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西方的文明循环:劳伦斯·宾雍全球地缘影响视域中的艺术文明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陶家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22-38,共17页
本文从全球文明批评元话语视域分析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远东艺术批评家、文物鉴藏家、诗人劳伦斯·宾雍远东艺术研究的三部曲《远东绘画》《龙的腾飞》和《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绝然不同于20世纪末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本文从全球文明批评元话语视域分析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远东艺术批评家、文物鉴藏家、诗人劳伦斯·宾雍远东艺术研究的三部曲《远东绘画》《龙的腾飞》和《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绝然不同于20世纪末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或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劳伦斯·宾雍的全球艺术文明论的当代价值在于:全面颠覆欧洲传统文艺摹仿论,质疑现代科学主义,否定西方启蒙线型进步知识型和欧洲中心主义,褒扬以中国古典文明为核心的东方人本精神;建构全球艺术文明的跨文化循环宏大叙事,东方文明以中国艺术为核心形成辐射式结构,东西方文明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形成双向循环;在他提炼的崭新的艺术文明评价和认知模态中,艺术表征的精神化程度而不是科技进步和物质繁荣程度决定文明的层级和优劣。宾雍的全球艺术文明论表征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现代主义文艺和思想领域戈德沃西·洛斯·迪金森、罗杰·弗莱、亚瑟·韦利、埃兹拉·庞德等共同建构的全球艺术文明话语。这一应时而生的现代西方文明批评话语集体从现代西方文明源头的古希腊精神转向对东方中国古典文明精神的深度阐释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宾雍 艺术文明 文明循环 全球地缘影响
下载PDF
论《格列佛游记》和《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反社会人性母题 被引量:9
2
作者 陶家俊 郑佰青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2-146,共5页
文章通过探讨英国 1 8世纪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和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反社会人性母题 ,揭示出反理性话语在文学中的表征。同时 ,文章还指出 ,文学表征中的反理性话语... 文章通过探讨英国 1 8世纪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和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反社会人性母题 ,揭示出反理性话语在文学中的表征。同时 ,文章还指出 ,文学表征中的反理性话语始终如一地恪守了独特的文学批判精神 :批判理性的张狂 ,反思理性内在的否定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佛游记》 母题 贝娄 当代作家 恪守 斯威夫特 文学批判 反理性 批判理性 人性
下载PDF
启蒙理性的黑色絮语——从《印度之行》论后殖民知识分子的民族—国家意识 被引量:8
3
作者 陶家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3-87,共5页
本文重点分析《印度之行》中阿齐兹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阐明启蒙理性不仅是推动欧洲现代性的动力,也是后殖民话语中后殖民知识分子反抗殖民霸权、重写殖民遭遇中的主奴关系、形成民族—国家意识的催化剂。应该指出的是,民族—国家理... 本文重点分析《印度之行》中阿齐兹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阐明启蒙理性不仅是推动欧洲现代性的动力,也是后殖民话语中后殖民知识分子反抗殖民霸权、重写殖民遭遇中的主奴关系、形成民族—国家意识的催化剂。应该指出的是,民族—国家理念是后殖民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本身的历史性说明了后殖民话语的历史性和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之行 启蒙理性 后殖民话语 民族-国家
下载PDF
现代性的后殖民批判——论斯图亚特·霍尔的族裔散居认同理论 被引量:20
4
作者 陶家俊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共6页
20世纪80年代末,霍尔以“新时代”计划为开端,介入现代性认同政治批判,提出系统的族裔散居文化认同理论。在后殖民理论与后现代、全球化理论之间开辟了新的后殖民理论空间,为后殖民研究转向、为后殖民族裔散居认同的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 20世纪80年代末,霍尔以“新时代”计划为开端,介入现代性认同政治批判,提出系统的族裔散居文化认同理论。在后殖民理论与后现代、全球化理论之间开辟了新的后殖民理论空间,为后殖民研究转向、为后殖民族裔散居认同的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提供了有力的支点。这不仅是霍尔的学术转折点,也是大的学术转变的历史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批判 文化认同 族裔散居
下载PDF
文化转化与文化认同——兼论中国文化现代性的认知重构 被引量:5
5
