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形成与发展的探索
- 1
-
-
作者
陆仲任
-
机构
星海音乐学院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6-22,共7页
-
文摘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的形成与发展。原本五声音阶较为简单,但实际上它有着四种类型,这就大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语汇。例如:广东的粤乐,它有着三种类型的五声音阶;潮乐也有着四种类型的五声音阶。这都是中国古代仿承发展过来的。我们要搞民族音乐创作可运用多种类型的五声音阶,这既有民族化,又有地方特色,是创作的好路子。中国古代五声音阶是我们民族音乐之源,我们应更多地研究它,运用它,以便创作出更多效果更好、含有丰富民族特色的受广大群众喜爱的音乐作品。
-
关键词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
四类五声音阶
粤乐
潮乐
民族音乐创作
-
Keywords
pentatonic scale in ancient China
four types
Yueyue
Chaoyue
national music creation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广东音乐琶琵曲《雨打芭蕉》探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6-9,80,共5页
-
文摘
(一)《雨打芭蕉》与古曲《大八板》《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中受群众喜爱的乐曲之一,它的旋律优美流畅,标题形象显明,乐曲结构紧凑。以五声为骨干,加四七两个偏音,很有地方特点。一般都说《雨打芭蕉》由古曲《大八板》改编,但很难找到相似之处。
-
关键词
雨打芭蕉
八板
优美流畅
旋律线
音乐传统
乐曲结构
旋法
主题乐句
五度
奏鸣曲式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怀念老师萧友梅先生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6-6,共1页
-
文摘
萧先生是一位全心全意为音乐事业,严格培养音乐后一代的理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萧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和德国,得博士学位,是民主革命同盟会会员,孙中山先生的同乡。民国初期我国教育事业落后,大学少,留学生、博士更少。但萧先生不就高官厚禄,却愿为音乐事业贡献一生。在旧社会,音乐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受人轻视。办音乐大学更是不可想像的。萧先生却把艺术视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只有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才能生产优秀的有益的精神食粮,提高人们的品德情操。他不顾人们的轻视,排除外界的阻碍。
-
关键词
留学日本
留学生
博士学位
品德
会员
音乐教育家
萧友梅
精神食粮
写文章
民国初期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五度协和是民歌旋律的基础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2年第2期3-7,共5页
-
文摘
我国古代对乐音“五度相生”的论述,早于西方物理学音响泛音原理。是我国古代音乐理论的伟大发现。人类发声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先是单音,再由发声的共鸣作用,产生五度、四度和三度泛音,而成为语音的各种不同音高,表达人们多种思想情绪,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
-
关键词
五度
旋律线
古代音乐
思想情绪
单音
民歌手
音群
民族风格
经过音
民间音乐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谈“主题旋律”的构思(下)
- 5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21,27,共6页
-
文摘
(四)旋律声区的划分和其特性 唱歌是人类表达“喜怒哀乐”思想感情最有效的音乐手段,是音乐艺术的基本,器乐曲是从这个基本上发展起来的。 唱歌靠人的声带紧松和震动而发声。由于生理的局限,所发的音就有最高最低的极限:最低音“重浊不清”,最高音“尖锐刺耳”。只有中组音“圆润、甜美、舒畅而宽广”,最动听感人。因此乐器也必须具有这样的优秀的声区。
-
关键词
主题旋律
音乐形象
中声区
主题思想
乐曲结构
义勇军进行曲
思想感情
器乐曲
歌曲
老八板
-
分类号
J616
[艺术—音乐]
-
-
题名谈“主题旋律”的构思(上)
- 6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3-49,共7页
-
文摘
谈起作曲,大家总有一种神秘感,以为把不同的乐音组织起来,写成一支歌、一支曲,竟能使人们听了引起喜、怒、哀、乐种种不同感情.的确,一支军歌,一支进行曲,能鼓舞将士们勇敢杀敌;一支催眠曲,能使人们安静入睡.但它们是如何谱写出来的呢?写一支歌曲或一支乐曲,首先要写好“主题旋律”.目前出版的“作曲法”参考书,大多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或是根据西方作曲法传统,经过选择补充的专业教材,内容着重介绍“乐句构成”、“乐曲结构”、“单乐段”、“复乐段”等各种曲体形式.“和声学”主要是讲音阶各级和弦纵的音响特色、横的带有旋律性的和弦连接、不协和弦的解决,及其所形成的动静功能和变调转调等方法.“复调”是讲各声部纵的音程关系,主题旋律在各声部的进出。
-
关键词
主题旋律
新音阶
音乐形象
骨干音
不协和音
燕乐音阶
第二主题
思想感情
