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37例围术期采用传统方案(传统组),25...目的探讨"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37例围术期采用传统方案(传统组),25例围术期采用"LEER"模式ERAS方案(ERAS组)。"LEER"模式为: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结果 ERAS组相比于传统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3.12±0.78) vs (4.59±1.01),t=6.459,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3.28±0.46)d vs (3.76±1.01)d,t=2.205,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96±0.79)d vs (2.62±0.64)d,t=3.635,P<0.05]及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3.28±0.46)d vs (6.05±1.39)d,t=7.056,P<0.05]更早,胰漏发生率更低[20.00%(5/25) vs 51.35%(19/37),χ^2=6.181,P<0.05],住院时间更短[(11.52±1.39)d vs (15.76±2.51)d,t=7.671,P<0.05],住院费用更低[(61 610.92±4 272.13)元 vs (70 167.70±3 736.14)元,t=8.348,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其他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有效,可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与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12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原发性肝癌85例,肝硬化43例。测定术前、术后血清及组织中PIVKA...目的探究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与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12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原发性肝癌85例,肝硬化43例。测定术前、术后血清及组织中PIVKA-Ⅱ及AFP的浓度。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PIVKA-II及AFP的检测效能,确定其检测HCC的临界值及敏感度和特异度。对HCC患者进行变量分析,以确定肿瘤组织微血管侵袭性(MVI)的潜在预测因子。对术中采集的肿瘤及各相邻非瘤肝块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并予以评分。结果 HCC组患者的PIVKA-Ⅱ中位浓度为136 m AU/m 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26 m AU/m 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AFP中位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IVKA-Ⅱ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为[0.544(95%CI:0.444~0.645)],优于AFP诊断HCC的能力[0.453(95%CI:0.350~0.555)]。对于HCC的诊断,PIVKA-Ⅱ检测早期HCC的最佳临界值(Cut-off)为42 m AU/m L,此时检测HCC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82%;AFP检测早期HCC的(Cut-off)值为5.8 ng/m L,此时其检测HCC的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50%。PIVKA-Ⅱ>90 m AU/m L(HR 3.5;95%CI,1.08~11.8;P=0.043)和中度/低分化肿瘤(HR 3.4;95%CI,1.04~11.05;P=0.037)是MVI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 PIVKA-Ⅱ比AFP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将PIVKA-Ⅱ血清水平和组织表达作为MVI的术前生物标志物使用,可以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对肿瘤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自主创新改良的循A-B-D路径(胆囊动脉artery→胆囊床bed→胆囊管duc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103例行LC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手术方法的...目的探讨自主创新改良的循A-B-D路径(胆囊动脉artery→胆囊床bed→胆囊管duc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103例行LC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循A-B-D路径改良LC组879例,经典LC组122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比较分析两组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差异。结果循A-B-D路径改良LC组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率[0 vs 0.49%(6/1224)]和远期残余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发生率[0.23%(1/433)vs 1.51%(8/529)]均低于经典LC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胆漏、腹腔感染、消化不良症状、腹腔残余感染、胆管炎、胆管狭窄、胆管结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循A-B-D路径改良LC术作为手术技术的改进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作为手术理念的改进及手术步骤的优化,可最大程度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及残余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基层应用推广前景。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结直肠恶性肿瘤组织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腺嘧啶合成酶(TS)m RNA表达水平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目的探讨结直肠恶性肿瘤组织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腺嘧啶合成酶(TS)m RNA表达水平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178例,分为研究组(93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研究组采用个体化化疗方法,分别进行术后化疗。研究组通过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及ERCC1、TS m RNA表达水平,决定患者选用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病生存率(DF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研究组患者中位PFS长于对照组,化疗后2年DFS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腹泻、血液毒性和血尿素氮升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血肌酐升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TS m RNA表达水平及A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能使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个体化化疗中获益,延长PFS,提高DFS,降低部分毒性反应发生率。展开更多
