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先待后 创造转化——郭齐勇教授学术访谈录 被引量:3
1
作者 郭齐勇 张锦枝 《哲学分析》 2012年第2期159-175,共17页
一、亲亲相隐与《〈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张锦枝(以下简称"张"):郭老师,您好!2002年前后,刘清平先生发表数文批评儒家血亲伦理是导致徇情枉法和任人唯亲等腐败现象的温床,认为儒家以家庭私德凌驾于社会公德之上,是社会缺乏公... 一、亲亲相隐与《〈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张锦枝(以下简称"张"):郭老师,您好!2002年前后,刘清平先生发表数文批评儒家血亲伦理是导致徇情枉法和任人唯亲等腐败现象的温床,认为儒家以家庭私德凌驾于社会公德之上,是社会缺乏公德的深层文化根源。您首先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录 郭齐勇 儒家伦理 学术 教授 社会公德 亲亲相隐 腐败现象
下载PDF
宽裕温柔足以有容——郭齐勇教授谈开放的儒学观
2
作者 郭齐勇 谢远笋 《贵州文史丛刊》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谢远笋:您在武大读书、教书的时间超过40年,在您看来,武大哲学系有怎样的学术传统,您觉得从您的三位老师,到您这一辈,在学术上有哪些传承,有什么脉络可寻?郭齐勇:武大哲学系的历史可追溯到1922年设立的教育哲学系,当时还是武大的前身国... 谢远笋:您在武大读书、教书的时间超过40年,在您看来,武大哲学系有怎样的学术传统,您觉得从您的三位老师,到您这一辈,在学术上有哪些传承,有什么脉络可寻?郭齐勇:武大哲学系的历史可追溯到1922年设立的教育哲学系,当时还是武大的前身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将近百年的历史当中,武大的哲学学科形成了很好的学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齐勇 儒学观 温柔 高等师范学校 哲学系 学科形成 学术 读书
下载PDF
郭齐勇先生访谈录
3
作者 郭齐勇 崔发展 《当代儒学》 2014年第1期233-253,共21页
崔发展:郭老师您好!很荣幸能当面请教您.您是-个有着浓厚现实关怀的著名学者,近年来关注亲亲互隐、教育体制改革、国学导读等问题,并亲身积极参与,您的学术研究重心主要是儒学哲学,出版有《中国儒学之精神》(2009)、《中华人文精神... 崔发展:郭老师您好!很荣幸能当面请教您.您是-个有着浓厚现实关怀的著名学者,近年来关注亲亲互隐、教育体制改革、国学导读等问题,并亲身积极参与,您的学术研究重心主要是儒学哲学,出版有《中国儒学之精神》(2009)、《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国哲学为中心的思考》(2011)等专著,那么,在您看来,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哲学的主导精神究竟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录 郭齐勇 中华人文精神 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儒学 中国哲学 著名学者 现实关怀
下载PDF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的自觉——郭齐勇教授访谈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齐勇 欣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4-112,共9页
关键词 中国 哲学 郭齐勇 文化 儒家 道家
原文传递
郭齐勇访谈录:文化传承与教师素养 被引量:3
5
作者 洪明 郭齐勇 《中国教师》 2006年第5期24-27,21,共5页
关键词 教师素养 文化传承 访谈录 郭齐勇 中国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王船山的历史影响
6
作者 郭齐勇 杨柳岸 《船山学刊》 2024年第2期31-48,共18页
船山之学在沉寂多年之后迎来影响力的提升。在封建王朝走向崩溃之际,作为进步思想,船山学被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楚乡贤集团发掘出来进入国人视野,并在谭嗣同等进步思想家的推动下名闻海内。民国以来,中国哲学学科逐步成立,船山学被纳入... 船山之学在沉寂多年之后迎来影响力的提升。在封建王朝走向崩溃之际,作为进步思想,船山学被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楚乡贤集团发掘出来进入国人视野,并在谭嗣同等进步思想家的推动下名闻海内。民国以来,中国哲学学科逐步成立,船山学被纳入哲学史叙事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船山思想的特殊性逐渐受到重视,船山及其所代表的明清之际思潮,逐渐从宋明理学的余脉中脱离出来,获得相对独立的学术地位。以侯外庐、萧萐父为代表的哲学史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启蒙思潮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船山学的独特性。近四十年来,多元化的研究范式进入船山学研究,取得了别开生面的成果。船山学在地方学术、比较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研究领域,正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明清之际 启蒙思潮 中国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国学应该往何处去?——黄保罗与郭齐勇教授对谈
7
作者 黄保罗 郭齐勇 《中国儒学》 2020年第1期353-377,共25页
黄保罗(简称"黄"):今天是2018年4月28号,我们在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非常荣幸能和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著名的儒家学者郭先生对话。郭老师,您好!可不可以请您介绍一下,您是怎么走上学术道路的,特别是儒学的道路。今天正... 黄保罗(简称"黄"):今天是2018年4月28号,我们在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非常荣幸能和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著名的儒家学者郭先生对话。郭老师,您好!可不可以请您介绍一下,您是怎么走上学术道路的,特别是儒学的道路。今天正好也有您的学生在场,年轻的学者杨柳岸博士,杨树达先生的后人。郭齐勇(简称"郭"):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很多学术场合都在一起研究问题,也是因缘和合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学者 岳麓书院 学术道路 千年学府 杨树达 往何处去 保罗 郭先生