作者 陶家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1,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评理论意义上的跨文化研究是西方人文学科文化转向的主要特征,跨文化转换、文化认同、文化创新力成为核心理论命题。萨义德、克利福德、霍米.巴巴、斯图亚特.霍尔等一批原创理论家持续考察旅行理论、旅行文化、族裔...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评理论意义上的跨文化研究是西方人文学科文化转向的主要特征,跨文化转换、文化认同、文化创新力成为核心理论命题。萨义德、克利福德、霍米.巴巴、斯图亚特.霍尔等一批原创理论家持续考察旅行理论、旅行文化、族裔散居文化认同等跨文化转化现象,动态审视跨文化异质时空中的文化知识生产和传播及文化认同。在西方批评理论话语中逐渐凸显出有别于传统知识话语和当代后殖民/后现代话语的跨文化知识话语。这为我们重新认知中国文化现代性,重构当代文化认同形态,重塑文化参照域和价值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转化 文化认同 中国文化现代性
下载PDF
安德森—卡勒范式的摹仿诗学基础——评乔纳森·卡勒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对话 被引量:4
6
作者 陶家俊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分析卡勒与安德森围绕小说与想像的民族共同体之谱系展开的对话,论证以摹仿诗学为元理论基础的安德森—卡勒范式的四大理论创新点,即印刷资本主义与印刷文化、现代民族认同的想像本质、文学叙事与文化想像、文学摹仿与文化摹仿。反思安... 分析卡勒与安德森围绕小说与想像的民族共同体之谱系展开的对话,论证以摹仿诗学为元理论基础的安德森—卡勒范式的四大理论创新点,即印刷资本主义与印刷文化、现代民族认同的想像本质、文学叙事与文化想像、文学摹仿与文化摹仿。反思安德森—卡勒范式的文学中心论涉及的文学与整个人文学科及跨学科批评理论之间的关系;反思建构系统的以文学叙事为中心的文化想像和形象理论之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倡在重估当代全球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知识合法性的前提下重铸文学的公共批判精神、文化拯救和创新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森—卡勒范式 摹仿 想像
下载PDF
萨义德“旅行理论”观的启示——纵论理论旅行模式及批评主体性 被引量:6
7
作者 陶家俊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8年第1期292-305,共14页
以爱德华·萨义德的旅行理论为视点,梳理不同的旅行理论模式,如从卢卡奇、戈尔德曼到雷蒙·威廉斯的欧陆新马理论的跨学科传播;从卢卡奇、阿多诺到弗朗茨·范农的跨文化地理空间传播;从利维斯到雷蒙·威廉斯的英国文学... 以爱德华·萨义德的旅行理论为视点,梳理不同的旅行理论模式,如从卢卡奇、戈尔德曼到雷蒙·威廉斯的欧陆新马理论的跨学科传播;从卢卡奇、阿多诺到弗朗茨·范农的跨文化地理空间传播;从利维斯到雷蒙·威廉斯的英国文学文化批评迭变;从马克思价值理论、葛兰西的属下阶层研究到斯皮瓦克后殖民理论的复调式理论旅行。通过追踪考察不同旅行理论模式,点明新旧马克思主义、后殖民、文化研究等20世纪西方批评理论思潮之间复杂、动态的关系,指出理论接受过程中批评主体重构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旅行理论 批评主体
下载PDF
价值、性别和反认同政治——论斯匹瓦克的属下阶层理论 被引量:6
8
作者 陶家俊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共6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共领袖、西马领路人安东尼.葛兰西提出属下阶层概念。五六十年代英国左派历史学家关注现代政治意义上的前政治意识和原始反叛。80年代初印度属下阶层研究小组系统论述后殖民属下阶层反殖民政治和意识特征。借重新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共领袖、西马领路人安东尼.葛兰西提出属下阶层概念。五六十年代英国左派历史学家关注现代政治意义上的前政治意识和原始反叛。80年代初印度属下阶层研究小组系统论述后殖民属下阶层反殖民政治和意识特征。借重新阐释马克思的价值论,斯匹瓦克进一步将属下阶层研究与女权连接,为属下阶层研究注入反认同政治内容,反思认同政治主宰的全球化公共空间中人文学科和人文知识分子的反认同政治使命及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下阶层 价值 性别 反认同政治
下载PDF
同一与差异:从现代到后现代身份认同 被引量:8
9
作者 陶家俊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在以启蒙和后启蒙自由—人文主义为主导思想的西方现代知识话语中,同一占据支配地位,力图整合充满差异的现代文明,弥合现代人分裂的精神世界。在后现代全球化文化中,各种边缘话语对身份认同政治的强调使得差异变得异常活跃,成为解构后... 在以启蒙和后启蒙自由—人文主义为主导思想的西方现代知识话语中,同一占据支配地位,力图整合充满差异的现代文明,弥合现代人分裂的精神世界。在后现代全球化文化中,各种边缘话语对身份认同政治的强调使得差异变得异常活跃,成为解构后现代文化中同一支配下的文化霸权和主导意识形态的力量。但是,后现代文化身份认同也力图借助反霸权意识形态走向同一的理想世界。同时,从这一视角反观现代文化,在西方启蒙和后启蒙同一作用下的文化身份认同也包含差异的隐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 差异 文化身份认同 现代 后现代
下载PDF
海盖特的沉思者:柯尔律治晚年思想一瞥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家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3,共5页
柯尔律治不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英国自由-人文主义社会文化批评传统的开拓者之一。他晚年蛰居海盖特期间撰写了《论教会和国家的形成》一文,反映了他晚年思想从形而上哲学向后形而上社会文化批评的转变以及他对知识分子身份的全... 柯尔律治不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英国自由-人文主义社会文化批评传统的开拓者之一。他晚年蛰居海盖特期间撰写了《论教会和国家的形成》一文,反映了他晚年思想从形而上哲学向后形而上社会文化批评的转变以及他对知识分子身份的全新认识。柯尔律治对英国自由-人文主义社会文化批评思潮具有独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律治 国家知识阶层 社会文化批评
