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人肠道中肺炎克雷伯菌携带blaNDM-1耐药质粒并介导抗性转移 被引量:1
1
作者 曾薇 罗铭 +4 位作者 刘佳琦 李哲 吴炎农 卢昕 阚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1-227,共7页
目的通过探究健康人群肠道中携带的bla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特征,明确健康人肠道定植菌及病原菌的耐药基因组,建立以耐药质粒基因组完成图为基础的耐药质粒监管体系。方法对健康人群肠道耐药菌监测中携带blaNDM-1基因的肺炎... 目的通过探究健康人群肠道中携带的bla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特征,明确健康人肠道定植菌及病原菌的耐药基因组,建立以耐药质粒基因组完成图为基础的耐药质粒监管体系。方法对健康人群肠道耐药菌监测中携带bla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开展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同时进行二代和三代测序以获得菌株及质粒全基因组完成图,利用核心基因组及泛基因组方法对该株菌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并进行接合转移实验确定质粒转移效率及最优转移条件。结果基于完成图的序列分析,发现本研究中所获得的肺炎克雷伯菌与来自公共数据库中的临床感染患者的菌株属于同一流行克隆,提示该克隆既可以引起人体感染,也可定植在健康人肠道内。明确blaNDM-1基因所在质粒为IncX3型,是易于携带blaNDM-1基因的流行质粒,泛基因组分析发现该类质粒可以突破宿主菌的种属屏障进行跨宿主传播;接合转移实验显示该质粒可转移、介导高水平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传递。结论携带bla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可以在健康人肠道中定植,并通过耐药质粒实现耐药基因的跨宿主及宿主菌传播。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健康人肠道定植菌群以及病原菌的耐药基因组监测、并建立以耐药质粒基因组完成图为基础的耐药质粒监管体系,能够从耐药基因转移因子的特征上进一步揭示耐药性传播的风险和人群扩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NDM-1 肺炎克雷伯菌 质粒 细菌耐药
下载PDF
传染病监测的实验室网络化 被引量:21
2
作者 阚飙 徐建国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1期1-2,共2页
传染病监测是我国疾病控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传染病暴发流行 ,是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在易感人群中引发的 ,对传染病的监测必须要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人群监测三个方面。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提供了病原学信息和更为直接的证据 ,结合流行... 传染病监测是我国疾病控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传染病暴发流行 ,是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在易感人群中引发的 ,对传染病的监测必须要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人群监测三个方面。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提供了病原学信息和更为直接的证据 ,结合流行病学信息 ,可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实验室监测和流行病学监测相结合是传染病监测的发展方向 ,缺一不可 ,交通系统的迅速发展和人员流动的快速增加 ,传染病的扩散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广的范围跨越地域界限而扩散 ,控制传染病需要全世界的努力 ,实验室监测必须实行网络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监测 实验室监测 实验室网络 病原体 流行病学监测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信息 迅速发展 网络化
下载PDF
不携带霍乱毒素基因的CTXΦ类前噬菌体基因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阚飙 刘延清 +2 位作者 祁国明 章丽娟 高守一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3-581,共9页
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基因ctxAB由其溶原性噬菌体CTXΦ编码 ,由此携带毒素基因在产毒株与非产毒株间水平转移。从无ctxAB的ElTor型菌株中 ,发现不同时间、地点来源的部分菌株仍带有CTXΦ基因组的其它基因 ,在研究菌株染色体上呈双拷贝串... 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基因ctxAB由其溶原性噬菌体CTXΦ编码 ,由此携带毒素基因在产毒株与非产毒株间水平转移。从无ctxAB的ElTor型菌株中 ,发现不同时间、地点来源的部分菌株仍带有CTXΦ基因组的其它基因 ,在研究菌株染色体上呈双拷贝串联排列。克隆后测序发现基因组全长 5 70 8bp ,其抑制基因rstR却与古典型菌株来源CTXΦ的相同 ,因此从E1Tor菌株中发现整合有古典型来源的这类噬菌体。其它各基因与CTXΦ序列基本一致 ,但nct CTXΦ的zot基因末端及下游间隔区与CTXΦ的相差很大 ,进一步的序列测定与比较表明nct CTXΦ中无ctxAB应是其固有结构 ,而不是ctxAB丢失所形成的。将这种独特的前噬菌体命名为nct CTXclassΦ。研究菌株染色体上nct CTXΦ基因组上下游也各存在TLC因子和RTX毒力基因簇的同源序列 ,揭示它们与nct CTXΦ基因组有与CTXΦ相同的联系。从序列分析上认为nct CTXΦ与CTXΦ在遗传分化上有不同 ,可能是CTXΦ的前体形式 ,这对CTXΦ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毒素基因 CTXφ类前噬菌体 基因组克隆 溶原性噬菌体
下载PDF
霍乱监测的新问题 被引量:49
4