原文传递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孔子的“亲亲互隐”及家庭伦常观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齐勇 陈乔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孔子明确主张"亲亲互隐",但它本身即包含有"亲亲互谏"之义。"亲亲互隐"有一定范围,在公共事务领域,孔子又主张"不隐于亲"。"亲亲互隐"不是不要公义是非。孔子只是不鼓励因私人领域... 孔子明确主张"亲亲互隐",但它本身即包含有"亲亲互谏"之义。"亲亲互隐"有一定范围,在公共事务领域,孔子又主张"不隐于亲"。"亲亲互隐"不是不要公义是非。孔子只是不鼓励因私人领域中的问题,亲人间相互告发,而主张以宗教伦理精神,通过感化来协调家庭、社会关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也非常重视家庭伦常,尤其强调孝敬父母。在柏拉图所构建的新神观念体系中,敬畏神灵即要求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神为人类制定的最为普遍的律法。在此整体思想框架中,苏格拉底非难游叙弗伦"子告父罪"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孔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都重视家庭伦常和孝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认同"亲亲互隐"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柏拉图 孔子 家庭伦常 孝道 亲亲互隐
下载PDF
儒家文化:民族认同与伦理共识的基础 被引量:7
9
作者 郭齐勇 秦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哲学学会 伦理文化 中国儒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认同 儒家文化 当代价值 黑龙江大学
下载PDF
“门内”的儒家伦理——兼与廖名春先生商榷《论语》“父子互隐”章之理解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齐勇 肖时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6,160,共6页
儒家在实践理性上强调门内与门外的区别,门内以恩为重,门外以义为重,私恩与公义有明确界限。"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这两个命题都是孔子及儒家所提倡的,但他们从不盲目地鼓励"大义灭亲",相反把"亲... 儒家在实践理性上强调门内与门外的区别,门内以恩为重,门外以义为重,私恩与公义有明确界限。"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这两个命题都是孔子及儒家所提倡的,但他们从不盲目地鼓励"大义灭亲",相反把"亲亲相隐"作为法律的根据。具体而言,《论语·子路》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之"隐"不能释为"檃"(矫正),它有两个含义:一是不公开告发、宣扬,"隐谓不称扬其过失也";二是微谏,"几谏谓之隐"。孔子的本意不是"隐匿错误"。事奉亲、君、师的"隐"、"犯"与"无犯无隐"的区分,反映出儒家在伦理角色和伦理情境上的分寸感。对亲人的"寻常之过",应当用"隐","几谏";但如有"大恶",则仍应犯颜,做"争子"。儒家伦理饱含着具体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父子互隐 大义灭亲
下载PDF
美好生活追求与“美政”之美--一个美学问题的前瞻性探赜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齐勇 彭富春 +1 位作者 黄柏权 高灯明(整理)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168,共7页
2018年10月23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郭齐勇教授、彭富春教授和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柏权教授作为嘉宾赴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为港澳台侨人士做了以"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学"为题的思想对话。这场对话由武... 2018年10月23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郭齐勇教授、彭富春教授和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柏权教授作为嘉宾赴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为港澳台侨人士做了以"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学"为题的思想对话。这场对话由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尹晨芳主持(下文简称主持人)。在这场对话中,三位教授就美的本质和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美学思想形成的轨迹以及如何从美学角度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现将这场对话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本质 美政 美好生活 中华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
下载PDF
朱熹与王夫之的性情论之比较 被引量:28
12
作者 郭齐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5-82,共8页
朱熹主张“恻隐是情”、“四端皆情” ,强调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的互动。王夫之则严格区分“四端”、“七情” ,批评朱子“以性为情、以情知性” ,混淆了性与情、道心与人心的界限 ,认定已发的道德情感仍然是“性”而不是“情”。王夫之... 朱熹主张“恻隐是情”、“四端皆情” ,强调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的互动。王夫之则严格区分“四端”、“七情” ,批评朱子“以性为情、以情知性” ,混淆了性与情、道心与人心的界限 ,认定已发的道德情感仍然是“性”而不是“情”。王夫之对于“情”的警惕防范 ,超过了朱子。两人均认同情才本于性。但朱子的思考重点是“心”“性”“情”一体三分 ;王夫之的思考重点则是以“性”(道德理性 )为轴心 ,从“性”“气”二本出发来说明“情”“才”的善与不善 ,力图通过“正情”“尽才”“功效”以“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王夫之
下载PDF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被引量:62
13
作者 郭齐勇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2年第10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 教育目标 课程设置
下载PDF
儒学:入世的人文的又具有宗教性品格的精神形态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齐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6-38,共3页