七声音阶
作曲法
-
分类号
J614.6
[艺术—音乐]
-
-
题名沿着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前进
- 7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共2页
-
文摘
1948年,我在香港搞电影音乐,参加由党领导的“电影界读书小组”。第一次读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感到非常兴奋。那时我已有回国参加革命的愿望,因此非常用心学习这篇讲话.认识到文艺工作对革命的重要作用,使我下定了回国参加革命的决心。毛主席在讲话的引言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文武两条战线,即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要战胜敌人。
-
关键词
文艺路线
文艺工作
文化战线
电影音乐
受苦受难
两条战线
文艺作品
音乐工作
《文艺研究》
第二年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粤乐和声与多声部探索(续)
- 8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18,共8页
-
文摘
(六)转调方法转调方法可分为通过转调程序转调和直接插入新调两种方法。 (A)通过转调程序转入新调,可使新旧两调的连接流畅自然,没有断裂痕迹。转调程序分两个步骤: 一是设置前后两调共同的乐汇与和声为“转调的连接点”。连接点的乐汇,常把原调的自然偏音或升降半音成为新调骨干音,然后配置两调共有和弦(级数不同),以便自然地引向新调。
-
关键词
多声部
和弦结构
乐汇
断裂痕迹
八小节
主题乐句
和声手法
五度
奏法
助音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粤乐旋法研究(续完)
- 9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14,8,共7页
-
文摘
本段旋律基本来自主题动机与乐汇,乐曲结构严正,调式显明。③为主题动机③的扩大、简化和变奏。本段所采用的主题动机或乐汇,都来自主题上下句的结尾乐汇。凡乐曲的结尾句,往往具有该乐曲的典型特点:用具有典型特性的结尾句的乐汇作为展开段的旋律主要素材,对于乐曲的统一和音乐主题形象的型造,有很大的作用。虽然本段乐曲是主题音乐的变化展开而不是自由展开,但下例展开(二)与主题音乐的调式和旋律有很大的不同,并且作为结束段,使全曲前后两部份的风格形成对比,因而把“昭君怨”归到“自由展开”的曲式结构一类。
-
关键词
乐汇
主题音乐
主要素材
旋法
昭君怨
旋律线
音乐主题
曲式结构
五度
乐曲结构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粤乐旋法研究(四)
- 10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6-43,共8页
-
文摘
①为主题①的扩展变化。②的前半为①的重复,②的后半为主题插入句④的后半。③、④为主题下句的再现,只是终止句在低八度出现,情绪哀怨。展开段的开始旋律较新,以后则基本上重复主题音乐的后半部份,只是终止在低音区,情绪哀怨,与主题的终止形成对比。
-
关键词
旋法
主题音乐
旋律线
低音区
终止形
音乐语汇
音群
乐曲结构
昭君怨
乐汇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粤乐和声与多声部探索
- 11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20,11,共10页
-
文摘
过去,我国民间音乐爱好者在业余饭后聚集一起,演奏音乐以自娱,开始时合奏单旋律,日子久了,感到单调,于是在各自乐器上逐步即兴地以主旋律为依据,进行“加花”、“补充”、“加头”、“加尾”。有时甚至在中途摆脱主旋律新创音调,最后又返回主旋律等等的加工方法,来丰富乐曲表现力,满足欣赏要求。这样由“单旋律”(单声部)逐步发展为“多旋律”(多声部)音乐。
-
关键词
多声部
音乐爱好者
和弦结构
旋律线
大三度
五度
加工方法
复调
七和弦
色彩性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粤乐旋法研究(一)
- 12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1-11,共11页
-
文摘
前言广东省民间音乐器乐曲,影响较大的有汉乐(兴梅客家语地区)、潮乐(潮汕语地区)、粵乐(珠江三角洲粵语地区)和琼乐(海南岛地区)四大乐种。粵乐是民国成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历史较短。现在流行的早期乐曲,大多由民间歌曲、古乐和汉乐潮乐的名曲改编。由于广东对外开放早,临近港澳,因而接触外国文化艺术也早。粵乐的前辈们在民间艺术的传统基础上,借鉴了外国文化艺术,创作方法又受到资本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乐观积极,敢于创新”的,加上电影配乐、灌制唱片的有利条件,使“优美动听,华丽活泼,乐观向上”的粤乐。
-
关键词
旋法
民间音乐
民间歌曲
汉乐
电影配乐
客家语
五声音阶
五度
乐种
七声音阶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粤乐旋法研究(三)
- 13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1-9,共9页
-
文摘
粤乐结构 (六)音乐主题材音乐主题或称主题音乐,是乐曲的根本,是全乐曲的缩影。由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有完整的乐思,显明的形象。旋律线包含有动力和形象因素的“动机和乐汇”。以主或属音作终止。有显明的调性和富有逻辑美的乐曲结构。粵乐最重视乐曲的音乐主题,听众之对乐曲的喜爱,受到感染,主要是受到主题旋律的优美动听、形象生动的影响。
-
关键词
音乐主题
旋法
旋律线
乐曲结构
优美动听
属音
五度
乐汇
乐思
曲式结构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粤乐旋法研究(二)
