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酸盐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金属磨损表面成膜机制 被引量:28
1
作者 高玉周 张会臣 +2 位作者 许晓磊 王亮 陈文刚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9-42,共4页
在润滑油中添加蛇纹石硅酸盐粉体,采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45#钢-45#钢摩擦副磨损表面的自修复陶瓷膜层形成机制,借助SEM及EDAX测试分析自修复陶瓷膜层的表面形貌及表面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摩擦能量对硅酸盐添加剂在磨损表面形成... 在润滑油中添加蛇纹石硅酸盐粉体,采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45#钢-45#钢摩擦副磨损表面的自修复陶瓷膜层形成机制,借助SEM及EDAX测试分析自修复陶瓷膜层的表面形貌及表面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摩擦能量对硅酸盐添加剂在磨损表面形成自修复膜层有很大的影响:自修复膜层为氧化物陶瓷材料,主要成分来自于硅酸盐添加剂。在低载荷300 N时,摩擦因数减小,硅酸盐添加剂不能转移到磨损表面,不能形成自修复膜层,仅仅起到减磨作用。下试样的失重随磨损时间增加而增加;在试验时间为20 h时,试样失重达到最大值,随后试样的失重反而减小。在载荷为600 N、900 N,试验时间30 h摩擦磨损后,在金属表面形成自修复保护膜,磨损表面比较平整光滑,无明显的片层剥落和犁沟,摩擦发生在自修复陶瓷材料之间,摩擦因数增加。硅酸盐添加剂在机械剪切作用下变形,在金属的磨损表面上铺展,并且在摩擦磨损过程中不断向摩擦表面转移,形成了均匀光滑的自修复膜层。自修复膜层隔离了金属摩擦表面的直接接触,摩擦磨损发生在自修复膜层之间,有效地降低了金属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摩擦磨损 自修复 添加剂
下载PDF
某机车柴油机进气门失效分析
2
作者 耿曌杰 高玉周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4-158,共5页
针对某型重载机车柴油机进气门服役过程中盘部掉块的失效事故,通过对失效进气门的宏观形态、断口形貌、化学成分、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检验及分析,查明了进气门失效的原因,并阐述了失效机理。结果发现,裂纹起始于气门盘锥面,在落座应力及... 针对某型重载机车柴油机进气门服役过程中盘部掉块的失效事故,通过对失效进气门的宏观形态、断口形貌、化学成分、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检验及分析,查明了进气门失效的原因,并阐述了失效机理。结果发现,裂纹起始于气门盘锥面,在落座应力及热应力的综合作用下扩展直至断裂;进气门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锻造流线均不符合技术要求,降低了进气门的热强性和承载能力。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应力峰值在气门盘锥面;由于进气门综合力学性能的下降,在循环交变应力的作用下,气门盘锥面产生掉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进气门 失效分析 有限元分析 热处理
下载PDF
微等离子体氧化制备TiO_2薄膜的结构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高玉周 严立 +2 位作者 张世锋 刘莎 季世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37,共3页
利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方法在纯Ti金属表面生长出一层厚度达20 mm的陶瓷氧化膜,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初步研究了氧化膜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在不同电解质溶液条件下,得到3种不同类型结构组成的氧化膜:单一TiO2的锐钛型结构、TiO2锐钛... 利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方法在纯Ti金属表面生长出一层厚度达20 mm的陶瓷氧化膜,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初步研究了氧化膜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在不同电解质溶液条件下,得到3种不同类型结构组成的氧化膜:单一TiO2的锐钛型结构、TiO2锐钛型+金红石型的混合相结构、单一TiO2金红石结构。TiO2单一的锐钛型结构的氧化膜薄膜比较粗糙,TiO2金红石结构的氧化膜表面比较平滑,而混合相结构陶瓷膜的表面层为疏松的锐钛型结构TiO2,亚表层为金红石结构的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型 金红石 微等离子体氧化 陶瓷膜层
下载PDF
物理气相沉积TiN薄膜疲劳磨损形貌的AFM观测 被引量:5
4
