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华珍 雷秋成 +2 位作者 陈展泽 陈焕伟 李启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90-793,799,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手术治疗同时病理结果为HCC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VI分为MVI... 目的探讨术前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手术治疗同时病理结果为HCC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VI分为MVI阳性组(38例)和MVI阴性组(66例)。收集患者术前的影像学、PIVKA-Ⅱ、AFP、肝功能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IVKA-Ⅱ联合AFP预测HCC发生MVI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3.65 cm、PIVKA-Ⅱ>220 mAU/mL、AFP>305 ng/mL均是HCC发生MVI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IVKA-Ⅱ(OR=3.741,P=0.011)、AFP(OR=3.837,P=0.004)均是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IVKA-Ⅱ和AFP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6.3%、54.5%、0.709和55.3%、75.8%、0.652;二者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AUC为78.9%、59.5%、0.719。结论术前PIVKA-Ⅱ>220 mAU/mL、AFP>305 ng/mL均是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HCC发生MVI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下载PDF
P53、PD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茜 陈焕伟 +3 位作者 吕学文 李晟 梁业由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P53)、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40例,收集整理患者的完整病历资...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P53)、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40例,收集整理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将其标本制作成组织切片,采取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系统测定DLBCL组织中的P53、PDL1蛋白的表达,同时予以对应的化疗方案,分析P53、PDL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性别、年龄、Hans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疗效、风险程度、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生存时间(OS)率的相关性。结果经检测,发现P53阳性表达率42.50%,而PDL1阳性表达率37.50%。P53、PDL1蛋白表达在性别、年龄、Hans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疗效、风险程度、3年PFS率及OS率上差异显著(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53、PDL1均与疾病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P53、PDL1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上表达,且与患者预后有关,可成为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抑癌基因
下载PDF
尿液N^(1),N^(12)-二乙酰精胺在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雷秋成 郑华珍 +5 位作者 李巧云 邓斐文 王巍 李启欣 甄作均 陈焕伟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23-328,共6页
目的研究N^(1),N^(12)-二乙酰精胺(N^(1),N^(12)-diacetylspermine,DiAcSpm)水平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尿液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86例HCC患者和30例良性... 目的研究N^(1),N^(12)-二乙酰精胺(N^(1),N^(12)-diacetylspermine,DiAcSpm)水平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尿液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86例HCC患者和30例良性肝病患者,另从门诊健康体检中心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竞争抑制法检测三组人群的尿液DiAcSpm水平。分析尿液DiAcSpm水平和HCC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DiAcSpm对HC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HCC患者的尿液DiAcSpm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而与良性肝病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尿液DiAcSpm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0.75,P<0.001)。DiAcSpm诊断HCC的敏感度为0.67,特异度为0.51。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cut-off值[0.61μmol/(g·Cre)]将HCC手术患者分为高DiAcSpm组和低DiAcSpm组,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高DiAcSpm组TNM分期和巴塞罗那分期晚于低DiAcSpm组(均P<0.05),而血管浸润在高DiAcSpm组患者中的比例高于低DiAcSpm组(P<0.05);高DiAcSpm组HCC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与低DiAcSp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AcSpm在HCC患者的尿液中表达升高,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HCC早期诊断和手术预后监测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N^(1) N^(12)-二乙酰精胺 甲胎蛋白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P53、Myc、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张茜 陈焕伟 +3 位作者 吕学文 李晟 梁业由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23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P53、Myc、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收集患者的淋巴结组织制作成组织切片,按照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P53、Myc、BCL2表达,予以CHOP或R-CHO... 