- 14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2-12,共11页
-
文摘
粤乐的旋法概沦旋律,是在调式音阶的基础上,由节拍、节奏和音程所组成的音群. 动机,是由一小群节拍、节奏、音程组成的小单位,具有主题音乐形象的基本要素,是乐曲组成的材料,好比是建筑材料的沙子、石块、水泥和钢筋. 乐汇,是音节较多,曲线较长的一组音群,包有更丰富的主題音乐形象。好比是建筑体中的小部件。
-
关键词
旋法
音群
旋律线
主题音乐
五度
乐汇
建筑材料
属音
反线
传统乐曲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 15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3年第4期9-11,共3页
-
文摘
1934年暑假,我进国立音专暑期作曲理论补习班,校长萧友梅先生亲自教我们和声学,他那时已五十岁,瘦削的脸,修长的身材,沉默寡言,不善讲话,待人诚恳,教学耐心细致。经过这次补习,我充实了和声学基础,秋季就考入了音专作曲专业,在李维宁先生班上课。
-
关键词
音乐教育
萧友梅
作曲理论
作曲专业
萧先生
黄自
音乐人才
音乐水平
音乐院校
江定仙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试谈广东音乐多声部写作
- 16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18-26,共9页
-
文摘
我在《学报》八一年第一期,对广东音乐多声部写作,着重谈了音阶四音与七音(偏音)的升降变化、进行旋律线、和弦、临时变音和离调转调等试探,并附有曲例。一支乐曲的旋律线、和弦、调式、调性、音阶的变化,能使乐曲的音响音色更丰富,音乐形象更生动。用广东音乐传统乐曲,进行整理改编为独奏曲、合奏曲的作品已很多。
-
关键词
多声部写作
旋律线
传统乐曲
五度
音色变化
大三度
离调
中心音
变音
经过音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良好的祝愿——回忆建校二十五周年
- 17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2年第3期21-22,共2页
-
文摘
今年十月,我院将经历了二十五个寒暑。这二十五年来,多少事值得回顾啊.尤其每当我去音专旧址,见到二十五年前校门外手植的几株已经长得高大的桉树时,心潮澎湃,感慨万分.我院前身是广州音乐学校,成立于一九五七年十月。当时,广州音乐界同志都认为广东地区群众喜爱音乐,人才多,民间音乐传统厚,品种多,流行全国。
-
关键词
音乐学校
音乐传统
音乐人才
音乐系
感慨万分
民间音乐
外国音乐
音乐师资
音乐工作
音乐作品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广东音乐旋法探讨(续)
- 18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1-8,共8页
-
文摘
(一)旋律线的核心音:旋律是音乐艺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重要的形式,但由于声音艺术在听觉上瞬息即逝,为此一支乐曲必须把表达思想感情,音乐形象的典型音调,用各种手法不断重复出现,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便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对音乐主题思想,音乐形象的理解,而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和感染,达到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目的。
-
关键词
旋法
旋律线
音乐主题
声音艺术
五度
瞬息即逝
传统乐曲
昭君怨
大三度
艺术表达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试谈广东音乐多声部写作
- 19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1年第1期1-10,共10页
-
文摘
广东音乐的调式音阶和旋法,在前两期的学报上,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广东音乐旋律写作,提出我的粗浅看法。现在进一步谈谈我对广东音乐运用少数几件主要乐器,进行多声部写作的想法。
-
关键词
多声部写作
和弦结构
大三度
七和弦
旋法
五度
音乐旋律
民族民间音乐
根音
音响学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广东音乐音阶调式探讨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陆仲任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79年第1期1-13,共13页
-
文摘
广东音乐是受到国内外群众所喜爱的,因为广东音乐,情绪开朗活泼,曲调优美华丽。它的音阶调式,旋法和表演方等等,都很有特色,但只是缺乏有系统的研究,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去指导创作、演奏和乐器的改良,以致使广东音乐的发展和提高比较缓慢。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用“三分损益法”求得五声音阶,后来又发展为七声音阶,但仍以五声为主,这个伟大的发明,为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分损益法五度相生的原理,正是近代音响学五度泛音的原理。用五度协和为中心的方法,来研究音阶调式,离调转调,旋律线条,和声功能等问题,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
关键词
三分损益法
五声音阶
五度
七声音阶
和声功能
曲调优美
旋律线条
和弦结构
旋法
离调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