作者 高玉周 张会臣 王亮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8-70,共3页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高速钢表面沉积TiN薄膜,研究了TiN薄膜的疲劳磨损过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分析了表面疲劳点蚀的形貌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较厚TiN薄膜具有较低的疲劳磨损寿命,而较薄的TiN膜层具有较高的疲劳磨损寿命。在...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高速钢表面沉积TiN薄膜,研究了TiN薄膜的疲劳磨损过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分析了表面疲劳点蚀的形貌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较厚TiN薄膜具有较低的疲劳磨损寿命,而较薄的TiN膜层具有较高的疲劳磨损寿命。在试验的初始阶段,磨损轨迹上都出现大量显微凹坑,AFM观测分析可知显微凹坑起源于薄膜表面,呈菱形状。随试验的进行,较薄的TiN薄膜出现典型的疲劳麻坑,而较厚的TiN薄膜在薄膜与基体的界面处形成疲劳裂纹,并出现严重的剥层和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疲劳试验 TIN薄膜 疲劳磨损
下载PDF
蛇纹石热处理产物的特性及其金属磨损表面自修复机理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高玉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264-3267,共4页
自修复材料的主要成分蛇纹石在常压下进行差热分析(DTA)、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RD),发现当温度达到500℃时,蛇纹石八面体中的羟基开始脱水,并形成镁橄榄石新相,随温度的逐渐升高,蛇纹石的结构逐渐破坏,镁橄榄石结晶度提高,出现顽火辉石新... 自修复材料的主要成分蛇纹石在常压下进行差热分析(DTA)、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RD),发现当温度达到500℃时,蛇纹石八面体中的羟基开始脱水,并形成镁橄榄石新相,随温度的逐渐升高,蛇纹石的结构逐渐破坏,镁橄榄石结晶度提高,出现顽火辉石新相.在高温高压下,蛇纹石的脱水温度随压力的升高逐渐降低,而且蛇纹石高温高压下的转变产物也与常压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对自修复材料的自修复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自修复 磨损 保护层
下载PDF
球形压痕法评价(Ti,Nb)N膜层断裂性能
6
作者 高玉周 严立 +1 位作者 王亮 张会臣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48,共4页
采用球形压痕试验 ,在高速钢基体上对电弧离子镀工艺沉积制备的 (Ti,Nb)N膜层断裂性能进行评价。在6 0 0N载荷下 ,在压痕的周围只产生径向裂纹 ;统计分析压痕周围产生的裂纹 ,采用裂纹密度函数 β ,对膜层的断裂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采用球形压痕试验 ,在高速钢基体上对电弧离子镀工艺沉积制备的 (Ti,Nb)N膜层断裂性能进行评价。在6 0 0N载荷下 ,在压痕的周围只产生径向裂纹 ;统计分析压痕周围产生的裂纹 ,采用裂纹密度函数 β ,对膜层的断裂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Ti,Nb)N均质膜层在显微硬度提高的同时 ,裂纹密度 β增加 ,膜层的脆性增大 ,断裂韧度下降。TiXNb1 -XN梯度膜具有较高膜层显微硬度 ,仍然具有较好的断裂韧度 ,预渗氮处理的膜层裂纹密度较小 ,膜层的断裂韧度最好。采用裂纹密度函数 β统计分析 ,通过对 (Ti,Nb)N膜层压痕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试验 断裂性能 裂纹密度函数 (Ti3Nb)N
下载PDF
微等离子体氧化法TiO2、TiO2(W)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高玉周 张世锋 +1 位作者 王亮 严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175-3177,3180,共4页
利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方法,在纯Ti金属表面制备TiO2、TiO2(W)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初步研究了薄膜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在不同的条件下,得到3种不同类型结构组成的薄膜:单一TiO2的锐钛型结构、单一TiO2金红石结构及TiO... 利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方法,在纯Ti金属表面制备TiO2、TiO2(W)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初步研究了薄膜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在不同的条件下,得到3种不同类型结构组成的薄膜:单一TiO2的锐钛型结构、单一TiO2金红石结构及TiO2(W)薄膜;同时对薄膜的催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型 金红石 微等离子体氧化 薄膜
下载PDF
