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诊所教学中法律职业伦理培养机制研究——以课程思政为视角
1
作者 李进 黄共兴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0-92,127,共4页
诊所法律教育是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实践,隐性提升实务操作能力,培养职业伦理的教学方法。法律诊所课程具有亲历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法律诊所课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法律职... 诊所法律教育是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实践,隐性提升实务操作能力,培养职业伦理的教学方法。法律诊所课程具有亲历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法律诊所课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法律职业道德。以课程思政为视角,探索形成“真实案例+沉浸式情境教学+反思建构”的路径以实现法律诊所教学中对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诊所 职业伦理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构建符合职业化发展方向的法官考评体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共兴 李宏伟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对法官的审判绩效、法官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测定,构建科学合理的、符合法官职业化发展方向的法官考评体系,是促进法官职业化、司法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法官考评体系沿用对党政工作人员的考评方式,存在形式主义浓厚、考评标... 对法官的审判绩效、法官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测定,构建科学合理的、符合法官职业化发展方向的法官考评体系,是促进法官职业化、司法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法官考评体系沿用对党政工作人员的考评方式,存在形式主义浓厚、考评标准不统一、考评组织不中立、以数字论英雄、考评程序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考评 职业化 发展 体系建设
下载PDF
基于司法考试的法学教学改革探析——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共兴 苗泳 +3 位作者 齐蕴博 李百超 刘书正 檀菲菲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于2002年开始实施,2008年允许在校生报名参考。司法考试对法学教学会产生积极影响,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分析法学教学的现状,我们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于2002年开始实施,2008年允许在校生报名参考。司法考试对法学教学会产生积极影响,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分析法学教学的现状,我们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改革只能是适度的,以趋利避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考试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下载PDF
论人民法院庭审旁听制度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共兴 刘燕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3-45,共3页
旁听庭审是落实宪法确立的公开审判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司法的剧场化、法院的人为障碍、旁听庭审缺乏制度保障等因素造成了旁听率不高的现象。为此,法院应以积极的态度为公众旁听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旁听制度。
关键词 人民法院 公开审判 旁听 制度
下载PDF
略论转型期人民调解在农村的新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共兴 刘燕玲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2期31-33,共3页
我国农村人民调解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法治状况,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传统的人民调解机制赖以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农村人民调解的作用有所减... 我国农村人民调解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法治状况,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传统的人民调解机制赖以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农村人民调解的作用有所减弱。对此,我们要坚定农村人民调解的理念,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素质,在村民自治的框架下重塑农村人民调解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农村 村民自治 人民调解
下载PDF
法律援助——诊所法学教育教学探研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共兴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5-47,共3页
法律诊所自产生之初就和法律援助联系在一起,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缓解法律援助的压力,养成学生公平、正义的职业道德。针对法律诊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我们应该形成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师资队伍,... 法律诊所自产生之初就和法律援助联系在一起,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缓解法律援助的压力,养成学生公平、正义的职业道德。针对法律诊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我们应该形成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师资队伍,多方面筹集资金,明确法律诊所的权利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法律援助 法律诊所
下载PDF
论宪法司法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共兴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1期61-63,共3页
宪法司法化在世界各国已成为普遍做法 ,在我国也有其适用的必要性。但是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关于宪法理论的误导 ,造成了宪法不能司法化的后果。消除了这些错误理念 ,在我国现行宪政体制内完全可以建立我国的宪法司法化模式。
关键词 宪法 司法化 宪法诉讼
下载PDF
试论行政公诉制度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共兴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从国内和国际方面来看,建立行政公诉制度有其必要性。行政公诉人应由检察机关担任。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设计我国行政公诉的受案范围。关于行政公诉制度,还应有相关具体措施。
关键词 行政公诉 行政诉讼 检察机关
下载PDF
能动司法问题研究
9
作者 黄共兴 刘燕玲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105,共6页
我国的"能动司法"具有服务性、主动性、高效性的特点,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司法能动主义"涵义不同。在我国,"能动司法"与政治是不可分割的,但司法不能"政治化"。"能动司法"与&qu... 我国的"能动司法"具有服务性、主动性、高效性的特点,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司法能动主义"涵义不同。在我国,"能动司法"与政治是不可分割的,但司法不能"政治化"。"能动司法"与"司法克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司法运作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共存于司法活动当中。在能动司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司法 政治 司法克制 社会效果
下载PDF
论程序效益——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10
作者 黄共兴 朱文鹏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2-14,共3页
民事诉讼程序的效益包括对个人的效益、特定司法系统的效益和社会的效益三大部分。其中对个人的效益,包括对诉讼当事人,以及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研究;对特定司法系统的效益,以对从事司法工作的专门司法机关为研究对象;对社会的效益,研究... 民事诉讼程序的效益包括对个人的效益、特定司法系统的效益和社会的效益三大部分。其中对个人的效益,包括对诉讼当事人,以及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研究;对特定司法系统的效益,以对从事司法工作的专门司法机关为研究对象;对社会的效益,研究内容为社会公众这一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程序效益 司法系统
下载PDF
法律援助与诊所法学教育的关系
11
