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学一学老农拾粪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郝铭鉴
-
机构
<咬文嚼字>杂志社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9,共1页
-
文摘
据我所知,参加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竞赛,不少参赛队作过赛前培训。比如,研究去年的赛题、讨论出版法律法规,请老编辑介绍编校经验等等。这种认真参赛的态度是应该肯定的。不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单凭几天的培训,是很难创造奇迹的。邓拓先生当年曾经说过,治学当如老农拾粪,靠的是口积月累。编辑校对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
关键词
编辑校对工作
赛前培训
法律法规
出版社
参赛队
编校
邓拓
治学
-
分类号
G232.2
[文化科学]
G849.9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咬文嚼字》刊物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郝铭鉴
-
机构
<咬文嚼字>
-
出处
《传媒》
2007年第1期8-10,共3页
-
文摘
《咬文嚼字》创办于1995年1月。自创刊号起一直是32开、48面,每月出版一期。这是一份典型的资历浅薄、形态简陋的小刊物。在刊物的茫茫林海中,这样的小刊物怎样谋求自身的发展呢?回首十二年的办刊历程,我们的体会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刊物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关键词
《咬文嚼字》
刊物
精神
办刊历程
创刊号
创办
出版
林海
-
分类号
G239.2
[文化科学]
-
-
题名美的攀登
- 3
-
-
作者
郝铭鉴
-
机构
《编辑学刊》主编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共2页
-
文摘
2003年,在“上海书展”现场,第一次评选“最美的书”。当时,本人也忝列评委之一。这年评出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后来送到莱比锡,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的殊荣。自此以后,上海邀请海内外专家,一年一度评选“最美的书”。
-
关键词
攀登
梅兰芳
莱比锡
上海
评选
-
分类号
G88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纸质科普传媒面临的挑战和使命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郝铭鉴
-
机构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编辑委员会
-
出处
《上海科技馆》
2010年第2期63-65,共3页
-
文摘
阅读《自然与科技》的收获。通过两次会议对比,阐述纸质传媒面临的挑战。从历史、现状和阅读心理三个方面,分析纸质传媒仍有生存空间,关键是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
-
关键词
纸质传媒
挑战和使命
-
分类号
TS761.3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
-
-
题名努力提高文字规范能力(上)
- 5
-
-
作者
郝铭鉴
-
机构
《咬文嚼字》杂志
-
出处
《江苏教育通讯》
2009年第5期28-33,共6页
-
文摘
对编辑工作者而言,努力提高文字的规范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前不久,《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先生应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之邀,给该省部分报刊编辑人员作了题为《努力提高文字规范能力》的报告,报告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这是一篇编辑工作者专业培训的好教材。为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有关人员根据录音进行了整理,本刊现分期摘要编发如下,以方便大家学习。
-
关键词
文字规范
能力
编辑工作者
《咬文嚼字》
理论联系实际
新闻出版局
编辑人员
与会人员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H10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努力提高文字规范能力(下)
- 6
-
-
作者
郝铭鉴
-
机构
《咬文嚼字》杂志
-
出处
《江苏教育通讯》
2010年第1期19-26,共8页
-
文摘
下篇实践篇
后面这一部分是50道题。我有这样一个奢望啊,今天在座的可能50道里面49道都是很清楚的.只要有一题不清楚的你就听一听,这50道都是很典型的错误,希望今天听了以后.你永远不犯这类错误了。
-
关键词
文字规范
能力
汉语
语法
动词
-
分类号
H10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努力提高文字规范能力(中)
- 7
-
-
作者
郝铭鉴
-
机构
《咬文嚼字》杂志
-
出处
《江苏教育通讯》
2009年第6期14-21,共8页
-
文摘
三、文字规范能力的具体表现
1.敏锐的纠错眼光。
语言文字的差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归类。如从客观的角度归类,有字形的差错、意义的差错等.我今天想从我们做编辑的主观的角度来归类.语言的错误可以分成显现错误、隐性错误、潜性错误三大类。