下载PDF
批评理论视域中I·A·瑞查兹的儒学重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家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24-33,157,158,共12页
本文从批评理论视角剖析20世纪中英跨文化交流中英国批评家I·A·瑞查兹的实用批评理论与儒学的对话及对儒学的重构。瑞查兹的儒学重构包括两个层面:(一)实用批评理论中儒学“中庸”和“诚”观念的重构及诗学价值论;(二)比较研... 本文从批评理论视角剖析20世纪中英跨文化交流中英国批评家I·A·瑞查兹的实用批评理论与儒学的对话及对儒学的重构。瑞查兹的儒学重构包括两个层面:(一)实用批评理论中儒学“中庸”和“诚”观念的重构及诗学价值论;(二)比较研究视域中孟子“心”观念的重构及伦理关怀。这两个层面动态地表征了瑞查兹的批评理论从向中国他者开放的诗学价值批判向中西方文明伦理根源比较审视的转变。瑞查兹儒学重构的意义在于:它将儒学观念置于崭新的世界文学知识体系之中,积极探索儒学的现代诗学价值及其现代转换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它充分实证了跨文化理论迁徙过程中现代思想理论共同的问题面向——现代文明的道路和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瑞查兹 批评理论 诗学价值 儒学重构
下载PDF
林纾与中国文学现代性对英国文学的跨文化选择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家俊 冯革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从现代性批判角度反思林纾的英国文学翻译在中国文学现代性发轫之处发挥的独特的跨文化选择作用。这首先表征为林纾以小说文类为参照的英国文学翻译与中国现代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之间的契合;其次是跨文化选择过程中围绕林纾而形成的... 本文从现代性批判角度反思林纾的英国文学翻译在中国文学现代性发轫之处发挥的独特的跨文化选择作用。这首先表征为林纾以小说文类为参照的英国文学翻译与中国现代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之间的契合;其次是跨文化选择过程中围绕林纾而形成的跨文化知识提供群体对英国乃至西方文学知识的意图性选择;第三是林纾的英国文学翻译对中国现代知识群体的影响。林纾的英国文学翻译标示了一种独特的与"五四"模式背离的中国文学现代性设计——以中国文化中大众期待的文学类型为参照,以现代大学为体制性依托,建构中西语言文化系统之间创造性转化的跨文化选择机制,促成中国古典语言文化系统的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英国文学 中国文学现代性 跨文化选择
下载PDF
现代风中的伦敦文学景观:重构钱锺书牛津英文笔记中的英国现代文学场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家俊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5,共8页
本文从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生产场理论视角,通过知识现象还原法,聚焦钱锺书牛津英文笔记呈现的现代风中的伦敦文学景观--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景观;英国现代诙谐讽刺文学景观;现代英国文学研究和评论景观。论证钱锺书牛津英文笔记隐含... 本文从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生产场理论视角,通过知识现象还原法,聚焦钱锺书牛津英文笔记呈现的现代风中的伦敦文学景观--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景观;英国现代诙谐讽刺文学景观;现代英国文学研究和评论景观。论证钱锺书牛津英文笔记隐含的深层英国文学认知图示化结构。揭示钱锺书独特的文学观--扎根文学实践主体生命境遇、文学实践群体交往网络、文学生产和消费流程、文学风格和审美品味、文学评论和阐释的动态、多维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牛津英文笔记 文学景观 认知图示化结构
下载PDF
告别布卢姆斯伯里:朱利安·贝尔中国之行隐在的文化政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家俊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1期23-32,共10页
以后殖民文化批判为视角,本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现代主义诗人朱利安·贝尔中国之行隐在的文化政治。朱利安·贝尔中国之行引申出英国文化自我与中国文化自我的跨文化双向旅行,最终促使他在经历跨文化心理疏离之后开始审视... 以后殖民文化批判为视角,本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现代主义诗人朱利安·贝尔中国之行隐在的文化政治。朱利安·贝尔中国之行引申出英国文化自我与中国文化自我的跨文化双向旅行,最终促使他在经历跨文化心理疏离之后开始审视、批判布卢姆斯伯里自由主义传统。这表征了在英国布卢姆斯伯里现代主义精英群体内在的价值分裂——从自由主义向激进左翼政治的否定式裂变——过程中,中国所发挥的独特酵母式的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利安·贝尔 布卢姆斯伯里 中国之行 隐在的文化政治
下载PDF
从叙述结构论《摩尔·弗兰德斯》对资本主义个体价值的肯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陶家俊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0-33,共4页
