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方位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9
1
作者 高诚辉 杨晓翔 +1 位作者 温步瀛 钟春玲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28,共4页
目前社会创新模式呈现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必须根据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开放式多元化的合作育人。福州大学通过校政企协同、科教协同、多平台协同、跨学科协同... 目前社会创新模式呈现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必须根据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开放式多元化的合作育人。福州大学通过校政企协同、科教协同、多平台协同、跨学科协同等方式,积极探索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适应区域及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
下载PDF
液体润滑剂的黏度对边界滑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高诚辉 杜华 +1 位作者 王巍琦 潘伶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35-1638,1644,共5页
为了了解微纳米间隙中流体的流动特性,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微纳米间隙中的固体和液体边界滑移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液体润滑剂的黏度对边界滑移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的固体样品为SiO2,液体样品为两种不同黏度的季戊四醇油酸酯,分子式... 为了了解微纳米间隙中流体的流动特性,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微纳米间隙中的固体和液体边界滑移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液体润滑剂的黏度对边界滑移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的固体样品为SiO2,液体样品为两种不同黏度的季戊四醇油酸酯,分子式为C77H140O8,黏度分别为32mm2/s和150mm2/s。采用相对速度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不同黏度的季戊四醇油酸酯和SiO2表面作用时都会发生边界滑移,黏度大,产生的滑移大。其原因是,随着黏度升高,邻近固体表面的液体分子与和固体表面相接触的液体分子之间的剪切力增大,可更加容易地克服固液界面间的作用力,更加容易产生边界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间隙 原子力显微镜 边界滑移 黏度
下载PDF
化学镀非晶态合金磁性的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诚辉 柳丽娜 +1 位作者 林有希 李友遐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2-26,共5页
化学镀是制备非晶态磁性镀层的简便方法之一。论述了镀层成分、膜厚、制备工艺以及镀后热处理等因素对化学镀非晶态镀层磁性的影响 ,以达到控制镀层磁性的目的。
关键词 化学镀 非晶态合金 磁性 热处理 还原剂
下载PDF
电沉积非晶/纳米晶Ni-Mo-La合金电极的析氢性能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诚辉 李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19-2824,共6页
在非晶/纳米晶Ni-Mo合金镀液中添加适量的LaCl3溶液,获得了非晶/纳米晶混合结构的Ni-Mo-La合金电极。结果表明:稀土La元素的加入,有利于镀层Mo含量的提高,形成非晶态Ni-Mo合金,细化镀层晶粒,减小镀层微应变,并使镀层表面积增加。在25℃... 在非晶/纳米晶Ni-Mo合金镀液中添加适量的LaCl3溶液,获得了非晶/纳米晶混合结构的Ni-Mo-La合金电极。结果表明:稀土La元素的加入,有利于镀层Mo含量的提高,形成非晶态Ni-Mo合金,细化镀层晶粒,减小镀层微应变,并使镀层表面积增加。在25℃、7 mol/L的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实验表明:Ni-Mo-La合金电极比Ni-Mo合金电极具有更高的析氢催化活性,在电流密度为150 mA/cm2条件下,Ni-Mo-La合金电极的析氢过电位比Ni-Mo合金电极的降低了约80 mV。Ni-Mo-La合金具有储氢材料的特性,其析氢过程含有吸氢—储氢—脱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Ni-Mo-La合金 析氢性能 电沉积
下载PDF
外加磁场镀铁槽内电磁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诚辉 周白杨 黄水兴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1990年第3期8-11,共4页
本文用测定等电位面或等电位线的方法测定了各种阴阳极排列下电镀铁槽内的电流分布。测定了施加磁场后,镀槽内磁场强度的分布情况及施加磁场对电流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磁场进行电镀,可减小尖角效应和毛刺的生长,使轴颈园角及... 本文用测定等电位面或等电位线的方法测定了各种阴阳极排列下电镀铁槽内的电流分布。测定了施加磁场后,镀槽内磁场强度的分布情况及施加磁场对电流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磁场进行电镀,可减小尖角效应和毛刺的生长,使轴颈园角及其上下的电流分布趋于均匀,园角镀厚能力可提高三倍多并提出了适用于镀复轴类零件、平板件的阴阳极排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镀槽 外加磁场 电磁特性
下载PDF
不同成分Ni─Fe─P镀层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高诚辉 周白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81-85,共5页
