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侧肢体偏瘫伴失语,左腰部疼痛——迷惑性极强的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
1
作者 付怡凝 周敬敏 +11 位作者 李峰 黄尚志 王怡宁 洪霞 吕珂 刘雅萍 冷泠 郑文洁 邱正庆 朱以诚 郑月宏 陈跃鑫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2期224-231,共8页
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Ehlers-Danlos综合征(EDS)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1~1)/万。而作为EDS中预后最差的一类分型,血管型EDS(vEDS)的发病率在全部EDS分型中极低。本文报道一例vEDS患者,表现为一过性右侧肢体偏瘫伴失语,左腰... 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Ehlers-Danlos综合征(EDS)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1~1)/万。而作为EDS中预后最差的一类分型,血管型EDS(vEDS)的发病率在全部EDS分型中极低。本文报道一例vEDS患者,表现为一过性右侧肢体偏瘫伴失语,左腰部疼痛。通过基因检测最终诊断为vEDS,通过多学科会诊共同决策,为该患者制订后续的治疗方案。EDS分型复杂,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在此报告诊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系统性血管炎 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 多学科讨论
下载PDF
8例RS3PE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文洁 王昱 +3 位作者 蒋颖 张烜 曾小峰 张奉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82-885,共4页
目的分析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RS3PE)的临床特点与肿瘤的关系,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住院的8例RS3PE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反应及转归。结果男5例,女3... 目的分析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RS3PE)的临床特点与肿瘤的关系,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住院的8例RS3PE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反应及转归。结果男5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60.9岁(38~79岁)。5例为原发性,3例合并肿瘤。均有对称性多关节炎以及肢端水肿。合并肿瘤者关节外表现明显。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AKA)、抗核周因子(APF)以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均阴性,抗核抗体(ANA)低滴度阳性5例。关节X线均未见骨侵蚀。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2例关节症状和肢端水肿持续缓解,3例症状反复,分别在RS3PE确诊后第6、7和36个月,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定期接受化疗。结论RS3PE是一种异质性临床症候群,治疗期间应密切随诊,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者应高度警惕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3PE 肿瘤
下载PDF
抗内皮细胞抗体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文洁 许江南 +2 位作者 阳洪波 赵岩 唐福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8年第3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重组α-烯醇化酶对内皮细胞凋亡的阻断作用。方法以EA.hy926细胞(内皮细胞永生细胞)提取物蛋白为抗原,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并筛选47000-AECA阳性患者...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重组α-烯醇化酶对内皮细胞凋亡的阻断作用。方法以EA.hy926细胞(内皮细胞永生细胞)提取物蛋白为抗原,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并筛选47000-AECA阳性患者血清,用蛋白G亲和层析法纯化IgG,在体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观察重组α-烯醇化酶对凋亡的阻断作用。结果含47 000-AECA IgG在体外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荧光染色可见明显的核形态变化及典型的凋亡小体;含47 000-AECA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IgG作用于EA.hy926细胞24、48和72小时后,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相同剂量正常人IgG作用EA.hy926细胞的凋亡率;而经重组α-烯醇化酶预处理后EA.hy926细胞凋亡率则明显降低。含47 000-AECA IgG作用于EA.hy926细胞8小时后,Annexin V^+细胞数明显增加,并随IgG作用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经重组α-烯醇化酶预处理的含47000-AECA IgG作用于EA.hy926细胞后,AnnexinV^+细胞有所减少。结论AECA在体外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引起内皮细胞损伤;重组α-烯醇化酶可部分阻断47 000-AECA体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α-烯醇化酶是AECA识别的自身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抗内皮细胞抗体 α-烯醇化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9例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文洁 曾小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321-322,共2页
目的 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 的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 例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结果 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的死亡率分别为11.8% 、4.8% 。肺部感染是本组DM/PM 患者最主... 目的 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 的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 例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结果 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的死亡率分别为11.8% 、4.8% 。肺部感染是本组DM/PM 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占62.1% (18/29)。死于肺部感染者与死于其它原因者相比较平均存活期明显短(P< 0.01), 感染病原体中以真菌为主。结论 肺部感染是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死亡原因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心律平致心律失常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文洁 王子时 《临床误诊误治》 1998年第5期279-280,共2页