作者 黄共兴 刘轶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2期71-73,共3页
法律援助是使国家法律赋予公民的权益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充分享有并实现的司法制度,其目的在于追求实质的正义。诊所法学教育是使法学院的学生以实际操作的方式培养他们法律执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学方式。这两种貌似不同的事物在目标、... 法律援助是使国家法律赋予公民的权益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充分享有并实现的司法制度,其目的在于追求实质的正义。诊所法学教育是使法学院的学生以实际操作的方式培养他们法律执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学方式。这两种貌似不同的事物在目标、性质、服务范围、资源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法律援助 法律诊所
下载PDF
和谐社会必是法治社会
12
作者 黄共兴 姚合平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3-54,共2页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 法治
下载PDF
“贝科克诉杰克逊”案件研究
13
作者 方杰 黄共兴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8-21,共4页
美国纽约州法院1963年审理的"贝科克诉杰克逊(Babcock v.Jackson)"案件是美国冲突法发展史中极为重要的案例,对美国法律选择原则和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此案件所蕴含的最密切联系方法并不完善,依据法律关系理论研究解决此案... 美国纽约州法院1963年审理的"贝科克诉杰克逊(Babcock v.Jackson)"案件是美国冲突法发展史中极为重要的案例,对美国法律选择原则和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此案件所蕴含的最密切联系方法并不完善,依据法律关系理论研究解决此案件更具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科克 富德法官 法律关系 准据法
下载PDF
汽车租赁过程中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研究
14
作者 刘书正 黄共兴 张东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253-253,共1页
对汽车租赁过程中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问题,法学理论和实践存在不同观点。正确做法应是原则上由承租人承担,如果出租人仍然保有实际支配力或者有过错,亦应承担责任。
关键词 汽车租赁 交通事故 责任主体
下载PDF
村民自治权的司法保障问题研究
15
作者 刘燕玲 赵勇 黄共兴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1-34,共4页
村民自治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最广泛的基层民主的实践,其基本要求是村民自治体尽可能独立于政府的行政权力,同时村民自治体内部应当形成比较完善的民主决策机制。然而,村民在自治过程中亦存在着诸多权利冲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治体... 村民自治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最广泛的基层民主的实践,其基本要求是村民自治体尽可能独立于政府的行政权力,同时村民自治体内部应当形成比较完善的民主决策机制。然而,村民在自治过程中亦存在着诸多权利冲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治体内部的权利冲突,另一类是国家干预村民自治事务引起的行政权与自治权之间的外部权力冲突。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我国的村民自治权往往难以落实。司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必须尽快确立村民自治的司法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村民的民主决策,并尽可能对村民自治体滥用自治权加以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自治体 权利冲突 民主 司法保障
下载PDF
我国汽车召回制度需要上升到法律层面之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慧 刘宁 黄共兴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7Z期259-259,共1页
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实行了汽车召回制度。我国已经颁布了实行汽车召回制度规定,但是需要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
关键词 汽车召回 管理规定 法规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野下诉讼调解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共兴 方杰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1,共3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诉讼调解能否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对其涉及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阐释。诉讼调解的本质应该是当事人的处分权与人民法院的审判权的结合,并且处分权处于支配地位。以此为基础,诉讼调解能够促进民事...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诉讼调解能否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对其涉及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阐释。诉讼调解的本质应该是当事人的处分权与人民法院的审判权的结合,并且处分权处于支配地位。以此为基础,诉讼调解能够促进民事诉讼解决纠纷目的的实现,在诉讼调解中诉权与审判权可以达到很好的制衡关系,司法公正和效率也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调解 诉讼目的 诉权 公正
原文传递
论证据交换制度
18
作者 黄共兴 李宏伟 董健 《中国经贸导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8-78,共1页
一、证据交换的主体 证据交换的主体是指谁来进行证据交换。证据交换是当事人之间相互探知、交换证据的内容,以便做出反驳、质证、辩论的程序性制度,因而参与证据交换的主体只能是双方当事人。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 一、证据交换的主体 证据交换的主体是指谁来进行证据交换。证据交换是当事人之间相互探知、交换证据的内容,以便做出反驳、质证、辩论的程序性制度,因而参与证据交换的主体只能是双方当事人。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其只能居中裁判,处于中立的地位,不能参与证据的交换而成为证据交换的主体,但可主持证据交换的进行。当事人在进行证据交换时同时把已交换的证据交给法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交换制度 当事人 审判机关 民事纠纷 程序性 审判权 法院 质证
原文传递
保释制度建构的观念定位和制度保障
19
作者 黄共兴 张倩 《中国监狱学刊》 2007年第4期66-68,共3页
要建构我国保释制度保障机制,在观念上要强化被追诉人权利保障机制,诉讼观念由犯罪控制观向人权保障观的转变,全面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制度上要改造检警关系模式,扩大检察机关的制约、监督范围,增加对“严... 要建构我国保释制度保障机制,在观念上要强化被追诉人权利保障机制,诉讼观念由犯罪控制观向人权保障观的转变,全面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制度上要改造检警关系模式,扩大检察机关的制约、监督范围,增加对“严重违法行为无效原则”的规定,以及对违法行为人法律责任的追究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释制度 权利保障 监督
原文传递
以“米兰达案”解读沉默权制度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杰 黄共兴 《中国检察官》 2014年第8期70-73,共4页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66年审理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Miranda v,Arizona)案件,形成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推动了沉默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一、“米兰达案”(Miranda v.Arizona)基本案情[1]1963年3月2日,墨西哥裔美籍亚利桑那州青年米...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66年审理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Miranda v,Arizona)案件,形成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推动了沉默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一、“米兰达案”(Miranda v.Arizona)基本案情[1]1963年3月2日,墨西哥裔美籍亚利桑那州青年米兰达(Ernesto Miranda)强行将一名下班回家的18岁女孩劫持上车,并带到郊区强奸.警察依据报案线索找到车主霍夫曼,了解到与霍夫曼同住的米兰达曾有强奸未遂入狱的前科,于是锁定米兰达为犯罪嫌疑人.亚利桑那州库利警官负责审讯米兰达,问他是否把一名女孩拖到车里并带到郊区实施强奸.米兰达断然否认,说当时他在工作,根本不知道此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达规则 沉默权制度 亚利桑那州 解读 联邦最高法院 犯罪嫌疑人 霍夫曼 墨西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