通过现代测试技术研究了不同成分电沉积NiFeP合金的结构、热稳定性、磁性和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NiFeP镀层中含磷量增大,镀层从晶态→晶+非晶态→非晶态,结构缺陷随之增多,表面圆顶状物尺寸变小;并且推迟了晶... 通过现代测试技术研究了不同成分电沉积NiFeP合金的结构、热稳定性、磁性和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NiFeP镀层中含磷量增大,镀层从晶态→晶+非晶态→非晶态,结构缺陷随之增多,表面圆顶状物尺寸变小;并且推迟了晶化稳定相的析出和再结晶,含铁量增大,镀层硬度,耐磨性和晶化温度均提高,NiFeP镀层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优于NiP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P镀层 非晶合金 结构 性能 镀层
下载PDF
盘式制动器摩擦磨损热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高诚辉 黄健萌 +1 位作者 林谢昭 唐旭晟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6年第1期83-88,共6页
摩擦磨损热动力学是制动器失效分析和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对选择摩擦副材料也有指导作用.因此从分析摩擦热对制动器摩擦副的影响着手,总结了盘式制动器摩擦磨损热动力学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对制动摩擦表面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计算方法进... 摩擦磨损热动力学是制动器失效分析和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对选择摩擦副材料也有指导作用.因此从分析摩擦热对制动器摩擦副的影响着手,总结了盘式制动器摩擦磨损热动力学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对制动摩擦表面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评述了盘式制动器摩擦磨损热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主要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热动力学 盘式制动器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应力场
下载PDF
碱性镀液电沉积非晶-纳米晶Ni-Mo合金工艺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高诚辉 李凝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7-31,35,共6页
用非晶态合金和纳米晶合金作电极材料各有利弊,而用酸性溶液制备的Ni-Co合金镀层存在内应力较大且电流效率低等不足。为此,采用电沉积技术在碱性镀液中制备了非晶-纳米晶Ni-Mo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极化... 用非晶态合金和纳米晶合金作电极材料各有利弊,而用酸性溶液制备的Ni-Co合金镀层存在内应力较大且电流效率低等不足。为此,采用电沉积技术在碱性镀液中制备了非晶-纳米晶Ni-Mo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极化曲线等研究了电沉积工艺对镀层Mo含量、结构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Mo含量随镀液中钼酸盐浓度增加而增加,随柠檬酸盐浓度增加、镀液温度升高、电流密度增大先增加后减小,pH值对镀层结构有显著影响;镀层Mo含量在21.00%~26.00%时,Ni-Mo合金镀层为非晶与纳米晶混合结构,非晶态相含量占60%以上,纳米晶的晶粒尺寸较小,镀层表面均匀、颗粒细小、致密性较高;10.0g/LNa2MoO4.2H2O,64.0g/LNa3C6H5O7.H2O,pH值10.0,电流密度5~8A/dm2,温度35℃时,获得的镀层为非晶与纳米晶混合结构,且表面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非晶-纳米晶 Ni-Mo合金 碱性镀液 Mo含量 结构
下载PDF
施加磁场对氯化亚铁镀铁溶液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诚辉 周白杨 黄水兴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1994年第2期5-7,共3页
为了从理论上解释外加磁场使镀铁溶液在曲轴轴颈圆角处镀厚能力增加的原因,研究了施加磁场对氯化亚铁镀液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仅能提高镀液的电导率及低电流密度下的电流效率,还能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整平性能。
关键词 电镀 磁场电镀 电化学性能 镀铁
下载PDF
“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点与关键 被引量:18
10
作者 高诚辉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20,共3页
鉴于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预就业过程教育,将教育与就业相揉合,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模式和就业方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与三方共... 鉴于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预就业过程教育,将教育与就业相揉合,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模式和就业方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与三方共赢的产学研合作运营模式三方面阐述了"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与突破口。实践表明,"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学生就业铺设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就业 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教育 产学研结合