1964年Selzer和Wray报道奎尼丁晕厥以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Proarhythmia)作用日益受到临床关注,兹就我们所遇1例口服心律平致心律失常病例,复习有关文献予以浅述。1病例资料男,64岁。既... 1964年Selzer和Wray报道奎尼丁晕厥以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Proarhythmia)作用日益受到临床关注,兹就我们所遇1例口服心律平致心律失常病例,复习有关文献予以浅述。1病例资料男,64岁。既往1993年6月曾患急性下壁、后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约 副作用 心律失常 心律平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血栓/栓塞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文洁 赵岩 +4 位作者 魏丽 曾小峰 张奉春 唐福林 董怡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情况,以探讨SLE患者易发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6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91例SLE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情况,以及当时SLE活动情况(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磷脂抗体(APA)...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情况,以探讨SLE患者易发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6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91例SLE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情况,以及当时SLE活动情况(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磷脂抗体(APA)、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低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血栓/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同位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CT、核磁共振(MRI)、血管彩超、核磁共振血管显像(MBA)、血管造影及病理学等检查方法。结果 1091例SLE患者中59例(5.4%)并发血栓/栓塞;死亡5例,占并发血栓/栓塞者的8.5%。血栓/栓塞最常累及的器官包括下肢深静脉(34.4%)、中枢神经系统(29.5%)和肺(21.3%)。并发血栓/栓塞的患者其SLE疾病活动度明显高于无血栓/栓塞者(SLEDAI:16.6±7.02 vs 9.7±5.9分,t检验,P<0.05);同时,并发血栓/栓塞者抗磷脂抗体(AP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2%vs 29.5%,卡方检验,P<0.001)。胆固醇(TC)增高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者在合并血栓/栓塞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血栓/栓塞组(P<0.01)。结论 SLE并发血栓和/或栓塞是SLE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为SLE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SLE疾病明显活动、APA阳性、胆固醇及LDL增高是血栓/栓塞的易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 栓塞 回顾性分析 抗磷脂抗体 抗内皮细胞抗体
下载PDF
心室舒张功能衰竭——老年人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7
作者 郑文洁 王子时 《临床误诊误治》 2000年第5期352-354,共3页
关键词 心室舒张功能衰竭 心力衰竭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用二[二(2-乙基己基)磷酸]异辛酸钕盐/氢化二异丁基铝/一氯二乙基铝催化体系制备高顺式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文洁 惠林海 +3 位作者 张璐 高可可 胡雁鸣 张学全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5-249,共5页
以二[二(2-乙基己基)磷酸]异辛酸钕盐[Nd(P_(204))_2EHA,简称Nd]/氢化二异丁基铝(简称Al)/一氯二乙基铝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合,考察了催化剂用量、n(Al)/n(Nd)和共聚单体比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在n(Al)/n(Nd)... 以二[二(2-乙基己基)磷酸]异辛酸钕盐[Nd(P_(204))_2EHA,简称Nd]/氢化二异丁基铝(简称Al)/一氯二乙基铝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合,考察了催化剂用量、n(Al)/n(Nd)和共聚单体比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在n(Al)/n(Nd)为10时即具有高活性,且所得共聚物具有高的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大于10×10~4)和窄分子量分布(分布指数小于2.0),特别是其中的丁二烯和异戊二烯链节的顺式-1,4-结构摩尔分数均超过了97%。随n(Al)/n(Nd)增大,聚合物的收率增加,同时由于链转移反应增强导致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宽。随着共聚单体中丁二烯用量的增加,共聚物中异戊二烯链节的顺式-1,4-结构含量增加,而丁二烯链节基本不变,顺式-1,4-结构摩尔分数保持在约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系催化剂 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 顺式-1 4-结构 立构规整性 共聚合
下载PDF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肺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尹宏恩 张文 +3 位作者 王京岚 于孟学 周炜 郑文洁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 分析 16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MPA)患者肺和肺外受累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确诊的 16例MPA病人 ,分析其初发表现和实验室资料 ,并在治疗 4~ 6周前后进行FFS、BVAS评分。结果  16例患者年龄 14~ 69岁 ,平均年... 目的 分析 16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MPA)患者肺和肺外受累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确诊的 16例MPA病人 ,分析其初发表现和实验室资料 ,并在治疗 4~ 6周前后进行FFS、BVAS评分。结果  16例患者年龄 14~ 69岁 ,平均年龄 (5 2 .5± 15 .3 )岁 ,男女比例 10∶6(1.67∶1)。 12例有肺受累患者中初发表现为肺间质病变 (ILD)、咯血、胸腔积液、肺感染的患者分别为 7例、2例、2例、1例 ;ILD患者均有通气及弥散功能障碍 ,3 /7例需通过HRCT诊断 ;有肺受累患者中 11/12例 p ANCA阳性 ,与无肺受累的患者相比 ,其血肌酐明显增高 ;综合治疗后除ANCA外FFS、BVAS等指标均显著改善 ;已知 5 /16例患者 1年内复发。结论 ILD是MPA肺受累早期重要表现之一 ,HRCT、肺功能、BALF中查找含铁血黄素细胞有助于ILD的早期诊断 ;肺受累患者 p -ANCA(+ )多见 ,可能与肾受累程度相关 ;MPA短期治疗反应好 ,易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多血管炎 肺损害
下载PDF
以稀土催化剂合成顺式-1,4-聚丁二烯-反式-1,4-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文洁 王凤 +4 位作者 张贺新 张春雨 白晨曦 胡雁鸣 张学全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485,共1页