硅酸盐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摩擦副耐磨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文刚 高玉周 +2 位作者 张会臣 许晓磊 于志伟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采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45#钢–45#钢摩擦副在含蛇纹石硅酸盐油润滑下的摩擦学行为,借助SEM及EDAX测试分析了自修复膜层的表面形貌及表面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润滑油中添加硅酸盐蛇纹石粉体,在摩擦磨损初期,下试样的失重随磨损... 采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45#钢–45#钢摩擦副在含蛇纹石硅酸盐油润滑下的摩擦学行为,借助SEM及EDAX测试分析了自修复膜层的表面形貌及表面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润滑油中添加硅酸盐蛇纹石粉体,在摩擦磨损初期,下试样的失重随磨损时间增加而增加;在试验时间为20h时,试样失重达到最大值,随后试样的失重反而减小。在载荷600N、试验时间30h摩擦磨损后,在金属表面形成自修复保护膜,弥补了试样的部分失重;自修复膜层表面比较平整光滑,无明显的磨损划痕和犁沟,自修复膜层阻碍了金属摩擦表面的直接接触,有效地降低了金属摩擦副的磨损;自修复膜层与金属基体结合紧密,无明显的界面,膜层的厚度最大为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硅酸盐 摩擦磨损 自修复 添加剂
下载PDF
界面接触特性对两种自组装分子膜摩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会臣 高玉周 +2 位作者 李亚斌 王存山 严立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多功能微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不同滑动速度和载荷条件下,采用不同摩擦副分析了界面接触特性对自组装分子膜摩擦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Lennard-Jone势对铜和镍与三氯十八硅烷(OTS)和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自组装分子膜之间的相互... 利用多功能微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不同滑动速度和载荷条件下,采用不同摩擦副分析了界面接触特性对自组装分子膜摩擦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Lennard-Jone势对铜和镍与三氯十八硅烷(OTS)和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自组装分子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镍同OTS和APS对摩的摩擦系数均大于铜同2种自组装分子膜对摩的摩擦系数,这是因为镍与自组装分子膜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所致.铜和镍与OTS对摩的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载荷增加而减小;铜与APS对摩的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载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则很小;而镍与APS对摩的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增大,随载荷增加而减小.可以用分子弛豫来解释2种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特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单分子膜 界面 接触 摩擦
下载PDF
蛇纹石粉体作为自修复添加剂的抗磨损机理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文刚 高玉周 张会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3-468,共6页
在润滑油中添加蛇纹石粉体,采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45#钢-45#钢摩擦副摩擦磨损特性,借助SEM、EDAX及XPS分析不同润滑条件下45#钢环的表面形貌和成分.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加入能够有效地降低摩擦副的磨损量;所形成保护层的主... 在润滑油中添加蛇纹石粉体,采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45#钢-45#钢摩擦副摩擦磨损特性,借助SEM、EDAX及XPS分析不同润滑条件下45#钢环的表面形貌和成分.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加入能够有效地降低摩擦副的磨损量;所形成保护层的主要组成元素为Fe,O,C,Mg和S i,说明添加剂直接参与了膜的形成,而膜的形成不是添加剂粉体简单地附着在摩擦副表面,而是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分解及物理化学反应,从而形成自修复膜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自修复 磨损 XPS 润滑油添加剂
下载PDF
经热处理的蛇纹石粉体对金属磨损特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文刚 高玉周 +1 位作者 张会臣 许晓磊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4,共5页