下载PDF
电沉积Fe-Ni-P合金边界润滑的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诚辉 赵源 雷天觉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38,共3页
研究了边界润滑不同载荷时Fe-Ni-P合金/GCr15摩擦副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400℃晶化Fe-Ni-P合金/GCr15摩擦副的磨损率为非晶Fe-Ni-P合金/GCr15摩擦副的17.2%,摩擦系数降低25%。... 研究了边界润滑不同载荷时Fe-Ni-P合金/GCr15摩擦副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400℃晶化Fe-Ni-P合金/GCr15摩擦副的磨损率为非晶Fe-Ni-P合金/GCr15摩擦副的17.2%,摩擦系数降低25%。重载摩擦,非晶合金表面会产生晶化,形成a-Fe+非晶混合组织。非晶Fe-Ni-P合金/GCr15摩擦副的磨损量随载荷增加而上升至最大值后减小,随着载荷增加,磨损形式也发生变化;而晶化合金磨损量随载荷增加而增大,磨损形式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P 金属玻璃 晶化合金 摩擦
下载PDF
电镀Ni-Fe-P合金硬度控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诚辉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共3页
电沉积Ni-F3-P非晶态合金晶化后具有很高的显微硬度,可作为表面耐磨镀层。研究了镇波成分、工艺参数、镀层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Ni-Fe-P合金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根据生产需要,实现对Ni-Fe-P合金镀层显微硬度的控制。
关键词 电沉积 NI-FE-P合金 硬度 电镀 控制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 Fe-Ni-P 非晶合金镀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诚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2-307,共6页
测定了电沉积Fe-Ni-P非晶合金镀层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后的硬度,在环-块磨损试验机上对镀层的耐磨性进行了研究,对镀层的显微组织和磨损表面作了观察与分析,就其强化机理和磨损机理作了分析与探讨.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随热... 测定了电沉积Fe-Ni-P非晶合金镀层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后的硬度,在环-块磨损试验机上对镀层的耐磨性进行了研究,对镀层的显微组织和磨损表面作了观察与分析,就其强化机理和磨损机理作了分析与探讨.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随热处理温度上升而提高,400℃时都达到极大值,最高硬度为HV11.2GPa;在400℃以上,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此时镀层的含磷量越多,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在500℃以下热处理后镀层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点蚀和剥落,剥落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600℃以上热处理镀层发生的是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镀层 耐磨性 硬度 热处理 非晶合金
下载PDF
电镀规范对Fe-Ni-P合金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诚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4-6,共3页
研究了不同电镀规范的Fe-Ni-P合金层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镀液中Fe/(Fe+Ni)浓度比增大或电流密度增加,镀层的硬度上升,耐磨性提高;粮液的pH值或温度增大,镀层的显微硬度下降,耐磨性降低。镀液NaH2PO2&... 研究了不同电镀规范的Fe-Ni-P合金层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镀液中Fe/(Fe+Ni)浓度比增大或电流密度增加,镀层的硬度上升,耐磨性提高;粮液的pH值或温度增大,镀层的显微硬度下降,耐磨性降低。镀液NaH2PO2·H2O浓度为5g/L时,镀层硬度和耐磨性最高。宜选用的工艺参数为pPH值1.0~1.2,温度60~70℃,电流密度10~20A/dm2。Fe-Ni-P非晶合金的耐磨性比Ni-P非晶合金高2倍,摩擦系数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硬度 耐磨性 镀合金 铁镍锡合金
下载PDF
机械类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的架构与实践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诚辉 《高等理科教育》 2007年第3期44-46,51,共4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工业化对机械类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机械类学生的能力体系的主要构成,提出了机械类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路与框架,实践的结果表明,福州大学机械类毕业生的能力得到扩...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工业化对机械类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机械类学生的能力体系的主要构成,提出了机械类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路与框架,实践的结果表明,福州大学机械类毕业生的能力得到扩展和提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次就业率逐年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能力培养体系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下载PDF