以稀土催化剂合成顺式-1,4-聚丁二烯-反式-1,4-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及其表征郑文洁1,2,王凤1,2,张贺新1,张春雨1,白晨曦1,胡雁鸣1,张学全1(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成橡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39... 以稀土催化剂合成顺式-1,4-聚丁二烯-反式-1,4-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及其表征郑文洁1,2,王凤1,2,张贺新1,张春雨1,白晨曦1,胡雁鸣1,张学全1(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成橡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39)利用异丙氧基钕/二异丁基氢化铝/二氯二甲基硅烷的活性聚合特征,首先合成窄分子量分布、顺式-1,4-结构为主的聚丁二烯,然后在聚合体系中加入正丁基镁和丁二烯单体,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立体选择性,制备了含有顺式-1,4-聚丁二烯与反式-1,4-聚丁二烯的两嵌段共聚物,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碳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的反式-1,4-结构摩尔分数较第1阶段聚合物明显提高(从29.4%增加到46.4%),且该聚合物具有顺式-1,4-聚丁二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04.4℃)和反式-1,4-聚丁二烯的熔点(38.3℃和4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催化剂 顺式-1 4-聚丁二烯 反式-1 4-聚丁二烯 立构嵌段共聚物 玻璃化转变温度 熔点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使用人群的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丽帆 马慧敏 +2 位作者 郑文洁 张奉春 刘晓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拮抗剂治疗的患者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情况。方法搜集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中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应用依那西普或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拮抗剂治疗的患者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情况。方法搜集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中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应用依那西普或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或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81例。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结核病既往史、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筛查情况、胸部X线摄片(简称"胸片")或胸部CT扫描结果、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情况。分析应用TNF拮抗剂的RA或AS患者筛查LTBI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比例,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比例以及采用的治疗方案。结果981例研究对象中应用依那西普者779例(79.4%),应用英夫利西单抗者202例(20.6%)。仅有25.7%(252/981)的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阳性率为18.3%(46/252)。2.8%(27/981)的研究对象诊断为非活动性肺结核,其中,有结核病既往史者19例。712例(72.6%)研究对象进行了胸片检查和(或)胸部CT扫描,报告非活动性肺结核者13例(1.8%)。共15例研究对象进行了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并发LTBI者中有6例(13.0%,6/46)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诊断为非活动性肺结核者均未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者中,应用异烟肼单药预防方案者9例(60.0%,9/15),疗程1~18个月不等。结论中国部分地区目前应用TNF拮抗剂治疗的RA或AS患者的LTBI筛查比例低,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比例低,预防对象选择标准不一且预防方案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类 拮抗剂 关节炎 类风湿 脊柱炎 强直性 结核 预防和防护用药
下载PDF
噬血细胞综合征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杰 郑文洁 +1 位作者 张烜 唐福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HPS患者的病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治疗反应及转归。结果诱因:单纯病毒感染9例,结核感染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4例,继发于恶性肿瘤22例,病因不明8例。临床主要表...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HPS患者的病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治疗反应及转归。结果诱因:单纯病毒感染9例,结核感染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4例,继发于恶性肿瘤22例,病因不明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93.3%)、肝肿大(77.8%)、脾肿大(80%)、淋巴结肿大(55.6%)、皮疹(24.4%)、消化道出血(22.2%)、肾脏(35.6%)和神经系统受累(15.6%),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5例(11.1%)。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100%)、肝功异常(77.8%)、高三酰甘油血症(71.1%)、低纤维蛋白原血症(62.8%)、铁蛋白>500μg/L(87.5%)和NK细胞活性降低(92.9%)。骨髓检查均可见成熟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及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好转14例,在院死亡19例,病情加重放弃治疗出院12例。结论HPS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积极针对原发病治疗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系统性血管炎患者抗内皮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及其靶抗原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汉萍 郑文洁 +3 位作者 唐福林 赵岩 田新平 陈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SV)中的阳性率、抗原成分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pSS)及正常人血清中AECA阳性率,分析各组AECA与临... 目的研究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系统性血管炎(SV)中的阳性率、抗原成分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pSS)及正常人血清中AECA阳性率,分析各组AECA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SV、SLE及SS中AECA阳性率明显高于RA及正常人组(P〈0.01)。(2)AECA为一异质性抗体,其抗原分子质量在16~110ku。SV和SLE中均有与分子质量47ku抗原结合的AECA。(3)AECA阳性的TA其血沉高于阴性组(P〈0.05);WG、MPA、CSS中,AECA阳性者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高于阴性组(P〈0.05);BD中,47ku—AECA阳性组神经系统受损和CRP升高者多于阴性组(P〈0.05)。结论AECA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在不同SV及SLE中可能存在共同靶抗原,且与疾病临床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抗内皮细胞抗体 免疫印迹