-
关键词
文字规范
能力
语言文字
隐性错误
归类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H10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错别字危害说
被引量:4
- 8
-
-
作者
郝铭鉴
-
机构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7-61,共5页
-
文摘
错别字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个人用字且不必说,社会用字也是一片混乱。这当然和汉字难记、难写、难认有关,同时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比如有人认为错几个字没什么了不起。为此,本文想来略数错别字的危害。一、干扰传播效果为了交际的需要,人类社会创造了语言。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吕叔湘先生称之为“语言的视觉形式”。语言使人与人之间可以直接交流,文字则使这种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关键词
编辑工作
错别字
质量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期刊内容创新要“三超”
被引量:1
- 9
-
-
作者
郝铭鉴
-
机构
咬文嚼字杂志社
-
出处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19,共3页
-
文摘
在本刊今年9月举办的第二届期刊创新年会上,十几位来自刊界的演讲嘉宾就期刊创新的理念、方法、思路、手段及各自成功的经验等作了精彩的演讲,会上反响强烈,演讲内容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为使期刊界其他未能参会的朋友们也能分享这次年会期刊创新的理念和成果,我们对部分演讲嘉宾的演讲内容做了整理摘编,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
关键词
期刊内容
期刊创新
演讲内容
期刊界
嘉宾
年会
读者
-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
-
题名易中天需要三种编辑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郝铭鉴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共1页
-
文摘
作为作者,易中天是很有代表性的。他从自发投稿开始,如今已是名满中华,达到了一个写作者的理想境界。易中天的成功,当然有种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编辑的激励和扶持。综观易中天的写作历程,我以为他需要三种编辑。
-
关键词
易中天
编辑
写作者
理想境界
投稿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谈“印数”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郝铭鉴
-
出处
《中国出版》
1981年第5期38-39,共2页
-
文摘
编辑发稿单上,专门印有一栏:“参考印数”,其实并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因为最后总是以书店提出的印数拍板的。书店的同志确实作过一番征订工作。问题在于,这种征订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一是他们征订的依据,只是寥寥二百字的“新书预告”,实在很难得出对一本书的准确认识,更不用说有些“新书预告”还有着浓厚的“广告”色彩了;二是负责填报订数的同志。
-
关键词
印数
参考价值
编辑
书店
局限性
读者需要
新书
预告
省市图书馆
广告
-
分类号
G23
[文化科学]
-
-
题名“百错文”三篇
- 12
-
-
作者
郝铭鉴
-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2-64,共3页
-
文摘
上海郝铭鉴先生为本刊提供了三篇差错百出的短文供编辑校对人员检测编校水平之用,本刊以“百错文”之题刊出,请各位同行一试身手。答案下期发表。
-
关键词
下期
校对人员
编辑
答案
同行
先生
短文
上海
发表
水平
-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213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也说字典中的“鸡”
- 13
-
-
作者
郝铭鉴
-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61,共2页
-
-
关键词
“鸡”
字典
哗众取宠
实话实说
出版社
中小学
义项
师生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电报·新闻·誓言
- 14
-
-
作者
郝铭鉴
-
出处
《中国出版》
1984年第4期38-39,共2页
-
文摘
新书预告,大概是出版社发出的关于图书的第一个信息。虽然只有寥寥二三百字,在目前情况下,却是图书征订工作的唯一依据,对图书的印数有着直接影响。怎样写好新书预告,自然就成了编辑必须研究的一项课题。写新书预告,首先应该以海明威为师,而不能学茹太素。海明威是要求自己写得简洁,用他自己的话说,用的是“电报体”。茹太素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是朱元璋手下的刑部主事,一次上了份万言书,五百字就可说清楚的事,竞用了一万七千多字,看得朱元璋大为恼火,命人把他打了一顿。这当然有点“量刑不当”。
-
关键词
朱元璋
海明威
预告
新书
直接影响
图书
新闻学
誓言
编辑
电报
-
分类号
G23
[文化科学]
-
-
题名“酒好不怕巷子背”?