电沉积Ni-Fe-P合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诚辉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6,共4页
为改善Ni-P镀层性能,开发研究了Ni-Fe-P镀层。研究了镀液主要成分和工艺参数对镀层成分、沉积速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Ni-Fe-P镀层中各元素的含量随镀液中相应盐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低pH值和电流密度可适... 为改善Ni-P镀层性能,开发研究了Ni-Fe-P镀层。研究了镀液主要成分和工艺参数对镀层成分、沉积速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Ni-Fe-P镀层中各元素的含量随镀液中相应盐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低pH值和电流密度可适当提高镀层含磷量;高电流密度有利于铁的沉积;提高镀液温度和pH值加快沉积速度,却降低镀层硬度。较高的电流密度可获得较高的沉积速度和镀层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电沉积 电镀 化学镀
下载PDF
铁组金属—半金属非晶合金镀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诚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1,共5页
铁组金属-半金属非晶合金是非晶合金的主要类型之一,用途较广,制备容易。本文介绍了铁组金属-丰金属系非晶合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评述了铁组金属-半金属系非晶合金的形成条件、制备方法及其镀层的沉积机理。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 电镀 沉积
下载PDF
Fe-Ni-P 合金镀层与几种材料配副在边界润滑下的摩擦学特性
18
作者 高诚辉 赵源 +1 位作者 张绪寿 雷天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研究了Fe-Ni-P合金镀层与45#钢、GCr15轴承钢、QSn6.5-0.4磷锡青铜、1Cr18Ni9Ti不锈钢、Cr镀层或Ni-P镀层分别组成摩擦副时在边界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Fe... 研究了Fe-Ni-P合金镀层与45#钢、GCr15轴承钢、QSn6.5-0.4磷锡青铜、1Cr18Ni9Ti不锈钢、Cr镀层或Ni-P镀层分别组成摩擦副时在边界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Fe-Ni-P合金镀层与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组成摩擦副对摩时容易产生粘着,磨损量和摩擦因数都比较高,而且配副材料的抗擦伤临界载荷也很低;以Fe-Ni-P合金镀层分别与其它5种材料对摩时的耐磨性都相当好,摩擦因数也都很低,尤以Fe-Ni-P合金镀层/青铜的耐磨性能最好,而GCr15轴承钢与Fe-Ni-P合金镀层组成摩擦副时的抗擦伤性能最佳,然而45#钢与Fe-Ni-P合金镀层组成摩擦副对摩时的抗擦伤临界载荷却很低;在一般情况下,用于与Fe-Ni-P合金镀层配副材料的硬度愈低,其在擦伤时对应的磨损体积损失的变化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层 边界润滑 摩擦学性能 擦伤 非晶态合金
下载PDF
离子注入表面摩擦学改性及其应用
19
作者 高诚辉 林有希 刘映球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07B期105-108,127,共5页
离子注入可以改善材料表面的各种性质,而常温离子注入改性层太薄,工件表面的耐磨性及承载能力均较差,随着各种新的离子注入工艺的出现,摩擦学性能有较大的改善。本文从分析离子注入技术的特点着手,综述了离子注入对材料表面硬度、... 离子注入可以改善材料表面的各种性质,而常温离子注入改性层太薄,工件表面的耐磨性及承载能力均较差,随着各种新的离子注入工艺的出现,摩擦学性能有较大的改善。本文从分析离子注入技术的特点着手,综述了离子注入对材料表面硬度、摩擦系数和耐磨性的影响及其作为表面摩擦学改性手段在航空航天、军事和机械等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摩擦学性能 表面改性 应用
下载PDF
盘式制动器热—结构耦合的数值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86
20
作者 黄健萌 高诚辉 +1 位作者 唐旭晟 林谢昭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在充分考虑移动热源且速度可变效应影响、盘与片摩擦界面间热流耦合的基础上,根据制动盘与摩擦片的实际几何尺寸,建立一个紧急制动工况下三维瞬态热-结构耦合的计算模型,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非线性有限元多物理场方法,数值模拟... 在充分考虑移动热源且速度可变效应影响、盘与片摩擦界面间热流耦合的基础上,根据制动盘与摩擦片的实际几何尺寸,建立一个紧急制动工况下三维瞬态热-结构耦合的计算模型,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非线性有限元多物理场方法,数值模拟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过程。揭示制动过程中制动盘瞬态温度场/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二者随制动时间明显地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些周期波动是由移动热源产生的热流冲击和对流换热影响的交替作用所引起的,且其变化周期随制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初步探讨制动盘产生径向裂纹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制动器 热-结构耦合 数值建模 热疲劳裂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