作者 阚飙 《传染病信息》 2006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霍乱流行 全球大流行 监测 病例报告 暴发流行 东南亚 传染病 WHO 突然性 非洲
下载PDF
中国登革热的流行及对监测研究的建议 被引量:16
5
作者 阚飙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 监测
下载PDF
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中小学生登革热血清抗体调查
6
作者 阚飙 王敏 +6 位作者 赵秀琴 符哲才 陈玉本 陈文洲 唐青 陈化新 赵志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6年第6期253-254,共2页
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中小学生登革热血清抗体调查阚飙,王敏,赵秀琴,符哲才,陈玉本,陈文洲,唐青,陈化新,赵志国登革热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暴发流行突然,人群普遍易感,传染途径易于实现,尤其是更为... 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中小学生登革热血清抗体调查阚飙,王敏,赵秀琴,符哲才,陈玉本,陈文洲,唐青,陈化新,赵志国登革热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暴发流行突然,人群普遍易感,传染途径易于实现,尤其是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DHF)及登革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血清 抗体 学生 调查 儋州市
下载PDF
我国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流行及成因
7
作者 阚飙 唐青 孙银燕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 流行病学 病因
下载PDF
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毒力基因分布调查 被引量:56
8
作者 景怀琦 李继耀 +9 位作者 肖玉春 邱海燕 顾锋 夏胜利 崔志刚 金东 阚飙 顾玲 汪华 徐建国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 了解我国常见致病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参照国外发展成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实验证实在我国分离到的主要流行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 :ail+ 、ystA+ ... 目的 了解我国常见致病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参照国外发展成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实验证实在我国分离到的主要流行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 :ail+ 、ystA+ 、ystB-、yadA+ 、virF+ 占 5 6.2 % ;ail+ 、ystA+ 、ystB-、yadA-、virF-占 2 5 .6% ;其他型占18.2 %。结论 通过实验证实在我国引起感染暴发和流行的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的分布主要为 :ail +、ystA+ 、yadA+ 、ystB-、virF+ 型 ,很少部分的ail+ 、ystA+ 、ystB-、yadA-、virF-根据以前的资料被认为是毒力质粒丢失的结果 ,其他型很有可能是非致病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毒力 基因 血清型 致病性
下载PDF
建立新型国家预防医学体系战略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建国 刘开泰 +18 位作者 陈博文 贾光 邵瑞太 尹德卢 殷继永 薛冬梅 胡贵平 马军 孙长颢 何燕玲 何耀 李丽萍如 杨克敌 梁鸿 郭有德 温春梅 阚飙 武阳丰 戴政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61,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劳动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以及危险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现有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教育体系已不再适应疾病预防控制、保障人民健康的实际需求。未来的卫生方针和政策、公共卫生...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劳动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以及危险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现有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教育体系已不再适应疾病预防控制、保障人民健康的实际需求。未来的卫生方针和政策、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工作能否及时调整以应对这些变化和需求,是摆在我国卫生决策者面前的重大挑战。探讨建立适应实际需求的新型国家预防医学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卫生战略、战术和相关政策,从而实现有效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获取最大的健康保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预防医学 疾病预防与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危险因素 策略
下载PDF
1995-200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的流行分析 被引量:104
10
作者 闫梅英 梁未丽 +1 位作者 李伟 阚飙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8期401-403,共3页