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在550℃和900℃热处理的两种蛇纹石粉体的相结构变化,并研究了不同的分散剂对蛇纹石微细粉体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试验,使用的润滑油为基础油和分别含有2种经热处理的蛇纹... 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在550℃和900℃热处理的两种蛇纹石粉体的相结构变化,并研究了不同的分散剂对蛇纹石微细粉体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试验,使用的润滑油为基础油和分别含有2种经热处理的蛇纹石粉体的润滑油。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了在上述3种润滑油润滑下#45钢环的表面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在900℃热处理后蛇纹石发生相变;用钛酸酯偶联剂进行表面修饰的蛇纹石粉体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润滑油中,2种经热处理的蛇纹石都可以在金属摩擦磨损表面形成保护膜。在摩擦过程中,两接触表面上的微凸部分对粉体的研磨作用使粉体粒子表面带有大量的悬挂键,同时接触的金属摩擦副也形成活化表面,从而使粉体颗粒吸附在金属表面。在载荷的作用下,蛇纹石粉体颗粒在磨损表面铺展形成自修复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热处理 添加剂 磨损特性 自修复
下载PDF
羟基硅酸镁复合粉体润滑油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的抗磨自修复机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公志 高玉周 +1 位作者 刘世永 张会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以羟基硅酸镁复合矿物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采用MM-200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45#钢摩擦副的减摩抗磨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钢环磨损表面和润滑油所含添加剂颗粒的形貌,采用能谱仪分析了钢环磨损表面成份,采用表面形貌仪... 以羟基硅酸镁复合矿物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采用MM-200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45#钢摩擦副的减摩抗磨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钢环磨损表面和润滑油所含添加剂颗粒的形貌,采用能谱仪分析了钢环磨损表面成份,采用表面形貌仪测定了钢环磨损表面粗糙度,进而探讨了复合矿物粉体添加剂的抗磨自修复机理.结果表明:羟基硅酸镁复合矿物粉体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作用.在基础油(46#机油)润滑条件下,随着载荷的增加,磨损机制由轻微擦伤转变为严重擦伤和黏着磨损.在含添加剂的油润滑条件下,较低载荷下钢环磨损表面发生轻微擦伤,且擦伤程度比基础油润滑下的更轻;而在较高载荷条件下钢环磨损表面非常光滑,呈现轻微的黏着磨损迹象.其原因在于在较低载荷条件下,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可发生团聚形成大小不一的球状团聚体,球状团聚体可起到微球轴承的作用,使钢-钢摩擦副由滑动接触状态转变为滚动接触状态,从而显著降低摩擦系数,提高抗磨性能.而在较高载荷下,羟基硅酸镁复合矿物粉体添加剂易在钢-钢摩擦副磨损表面形成自修复抗磨层,从而隔离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起到良好的减摩抗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硅酸镁复合矿物粉体 添加剂 钢-钢摩擦副 抗磨自修复机理
下载PDF
MB8镁合金疏水/超疏水表面制备与微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杰 张会臣 高玉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063-3069,共7页
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在MB8镁合金表面形成微细表面结构,再利用自组装方法在微弧氧化层表面制备1H,1H,2H,2H-全氟葵烷基三氯硅烷(FDTS)自组装分子膜。采用扫描电镜、表面粗糙度仪、X射线衍射仪、表面硬度仪、接触角测量仪和UMT-2型摩擦磨损... 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在MB8镁合金表面形成微细表面结构,再利用自组装方法在微弧氧化层表面制备1H,1H,2H,2H-全氟葵烷基三氯硅烷(FDTS)自组装分子膜。采用扫描电镜、表面粗糙度仪、X射线衍射仪、表面硬度仪、接触角测量仪和UMT-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膜层形貌结构、力学特性、润湿性及其微摩擦学特性。结果显示,镁合金表面经微弧氧化处理和自组装分子膜修饰后,表面润湿性经历了由亲水到超亲水再到超疏水的转变过程。超疏水表面的获得是由微弧氧化处理得到的表面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自组装分子膜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试样进行摩擦磨损测试的结果显示,致密层和疏松层以及经自组装分子膜修饰后的膜层均具有比镁合金基底更好的抗磨性能;基于自组装技术制备的疏水、超疏水表面形成的边界润滑膜在一定载荷条件下均能有效地减少基底的摩擦系数,边界润滑膜失效后,基底表面特性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自组装分子膜 超疏水 摩擦学特性
下载PDF