- 15
-
-
作者
郝铭鉴
-
出处
《中国出版》
1983年第12期54-55,共2页
-
文摘
出版社是图书的信息源,读者是信息接受对象。怎样才能在出版社和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密切联系呢?这就需要研究图书信息的科学传递问题。大概是在三年之前吧,有个出版代表团访英,带回来英国出版界广为流行的一句话:“一本书至少要宣传两百次。”这大概是极而言之,无非是强调宣传的重要性。近来广告的声誉不佳,图书宣传不免受到了“池鱼之殃”。轻一点的,被人讥之为“老王卖瓜”;重一点的,则被加上了“花嘴媒婆”的恶名,于是,有人从“宣传两百次”转向取消主义:“酒好不怕巷子背。”宣传不宣传似乎都无足轻重。凡事最怕走极端。思想方法的片面性。
-
关键词
信息接受对象
密切联系
实际工作
商品宣传
图书信息
思想方法
出版社
图书宣传
信息源
读者
-
分类号
G23
[文化科学]
-
-
题名出版工作与社会需要
- 16
-
-
作者
郝铭鉴
-
机构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处
《编辑之友》
1983年第4期76-83,共8页
-
文摘
斯大林说过这样一句话:"跟社会需要脱节的生产,最终是会衰退和灭亡的."这里的"生产",既指物质产品的生产,也指精神产品的生产.我们都是从事编辑工作的,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出版物受到读者的欢迎呢?显然就有一个研究社会需要的问题.什么叫做"需要"?说得通俗一点,是一种不满足的感觉;说得理论化一点,就是某种必须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人们才能产生相应的动机和兴趣。
-
关键词
社会需要
出版工作
四人帮
社会心理
读者
编辑工作
心理学
图书发行
精神产品
复杂性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谨防“书涝”
- 17
-
-
作者
郝铭鉴
-
出处
《中国出版》
1981年第3期45-46,共2页
-
文摘
上海青年宫里有座图书馆。图书馆照理是借书的,最近却开了个卖书的门市部。他们把复本多、读者少或干脆长期占据书架而根本无人问津的图书集中起来,特价出售,每斤三角。我趁联系工作之便,也到“书市”观光。一跨进门,只见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煞是热闹。门市部是由阅览室改作的,宽敞得很。书便放在当中和四周的台子上,任人翻检。门口有一座秤,只要把选中的书往秤盘上一放。
-
关键词
图书馆
门市部
特价出售
阅览室
复本
书市
秤盘
书架
三角
观光
-
分类号
G23
[文化科学]
-
-
题名让严肃的文字学谐趣横生——《趣说汉字》序
- 18
-
-
作者
郝铭鉴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76,共2页
-
文摘
金德生先生是我的中学同学。记得他在校园年代,少年心事当拿云,钟情的是诗歌创作,在各路赛诗会上雄姿英发。后来进了部队,文学灵感依然如春潮涌动,又有军旅小说问世。想不到几十年后重逢,竟成了一位汉字研究者。
-
关键词
汉字
文字学
谐趣
诗歌创作
军旅小说
序
研究者
同学
-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环境·价值·智慧——期刊生存之道
- 19
-
-
作者
郝铭鉴
-
出处
《出版广角》
2000年第9期26-28,共3页
-
文摘
毫无疑问,我国的期刊业空前繁荣;实施'社刊工程'以后,在政策上得到扶持,将会更上一层楼。然而,同样毫无疑问,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期刊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或者印数少得可怜,或者影响弱得可怜,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因此,我觉得有必要研究一下期刊的生存之道。
-
关键词
期刊
出版事业
中国
-
分类号
G239.2
[文化科学]
G23
[文化科学]
-
-
题名《咬文嚼字》:名刊是怎样办成的
- 20
-
-
作者
郝铭鉴
-
出处
《新疆新闻出版》
2007年第1期104-105,共2页
-
文摘
《咬文嚼字》创办于1995年1月,32开48面,月刊。这是一份典型的小刊物。在刊物的茫茫林海中,这样的小刊物怎样谋求自身的发展呢?回首十二年的办刊历程,《咬文嚼字》办刊人的体会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刊物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关键词
办刊人
赵忠祥
吕叔湘先生
文章合为时而著
《新民晚报》
自身局限
文化新闻
中学语文教师
全国媒体
新闻类
-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