下载PDF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12例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毅 郑文洁 +2 位作者 张烜 张奉春 唐福林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524-526,共3页
目的总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SVV)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住院ANCA-SVV患者中12例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ANCA和DAH最常见的... 目的总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SVV)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住院ANCA-SVV患者中12例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ANCA和DAH最常见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痰中带血丝、CT示新发的肺部浸润影,血红蛋白下降(18±17)g/L。出现DAH时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临床活动评分(BVAS)平均为(21.8±4.9)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沉增快,CRP增高,ANCA阳性。12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7例,血浆置换5例,行机械通气5例,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行透析3例。结果7例死亡,5例存活,病死率为58.3%。存活组与死亡组的BVAS评分分别为(19.0±2.6)分和(23.7±5.4)分。结论DAH是ANCA-SVV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疾病活动有关。最常见的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和新发的肺部浸润,及早行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及时诊治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小血管炎 弥漫性肺泡出血
下载PDF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6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丽晶 王立 +4 位作者 吴金琼 王婷 郑文洁 吴庆军 张奉春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69例MPA患者资料。结果 1男30例,女39例,平均65岁。2临床表现:78.2%发热,46.3%体重下降;肾脏主要表现为中小量蛋...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69例MPA患者资料。结果 1男30例,女39例,平均65岁。2临床表现:78.2%发热,46.3%体重下降;肾脏主要表现为中小量蛋白尿(76.8%)、血尿,部分呈急进性肾小球肾炎(23.2%),肾脏病理特点为新月体形成、坏死性血管炎;肺部表现以肺间质纤维化(55.1%)和肺泡出血(8.7%)为主;其他包括周围神经病变(23.2%)、皮疹(17.4%)、消化道出血(13.0%)等。365例(94.2%)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63例为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4全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4冲击),超过90%接受环磷酰胺治疗,9例血液透析,3例血浆置换。5经治疗,63例好转出院,6例因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 MPA多发于老年患者,肾脏受累突出,病理特点多见于新月体形成和坏死性血管炎,肺部、周围神经、皮肤病变等,以MPO-ANCA阳性为主,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显微镜下 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 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白塞病伴发恶性肿瘤4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国华 郑文洁 +1 位作者 林毅 张奉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9-772,共4页
目的研究白塞病(BD)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性。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BD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BD伴发恶性肿瘤41例(男16例,女25例)。其中恶性血液病2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占20例,白血病7例,另再生障碍性贫... 目的研究白塞病(BD)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性。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BD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BD伴发恶性肿瘤41例(男16例,女25例)。其中恶性血液病2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占20例,白血病7例,另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和淋巴瘤1例;实体肿瘤13例,结直肠癌占3例(其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癌),膀胱癌2例,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肾癌和转移性腺癌各1例。2)BD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年龄偏大、消化道受累多见。3)BD伴恶性血液病和实体肿瘤两组间年龄、BD与肿瘤的间期以及肿瘤进展时BD的活动有显著差异。结论 BD伴发恶性肿瘤有一定的风险和特点,高龄、消化道受累可能是BD伴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二者的关联性尚不清楚,需要在临床工作进一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恶性肿瘤 实体肿瘤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菁 王迁 +2 位作者 李国华 郑文洁 赵岩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360-362,366,共4页