常压等离子体渗氮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艳 严立 +4 位作者 朱新河 史雅琴 许久军 高玉周 杨毅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原理 ,在自行研制的设备上进行了常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渗氮。研究表明 ,在等离子环境中 ,试样表面能迅速获得很深的渗层和白亮层 ,而电场外试样几乎无渗层。说明电场内气体电离率高 ,活性粒子浓度高。整个工艺过程操作简...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原理 ,在自行研制的设备上进行了常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渗氮。研究表明 ,在等离子环境中 ,试样表面能迅速获得很深的渗层和白亮层 ,而电场外试样几乎无渗层。说明电场内气体电离率高 ,活性粒子浓度高。整个工艺过程操作简便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渗氮 常压
下载PDF
离子束增强沉积纳米金属薄膜的摩擦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会臣 高玉周 +2 位作者 孙昌国 刘莎 严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00-1404,共5页
在原子力显微镜上对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制备的4种纳米金属薄膜的摩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载荷和滑动速度对金属薄膜摩擦特性的影响,并对4种纳米金属薄膜的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铜薄膜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 在原子力显微镜上对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制备的4种纳米金属薄膜的摩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载荷和滑动速度对金属薄膜摩擦特性的影响,并对4种纳米金属薄膜的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铜薄膜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镍薄膜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钛薄膜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铝薄膜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4种纳米薄膜的摩擦力均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都存在一个载荷值,超过这个值,接触刚度增大,摩擦力急剧增加;4种薄膜中,铜薄膜的摩擦力最小,铝薄膜在载荷较大时的摩擦力最大;4种纳米金属薄膜摩擦特性的差异与薄膜的结构、形貌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摩擦 离子束增强沉积 原子力 摩擦力显微镜
下载PDF
自修复添加剂的热处理及其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文刚 高玉周 张会臣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2-55,59,共5页
采用差热-热重分析仪(DTA-TG)研究了自修复添加剂-蛇纹石粉体的热处理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分析仪研究了其相变情况;采用不同的分散剂对蛇纹石粉体和热处理后粉体进行表面修饰,使用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它们的分散特性;采用M... 采用差热-热重分析仪(DTA-TG)研究了自修复添加剂-蛇纹石粉体的热处理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分析仪研究了其相变情况;采用不同的分散剂对蛇纹石粉体和热处理后粉体进行表面修饰,使用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它们的分散特性;采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表面修饰后粉体的自修复特性。结果显示:蛇纹石粉体在795℃发生相变生成非晶态的顽火辉石和镁橄榄石并且在890℃发生晶化反应;油酸与蛇纹石粉体表面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钛酸酯偶联剂NXT-105与热处理前后粉体不但发生了物理吸附,并且与粉体表面的羟基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添加剂在润滑油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钛酸酯偶联剂修饰后的粉体,不管是热处理前还是热处理后都能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在磨损金属表面生成自修复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羟基 热活化 分散性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化学镀Fe-N合金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吉云秀 许阳 +1 位作者 公维民 高玉周 《电镀与精饰》 CAS 2005年第4期33-35,共3页
鉴于铁-氮合金薄膜具有优良的软磁性能,以铜片为基体,在碱性条件下制得化学镀铁-氮合金薄膜;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硫酸亚铁铵4g/L、氯化亚铁12g/L、酒石酸钾钠12g/L、水合肼60g/L、pH为12、温度85~90℃;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对镀... 鉴于铁-氮合金薄膜具有优良的软磁性能,以铜片为基体,在碱性条件下制得化学镀铁-氮合金薄膜;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硫酸亚铁铵4g/L、氯化亚铁12g/L、酒石酸钾钠12g/L、水合肼60g/L、pH为12、温度85~90℃;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对镀样的形貌、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化学镀铁-氮合金薄膜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氮薄膜 化学镀 软磁性能