目的分析1995-200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近10年的全国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用SPSS10.0软件,并根据开展的疾病控制工作,分析了近10年伤寒副伤寒在我国的发病情况。结果全国报告例数、发病率... 目的分析1995-200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近10年的全国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用SPSS10.0软件,并根据开展的疾病控制工作,分析了近10年伤寒副伤寒在我国的发病情况。结果全国报告例数、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下降,地区分布上仍表现为相对集中趋势,发病季节性、发病人群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甲型副伤寒在我国已流行并在继续扩展,在一些地区超过伤寒的流行,但当前存在诊断欠明确、报告病例数不确切的问题。结论伤寒疫情仍然严峻,副伤寒发病呈流行上升趋势,对此需要进一步调查分析;还需要改进伤寒副伤寒的检测方法、明确伤寒副伤寒发病构成、监测疫情发展、分析流行因素,并在高发区开展综合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防治措施
下载PDF
2006-2010年中国鼠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建才 樊粉霞 +5 位作者 王淑京 娄静 刁保卫 阚飙 赵英伟 闫梅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了解近几年我国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特点,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食源性暴发的发现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根据国际PulseNet公布的沙门菌PFGE分型方案及鼠伤寒沙门菌多位点MLVA分型方法,对2006-2010年分离自我国7个省(直辖市)... 目的了解近几年我国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特点,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食源性暴发的发现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根据国际PulseNet公布的沙门菌PFGE分型方案及鼠伤寒沙门菌多位点MLVA分型方法,对2006-2010年分离自我国7个省(直辖市)的294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294株鼠伤寒沙门菌经XbaⅠ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后,获得87种带型,其分辨能力(D值)为0.905 0。对其中的主要优势带型JPXX01.CN0001菌株76株、JPXX01.CN0006菌株40株和JPXX01.CN0073菌株24株进一步用第2种内切酶BlnⅠ酶切后,分别获得10、22和17种带型。应用MLVA分析,获得198种型别,D值为0.992 9。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为鼠伤寒沙门菌暴发病人和食物来源的菌株进行PF-GE双酶切及MLVA分型,两种分型方法获得一致性结果,均显示这些菌株具有明显的聚集性。结论两种分子分型结果显示我国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具有遗传多样性,MLVA分型方法的分辨能力高于PFGE,在确认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暴发事件时,采用需时较短,操作方便的MLVA分型方法可满足菌株聚集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PFGE MLVA 分子分型
下载PDF
迟缓爱德华菌溶血相关基因的测序和初步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大庆 阚飙 +2 位作者 陆承平 刘延清 吴守一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62-1167,共6页
溶血素是迟缓爱德华菌 (Edwardsiellatarda简称ET)的重要致病因子。用鸟枪法从ET 1 2菌的染色体中克隆到 1株含有溶血活性的克隆子 ,经测定其序列的大小为 42 64bp ,和已报道的ET两种溶血素基因无同源性 ,其中开放阅读框 3(ORF3) 42 4b... 溶血素是迟缓爱德华菌 (Edwardsiellatarda简称ET)的重要致病因子。用鸟枪法从ET 1 2菌的染色体中克隆到 1株含有溶血活性的克隆子 ,经测定其序列的大小为 42 64bp ,和已报道的ET两种溶血素基因无同源性 ,其中开放阅读框 3(ORF3) 42 4bp序列和伤寒沙门氏菌溶血调控基因 (slyA)序列有 68%同源性。含有完整的ORF3的亚克隆子有溶血性 ,而卡那霉素基因插入ORF3内的酶切位点 ,其转化子无溶血性。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证实 ,该基因片段来源于供体菌ET 1 2 ,而且也存在于其他ET菌染色体上 ,但这些ET菌表型不一定溶血。含有溶血相关基因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简称E .coli)JM1 0 9、E .coliLE392有溶血现象。含有溶血相关基因重组质粒的ET菌 ,不一定有溶血现象。该基因不是溶血素结构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相关基因 迟缓爱德华菌 测序 功能
下载PDF
汤卜逊沙门菌暴发分离株的鉴定及与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别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洪霞 张代涛 +7 位作者 李志峰 许学斌 李勤 王晓梅 崔志刚 章丽娟 冉陆 阚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丙型副伤寒、猪霍乱以及汤卜逊沙门菌的血清型鉴定要点,评价不同诊断血清的鉴定能力。方法用三家不同生产厂家的沙门菌诊断血清对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猪霍乱库氏变种沙门菌三株标准株以及GSS中国区监测的疑似丙型副伤寒暴发分... 目的探讨丙型副伤寒、猪霍乱以及汤卜逊沙门菌的血清型鉴定要点,评价不同诊断血清的鉴定能力。方法用三家不同生产厂家的沙门菌诊断血清对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猪霍乱库氏变种沙门菌三株标准株以及GSS中国区监测的疑似丙型副伤寒暴发分离株、猪霍乱和汤卜逊沙门菌进行血清鉴定,同时利用PCR、生化、以及MLST分型分析对这些菌株进行辅助分析。