目的:探讨P53、Myc、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收集患者的淋巴结组织制作成组织切片,按照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P53、Myc、BCL2表达,予以CHOP或R-CHOP方案化疗6~8个周期,观察患者P53、Myc、BCL2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P53、Myc、BCL2表达与临床资料及疗效之间的关系,比较双表达与三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P53、Myc、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7.50%(15/40)、42.50%(17/40)、47.50%(19/40)。P53、Myc、BCL2表达在性别、年龄、Hans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疗效、风险程度、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率及2年总生存(OS)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表达的生存时间均短于非双表达组,三表达的生存时间均短于非三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Myc、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呈异常表达,初步认定其表达与疗效、预后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P53 MYC BCL2
下载PDF
PD-L1蛋白、F-NLR在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判断中的意义
5
作者 吕学文 张茜 陈焕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49-652,共4页
目的了解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蛋白、纤维蛋白原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F-NLR)评分对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R/R DLBCL)的疗效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R/R DLBCL患者病理组织中PD-L1表达,并检测化疗前后血... 目的了解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蛋白、纤维蛋白原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F-NLR)评分对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R/R DLBCL)的疗效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R/R DLBCL患者病理组织中PD-L1表达,并检测化疗前后血液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分析疗效与PD-L1表达、F-NLR关系。结果40例R/R DLBCL患者应用二线解救方案化疗,其中有效18例,无效22例;肿瘤细胞PD-L1阳性分值(TPS)阳性9例(22.5%),综合阳性分数(CPS)阳性17例(42.5%);CPS阳性组化疗有效率低于CPS阴性组(P<0.05);治疗前F-NLR 0分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1、2分组(P<0.05);TPS阴性组与CPS阳性组F-NLR 2分者的有效率低于F-NLR 0分者(P<0.05)。结论CPS联合F-NLR可作为R/R DLBCL患者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程序性死亡配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橡胶粉改性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静力和抗冲击性能
6
作者 贺绍华 陈焕伟 +1 位作者 江政 禹智涛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4,共8页
为研究橡胶粉改性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E-ECC)的物理力学性能,对掺入不同粒径橡胶粉的PE-ECC进行静力和抗冲击性能试验。通过分析橡胶粉PE-ECC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拉强度... 为研究橡胶粉改性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E-ECC)的物理力学性能,对掺入不同粒径橡胶粉的PE-ECC进行静力和抗冲击性能试验。通过分析橡胶粉PE-ECC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拉强度,探讨不同橡胶粉粒径对PEECC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力杆进行橡胶粉PE-ECC的抗冲击性能试验,基于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应变率对橡胶粉PE-ECC动态增长因子(DIF)、动态压缩强度和动态峰值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的加入,PE-ECC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程度下降;橡胶粉粒径为0.20~0.90 mm时,体积掺量为10%、橡胶粉粒径为0.30 mm的PE-ECC各项力学性能降幅最小,其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动态抗压强度相对无橡胶粉PE-ECC分别减小了8.9%、15.6%、10.8%和23.4%;与无橡胶粉PE-ECC类似,橡胶粉PE-ECC的受拉应变硬化特征明显,掺入不同粒径(0.20~0.90 mm)橡胶粉的PE-ECC极限拉应变均稳定在4.6%左右。此外,橡胶粉粒径对PE-ECC动态峰值应变影响很小,随着冲击应变率的提高,橡胶粉PE-ECC的动态增长因子DIF和动态压缩强度呈逐渐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纤维 水泥基复合材料 橡胶粉 静力性能 抗冲击性能
下载PDF
毛竹入侵杉木林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彭辉 陈焕伟 +2 位作者 李求洁 沈庆华 周红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为揭示凤阳山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及毛竹入侵后的杉木林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土壤真菌类群为26门60纲113属415 OTU,子囊菌门和担... 为揭示凤阳山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及毛竹入侵后的杉木林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土壤真菌类群为26门60纲113属415 OTU,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绝对优势的两个菌门。两者的丰度占真菌总量80.80%~83.92%,在3种林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识别出的1%以上的优势菌纲有8个,为古根菌纲、伞菌纲、粪壳菌纲、锤舌菌纲、银耳纲、球囊菌纲、散囊菌纲和酵母菌纲。古根菌纲和伞菌纲占真菌总量的50.82%~75.40%。古根菌纲在毛杉混交林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毛竹纯林(P<0.05),与杉木纯林无显著差异。Archaeorhizomyces为优势菌属(20.07%~51.51%)且在毛杉混交林中最高、在毛竹纯林最低,毛杉混交林中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杉木纯林和毛竹纯林。