克里格共6种空间插值方法模拟了该区域藨草球茎密度。交叉验证和插值结果的空间分布图对比,径向基函数中的张力样条插值效果最佳,是最适于该区域挺水植物藨草球茎密度的空间插值方法。张力样条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藨草球茎密度均值为(46.0±44.3)个/m2。其中,<25个/m2的面积占研究区的41.7%,25~100个/m2的面积占45.9%,而>100个/m2的面积仅占12.4%。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分析白鹤迁徙种群与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预测该地区白鹤的环境容纳量提供十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莫格鹅头泡湿地 白鹤 藨草球茎 空间插值 张力样条
原文传递
克隆植物扁秆藨草种子库特征及其适应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宁宇 张志翔 +2 位作者 赵良成 邹畅林 杨佳妮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60,共6页
克隆植物在湿地中普遍存在,其在有性和克隆两种繁殖方式之间的权衡是植物生态学中的热点议题,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扁秆蔗草(Scirpus planiculmis)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莫莫格湿地,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中的扁秆蔗草种子数量... 克隆植物在湿地中普遍存在,其在有性和克隆两种繁殖方式之间的权衡是植物生态学中的热点议题,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扁秆蔗草(Scirpus planiculmis)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莫莫格湿地,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中的扁秆蔗草种子数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扁秆蔗草种子数量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垂直方向上,扁秆蔗草种子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0~5cm深度)和中层(5-10cm深度)内,在下层土壤(深度〉10cm)中明显减少;表层土壤中的扁秆蔗草种子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变动;这种垂直分布规律不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扁秆蔗草种子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含水率、pH和群落辛普森指数与扁秆蔗草种子数量显著相关,植被中扁秆蔗草的多度则与种子数量不相关。分析发现,因环境因素引发的扁秆蔗草繁殖方式的权衡是存在的,并可以在小的局域范围内实现;扁秆蔗草被重新定义为兼性盐碱植物,其适宜生长条件为弱碱性,在强碱性条件下则会通过大量产生种子而实现对当前生境的逃离;两种繁殖方式的意义不同,有性繁殖主要服务于宏观尺度上种群的扩散与维系,而克隆繁殖的则实现了小尺度内克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竞争优势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扁秆藨草 种子 分布规律 繁殖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