结果血清分型显示暴发菌株为汤卜逊沙门菌,那些原来鉴定为猪霍乱沙门菌的菌株也是汤卜逊沙门菌;PCR结果显示这些暴发菌株和散发菌株的Vi基因为阴性;还发现某些诊断血清的H:c因子血清能够与H:k抗原发生交叉凝集,从而导致血清型的误判;另外,MLST分型分析显示这些汤卜逊沙门菌菌株与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等沙门菌之间有差异;卫矛醇、粘液酸和H2S三种生化反应显示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猪霍乱库氏变种沙门菌之间具有明显的生化差别。结论近期我国报告为丙型副伤寒的暴发中,需要鉴定是否为汤卜逊沙门菌所致,注意诊断血清的交叉反应所致的误判,可用生化鉴定、MLST分型分析以及PCR等方法进一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卜逊沙门菌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血清分型 MLST
下载PDF
沙门菌分离技术关键点的研究和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雪明 杨兰萍 +3 位作者 金汇明 许学斌 冉陆 阚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研究沙门菌常规分离方法的技术关键点。方法用库存菌株和肛拭、食品增菌标本测试评估5种沙门菌选择性平板分别与3种选择性增菌液配伍检测沙门菌的敏感性;将亚硒酸煌绿增菌液(SBG)与木糖赖氨酸胆酸盐琼脂平板(XLD)和CHROMagarTM沙门... 目的研究沙门菌常规分离方法的技术关键点。方法用库存菌株和肛拭、食品增菌标本测试评估5种沙门菌选择性平板分别与3种选择性增菌液配伍检测沙门菌的敏感性;将亚硒酸煌绿增菌液(SBG)与木糖赖氨酸胆酸盐琼脂平板(XLD)和CHROMagarTM沙门菌显色琼脂平板(CAS)配伍组合作为首选优化方法 (方法 1)通过全球沙门菌监测(GSS)和静安区预防性职业体检标本进行验证;8家临床医院实验室使用SBG-XLD组合的次选优化方法 (方法 2)和4个CDC实验室使用方法 1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CAS和XLD菌株测试的敏感性为100%和85.7%,肛拭标本经SBG增菌后用CAS和XLD分离的敏感性为94.4%和89.7%,优于其他2种选择性增菌液与平板组合的检测效果。方法 1检测2005-2009年GSS和2008年体检标本的高峰阳性率达到5%~7%和1%。方法 2经2年的室间比对敏感性达到方法 1的78.7%,最高为88.9%。结论沙门菌常规分离的技术关键点在于有效增菌,实验室使用模块化的可选平板进行组合分离才能兼顾效率和成本。优化方法 1适用所有沙门菌的检测,优化方法 2适用非伤寒沙门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细菌学技术 敏感性 有效增菌
下载PDF
沙门菌属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代涛 阚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5-468,共4页
关键词 沙门菌属 分子分型技术 DNA同源性 哺乳动物 人类感染 革兰阴性菌 动物性食品 生化特性
下载PDF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6
16
作者 景怀琦 邱海燕 +7 位作者 李继耀 肖玉春 崔志刚 顾玲 汪华 黄晓蓉 阚飙 徐建国 《疾病监测》 CAS 2004年第7期247-249,共3页
目的 制备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O∶3型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用常规的骨髓杂交瘤融合技术。结果 筛选到了一株针对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血清型特异性的克隆株 (编号 :Y6H8) ,且证实分泌的抗体属于针对于脂多糖免疫球蛋白Ig... 目的 制备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O∶3型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用常规的骨髓杂交瘤融合技术。结果 筛选到了一株针对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血清型特异性的克隆株 (编号 :Y6H8) ,且证实分泌的抗体属于针对于脂多糖免疫球蛋白IgG ,可用于玻片凝集法鉴定 0∶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结论 通过本实验证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O∶3型菌株脂多糖存在其特异性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耶尔森菌 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 血清型 脂多糖 克隆株 菌株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我国霍乱弧菌的脂肪酸分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瑞白 刘海洪 +3 位作者 邱海燕 宋亚军 杨瑞馥 阚飙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21,共7页
目的:对脂肪酸分型方法在霍乱弧菌菌株鉴定、菌株相似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了分离自我国的两个主要致病血清群的194株霍乱弧菌菌株(1961年以来的ElTor型和1992年以来的O139群),提取脂肪酸,应用MIDI公司的脂肪酸分... 目的:对脂肪酸分型方法在霍乱弧菌菌株鉴定、菌株相似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了分离自我国的两个主要致病血清群的194株霍乱弧菌菌株(1961年以来的ElTor型和1992年以来的O139群),提取脂肪酸,应用MIDI公司的脂肪酸分型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测的所有菌株都含有的脂肪酸成分有13种。霍乱弧菌的判断符合率为88.6%。二维聚类分析没有成明显可区分的群,O139群霍乱弧菌的脂肪酸组成与O1群的相似,产毒与非产毒霍乱弧菌的脂肪酸成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脂肪酸分型对弧菌种的快速鉴定有应用价值,对霍乱弧菌的现场分离鉴定有辅助意义,在小样本暴发资料的研究中能够反映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但其对霍乱弧菌种属内的各种特征性菌群不具有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脂肪酸 分型