下载PDF
油酸修饰自修复添加剂在金属摩擦副表面成膜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文刚 高玉周 张会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采用油酸对蛇纹石粉体进行表面修饰,使用红外光谱仪(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它对粉体的分散机理。使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金属摩擦副在含有自修复添加剂的润滑油润滑下的成膜过程,借助SEM及EDAX测试分析自修复膜层的表面形貌... 采用油酸对蛇纹石粉体进行表面修饰,使用红外光谱仪(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它对粉体的分散机理。使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金属摩擦副在含有自修复添加剂的润滑油润滑下的成膜过程,借助SEM及EDAX测试分析自修复膜层的表面形貌及表面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油酸可以很好的使粉体分散于润滑油中,其作用机理为油酸与粉体表面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当摩擦磨损时间很短时摩擦副表面就可出现自修复膜层,但成膜过程和磨损过程同步进行,随着时间的增加,膜层的形成愈来愈稳定,直至覆盖整个金属磨损表面。其成膜机理为,在摩擦过程中,两接触表面上的微凸体对粉体的研磨作用使粉体粒子表面带有大量的悬挂键,同时接触的金属摩擦副也形成活化表面,从而使粉体颗粒吸附在金属表面。在载荷的作用下,粉体颗粒在磨损表面铺展形成自修复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自修复 磨损表面 添加剂 成膜机理
下载PDF
离子束增强沉积Ni、Ti纳米金属薄膜的表面形貌与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冬生 张会臣 +2 位作者 孙昌国 高玉周 严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101,共5页
在原子力显微镜上对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制备的N i、Ti纳米金属薄膜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薄膜表面的分形特征,并且对金属薄膜的纳米摩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载荷和表面力对金属薄膜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薄... 在原子力显微镜上对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制备的N i、Ti纳米金属薄膜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薄膜表面的分形特征,并且对金属薄膜的纳米摩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载荷和表面力对金属薄膜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薄膜晶粒细小,表面平整,而N i薄膜表面粗糙。N i、Ti沉积薄膜表面具有显著分形特征,各向同性。N i、Ti纳米薄膜的摩擦力均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都存在一个临界载荷值,超过这个值,摩擦力急剧增加。将分形理论和接触力学JKR模型结合,对纳米金属薄膜摩擦的临界载荷进行的预测与实验结果具有相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离子束增强沉积 表面形貌 分形表征 临界载荷 摩擦
下载PDF
电弧离子镀(Ti,Nb)N硬质薄膜断裂韧性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军 高玉周 +1 位作者 林国强 王富岗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8-40,44,共4页
利用电弧离子镀方法,对独立的Ti靶和Nb靶的弧电流进行控制,在高速钢(HSS)基体上制备了不同成分配比的(Ti,Nb)N薄膜。采用压痕试验和滑动摩擦磨损对(Ti,Nb)N薄膜的断裂行为与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较小的载荷条件下(F=30... 利用电弧离子镀方法,对独立的Ti靶和Nb靶的弧电流进行控制,在高速钢(HSS)基体上制备了不同成分配比的(Ti,Nb)N薄膜。采用压痕试验和滑动摩擦磨损对(Ti,Nb)N薄膜的断裂行为与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较小的载荷条件下(F=300N),膜层的显微硬度起主要作用;而在较高的载荷条件下(F=600N),膜层的断裂性能起主要作用。梯度薄膜在较大的载荷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滑动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显微硬度 滑动摩 压痕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