目的总结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7例继发性HLH患者的潜在疾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结果 ... 目的总结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7例继发性HLH患者的潜在疾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结果 HLH患者的潜在疾病包括病毒感染(26例,20.5%)、结核感染(4例,3.1%)、自身免疫病(16例,12.6%)、血液系统恶性肿瘤(48例,37.8%)和原因不明者(33例,26.0%)。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97.6%)、肝大(53.5%)、脾大(79.5%)、淋巴结肿大(55.1%)、消化道出血(13.4%)、肾损害(29.9%)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2.6%)。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细胞减少(98.4%)、肝功能异常(97.6%)、低纤维蛋白原血症(67.5%)、高甘油三酯血症(85.2%)、高铁蛋白血症(97.5%)和骨髓涂片中的噬血现象(91.3%)。44例治愈的患者中,37例长期随访仍持续缓解。83例因潜在疾病进展、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严重感染死亡。结论继发性HLH可见于多种病因,临床表现多样,患者病情往往较重、病死率高。起病年龄大、男性、脾大及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能会影响HLH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潜在疾病 临床表现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华 苏金梅 +7 位作者 王迁 吴庆军 费允云 王立 郑文洁 张烜 曾小峰 张奉春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重症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合并重症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1次/周,共4次。原有糖皮质激素... 目的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重症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合并重症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1次/周,共4次。原有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并停用免疫抑制剂。首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第2、4、12、24、52、76、104、128和156周随访,以血小板计数为疗效评价指标,分别定义为有效(complete response,CR)(血小板计数>100×109/L),部分有效(partial response,PR)(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和无效(no response,NR)(血小板计数<50×109/L)。定期监测外周血B细胞、血清补体C3、C4和IgG水平等。结果共纳入13例病例,包括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2例干燥综合征,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为23~76岁,血小板减少症中位病程及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年和25个月。首次应用利妥昔单抗第12周,有5例(38%)和2例(15%)病例分别达到CR和PR。第24周有6例(46%)和3例(23%)病例分别达到CR和PR。52周、104周和156周的总体反应率分别为6例(46%)、6例(46%)和4例(31%)。外周血B细胞均达到清除水平,血清补体C3、C4和IgG水平稳定。轻度输液反应2例,发生肺栓塞和活动性结核1例,并发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1例在第25月因肺部真菌感染死亡。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较好,起效较快,长期疗效稳定,安全性较好,但需谨慎除外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血小板减少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获得性血友病甲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云路 郑文洁 +2 位作者 李剑 张文 赵岩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获得性血友病甲(AHA)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TD(类风湿关节炎2例,多发性肌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各1例)相关AH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结果发生AH...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获得性血友病甲(AHA)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TD(类风湿关节炎2例,多发性肌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各1例)相关AH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结果发生AHA时,3例基础病病情活动且未接受过正规治疗,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经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后病情稳定。4例均表现皮肤大片瘀斑和(或)黏膜出血,其中伴关节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血尿1例。均存在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2~4倍,第Ⅷ因子活性(FⅧ∶C)降低(0.31%~5.1%),Ⅷ因子抑制物滴度升高(10~64BU/ml,Bethesda法)。经足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及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并使用新鲜冰冻血浆、VIII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或活化PCC纠正凝血异常,3例临床出血倾向和APTT明显改善;1例治疗无效。结论AHA可见于多种CTD,病情稳定状态亦可出现。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治疗CTD相关的A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血友病甲 结缔组织病 Ⅷ因子抑制物 治疗
下载PDF
Rhupu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红华 岳鸿丽 +2 位作者 陈华 郑文洁 赵岩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Rhupu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40例Rhupus综合征患者(Rhupus组)资料,并按1∶2抽取同期无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目的探讨Rhupu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40例Rhupus综合征患者(Rhupus组)资料,并按1∶2抽取同期无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结果 Rhupus综合征患者占同期SLE住院患者的0.93%(40/4301);病程中位数7.0年;77.5%以RA起病。Rhupus组病程长于对照组,其影像学均有骨侵蚀表现。Rhupus组多发性关节炎、对称性关节炎、手关节肿痛、关节畸形、类风湿结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升高的发生率及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hupus组蝶形红斑、肾脏及神经系统受累、补体C3下降的发生率及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hupus综合征少见,多以RA起病,其RA相关表现严重但SLE相关表现较轻,并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特异性抗体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upus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重叠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