儒学:入世的人文的又具有宗教性品格的精神形态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儒学是否具有宗教或准宗教的意蕴与品格,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不仅涉及到“宗教”的界说,尤涉及到关于宗教的价值评价。如按照西方基督教某些教派的定... 儒学:入世的人文的又具有宗教性品格的精神形态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儒学是否具有宗教或准宗教的意蕴与品格,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不仅涉及到“宗教”的界说,尤涉及到关于宗教的价值评价。如按照西方基督教某些教派的定义,佛教亦不能算做宗教。而一些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性 儒学 是宗教 当代新儒家 宗教意蕴 中国文化 终极关怀 天人合 天道 中国人文精神
下载PDF
关于“亲亲互隐”、“爱有差等”的争鸣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齐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在争论孔子论“父子互隐”和孟子论舜及“爱有差等”的问题。这一争论关涉到整个儒家伦理的历史和现代价值之评判。儒家伦理是一复杂的系统,仁与义、仁与礼、仁与智等德目之间是有张力的配合;儒家的仁、义、礼、忠、敬...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在争论孔子论“父子互隐”和孟子论舜及“爱有差等”的问题。这一争论关涉到整个儒家伦理的历史和现代价值之评判。儒家伦理是一复杂的系统,仁与义、仁与礼、仁与智等德目之间是有张力的配合;儒家的仁、义、礼、忠、敬、信等德目都是社会性、公共性的,适用于公共生活及其秩序建构的;儒家一贯强调私恩与公义、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的区别;儒家的“仁爱”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道德主体所涵道德法则(理、义)必然有绝对的普遍性,并且是“爱有差等”思想的本体论基础;“父子互隐”的思想及与之相应的法律制度,恰恰包含着对人权的尊重和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有差等 争鸣 儒家伦理 现代价值 秩序建构 公共生活 私人空间 公共领域 “仁爱” 道德法则 道德主体 法律制度 普遍性 哲学界 社会性 公共性 超越性 本体论 争论 思想 孟子 孔子 公义 必然
下载PDF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齐勇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68-75,共8页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郭齐勇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郭齐勇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生重建中国传统哲学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贞元六书》 冯友兰哲学 形上学 方法论 《新原人》 中国哲学史 《朱子语类》 熊十力 义理之性
下载PDF
也谈本相与角色——论儒家道德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兼答黄裕生先生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齐勇 丁为祥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关键词 儒家 道德伦理 黄裕生 本相法则 封建礼制 “仁”
下载PDF
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论纲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郭齐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4,共12页
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特重《易传》,他们借助于诠释《易传》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熊十力的易学是以"乾元"为中心的本体-宇宙论;马一浮的易学是以"性理"为中心的本体-工夫论;方东美的易学是以"生生"为中... 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特重《易传》,他们借助于诠释《易传》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熊十力的易学是以"乾元"为中心的本体-宇宙论;马一浮的易学是以"性理"为中心的本体-工夫论;方东美的易学是以"生生"为中心的形上学;牟宗三的易学是以"穷神知化"为中心的道德形上学;唐君毅的易学是以"神明之知"为中心的天人内外相生相涵的圆教。他们以现代哲学的观念与问题意识重点阐发了《周易》哲学的宇宙论、本体论、生命论、人性论、境界论、价值论及其间的联系,肯定了中国哲学之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性是生机的自然观,整体和谐观,自然宇宙和事实世界涵有价值的观念,至美至善的追求,生命的学问和内在性的体验。他们重建了本体论和宇宙论,证成了超越性与内在性的贯通及天与人合德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现代新儒家 本体论 宇宙论 价值论
下载PDF
论徐复观的思想史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齐勇 潘伯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4-36,33,共4页
徐复观(1903—1982),湖北浠水县人,出身贫寒,早年就读于武昌第一师范和湖北省立武昌国学馆。曾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返国,在军政界任职。抗战时在重庆北碚拜访熊十力先生,受熊先生启发,热心于中国文化的弘扬。抗战胜利后曾... 徐复观(1903—1982),湖北浠水县人,出身贫寒,早年就读于武昌第一师范和湖北省立武昌国学馆。曾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返国,在军政界任职。抗战时在重庆北碚拜访熊十力先生,受熊先生启发,热心于中国文化的弘扬。抗战胜利后曾在南京创办学术刊物《学原》。1949年去后,后埋首书斋,潜心教学、著述。于知命之年才正式转入学界的徐氏,致力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成就斐然,与唐君毅、牟宗三同列为现代新儒家之重镇。就个性而论,唐是仁者型,牟是智者型,徐则是勇者型的人物。徐氏集学者和社会批评家于一身,出版过十多部专著、文集,发表过近百篇学术论文和数百篇时论、杂文。徐氏学术代表作是三大卷的《两汉思想史》,以及《中国经学史的基础》、《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思想史论集》及其续编等。我这里只能简略提揭他的学术思想史观。第一、忧患意识。今天在海峡两岸不绝于耳的“忧患意识”说,即来自徐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中国思想史 忧患意识 思想史研究 中国艺术精神 学术思想 熊十力 现代新儒家 原始宗教 经学史
下载PDF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27
20
作者 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1期40-53,61,共15页
关键词 宗教性 当代新儒家 宗教哲学 儒家思想 宗教精神 儒学 唐君毅 道德实践 基督教 刘述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