土壤真菌优势菌属水平丰度与土壤环境因子的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表明,全磷与Meliniomyces、毛壳菌属、Hodophilus、瓶霉属、Heterocephalacria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Wickerhamomyce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显著,全磷、有效磷、pH、速效钾和碳磷比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毛竹扩张,维护生态稳定和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群落 毛竹入侵 杉木林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附176例报告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焕伟 甄作均 +1 位作者 苏树英 丁卫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841-843,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从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间采用腹腔镜下疝内环口荷包缝扎和腹膜内置网法对 176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腔镜疝修补术 ,其中腹股沟斜疝 160例 ,腹股沟直疝 15例 ,复合疝 1例。结果...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从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间采用腹腔镜下疝内环口荷包缝扎和腹膜内置网法对 176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腔镜疝修补术 ,其中腹股沟斜疝 160例 ,腹股沟直疝 15例 ,复合疝 1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3 0min ,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 2~ 3d出院。全部患者均获随访 10~ 3 6个月 ,有 2例复发 ,复发率 1.2 %。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疝修补新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外科学 疝修补术 腹腔镜术
下载PDF
全胰腺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移植治疗慢性胰腺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焕伟 栾晓军 +7 位作者 刘成洋 肖平 甄作均 邓斐文 王峰杰 刘颖 许雪娟 陈国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全胰腺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移植(TP-IAT)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对1例合并多发假性囊肿、胰腺结石的难治性慢性胰腺炎患者行TP-IAT治疗,并对其随访3个月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患者TP-IAT术后... 目的探讨全胰腺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移植(TP-IAT)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对1例合并多发假性囊肿、胰腺结石的难治性慢性胰腺炎患者行TP-IAT治疗,并对其随访3个月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患者TP-IAT术后恢复顺利,无发生出血、严重低血糖等并发症,腹痛完全缓解,未服用镇痛药物。随访期间患者使用外源性胰岛素,空腹血糖控制理想,胰岛细胞功能部分恢复。结论 TP-IAT既能缓解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也能预防术后糖尿病的发生,是治疗难治性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假性囊肿 胰腺结石 全胰腺切除 自体胰岛移植 糖尿病 胰岛素 低血糖
下载PDF
高危乳腺癌辅助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焕伟 王博 +1 位作者 凌华海 林坚 《肿瘤药学》 CAS 2013年第1期64-69,74,共7页
目的评价高危乳腺癌术后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6例高危乳腺癌患者采用FAC-D方案行术后辅助化疗,根据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程度进行分组:无白细胞减少的患者为对照组;轻度(Ⅰ~Ⅱ度)减少为观察1组、重度(Ⅲ... 目的评价高危乳腺癌术后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6例高危乳腺癌患者采用FAC-D方案行术后辅助化疗,根据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程度进行分组:无白细胞减少的患者为对照组;轻度(Ⅰ~Ⅱ度)减少为观察1组、重度(Ⅲ~Ⅳ度)减少为观察2组,比较三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并分析影响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白细胞轻度(Ⅰ~Ⅱ度)减少的发生率为51.0%,白细胞重度(Ⅲ~Ⅳ度)减少的发生率为26.5%。对照组、观察1组与观察2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6.5%、78.8%和67.9%,总生存率分别为70.8%、88.9%和82.1%,观察1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程度与患者无病生存期呈正相关趋势。转移淋巴结数目、病灶大小、基础白细胞数、胃肠道反应是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伤口愈合情况、ER状态并不影响其发生。结论影响高危乳腺癌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转移淋巴结数目、病灶大小、基础白细胞数、胃肠道反应,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这些因素可能成为乳腺癌化疗患者的预后的预测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 乳腺癌 辅助化疗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附7例报告)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焕伟 甄作均 +2 位作者 苏树英 许卓明 计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情况。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症包括 :颅内出血 (1/7)、肾功能衰竭 (1/7)、腹腔内出血 (2 /7)、肺感染、胸腔积液 (5 /7)、ARDS(1/7)、...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情况。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症包括 :颅内出血 (1/7)、肾功能衰竭 (1/7)、腹腔内出血 (2 /7)、肺感染、胸腔积液 (5 /7)、ARDS(1/7)、高胆红素血症 (5 /7)、急性排斥反应 (1/7)等。存活 5例 ,死亡 2例。结论 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副作用 高胆红素血症 病因学 胸腔积液
下载PDF
回生口服液联合强力升白片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焕伟 凌华海 +1 位作者 赵小琼 王文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22期2960-2961,共2页