基于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参与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ERAS-MDT)构架下建立的All in One(AO)病房,通过外科联合具有综合属性的内科协助外科治疗作为AO病房的主体病房,纳入在专业治...基于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参与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ERAS-MDT)构架下建立的All in One(AO)病房,通过外科联合具有综合属性的内科协助外科治疗作为AO病房的主体病房,纳入在专业治疗上需要进行深度介入干预的相应专业组成的辅助病房以及协助外科完成治疗工作的相关专业组成的支持治疗病房,组成综合性独立单元体,其目标是探索多学科协同促进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策略。通过在加速康复AO病房实施LEER模式工作流程(即“少痛”“早动”“早食”“安心”)来实现患者术后加速康复这一共同目标。通过AO病房的治疗,期望增加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手术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外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加快外科病房周转,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并拓展ERAS的应用领域。从形式和内容上创新了MDT,不仅有利于医院通过内部资源整合为外科纾困解难,也为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慢病管理和临床专业协同工作模式提供了一种有益借鉴。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37例围术期采用传统方案(传统组),25例围术期采用"LEER"模式ERAS方案(ERAS组)。"LEER"模式为: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结果 ERAS组相比于传统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3.12±0.78) vs (4.59±1.01),t=6.459,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3.28±0.46)d vs (3.76±1.01)d,t=2.205,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96±0.79)d vs (2.62±0.64)d,t=3.635,P<0.05]及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3.28±0.46)d vs (6.05±1.39)d,t=7.056,P<0.05]更早,胰漏发生率更低[20.00%(5/25) vs 51.35%(19/37),χ^2=6.181,P<0.05],住院时间更短[(11.52±1.39)d vs (15.76±2.51)d,t=7.671,P<0.05],住院费用更低[(61 610.92±4 272.13)元 vs (70 167.70±3 736.14)元,t=8.348,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其他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有效,可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文摘目的探究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与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12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原发性肝癌85例,肝硬化43例。测定术前、术后血清及组织中PIVKA-Ⅱ及AFP的浓度。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PIVKA-II及AFP的检测效能,确定其检测HCC的临界值及敏感度和特异度。对HCC患者进行变量分析,以确定肿瘤组织微血管侵袭性(MVI)的潜在预测因子。对术中采集的肿瘤及各相邻非瘤肝块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并予以评分。结果 HCC组患者的PIVKA-Ⅱ中位浓度为136 m AU/m 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26 m AU/m 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AFP中位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IVKA-Ⅱ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为[0.544(95%CI:0.444~0.645)],优于AFP诊断HCC的能力[0.453(95%CI:0.350~0.555)]。对于HCC的诊断,PIVKA-Ⅱ检测早期HCC的最佳临界值(Cut-off)为42 m AU/m L,此时检测HCC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82%;AFP检测早期HCC的(Cut-off)值为5.8 ng/m L,此时其检测HCC的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50%。PIVKA-Ⅱ>90 m AU/m L(HR 3.5;95%CI,1.08~11.8;P=0.043)和中度/低分化肿瘤(HR 3.4;95%CI,1.04~11.05;P=0.037)是MVI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 PIVKA-Ⅱ比AFP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将PIVKA-Ⅱ血清水平和组织表达作为MVI的术前生物标志物使用,可以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对肿瘤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自主创新改良的循A-B-D路径(胆囊动脉artery→胆囊床bed→胆囊管duc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103例行LC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循A-B-D路径改良LC组879例,经典LC组122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比较分析两组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差异。结果循A-B-D路径改良LC组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率[0 vs 0.49%(6/1224)]和远期残余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发生率[0.23%(1/433)vs 1.51%(8/529)]均低于经典LC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胆漏、腹腔感染、消化不良症状、腹腔残余感染、胆管炎、胆管狭窄、胆管结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循A-B-D路径改良LC术作为手术技术的改进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作为手术理念的改进及手术步骤的优化,可最大程度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及残余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基层应用推广前景。
文摘目的探讨结直肠恶性肿瘤组织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腺嘧啶合成酶(TS)m RNA表达水平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178例,分为研究组(93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研究组采用个体化化疗方法,分别进行术后化疗。研究组通过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及ERCC1、TS m RNA表达水平,决定患者选用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病生存率(DF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研究组患者中位PFS长于对照组,化疗后2年DFS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腹泻、血液毒性和血尿素氮升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血肌酐升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TS m RNA表达水平及A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能使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个体化化疗中获益,延长PFS,提高DFS,降低部分毒性反应发生率。
文摘基于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参与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ERAS-MDT)构架下建立的All in One(AO)病房,通过外科联合具有综合属性的内科协助外科治疗作为AO病房的主体病房,纳入在专业治疗上需要进行深度介入干预的相应专业组成的辅助病房以及协助外科完成治疗工作的相关专业组成的支持治疗病房,组成综合性独立单元体,其目标是探索多学科协同促进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策略。通过在加速康复AO病房实施LEER模式工作流程(即“少痛”“早动”“早食”“安心”)来实现患者术后加速康复这一共同目标。通过AO病房的治疗,期望增加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手术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外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加快外科病房周转,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并拓展ERAS的应用领域。从形式和内容上创新了MDT,不仅有利于医院通过内部资源整合为外科纾困解难,也为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慢病管理和临床专业协同工作模式提供了一种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