分析18世纪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摩尔·弗兰德斯》的叙事结构,阐述摩尔·弗兰德斯这一女性人物终生追求金钱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个体价值的肯定。因此,摩尔·弗兰德斯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她向整个法律... 分析18世纪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摩尔·弗兰德斯》的叙事结构,阐述摩尔·弗兰德斯这一女性人物终生追求金钱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个体价值的肯定。因此,摩尔·弗兰德斯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她向整个法律和道德社会的冲击是对当时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力量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结构论 《摩尔·弗兰德斯》 资本主义 个体价值 英国 小说
下载PDF
水利工程仿真实训中心规划设计思路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家俊 杨晓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7-79,共3页
文章对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规模与形式、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水利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设计思路。
关键词 规划 水利景观 实训基地 模拟 施工现场
下载PDF
卡莱尔和阿诺德:自由-人文主义文化批判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家俊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05-109,共5页
作为英国19世纪思想领域的代表人物,卡莱尔和阿诺德深受自由-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将社会道德批评与自由-人文主义式的文化理想结合起来,对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然而,两人之间的分歧也表现了自由-人文主义乃至... 作为英国19世纪思想领域的代表人物,卡莱尔和阿诺德深受自由-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将社会道德批评与自由-人文主义式的文化理想结合起来,对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然而,两人之间的分歧也表现了自由-人文主义乃至英国现代思想话语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莱尔 阿诺德 自由-人文主义 文化
下载PDF
用改进的半图解积分法求内力图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家俊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2-84,共3页
文章分析了用半图解积分法在绘制内力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求解内力图。
关键词 半图解积分法 剪力图 弯矩图 力学模型
下载PDF
反思“客观性”:科学戏剧对量子“测量问题”的探讨——以英国剧作家斯托帕德与弗莱恩为中心
19
作者 陶家俊 武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7,共6页
当代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创作的《汉普古德》《阿卡迪亚》和迈克尔·弗莱恩创作的《哥本哈根》均是以“量子理论”为核心隐喻的科学戏剧。三部剧作通过对量子“测量问题”的戏剧演绎,分别从观测者、观测方法和被观测对象... 当代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创作的《汉普古德》《阿卡迪亚》和迈克尔·弗莱恩创作的《哥本哈根》均是以“量子理论”为核心隐喻的科学戏剧。三部剧作通过对量子“测量问题”的戏剧演绎,分别从观测者、观测方法和被观测对象三个层面,探讨和揭示了这三个要素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继而否定了测量结果的绝对“客观性”。量子“测量问题”对“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肯定,无疑挑战和颠覆了经典科学认识论中所标榜的“客观性”。通过对量子“测量问题”的戏剧演绎,斯托帕德与弗莱恩不仅揭示了现实的“主观性”“片面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借此展开了对外在现实和知识本质的重新审视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普古德》 《阿卡迪亚》 《哥本哈根》 量子“测量问题” “客观性”反思
下载PDF
现代主义美学的跨文化期待——论迪金森对席孟儒家文明论的继承和超越
20
作者 陶家俊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9,共8页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研究席孟和G.L.迪金森的儒家文明论及儒家思想与迪金森的现代主义人本美学之间的全球跨文化知识迁徙,主要分析席孟的儒家文明论以及迪金森对席孟儒家文明论的继承和超越。从儒家文明模式、席孟的儒家文明论再到迪金森...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研究席孟和G.L.迪金森的儒家文明论及儒家思想与迪金森的现代主义人本美学之间的全球跨文化知识迁徙,主要分析席孟的儒家文明论以及迪金森对席孟儒家文明论的继承和超越。从儒家文明模式、席孟的儒家文明论再到迪金森扬儒抑西的现代主义人本美学,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围绕儒家“仁”和西方现代人本思潮中的“人”的全球跨文化知识迁徙过程。从儒家以农和民为本的“仁”,再到以人为本的“仁”,最后到以人的德性为尊和灵性为魂的狄金森式唯美思想,儒学西化与西学儒化同步发生,儒学成功地实现了跨文化的现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迪金森 席孟 儒家文明论 现代主义人本美学 跨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