目的 观察回生口服液联合强力升白片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75例 ,随机分为联合组 (39例 )和单纯组 (36例 )。 2组均采用NP方案化疗。联合组辅用回生口服液和强力升白片 ,连用 2 0d。结果 联合... 目的 观察回生口服液联合强力升白片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75例 ,随机分为联合组 (39例 )和单纯组 (36例 )。 2组均采用NP方案化疗。联合组辅用回生口服液和强力升白片 ,连用 2 0d。结果 联合组有效率为 4 4 % ,单纯组为 39%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联合组不良反应及倦怠发生率均低于单纯组 ,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单纯组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回生口服液联合强力升白片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生口服液 强力升白片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胆管置管引流术在肝胆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焕伟 +1 位作者 王军华 甄作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gallbladderdrainage,PTGD) /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bileductdrainage,PTBD)在肝胆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gallbladderdrainage,PTGD) /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bileductdrainage,PTBD)在肝胆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在超声引导下对60例患者施行PTGD/PTBD68例次,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5例,急性重症胆管炎8例,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37例。结果1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行PTGD术, 14例成功, 1例失败而中转手术。3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行45例次PTBD术, 42次置管成功, 3例失败,其中2例中转手术, 1例放弃治疗; 14例择期行胆管癌切除术或姑息内引流术, 8例在X线透视下放置胆道支撑架, 15例患者长期带管,最长存活者已超过2年,平均9个月。8例急性重症胆管炎6例成功, 1例因引流不畅而中转手术, 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包括胆漏2例,出血3例,门静脉胆管瘘1例,引流管脱出或阻塞7例。结论超声引导下PTGD/PTBD是胆道引流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准确、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肝胆系疾病,尤其是急性胆囊炎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超声 PTGD/PTBD 肝胆疾病
下载PDF
细菌性肝脓肿8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焕伟 甄作均 +1 位作者 王军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2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88例细 菌性肝脓肿病人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治疗的方法以及预后等。[结果]胆道疾病是细菌性肝脓肿 的最常见病因,...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2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88例细 菌性肝脓肿病人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治疗的方法以及预后等。[结果]胆道疾病是细菌性肝脓肿 的最常见病因,所有病人均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抗生素治疗18例,外科手术引流25例,其中8例为择期 手术、腹腔镜手术引流5例,经皮穿刺抽吸治疗35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5例。本组治愈85例,死亡3例,死亡率3.4 %。[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和/或置管引流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首选,适合于大部分病人;而外科手术引流仅适合 于介入治疗失败或脓肿破裂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 病人 置管引流 外科手术 穿刺抽吸 常见病因 单纯 目的 死亡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焕伟 +2 位作者 张海雄 杨少仪 甄作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毁损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采用Cryo—Hit氩氦刀对27例肝癌经皮或开腹靶向冷冻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10例,复发性肝癌11例,转移性肝癌6例。结果27例冷冻治疗后无肝破裂、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毁损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采用Cryo—Hit氩氦刀对27例肝癌经皮或开腹靶向冷冻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10例,复发性肝癌11例,转移性肝癌6例。结果27例冷冻治疗后无肝破裂、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12例术前AFP值增高者(36.5—1200μg/L),术后AFP下降(8.0—254μg/L),其中6例恢复正常。3例术前CEA值升高,术后均下降,其中2例降至正常。术后随访1—3个月,59.2%(16/27)的病人CT或MR检查提示病灶完全坏死,25.9%(7/27)的病人CT或MR提示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但仍见活动病灶。结论超声引导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是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冷冻疗法 肝癌
下载PDF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焕伟 甄作均 +3 位作者 苏树英 许卓明 费凛 计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研究比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结果。方法:从1998年12月~2001年12月,共收治30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人作回顾性分析,其中有传统疝修补术93例,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102例,腹腔镜疝修补术105例。... 研究比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结果。方法:从1998年12月~2001年12月,共收治30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人作回顾性分析,其中有传统疝修补术93例,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102例,腹腔镜疝修补术105例。传统疝修补术分别采用Bassini或McVay法;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Marlex网塞和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采用腹腔镜下内环口荷包缝扎和腹膜内置网法。结果:传统疝修补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9h±0.6h,无张力组为1.5h±0.5h,腹腔镜组为1.2h±0.4h。术后随访1~2年,传统疝修补组有8例复发,腹腔镜组有1例复发,无张力组无复发。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腹腔镜组为6.5d,无张力组为8.3d,传统手术组为16.5d。结论: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简单、手术时间短、痛苦小且可靠的手术,适用于腹股沟原发疝或复发疝;腹腔镜疝修补病人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比其他两组短,但复发率比无张力组稍高,除适用于腹股沟原发疝外,更适用于双侧疝和复发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 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 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肠外营养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23