下载PDF
不同群型霍乱弧菌recA、dnaE和mdh管家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芮勇宇 阚飙 +2 位作者 高守一 刘延清 祁国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20-1723,共4页
目的不同群型霍乱弧菌(VC)recA、dnaE和mdh管家基因序列分析。方法PCR扩增、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8株不同群型霍乱弧菌recA基因500bp序列中共44个位点发生变异,只有3个位点变异导致氨基酸变异;dnaE基因600bp序列中共32个位... 目的不同群型霍乱弧菌(VC)recA、dnaE和mdh管家基因序列分析。方法PCR扩增、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8株不同群型霍乱弧菌recA基因500bp序列中共44个位点发生变异,只有3个位点变异导致氨基酸变异;dnaE基因600bp序列中共32个位点发生变异,只有1个位点变异导致氨基酸变异;mdh基因367bp序列中共21个位点发生变异,只有1个位点变异导致氨基酸变异。O1群埃尔托生物型(EVC)产毒株和O139群VC产毒株遗传学关系高度密切;不同群型非产毒株之间遗传学关系较远;不同群型产毒株和不同群型非产毒株遗传学关系较远。结论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EVC产毒株和O139群VC产毒株可能分别来自同一克隆群,O139群VC产毒株可能起源于EVC产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管家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海南省两起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捷 刁保卫 +5 位作者 黄昌和 华德 符振华 王帅 崔志刚 阚飙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10期646-647,664,共3页
目的对2007年7月19和22日发生的两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分析,判断暴发原因。方法对患者和食物样品进行常规分离培养鉴定,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型比较。结果自海南定安县食物中毒中采集的患者和食物51份标本分离... 目的对2007年7月19和22日发生的两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分析,判断暴发原因。方法对患者和食物样品进行常规分离培养鉴定,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型比较。结果自海南定安县食物中毒中采集的患者和食物51份标本分离出14株奇异变形杆菌,澄迈县食物中毒调查中采集的5份患者标本分离出3株奇异变形杆菌。这些菌株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8种带型,相似性百分比在28.1%~100.0%之间。定安县分离的14株菌株中有9株菌带型一致,澄迈县暴发分离株中有2株菌带型一致。结论这两起食物中毒中分别分离的具有相同带型特征的奇异变形杆菌应是引起暴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场凝胶电泳 食物中毒 奇异变形杆菌
下载PDF
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的全基因组克隆和VP4、VP6和VP7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盛军 纪绍忠 +5 位作者 唐青 杨红彦 崔晓英 毕烨 阚飙 高守一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3-420,共8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的基因和蛋白特征,利用一种改良的非依赖核酸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方法扩增J19株的11个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在此基础上,将主要抗原蛋白VP4、VP6和VP7的蛋白序列与其它轮状病毒的相...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的基因和蛋白特征,利用一种改良的非依赖核酸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方法扩增J19株的11个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在此基础上,将主要抗原蛋白VP4、VP6和VP7的蛋白序列与其它轮状病毒的相关蛋白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对VP6蛋白序列做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获得J19株11个基因的全长基因序列。基因序列分析表明J19株的第3、6和第9基因分别长2 512bp、1 287bp和820bp,它们分别预测编码抗原蛋白VP4(823aa)、VP6(396aa)和VP7(258aa)。组成J19株的VP4、VP6和VP7蛋白序列对B组轮状病毒的CAL株、IDIR株以及ADRV株的相关蛋白序列的一致性分别是27.6%、38.5%和22.3%。对分组抗原蛋白VP6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J19株在进化树上的位置靠近外群蛋白分支以及A、B和C组轮状病毒分支的根部,而且它比较偏向于B组轮状病毒的分支。J19株的VP4、VP6和VP7蛋白序列与其它轮状病毒的相应蛋白序列存在显著差异。VP6蛋白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J19株可能是一个新组轮状病毒的代表性毒株;同时,它也可能是一个与B组轮状病毒的起源和进化密切相关的毒株之一。关于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11个基因的克隆及VP4、VP6和VP7基因的序列分析,这是第一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 J19株 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