17
作者 陈焕伟 甄作均 潘文松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 :研究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肠外营养评估中的意义。 方法 :对 40例胃肠疾病病人在肠外营养支持前和 TPN 1周后测定血浆中的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 结果 :血浆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在肠外... 目的 :研究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肠外营养评估中的意义。 方法 :对 40例胃肠疾病病人在肠外营养支持前和 TPN 1周后测定血浆中的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 结果 :血浆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1周后明显增加 (P<0 .0 0 1) ,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没有改变 (P>0 .0 5 )。 结论 :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作为评估肠外营养疗效的指标 ,比白蛋白、转铁蛋白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白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营养评估 全肠外营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焕伟 邓斐文 甄作均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移植的32例乙肝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来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移植的32例乙肝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来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年10月至2007年9月的6例无心跳供体肝移植,供肝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均为(-),受体术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其中2例合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1例合并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5例受体术前血清HBV脱氧核糖核酸(DNA)>1 000 copies/ml,1例HBV DNA<1 000 copies/ml。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第二阶段为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的26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其中1例为肝肾联合移植);供肝血清HBsAg(+)6例、(-)2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5例,HBeAg(+)2例,抗-HBc(+)14例,抗-HBe(+)5例;11例受体术前血清HBV DNA>500 copies/ml,15例HBV DNA<500 copies/ml;25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单药口服预防乙肝复发。结果第一阶段肝移植受体中位随访时间为104个月,全部受体术后血清HBsAg和HBV DNA均转阴,至今未见乙肝复发。第二阶段肝移植受体中位随访时间为50周,20例接受HBsAg(-)供肝,其中1例于术后39周出现一过性HBsAg(+),随后又转阴;另1例肝肾联合移植受体在移植术后28周发生乙肝复发,但血清HBV DNA(-);其中15例采用抗-HBc(+)供体肝移植术后均未见乙肝复发。6例采用HBsAg(+)供体的肝移植受体术后HBsAg均未转阴。所有随访受体均存活,术后均未见HBV DNA复制,亦未发现核苷类似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的复发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复发 核苷类似物 单药治疗 预防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焕伟 +2 位作者 王军华 苏树英 甄作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 (pancreaticpseudocyst,PPC)的临床价值。 方法  2 0 0 0年 12月~ 2 0 0 3年 10月我院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治疗PPC 12例 ,其中单纯穿刺抽液 1例 ,置管引流 11例。 结果  1例因囊腔与...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 (pancreaticpseudocyst,PPC)的临床价值。 方法  2 0 0 0年 12月~ 2 0 0 3年 10月我院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治疗PPC 12例 ,其中单纯穿刺抽液 1例 ,置管引流 11例。 结果  1例因囊腔与主胰管相通 ,改行开腹囊肿空肠Roux -Y吻合术 ,余 11例囊肿消失。引流时间 7~ 90d ,平均 2 8d。无并发症发生。 12例随访6~ 34个月 ,平均 18个月 ,1例复发 ,但较引流前明显缩小。 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是治疗PPC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具有创伤小 ,并发症少 ,早期、多部位、重复治疗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胰腺假性囊肿
下载PDF
介入超声在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焕伟 甄作均 +1 位作者 苏树英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 :探讨介入超声用于非手术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方法 :对 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介入超声方法在急性反应期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 ,在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对胰腺周围积液及积脓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冲洗。结... 目的 :探讨介入超声用于非手术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方法 :对 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介入超声方法在急性反应期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 ,在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对胰腺周围积液及积脓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冲洗。结果 :患者腹胀明显减轻 ,生命体征迅速改善 ;坏死感染灶被及时清除 ,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患者经 1 5 2d住院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 介入超声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